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陈白沙的历史世界——明代政治与儒学流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白沙的历史世界 明代政治与儒学流变 内容提要 明代学术史的书写,并不仅仅是后人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历史对自身的反 思。明未清初,诸儒们一方面对明代学术进行清算,另一方面,也有黄宗羲因之 而起的制约早_ 权说。而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传统学术范式面临转型,许多知识 分子以哲学的方式对明代学术进行诠释。在新的框架下,赋予晚明思想“启蒙” 的地位。同时世有史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志,重新梳理明代思想,产 生了哲学与史学二流中分的局面。笔者则继史家之笔,欲重述明仞思想史。 元术明初,士大夫多不知大体,昧于春秋大义,故往往视旧朝为j 下统,新 朝为叛逆。故有方孝孺力持正统之论,恢复理学之旧观。然不久靖难祸起,燕王 以边境藩王,拥兵篡夺帝位,方孝孺竞以身殉道,捍卫天理。成祖即位后,即以 旧臣修纂永乐大典和四书、五经、性理三部大全,目的在于彰显文 治,证明道统与正统为一。多数士大夫则不为其动,或于朝廷力持清议,或于民 间讲道守身,皆以天理为依归。后有学者,以此为归,躬身践履,以成心学。心 学为何,良知而己,知善知恶,即为天理。 晚明诸儒,则以入朝为荣,先为世宗,主持议礼,后请神宗从祀阳明。从 朝廷转向民间,从民问重归朝廷,此为一轮回。虽明亡清灭,轮回也未结束。只 是知识分子昧于知古,无从知今罢了。既然现在仍在“天理”与“良知”的轮回 中,我们能从明代历史,获得仟么教益呢? 历史仍未结束,大地知道答案! 关键词:天理良知皇权理学心学方孝孺朱棣吴与弼陈献章 2 c h e nb a i s h a s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l d 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p o l i t i c sa n d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c h a n g e a b s t r a c t i o n m i n g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w r i t i n g ,t h ew r i t i n go fh i s t o r yi sn o tj u s tw r i t e b y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b u ta l s o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h i s t o r yb yi t s e l f t h el a t e 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sh a v ea c a d e m i c l i q u i d a t i o n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p r o p o s e d r e s t r i c t i o n sh a v ec a u s e d i m p e r i a lp o w e r ,s a i dh u a n gz o n g x i a n dt h em o d e r n ,w e s t e r nl e a r n i n g , f a c e dw i t ht h ep r o b l e mo f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c a d e m i cm o d e l m a n y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b e g a nt oa d o p tap h i l o s o p h yo fc o n d u c t i n ga c a d e m i c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en e wf r a m e w o r k , g i v e nt h el a t e m i n gt h o u g h t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s t a t u s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h i s t o r i a n ss t i l l k e e p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m i n dt om a r kt h er e c a r d i n gm i n g t h i n k i n g a c a d e m i c h i s t o r y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 r ea r et w om e t h o d st or e s e a r c h t h eo n ei s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t h eo t h e ri sp h i l o s o p h y f o l l o w i n gt r a d i t i o nh i s t o r i a n ,1 w a n tt or e s t a t et h e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yo f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l a t ey u a na n d 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d on o tk n o wt h e 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 i ti so f t e nr e g a r d e da so l do r t h o d o xt o w a r d sn e ww a y st o t r e a s o n i ti st h e r e f o r ef a n gx i a o r u se f f o r t st oh o l do no r t h o d o x ya n d r e s t o r eo l dc o n c e p to f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 i m m o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i sm o n o p o l yo f t h e 。