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_第1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_第2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_第3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_第4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张凤翼及其戏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张风翼家世和生平交游经历入手,通过考察他的个人经 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其思想造成的影响,在戏曲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宏观上引出张风翼的戏曲史地位。通过研究阳春六集的题材、 语言风格、主题思想,同时参考张风翼作品的戏剧心理和创作思维, 来对他的传奇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他传奇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艺术 成就,并结合张风翼所属的文词派的特征及影响来探讨张凤翼的戏 曲史地位。本文认真对比了张风翼的红拂记及梁辰鱼的浣纱 记版本及选本收录情况、语言风格、戏剧结构、用韵情况和剧作 流传等影响,进一步分析目前浣纱记影响大于红拂记的原 因,同时在比较中也得出张风翼在昆曲史上的地位。笔者期望通过 一系列细致的对比研究过程,还原出一个生动完整的明代戏曲家形 象,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坐标来重新定位张风翼在昆曲史、戏 曲史上的地位,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位严谨治学的明代戏曲家和文学 家。 关键词:张风翼;阳春六集;红拂记;昆曲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z h a n gf e n g y i f a m i l ya n ds t a r te x p e r i e n c i n gl i f ef r i e n d s ,b y e x a m i n i n gh i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 i rt h i n k i n g a b o u tt h ei m p a c to p e r a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d y n a m i cp r o c e s s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nt h em acrol e a d sz h a n gf e n g y ih i s t o r yo ft h eo p e r as t a t u s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y a n gc h u nl i uj i ”t h et h e m e ,l a n g u a g es t y l e ,t h e m e , r e f e rt ot h ew o r k so fz h a n gf e n g y ip s y c h o o g i c a ld r a m aa n dc r e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t oh i sl e g e n d a r yw e r ka n a l y s i sh es u m m e du pt h e1 e g e n d a r yw o r k s o fa r ta n d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z h a n gf e n g y ia n dc o m b i n e dt h el a n g u a g e b e l o n g st os e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a n de f f e c t st oe x p l o r ez h a n gf e n g y i h i s t o r yo ft h eo p e r as t a t u s t h i sp a p e rc a r e f u l l y c o m p a r i n gt h ez h a n g f e n g y i ”f l o n gf uj i ”a n dc h e nl i a n gf i s h ”h u a ns h