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略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效应.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 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字: 论文使用授权性声明 字:彳一警都必期:一2 , 午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经济制 度,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该地区已成为 全国经济增长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 力、发展前景最被看好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等挑战,该地区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开创经济增长新亮点的压力。 为保持既有的经济活力,促进该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中 央政府与长三角地方政府必须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进一步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 区域经济制度,同时加强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协作,尽快建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 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形成整体区域优势,以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 协调发展。因此,如何根据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制定符合区 域经济增长要求的区域经济制度就成为了中央与长三角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 务:同时,如何为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供其参考以制定合理的 经济制度也成为了经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将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制度变迁加以 对照,总结各自在经济在不同阶段所相对应的经济制度,说明经济增长的客观条 件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不断对区域经济制度加以改进,才能符合经济增长的 客观要求;其次在第二章中,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区域经济制 度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观点,介绍了区域经济制度对于经济增 长的作用机制,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在回顾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发展历 程的基础上,文章的第三部分开始对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加以评价,通过 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指标加以分析,指出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 的改革方向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从微观层面退出,上升到宏观层 面;在第三部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的第四部分开始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 改革、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制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决策建议,希冀通过这些政策 建议的实施带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一轮腾飞! 区域经济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国内关于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著作大多采用了文字说明的方法,这在计量经济 学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了运用计量 经济的手段来支持自己的论据,本文采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思路,即将区域经济 政策变迁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作为衡量制度变化的标准,对这些数据加 以分析,从而一方面避开了建立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难点,另一方面在实际运 用中这一方法被证明的确可以取得比较好的衡量效果。 文章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现阶段为了促进区域 经济的增长,政府对于区域经济管理需要进一步从微观经济层面上升到宏观经济 层面,将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同时,由于经过 二十多年的制度变迁,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内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政府对于经济监管当中的“淡化微观,强调宏观”的思想已经基本得到了普遍认 同,从三地内部进一步解除对经济的束缚的空间已近相当有限,而区域经济一体 化则能够解除地方管理经济行为中的强烈的行政本为特征,这一特征正是区域经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增长的一个瓶颈,所以笔者在文章的末尾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是长三角经 济进一步增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宇:制度效应,江苏模式,温州模式,上海模式,经济一体化 l 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i t hi t sg o o dp o s i t i o na n de f f i c i e n t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i e s 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 h a sb e c o m eo n eo ft h es t r o n g e s ta r e a so fc h i n ai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n c e1 9 9 0 s i ti so n eo ft h ea r e a sw i t hm o s tp o w e ra n dp r o s p e r i t yi n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a f a c i n gt h ec h a l l e n g e sb r o u g h tb yc h i n a sj o i n i n gt ot h e w i o ,t h i sa r e ah a st om a k eo u th o wt od e v e l o pf u r t h e r 1 no r d e rt ok e e pt h ee n e r g 寸o fe c o n o m ya n dk e e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i s a r e as t e a d y , f a s ta n dh e a l t h y , c e m e ra n di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h a v et oc o r p o r a t e w i t he a c ho t h e rc l o s e l yt om a k eo u tt h e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w h i c hc a nm e e t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h