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是人类消费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消费”一词源于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本次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认为,全球环境持续退化的主要原因 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因此,会议明确提出所有国家都应全力促进建立可持续 的消费形态。此后,国际社会又先后举行了多次有关可持续消费的研讨会,如可持续的 生产和消费方式研讨会等, 这些会议对可持续消费的基本理论及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政策 和措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使得社会各界对可持续消费的问题日益重视。 家庭是社会终端消费的基本单元,联合国环境署在提出可持续消费概念后,意识到 家庭应该是研究可持续消费的主要对象,因此提出了家庭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在我国, 家庭不可持续消费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理论界对家庭可 持续消费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城 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研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 内容有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基本概括和综合评述。 第二部分,论述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并揭示出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消费之间的 关系,继而对家庭可持续消费及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论述实现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条件。 第三部分,首先,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 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表现;其次,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重点论述我国城镇居民家 庭不可持续消费的危害。 第四部分,详细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现象存在的原因。 第五部分,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危害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提出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可持续消费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 危害分析 政策建议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s a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kinds only way of consuming development,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came from the conference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eld in rio de janeiro of brazil of 1992. that this conference passsd thought,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global environment degradated continuously was the mode of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o, the meeting proposed clearly all countries should promote and set up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hape with all strength. hereafte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uccessively held the seminar of relevant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many times, such as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seminar (norway ,1994), these meetings have carried on deeper discussion to basic theories and policy and measure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make the various circles of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day by day. the family is the elementary cell of social terminal consumption, 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after putting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concept, realize the family should be the main target who study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o ha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has already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but attention degree that the theory circle studies to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is not enough. this text regards family of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im at the researc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mode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main content have five following parts: part one, basically summarize and comment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ynthetically especially. part two, have expounded the fact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have announc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iii and has defin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the mode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part three, first of all, it has analyzed the behavior of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of family of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of the present stage from respects such as consumption level,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pattern, etc. secondly, depart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have described the danger of urban residents un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part four, it has analysised the reason of the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phenomen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part five, it have proposed som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how to construct the urban residents mode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e mode of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endange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是在导师的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经贸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经贸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1 1 引 言 1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使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 的实现离不开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是人类 消费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向人们倡导一种积极、 合理、健康的消费模式,它的目的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和资源的消耗, 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 1994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会议上,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号召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提出一个可行计划, 并对其中的 基本要素做出详细阐述。