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偓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偃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李倩指导教师:田道英 摘要:韩惺,乃京兆万年人,字致尧,小字冬郎。其幼年早慧,却身逢乱 世,辗转科场二十四年,才在龙纪元年( 8 8 9 ) 登进士第。中年入仕的韩促, 可谓仕途蹭蹬,直到天复元年( 9 0 1 ) 协助昭宗反正,才受到昭宗的赏识,提 升为翰林学士。然而好景不长,又因得罪朱全忠而险些丧命,最终于天复三年 ( 9 0 3 ) 被贬,随后弃官南下,入闽依附王审知而终。 本文以韩促的生平及其龙纪元年后的诗歌为突破口,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的角度对晚唐诗人韩促人品、诗品及其诗歌渊源进行剖析与探讨。全文共分为 两章。第一章韩俚生平及人格,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韩惺的生平,笔者分别 从“入仕前”、“在朝期间”、以及“晚年 ,这三个时间段对韩僵的生平进行全 面的论述,全方位的展现了韩僵风雨如晦的一生。第二节韩俚的人格,笔者客 观地分析了韩促的人格,对韩促所谓“唐末完人”的赞誉提出质疑。认为韩俚 的人格,是立体的并非单线条,他的人格不仅仅有积极的一面,还存在消极的 一面。本章意在全面、立体的展现这位唐末杰出诗人、政治家真实的一面。第 二章韩僵诗歌研究,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韩促诗歌的版本与流传,笔者将韩 俚诗歌版本与流传情况进行简明概括。第二节韩僵诗歌内容研究,笔者将韩偃 诗歌细分为政治诗、咏怀诗、隐逸诗三类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节韩促诗歌艺术 特色研究,笔者对韩俚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总结归纳,以“字眼”、“色彩”、 “典故的运用为切入点,通过数字统计、资料应用、对比分析,挖掘出韩惺 诗歌孤寂凄美、细腻深婉的艺术特色。第四节韩僵诗风的形成渊源及其影响, 笔者追溯了韩俚诗风形成的渊源及其影响。通过对韩僵诗歌的分析研究,笔者 认为韩俚诗风,主要受楚骚精神与李商隐诗歌的影响。此外,韩俚对晚唐七言 律诗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为整个诗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文章附录,笔 者对韩偃交游状况做了必要考证,为韩偃研究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唐末韩僵生平诗歌 2 a b s t r a c t h a nw o ,an a t i v eo fw a n n i a n ,j i n g z h a o ,c o u r t e s yn a m ez h i y a o ,i n f a n tn a m e d o n g l a n g h es h o w e dh i st a l e n tw h e nh ew a sy o u n g ,b u th a p p e n e dt ol i v ei n t r o u b l e dt i m e s h eh a d n tg o tac h i n s h i hu n t i lt h ef i r s ty e a ro fl o n gj io ft a n g d y n a s t ya f t e rh ec o n t i n u e dt oj o i n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f o r2 4y e a r s h a nw o b e c a m eab u r e a u c r a t i co f f i c i a li nh i sm i d d l ea g e ,b u th i s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w a sf u l lo f u p sa n dd o w n s t i l lh e l p e de m p e r o rz h a o z o n go ft a n gt op u td o w nr e b e l l i o na n d r e s t o r eo r d e r , h ew a sa p p r e c i a t e db yz h a o z o n gi nt h ef i r s ty e a ro ft i a nf uo ft a n g d y n a s t y , a n dp r o m o t e dt oam e m b e ro ft h ei m p e r i a la c a d e m y b u tg o o dt i m e s d i d n 。tl a s tl o n g ,s o o nh ea l m o s tl o s th i sl i f ef o rh a v i n go f f e n d e dz h uq u a n z h o n g l a s t l y , h ew a sa b a s e da tt h et h i r dy e a ro ft i a nf u ,l a t e rf o r s o o ko f f i c i a l d o r a ,w e n t d o w nt o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t ow o r kf o rw a n gs h e n z h i ,a n dd i e dt h e r e b a s e do nh a nw o sl i f ea n dh i sp o e t r ya f t e rt h ef i r s t y e a ro fl o n gj i ,t h i s p a p e ra n a l y s e da n dd i s c u s s e dh i sc