o wt o a r r a n g et h e 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yh a sb e c o m e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o f g o v e r n m e n t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om a k eg o o ds u g g e s t i o n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sa i s ob e c o m eo n ei m p o r t a n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te c o n o m i s t f i r s t l y ,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ic o m p a r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l ne c o n o m ya n dt h e a l t e r a t i o ni ne c o n o m i cp o c i e s s e c o n d l y ,i tw i l is u m m a r l z ea n da n a l y z e d i f f e r e n to p i n i o n so fe c o n o m i s t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c o u n t r i e sa b o u t 叮h ei n f l u e n c e o fe c o n o m i cp o l i c i e so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r d | y ,t h ea r t i c l ew i l ih a v e c o m m e n t so nt h ep o l i c i e sc a r r i e di nt h i sa r e a f 0 u r t n l y ,w ew i l lm a k e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o nd e v e l o p i n gt h ee c o n o m yo tt h i sa r e a w eh o p et h e s ep o l i c i e s p r o p o s e db yu sc a nb n n gt h i sa r e ai n t oan e wr o u n ao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h ee f f e c t st h a tp o l i c i e sh a v eo n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a r ev e r yc o m p l i c a t e d , a n dn o wt h ea r t i c l e so nt h i sa r e ad i s c u s st h i sp r o b l e mm a i n l yb yl i t e r a lw a y s , w h i c hi sap i t yf o rt h et i m ew h e nt h ee c o n o m e t r i c si sw e l ld e v e l o p e d i no r d e r t os u p p o r to u ri d e ab ye c o n o m e t r i cw a y s ,w et h i n ka b o u tt h i sp r o b l e mi nan e w w a yt h a ti st om e a s u r et h ec h a n g eo fp o l i c i e sb yt h em a c r oe c o n o m i ci n d e x e s b a s i so nt h e o r e t i c a ia n dp r a c t i c a ia n a l y s i s m ya r t i c l eg e t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no r d e rt od e v e l o pt h ee c o n o m yo f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h a v e t oc h a n g e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ne c o n o m yf r o mm i c r oa r e at om a c r oa r e a a f t e r m o r et h a n2 0y e a r sd e v e l o p m e n t s ,y a n g t z er i v e rd e l t ah a v es h a r et h es a m e o p i n i o n o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 ,a n de c o n o m i c i n t e g r a t i o nw i l ih e l pt h i sa r e at od e v e l o pt h ee c o n o m yi nt h i sa r e af u r t h e r s oi n t h ee n do ft h i sa r t i c l ew eg e t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i tw u lb ead e f i n i t et r e n di n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i c hi st oi n t e g r a t ei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z u ow e i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 ) d i r e c t e db y x i a o h e g u o k e y w o r d 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e f f e c t ,j i a n g s um o d e ,w e n z h o um o d e ,s h a n g h a i m o d e ,e c o n o m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 3 一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略论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效应 一选题背景 引言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三大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 济区和京津唐渤海湾经济区之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也是环太平洋地区,太平 洋两岸经济带之中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经济基 础以及合理的区域经济制度,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2 0 0 5 年,长三角1 6 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 万亿元大关,达到3 3 ,8 5 9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 8 6 这1 6 个城市的增速均值达到1 4 1 ,其中最高增 速为1 5 4 ,最低为1 1 1 ,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 5 和1 2 个百分点。在这 些城市中,g d p 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1 1 个,超过2 0 0 0 亿元的城市达到6 个。其中,上海实现g d p 突破9 0 0 0 亿元大关,达到9 1 4 3 9 5 亿元,占长三角的 比重为2 7 ;江苏8 市共实现g d p 超过1 4 0 0 0 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达4 3 1 , 呈持续上升态势1 。 