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论杜威的共同体观摘要生于1859年的约翰杜威在当代美国哲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遭遇一段时间的冷遇之后。杜威及其思想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对杜威的共同体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力图更加细致地展现杜威共同体现的学术内涵及其当代学术影响力。同时,以杜威的共同体学说的研究为基点进行延展性思考。试图为进一步展开对杜威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杜威;共同体;复兴;方法 作者简介王成兵,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中图分类号B7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12-0013-05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一位对美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在美国实用主义发展史上,杜威的地位独特而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美国文明的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产品的实用主义”正是在杜威的著作和生活中走向成熟并逐渐发展到鼎盛时期。“我相信正是由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获得了理智上的成熟、历史上的洞察力和政治上的参与性。”与杜威相比,美国后来出现的所谓实用主义哲学家大多或成为社会批评家或成为文学批评家和诗人,他们与其说是哲学家,倒不如说更像是当代文化批评和文化创作的参与者。 杜威的思想影响曾经经历过几十年的低潮期。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起,杜威哲学重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杜威及其思想也被许多学者抬到了很高的地位。美国当今最有影响的实用主义哲学研究者之一C威斯特(Cornel West)对杜威在美国思想史上的比喻非常形象:“如果爱默生是美国的维科,詹姆士和皮尔士是美国的JS穆勒和康德,那么,杜威就是美国的黑格尔和马克思。” 本世纪初,笔者根据当时掌握的文献提出并简 要论述了杜威哲学的复兴问题。在此后的几年中,笔者一直关注该问题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杜威相关著作阅读的增加以及陆续接触了一些关于杜威哲学的新研究成果,笔者更加确信,杜威的共同体思想本身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因此,本文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杜威的共同体观的再讨论和再阐发。另一方面,笔者希望以对杜威共同体思想的进一步讨论为契机,围绕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的某些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或思路。 就杜威思想发展的进程来看,杜威对共同体观念的集中而深入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其中期著作(18991924)和后期著作(19251953)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公众及其问题(ThePublic and its Problem)、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and Nature)、作为经验的艺术(Art 8s Experi-ence)、伦理学(Ethics)、人类历史的危机:退向个人主义的危险(The Crisis in Human History:theDanger of the Retreat to Individualism)、自由与文化(Freedom and Culture)、教育和社会秩序(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Order)、一个共同的信仰(A Common Faith)、我们如何思考(How WeThink)、民主和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人类本性和行为(Human Nature and Conduct)、伦理学(Ethics)、学校和社会(The School andSociety)和哲学和民主(Philosophy and Democra-cy),等等。比较丰富的文献、独立或重叠的问题域以及较长的时间跨度使得我们对杜威的共同体思想的讨论本身就成为一个艰苦而复杂的工作。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杜威对共同体思想的讨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杜威对于共同体在美国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的持久关注。1926年1月,杜威在美国就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和政治理想发表了几次学术演讲,该演讲稿后来以公众及其问题(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1927)出版。在这些演讲中,杜威提出要“寻求伟大的共同体”。他明确主张,要努力促使“伟大的社会”(the Great Socie-ty)转变成“伟大的共同体”(the Great Community)。这种思路明显展现了美国后来不断完善的政治生活模式。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杜威的共同体观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人类中的单个个体不是简单地存在于共同体中,而是通过他们所生活的共同体发展了一种自我认同。杜威认为,人类个体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对这样的社会动物而言,共同体是自然的和必要的,因为,人们需要群体而变成为人,需要在共同体中发展人性和个性。由于“学会成为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共同体也是恒久需要的。同样,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建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部分取决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观念和概念的完善,部分取决于基本制度的提炼和改善。前者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思考他们继承的这个“共同体”的观念的性质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得到改善;后者将有助于人们去发展更好的共同体。 第二,共同体应当容忍多样性和异质性。杜威主张,共同体应当具有同质性,没有高度共享的共同体不成其为一个共同体。