aj i ”v e r s i o na n d i n c l u d e dt h ee l e c t i o n ,l a n g u a g es t y l e ,d r a m as t r u c t u r e ,w i t hr h y m ea n d t h ei m p a c to fs u c hp o p u l a rd r a m a s ,f u r t h e ra n a ly s iso ft h ec u r r e n t ”h u a n s h aj i ”t h a n ”h o n gf uj i ”,t h ei nc o m p a r i s o n ,z h a n gf e n g y ic a m et ot h e h i s t o r yo fk u n q us t a t u s ih o p et h a tt h r o u g has e r i e s o fd e t a i l e d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p r o c e s s ,ar e d u c t i o nv i v i di n t e g r i t yo f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o p e r a w i n n i n g ,t r yt of i n das u i t a b l er e p o s i t i o n i n gc o o r d i n a t e s z h a n gf e n g y ii nk u n q uh i s t o r y ,t h eh i s t o r yo fo p e r a ,g i v ep e o p l ea n o p p o r t u n it y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i ss e r i o u ss c h o l a r s h i p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o p e r ah o u s ea n dw r i t e r s k e yw o r d s :z h a n gf e n g yi :y a n gc h u nl i uj i :h o n gf uj i :k u n q uo p e r a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 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宣邀 日期:知趣:! 竺 t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 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 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煎! 毽 日 期:函每上z 牡 导言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作为明代中后期文词派的代表作家,吴中戏曲家张凤翼的地位一直处于相 对模糊的状态之中,戏曲史和昆曲史上对其的地位认识不够清晰。虽然他与其 弟张献翼、张燕翼很早就有了很高的文名,吴人语日:“前有四皇,后有三张。” 四皇即皇甫冲、皇甫洚、皇甫滂、皇甫濂,三张即张风翼、张献翼、张燕翼。 但是,这样的评价只在当时有过较大的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凤翼在戏 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衰微,甚至不少现代的文学史根本不提及这样一位 明代著名的传奇作家。此外今人对于张风翼的研究也相当少,和同时期的其他 传奇作家相比,对张风翼的研究一直是个冷门,研究的成果也就相应要少得多, 为何目前张风翼研究会处于如此冷僻的状态? 张凤翼研究的价值是否真的那么 微乎其微呢? 通过研究却发现,张风翼的戏曲成就和贡献绝对大于我们目前对 他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张凤翼的戏曲史地位抑或昆曲史地位,我 们应该重新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完整还原出一个博学勤奋 的明代著名传奇作家形象。 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作家生平研究,当属徐朔方先生的研究最为全面,他的张风翼年谱 十分详尽地记述了张风翼的生平和重要经历,给张风翼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 帮助和便利条件。徐朔方先生的研究很多源自正史记载,但是还有很大部分则 来源于他对张风翼的诗文集处实堂集的研究,此外还涵盖了不少张与朋友 之间的诗文酬唱等,可以说是相当权威和全面的。