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开篇案例】,3,1、“印刻现象”(劳伦茨)早期的某种经验对以后的行为具有重大的而且是长期不能改变的影响。2、关键期(最佳期、敏感期)某种行为的习得有一个相对的最适宜的时期。,4,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和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生儿期(出生第一年)和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6,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乳儿期(0-1)2、婴儿期(1-3):第一个巨变期、生理断乳期3、幼儿期(3-6、7)4、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5、少年期(11、12-14、15):第二个巨变期、心理断乳期6、青年期(14、15-25)7、成年期(25-65)8、老年期(65岁以后),7,自学:P12-13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主要心理特征。,8,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9,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包括六个方面:生理机能、智力、知识基础、学习策略、情趣、社会性,10,生理机能:物质基础,只有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儿童才能顺利地学会某些动作和行为,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超越阶段进行学习往往不能产生有用的效果。,11,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生子有相同的基因,格赛尔得出结论: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认知因素:智力、知识基础、学习策略,智力的准备是指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基础的准备与新学习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新的学习往往以学生内部的知识、经验的储备为基础。学习策略准备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13,非智力因素:情趣和社会性的准备,情趣的准备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拥有稳定的情绪和兴趣,是否对学习抱积极的态度。社会性准备指在社会交往需要的水平和社会交往的技能,决定了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14,请你想一想、说一说,如何看待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究竟该等到处于准备状态才让儿童学习,还是应在准备状态前通过学习让儿童达到准备状态?,15,(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最佳期、敏感期):某种行为的习得有一个相对的最适宜的时期。,16,儿童发展的主要关键期,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53岁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也是独立性关键期;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8岁学习外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17,7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幼儿多路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期。7岁左右是幼儿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的幼儿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幼儿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9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18,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13岁书面语言发展的适宜时期:45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以前个性发展的关键期:3岁、67岁、1112岁,19,【案例一】,狼孩卡玛拉的经历1920年,约8岁的卡玛拉被人从狼窝里发现后,开始接受恢复“人性”的训练和教育。两年后她才学会站立,6年后才会像人一样行走;4年内学会6个单词,7年才学会45个单词。到1929年临死时,年龄约17岁,其智力水平还不及正常的3岁左右的孩子。,20,【案例二】,日本人横井庄一的经历日本人横井庄一青年时在深山里经历了长达28年的野人生活,在被人发现回国后,只经过了短短82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21,【身边的案例】,孤独的婴儿(上海某妇产医院)因母亲死亡,缺乏必要、及时的教育和训练,孩子4岁才学会走路、说话,智力和动作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教育的“关键期”(我国北方某些地区)早期失去教育的孩子的平均智商为68分,而正常受教育的孩子为88分,并且这种智商上的差异会延续到青少年时期。,22,若一个人在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为100%,如果发育正常,那么他4岁时的智力就已经达到50%,8岁时就达到80%,从8岁到17岁只获得20%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一个5岁的幼儿同成人之间仅相差一步,而一个新生儿和一个5岁的幼儿之间却有天壤之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23,人的脑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人生早期对智力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早期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在历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有80%以上是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的。,24,成功的早期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小威特8、9岁时会自如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希腊语6种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考上莱比锡大学。1914年,未满16岁的他因其数学论文而被授予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5,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6,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27,皮亚杰其人,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彼特布莱安特说过:“没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将是微不足道的”。,28,11岁时,皮亚杰仔细观察了一只患白化病的麻雀,并写出了一篇简短的科学报告,发表在纳沙特尔自然历史杂志,之后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助手。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的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件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29,主要著作: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生认识论原理、智力心理学。,30,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循环反应:扔东西、捉迷藏;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客体永久性。,该阶段认识发展的特点是,认识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认识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运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有应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十分完备。,31,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她)知道这不表明该物体不存在了,而表明该物体被藏在了某个地方。,皮亚杰曾这样描述过他9个半月的女儿:我将一块橡皮放在了她的面前的地上,当她想抓橡皮时,我用手盖用了橡皮,结果她立马就不去抓那个橡皮了,就好像这个橡皮不存在一样。,32,33,(二)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形象思维特点: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4、以表象思维为主。,34,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egocentrism),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35,(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特点: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获得了守恒);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5、群集运算。,36,守恒(conservation)能在变化的情况下把握事物的本质。,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37,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38,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39,(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逻辑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40,二、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41,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42,(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43,(三)关于最近发展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斯基,44,有效教育方案:支架式教学,“支架”又可以理解为根据儿童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总的来讲,“支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学习者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的帮助,管理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直至最后撤去“支架”。,45,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6,例如,初中一年级负数的教学。学生过去未认识负数,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可用温度计测温度的例子,在零摄氏度以上与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的温度怎样表示,以吸引学生,使他们渴望找到表示这些量的数,从而解决他们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47,教师如何教?,【分析型教师】玛丽亚教化学,她知道在今天的实验中学生需要不同水平的帮助,所以,她把学生分成小组,把优秀的学生和更需要帮助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便学生之间进行经验分享。,48,【创造型教师】凯瑞用电脑制作出实验的说明书和小册子(色彩鲜艳),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如何一步一步操作仪器。一开始,她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核对册子中的步骤;后来,只是提醒学生不懂就参看说明书;最后,所有的学生不需要任何提醒而正确操作每一步了。,49,【实践型教师】杰西一步一步地展示学生怎样在一种液体中混合固体沉淀物。首先,自己示范;然后,依次讲述;再后,鼓励学生动手,再针对地提醒和知道;最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50,第三节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51,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指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52,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固定的任务,有的人缺少了;有的人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止步不行;有的人遇到困境而倒退到前面的某个阶段;有的认真的理解着、完成着每一个阶段的任务。,53,(二)人格的发展阶段,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这个理论又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54,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VS基本的不信任感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和安全感。,55,2儿童期(23岁)-自主感VS羞耻感与怀疑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56,3学龄初期(45岁)-主动感VS内疚感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获得性别角色,解决奥迪帕斯情结,57,4学龄期(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学习好能力好罗森塔尔效应,58,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这一点特别反映在性和专业的统一性或职业的准备方面。,59,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VS孤独发展任务:获得成功的情感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60,7成年期(2565岁)-生育VS自我专注发展任务:体验事业和家庭主角的实现,61,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VS绝望期发展任务:实现角色变化的过度,安享天伦,62,意义,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63,(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专制型: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64,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65,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66,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指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67,自我意识的成分,68,(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03岁)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婴儿的笑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69,2社会自我(3岁少年期)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70,3心理自我(少年期成年)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71,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特征: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72,(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73,三、社会性发展,中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74,(一)中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75,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这样几个趋势: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76,(二)中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中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77,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78,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79,(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80,1场独立与场依存,81,2沉思型与冲动型,82,3辐合型与发散型,83,(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其公式为:,84,2智力的差异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即智力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人占大多数,智力水平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智力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水平差异上,也表现在发展的早晚差异上。智力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个体智力结构上,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要算加德纳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85,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因此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