由此,许多国家政府和理论界把可持续消费问题作为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我国学术界也对可持续消费理论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总体来说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仍然不够,目前大多集中于对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原则的阐述以及对 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研究。 广义的可持续消费包括可持续生产消费和可持续生活消费两个方面, 狭义的可持续 消费仅指可持续生活消费。在提出可持续消费概念后,联合国环境署很快意识到家庭应 该是研究可持续消费的主要对象,因为家庭是社会终端消费的基本单元,它直接或间接 地消费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同时产生各种排放物和废弃物,于是提出了家庭可持续 消费这一概念。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持续消费现象却比比皆是,比如:不注 意随手关灯、用完电器不及时关闭电源、洗完手不拧紧水龙头、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一次性产品、不注重选择绿色产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文化消费、崇尚奢侈 铺张性消费和炫耀式消费等,人们似乎还没有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 惯。 目前, 尽管由家庭不可持续消费导致的资源、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理论界对家庭可持续消费研究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因此,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 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城镇居民家庭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给出可 行的政策建议。 目前,研究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宁关于可持续消费的若干矛盾分析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在理论层面上,文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刻 剖析了其对资源、环境、消费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 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现象存在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一系列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 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由此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在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方面研 究的不足,为实现城镇居民家庭的可持续消费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现实层面上,首先,有助于培养城镇居民树立可持续消费的观念。通过政府的消 费引导以及消费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能够培养广大城镇居民逐步树立科学、文明、健 康的消费方式,并逐渐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其次,有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最后,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 善。可持续消费的导向作用,能逐渐促进生产者放弃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经营模式, 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而清洁生产的逐步推进又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实现 创造了一定条件,如此良性循环,必然会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 1.2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要早于国内。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21 世纪议程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命题。1其中,改变消费模式已被列为一个 专门的项目,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集中注意生产和消费的不可持续模式以及 制定鼓励改变消费模式的国家政策和策略。此外,还广泛讨论了相关领域的行动依据、 目标、行动、实施手段等问题,但它对可持续消费模式没有作出明确的定义。 1994 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的报告 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 中明确提出了 可持续消费的定义,2认为可持续消费不仅要能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 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要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 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1994 年联合国在挪 威奥斯陆召开的“可持续消费专题研讨会”上沿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 的定义。3该会议指出,对于可持续消费,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对待,它连接着从原料提 取、预处理、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诸因素等整个连续 环节中的所有组成部分,而其中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又是多方面的。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于 2002 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七次清洁生产会议上,对可持续消费概念做了进一步的 规范,4指出可持续消费就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最小化对天然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3 资源和有毒材料的利用,以及最小化废物与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既满足了对服务与产品 的基本需求,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又不会危害后代人们的需要。以上是从广义消费的角 度对可持续消费所作的定义,它们完整地包含了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 在提出可持续消费概念后, 联合国环境署很快意识到家庭应该是研究可持续消费的 主要对象。目前,联合国环境署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分析报告,包括家庭能源消费趋势及 其环境影响分析、家庭交通消费发展及环境影响、家庭食品消费及环境影响等。5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其成员的经济增长、家庭消费、家庭规模与家庭消费的相关关系进行 了分析评价,提出了监测家庭消费环境影响趋势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政策措施。6 印度尼西亚前环境部长 e萨里姆(emil salim)认为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既能满足当 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一概念是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 过的、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来的,强调的是满足“需求(need) ”而不是 满足“欲望(want) ” 。7他认为,传统经济学是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 欲望,从而导致了为满足无限“欲望”的有害消费。因此,有必要用改进的模式来发展 经济学,用需求而不是欲望来引导消费,要把环境影响纳入经济分析的主流。萨里姆的 定义强调了可持续消费的两个限制:一是不能超出自己的收入,二是不能危害后代的需 求。从理论上说,这一定义实际上强调了消费者应该控制高消费特别是过度消费,这将 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实现。