r i g h t t o s p e a k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r eh o l d i n gj u s t i c ei n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g i v ec i v i ls o c i e t yl e c t u r e t h e yh o l dt h et r u t h , a n dt h el a t em i n g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sb e c o m eo f f i c i a l st ob ep r o u do f a l lr e t u r nt o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i st h ee n do fh i s t o r y ? j u s ti g n o r a n tt o k n o wt h ea n c i e n t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n dd o e sn o tk n o wt o d a y n o wt h a ti s ”t r u t h ”a n d ”c o n s c i e n c e ”o fr e i n c a r n a t i o n t h i sp e r i o do fh i s t o r yf r o m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 w h a tk i n do fl e s s o n s ? h i s t o r yh a sn o tb e e nc o n c l u d e d ,t h e m o t h e r l a n dk n o w s ! k e y w o r d s :t r u t h c o n s c i e n c e i m p e r i a l p o w e r t r u t h s c h o o l m i n d s c h o o l f a n gx i a o r u z h ud iw uy u b ic h e nx i a n z h a n g 3 附: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曾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乌蜂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i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蝼各铆期:业 自序 甫入大学,已经感觉到我们这一代身处文化废墟之上,诸师讲章 也不过为其中的残砖断瓦,不足以继传统,亦不足以接西学。多年苦 读,竞未解惑,反更增烦恼。历史是以现代作为评判,阶梯股的历史, 把古代传统全部纳入封建残余的垃圾箱。 故纸堆里的学问,在内为绝学,在外则为无用之物。驻守在历史 专业的年轻人,大多皆有此困惑。反观各种西洋学术,却风光无限, 以社会学研究历史,以哲学诠释思想史,各式各样的理论与方法接踵 而来,我们目不暇接,却又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学术文化该往何处 去。在东与西,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彷徨不知所措。 彷徨无措的我,直到遇见张师才慢慢找到方向。如同暗夜中的明 塔,使得漂泊海上的船儿不至于触礁沉没。在张师的指导下,我才真 正进入到古代人的世界,寻找人生漫漫旅途中的意义。然而恰恰就是 在回归后,我才发现与现代性的不宽容相比,传统则显得更为大度, 它完全可能与西方古典文明对话,借鉴现代西洋文明。但是,文化之 间厚厚的障壁,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为什么国人连自己的文化传 统都有隔阂? 重重的疑惑,使得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 希腊哲人曾经说过,人类的罪恶来源于无知。这个时代,在东与 西,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上,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不会是件难事, 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选择,而是来源于放弃一个看似无奈的选 择。当放弃了传统的宽容后,我们是否就能够走向现代了呢? 我想真 理的方向,是来源于十字路口无尽的期待。 绪论: , 明代学术及其现代命运 书写历史总是后来者的权力,而只有历史才知道,真实一旦逝去便无踪影, 留下的蛛丝马迹,但凭有心人来追寻。对于那些自诩揭示历史真相的作品,我相 信也只有历史会给予回答。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至少,明代的学术就是这样。 对于明代学术的书写,或n 现在当代新儒家们以重续道统自命的努力中, 或停留于考证家们鄙夷的视线罩,还有许多改革家们则在思考其中近代化的起 源。在一百余年的书写中,明代的学术史无疑是一段多彩的历史,但可惜的是停 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书写,却仍是那部已经近四百余年的明儒学案。是不是很 吊诡,但不正说明历史是公j 下的吗! 在明清鼎革之后,反思明代学术史,是整个时代的一大主题。沉痛的教训, 带柬的必然是深刻的思考。而过于沉痛的思考,也许很可能就是偏颇之见。黄梨 洲先生自云“是书搜罗颇广”,亦可见不同于流俗的只言片语。历史只向探索者 打开。在明儒学案之前,其实不乏对明代学术的写作,例如刘元卿的诸儒 学案、周海门的圣学宗传等等,但这类著作不管在材料的收集还是甄别上, 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梨洲先生的。不仅在其之前,就算之后的清代仍未能有超越 的著作。清代考据之风盛行,然凡涉宋明学术则仍多为学术范式改变后的议论。 