h a r a c t e r , t h eq u a l i t ya n do r i g i n so fh i sp o e t r y f r o mb o t hm a c r o s c o p i ca n dm i c r o s c o p i ca s p e c t s t h ef u l lt e x t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 p a r t s 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w a sm a i n l yo nt h el i f e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o fh a nw o t ob e g i n w i t h ,ie x p o u n d e dh a nw o sl i f ef r o mt h r e es t a g e so fb e f o r e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 i n o f f i c ea n do l da g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os h o wh a nw o sl i f e t i m eo ff r u s t r a t i o n so ne v e r y s i d e n e x t ,is u m m a r i z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h a nw oo b j e c t i v e l y , a n dc h a l l e n g e dt h e p r a i s e f o rh a nw o ,t h es o - c a l l e dp e r f e c ta l a ni nt h el a t e 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 p e r s o n a l i t yo fh a nw o ,h a dm a n ys i d e sr a t h e rt h a no n e ,b o t ht h e a c t i v ea n d n e g a t i v ea s p e c t s t h i ss e c t i o ni n t e n d e dt os h o w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h er e a la s p e c to f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a n dp o l i t i c i a ni n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 w a sr e s e a r c h i n go nh a nw o sp o e t r y id i v i d e dt h e mi n t ot h r e et y p e so fp o l i t i c a l , y o n g h u a i ,a n dr e c l u s i o np o e t r yt os t u d y ,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s t y l eo fh a n sp o e t r y , t o o kt h eu s eo fw o r d s ,c o l o ra n da l l u s i o n sa s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p o i n t ,u n e a r t h e dt h e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a nw o sl o n e l y , b e a u t i f u l ,m i n u t ea n df i n e n e s sp o e t r y t h r o u g hw o r ds t a t i s t i c s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m a t e r i a l sa n dc o n t r a s ta n a l y s i s a tt h ee n do f 3 t h es e c t i o n ,it r i e dt oa s s i g nt h eo r i g i n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a nw o sp o e t r ys t y l e 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 b yt h es t u d yo fh a nw o sp o e t r y , it h o u g h tt h es t y l eo fh a nw o s p o e t r y , w a sm a i n l ya f f e c t e db yc h u s a os p i r i ta n d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 b e s i d e s , s e v e nc h a r a c t e rr e g u l a rv e r s ei n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w a si n f l u e n c e dg r e a t l yb y h a nw o h ec o n t r i b u t e dal o tt oc h i n ap o e t r yh i s t o r y a tt h ea p p e n d i x ,im a d ea n e c e s s a r y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f