另一方面,共同体对同质性的追求并不应当削弱、否定和掩盖共同体内部所包含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牺牲个体性,其成员自身没有得到发展的共同体将是一个贫乏的共同体。”共同体同时应当包含着视角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如此,参与共同体的成员才可能拥有更多样化和更丰富的经验。在一个活生生的社会共同体语境中,“一致性不是一个同质性的东西”,人们的努力应该更多地聚焦于“通过将每一个起作用的种族和人民都必须提供的最好的和最有特点的东西抽取出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创造一个一致性。 第三,共同体有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共同体不可能是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生长和生成的过程,“它的特点就是具有许多历史过程,即由始到终进行着的变化的连续”。具体来说,共同体的一个前提性步骤是简单的结合或互动。“就任何可知的以及能被知道的存在的东西而言,它们都处于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中。”虽然,累积起来的集体行为的数量本身构成不了一个共同体,然而,正是这个结合水平在现代世界中增加了人们对一个充分的共同体、共享活动和共同价值的需要。其后,共同体的交互作用变成一种类似于“参与一个游戏、一场讨论、一出戏剧和一次家庭生活”那样的共享的社会性行为。人们通过合作来消除共同生活中的共同弊端,以达到那个被构想的共同目标。“无论何处,只要具有能够产生出被参与其中的单个个体认为是善的后果的行动,并且在那个地方,善的实现能够影响到充满能量的欲望,而只是因为它是一个被共享的善而被努力加以维持,这个地方就存在着共同体。”最后,共享的价值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一个更充分的共同体的可能性。由于人们所共有的目标、信念、热望和知识,由于沟通方式,人们逐渐拥有了共同的东西,生活在同一个共同体中。对于以这种方式生活的个体来说,“我们和我一样地不可避免”,必须要有一个作为共同体的重要价值观来运作的核心价值观。这样,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共同体中,每一个个体与其共同体“荣辱与共”,在那个共同体中,“得到共享的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利益”。 第四,共同体的成功依赖于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努力寻找共同的善。杜威相信,人们可能而且必须聚拢在一起来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但是,正是这种聚拢而非问题的直接解决,才成为共同体活动的首要结果。人们建设和推进共同体的尝试过程就是发展共享的行动和共同持有的价值的过程,是培养透过特殊的问题而洞察到对话和长期合作的过程。即便人们暂时遭遇到偶然的乃至非常严重的障碍和挫折,人们也应该继续信任共同体的生活,因为,民主是“一种道德理想”,是“一种认为经验的过程比任何获得的特殊结果更为重要的信念”。 第五,对一个共同体生活的所有含义的清晰意识构成了民主的理念。在杜威那里,共同体观念的核心是对民主过程的信任,是认为共享生活本身是人类生活的目标。民主不是其他社群生活原则的替代,它是共同体生活自身。共同体的理念和理想表现了群体生活的实际步骤,因为它摆脱了个人的局限性并达到发展的极点。因此,无论何时,只要存在着共同的行为,只要这个行为的后果是作为一种善而被所有参与这个行为的个人所欣赏的,那么,这个善的实现对于维持个人的欲望和努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只有从作为一种事实的共同体出发并在思想上把握它,我们才能达到一种绝非空想的民主理念。“只有被理解为一个符合一个共同体的社群的符号和特征的时候,那些传统上被与民主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和术语才能获得真实的和指导性的意义。”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看,共同体是西方学术界两千多年来时隐时现但确系恒久的话题。从古至今的众多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滕尼思、鲍曼等,都沿着不同的理论路线对共同体观念进行了严肃的理论探讨。在对杜威的共同体思想讨论中,我们自然可以体会到一些与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相关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些思路既有助于我们对杜威共同体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一,杜威的共同体观体现了杜威一贯的哲学风格和话语方式。有关共同体的话题在一些实用主义哲学家尤其在杜威的著作中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究其原因,共同体一直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和文化多元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一个把自己看作投入到自我创造的过程的社会中,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是谁的问题从来不可能不浮到讨论的面上来”,“无论美国人的人类完满的模式是什么,他们已经强调,正是共同体给个人提供了可以表现其情感和道德的场所”。 前文的归纳体现出,杜威对共同体的讨论体现的是公共哲学的风格和叙事哲学的话语方式。部分因为如此,许多后来的研究者们提出,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去描述杜威的话,这个词就是“责任感”。也是因为这种责任感,杜威一直将共同体作为自己所钟爱的毕生事业去呐喊和捍卫。20世纪30年代初,当美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杜威在电台发表讲话,强烈批评政府的经济政策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大忌。杜威大声疾呼,政府必须对症下药,从改革土地的垄断制度下手,以便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的根源。我们可以说,杜威哲学的复兴,既不是杜威学说的某个方面的恢复,也不是杜威哲学的全面收复失地。在更准确的意义上说,人们现在恢复的是对“杜威式”哲学风格的兴趣和追求,是对杜威哲学精神和哲学话语方式的当代诠释。如此,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20世纪70年代后以理查罗蒂为代表的哲学家对杜威的话语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第二,杜威的共同体思想含有浓厚的当代哲学色彩,与当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潮流不谋而合,引起了当代人的强烈关注和共鸣。20世纪80年代,现代社群主义思想在北美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现实影响。现代社群主义主张,个人仅仅作为社会的成员而存在,单纯的消费上的舒适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满足感,人的真正满足感只能来自社会给个人的生活所赋予的意义。社群主义产生之后,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评和责难。