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大营养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八大营养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八大营养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八大营养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八大营养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的第“八”大营养素,1,.,目前人们对宏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微观生态平衡却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识人体微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保持微生态平衡,才能使人类对外适应大环境,对内适应微环境,保持生命与环境的统一。,2,.,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5大生态领域。其中胃肠道微生态系是人体微生态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生态空间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组成。其中细菌总量达101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近10倍于人体体细胞数量。,3,.,70多年前,日本京都大学的代田焾博士就提出了“健肠长寿”的说法。如果肠道中的微生态环境变化,造成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加肠道就衰老,“肠道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而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就与肠道的衰老直接相关:大肠内有害细菌分解代谢食物的残渣,产生有害毒素,使机体中毒,导致了衰老。为了人类健康和长寿,应把衰老阻止在肠道内。益生菌就是人体肠道的清道夫。,4,.,益生菌的保健作用,整肠作用,调整微生态失调,防治腹泻;益生菌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对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益生菌和很多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一部分的益生菌能抗胃酸,粘附在胃壁上皮细胞表面,通过其代谢活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预防胃溃疡的发生。,5,.,缓解乳糖不耐症状,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益生菌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它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和叶酸等以供机体所需,还能通过抑制某些维生素分解菌来保障维生素的供应。另外,双岐杆菌还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6,.,预防阴道感染;不少益生菌有酸化泌尿生殖道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降低pH值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还可以通过与有害细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7,.,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通过“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益生菌能够定殖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殖,起着占位、争夺营养、互利共生,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8,.,缓解过敏作用;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能失调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有过敏体质的人当外来物质或生物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IgE)数量过多,使其释放出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益生菌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流行辅助治疗过敏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利用益生菌调节体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达到缓解过敏的免疫疗法。,9,.,降低血清胆固醇;可能与其调节和利用内源性代谢产物并且加速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微生态制剂,服后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10,.,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等;乳酸杆菌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能防止肿瘤的生长。益生菌可抑制肠道内某些酶的活性,如葡糖醋酸酶、葡糖醛酸酶、尿素、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等。这些酶可能参与肠道内致癌物的形成。胆盐经肠道碰到有害菌可能发生解离,就会产生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肠癌。但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即使有胆盐的存在,致癌率也大大降低。,11,.,对高血压的效果;乳酸菌产生的某些物质如-氨基丁酸(GABA)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还有一部分的益生菌能特异分解乳蛋白(酪蛋白),产生具有抑制引起血压上升的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多肽(如VPP和LPP)。,12,.,益生菌与免疫,13,.,肠道是一道免疫的坚固长城。薄薄的肠粘膜就是第一道物理屏障,与肠腔内各种坏菌及有毒物质保持距离,保护着我们的肠道。然后就是肠壁上的密布着井然有序的免疫细胞,益生菌可以刺激我们的免疫细胞,激活它们,再到全身发挥作用。肠道是我们免疫力的主要培训基地,益生菌是培训老师,免疫细胞就是学生。,14,.,益生菌与癌症,15,.,益生菌防癌的机理:对这一问题主要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使之攻击癌细胞,另一种看法认为益生菌能够阻止致癌化学物质发挥作用,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益生菌能够使癌细胞自行凋亡。,16,.,癌症,即恶性肿瘤,已成为最普遍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世界每年产生癌症新病例约1100万,其中中国每年癌症新病例占到20.3。它一直是威胁健康的一大公敌。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环境污染、不良嗜好、膳食营养、病毒感染和辐射等因素关系密切。