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以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为例.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以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为例.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以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为例.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以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为例.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以临沂大学费县分校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学前专科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 以临沂以临沂大学大学费县分校为例费县分校为例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学原理 申 请 人 姓 名 许 娟 指 导 教 师 李 鹰 研究员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06 月 18 日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9040017 分 类 号 g444 研究生类别 高校教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学 校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目录 中文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第一章 绪 论 . 1 一、问题的提出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4 四、研究方法 . 4 第二章 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调查结果与分析 . 6 一、描述性分析 . 6 二、学习倦怠各维度特点 . 7 三、学习倦怠的年级特点 . 7 四、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 9 五、学习倦怠的学科差异 . 9 六、学习倦怠的类型分析 . 10 第三章 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 14 一、个人因素 . 14 二、家庭因素 . 16 三、学校因素 . 17 四、社会因素 . 19 第四章 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的预防对策 . 22 一、加强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型人格 . 22 二、明确家长教育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24 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 . 25 四、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 28 注 释 . 30 参考文献 . 32 附录: . 35 后 记 . 36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学习倦怠, 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 感到厌倦、 疲乏、 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学习倦 怠是当前学前专科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学前专科生的学习质量。关注学 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特点,对有效改善学前专科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校教育质 量,全面落实“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包括两大部分,即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预防学习倦怠的对策研 究。 现状研究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423 名学前 专科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发现:(1)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的程度 较高,倦怠在中度和重度以上的学生占 46%; (2)学习倦怠各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其 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最后是情绪低落; (3)年级在倦怠总分存在 显著差异,四年级、二年级得分较高,一年级、五年级得分较低,三年级居中; (4)学 习倦怠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其中行为不当维度和成就感低维 度差异更为显著; (5)学习倦怠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英语和数学倦怠最为严重; (6) 学习倦怠有四种典型类型:部分课程倦怠型、特定阶段倦怠型、目标不明混学型和能力 不足弃学型。 对策研究部分,在全面分析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正和预防 学习倦怠的对策:(1)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型人格; (2)明确家长 教育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 (4)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关键词:学前专科学生 学习倦怠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分类号:分类号:g444g4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bstract the so called “learning burnout, refers that when students are lack of interest in stud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but have to study, they would feel tired, fatigued, depressed and frustrated, thereby creating a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exhausting state of mind and a state of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activities. learning burnout is a common undesirable phenomeno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y quality of the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ental status of their learning burnou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ir study quality efficiently, rais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onsequently fully implementing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to train talent people; to serve local place”. this paper includes two parts, i.e.