o rh a nw o sa c q u a i n t a n c et op r o v i d es o m ee v i d e n c e f o rt h es t u d yo fh a nw o k e yw o r d s :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h a nw oa l lo n e sl i f e p o e t y 4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里道苤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 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 检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 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口年6 月;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f 习血袭 2 , 0 ,口年舌月弓日 引言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评赞唐末诗人韩促日:“俚为学士时, 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贼之锋,生死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 亚,实为唐末完人。 清代陈仅在竹林答问中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若论 唐末完人,则惟韩促、司空图耳。”历代评论家都毫不吝啬的对韩僵的人格人 品大加赞赏。此外,韩僵的诗歌深刻的反映了唐末诗歌的原始风貌,后人对其 诗歌评价也颇高。吴汝纶评注韩翰林集跋语云:“常谓七言律诗,古今工 者绝少,自杜公外,唐惟樊南、樊川及致尧三家,唐以后惟苏、黄、陆、元四 家耳。”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其“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方回瀛 奎律髓卷一o 评韩致尧日:“致尧诗无句不工,唐季之冠也。 从这些评价 中可以看出韩僵诗歌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诗名颇大。 除此之外,僵诗流传颇广。后蜀时,监察御史韦毅编才调集,卷八中 收录韩僵诗五首,成为最早收录韩僵诗的人。到宋初,沈括梦溪笔谈卷十 七云:“唐韩促为诗极清丽,有手写百余篇,在四世孙奕处。” 由此可知此时 韩俚手稿仍留于世,庆历四年至嘉祜元年,欧阳修等人撰新唐书,录韩 俚诗一卷,后来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选录韩僵诗五十九首,大致依据 的便是韩僵诗原稿。南宋中叶后,韩促诗集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增补和 重编,如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录韩诗为三卷分别为韩僵诗二卷、香 奁集一卷;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更录有韩诗六卷,香奁集二卷、 内廷后诗集一卷、别集三卷。可惜韩诗原稿已佚,后人对韩诗的具体 数量难以详尽考证。而现存的韩促诗歌版本为:唐音统签本、四部丛刊 影印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旧抄本二种,全唐诗本、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嘉庆时王氏麟后山房抄本、关中丛书所收的吴汝纶评注本。本文所依 据的版本,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香奁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几乎以所有的篇幅来描写爱情这类题材 纪昀,四库伞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p 2 9 0 。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1 2 月,p 2 2 5 5 。 吴汝纶评注,韩翰林集关中从书本,陕西通志馆,1 9 3 6 年,p 1 。 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p 8 0 。 方回撰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夸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4 月,p 3 6 4 。 沈括,梦溪笔谈,延边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p 2 3 1 。 的文人诗集。在诗坛占有一定地位,韩促为此也十分得意,他在香奁集序 中记载道:“往往在大夫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 者不可胜记。一经过仔细的研读,笔者发现,提及韩僵,评论家首先想到的往 往是他“皆裾裙脂粉之语 的香奁集,大多认为他的诗风绮丽侧艳。实际 上,韩倔入仕后的大部分诗歌内容冲破了其个人抒情言志的樊篱,并将视角扩 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唐末那段混乱不堪的历史。如果我们纵观 韩倔的所有诗作,就不难发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香奁集都无法同韩 偃唐龙纪元年后所做的诗篇相媲美:就数量而言,香奁集仅存诗一百余首, 而其龙纪元年后的诗篇则有二百三十五首之多;就质量而言,香奁集多以 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为主,空有绮艳之声;而其入仕后的诗篇,艺术而又真实 地反映了唐王朝灭亡前后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变,抒发了诗人的哀愤之情。