惟梨洲先生研究最深,持论最平,故其为后世所尊崇。学术不以世风为转移,亦 可见一斑。 “学者不可无宗主,而不必有门户”,是章实斋先生在乾嘉时期写下的,但 以戴东原先生为首的皖派学者,却对宋明学术多有击抨,虽其所论多有可取之处, 但在门户之下,却少有同情理解之心,故下笔论及之处往往失j 下。清人学术虽以 严谨著称,而三百年之学术屡有门户之争,至清未汉学之内亦渐起门户,论学与 政争相杂,此更不能单以论学视之。 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王阳明学说的批评,首次集中见于馗书修 订本新增的议王篇。今人朱维铮先生考证认为,此篇虽为论王学之作,但其 矛头实是指向康有为1 。戊戌变法失败后,大批革命家流亡r 本,接受明治维新 的经验,加之日本友人对阳明学的鼓吹。回国后包括孙中山、宋教仁等一批革命 家对王学大加推祟。章太炎先尘就针对于此,在检论中写出了遣王学, 对此不以为然。 与传统学术不同,二十世纪后,在西学东渐的世风下,学者们纷纷开始在 新的学术范式下重新审视明代学术。自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以来, 对于明代学术的论述,就很少跳出“中国哲学”的论述范式。学术范式的置换背 后。明代的学术所呈现的是否还是那个历史的存在,在这一点上我一直苦苦思索。 学术前辈近百年的努力探索,使中国哲学业已不是争论的焦点,又何况至 今仍有相识的朋友在不断地努力言说这一命题。但是横亘在我胸中的是,哲学与 历史追求对时空关系超越的概念和力图重现时间和空日j 的真实之问会 不会有交集? 思想史是哲学的还是历史的? 好一个汉姆雷特式的问题! 蝙蝠一样的身份,让自己能够轻松穿插于历史与哲学( 包括其他西方现代 学科) ,但又尴尬地被抛弃在壁垒森严的现代学术夹缝之中无家可归。思想史 思考历史,追问历史,在无尽地追索、不停地前进中走近历史,回到大地,回到 家中。 1 朱维铮,章太炎与王刚明,页3 1 3 3 4 5 ,中国哲学第五辑,北京三联出版社,1 9 8 1 年 3 月。 一、明代学术的古典研究 学术史的写作,往往是学者对前代的总结。这样的著作往往一方面保留下 原有的学术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当代学术的批评反思。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一向是学术史所推崇的准则,而明代学术史写作又不尽如此。 明代学术史并不自明儒学案起,这一点黄梨洲先生在发儿中已经 提到“从来理学之书,周海门作圣学宗传,孙锤元又作理学宗传,诸儒之 说颇备”。在此之前的主要著作有那些呢,我们通过四库提要罩寻找答案。 月历年问刘元卿撰写的由刘庆举补修诸儒学案,四库提要中评日: 是书辑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谢良佐,杨时、罗从彦,李侗, 朱子,陆九渊、杨简、金履祥,许谦薛匠,胡居仁,陈献章、罗钦 顺、王守仁、王艮、邹守益,王畿、欧阳德,罗洪先、胡直、罗汝芳 二十六家语录,而益以耿定向之说。元卿,定向弟子也。其学本出姚 江,於程、朱一派特择其近於陆氏者存之耳。2 其师耿定向撰有陆杨学案,刘元卿守师说,对之扩而申之,即成此书。 在诸儒学案中刘元卿不仅是对明代学术的总结,而是从宋代写起。从写作的 人物来看,很明显有接续伊洛渊源录之意,其中又有“特择其近於陆氏者存 之耳”之句。自可见其书尚有争j 下统的目的。 万历三十三年刊行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四库提要评日: 汝登更欲合儒释而会通之,辑圣学宗传,尽采先儒语类禅者以入 盖万历以後,士大夫讲学者多类此云云。即此书也首载黄卷正 系图,其序自伏羲传至伊川程子。下分二支。一支朱子以下,不系 一人一支则陆九渊之下系以王守仁并称卷是图信阳明笃,叙统 系明,与圣学宗传足相发明云。o 万历三十七年刊行周汝登的王门宗旨,四库提要评日: 是编首载王守仁讲学之语,并其奏疏、杂著、诗文,而以王艮徐 日仁,钱德洪、王畿之说次焉盖督学陈大绶之意,而汝登编次之 书成之後,陶望龄又为校定汝登尝供罗汝芳像,节日必祭祀之 南都讲会,拈天泉证道一篇相发明又尝作( 九解以伸无善无恶 之说首载汝登自序云:首称宗者,明为千圣之嫡嗣也。数门人语 附见,而系之王门者,统於宗无二旨之义也。然姚江再传以後,去 其师之本旨益远。汝登是编,徒争王学之门户,实不足以发明王学 也。4 万历四十一年刊行过庭训的圣学嫡派,四库提要评日: 庭训字成山,平湖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擢应天府 丞,未及上而卒其书自汉董仲舒至明罗洪先,所取才三十六人 各略录其言行,皆昭昭耳目,无烦复为表章者也。5 崇祯十一年刊行刘鳞长的浙学宗传,四库提要评日: 鳞长字孟龙,号乾所,晋江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是编乃其为浙江提学副使时所编。以周汝登所辑圣学宗传颇详 2 网库伞书总i :1 ,卷九六,页8 1 5 。中牛书局,2 0 0 3 年6 月。 3 研库伞书总目卷六二,页5 5 8 ,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月。缪荃孙、吴吕绶,董康,嘉业常藏书志 所录同明库令书总t t ) 页2 7 6 ,复q 大学i 版社,1 9 9 7 年1 2 月 。阳库伞书总l i 卷九六页8 1 5 中乍书局2 0 0 3 年6 月 5 四库全书总日 卷六二,页5 6 0 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月 2 古哲,略於今儒,遂采自宋讫明两浙诸儒,录其言行,排纂成帙。 大旨以姚江为主,而援新安以入之。故首列杨时,次以朱子、陆九 渊并列。陈亮则附载於末,题目推豪别录又以蔡懋德论擘 诸条及鳞长所自撰扫背图诸篇缀於卷後。懋德、鳞长非浙人, 入之浙学已不类。而自撰是书自称刘乾所先生,与古人一例,尤於 理未安也。6 以上诸书。据提要可见,皆为王派学者或其同情者之作。而书又并非仅记录 一代之学术,而更多为继宋或继汉学之统。可以从写作的时f a j 看出,此类写作 大多是在万历朝认定王阳明从祀孔庙之后,乃为王学争取诈统地位的作品而仔 细梳理明代学术的主要之作并不多见。这种局面一直要到黄宗羲明儒学案才 得到真j 下改变。四库提要中评日: 初,周汝登作“圣学宗传,孙锺元又作理学宗传。宗羲以其书 未粹,且多所缺遗,因搜采明一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 辑为此书。凡河东学案二卷,列薛玷以下十五人三原学案 一卷,列王恕以下六人。崇仁学案四卷,列吴与弼以下十人。白 沙学案二卷,列陈献章以下十二人。( ( - 姚- 2 r - 学案一卷,列王守仁 一人,附录二人浙中相传学案五卷,列徐爱以下十八人。江 右相传学案九卷,列邹守益以下二十七人,附录六人。南中相传 学案三卷,列黄省曾以下十一人楚中学案一卷,列蒋信等二 人。