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nd study on its countermeasures. the part of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mainly adapt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among 423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n linyi university feixian campus, investigat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degree of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is higher, among whom the moderate, the severe and even more accounts for 46%;(2)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burnout, among which misbehavior scored the highest marks, followed by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finally depression;(3)there also exist marked differences in total scores of learning burnout among grades: grade four and grade two scored higher, while grade one and grade five lower, and grade threes in the middle;(4)gender difference exists in learning burnout: the degree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of which the dimensions of misbehavior and low sense of achievement are more remarkable;(5)there exist subjec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burnout: english and math are most serious;(6)there are four main types of learning burnout: learning burnout of parts of curriculums, learning burnout at certain stages, learning burnout of unmotivated muddling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quitting school for inadequacies. the part of study on its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comes up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measures as follows (1)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help students form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an optimistic and positive personality; (2)make clear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rents and creating a good family atmosphere; (3) establish a new idea of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chool atmosphere; (4)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a social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knowledge and talented people. key words: pre-school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category number: g4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一、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地方院校学前专科教育,是提高地方幼儿教师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教 育事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 提出,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 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 0-3 岁婴幼儿教育。 ”重点发展学前教 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今天的学前专 科生,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科生其学习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于 2003 年到临沂大 学(原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任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成就 感低,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热衷于看小说、玩手机、睡觉,有的甚至表现出厌 学、退学等消极反应,存在严重的学习倦怠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的学习倦怠如此严重,感到十分的心痛和焦虑。 学习倦怠怎么成为了一种群体现象?是我们的学生出问题了?还是我们的教育出问 题了?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亟待解决, 否则,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就无法保证质量, 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于当地经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进行了诸多探讨。然而,相关研究更多的倾向于强调环境或个人单方面的影 响,忽视了对影响学习倦怠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研究。 正是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本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中 真实存在的问题”的精神,选定了该课题,旨在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使 人们能够对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状况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的思 考与建议,预防和矫正学前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 二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倦怠的构成与测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研究,肇始于国外早期的职业倦怠(job burnout)研 究,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也是以马斯勒其的倦 怠量表(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为基础,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 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修正后的量表称为大学生量表(css:college student survey) 。 国内学者连榕、杨丽娴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 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 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 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 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 成就感。其中,行为不当不同于助人职业活动中的去个性化,反映了学习情境中倦怠的 新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1,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 1、学习倦怠的概念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概念是从职业倦怠(job burnout)延伸而来的,关 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以马斯勒其(maslach)影响最大,他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感投入以 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job burnout)。