在回应来自自由主义阵营的怀疑时,许多社群主义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杜威几十年前提出的具有浓厚社群主义色彩的自由主义。当代社群主义确信,杜威的自由主义是真正的自由主义,它对于生活的真正内容有一个全方位的、整体的理解。社群主义者M,瓦尔策(Michael Walzer)提出,一个好的自由的(或者是社会民主的)国家提高了集体合作的可能性,杜威在公众及其问题中对这样的一个政府进行了认真而有用的解释。另外一位在当今学术界非常活跃的社群主义者P塞尔兹尼克(Phlip Selznick)认为,如果自由主义意味着对政治自由、社会正义、宪法权力、法制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明确承诺的话,那么,当今的社群主义者并不是反自由主义的。如果社群主义者真的在批评某些自由主义的信条,那么,人们也不能得出他们拒绝或者不赞赏自由主义的主要理想和制度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塞尔兹尼克提出,“我们是或者应当是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或者,如果你们喜欢的话,是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者”。他进而提出,杜威就是这样一位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我们应当像杜威那样,把自由精神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有效的共同体的负责任的参与结合起来”。在社会正义:一个社群主义者的视角中,塞尔兹尼克重申,“认真地看待共同体就是对我们所作所为的后果负责任。这就是约翰杜威的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的一个中心论题”。由此,我们可以说,杜威哲学中具有可以重新发芽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具有适合它发芽和生长的土壤、营养和水分,它依然可以重新萌发出新的生命。另一方面,通过对杜威共同体观的讨论,我们应当承认杜威思想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与某些传统见解(如传统的个人主义)的差异,摒弃过去标签化、简单化的研究方法,在当代哲学语境中认真欣赏和把握杜威的哲学思想的学术内涵。 第三,挖掘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研究工作必须注意到实用主义哲学尤其是杜威哲学中的欧洲哲学“血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乃至于美国哲学界都过于强调实用主义哲学的本土化特色,或过于笼统地把实用主义哲学归于某个确定的理论阵营(如经验主义),用一般性特点掩饰或淡化了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个性化思想渊源和理论背景。确实,杜威本人步入老年后对当时欧美流行的哲学流派或视而不见,或敬而远之,或轻描淡写,但是,总体而言,他的观点明显受到了欧洲哲学传统的影响。在杜威对共同体思想的讨论中,我们其实可以不难发现欧洲哲学家黑格尔、莱布尼兹和布拉德雷等人的影响。 杜威是古典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中为数不多的哲学科班出身的哲学家。我们有理由相信,杜威受到了西方哲学长时间的熏陶。杜威的思维方式更专业化,更具备专业哲学家的理论洞察力。我们认为,对杜威思想中的欧洲哲学渊源的合乎逻辑的推敲,是发现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的重要步骤。 第四,对杜威哲学的研究方法的思考,是杜威哲学当代意义研究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位长寿且多产的学者,杜威在其所涉足的几乎所有领域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究工作,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难以进入的学术整体。借用美国实用主义研究专家约翰麦克德默特(John J,McDer-mort)教授的说法,如果对杜威毕生所从事的探究工作作一个比喻的话,杜威的哲学就是一张苦心经营、精心编织的蜘蛛网。杜威本人对这张网的接头、支点、轮廓和面貌等也许了如指掌,他自己可以在这张网上轻盈地上下翻飞、进出自如。然而,那些力图穿过这张看上去简单、透明、安全的大网或试图给这张大网绘制出路线图的人往往面临着被它永久粘住的危险。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对杜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这项研究工作本身具有的学术难度和学术挑战性。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这种学术难度和学术挑战首先来自对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恰当使用。在个人思想层面上,杜威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支点时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比如,在谈及其经验观念时,杜威讨论了直指的方法(the denotative meth-od);在讨论艺术时使用了模拟法,在讨论技术哲学时借用了隐喻方法。这些方法本身就具有当代哲学特色,值得进一步研究。站在研究者的视角上,我们还可以发现,杜威在共同体观的讨论中反对一成不变的决定论,反对个体或群体双方的绝对二元对立,主张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人员分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温天气安全知识培训
- 高楼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校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流变送器基础知识培训
- 电池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池板块培训课件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元代海津镇(今天津)的军事防御功能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商代福建地区的青铜兵器与部落文化
- 电池冲压件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特种工业气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 “匠心杯”班组长管理创新技能竞赛(决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幼儿居家饮食安全
- 沙滩承包合同范例
- GB/T 44841-2024非合金及低合金铸铁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 DB11T 1620-2019 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规程
- 监控机房管理制度
- 舞蹈学导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