最常见的癌症男性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女性为: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宫颈癌。全球癌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显著下降的癌症有胃癌、宫颈癌。,17,.,癌症是由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受到诱变剂激活而转化为不受控制的异常细胞引起的。这些细胞异常增生所产生的新生组织不具有正常组织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动就是不停的消耗机体的资源,挤占空间并越来越快速的分裂增殖。增生组织也被叫做“瘤”。癌症一般指的就是恶性肿瘤。癌细胞会脱离恶性肿瘤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其它器官中,进而形成新的肿瘤。,18,.,控制癌症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我们从癌症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两个关键点:一是诱变剂,或称致癌物;二是对异常细胞的监测。,19,.,益生菌又能在癌症的防治中的两个关键点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致癌物的形成或来源。肠内10万亿的细菌组成了一个很小的化工厂,其中有害细菌会将消化的食物和体内其它物质分解为许多致癌物,最常见的有亚硝胺、吲哚、酚类、二次胆汁酸。我们也会摄入含有一些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食物(主要是腌、熏、烤、炸)。,20,.,益生菌是怎么对付它们的呢?第一,说的简单点,益生菌可以吸附致癌物和对致癌物质进行加工或转移,减弱它们的毒性。益生菌能够帮助身体远离有害细菌和有害的酶,它们就没有加工致癌物的机会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益生菌能降低粪便酶的活力,有效预防结肠癌。,21,.,第二,益生菌能酸化肠道,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和改变胆汁溶解性。第三,益生菌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对粪便中有害的致癌物的排出。,22,.,益生菌对异常细胞也有一定作用:第一,益生菌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一旦人体出现异常细胞,免疫系统就会很快监测到,然后发生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都是对抗肿瘤的武器。第二,益生菌能产生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化合物。第三,益生菌可以产生抗突变的物质和阻挡有害细胞的攻击,抑制异常细胞的转化,起到防癌的作用。,23,.,益生菌与胃健康,24,.,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H.pylori)己被确认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100%的慢性胃炎,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以上胃溃疡中可查出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25,.,虽然运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因细菌抗药性的出现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且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26,.,益生菌对引起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幽门螺形杆菌的定植及其活性。益生菌不仅能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等多种作用。,27,.,便秘与腹泻,28,.,便秘与腹泻是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排泄的两个极端症状。前者是肠道内的废物排泄困难,粪便非常干燥和坚硬。后者是粪便的水分增加至85%以上,呈泥状或水状,排泄不止。虽然病症正好相反,但两者所带来的苦恼是不相上下的。有人形容“便秘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腹泻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可是也侧面反映了患者的痛苦与煎熬。,29,.,便秘:便秘按症状分类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便秘。按病因分类可分成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是由于肠道结构异常改变所引起的(功能衰退)。功能性便秘,即所谓暂时的便秘,它主要与生活规律的改变、情绪、饮食等环境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30,.,便秘的早期症状一般很少出现疼痛,然而当这种便秘转变成习惯性便秘时,各种症状就会相继出现,如头痛、肩疼、食欲不振、气胀、放屁、痤疮、皮肤干燥等。严重时由于肠内高压会使憩室胀开,过度用力排出硬便,还会引起痔疮,血压上升,甚至昏迷。便秘造成肠道毒物的累积,长期排不出去,毒物就会随血液进入各种器官,造成损害,还可能进入脑中,影响脑功能。长期下去,致癌物作用发生癌变。,31,.,便秘大部分是因为缺少膳食纤维或缺钙而引起的。最好的办法对付便秘,就是增加食物纤维和钙的摄入量。其它如缺乏液体或机体失水也会引起便秘。提醒大家,应该从原因下手解决:补足液体(多喝水)会帮助你减轻和解除便秘。一些人用泻药来对抗便秘却使得自己的病情加重,便秘越来越频繁。服用一些药物特别是止疼的处方药也会引起便秘。有时候,我们也不能找出便秘的原因。对于一些人来说,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和液体也对便秘无济于事。,32,.,这时就该益生菌上场了。益生菌是活的细菌。它们是可以天然存活于人体胃肠道中的细菌。这些细菌为人体做了很多事情。它们帮助梳理消化道,当然能对便秘起作用。益生菌可以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这样胃肠道就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消化任务。如果食物被更有效地消化,便秘当然没有存在的道理了。,33,.,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中医将腹泻归为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感染性腹泻(包括旅行者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最常见的几种腹泻。最常见的腹泻由进食不洁的食物、饮食改变或不当、食物过敏、小腹受凉、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引起。,34,.,急性腹泻可以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人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和酸碱代谢紊乱,可以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的病例还可由于血容量的减少而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昏迷。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都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后果,慢性食物中毒可损害脏器功能,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可引起肌体脱水及电解质失衡。