然 而,由于前人对他这部分诗歌关注不多,多为只言片语的提及。 二十世纪以前,学界对韩僵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韩僵的生平研究及诗 集版本流传等方面。在诗作的研究中对香奁集的研究占有较大比例。二十 一世纪以来,对韩伲的研究逐渐多起来,但也主要集中在对韩僵生平及其被贬 入闽后诗歌的研究。通过不断研读前人对韩促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韩僵研究 尚有缺憾:首先在对韩僵的人格分析上,文人们都极其保护他“唐末完人的 美誉,模糊了文献资料中的一些字眼,评论统一且单调,使得韩僵人格呈现单 线条状态。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韩偃的研究存在单一、静止和孤立的倾向。 研究者对香奁集注意较多,后期诗歌虽然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但研究尚 不够深入。学者们习惯就韩僵论韩俚,并没有将他放在一个较大背景和视阈中 去考察。对韩僵诗歌形成的渊源,以及韩僵前承后继、横向联系的关系没有明 晰的认识。 故本文选取韩僵龙记元年以后的诗歌为观照点,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 度对乱世诗人韩僵人品,诗品以及诗歌渊源、影响进行剖析与探讨。对其诗歌 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纠正前人的一些认识误区,弥补一些理解上的 缺陷和不足。力求能全面的剖析韩促的人品与其入仕后诗歌。 吴汝纶评注,韩翰林集香奁集序关中丛书本,陕西通志馆,1 9 3 6 年,p 1 。 2 第一章,韩偃生平与人格 第一节、韩僵的生平 韩促之生平,现分散记载于:唐摭言、新唐书、后村诗话、 唐诗纪事、鹤林玉露、诗人玉屑、梦溪笔谈、诗薮、唐 音癸签、登科记考、十国春秋、读通鉴论、五代诗话、郎 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围炉诗话、崇文总目、围炉诗话、才调 集、唐才子传、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明一统志、 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竹林答问等各类史书、文献中。 关于韩促的基本信息,欧阳修的新唐书韩佩传就有所记载:“韩僵 字致光( 尧) ,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后迁累左谏议大夫。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韩林学士,迁中书 舍人。唐才子传也载道:“韩字致尧,京兆人。 唐诗纪事云:“促 小字冬郎。义山云:尝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句有老成之风。因有诗云: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惺,字致尧,今日致光,误矣。自号玉山樵人。 郡斋读书志卷十八亦 记载:“唐韩惺,致尧也。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通过以上文献资料,可 清晰获知:韩僵,乃京兆万年人,字致尧,小字冬郎,晚年自号玉山樵人。 一、入仕前久困名场 从时间上来讲,韩俚生于唐武宗会昌二年( 8 4 2 ) ,这时正当唐代进士科举 的极盛期。由于晚唐混乱的政治,使得文人的出路异常狭窄,国力的衰弱己不 允许他们象盛唐诗人那样建功立业。广大寒士文人逐渐被上层政治边缘化,为 了实现自身价值,很多文人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科举之中。再加上此时“只用骁 雄不用文”的特殊乱世环境,文人寒士只能通过科举来改善自身的疾苦。“唐 代,六品以下官员本来俸禄就不多,没有多少积蓄和田产。唐末五代由于战乱 频频,户口锐减,国家财政空虚,造成了除少数达官贵人以外的普遍贫穷现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7 。 辛文房,唐才子传从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9 1 年,p 1 3 1 。 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1 9 6 5 年,p 9 7 7 。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广文书局印行,1 9 6 7 年1 2 月,p 2 0 。 3 下级官吏的俸禄巳相当微薄,广大寒士文人就更是可想而知。科举能解决自 己及全家的衣食生活,科举能得到风光和荣誉,科举还能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 这些不同层次的现实性功利目的,自然成为科举的强大动力。 与很多文人寒士一样,韩僵也积极投身于科举当中,“僵十岁能诗,尝即 席为诗送父友李商隐,一坐尽惊。富才情,词靡丽,初喜为闺阁诗,后遭故远 遁,出语依于节义,得诗人之正焉。 李商隐一时兴起,写七绝赠给幼年韩促, 其中一首就是:“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 清于老凤声。李商隐对“十岁栽诗走马成”的冬郎十分器重,他不但在诗中 称赞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风声 ,而且自比沈约,把冬郎与神童 何逊相比。自幼聪慧的韩僵,出自书香门第,深受父辈影响,科举入仕仿佛是 他与生俱来的信仰。但天不遂人愿,此时的晚唐是君王无道、宦官专权、藩镇 割据的状态,这务必会导致士人仕途的艰难。