g 北方相传学案一卷,列穆孔晖以下七人。阉越相传学案 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学案一卷,列李材一人泰州学案 五卷,列王艮以下十八人。 - f l - 泉学案六卷,列湛若水以下十一人 “诸儒学案上四卷,列方孝孺以下十五人诸儒学案中七卷, 列罗钦顺以下十人诸儒学案下五卷,列李中以下十八人东 林学案四卷,列顾宪成以下十七人蕺山学案一卷,列刘宗周 一人,而以“师说一卷冠之卷端。所列自方孝孺以下十七人,大 抵朱、陆分门以後,至明而朱之传流为河东,陆之传流为姚江。其 馀或出或入,总往来於二派之间。宗羲生於姚江,欲抑王尊薛则不 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於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词:於王 之徒,外示击排而中存调护。夫二家之学,各有得失。及其末流之 弊,议论多而是非起,是非起而朋党立。恩雠楞幅,毁誉纠纷正、 嘉以还,贤者不免。宗羲此书,犹胜国门户之馀风,非专为讲学设 也。然於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知明季 党祸所由来,是亦千古之炯鉴矣。卷端仇兆麓序及贾润所评, 皆持论得平,不阿所好,并录存之,以备考镜焉7 周中孚则为之辩驳: 皆从文集语录,纂要钩玄,分别宗旨,如灯取影,未尝袭前人之旧 本也其搜罗颇广,具能得其要领。而大旨总以姚江为归宿盖梨 洲为刘念台门人而念台本姚江宗派梨洲虽贤者,不免有门户之 见也矣然于诸儒宗派,叙述详明,故明史- 儒林传即取之以 为定论焉。 6 四库伞书总目卷六二,页8 1 5 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 s 1 7 叩库令书总廿卷五八,页5 2 7 ,中华书局,2 0 0 3 年6 月。 。周中孚郑章读书记) 三二卷页4 8 7 ,商务印书馆,1 9 4 0 年4 月 李慈铭亦赞之: 先生受业蕺山,尤主张阳明之学,而于当时黑白异同诸家,兼收并 采,不遣一人。四库书提要谓其未免门户之见,容或有之,然 集诸儒之成而会其要领,总论得失,如指诸掌,真儒林之渊监也。9 黄宗羲对于明代学术的梳理,主要建立在对明代诸儒文献的考证基础上,决 不同于争门户正统的其他撰作。他不仅对门户之见多有调解,更对明代学术“源 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虽然,其中也存门户,然梨洲出于 姚江之后,此亦不足为怪,惟学者自察尔。 二、明代学术的现代研究 相对明清鼎革的巨变,清术民初华夏亦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新一 代的知识人又如前辈一样,开始探讨总结历史兴亡的教训。可是,悲剧总是一再 重演,学术文化又一次成为沉沦的替罪羊。与王朝鼎革的创痛相比,此次变局给 士大夫、知识人带来更为巨大的沉痛,以至于开始逐渐丧失民族文化的自信 这与明术诸儒们“亡国”与“亡天下”之辩;应有所区别的。与清儒借此躲进 书斋相比,亦自有天壤之别。可是,反过头来看大儒曾经提倡的“经学致用”, 此时反成为了知识人“中国落后论”的口实了。时移世易,历史的吊诡,可见一 斑。什么是“进步”呢? 清木民仞的士大夫、知识人把眼光从古典传统转向了西 方。 随着西学东渐的步伐,学术范式的转移,必然带柬对明代学术新的评价。 以考据家自居的胡适先生,在那本开山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仍然承袭了 把宋明理学作为禅宗中国化结果的传统看法,但毕竟仍开了用哲学新学术范式重 新审视传统的方法论先河,后继之作无不把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 一环来看。史家们对于这类书写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妥,毕竟粱任公的“新史学” 的号召太诱人了,一波接一波的史学革命、方法改良,已经使得他们逐渐从“传 统”中走出来。把“史学”改造成“史料学”,是大多数史家们的努力方向,因 此同属于玄学的宋明理学自然是他们惟恐避之不及的对象了。( 新史学家们欣赏 清代考据,而蔑视玄学,明代学术进入不到他们的视野之中,自是不足为奇了。)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哲学与历史以令人吃惊的方式扭结在了一起。 现实的明代学术研究史,究竟以怎样的面貌展现着这一艰难发展的历史 呢? 我将以书目提要的形式回顾这近百年来的学术史。 虽然,明代学术史不再是史家关注的对象,成为“中国哲学史”叵定的命 题,但首部“宋明理学”的研究著作,仍是出于史家的手笔。 理学纲要吕思勉,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 8 8 4 年2 月2 7 日( 光 绪甲中二月初一) 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今常州市) 。从小入塾。十 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岁考入阳 湖县学。十六岁自学古史典籍以求系统了解古代政治历史和政治 制度。1 9 0 5 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丈专 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后改为东北大 学) 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 辑。1 9 2 6 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 任19 4 1 年,上海租界沦陷,光华大学迁川乃携眷归乡,闭户著 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 9 4 9 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史部传记类 页4 7 3 ,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 4 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 该书为吕思勉先生192 6 年于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 义修订而成。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对宋明理学作出系统整理的第 一部研究著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概述了自周敦颐至明 末东林学派近六百余年的思想史。