认为工作倦 怠表现为三方面特征: 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2在职业倦怠研究的基 础上,pines(1980)和 meier(1985)对学习倦怠的定义是: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和 负担,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 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2、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关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主要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1)环境因素 布兰科史利文(branko slivar)认为,马斯勒其和雷特在职业倦怠的研究中 提出的造成倦怠(过劳)的六项因素同样存在于学校情境中,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倦 怠。这六项因素分别是:工作负荷过大、缺乏控制、工作回报过低、团体精神的瓦解、 公平欠缺和价值观冲突。 3学生长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自己却无法控制学校的一些 事情,也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个体因素 有学者认为,个人特征也是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布兰科史利文(branko slivar)以1868名语法学校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学习倦怠、自我意象及焦虑之 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6名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男生比女生存在更为严重 的情绪耗竭现象。自我意象水平越低、焦虑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布兰 科史利文又以学习倦怠的情绪耗竭、乏人性化、缺乏成就感三个维度为因变量,焦虑、 自我意象的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学习倦怠的那个维 度,焦虑水平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变量。 4 (三)国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 1、学习倦怠的概念 台湾学者杨惠贞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 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 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5中国大陆学者魏婷(2007)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 在长期持续的强制性的学习中出现的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抗行为。 6 孔媛媛(2008)7、向晓蜜(2008)8、方来坛(2009)9等基于相同视角对此给出 了界定。而从现实的观察来看,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有太多可自控的时间,出现的学习倦 怠现象可能不完全因课业负担引起。因此,该概念不适用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 学习倦怠现象。 杨丽娴(2004)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的分析并综合文献,从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 发,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 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这 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 10 杨丽娴的定义,形象、准确、全面地描述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态,使研究者一目 了然。所以,本研究采用杨丽娴关于学习倦怠的定义。 2、关于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 有学者按学生类别研究学习倦怠问题。如许清鹏、刘甫强、王晶(2005) 11 、王晓 丽(2006) 12研究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岳亮,蒋淑桃(2001) 13 对卫校学生学习倦怠的 心理原因作过调查;王江胜 14对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原因及其对策做了研究;韩艳荣、 夏倩 15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做了研究;尧丹俐、丁桂苏16对师专学生的学习倦怠进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行了研究;雷欣欣 17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均表明:不管 哪类学生中都存在学习倦怠现象,虽然不是太严重,但也不容忽视;学生学习倦怠存 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影响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学生个 人因素,又有家庭、社会、学校因素;预防对策既要注意内外联系,又要发挥学校、 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作用。 也有的学者从某一学科入手研究学习倦怠。吴蔚对中专生数学学习倦怠作过研究, 发现学生数学学习倦怠的根源主要是社会方面、学习基础方面、个人背景方面、教师教 学形式以及人文环境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体三方面提出缓解学习倦怠的对策。 18 浙江大学的郑惠卿教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倦怠的交互影响与预防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倦怠对象是人时,倦怠者与倦怠对象在倦怠三个核心因素里都存在相互感染性; 在教学中,师生的自我期望,相互之间的角色期待、评价也会影响到倦怠的交互影响; 教学的外在环境也会影响到倦怠的交互影响。提出了对倦怠交互影响的预防对策: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和谐校园;重视学生发展需要,推进教学改革;学会自我 心理调适,预防倦怠发生;正确理解社会期望,争取舆论支持。 19 三三、研究、研究目的目的与意义与意义 通过对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学前专科生学习现状调查的个案研究, 旨在了解本校学生 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调查结果对本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 行深入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四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学生的 学习倦怠,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 进而促进所在学校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教育期刊网, 搜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学习倦怠 的期刊文章,界定学习倦怠的内涵、外延,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图书 馆查阅教育学导论 、 心理学导论 、 教育心理学 、 学与教的心理学 、 教育新理 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论著,对本研究进行理论指导。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二)问卷调查法 1、对象 本研究整群分层抽样调查了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学前专业 15 年级的 423 名学生。 发放问卷 423 份,回收问卷 423 份,回收率 100%;获得有效问卷 413 份,有效率 97.6%。 其中,一年级 90 人(21.8%) ,二年级 74 人(17.9%) ,三年级 93 人(22.5%) ,四年级 82 人(19.9%) ,五年级 74 人(17.9%) 。 