其中他对于张风翼中举后的 数次院试和张最终决定放弃功名之念的判定以及对张风翼同汤显祖之间的心灵 契合推断,显示出他对张凤翼研究的深入细致。他的论张凤翼汤显祖同 时代的曲家论之一一文,可以算是对张风翼年谱或者张凤翼生平研究的 一个缩写版。 1 9 6 5 年5 月9 日和1 9 8 3 年1 月4 日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专刊上, 署名为试得的作者先后2 次介绍过张凤翼的水浒传序)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 点,认为当时以张凤翼的文名为这样一部小说做序在当时比较少见。随后,在 1 9 8 3 年5 月1 0 日的光明日报上,徐朔方先生写了关于张风翼和天都外 臣的( 水浒传序) ) 肯定了试得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张氏水浒传序对水 浒传 的思想性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肯定,同时还拿张的水浒传序) 同汪道昆 的水浒传序做了一些内容和流传方面的比较 明清传奇综录张风翼概述了阳春六集中的五部传奇( 虔廖记 除外) ,基本属于介绍性质的,而未作具体研究。其他大量的研究者则不约而同 地把眼光投射到了红拂记上红拂记当然有它独到的魅力,这部传奇是 张风翼十九岁时的新婚伴房之作,它的影响之远和流传之广或许是连作者自己 都没有料到的 谭正璧的论张风翼及其 卷四云:。长洲体裁轻俊,快于登场,言言袜线,不 成科段。”沈德符顾曲杂言云:“以意用韵,便俗唱而已”。凌潆初谭曲杂 札云:“张伯起小有俊才,而无长料。其不用意修词处,不甚为词掩,颇有一 。中国文化报) ,1 9 9 9 年1 1 月4 日 。艺术百家2 0 0 2 第2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2 期 二真语、土语,气亦疏通;毋奈为习俗流弊所沿,一嵌故实,便堆砌拼凑,亦 是仿伯龙使然耳乃心知拙于长料,自恐寂寥,未免涂饰,岂知正是病处。” 他们从体裁和语言运用上对张凤翼的戏曲风格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以上的分类是对张凤翼研究的文类进行的粗线条分法。从这些论文中可以 看出目前张凤翼研究的分层情况: 首先是对于张风翼生平经徐朔方先生的研究已经十分明晰详尽,因此这点 继续研究的可挖掘空间相对较小。 其次是关于作品的研究中,一些作品创作年限的模糊而使得无法确定其与 同类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使得对某些作品创作时间的定位也具有了一 定的意义,如张风翼的( t g 浒传序 、度房记等。对作品红拂记 的集约 化研究则反映出了研究方向的畸形性,作为张风翼成名作的 红拂记在仅有 的张凤翼研究专文中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而除了红拂记之外的传奇作品 却一再受到冷落,虽然也曾被辑录入不同的刻本中,但是却少有人提及和研究 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张氏其它传奇作品以及诗文、笔记和信件地深入研究 探讨张凤翼的戏曲精神。 而关于张凤翼创作风格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更为薄弱一些,张凤翼的戏剧思 想及张氏的创作和理论对当的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仍然没有多少研究者作出 相对全面的阐述,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深化和阐发 总的来说,前人对于张风翼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有了进展和深化,但是 对于张凤翼戏曲思想宏观上的把握还不够,微观上的作品研究也不够深入,同 时对于张氏的戏曲理论和相应的文艺思潮之间缺乏相应的关联研究。最重要的 是,对于张凤翼的戏曲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认同以及张风翼史学地位的认识, 尚有待提高 三、论文的创新性成果 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张风翼的交游情况,并对交游中友人的作用和相 互影响作了一定程度地阐释。结合他所作的传奇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从其 中找到一定的规律进行系统地研究对比。本文还通过对张风翼士大夫思想的阐 4 述和概括,在其个人精神领域作出分析研究,提出他的某些独特心态,例如文 人表层裹挟下的恋武心理等最后还对张风翼在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 概括和定位。