其于篇首三章讨论理学兴起之原, 在篇末附总论一章探讨理学与佛教的关系。19 3 1 年3 月上海商务印书 馆初版。 据吕诚之先生自序所言,理学纲要乃1 9 2 6 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 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虽然讲的是“中国哲学史”,但吕先生毕竟是史学大 家,不被时俗所见左右,对宋明理学以“哲学”视之,而认为“理学特色在于躬 行实践,非如寻常所谓哲学,但厌好奇之心,心驰玄远之想而己”。显然,作为 史家的吕先生对于哲学这一新的学术范式还是有所疑虑的,虽然以中国哲学史为 题,但仍以史家的严谨考实为主,不夹杂任何的两方哲学概念。 在此之后,宋明理学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即在随后的1 9 3 1 年和1 9 3 3 年, 冯友兰先生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这也成为第一部成功借用 西方哲学概念解释中国传统的范例。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 9 12 年入上海中国公 学大学预科班,1 9 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 1 9 年赴美留学, 1 9 2 4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 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 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 9 4 6 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 9 4 8 年来 至1 9 4 9 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 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 2 年后一直为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 分别在1 9 3 1 年和1 9 3 3 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 两卷本) 是他的 重要著作。这是第一部超出旧史学,利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写成的 中国哲学通史,无论从内容上到方法上都把当时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推 进了一大步,受到当时学术界的好评,国学大师陈寅恪称其“取材谨 严,持论精确”,成为学习,了解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中国哲学史 曾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对把中国哲学介绍于世界功 不可没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对明代思想的论述,为下册中第十四章陆 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其篇幅仅与第十三章朱子相当。 牟宗三先生对此认为:“冯氏以新实在论的思想解析朱子,当然是错的 以此成见为准,于述及别的思想,如陆,王,字里行间当然完全不相 干,而且时露贬辞。这即表示其对于宋明儒者的问题根本不能入”( 牟 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香港人生出版社,1 9 6 3 ) 虽下语尖利,但仍 不失为卓识值得一提的是,冯先生在此章中给了陈献章与湛若水师 徒两人一节的篇幅进行论述。 相同的名称,并不就在统一的范畴之内,哲学也是同样,针对有英美学术背 景教授的哲学解释,接受苏联马克思主义熏陶的学者们也分别写出了自己关于明 代学术的哲学著作,值得一提的是两部明代哲学史明代思想史( 1 9 4 1 年) 与晚明思想史论( 1 9 4 4 年) 。 晚明思想史论嵇文甫( 1 8 9 5 1 9 6 3 ) 本名明,字文甫,以字行 河南汲县( 今卫辉市) 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 家,史学家,哲学家。 全书分九章,叙述了十六世纪后半期至十七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思 想史。作者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转变时期。明代的思想解放 运动从白沙发端,及阳明而大盛,到狂禅派便发展到极端,因此引起 各方面的反对。在儒家方面,引起了东林各派的王学修正运动,在佛 教方面,引起了云栖、紫桕和憨山等人的佛教复兴运动作者还认为, 这时思想界的总的趋势是王学和禅学,最能代表现实主义潮流的事功 派,西学派和古学派这时刚抬头,但在王学内部也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该书于1 9 4 4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明代思想史吝肇祖 1 8 9 7 - - ? ) ,字元胎我国著名古典哲学研究 家、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学家。 全书有明代理学思想的来源、明代的朱学,陆学的复活与 陈献章学派,王学的特起一一王守仁、王门的派分朱学的后 劲,王门的王传及其流派,考证学与反玄学一一陈第东林学 派明末两大儒的思想等十章。作者在本书中系统地分析了明代 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发表了对明代思想的独到见解,颇应一读。 书末附有述复社,考述了复社的起源、组织及其影响。该书于1 9 4 1 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两部关于明代学术史的著作,基本上围绕着明代中期的心学和晚明时期 的东林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奠定了对阳明学唯心主义哲学的判分和晚明启 蒙思潮的理论。至1 9 4 9 年后,侯外庐先生主编中国思想史第四卷下对宋明 理学总结时,大体便是沿着这两条理论路线发展形成的。