另外,韩健在科考期间,又经历 了两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一场农民起义在8 7 4 年,为王仙芝起义。另一场 起义爆发在翌年8 7 5 年,为黄巢起义。按韩僵生于8 4 2 年来算,此时的韩僵正 是青壮年,本应该是报效国家的大好光景,然而,社会动乱使他的科举之路变 的更加扑朔迷离! 在唐末科场屡屡不果的韩僵,仍然坚持他入仕的信念,韩惺 诗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值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中就自注: “久困名场。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韩促的科举命 运到了唐昭宗时代有了转折。唐摭言卷七载:“昭宗皇帝颇为寒唆开路。” 唐昭宗实录中亦有载:“乾宁二年二月敕:朕自君临寰海,八载于兹,梦 寐英贤且令每岁乡里贡士考核求才,必在学贯典坟,词穷教化,然后升于 贤良之籍,登诸俊造之科。如闻近年已来,兹道浸坏,鹦多披于隼翼,羊或服 于虎皮,未闻一卷之师,已在迁乔之列,永言共弊,得不以惩? 昨者崔凝所考 定进士张贻实等二十五人,观其所进文书,虽合程度,必虑或容请托,莫致精 研。 在昭宗朝,韩偃最终经过二十四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于龙纪元年( 8 8 9 ) 及第。困顿了二十四载终于有了回报,感触颇多的韩僵作夏课成感怀诗云 李定广,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f 版社,2 0 0 6 年7 月,p 4 0 。 王士祯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年,p 2 4 2 。 毛定保,唐摭言,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p 7 4 。 黄滔,唐黄先生文集饼j 录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印行,1 9 8 9 年l o 月,p 2 。 4 “别离终日心切切,五湖烟波归梦劳。凄凉身事夏课毕,j ! 蔓落生涯秋风高。居 世无媒多困踬,昔贤因此亦号眺。谁怜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在他 执着辗转科场二十四年后,最终在其4 4 岁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正所谓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中年入仕身逢乱世 “久困名场”的韩偃经过二十四年的努力,最终由龙纪元年( 8 8 9 ) 登进士 第。但是好景不长,初入仕途的韩惺很不得志,不久,他便离开了长安。几番 周折后,他才回到长安官任别部员外郎。后又因为朝廷官员的排挤,一度出任 佐河中幕。新唐书韩僵传记载:“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晚唐的黑暗 政治,不断考验着韩促,直到天复元年( 9 0 1 ) 才提升为翰林学士。五代诗话 卷六记载:“韩惺,天复初入翰林。其年冬,车驾出幸凤翔,倔有扈驾之功。 反正初,上面许俚位相。 唐摭言卷六记载:“韩僵,天复初入翰林。其 年冬,车驾出幸凤翔,僵有扈从之功。返正初,上面许僵为相。奏云:陛下 运契中兴,当复用重德,镇风俗。臣座主右仆射赵崇可以副陛下是选,乞回臣 之命,授崇,天下幸甚。上嘉叹。”唐才子传“韩促字致尧,京兆人。龙 纪元年,礼部侍郎赵崇下擢第。天复中,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从 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尝与崔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论 为功臣。 虽然说此时的韩促深受昭宗的赏识,但并非就此官运亨通,甚至还 因得罪权贵朱全忠而险些丢命,最终被迫弃官南下。 1 ,宦官当权 韩惺入仕于龙纪元年,此时晚唐的政治早已混乱不堪。自宪宗迷信神仙方 术、服食丹药,、被宦官陈弘治所杀之后,皇帝废立的大权便操纵在宦官手里。 如:穆宗在位三年后即被宦官刘克明所杀;文宗有意去除宦官,然而由于用人 不当,两次策划都均告失败,最终导致了宦官大肆杀害朝廷命官的“甘露之变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7 。 王十祯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p 2 4 1 。 王定保,唐摭苦,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p 6 8 。 辛文房,唐才子传从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9 1 年,p 1 3 1 。 此次事件,朝官被杀者六七百人,朝野震骇。十二岁的僖宗更是荒唐的昏君, 竟尊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到了昭宗朝,官宦为患的局面更是变本加厉,性格 软弱的昭宗,一度被宦官威胁并利用。昭宗光化三年十一月,刘季述威逼昭宗 退位,“十一月,上猎苑中,因置酒,夜,醉归,手杀黄门、侍女数人。明旦, 日加辰巳,宫门不开。季述诣中书白崔胤日:宫中必有变,我内臣也,得以 便宜从事,请人视之。乃帅禁兵千人破门而入,访问,具得其状季述等 乃出百官状白上,日:陛下厌倦大宝,中外群情,愿太子监国,请陛下保颐 东宫。伸天复元年春,韩惺、崔胤等人定策诛灭叛贼协助昭宗反正,“春,正 月,乙酉朔,王仲先入朝,至安福门,孙德昭擒斩之,驰诣少扬院,叩门呼日: 逆贼已诛,请陛下出劳将士。 唐才子传亦载:“( 韩僵) 尝与崔胤定 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论为功臣。 韩僵正是由于此次反正有功,才得到了 昭宗的赏识,入翰林为翰林学士,因此成为昭宗极其信任的大臣,曾多次被召 对,商讨朝廷机密。