此外, 1 对于张凤翼个人生平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先祖为钟离人( 今安徽风阳人) , 其后迁徙至金陵,最后才定居苏州,而非世居苏州。张风翼父亲张冲排行第三 另有两位兄长一位弟弟,张冲娶叶氏、许氏,张凤翼兄弟三人皆为许氏所生, 叶氏嘉靖四十五年( 1 5 6 6 ) 卒,因此祝发记则为生母许氏所作,张风翼另 有一姊妹嫁长洲庠生韩世延为妻 2 详细分析了张风翼的代表作红拂记的用韵情况,并与梁辰鱼的浣 纱记作了细致的用韵情况比较,得出现今红拂记影响不如浣纱记) 之 大的具体原因 5 第一章张凤翼的家世及生平研究 要研究一个的文学思想、学术思想,必须先从研究一个入的生平经历来入 手,孟子说的“知人论事”就是这样一个原则指导下的研究方法张风翼作为 明中后期的著名戏曲家,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见证了很多文学史上的变迁,研究 好张风翼,不仅可以让人们重新对这位戏曲家、文学家加以新的定位,也可以 通过研究张风翼的思想历程和人生经历,给当时典型的明代文人的形象加以更 完整的补充。 第一节张凤翼家世考 张凤翼( 1 5 2 7 - 1 6 1 3 ) ,字伯起,号灵虚( 也作灵墟) ,别署灵墟先生、凌虚 先生、冷然居士,其书斋自号处实堂、阳春堂、敲月轩、句注山房等。江苏长 洲( 今江苏苏州) 人。明史载: 其后,里人张凤翼,燕翼、献翼并负有才名吴人语日:“前有四皇, 后有三张”凤翼、燕翼终举人而献翼为太学生,名e l 益高,狂甚,为仇 家所杀”o 张风翼的曾祖父名昶,字景春,是著名文士,著有吴中人物志。祖父名 翠,字元平,号宾鹤。父亲名冲,字应和。都是以经商为业。李攀龙张隐君 传略记载“隐君张冲者,其先钟离人( 今安徽凤阳人) ,徙金陵,再徙吴门, 家世服贾。”o 王世贞也在明故处士云槎张君墓志铭中言: 张君讳冲,字应和,其先钟离人,后居长洲之郡东里,皇高祖考赐, 曾祖考彦,速祖考昶,皇考宾鹤翁犟,母李氕人生以壬戌莱月某日,卒 以壬戊某月某日,春秋六十有一配叶氏,又许氏子凤翼献翼太学生, 燕翼郡学生,女嫁长洲库生韩世延,皆许出。 o 明 张廷玉明史 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五,文苑兰 口 明 李攀龙沧溟集卷二十。张隐君传略。四库全书) 第1 2 7 8 册,第4 3 2 页 明 王世贞彝州四部稿 卷九十二,明故处士云槎张君墓志铭 。四库全书1 2 8 0 册,第4 8 8 页 6 王世贞又在张幼于生志中道: 父率能积著,起家有四子,以伯氏叔氏材任治生弃之贾,而仲季恂恂 守经术仲卒繇乡举至台郡司理季游太学,得金吾幕职,而叔氏遂大廓 其产,以谊侠闻,至倾郡邑,叔即幼于之父,所谓云槎处士冲者也当是 时,处士以才能振其娃,家所蓄三代即代称高华者莫敢抗,居恒自叹: 谁与我守者,世得无以蔡中郎目我乎? 。 父亲张冲捧行第三,以侠义闻名于吴里,李攀龙言“隐君用侠闻矣”o ,娶 叶氏、许氏为妻,风翼、献翼、燕翼为许氏所生,张冲亦有一女嫁“长洲庠生 韩世延”又张幼于生志“幼于既以显重,性又好客,击鲜饮醇之欢亡虚日, 以故环所居顾家桥里巷,车骑冠盖委积,前后不绝,守令倾耳而待”及乾隆苏 州府志卷二十可知张家所居为苏州城东北临顿里顾家拼 张风翼的祖父有文才,有吴中人物志传世,大伯和父亲张冲则善于经 商,而二伯和小叔则继承了张风翼祖父的文脉,以守经治学为业从这点上看 来,张家还是有一定的家学渊源的,所以“三张”的文名之盛也不足为怪嘉 靖四十三年( 1 5 6 4 年) ,张风翼与弟张燕翼( 1 5 4 3 1 5 7 5 ) 同中举人,而独张献 翼( 1 5 3 4 - 1 6 0 4 ) 落榜。张风翼在此后十多年内四次春试皆不利,遂放弃仕途之 念,风翼在再答沈君典书云: 弟七试于棘院,仅一获今计偕者又四矣如此而又可以时义自雄院 哉且犬马之齿向衰,而鸟鸟之恋犹切今得率犬子朝夕婆婆老母前称寿 觞慈颜和适,人生安乐至矣,足矣弟之困乃自享也故人望我重,犹 欲责以焚舟之计,启以背城之决,何异回弱水使东流哉。 之后又作蝉隐说o 以示其意。不过实际上,三张的称呼主要指的是诗才,张 风翼的诗并在当时文人看来也许不及其弟献翼 张献翼,字幼于,很早就有很高的名声,在其二十岁时结识了当时的文豪 王世贞,并为王所欣赏,但是张献翼一直未能中举。对此缘由,野获编云: 。主者以三人同列稍引嫌,为裁其一,则幼于也。归家愤愤,因而好怪诞以消 o 【明 王世贞彝州续稿 卷一百九,张幼于生志,四库全书1 2 7 8 册,第5 4 6 页 。 明 李攀龙沧溟集) 卷二十,张隐君传略 ,四库全书1 2 8 3 册,第4 3 3 页 。且前位于苏州市区干将路1 2 8 号。门口左侧悬。文起堂”及。张凤翼故居”字样脾匾,当有一处误,而 该馆一直处于闭馆修缮中,无从参看 9 处实堂集卷五,再答沈君典书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册,第2 9 9 页 o t 处实堂集) 卷七,蝉隐说)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册,第3 3 7 页 7 不平”o 即言本来三兄弟应该同时中举,只是因为主考怕引来非议,就故意裁掉 一个,于是张献翼就成了牺牲品应该说,这次落榜对张献翼的打击还是很大 的,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即野获编所言的“好怪诞以消不平”,这样怪诞 的行动一直延续到其生命结束。