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向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1页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向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2页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向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3页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向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4页
广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向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三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例1(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_【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熟知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3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1)“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4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其特征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1)“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显耀自己的身份为荣。(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3)“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5夸张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6对比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2)“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7对偶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沉;“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8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测试点落在修辞手法上。解答本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赏析的范围及内容第三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第二,明确赏析的对象表现感情的手法。第三,依据前面两个条件锁定目标:第三联中涉及的事物有“云”“月”,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宿”“寻”,留云同宿,逢月相寻。沉浸山林的乐趣通过云、月表现出来。于此既可以判断出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又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二)表达方式,例2(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_【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手法,2.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2)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3)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4)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5)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6)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达方式。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三)表现手法,例3(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_【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了解古诗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可以使被比较的对象区分得更加鲜明。实质上,对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既可以是一种修辞格,又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2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又如杜甫月夜:“今夜膵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3虚实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景象和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情境。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中,写梦中的胜利是“虚”,写醒来后的白发是“实”,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4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重峦叠嶂,自己所在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5比兴比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阕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阕直述念远怀恨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6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在纸上。,7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意图。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说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欲抑先扬,深刻表现了少妇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较明显的区别。(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例题: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表现手法。答: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3区别与联系(1)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2)区别表现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因而,在解题时若问及表现手法时,也应当包括修辞手法范畴下的比喻、对比、衬托、反复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1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2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了。,(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表现手法。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四)艺术构思,例4(2009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2分)【答案】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掌握几种常见的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