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doc_第1页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doc_第2页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皮亚杰被誉为心理学史上弗洛伊德以外的又一位“巨人”,他首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而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学说,具体表现在他提出了一个更详细、系统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学说首先,皮亚杰提出个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反应关系式:“S一(AT)一R,S 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T代表认知结构(或称认知图式),A代表同化,AT代表刺激被认知图式所同化。”【1】图式: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主体具有的第一个图式应是遗传获得的图式,之后随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深化,后天图式逐渐从低向高发展。“刺激输入的过滤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顺应。”【2】他把“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称作“适应”,认为这就是认识活动的本质。【3】其次,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就像智力发展一样是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结构化的过程,也是儿童把自身的道德经验不断地再建构的过程。因此,儿童的道德发展总是以其已经具有的或是正在形成着的道德思维结构为转移的。再次,皮亚杰提出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儿童在社会情境中相互行动,就需要一种能理解别人的行动动机的能力,即角色采择。这种角色采择的机会就是决定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儿童在社会情境中所表现的角色采择方式是不断发展的,这就构成了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最后,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l5岁)。其中贯穿着自律向他律的转变。“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自律”则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二、科尔伯格的学说科尔伯格把研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相对于其他道德因素(情感、意志),道德判断是相对稳定的。在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中道德判断尽管不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惟一因素,却是惟一同道德问题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4】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一)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所谓对的,就是绝对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不造成物质损害。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与权威观点相等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所谓对的,就是能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的交易。本阶段能个体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各种利益,个人通过工具主义交换服务,平衡利益冲突。 (二)习俗水平,包括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和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所谓对的,就是应该扮演一个好角色,关心别人,珍惜别人的感情,与伙伴保持忠诚和信赖,激励遵守规则和期望。本阶段个体意识到人所享有的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他个人的利益。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所谓对的,就是对社会尽职尽责,恪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或群体的福利。本阶段个体依据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来确定个人关系的。(三)后习俗的水平,包括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和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对的,就是维护基本权利、价值和合法的社会契约,甚至它们与所属群体的具体规则和法律相冲突时也如此。这一阶段个体既考虑道德观点,又考虑法律观点,认识到它们的冲突,发现整合它们困难。 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人被假设为一种全人类都应当遵从的普遍伦理原则所指导。这一阶段的个体认为人权平等和尊重个人作为人类的尊严,这些不仅权是公认的价值,而且也是用来作出独特决定的原则。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皮亚杰研的究重点在道德思维形成过程本身,进而提出了“图式”等概念;而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在对道德思维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上,进而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 第二、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如关于角色扮演机会等,皮亚杰只注意到了同伴群体的作用,而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5】第三、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推演,比如他将道德品质的发展仅仅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而科尔伯格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因此科尔伯格在学说的构建上更为完善。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联系(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通过比较后发现,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理论均是从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具体表现在:第一,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均是一维纵向的,他们认为,道德认知结构的不断组织和转换形成了道德的发展。“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正是图式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经同化、顺应的建构过程。从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个体的道德认知发生冲突,由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个体的道德结构也不断得到扩充和重建。在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作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从而个体的道德逐渐由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 【6】由此可以看到,从自律到他律的转变,是其理论构建的主线。第二,皮亚杰与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与认知概念一样,是按同样的方式发展的。道德也是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一般说来,当智力发展到较高层次时,其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也达到较高层次,道德也就相应发展到较高阶段。但这并不是说高智力水平就能保证个体有较高水平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因为智力仅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7】第三,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论研究到道德规则相对变化这一深度。而科尔伯格以人的道德判断力为着服点,进行大量的实验分析,提出了超过皮亚杰原有公式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因此,我们说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