长三角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和该地区所制定的区域经济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一个前沿,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有效促进经 济增长,在该地区率先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区域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 一方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使该地区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 的一块“试验田”,苏、浙、沪两省一市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走出了一条条各具 特色的道路,为我国合理制定区域经济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2 0 世纪9 0 年代的基础上,近几年来,苏浙沪又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增长模 式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建立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随着上海浦东 开发开放、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和“浙江现象”的向前推进,以上海为龙头 的长三角再度崛起,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地方政府间经过多 年的博弈和磨合,也正逐步由竞争走向竟合,这一切都奠定了2 1 世纪里长三角 将会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中处于重要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等挑战,该地区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开创经济增长新亮点的压力。为 保持既有的经济活力,促进该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中央政府 与长三角地方政府必须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进一步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区域经 济制度,同时加强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协作,尽快建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 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形成整体区域优势,以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 展。因此如何根据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增 长要求的区域经济制度就成为了长三角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一诺斯曾经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 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 1 叶文飞: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2 如果将长三 角地区视为一个经济组织,那么“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就是指政府所制定的区域 经济政策,而这一论断中所提到的“确立所有权问题”在苏南地区发展经济模式 由早期的以乡镇企业为特色向股份制改革这一变迁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很好体现。 为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收益,我们必须研究区域经济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 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有的经济制度,从而达到对区域经 济发展产生诺斯上述论断中所谓的“一种刺激”的目的。 为了变革现有经济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必须首先了解区域经济 制度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在了解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经济增长 的客观规律制定符合经济增长要求的区域经济政策才能够达到进一步推动经济 增长的目的,这正是我选择这一命题的用意所在。同时,作为生活在长三角这片 土地上,亲眼目睹了长三角区域经济政策变迁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名江苏人,我 也很想去探索为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长三角的区域经济水平可以实现如此迅速 的飞跃,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地区应该对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 加以什么样的改革,带着这样的问题,在导师郭晓合教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 于这一问题的探索。 二研究的问题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点:良好的自然条件( 如 矿产,区位,气候等等) 、劳动力及资本投入、科技水平及经济增长基础、区域 经济制度。上述要素当中,自然条件、科技水平、以及经济基础在较短时间内是 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可以被视为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而劳动力及资本的 增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要素还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3 。要通过经济增长要 素的变化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周期内只能通过调整区域经济政策来实 现,因此可见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与深化研究来阐述“区域经济制度和区域经济增 长的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是: ( 一) 问题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对于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只有了解区域经济制度对于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了解二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才能够根据国家所希望的经济发展方向,相应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区域经 济政策。 ( 二) 问题二:长三角现有区域经济制度优劣的判定 先进的区域经济制度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落后的区域经济制度则会阻 碍区域经济的增长,为了判定现有区域经济制度是否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首先 必须制定区域经济制度优劣衡量的标准,对经济制度加以甄别。在此基础上才能 够判定现阶段的经济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增长需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 2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 叶文飞: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杜2 0 0 2 年版。 - 6 -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三) 问题三:长三角现有经济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并判定现有经济制度优劣之后,最关 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革长三角现有的经济制度,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最终达到优化现有经济制度,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深化上述三大问题研究,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制 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希望借助区域经济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分析 得出区域经济制度改革的一般思路并将这一思路加以推广,运用到中国其他各大 经济圈的经济制度改革上去,最终促进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 1 ) 比较分析方法:本文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的制度变迁、技术变 迁与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区域经济制度发展与区域经济制度关系的理论及观点 加以了比较,通过比较,建立自己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区域发展模式演 化过程中,亦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及“上海模式” 形成的初始条件、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 2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力图使研究的结论既有理论观点支 撑,也有数据图表支持,并使用数量分析为理论观点或政策结论服务。 ( 3 )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度分析的起点本身就带有价值判断或 规范分析的性质,所以是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主要是适当地运用典型的案例以及 、 一些数据,以便做到有理有据。 ( 4 ) 历史的、演化的分析方法: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7 0 年代末期以来 的长三角两省一市增长模式的发展演化过程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大环境 下展开分析。 四论文结构 为了条理清晰地研究上述三大问题,如图l 文章结构图所示,本文将按照下 面的思路与结构加以展开: 第一章将介绍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变迁的历程及长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 所处的战略地位,说明研究这一问题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同时将 经济增长历程与对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制度加以对照,从宏观上对二者的关系问题 加以把握; 第二章介绍国内外著名学者及学派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制度的关 系研究的一些观点,同时结合对改革开放以来两个具体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明区域经济制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问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借此初步解决文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对于该地区经 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问题; 第三章在第二章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模 式经济”这一现象,具体介绍江苏、浙江、上海所采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 点,及其对两省一市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以具体地区所实施的具体政策来说 明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效应: 第四章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现阶段所采取的区域经济政策对目前经济增长的适应程 度,探索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政策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变革的趋势: 第五章将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政策的改革方向,为长三 角区域经济制度变迁提供政策建议,这也是文章的第三个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同时也是本文最终追求的目的。 区域经济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抓住这只“看不见的手” 具有相当难度,限于笔者目前的水平,对于这一问题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这 也是本文命题“略论”的原因。 甘u 舌 i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战略地位区域经济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l 模式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中制度效应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图l :文章结构图 上海海事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战略地位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处于中国绵长的海岸线中点,太平洋西岸和东亚经济区的 中心,倚靠亚洲大陆,面向太平洋和太平洋上诸多重要的经济强国( 地区) ,如日 本、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这种对内蝶状强辐射和对 外扇形开放的经济地理区位格局和潜在的动态发展空问结构,赋予长江三角洲经 济圈发展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投 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之一。从区域经济的概念讲,长江三角洲 核心地区面积约1 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 ,处于世界都市带同类 地区的第七位;人口约7 5 0 0 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位于世界都市带同类地 区的第一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统计分析显示,2 0 0 5 年,长三角1 6 个城 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 3 ,8 5 9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1 8 6 这1 6 个城市 的增速均值达到1 4 1 ,在这些城市中,g d p 超过于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1 1 个, 超过2 0 0 0 亿元的城市达到6 个。其中,上海实现g d p 突破9 0 0 0 亿元大关,达到 9 1 4 3 9 5 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为2 7 ;江苏8 市共实现g d p 超过1 4 0 0 0 亿元, 占长三角的比重达4 3 1 。目前,上海、南京和杭州3 个特大城市和苏州、无锡、 宁波等大城市经济实力在国内已经十分显赫。未来5 一l o 年,随着洋山深水港和 沿海大通道的建成,长江三角洲完全有可能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工 和循环,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带区域。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 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头作用、示范作用、联动作用、扩散作用,对全国 经济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在本章当中,我们将回顾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结合该地区区域经济 政策的变迁,初步介绍长三角在不同历史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政策之 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将阐述长三角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历程 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之所以在短期之内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与其良好的 经济基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的。