诛灭宦官刘季述后崔胤坚持要将宦官余党“欲尽除之 , 而韩促则不认同此意见,他建议昭宗适度处理宦官,多次进谏日:“事禁太甚。 此辈亦不可全无,恐其党迫切,更生他变。” 然胤不从,势必要铲除一切宦官, 且这一消息竟传入了宦官耳里,“全诲等大惧,每宴聚,流涕相诀别,日夜谋 所以去胤之术。 为了保命,韩全诲大肆勾结朝中重臣与强藩,宦官当权再度 复活。天复元年“冬,十月,戊戌,朱全忠大举兵发大梁。 韩全诲为了顾全 性命,勾结李茂贞,壬子( 初四) ,在殿前布置军队,向唐昭宗说:“全忠以大 军逼京师,欲劫天子幸洛阳,求传禅;臣等请奉陛下幸凤翔,收兵拒之。昭 宗不许,李彦弼放火烧了皇宫,昭宗恸哭离开。壬戍( 十四日) ,昭宗到达凤 翔。众臣皆未能随行,只有韩偃义无反顾追随昭宗至风翔,新唐书记载: “僵夜追及鄂,见帝恸哭 可见韩僵之忠心。天复元年,戊辰,朱全忠至凤 翔,随即昭宗凭借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的力量得以反正。晚唐宦官当权的状况终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l o 月,p 8 5 3 8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l o 月,p 8 5 4 4 。 辛文房,唐才子传从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 9 9 1 年,p 1 3 1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1 0 月。p 8 5 5 4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1 0 月,p 8 5 5 6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l o 月,p 8 5 5 8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l o 月,p 8 5 6 0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8 。 6 于得到改善。 2 ,强藩混战 唐末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混战,将整个唐朝分裂,演变为五代十国。每 次政权的轮换都伴随着大规模战乱和血腥的屠杀,所以整个唐末五代长达一百 一十多年国危、世乱、民苦的局面,是自始至终的,其惨烈程度也是历史上极 少见的。整个这一时期,唐朝阜帝实已无任何权利可言,权利的角逐只在宦官 与强藩之间、强藩与强藩之间进行。皇帝就在这些权利角逐的夹缝里生存,正 所谓“君若客旅,臣若虎豹 。 此时的昭宗,已经沦落为强藩手里“挟皇上以令诸侯”的砝码。刘季述囚 禁昭宗时,曾向朱全忠主动示好联盟,“朱全忠在定州行营,闻乱,丁未,南 还:十二月,戊辰,至大梁。季述遣养子希度诣全忠,许以唐社稷输之;又遣 供奉官李奉本以太上皇诰示全忠。 朱全忠犹豫不绝,最终听取了李振的意见 “季述一宦竖耳,乃敢囚废天子,公不能讨,何以复令诸侯! 且幼主位定,则 天下之权尽归宦官矣,是以太阿之柄授也。” 朱全忠大悟,未能与刘季述同流 合污。但自刘季述被诛,昭宗反正后,昭宗朝就沦为强藩的天下。各强藩不听 命于中央,战争一触即发,相互吞并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昭宗皇帝之位岌岌可 危。此时李茂贞的野心早己显露,在诛灭宦官刘季述后,他将自己的一支亲信 队伍留在宫中,新唐书记载:“凤翔李茂贞入朝,使留族子继筠宿卫。促闻, 以为不可,胤不纳。僵又语令狐涣,涣日:“吾属不惜宰相耶? 无卫军则为阎 竖所图矣。 惺日:“不然。无兵则家与国安,有兵则家与国不可保。” 李茂贞 兵留朝中,就已经为挟持昭宗埋下了伏笔。韩僵虽已察觉到危险,并再三劝告 重臣,却无人采纳,黑暗的唐末政治将他逐渐边缘化。“九月,癸丑,上急召 韩僵,谓日:闻全忠欲来除君侧之恶 。韩促拥有犀利的政治眼光,早就看 清楚李茂贞与朱全忠的政治目的,劝昭宗说:“初以卫兵检中人,今敕史、 卫兵为一,臣窃心寒,愿诏茂贞还其卫军。不然,两镇兵斗阙下,朝廷危机。 罗隐,叙_ 二狂生,全唐文本,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p 9 3 4 9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1 0 月,p 8 5 4 1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7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7 6 年l o 月,p 8 5 5 7 。 7 不料,昭宗还未将李茂贞的部队召还,就已经被韩全诲劫持。韩全诲与强藩 李茂贞相勾结,将政权争夺的战争推向白热化。虽然这场混战最终以朱全忠讨 伐李茂贞,成功为昭宗反正而结束。但是同时,朱全忠也借此混战,大大削弱 了其它强藩的兵力和势气,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赖,成为皇帝的“靠山”。从 此,唐朝名存实亡,昭宗不得己的沦为朱全忠“傀儡”,韩僵因不屈服于朱全 忠险遭杀身之祸,唐摭言卷六载:“翌日,制用崇暨兵部侍郎王赞为相。时 梁太祖在京,素闻崇之轻佻,赞复有嫌叠,驰入请见,于上前具言二公长短。 上日:赵崇是偃荐。时偃在侧,梁王叱之。僵奏日:臣不敢与大臣争。上 日:韩僵出。朋新唐书:“全忠见帝,斥僵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 忠至中书,欲召促杀之。郑元规日:倔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 贬濮州司马。 韩倔于天复三年被贬,随后弃官南下,入闽依附王审知而终。 三、晚年入闽皈依宗教 韩僵晚期,虽然入闽依附王审知,但其生活仍旧贫困潦倒,“龙德三年, 卒于南安龙兴寺,葬葵山之麓殁之曰,家无余财,惟烧残龙风烛一器而已。 同时,南下的韩僵也并未过的适应与愉悦。不难想象,韩促乃北方人,而且 老年赴闽,难免在生活方式与语言沟通上与当地难以融合。