但按照萨里姆的定义,贫穷者极低的消费水平由于与其极低 的收入水平进而与其极低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因此,似乎只要其消费不危害后代人的需 求就是可持续消费,这显然不是可持续消费的宗旨,这个概念忽视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 的“发展性” 。 1.2.2 国内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1.2.2 国内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原则及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分析上, 且关于如何界定可持续消费模式,还存在着很多分歧和争议。 (1)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分析。1995 年,国家环保局环境信息研究所的曹凤中 在环境科学动态上撰文研究可持续消费。8他提出了什么是可持续消费问题但并没 有明确定义,只是强调,当人们的生活水准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 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转化。 吕福新(1996)认为,可持续消费就是在超越狭隘短浅消费意识的基础上,以真实、 有益、超功利为特征,以持续为目的的“节制型”消费。9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和研究可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持续消费的学者之一,吕福新提出的观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不过他对可持续消费所下 的定义似乎规范性不够,而且他把可持续消费等同于“节制型”消费,缩小了可持续消 费的内涵与外延。 傅家荣(1998)从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的角度出发,认为可持续消费是在使用消费 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遵循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原则, 以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及消费 环境之间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消费。10这一定义直接且比较完整的表明了可持续消 费的基本内涵,但仅从生态需要出发研究可持续消费还显得不够全面。 肖彦花(1999)将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可持续消费是与可持续 发展相适应的,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消费需要的资源的前提下的消费。 11这一定义 体现了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兼容的关系,但该定义较多强调的是“可持续性” , 而没有直接体现“可发展性” ,这是一个欠缺。 杨家栋、秦兴方(2000)把可持续消费定义为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又符合代内 公正原则的,既能保证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又能促进可 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消费。12同时,又对可持续消费的定义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认为 广义的可持续消费包括可持续的自然资源消费、可持续的生产资料消费、可持续的商品 消费、可持续的劳务消费和可持续的公共产品消费;狭义的可持续消费则仅指后三种。 这一内涵较好地指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基本特征,但具体分类方法还有待商榷,比如,认 为自然资源消费既不属于生产资料消费也不属于生活资料消费是不恰当的。 俞海山(2002)认为,可持续消费是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13这一定义简单明了,较好的把“可持续 性”与“可发展性”结合起来。 (2)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原则分析。国内学者对于可持续消费原则的分析分歧不大, 其中最为全面、最有代表性的是俞海山在开放条件下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消费一书 中的概括。14他认为,可持续消费应遵循和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度消费原则,即 消费既要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为基础,又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二 是公平消费原则,从内容上说包括代内公平消费与代际公平消费两方面;三是以人为本 的消费原则,指要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四是科学消费 原则,即用科学知识指导、规范消费,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五是和谐消费原则,它要 求从消费的角度来建立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关系; 六是消费的国别差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5 异原则,要求不同国家的消费模式都应得到尊重,不应以某一国的消费模式为标准。 (3)关于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分析。国内学者在论证可持续消费的相关著作及 论文中对如何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卢嘉瑞 (2007)认为,可持续消费的实施机制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可持续消费的控制机制、组 织机制、宣传机制、教育与培训机制和市场机制,只有这些机制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才 能确保可持续消费的实现;15王璟珉(2007)认为,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发展循环 经济、完善可持续消费制度等几方面推行可持续消费;16陈勇(2005)从树立科学消费 观念、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问题;17郑文生 (2004)认为,技术因素、社会与心理因素、法律、经济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消费模式的 重要因素,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18王俊、王志明(2003)认 为,应从倡导可持续消费意识、开发可持续消费“产品” 、尽快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 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19王素英(2002)认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要从我国的 国情出发,把小康生活建设与可持续消费相结合,以小康生活标准为基础,在吃、穿、 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消费模式;20秦兴方 (2000)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 口制度、脱贫制度、可持续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监管体系、消费领域内部制度和实现手 段综合协调制度等;21郝睿(2000)认为,引导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从提高公众 可持续消费意识、建立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的价格体系、积极研究与开发可持续性 产品等几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22 此外, 宁军明 (2005) 、23司金銮(2007)、24谢科进(2001)、 25夏成(2005)、26陆小斌(2004)27等多位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如何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开展消 费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积极推行可持续生产和生产可持续产品;建立 并完善相应的价格制度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创建良好的消费环 境等。 (4)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研究。目前国内大多是从广义可持续消 费的角度来研究可持续消费,仅针对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研究很少。在专著可持续消费 模式论和开放条件下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消费中把可持续消费中的“消费”界定 为生活消费,但并没有就城镇居民家庭的生活消费做具体论述。与家庭可持续消费相关 的论文也较少,从中国期刊网仅查到四篇文章。其中,刘晶茹(2003)主要从家庭可持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续消费的研究进展以及家庭消费的环境影响两方面论述家庭可持续消费;28李海涛 (2005)侧重从家庭消费的环境影响和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实现措施来论述家庭可持续消 费。 29但这些论文均只对相关问题作了简要阐述,并没有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 消费的现状做具体分析, 而且没有详细论述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 策建议。徐瑞蓉(2007)的博士论文可持续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的第五章专门论述了 居民可持续生活消费,但没有特别区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30 程林顺(2006)的硕士 论文西部农民家庭可持续消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西部农民家庭,没有涉及到城镇居 民家庭。