2、工具 采用连榕、杨丽娴等所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共 20 个项目,采用 5 点计分 制,从完全不符合(记 1 分)到完全符合(记 5 分),得分越高表明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包括三个因子,因子(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 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因子(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 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因子(成就感低), 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 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 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65,分半信度为 0.880。每个 项目与总量表的相关在 0.4080.762 之间(p0.01),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 关 0.914、0.799、0.704(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 0.870.91 之间, 是较好的拟合模型。 20 3、实施程序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在 20 分钟内完成,在被试填写量表之前,由 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被试答完后统一收回问卷,然后 研究者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运用 microsoft excel 系统将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 spss17.0 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处理。 (三)访谈法 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 10 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了解 学前专科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归因以及对待的方式方法,以探寻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原 因中的共性和个性。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二章第二章 学前专科学前专科生学习生学习倦怠调查倦怠调查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一、一、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 研究采用以中间值 3 分为参考值,超过 3 分为倦怠,34 分为中度倦怠,5 分为重 度倦怠。描述性统计显示,共有 193 人倦怠总分3,占总人数的 46%。其中一年级 33 人,占年级人数的 36%,二年级 41 人,占年级人数的 55%,三年级 39 人,占年级人数 的 42%,四年级 54 人,占年级人数的 66%,五年级 26 人,占年级人数的 35%。说明学前 专科生学习倦怠的程度较高,倦怠在中度和重度以上的学生占 46%,接近全体同学的半 数。其中四年级最为严重,倦怠学生占 66%;依次是二年级倦怠学生占 55%;三年级倦 怠学生占 41%;一年级倦怠学生 36%,五年级倦怠学生占的 35%。学前专科生中有相当一 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的表现出不愿意听课,迟到、早退、 逃课等不当行为,对待学习态度轻忽、极为散漫,这也验证了笔者所在学校学前专科生 的学习情况。 表 2-1 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情绪低落 行为不当 成就感低 倦怠总分 m sd m sd m sd m sd 一年级 (n=90) 2.56 0.70 3.13 0.59 2.85 0.60 2.85 0.52 二年级 (n=74) 2.98 0.70 3.24 0.71 3.12 0.64 3.10 0.59 三年级 (n=93) 2.88 0.66 2.94 0.56 2.96 0.39 2.92 0.44 四年级 (n=82) 3.03 0.63 3.38 0.63 3.09 0.58 3.15 0.53 五年级 (n=74) 2.78 0.63 2.89 0.58 2.58 0.62 2.75 0.49 总年级 (n=413) 2.84 0.69 3.14 0.64 2.94 0.62 2.96 0.5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二、二、学习倦怠各维度特点学习倦怠各维度特点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倦怠的主效应显著,fs(2,271)=43.33,ps=0.000。 进一步在各维度间进行配对样本的 t 检验, 结果显示, 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 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最后是情绪低落(见图 2-1) 。这表明,学生在面 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沮丧、倦怠、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出现的较少;但是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消极应对学习活动,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热衷于看 小说、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等不良的学习行为;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较低 的成就感,或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力不从心而产生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这是因为,一 方面学生具有很强的惰性,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自制力 较差,容易被外界吸引,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有的学生常常通宵上网玩游戏, 因此,迟到、早退、课上睡觉,更甚至逃课时有发生,所以在学习倦怠三维度中,行为 不当最为严重。 图 2-1 学习倦怠各维度比较 三、学习倦怠的年级特点 以年级为自变量,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年级在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4,272)3.38,p0.05。平均数多重 比较发现,在倦怠总分上四年级、二年级得分较高,一年级、五年级得分较低,三年级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居中(见图 2-2) 。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维度与倦怠总分的年级比较一致;而行为不当维 度上,四年级与二年级得分较高,三年级、五年级得分较低,一年级相对于总分及其他 维度得分高于三年级、五年级(见表 2-1)。这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入校,他们充满好奇, 满怀希望的想好好表现自己,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学习较为投入。就课程设置而言,一 方面,相对以往的学习经验来说课程较多,学生不敢放松学习,学习状态较好;另一方 面,有些公共课程为了做好与中学的衔接,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有些与中学所学知识有一 定的重叠性,学生比较容易学会,成就感较强。二年级学生因为已经入学一年,原来的 新奇感已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对学校的不满,抱怨学校设备落后、条件较差、管理太严, 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相差甚远,认为自己来错了地方,即使好好学习也不能改变什么, 所以对学习开始变得不上心,与其他年级相比,学习倦怠比较严重。而到了三年级,学 生情绪又开始稳定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思考以后要干什么?而现在又应该怎么 做?对当前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又开始放些心思在学习上面,倦怠程度高于一年级、五 年级,而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又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升本还是就业,他 们一方面想升本,但是又怕自己基础不够好,学习上不愿意吃苦,即使进升本班也考不 (本科) ;另一方面又不想就业,觉得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不是太理想,更何况是去地 方乡镇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少,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四年级学 生处于犹豫不决中,也没有心思学习了,导致四年级的学习倦怠程度与其他年级相比是 最高的。