而且韩僵是依附王 审知生活,对于一个曾经为翰林学士的官员来说,步入老年却要依附于别人这 是迫不得已的,所以当李冉来闽时,他不自信于自己的地位,且认为自己只是 “旅客”,拜托他人来接待好友,以韩偃的手简十一帖为证:“旬日前所 咨启,乞一书与建州,为右司李郎中经过,希稍延接。俚虽承建少i i a 座眷私, 自是旅客,难于托人。” 由于现实生活百无聊懒,韩惺开始接触佛教。入闽后的韩促积极参加佛会, 大有皈依佛教之意,天祜四年,王审知在福州开元寺设2 0 万人斋,韩僵就参 加了此次佛会,黄滔丈六金身碑中记载:“我公粤天祜三年丙寅秋七月乙 丑,铸金铜佛像一丈有六尺之高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8 。 定保,唐摭言,中华书局,1 9 5 9 年9 月,p 6 8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9 。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 9 8 3 年,p 1 3 7 1 。 蕈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p 8 7 4 0 。 8 号日无遮以落之座客有右省常侍陇西李公询、翰林承旨制浩兵部侍郎昌 黎韩公促”李广定先生的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有这样的一句话: “宗教和自然,成为文人化解悲剧意识的两大法宝,由此造成唐末五代大量诗 歌具有空寂忘世的宗教色彩和自然淡泊的闲适情趣。固诗人由于迫害和压抑而 离开故乡,此时的诗人是不安和矛盾的。在极度失望之后,韩偃开始默默的接 受禅宗的一些理念,并开始通过禅意来修身养性。直到癸未龙德三年,韩倔卒 于南安龙兴寺。 总之,晚唐诗人韩僵生平较为曲折,他出生士家,向往入仕,却又赶上了 强藩割据、宦官跋扈、混战不断的唐末王朝,在孜孜不倦辗转科场2 4 年后, 终于在中年及第。在朝期间,身为文臣的韩僵敢于反抗权贵,为唐王朝的复兴 做了积极的努力,但最终由于势单力薄被奸人所害,被贬他乡,最终弃官入闽 卒子闽地。韩促此生幼年早慧,却又少不得志,虽大器晚成,却遭奸人陷害, 流落他乡,正所谓大起大落、坎坷一生,但是他不屈不饶的人格却永远值得后 人敬仰与学习。 第二节、韩僵的人格 一、韩僵积极的人格 每逢国难当头,更朝换代之际,为人臣者或委命宦佞,或依附强藩。很难 有保全晚节者,韩促却能忠心耿耿,坚持操守。唐朝末年,朝纲无序,干戈四 起,昭宗蒙难,此时唯独韩偃与帝上下同心,共谋国事,他真正做到了不畏强 暴,抱志守芳,甚至在被贬入闽后,也终身不食梁禄。他的耿耿忠心日月可鉴, 这种品格与人格是后人所敬重的,故后人对其评价颇高,史称他为“唐末完人”。 1 ,不畏强权 韩僵是晚唐名臣,在昭宗李晔的群臣中,他确实不失为一个有气节的士大 夫。史书中对韩惺不畏强权的记载颇多,如新唐书韩促传记载:“宰相 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僵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 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p 8 6 9 6 8 6 9 7 。 李广定,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p 7 0 。 9 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绫而召可也,何必使出 我冠朝堂,入泣血柩侧,毁瘠则废务,勤恪则忘哀,此非人情可处也。学士 使马从皓逼僵求草,僵日:腕可断,麻不可草! 从皓日:。君求死耶? 僵 日:吾职内署,可默默乎? ”叫这里记载的是,韩促不愿起草召用韦贻范的 诏书,对于权贵的威胁他竟然能用“腕可断,麻不可草”的语言给予回敬。韩 僵让人敬仰的不仅仅是他的不妥协,而是他在面对强藩朱全忠时的从容。“初, 促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日: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 固请,乃坐。既元规、班至,终绝席。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惺不 动,日:侍宴无辄立,二公将以僵为之礼。全忠怒僵薄己,悻然出。 朱全 忠入席,众人皆起身以表尊敬,只有韩僵不动,在此,他的人格魅力得以完美 显现。 除此之外,后人对韩惺的褒奖也颇多,如:不屈富贵,不惧权势等。对于 这位“唐末完人 ,评论家们除了愤愤不平他的遭遇之外,还带有同情口吻。 的确,在唐末这个非常时期,韩僵相较于其它碌碌无为,趋炎附势的大臣来说, 他的人格品性确实是可圈可点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中对 韩僵就有所评价:“倔为学士时,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贼之锋,生死 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 后村诗话卷四也 有载:“致光( 尧) 以忤朱三贬窜,子华有诗南迁七绝,未知所坐何罪, 以诗意度之,岂其坐致光( 尧) 之党耶! 关于韩僵不畏强权的气节,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其梅花7 7 则是一 首典型的以梅自喻诗歌,着重反映了韩促不畏强权的梅花精神: 梅花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着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8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9 。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p 1 3 0 2 。 刘克庄,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 9 8 3 年,p 2 1 4 。 1 0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着艳阳。”