31总之,国内对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极少,且没有专门研究城镇居民家庭可 持续消费的论文,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并指 出不可持续消费现象存在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 政策建议。 第一章:系统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 点。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相关文献进行基本概括和综合评述。 第二章:论述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并揭示出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消费之间的关 系,继而对家庭可持续消费及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分析了实现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条件。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表现;其次,以外 部性理论为基础,着重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危害进行分类论述。 第四章: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现象存在的原因。 第五章:分别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民间组织和新闻传媒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现 阶段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本文较多地运用了定性法,系统分析了现 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表现和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以及构建我国城镇 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 危害时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在分析不可持续消费对资源、 环境的直接危害时使用了家庭代谢分析法。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7 (2)历史研究法。在分析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时采用了这一方法。 (3)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对 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1.4 本文的创新点1.4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1)在研究对象上,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构 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相关问题。 尽管居民生活消费是传统消费经济学 研究的主题,但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情况来看,专门研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 的专著尚未出版,已发表的针对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的论文也极为少见,还没有形 成系统的理论。 本文详细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其 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构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2)在研究内容上,从消费水平差距悬殊、消费结构尚不完善、不良消费方式大 量存在、 消费主义愈演愈烈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表现进行了 概括论述。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表现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内文献多 是从衣、食、住、行、用的角度来论述的,因此如何更为全面地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 可持续消费的表现进行分类并分析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3)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危害进行了分类和全面、细致的 论述。具体来说,包括: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对资源、环境的直接危 害和间接危害、 对消费者的危害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个社会就业状况的危害。 目前, 国内还没有相关文献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危害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仅 有极个别文献就这一问题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括论述。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理论分析 2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理论分析 2.1 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2.1 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消费与之关系密切,它是可持续发 展的实现机制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发展历程是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现实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起源于环境问题,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环境受到破坏,才使人类 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可持续发展。通常认为,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 蕾切尔卡逊在 1962 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关心的标 志。卡逊提出了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在人与生物之间建立合理的协调机 制,才能维持人类的健康生存的看法。尽管在当时这一观点受到了猛烈的抨击,但几年 以后,她的警告还是唤醒了人类,因此具有难能可贵的意义。 1972 年 3 月,罗马俱乐部发布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研究了世界人口、工业增 长、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认为由于上述五项基本要素的运 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地球的支撑力可使全球的经济增长于 21 世纪的某个 时段内达到极限。尽管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 增长的极限的结论和观点存在明显的 缺陷,但其关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其所阐述的“合理的持 久的均衡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提供了基础。 1972 年 6 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 ,出版 了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一书,以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的严 重性,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要求人们采 取大规模的行动保护环境, 这里已经包含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 续发展思想。 1980 年,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支持下制定发布的 世界自然 保护大纲中第一次出现可持续发展一词。 1981 年,r布朗发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书中首次详细论述了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提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等三大途径来实 现可持续发展,还探讨了向可持续发展社会过渡的许多问题。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9 1983 年 11 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 本纲领,制定了“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 年,该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权威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是 人类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则,并且在实践上提出了比较全面具体的建议。32 至此,可以说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世界各国的 许多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指导原则。 