早在商代末年,周太子泰伯建国“勾 吴”于梅面,即现在的无锡东南j 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开始转向长江三角 洲。在明中叶,首先在苏州的市镇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海上贸易 兴起,刺激经济的繁荣。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鸦片战争后,上海、宁波辟为通商口岸。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和民 族资本出现在长江三角洲,以后外国资本大举进入。到2 0 世纪初,上海逐步形 成为远东的金融、贸易和工商业中心,整个长江三角洲也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 产业群体。 解放后,在长达3 0 年的计划体制下,上海逐渐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加工工业 基地,经济中心地位衰落。这不仅对上海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使得整 个长江三角洲的地缘经济失去了整合功能。为进一步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 展,按照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要求,1 9 8 2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建立上海经济区,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相应设立了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至此,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 由原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部分市、县组成,共1 0 市5 5 县:即江苏的苏 州市( 包括市管常熟市沙洲、太仓、昆山、吴县、吴江等6 市县) 、无锡市( 包 括市管江阴、无锡、宜兴等3 县) 、常州市( 包括市管武进、金坛、溧阳等3 县) 、 南通市( 包括市管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等6 县) ,浙江的杭州 市( 包括市管萧山、桐庐、富阳、临安、余杭、建德、淳安等7 县) 、嘉兴市( 包 括市管嘉善、平湖、海宁、海盐、桐乡等5 县) 、湖州市包括市管德清、长兴、 安吉等3 县) 、宁波市( 包括市管镇海、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茧县 等7 县) 、绍兴市( 包括市管绍兴、诸暨、上虞、嵘县、新昌等5 县) ,上海市( 包 括市管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清、崇明等l o 县) 。上海经济区实际上覆盖了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以上海为依托的区域性 经济网络,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加工工业基地, 当时已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4 。 1 9 8 4 年,国务院决定把上海经济区范围扩大到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 徽、江西在内的四省一市,扩大后的上海经济区面积达到5 1 6 ,0 0 0 平方公里有 3 2 个省辖市,1 7 个地区,3 0 1 个县,人口1 亿9 千7 百万,是我国经济发达、 实力最雄厚的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拥有高校 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轻纺工业、机械工业基地和正在崛起的钢铁 工业基地、石化工业基地。按照中央要求,扩大后的上海经济区仍以上海为中心, 通过规划、联合、协调,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实现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作为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综合性的经济区,新上海 经济区的设立确实是顺应了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发展经济联合的客观需要,也是实 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个有力的步骤,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 但是,由于当时我国还基本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期,无论是对于中央还是地方政 府来说,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更多的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加以推动,在经济体 制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还是忽视了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一方面是宏观上并没有出现统一 的强有力的规划,不能在制度上保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干涉太 多,使市场和企业的效率发挥不出来:再一方面,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经济区内的要素流动无法实现5 。所以,新上海经济区最终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情 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增长还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默默等待着蓬勃崛起的 机会。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苏、浙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地区经济保持了连续 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发育良好,配置资源能力增强,产业分布 齐全,内外联系密切,地区分工合作加强,长江三角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特别是1 9 9 2 年1 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 简称“一个龙 头、三个中心”) 。浦东开发使上海步入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的轨迹,成为了全国 经济的火车头,长江三角洲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起飞阶段取得突破性进 展,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之一。 1 9 9 7 年,原上海经济区城市经协办牵头,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 4 张颞瀚等主编t ( 2 1 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1 9 9 9 年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5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0 3 版 1 0 上海海攀大学矮圭攀像论文 会,长三角经济圈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缀济协调会每2 年召 开1 次会议,2 0 0 3 年在南京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浙江台州加入“长三角”城 市经济协调会,侵“长三囊”城零囊铸统的撼令扩震受1 6 令,善次突破长三蹙 遗理檄念,使之邋粥真正意义上豹经济圈概念蘸要的一多。2 0 0 4 年11 翅21 9 在 上海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在长三角腻城经济合作历史上具 有里樱碑意义,把缀协会由每2 年召开1 次改为每年召开1 次。 