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还可因为腹泻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有的甚至诱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疾病。,35,.,某些益生菌可以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创造出一个不利于有害病毒和细菌存在的环境,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腹泻。益生菌产生乙酸、乳酸等有机酸能降低肠道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产生过氧化氢、细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抗菌物质,对病原微生物的黏附生长有抑制作用;益生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的紧密结合形成微生物膜,防止了致病菌的黏附定植。,36,.,肠易激综合征,37,.,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在经历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后,回到家中随便吃点生冷的食物,很快就会出现间歇性腹痛、腹胀或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许多人一般是随便使用点止肚疼的药。很少有人会立即去看医生。即使做了检查也没有发现感染或炎症。然而这种病在经过多次精神紧张和压力后症状会变的更严重。这些人长期受到腹部不适的困扰。这很可能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38,.,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它具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形态异常或粘液便等临床症候群。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胃肠道病症且常常受到精神紧张和压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综合症。它通常是慢性的。患有肠易激综合症的病人患病平均时间高达16年。有的人表现为长期便秘,有的人表现为长期腹泻及痢疾症状。,39,.,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这种长期困扰患者的慢性病有着很好的疗效。我们先来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发病机制的重点是肠道动力障碍,表现在结肠上肌肉运动不稳,肠蠕动发生异常。还有脑-肠互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患者的结肠肌肉对各种环境中刺激的敏感性增强。益生菌可以很好地调节肠道的蠕动。便秘型的加快蠕动,促进粪便排出;腹泻型的消除异常刺激,使得肠蠕动变得平稳。,40,.,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存在着异常。肠道有害菌攻击肠道,使其受到刺激的几率增加,肠蠕动失去稳定。大家都十分熟悉益生菌可以产生抗菌素和占位作用来排除有害菌的攻击,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矫正由有害菌产生的刺激的敏感性。,41,.,肠易激综合征判断标准:中国成都标准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4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42,.,乳糖不耐症,43,.,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状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其中在不常以鲜乳为食物的黄种人和黑种人较为严重。有资料表明,高达73%的亚洲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有3000-5000万美国人患有乳糖不耐症。而欧洲的乳糖不耐症人群就少得多。乳糖不耐症还与年龄相关,年龄由高到低,乳糖不耐症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鲜乳这种营养食物逐渐得到普及产生的效果。,44,.,乳糖不耐症是因为消化时缺少乳糖酶或活力低,乳中乳糖部分被肠内有害菌利用产生气体和小分子有机酸等刺激物质,剩余的乳糖会使肠道的渗透压不平衡,造成人体反胃、腹痛、腹鸣、腹胀和腹泻等不适现象。许多人认为可以不食用牛乳来避免乳糖不耐症。然而牛乳中丰富的蛋白、脂肪酸和钙质等营养物质对我们身体健康来说是太重要了,我们已无法拒绝牛乳带来的营养。由上可知,我们应该找到乳糖酶降低乳中的乳糖,减少肠道有害菌从而减少它们利用乳糖制造有害物质的机会。,45,.,益生菌可以帮我们同时做到这两点。大家已经十分清楚,食入大量的活性益生菌可以保持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有害菌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最爱乳糖的病原细菌大幅减少。它们产生的气体和其它刺激物质的减少,乳糖不耐症得到缓解。,46,.,其实益生菌作为一类微生物可以产生一定量的乳糖酶。但要让乳糖酶发挥作用,一是有大量的益生菌,二是这些益生菌能抵达肠道。还有些研究证明,食品中的益生菌可以受到包被在外的食品一定的保护,而微胶囊包裹后的益生菌受到的保护作用更大。这样益生菌在消化道的分解速度减缓,使乳糖酶持续释放,在乳糖到达结肠前被分解掉,就不会使大肠内渗透压失衡,造成水样状腹泻。,47,.,益生菌与富贵病,48,.,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吃的明显变好了。但工业化的方式使我们改变了以往对天然食物的膳食习惯。同时环境污染使我们的食物或多或少受到污染。各种食物越来越精细,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广泛生产,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和毒素的不断富集,再加上缺乏运动和不良习惯的产生,我们的身体尤其是血管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现代富贵病逼近我们的生活,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典型症状为基础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杀手。,49,.,益生菌作为肠道的清道夫,首先从主要营养吸收源头肠道为我们合理调配各种营养物质,清理体内垃圾。人体食入食物后,营养物质一般经过以下流程:肠道消化吸收肝脏解毒血液循环各器官吸收。所以肠道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肠内益生菌就属于巡查的。让我们来看看益生菌是如何对付各种富贵病的。,50,.,益生菌与高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类脂。适量的胆固醇对维持细胞膜的组成及功能,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的形成和维生素D3的合成有着重要的功能。然而过量的胆固醇可能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慢性疾病。每年有50多万美国人死于冠心病引发的突发心脏病。,51,.,当血液中存在过高的胆固醇时,它们随着血液循环会不断沉积在血管壁上,在血清纤维蛋白的作用下,使血管变窄,减慢了血液流动速度,甚至可能堵塞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阻塞逐渐会使动脉血管失去弹性变得坚硬,血压升高,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很好到达需要的部位。