1992 年 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 境与发展宣言 、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其中, 21 世纪议程提供了一个从当时 到 21 世纪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行动蓝图,涉及与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已被人们看作 是可持续发展付诸实践的全球性行动纲领。尽管该议程没有明确定义可持续消费,但改 变消费模式已被列为一个专门的项目,它指出,全球性环境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 续消费和生产模式。同时,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也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33 可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全局的范畴,它与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紧密联系, 没有一个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的支撑,就不可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4 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会议上, 号召对可持续 消费和生产模式提出一个可行的计划,并对其中的基本要素做出详细阐述。至此,许多 国家的政府和理论界把可持续消费问题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加以关注和 研究。同年,联合国环境署于内毕罗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明确提出 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 其中, 广义的可持续消费包括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 狭义的可持续消费仅指可持续生活消费。 2.2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界定及原则2.2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界定及原则 2.2.1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界定2.2.1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界定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 汉语大词典中认为“消费”有两层含义, 一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物质财富” ,二是“消磨,浪费” 。消费也是经济学的 专门术语。作为人类的基本经济行为之一,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 汉语大词典简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598.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消费属于中间消费,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生活 消费才是最终消费,狭义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关于“消费”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经济大辞典认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的消耗” 。 消费 经济辞典 把消费解释为 “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产品的使用和消耗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 以实现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和行为” 。 以上关于“消费”的定义具有一定合理 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大多从广义的角度认为消费仅是对消费对象的消耗进而使其慢 慢变少的过程,这显然无法涵盖现代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卢嘉瑞教授从狭义角度较全 面地概括了消费的内涵,认为消费是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对消费资料的消耗、享用、 享受、观赏以及支配权和使用权。34 本文所研究的“家庭可持续消费”指狭义的可持续消费,即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文 中的“消费” 、 “家庭消费”均等同于生活消费,生活消费以家庭为基本消费单位,既包 括家庭全部成员的共同消费,也包括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消费。 生活消费一般具有必然性、目的性和层次性。 35必然性一方面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首先是对消费资料的消耗、享用、享受及观赏,这是消费的自然必然性;另一方面, 消费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事业中所必需的,这是消费的社会必然性。目的性 是指消费者每消费一件产品、享受一项服务,都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层次性是指就某 一消费者来说,他的某一消费行为可以满足他某一层次的需要。无论是马克思的三层次 需要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还是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论(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都体现了消费的层次性。 家庭可持续消费不仅具有一般生活消费的特性,而且还能体现“发展性”和“可持 续性” 。首先,由于家庭可持续消费具有“发展性” ,因此,使消费者的物质需要、精神 需要、发展需要、生态需要等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 的发展。其中, “发展性”包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合理和升级、消费方 式逐渐科学等。其次, “可持续性”有两层含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说,指当代人满 足消费需要时不能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生活消费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 态平衡,它既要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和永续利用,又要求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 的最少污染;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说,指公平、公正消费,即当代及后代的每一个人都平 于光远.经济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83. 林白鹏.消费经济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1.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11 等享有追求生活质量的权利, 任何人都不应由于自身的消费而危及他人及后代的消费与 生存。 2.2.2 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界定2.2.2 家庭不可持续消费的界定 家庭不可持续消费与家庭可持续消费相反,是一种不顾生态环境承载力,对当代人 的生存发展以及后代人满足其生活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生活消费。 首先, 它不具备 “发 展性” ,不能使消费者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生态需要等得到 充分的满足,具体表现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主义扩大化等多个方面。 其次,它不具备“可持续性” ,即无论对当代人还是后代人来说它都是一种不公平消费,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同时,它破坏了后代人满足其生活需要以及追求 高生活质量的资源、环境基础,对后代人满足其生活需要的能力构成了危害。可见,家 庭不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人的全 面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建立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成为奢谈。 2.2.3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原则2.2.3 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原则 家庭可持续消费应该遵循和体现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是适度消费原则。 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消费者把消费需求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和个 人生理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即消费需求既要在环境或生态系统所能承受消费者生活消费 的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又要坚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为目标,逐步 减少无意义消费和对人类健康生存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其次,适度消费原则要求消费 者的消费水平要与收入水平相适应,减少无益的超前消费。 