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一般的咏物 诗,仅仅是在歌颂梅花在寒冬迎风开放的习性。但是,这首诗歌表达的含义并 非如此单一,而是借物言志,显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此诗作于天祜元年 十二月,当时韩僵仍在湖南境内避乱,昭宗被朱全忠所害,整个朝廷被朱温牢牢 控制,改朝换代已成定局。诗中的“春光”便是用来暗讽朱全忠的。此外“风 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更是从以梅自寓的角度加以阐释,歌颂梅花 不畏严寒、高傲不屈的品质。这也正是处于严酷迫害下的诗人品格处境的形象 写照。 在韩僵被贬流闽之后,仍旧保持高洁的情操,梅花精神仍在闪烁。他心系 社稷,始终痛恨朱全忠篡夺政权,在他的很多诗歌里,诗人都会借用典故大肆 的斥骂朱全忠篡权夺政。不仅声讨了其不仁不义,欺上瞒下的行为,还进一步 抒发了自己不能救国的苦闷心情。 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箕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鹱无路戮鸣鸡。 故都,指唐王朝首都长安。昭宗天祜元年,朱温为篡夺政权,逼昭帝强行 迁都洛阳;继又杀昭帝。作这首诗时,韩促己于迁都前一年即天复三年,被逐 出朝,贬濮州司马,辗转流徙福建。由于听到了迁都的消息后作的悲愤之诗。 此诗中“噬脐”、“掩鼻”、“冯鹱”的典故,都用的恰当合理,不流于浅显, 大大讽刺了朱全忠等奸臣。 2 ,忠君爱国 晚唐混乱的政权,使得文武百官都处于岌岌不可终日的状态,很多文人为 了保命,索性选则了谗事新主,苟且偷生的生活,从中趁机谋求高官厚禄,荣 华富贵。而韩促却始终如一,对昭宗忠心耿耿、不论是昭宗被囚还是被劫,他 始终追随前后,为唐王朝的复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且始终反对朱全忠篡权: 1 l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三记载:“帝反正,励精政事,惺处可机密,率与帝意 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未及用,而全诲等已劫帝西幸。俚夜追及都, 见帝恸哭。一韩促做事周密,与昭宗心意相合,昭宗曾多次想召韩僵为相,却 都被韩惺婉言拒绝。混乱的时局,韩僵随昭宗共患难,君臣二人结成了深厚的 情谊,韩僵成为昭宗心里能推心置腹的极少数官员。如:五代诗话卷六有 记载:“贬濮州司马,昭宗执僵手流涕日:左右无人矣。堋 韩僵积极维护名存实亡的唐王朝,当看透强藩夺权的目的后,韩僵更是极 大限度的给予阻止,新唐书韩僵传卷一百八十三记载:“初,李继昭等以 功皆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谓三使相,后稍稍更附韩全诲、周敬容,皆 忌胤。胤闻,召凤翔李茂贞入朝,使留族子继筠宿卫。惺闻,以为不可,胤不 纳。僵又语令狐涣,涣日:吾属不惜宰相耶? 无卫军则为阎竖所图矣。僵日: 不然。无兵则家与国安,有兵则家与国不可保。”当得知,朱全忠也开始 率兵来京后,韩惺劝昭宗:“初以卫兵检中人,今敕史、卫兵为一,臣窃 心寒,愿诏茂贞还其卫军。不然,两镇兵斗阙下,朝廷危机。” 虽然韩僵拥有 政治家的敏锐眼光,但可悲的是,黑暗的政治压制住了真理。无论韩僵如何的 苦口婆心,都阻止不了朝中重臣的独裁与自私。同样,无论韩僵如何爱国护国, 都已遏制不住唐朝衰败的脚步。 在韩促的诗歌中,字里行间里,不免也会表现出他忠君爱国的信念,以安 贫为例: 安贫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此篇作于后梁乾化二年,朱全忠篡唐后的次年,当时韩促在泉州南安。诗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9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8 。 工十稹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年,p 2 4 1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7 。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p 5 3 8 8 。 1 2 中抒写自己赤诚的报国之情,以及国家沦亡的悲伤之情和避地隐居的悲愤凄楚 之情。读整篇诗歌有大丈夫凛冽之风。“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二句充分表现了他不畏强梁,忠君效国,不避艰危的精神。对于此诗,后人多 给与褒奖。方回瀛奎律髓卷三二:“所谓报国危曾捋虎须非虚语也。 延君寿老生常谈:“其安贫句云: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至今读之,犹有生气。 固 , 后人对于韩惺忠君爱国的品德也同样给予最高的赞赏。瀛奎律髓汇评 记载:“韩僵天复二年随驾凤翔,冬至夜作: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 梅。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是时朱全忠围岐甚急,李茂贞有连和之 意,促之孤忠处此,殆知其必一反一覆,终无定在欤? 此关时事,不但咏至节 也。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唐英歌诗对于韩倔的爱国热情也有所记 载:“偃心在朝廷,力图匡辅,以孱弱文士。毅然折逆党之凶锋,其诗所谓报 国危曾捋虎须者,实非虚语。 固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亦有记载:“嗟乎! 致光( 尧) 遭唐末造,金銮前席,危捋虎须。及乎投老无门,托寄瓯闽,竞赍 志殁。此岂浅夫浪子所能然耶? 韩僵以“捋虎须”的气节报国,的确让人 赞赏。 3 ,正直廉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