最终引发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的硬化)。,52,.,近年来,人们降低胆固醇的主要方法是从胆固醇的运输机制出发的,即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LDL-C是从全身向血液运输胆固醇的脂蛋白,而HDL-C是从血液向全身运输胆固醇的脂蛋白。,53,.,还有一个用药矛盾。市场上有很多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但它们会带来严重的副反应。检测报告警告孕妇和患有肝病和肾病的人避免使用降胆固醇药物。即使是在健康人身上,这些药物也常常会引起腹痛、过敏反应、情绪失衡、头发脱落、视力改变、头痛、喉痛和肌肉退化。某些病人服用这些药物后会有阳痿和性欲降低。,54,.,这时益生菌疗法凸显出优点。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都证明了益生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在非洲的一些部落调查发现,人们长期大量服用乳酸菌发酵奶,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一般人群。,55,.,一般认为益生菌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降低胆固醇。首先,益生菌干扰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这种作用在大量益生菌存在时效果明显。其次,益生菌可以直接同化吸收胆固醇。将益生菌置于高胆固醇培养基中生长时胆固醇含量降低。这种机制在此试验中得到证实。第三,益生菌产生了可以影响系统血脂水平的代谢物。益生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促进了胆固醇与胆酸的沉淀。减少了胆固醇进入血液的机会。,56,.,瑞典的一项研究中,30名受试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每天食入每毫升含5000万个活性乳杆菌的200毫升的果汁,另一组饮用不含益生菌的果汁。六周后,第一组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和纤维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作为对照的另一组无明显变化。,57,.,益生菌与高血压益生菌除了可以通过降低由高胆固醇引起的高血压外,益生菌代谢物的降血压作用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58,.,一种GABA(-氨基丁酸)也在发酵乳中存在。-氨基丁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的天然氨基酸,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脑、脊髓中,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应用于肝昏迷及脑代谢障碍。还可抗精神不安,对高血压也有改善作用。,59,.,益生菌与高血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浓度称为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是经常变化的,特别是在饭后,血糖通常会上升。健康人在饭后血糖上升时,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使其作为热量而消耗。因此,饭后一小时左右,血糖开始下降,饭后两小时基本就能恢复正常。,60,.,但是,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分,无法消耗的葡萄糖就会留在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需要大量胰岛素促进吸收,长期下去胰腺会疲劳以至功能衰退,逐渐变得无法顺利地分泌胰岛素。于是血糖升高,在空腹或者吃饭两小时后仍然居高不下,形成高血糖状态,血液因而变得黏稠,易于凝固。,61,.,无数的医学科学研究资料都一再表明:高血糖是一种有毒物质。它会使红细胞失去柔韧性而变硬,阻塞细小的血管,诱发血栓。在血管中与蛋白结合成糖化蛋白,使蛋白丧失功能,使血管受伤,易引发动脉硬化。持续高血糖就会发展为糖尿病。,62,.,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它分为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型(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两种。型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胰岛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几乎无法分泌而产生的。型是因生活习惯和易患糖尿病的体质造成胰岛功能的低下和不足而产生的。95%的糖尿病是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只占少数。统计显示,我国的糖尿病人有4000多万,国家在这方面负担很重。,63,.,益生菌作为一种饮食疗法,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作为一般细菌最喜欢的物质,葡萄糖也会优先被粘膜上的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减少了葡萄糖的吸收。有大量的益生菌存在时,作用会非常明显。其次,当摄入大量益生菌时,益生菌会和肠内有害菌发生激战,需要身体供给益生菌大量“优质军粮”葡萄糖,这主要靠血液来输送,从而加速葡萄糖的代谢。第三,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而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的。益生菌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可以防止免疫亢进带来对胰岛细胞的损坏。第四,益生菌可以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64,.,动物实验发现,肠道菌群数量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当血糖值偏高时(20mmol/L,小鼠),肠道内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量减少。目前研究已证实,肠道内的类杆菌、乳酸杆菌与血糖高低关系密切,而厌氧菌群可以调控人体PPARg受体的转运和活性,该受体与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关系密切。,65,.,乳酸菌与减肥,66,.,新观点、新发现,1、人肠道中菌群与胖瘦的关系为什么吃同样的食品,有的人体重增加,另一些人则保持苗条?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同种类肠内细菌的比例。肠由小肠和大肠组成。把它拉直,有校车那么长。把肠壁千百万个像指头那样的凸出部分拉平,很容易覆盖一个网球场。吃下去的食品在小肠内分解成单糖、脂肪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小得可以穿透肠壁,进入附近的血管。水果、蔬菜和谷物里的纤维以及其它无法消化的物质基本上原封不动地进入大肠。消化不了的东西是肠内微生物的丰盛大餐。结肠里黑暗、湿润、无氧,是微生物将从小肠过来的不可消化的物质发酵并生产单糖和短链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条件。它们这样做是为了自己,但也把这些能量丰富的物质与它们的东道主(我们)分享。有些人每天需要的热量高达10%来自肠道细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