隧藤,长三角鼠域经济合传会议主要有兰个层次:副省( 隶) 长级别蛉“沪苏 溪经济金终与发震嶷谈会”;长三兔1 6 藏枣糍长缀翳豹“长三角骧枣缀济诲谲 会”;嵌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会。剐省( 市) 长级别的“沪苏浙经济合 作与发展座谈会”,燕要是决策。而长三角1 6 城市市长级另眭的“长三角城市经济 协调会”,则侧重予落实决策。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澎渐演变为长三角区域 经济会挥最其毒代袭瞧爱瓣掇梭秘方式,长三楚城枣经济褥镯会第五次会浚,决 定盛立长三角城市缀济协调会务公室,驻遗童海,受责秘调、组织帮实施长三角 区域缀济合作日常搿务。从1 9 8 3 年的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勰,到2 0 0 4 馨的长三 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2 1 年的演变,实质内容只有一个:长三角缀济圈。 第二举专三角送域经济增长戮获及其在孛辍经凌罐袈审掰链懿蔑薅地位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现状及特点 邋入二卡一整鳃骧来,长三懋区域经藏凌黎存基麓上遴一步取褥了事疆豹或 果,阍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酋先,随着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该地区g d p 占全国g d p 的比重 越来憨离,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如表( 1 - 1 ) 所示,自1 9 9 1 2 0 0 4 的1 4 冬阗,长三角涎省一枣g d p 总值在占全骧g d p 总焦静份额不叛上嚣,2 0 0 4 年比1 9 9 1 年上舞了8 。5 个百癸蕊。筏对扶入瀚g d p 来看,长三蹙速区离子全国 平均水平且增长较快。2 0 0 4 年,上海、江苏、浙江的人均g d p 依次为5 5 ,3 0 6 元、 3 1 ,0 4 2 元、3 1 ,3 6 3 元,不计物价上涨因素,分别比1 9 9 1 年增长了6 8 8 倍、6 8 5 倍、7 8 l 倍,面全豳人均g d p 只蠢1 0 ,5 6 1 元,比1 9 9 1 年增长了4 8 s 馁。长三 燕逮嚣久稳g 秘熬快速罐长逶一步扩大了箕与金重懿差鼹,这毽是我蓬东中蟊三 大地带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具体表现。 表l l :1 9 9 1 - 2 0 0 4 年度长三角地区g d p 值占众国g d p 值比例( 根据省市备年度 缓诗牮鉴搜集熬理) ( 蕈经:万元) 笠 长三角各地馘g 1 3 p 值 众国g d p 占全国 长三角g d p 总值g d p 比重份 江苏g d p浙江g d p上海g d p 总值 1 9 9 l1 6 爨。3 sl 鹪1 。7 58 9 3 。7 73 5 7 6 92 1 6 1 7 80 ,1 6 5 4 6 0 8 7 1 9 9 22 1 3 6 0 21 3 6 5 0 6j 1 1 4 , 3 24 6 1 5 42 6 6 3 8 10 1 7 3 2 6 3 1 0 8 1 9 9 32 鲫& 1 61 9 0 9 4 91 5 1 1 6 16 4 1 9 2 63 4 6 3 4 40 1 8 5 3 4 3 4 7 4 1 9 9 44 n 5 7 3 92 6 6 6 t 8 61 9 7 1 9 28 6 9 6 1 74 6 7 5 9 40 1 8 5 9 7 6 9 3 7 l 势55 1 5 5 2 s3 5 2 4 7 92 4 6 2 ,5 71 1 1 4 2 6 l5 8 4 7 8 。1o 1 5 4 3 2 9 7 1 9 9 66 | 4 2 14 1 4 6 0 62 9 睨21 3 。5 2 。4 76 7 8 8 4 。6o 1 9 2 2 7 4 3 8 9 上海海事大学疆士学位论文 1 9 9 76 6 8 0 3 44 6 3 8 2 43 3 6 0 2 11 4 6 7 8 7 97 4 4 6 2 6o 1 9 7 1 2 9 7 1 9 9 87 1 9 9 9 54 9 8 7 53 6 8 8 21 5 8 7 5 6 57 8 3 4 5 2o 2 0 2 6 3 7 1 7 5 1 9 9 97 6 9 7 。8 2 5 3 6 4 辨4 0 3 4 粥 1 7 0 9 7 + 卵 8 2 沩7 。50 。2 0 8 3 3 6 6 7 4 2 0 0 08 5 8 2 7 36 0 3 6 3 44 5 5 1 1 51 9 1 7 0 2 28 9 4 6 8 10 2 1 4 2 6 8 7 7 3 2 0 0 19 5 1 1 9 16 7 4 8 1 54 9 5 0 8 42 1 2 1 0 99 7 3 1 4 8o 2 1 7 9 6 1 7 0 8 2 0 0 2 1 0 6 3 6 37 6 7 05 4 0 8 + 82 3 7 1 5 11 0 4 7 9 0 - 6o 2 2 6 3 0 9 4 2 l 2 疆珏1 2 瘁5 l 。s燃6 2 鞠。82 7 9 。2 鹰1 1 6 6 9 48 。2 3 9 1 0 9 1 2 3 瑚41 5 5 1 2 。4 1 1 2 4 37 4 5 0 。33 4 2 0 5 71 3 6 5 8 电3o 2 5 0 4 3 7 其次,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2 0 0 4 年,上海、江苏、濒疑的第一产娥在其g d p 中鹣魄重分别为l 。麟、l o 6 、8 。9 嚣, 懿糕予1 4 。5 甏豹全潮平均采平,逸褒鞠宙第= 、第三产监熬强推动长三角缝速经 济增长的格局更趋明显和坚定,第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 和主导力量。其中,江苏、浙江融成为我国璧骚的制造业熬地,而上海则已成为 全国最纛要的金融姆服务业中心,2 0 0 4 年,上海第三产业占全市g b p 的份额, 邑这翔4 7 。瞩,获鬻嚣伍、嚣域识露专鲎纯穰浚戆各蜀 撂豁寒看,曩兹一芰海基初 步实现了由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转交,旋处在迈向世界城市的 起点上。 再次,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长三角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长三角 融入全球纯潮流郓擞爨经济斡鼗好基础已经赞定。截至2 0 0 4 年底,上海、江苏、 游江邑繁诗孰准终疑企韭9 万多家,整赛5 0 0 强企韭中已有4 0 0 多家进入该地区。 尤其怒上海,至2 0 0 4 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逡1 2 1 个,当年上海港 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了1 4 5 5 如万标准g 酽。 二。装三惫逸嚣在我霉经济罐长巾懿酸隆遗俊 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增长,已使其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 强以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现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世界 第六丈露枣嚣。长三惫遗区不仅怒孛国重要豹一令经济增长蹇患,霹时该遮区在 我国缎济发展孛也凝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不断加强及巩西其战略地位, 才能切寓保证该地聪能在今后相妫长时期内,继续保持领先增长态势,成为我国 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加入w t o 后迎接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并进一步带动沿江沿海 经济带鳇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下面我们就来分绍一下长三角遗隧在中重 经济穗长孛瑟瑟静藏蝰逢位: ( 一) 懒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 焱经济全球豫涤入发震懿今天,蓬嚣分工方式毫发鍪稷本魏交织,跨国公 司越著乏越专注于技术齐发、产品设计、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同时尽可能 将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按成本最小化原则在垒球范围内配鼹。在这种以产业内要 素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新格局下,由于我国相对完熬的工业体系、门类齐 全的产救部门和丰赛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斡因内市场,我因已成为邀赛跨国公 上海统计年鉴2 0 0 5 版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司高技术和资本的集聚地,正逐步向继日本之后的新一代“世界制造业中心”迈 进。