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CT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眼CT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眼CT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眼CT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眼CT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CTTM应用,目录,眼CTTM概念、原理及优点(什么是眼CT),眼CTTM体检运用及病例展示,眼CTTM的推广模式,结束语,眼CTTM概念及原理,眼CTTM=OC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眼部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得到眼部组织(主要为眼底视网膜)结构断层图像。,眼CTTM工作图示,通过对视网膜指定区域的深度点扫描得到视网膜的断层结构图像,眼CTTM的优点,非接触、无损伤:对眼部及人体无辐射损害,适应于所有人群。,非接触检查方式(安全方便),无损检测使其适应于任何人群及任何体质,眼CTTM的优点,检查速度快:频域技术的运用,达到每秒29000个点扫描的速度,使得检查速度迅速,一般双眼完成检查仅需数十秒钟。(符合体检工作高效率需求),眼CTTM的优点,高分辨率:小于5微米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分辨视网膜精细结构,及时地发现眼部的早期细小病变,频域轴向分辨率为5um,能清楚分辨视网膜10层结构,与视网膜病理切片下观察到的层次对应,使得活体下观察视网膜结构的可能得以实现。能发现最早期的视网膜微小病变,使得眼底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得到实现,眼CTTM视网膜断层图像,电镜下视网膜病理切片图,眼CTTM的优点,青光眼诊断系统能最早期地发现青光眼及对青光眼患者病程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对眼底视盘圆周3.46直径的神经纤维层厚度扫描,正常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布图,青光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布图,目录,眼CTTM概念、原理及优点(什么是眼CT),眼CTTM体检运用及病例展示,眼CTTM的推广模式,结束语,眼CTTM应用,适宜人群:糖尿病人群高血压、高血脂人群有其他全身系统或免疫性疾病人群病例性近视眼患者(近视度数高于600度)中、老年人群体(全身病及眼底病高发人群)有眼科疾病家族史的群体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近期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者妊娠期的视力下降,通过眼CTTM对眼底视网膜进行检查发现以上人群早期眼底病变。防患于未然,察觉于伊始。,眼CTTM应用,设备操作流程(简单快捷),步骤一:输入受检者信息:键盘输入/刷卡或扫描智能输入,步骤二:选择扫描模式。自动识别眼別,步骤三:进入采集界面:独立摇杆操作,更符合操作习惯,步骤四:智能化单键完成全部分析。,步骤五:自动生成报告单:完全数据量化;正常数据库值比较,眼科体检现状,1:对早期无症状眼底病观察受限2:经验判别要求高,体检收费低,效益差,1:体检结果客观科学性不能保证2:无法通过标准化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国内眼科体检现状及问题:,检查设备较简单,(裂隙灯,眼底镜,眼压计等),检查项目单一,检查缺乏客观数据的量化,眼科体检的重要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底视网膜是唯一能在活体下观察人体微循环的窗口,眼科体检的重要性,青光眼,2010年7月11日美国青光眼研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青光眼目前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估计目前全美青光眼患者超过400万。青光眼易导致失明。在美国,失明者当中有9至12是青光眼导致的。(第二大致盲病)青光眼最典型的特征是早期无明显症状、视神经损害不可逆转。青光眼患者有自觉症状时,通常已到晚期,视力丧失往往已达70至90,且视神经无法再生。我国目前面临同样的问题,鉴于此,美国眼科专家提醒说,青光眼引发的失明是无法逆转的,但可以通过眼CT检查及早发现,从而早期治疗这一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2010年5月亚洲流行病学调查AMD发病率:40-79岁为7%左右干性AMD无明显自觉症状,视力下降缓慢,患者容易误认为是老花眼,可发展为湿性AMD所有AMD患者中有10%至20%是湿型,严重影响视力,且很难治愈专家建议通过眼CT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途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9500万左右,城市发病率为9.7%,且呈上升趋势,DR病程与糖网发生率,数据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者失明率比常人多25倍糖尿病性盲人每年死亡约14%从盲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5.8年50%在5年内死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DR。眼底改变不明显,眼CT可见微小硬性渗出,高血压眼底病变,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我国群体发病率为5.11%,病人中约70%有眼底改变。以视网膜动脉收缩乃至视网膜、视乳头病变为主要表现,在视乳头周围约46乳头直径的部位上,以视网膜灰色水肿,小动脉中心反射增强,动静脉交叉征,鲜红色火焰状出血,棉絮状白斑,黄白色发亮的硬性渗出及黄斑星状图谱为主要特征。多发于40岁以后。眼底病变的程度与高血压时间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指近视度数大于600者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易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玻璃体液化、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萎缩斑、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眼球壁比较软、薄,剧烈的活动、震动及外力碰击眼球容易引起视网膜脱离飞蚊症是高度近视眼最常见症状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是高度近视常见而且可致盲的并发症,国外经验,在国外发达国家,眼CT检查已列为常规体检项目。是多种全身性疾病评估的主要指标项目之一。,相关论文介绍,ChangesofmacularandRNFLthicknessesmeasuredbyOCTinpatientswithearlystagediabetesTOshitari,KHanawaandEAdachi-Usami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CenterforSensoryOrganDiseases,SannohMedicalCenter,Chiba,Japan2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andVisualScience,Chiba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Medicine,Chiba,JapanPurposeToexaminetheearlydifferencesinthethicknessesofthemaculaandretinalnervefibrelayer(RNFL)by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in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ConclusionsAttheearlystageofdiabeticretinopathy,themaculasandRNFLthicknessesarealtered.ThemacularandRNFLthicknessesaredifferentinmenandwomen.,相关论文介绍,用自动视野检查仪与OCT两种方法检查青光眼,敏感性分别为84.37%和95.75%。