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 国思想史一直被学界奉为经典。这种状况直保持到8 0 年代初,研究才开始 有了新的发展,由同一班人马重新编写的宋明理学史,无论文献搜集还是研 究思路,已经开始逐渐弱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更为公币的学术视角重新评价明 代学术,但理论框架仍然延续了经典论述的两条路线。这种情况一直到8 0 年代 后期,由于新一代中国哲学博士论著的出版,才真j 下得到改变。北京大学中国哲 学博士陈来的宋明理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杨国荣的博士论文王 学通论,就是这样两部著作。 宋明理学陈来,1 9 5 2 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北京大学哲 学系教授 全书通过对宋明时代有代表性的二十余位理学家的介绍,叙 述了宋明理学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展示了宋明理学的基本人 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与思想特征,力求揭示宋明理学发展的 固有脉络与宋明理学的内在讨论。1 9 9 1 年1 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 版,2 0 0 4 年3 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衽再版 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杨国荣,1 9 5 7 年1 0 月生于上海, 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全书共分七章,另有引论和附录两篇其主要对王学的兴起建 立、分化、演进和终结以及近代以来的反响作了认真的研究,对“天 泉问答”引起的争论并没有深入讨论2 0 0 3 年9 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出版 6 相对于国内崎岖的研究历程来说,港台及海外学术界对于明代学术史的研 究也屡有佳作问世。限于篇幅,本人仅对于在学界引起重要影响的著作进行简要 介绍。 在离开大陆后,钱宾四先生的研究便开始转向学术文化史,1 9 5 3 年即发 表了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概述钱穆( 18 9 5 1 9 9 0 )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 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该书是作者研究宋明理学的专著。其中关于明代的部分,不仅仅 概括分析了明代学术与宋代学术的关系。明代不同时期学术思想的特 点,而且详细研究了吴与弼、胡居仁、陈献章,薛玲、王守仁、湛若 水、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王夫之和张履详等人的思想。 此书颇受学术界重视。1 9 5 3 年6 月由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出 版,19 7 7 年台湾学生书局修订重版。 在书中钱先生认为“求明代之思想,必当溯源竟流,于全部思想史中迹 其师承,踵其衍变,使可以明此一代思想之意义与价值”,于历史之中寻求思想 发展之轨迹,此非考索哲学概念辈所能及。在此基础上,先生于理学家各派之主 张,“力求客观叙述,各还其本来面目,各显其特殊之精彩。粗精互见,得失并 陈,既详其相互之辨难,亦采摘后人之评核。自j 复私附己意,总求就各家思想之 本身,批寂导隙,以助读者之研讨。门户党伐,入主出奴,实力所能避”。观此 可知,史家论史实有一贯之道,诚之、宾四先生学脉相承。 此外,现代新儒家张君劢亦在海外写就新儒家思想史,其中论及明代学 术,亦颇有影响。 新儒家思想史张君劢,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 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江苏宝山( 今属上海市宝山区) 人。6 岁入私塾, 1 2 岁考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2 0 岁东渡扶桑,考入日本早稻田 大学修习法律与政治学,后又留学德国学习哲学张君劢是近现代的 著名学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提倡复兴儒学,而一生徘徊于学 术与政治之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住。 主要著作有袋新儒家思想史,义理学十讲纲要、( ( 明日之中国文化, 儒家哲学之复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等 本书张君劢先生以两部学案为主,参以宋明文集,以学术思路为 线索,细致梳理宋明各个学派及其思想 而另一位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则以宋明理学为研究对象,积十余年之 力。完成了包括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在内的心体与性体四卷本,于书中对 宋明理学脉络进行了大胆的判分。 心体与性体牟宗三( 1 9 0 9 年一19 9 5 年) ,字离中,山东栖霞县 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 在书中牟宗三先生在对宋明理学家们文集长期研读的基础上,对 其学术脉络大胆判分,形成了“陛,王是一系,伊川、朱子是一系, 胡五峰、到蕺山又是一系”的三系系统,并在此之外提出朱子是别子 为宗等重要观点牟先生对于宋明理学的观点,对于港台学术界影响 极大。 两位港台新儒家关于宋明理学史的著作,均在海外学术产生巨大影响。在 7 明代学术研究上,牟先生心体与性体的第四卷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延续 了前作中三系观念,并在此基础着重探讨了刘蕺山的学术。