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世界制造中 心”的确立必须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支撑。与其他地区相比,由 于长三角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的区位与政策优势及科技与人才优 势( 如长三角地区的普通高校数量是珠三角的4 倍、京津地区的1 5 倍,专业技 术人员总量是珠三角的4 3 6 倍、京津地区的2 6 5 倍) 7 ,而且经过多年的改革开 放,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既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有高技术、资 本密集型产业的制造业结构。因此,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产业梯度转移 中,长三角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和加工中心,在这一地 区已经开始构筑起现代工业走廊,成为了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我国经 济国际竞争力的“重量级选手”之一。 ( 二) 我国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 长的核心区域,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改 革,还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性法规调整、市场管理方式及经济主 体行为规范改进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该地区对外开 放程度较高,更容易学到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区域组织形式,更容易形成先进 的市场观念与意识,更能及早地掌握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照国际规则进行 运作。所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制度创新中心及扩散中心;另一方面, 由于该地区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文积淀、雄厚的科研实力及较强的技术市场吸纳能 力,而且该地区相对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增长基础及较高的对外开放 水平,能够吸引众多的国内外优秀技术研发人才和资本,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良 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和资本投入支持。因此,该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 ( 三) 缩小我国地区差别的协调区域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事关全国发展的大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逐步扭转地区差别。对长三角地区而言,一方 面,该地区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经济增长的外向带动极与增长中心,协调着东部沿 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公共产品投资、市场发 展方面的分工合作关系与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该地区又是我国南北交汇之 地,具有协调南北经济关系的地理区位优势。所以,长三角地区可以成为我国经 济发展过程中的东西部分工合作与南北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协调区域,在搞好自身 建设的同时,能够积极引导本地区的资本参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 地的改造,带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四)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前沿阵地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 t o 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 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江泽民同志在 7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山版社2 0 0 5 年笫1 版。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 外_ 丌放水平”。这表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作为我国国家 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 战略的实施,使长三角地区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培植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面 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好,长三角地区显然会被 推为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前沿阵地。所以,该地区应积极引导 区域内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 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和对外投资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 牌,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以在更大范围内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 介绍完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历程,以及长三角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增长所 处的战略地位之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制度改革,促进区 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下一章当中,我们将从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 效应这一问题加以把握,从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区域经济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任何的经济增长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中发生的,经济制度 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贯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建筑施工培训
- 四边形教材解读
- 职高九月班上工作总结
- 有机合成基础培训大纲
- 西点基础培训课件
-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乡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紫石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简易轻钢房施工方案
- 铝挤压车间安全培训
- 2026届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讲座培训课件
-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课件
- 市级科研课题智慧教育课题现场结题汇报PPT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面瘫(面神经炎)课件
-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事故
-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 四年级上册数学 线段、直线、射线、角(同步练习)人教版 (无答案)
- 当前银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