特别是对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OCT的敏感性更高,眼CTTM国内发展优势,符合未来体检高附加值增长点趋势:,客户档案信息化管理-健康管理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基石,长期周期性检查建立客户依附感(共享DICOM协议标准)检查敏感性、阳性率高,适用于人群范围广-有效果才谈得上其他技术含量高、新颖-体现与常规体检技术、普通体检机构的区别安全无损性检查-保障体检安全性,顺应无损性诊断趋势检查快速-满足大量人群筛查的要求收费标准与投入成本之比合理-体检机构“有利可图”学术发展空间大-相关学术研究国内基本空白,学术价值大。增加机构影响力及扩展医生学术发展领域。,眼CTTM图片阅读,正常眼部扫描图像,眼CTTM图片阅读,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脱离,黄斑部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部视网膜存在粘连,对黄斑部形成牵拉容易引起黄斑水肿,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OCT在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诊断中的价值作者:杨晓然,邵东平,梁雪芬,杨洁华作者单位:(528200)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OCT对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检出率。方法:对经检查明确诊断1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49例98眼,及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结果:在1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49例患者中,另1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24眼,发生率为48.9%,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发生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63眼,发生率为33.9%,所有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者均无眼前黑影等症状。结论:OCT对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检出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玻璃体后脱离的必需检查手段。玻璃体后脱离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而急性PVD被认为是发生视网膜裂孔的危险因素,有报道,18%的急性PVD患者合并视网膜裂孔,Stripe等5研究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PVD局限于上方的患眼,92%的眼合并上方周边部裂孔,术后下方再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很大,Richardson等经研究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并强调:症状性PVD患者合并玻璃体出血者,应定期检查,因有诱发视网膜裂孔的可能。Gass指出,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拉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而PVC与ILM的分离即PVD可缓解这种牵拉,完全性PVD形成后,黄斑裂孔可自行缓解和闭合,已有多例报道,所以早期检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并予以追踪观察对预防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OCT对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检出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玻璃体后脱离的必需检查手段。玻璃体后脱离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也较高,所以对正常人的体检也应该关注视网膜玻璃体的检查和随访。,视网膜前膜(ERM),紧贴视网膜前的一条高反射信号带可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水肿及视网膜层间劈裂,黄斑裂孔,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缺失,形成裂洞发现早期极小裂孔,预防病情进展引起严重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水肿增厚,视网膜层间囊腔样改变,视网膜厚度增加多种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水肿改变(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存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病变;葡萄膜炎等眼底病变),通过对视网膜水肿的观察可以了解全身及局部许多疾病的情况。,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轻度分离视网膜浅脱容易忽视,造成脱离范围逐渐增大,脱离高度增加,预后越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特发性CNV:OCT图可见黄斑部RPE层断裂,神经上皮下团块状高反射信号,对下方脉络膜信号形成遮蔽,神经上皮层隆起。CNV常见于湿性AMD、中渗、高度近视、外伤、血管样条纹、脉络膜骨瘤等眼底病。CNV容易引起出血,导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像视网膜功能,导致视力受损。,玻璃膜疣,硬性玻璃膜疣,软性玻璃膜疣,可见RPE层小的局灶性隆起,可见RPE层球形隆起,RPE玻璃膜疣改变主要发生于干性(非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改变,OCT可清晰地呈现玻璃膜疣形态改变及进行数量计数,从而及时发现AMD的发生,了解病变的发展程度,对AMD造成严重后果起到预防效果。,眼CTTM报告,出具报告的两种方式选择:正常无任何病变改变对象报告单注明异常眼CT显示有异常改变详细报告单描述高效,智能,针对性的报告模块,眼CTTM详细报告,眼CTTM报告单数据分析阅读,1:黄斑厚度地形图:通过分区图显示黄斑部各象限厚度值2:黄斑部厚度偏差图:黄斑部各区厚度值与正常值的偏差或多次检查之间的偏差3:与正常人数据库对比分析图:建立中国人正常黄斑厚度值数据库,9分区厚度地形图,色阶标示厚度地形图,与正常人群厚度对比曲线分布图,客户信息栏,双眼眼CT图,双眼眼底照,体检医生建议填写栏,双眼与正常人群厚度对比曲线分布图,双眼9区厚度数值及色阶标示分布图,医生签名,眼CTTM体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