二是公平消费原则。它包括代内公平消费和代际公平消费两方面。对于家庭消费来 说,代内公平消费要求消费者的生活消费不能以损害他人的生存和消费为代价,人与自 然、社会要和谐发展。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诸如挥霍消费、野蛮消费等必然会对资 源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 代际公平消费要求当代人自觉承担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 和消费资源的责任。因为与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的分配与消费中占有无竞争的独 特优势,如果当代人在消费资源的时候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过度使用甚至浪费资源,这 无疑剥夺了后代人使用、消费资源的权利,必然会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危害。 三是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 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消费的角度理解,以人为本就是要 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凸显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消费者不断增大绿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色产品的消费比例,并把对环境有害的各种消费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不断提高精神 消费的比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3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界定 2.3.1 消费模式的内涵 2.3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界定 2.3.1 消费模式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什么是消费模式的看法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 (1)从消费的主要 特征的角度定义消费模式,比如:李彦和认为消费模式就是消费收入、消费水平、消费 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总和;36周叔莲认为,消费模式是指一定时期消费的主要特征,包括 消费内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的其他方面的主要特征。 37(2)从消费体制的角度界定消费模式的内涵,比如:杨圣明认为消费模式是指消费 体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是消费体制的骨架、基本规定性和主要原则;38林白鹏则 认为消费模式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生产关系,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的作用和制约下,形成的人们消费活动的基本规范。39 尹世杰先生较好地综合了以上两种观点, 他认为消费模式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 定生产关系下人们消费行为的程式、 规范和质的规定性。 40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比较全面、 准确地反映了消费模式的内涵。具体来说,消费模式不仅要综合反映消费领域的主要范 畴、主要经济关系和人们消费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且要反映消费领域的本质联系、发展 趋势和内在规律性,即它不仅反映了人们消费活动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更反映了消费行 为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此外,消费模式还应包括与消费有关的规范、法规以及价值 观念和道德标准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人们的消费活动才能有所遵循,也才能适应消 费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3.2 对消费模式变迁的简要评价2.3.2 对消费模式变迁的简要评价 以往人们在讨论消费模式变迁的问题时,往往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认为自 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通常的观点都认为消费模式经历了由原始社会消 费模式到现在的线性消费模式的变迁。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 到现有消费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把消费模式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消费 模式应经历从原始社会消费模式到线性消费模式再到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变迁。 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消费模式是一种低级的生态消费模式,它是由当时极端落后 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虽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小,但还不是真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13 正意义上的生态消费模式。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 农业社会,继而进入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也逐渐由单一的生存消费发展到生存、享受 和发展消费相结合的阶段,但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人类的消费都属于线性消 费。 这一消费模式的特点是: 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 以满足人们生存、 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用过的物品则被当作垃圾抛弃。这一消费模式必然会使资源被迅 速耗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有消费模式的弊端,因此,必须构建新的消费模式以促进经济、 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而可持续消费模式正是这样的消费模式。 2.3.3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界定 2.3.3 家庭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界定 可持续消费模式是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既反映当前消费领 域的主要范畴、主要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即满足可持续消费的基本要求, 体现消费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又反映与可持续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观念准则的消 费模式。由此可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建立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是一种既与整个社会的生 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又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既体现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发 展性与可持续性,又体现与家庭可持续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观念的消费模式。可持 续消费模式是真正的生态消费模式,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不仅能促使人们合理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捕集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方案
- 2025年抽屉原理真题演练及答案
- 园林古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案
- 离婚协议中解除婚约协议及个人债务承担范本
- 学前特殊体质幼儿入托协议安全责任免除及健康管理
- 双方协议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监护权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与产业升级
- 历年安全员考及答案1及答案
- 热电联产绿色建材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电力营销知识题库及答案
- 《学会聆听(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 中药草乌课件
- DL-T 892-2021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
- 手术室核心制度
- 2023年社区工作者面试题库及答案
- 火力发电土建项目监理实施细则
- 上海肿瘤医院病理报告
- 普通动物学课件
- 医院疼痛科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经验
- 浙江优瑞欣化学有限公司四甲基二硅氧烷、端氢硅油、环氧双封头、六甲基二硅氧烷、副产盐酸、含氢硅油和四甲基硅烷混合物产品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境外社会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