等到五年级,不管是升本还是就业都已成定局,更何况进入学校课程安排的实 践阶段(实习) ,所以学生的学习倦怠是五个年级中最低的。 图 2-2 各年级在倦怠总分上的比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四、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专业男女比例极为失衡,在调查的班级中,一至四年级各有一名 男同学,五年级没有。在做学习倦怠的性别比较时将男同学的各维度得分和对应年级学 生平均分进行比较(见表 2-2) 。 表 2-2 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得分 情绪低落 行为不当 成就感低 倦怠总分 男 m 男 m 男 m 男 m 一年级 2.75 2.56 3.83 3.13 3.17 2.85 3.25 2.85 二年级 3.25 2.98 3.67 3.24 3.5 3.12 3.47 3.1 三年级 3 2.88 3.33 2.94 3.33 2.96 3.22 2.92 四年级 3.33 3.03 4.17 3.38 3.67 3.09 3.61 3.15 结果显示,男生在倦怠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已经超过中间值 3 分,均显著高于学生平 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男生的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其中的行为不当维度和成就感 低维度差异更为显著。这表明男生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比女生表现出更为严 重的倦怠、沮丧、消极等情绪特征。男生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 落差比女生更大,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更容易出现不听课、上课走神、迟到、早退、 逃学等不良行为。 调查了解到, 学前专业女教师所占比重大, 班级中女同学所占比重大, 造成严重的性别失衡,极少数的男生长期处于女性集体中间,女性的价值观念对男生原 有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引发内心的矛盾,这都容易造成男生的学习倦怠。 五、学习倦怠的学科差异 笔者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就学科倦怠情况作了调查,一年级共开设 13 门课程,分别 是英语、数学、自然科学、阅读、学前卫生学、乐理、声乐、舞蹈、钢琴、美术、书法、 体育、普通话。其中,学生对六门课程存在倦怠,具体倦怠情况见表 2-3。 表 2-3 一年级某班学生学科倦怠情况 学科 数学 英语 自然科学 乐理 钢琴 阅读 倦怠人数 36 19 14 12 7 3 总人数 45 45 45 45 45 45 倦怠比率 800 42.22 31.11 26.67 15.56 6.67 从表 2-3 可以看出,该班学生对数学倦怠最严重,全班 45 人,有 36 人倦怠,倦怠 比率达 80%;其次是英语,有 19 人倦怠,倦怠比率达 42.22%;自然科学有 14 人倦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倦怠比率 31.11%;乐理 12 人倦怠,倦怠率 26.67%;钢琴 7 人倦怠,倦怠率 15.56%;阅 读 3 人感觉倦怠。从表中可以折射出,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学生的薄弱学科,因为 基础差,丧失了学习这些学科的兴趣,并且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能否学好这些课 程”没有自信。乐理和钢琴是新接触的学科,学生之所以倦怠,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不愿 意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另一个方面表明学生在学习上不愿意付出努力,有畏难情绪。平 时应注意加强对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锻炼和学习自 信心的培养。 六、学习倦怠的类型分析六、学习倦怠的类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校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 深入的个案访谈,以便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研究。研究 者共访谈了 10 位在校大学生,对其中典型的 4 个案例介绍如下: (一)部分课程倦怠型 案例 1: s1同学,女,一年级学生。中考成绩不是太好,父母担心其上高中也考不上大学, 发现女儿对唱歌、跳舞很感兴趣,便让女儿上专科学校学学前教育。当我问她对学习是 否倦怠时,她想了想说:“对于专业课的学习还好,但是那些公共课简直让我厌烦。 ”由 于本来基础就不好,s1同学文化课学习很吃力,而专业课却能给她带来乐趣和自信,因 此,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音乐和舞蹈上,几乎放弃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甚至经常逃 课。即使因为班级抓得严,被强制要求在教室里听课,因为心里有抵触情绪,也不好好 听课。看看周围同学认真听课的不多,大部分同学忙于干自己的事情,而讲台上的老师 也不管(只管点名学生有没有到) ,因此学生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行,不听课也没有关系, “那你会不会担心考试不通过呢?”我这样反问,她笑了笑:“说实话,我还真没担心过, 因为很少有人不及格,而且不及格还可以补考啊,只要补考就一定能通过的,学姐们就 是这样过来的。 ” 这位同学属于典型的部分课程倦怠型。对部分课程倦怠,是指学生只是对某一门或 某些课程感觉厌倦,而不是对所有课程厌倦,并且有可能对另外的某些课程表现为极大 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对厌倦的课程认为不值得学习或不情愿地被动学习,上课不认真 听讲、做小动作,课后不主动学习该门课程,作业应付了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浅尝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止,不积极动脑思考解决,习惯于半途而废;而对于感兴趣的课程上课认真听讲,主动 向老师质疑,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但不会打退堂鼓,而且会更加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并 能在解难答疑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激起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这不由得让人思考: 教师对某些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严格,是否会助长学 生的倦怠行为? (二)特定阶段倦怠型 案例 2: s2,女,二年级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很让老师放心的学生,从后面的谈话得知,他 确实是认真努力的好学生。 “我中考失利后很受打击,经人介绍来到这所学校。自从踏 进校园的那刻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毕业时考上本科。因为学习努 力,所以成绩一直在班中是第一,当第一学期成绩公布的时候,我的自信又回来了,学 习也更加用功。可是从第二学期临近考试前的几个星期,我突然对学习感到很厌烦,更 确切的说是着急。主要是因为我的一个同学 x,她是我们班第二名,属于典型的平时不 学习、临时抱佛脚类型。我很担心她会超过我,所以就加倍用功,同时还特别关注她的 学习,我注意到她记东西比我快,这让我很着急,就想赶紧记住所学内容。可是越这样 反而效果越差,到了后来,一走进教室,看到她在学习我就感觉很不舒服,心想平时 不学习现在假积极 ,相反的我却不想学习,而且一看书本就焦虑,弄得心里特别的烦 躁。而且这种对学习的烦躁只出现在临考试之前的几周,其他时候学习对我来说是很快 乐的事情。 ” s2明显的表现为 “对自己信心不足” 、 “怕被其他同学超越” ,感到很焦虑,因为怕 自己被超越而主动放弃学习,等被超越的危机解除,又有了学习热情,这是典型的阶段 性倦怠者。阶段性倦怠,是指学生只是在某一特定阶段对学习感觉厌倦,而不是在所有 学习期间对学习厌倦,并且有可能在其他时间对学习表现为极大的兴趣。主要原因是 s2 自我效能感降低,一直没能从初中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而自己又特别想摆脱以往的失 败印象,所以很用功的学习,而一旦发现有同学可能超过自己时,就变得极为焦躁,生 怕自己“败”给其他同学,于是就选择不再认真学习,那样的话,即使失败了,也可以 说是因为没用心学的缘故,而不是自己能力差。 (三)目标不明混学型 案例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s3同学,女,三年级学生。她说,当初来这所学校完全是由老师和家人替自己决定 的,连专业也是他们选的,他们说学前专业好就业。而事实上 s3对这个专业一点兴趣也 没有,她只是服从安排。起初她决定好好学现在的专业,但是三年的学习并没有让她喜 欢上这个专业。当我问她在学习中是否出现过学习倦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