这为港台学术界对明 末学术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阳明学研究直是同本学术界研究的重心,这一势头在战后两位学者的推 动下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8 0 年代后,其著作先后被翻译成中文,对国内学界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岛田虔次和沟口雄三两位先生的代表作我试作一大体介绍 如下: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岛田虔次,日本广岛县人,历任东方文化研 究所助教,东海大学预科教授,京都大学副教授、教授,名誉教授( 退 休后) 。日本学士院院士。在e l 本及世界学术界被公认为是东洋史东 洋思想史,特别是中国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和泰斗之一 全书共分四章,另有序和补论主要对王阳明泰州学派、李卓 吾等作了认真研究,考察了近世士大夫的生活和意识。本书于1 9 4 9 年初版由筑摩书房出版,1 9 7 0 年再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再版。 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沟口雄三,1 9 3 2 年生于名古屋市 1 9 5 8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1 9 6 7 年名古屋大学大学院 人文科学研究科修毕。历任_ 畸玉大学教养部助教授,教授;一桥大学 社会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东 文化大学文学部教授,放送大学客座教授文学博士专攻中国思想 史( 宋一近代) 。 本书的意图就在于从不得不屈折转变为自由。对欧洲既不是抵抗 也不是追随。既然接受了“近代”这个概念,那么索性使它扎根于亚洲。 如果要在本来和欧洲异体的亚洲看透“近代”,那就只有上溯到亚洲的 前近代,并在其中找到渊源。也就是说,以亚洲固有的概念重新构成“近 代”。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7 卑8 月出版 岛田和沟口先生宋明理学史的研究著作,除这两部外还有数部。但就以对 国内学术界的影响而言,这两部仍然算得上是代表作。而且两位虽然借鉴了国内 学界对于晚明启蒙思潮的看法,但并没有把看法仅停留在此,而是进一步吸取了 西方现代化理论,对明代学术重新进行界定。这些看法在8 0 年代后,对国内学 术界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国内以萧蓬父先生为首的明清启蒙思想论的提出和发 展,都与同本学术同仁的理论影响分不开。 世纪伊始,接连不断的新著作为明代学术史研究再添活力。著名的美籍教 授余英时先生,在完成了宋代思想史朱熹的历史世界后,便一鼓作气写出了 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发微,与i i i 书绪说合为一部新书宋明理学与政治 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朱鸿林 先生,对于明代学术研究的两部著作也分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推出。北京大学教授张学智先生,也经过长期对文献的梳理和理解,完成了 明代哲学史。除此之外,还有数部关于明代学术的博士论文非常值得注意, 台湾吕妙芬先生的阳明学士人社群、吴震先生的阳明后学研究、彭国翔先 生良知学的展开、钱明先生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和陈时龙先生晚明讲 学运动等。此就不一一列举,仅举数部稍作说明。 嵌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余美时,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钱宾四先生 的弟子,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著名中国思想史 家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至第五章原为朱熹的历史世界上篇 的绪说”,“第二部分是最后一章,题作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发 微”。余先生在写完近千余页的宋代思想史大作后,发现如果把其中 的绪说作为单行本出版的话,“可是说是有起有承,但未 转未合一。因此在以往对明清史研究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把 一些片段的观察系统地组织起来,化零为整”,并延续了前五章的研 究与陈述方式。成为一部系统自足的专著。 明代哲学史张学智,宁夏中卫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全书共分三十四章,对从曹端至王夫之等三十一位思想家进行了 讨论。并在篇末对明代佛教道教和天主教分列专章进行研究。2 0 0 0 年1 1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朱鸿林,1 9 5 0 年生于香港,祖籍 广东惠来。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学系、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 大学博士。历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学组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研院”史语所兼任研究员,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中国明 史学会理事、a s i am a j o r 学报编委 该书从不同的人物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 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他们应对 所遇到的身心家国和道德文化问题时的思想和作为,以及他们的构思 和体现所受到的历史认受。这些人物的个人表现及其获得的当时及后 代反应,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世读书和士大夫对于儒学的实质的思辨 习行和问学情形。2 0 0 5 年5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阳明学士人社群吕妙芬,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该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 阳明学之兴衰。