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doc_第1页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doc_第2页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doc_第3页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doc_第4页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各位团友,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理古城,在这里,大理古城的有些历史还有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理城,在南诏国的时候不叫大理城,而是叫“羊苴咩”城,“羊苴咩”,就是“羔羊之城”的意思,说明大理这个地方,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连柔弱的羔羊都能够在这里幸福的生长,所以被称为“羊苴咩”城。南诏国到了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灭南诏国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9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兵变,灭大长和国,先是拥立赵善政为王建大天兴国,后又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建立了大义宁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贵族部落,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他起先改国号为“大礼”,意为效仿中原,以礼治国的意思,后来,又把“礼貌”的“礼”改为了现在这个“理”,因为经过了刚才所说的几个短暂政权的交替,当时的局面有点混乱,他要把这种混乱的局面大大的治理,调理一下,取意“大治大理”的意思。所以,大理这个名称,就从那个时候用到了现在,而大理国一直到了公元1253年,又发生了一点变化,什么变化呢,在这里要结合几个历史典故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来到云南,在昆明应该知道有孙髯翁写的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里面提到了四个历史典故,都和大理有关系,哪四个呢?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第一个典故,汉习楼船,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那边看到了我们中原传过去的蜀布,邛竹杖,后来了解了一下,知道了从四川经过大理前往古印度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当时被称为“蜀身毒古道”,蜀,就是四川,身毒,是古印度的称谓,经过大理的这一段,被称为博南古道。汉武帝知道了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后,打算来经营这条古道,派了使臣到这边来探寻,结果被昆明池周围的昆明族部落所阻挡(在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一下,历史上的“昆明池”指的是哪里呢,好多人会回答,说是昆明的滇池。其实不是,大理的洱海,古称叶榆泽,昆弥川,昆明池)。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勃然大怒,在都城长安人工挖筑了昆明池,操练水军,要来攻打大理,当然,他的水军是用不上的,因为这里是山城,但是由于当时信息落后,听说有个昆明池,就认为是海滨城市,要用水军来攻打,这个典故就传了下来,叫“汉习楼船”。唐标铁柱,指的是在南诏国时期,洱海周围有六个诏,(一个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意思),当时处于六诏之南的南诏,和唐王朝的关系比较好,比较亲近,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灭了其他的五诏,建立了南诏国。话说回来,唐王朝为什么要扶持南诏灭其他五诏呢,也应该说有他的政治意图,当时唐王朝对吐蕃实行了两种政策,一方面是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搞好和亲关系,再一方面,南诏处于滇川藏三省交界之处,唐王朝和南诏关系搞好了,这里就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把吐蕃隔在外面了,所以当时唐王朝和南诏的关系非常要好。但是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了一些年后,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有一年南诏王阁罗凤带着他的妻子到通海晋见节度使张虔陀,给中原的皇帝进贡贡品,张虔陀这个人心术不正,收了贡品后,看到南诏王的妻子非常漂亮,找了个机会调戏了南诏王的妻子,当时南诏王也先还是忍了一口恶气,带着妻子回到南诏来了,想不到张虔陀恶人先告状,把贡品压在手里不往朝廷进贡,反而还向朝廷进言说南诏王有谋反的意图,于是唐朝在唐天宝年间,派出了鲜于仲通率领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南诏,南诏的军队以逸待劳,把鲜于仲通的十万大军打败了。当时杨国忠当道,向朝廷报喜不报忧,明明打了败仗,却说打了胜仗,还有残余匪部进一步剿灭的这种意思,于是同一年,唐朝又派出了李宓大将军率领了十万大军再次攻打南诏。南诏已经跟鲜于仲通打了一场恶战,现在再去迎战李宓的十万大军,那肯定是打不过了,于是就坚守不攻,在西洱河两畔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避而不战,吐蕃看到这种情形,马上派了使臣来找到南诏王,表示愿与南诏结为兄弟国,派出军队和南诏一起对抗唐军,南诏王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就与吐蕃结盟,一同对抗唐军,当时两军对峙长达六个月之久,时间一长,北方的唐军士兵不适应这边的气候,有了瘟疫流行,南诏和吐蕃的军队一股出击,把李宓的10万大军全歼在西洱河畔。当时南诏和吐蕃算是打了胜仗了,但是南诏王心情非常沉重,感念南诏国是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统一六诏,现在由于奸臣的挑唆和唐王朝打仗,这也是不情愿的事,所以就下令把李宓以及战死阵亡的将士好好安葬,这就是今天依然能看到的“万人塚”。南诏和吐蕃既然打了胜仗,继而往中原的地盘进发,攻城略地,当时南诏国最强盛的时候,版图相当于现在的2.75个云南这么大,是全世界的第14大城市。到南诏王阁罗凤死之前,把他的儿子凤迦异叫道了床前,告诉他当年叛唐是迫不得已,吐蕃是一个异域的民族,不能够长久相好,最终还是要和唐王朝和好。最终,南诏和唐王朝重修和好,两边的使臣在苍山上见面会盟,当时南诏王就在苍山顶上立了一根铁柱,代表说我南诏对唐朝的忠心有如这根铁柱一样,永不变心。这就是历史上的“唐标铁柱”。宋挥玉斧,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兵权后,对南诏国的历史非常了解,当时这边已经叫大理国,再加上宋朝本身也是一个赢弱的朝代,不可能再派出军队把大理国归入自己的版图,所以有一天,宋太祖在书房,拿着小玉斧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对底下的文武大臣说,大渡河以南的这一片,我不打算去管它了,大渡河以南,指的就是大理国,所以宋太祖的这小玉斧一挥,保持了大理国与宋朝三百多年的相安无事。大理国到了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大军绕过了贵州,四川,到了金沙江边上,用羊皮筏子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丽江的土司老爷木老爷迎降忽必烈,忽必烈带着他的蒙古大军继续来攻打大理国,当时大理国的国王在南北两关的有利地形下防守了七天七夜,最终忽必烈出奇兵,翻越了点苍山,把大理城给攻陷了,但是打下大理以后,他没有乱杀无辜,而是恰恰相反,一改以往的烧杀作风,下了禁杀令,禁止兵士乱烧乱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要以大理为根据地,继而进攻中原,最后的确如他所愿,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当时最强盛的蒙古帝国元朝,忽必烈统一了元朝以后,才建立了云南行省,他当时对云南的政策非常重视,在公元1267年的时候,任命他的第五个儿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当时的云南王府依然是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