除了循时序描述阳明学派的建构发展和地方讲 会历史外,本书探讨的内容还包括:学者个人思想内涵、论辩议题、 学派内部差异学者个人乃至群体的行动及其政治意涵、明代教育与 科举制度及其衍生之士人群体在整体社会结构上的变化等相关社会现 象所涵盖的向度从个人内心世界延展到政治社会层面,是一部试图 将阳明学置放于明代文化脉络中进行研讨的著述 这些著作基本上代表了当代对于明代学术史的研究水平,当然我们在同时 也可以发现,现代学术研究中的问题仍然延续至今。如何面对明代学术史研究中 哲学和历史的冲突,成为我们进入这个学术领域的首要问题。 三、徘徊在历史与哲学之间 在明代学术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后,我们进行回顾反思时发现它产生 了微妙的转变从史学到哲学。宋明理学在长期的研究积累下,已经成为“中 国哲学”这一学术范式的特有命题。在史家和哲人眼中,明代学术到底产生了怎 样的转折,这始终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 近代以来,东方与西方失衡之后,连带着两边的学者都失去了心中的平衡。 自晚清以来,以述古为名义而暗引西学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梁任公认为这是 清代学术的传统,但是很明显是为其师辩护。从论经学到子学,这种风气一直以 9 暗自比较西学的方式存在。这种做法直到胡适先生发表了那部著名的中国哲学 史大纲,彳。得以以“中国哲学”新范式的名义确定下来。多年后冯友兰先生回 忆说,“用逻辑分析方法解释和分析古代的观念,形成了时代精神的特征”。当然, 不仅仅是逻辑分析,随后又出现了用实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诠释古代观念的著 作。嵇文甫和容肇祖先生两部明代学术史著作,就是运用后者的成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同的音符史家吕诚之先生及 其门入钱宾四先生两部作品理学纲要和宋明理学概述。与哲人赋予 历史命题的新意义不同,史家更强调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术放归到历史长 河之中,去寻找其存在发展的轨迹。这也许仅仪是史家们所应保守的基本准则,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 哲人和史家之 日j 的对立,是现代学术分工的结果,还是现代与传统价值的 冲突? 每当走到这罩,我总是茫然以对。答案好像就在眼前,但历史又全然非是。 思想史,真是耐人捉摸的历史啊! 历史的书写不再是史家的专利,哲人也以他那 独特的笔法描述着。并且依附着“历史的潮流”,成为了这段历史的正统代言人, 就像我们想起“宋明理学”的时候,第一印象便是中国哲学。历史的重述和构建, 并不仅限于明代,整个中国历史的书写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若隐若无的 规律,使得中国历史走向了一条通往“天章”的不归路。 天章也许并不停留在圣经中,欧洲启蒙时代之后,它就不断地在哲人 的努力下摆脱基督的束缚。在哲人笔下,各种各样的乌托邦已经取代了遥远的天 堂,成为现实努力的方向。在近百余年后,无论西方人自己是否承认已经进入了 “天章”,但是对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天章”就是西方的现代社会。而走向天 掌之路,就是学习西方哲人一度有过的努力建构乌托邦。哲学,就是这样给 中国人启了蒙。 蒙昧和落后以这样奇妙的方式联系起来。我们落后,是因为我们历史的蒙 昧。相对于理性、科学、民主的现代社会而言,历史传统自然是蒙昧、迷信和专 制的了。给中国历史启蒙,也许是中国哲人们自命的天职。努力去寻找“中国哲 学”中的启蒙因素,或是重新诠释历史中的“启蒙”因素,就成为了中国哲学这 一新学术范式的最重要的工作。 而论证历史传统的蒙昧、迷信和专制,在这种逻辑下自然而然就成为史家 的职责了。被启蒙后的史家所构建的历史,业已是我们新时代的通识而历史 早已为人们忘记。在我重新反视| j 辈们走过的历程时,总是有一丝的不安历 史若是这样充满蒙味、迷信和专制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头重新翻检? 四、重回历史 在苦难深重的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进入了大学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喀什地区岳普湖县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农发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梅州市大埔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东营市河口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保定市博野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郴州嘉禾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初三周记合集七篇
- 大唐电力太原市2025秋招电气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厂转让合同15篇
- 2025年河北承德辰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主播签约合同范本
- 2025年咸阳机场安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租房商场柜台合同(标准版)
- 湖北宜昌长阳清江水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零模)南昌市2025年高三年级九月测试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Hytera海能达HM780 说明书
- 2025年衢州编外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苏少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水务局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水利行业招聘面试实战
- 邮政储蓄网点一点一策实施方案
-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