不过根据乾隆苏州府志记载,献翼著作也 不少:周易约说 三卷,读易臆说二卷,易杂说 二卷( 以上总名张氏三 易) 、读易纪闻六卷、读易韵考七卷、 一卷、幼于生志一卷、 留思别案一卷、纨 绮集十一卷。文起堂集十卷、续集五卷、新集一卷,兰芳集二卷。钱 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日:“及其被杀也,人成恶而讳之。故其集自纨绮) 诸 编外,皆不传于世”口 三兄弟中三弟燕翼年仅三十三岁就因病辞世,名声也较两兄长略微,燕翼 字叔贻,戏曲家徐复祚是其女婿张风翼妻李氏( 1 5 2 7 1 5 6 5 ) 与其同年,为太 医院御医李果之女,温柔敦厚,但未给张留下后嗣两个几子玄星、玄宿为偏 房所育,张风翼有一女儿嫁给周公瑕之子周长康,长康字考叔,普曲,处实堂 集卷二饮周考叔新堂云:“芳燕敞玄亭,春宵聚德星。华灯辉接绿,丽唱 出秦青。设礼宁辞醉,论骚愧独醒。凭君能顾曲,还拟赋湘灵。”。考叔为 ,续修暇库全书1 3 5 3 册。第5 6 4 页 0 河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1 9 8 1 年第3 期 o 处实堂集 卷二,王元美中丞书至,有老蚌之讯:后一书复予做楷书,率有此簪 续修四库全书 1 3 5 3 册,第2 3 4 页, o 处实堂续集 卷八,簪汤考功书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册,第5 0 9 页, 9 才刚刚在乡试中得中举人,而此时张凤翼已年近不惑其后,在这之后的十三 年内四上春官皆失利 嘉靖六年( 1 5 2 7 ) ,张凤翼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家境殷实,父亲张冲继 承了祖父张犟的经商才能,积累了丰厚的家产,甚至有“三年间三致千金”的 豪举。张凤翼、张献翼、张燕翼被当时吴人合称为“三张”,用以敬称他们三兄 弟的文名。 嘉靖十九年( 1 5 4 0 ) ,李氏来到张风翼家,因年纪尚小,当时未同张风翼完 婚。张献翼在先嫂李硕人墓志铭中遭: 嫂李氏系太医院御医李果之女迨先生服阔将治行也,家大 伤项人 失恃,不欲更令侍父于远,乃先期娶之,待年于闺阁五年而始婚于归之 年,年才二七”o 嘉靖二十四年凤翼与李氏完婚,并作传奇红拂记) ,之后广为传唱沈德 符在野获编中道:。伯起少年作红拂记,演习之者遍国中”o 。其侄婿徐 复柞在花当阁丛谈中言:“晚喜为乐府新声天下之爱伯起新声甚于古文辞。 乐府有阳春堂六传,而世所最行者则唐李药师红拂记 也”回此时,张风翼 受知于苏州知府范公及学使者冯公。处实堂集卷一感知 十二首中 中说“迨 庚辰,以母老不复应公车辟。然绝足不入公府,虽两台使者若监使郡邑大夫旌 旄日及门,去,未尝以一刺报也吴人以此重之。”在这里,徐复祚说张风翼完 全不同为官之人来往不是实情。虽然张风翼从万历八年庚辰开始不上公车,但 是他的很多友人本身都是为官的,他的隐居生涯有其客观原因,但他归根到底 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代传统知识分子,谈辂中记载他隐居之后依然对社会 现实乃至民生疾苦有着强烈的同情心,他甚至会经常致信给县令府衙,用一种 稍带迂腐但却饱含热情的笔触去建议他们要关心百姓,要为官清正,要远离小 人等等。此外,张风翼让当时人们更为惊讶和敬佩的一个行为,则是万历八年 开始他公开揭榜,以卖文鬻字为生。沈瓒近事丛残云: 张孝廉伯起,文学品格,独迈时流,而以诗文词翰交结贵人为耻乃 榜其门日。本宅纸笔缺乏,凡有以扇求楷书满面者银一钱,行书八句者三 分,特撰寿诗寿文,每轴各若干”人争求之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 o 在浩大的文选纂注工作完成之后,张风翼颇为得意,他在文选纂注 的自序中云: 丁丑之役,则摈于礼闱者四矣此而不止,人寿几何? 于是慕潘岳闲 居奉母之乐,修虞卿穷愁苦著书之业,闭门却扫,凝神纂辑末暑:万历 庚辰秋日,长洲张凤翼伯起书。 。 明 徐复柞花当阁丛谈 卷四,兰张) ,续修四库全书1 1 7 5 册,第7 8 页 。转引自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张风翼年谱 第2 1 1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 o 处实堂集卷六,文选纂注序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册,第3 1 5 页 1 4 对于文选纂注 一书,张风翼对自己还是颇为满意的,并且也较为重视。 因此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认为自己的书中有不少自己的创见,在给友人的信中 他写道: 文选之役,本欲尽洗故笺,一出胸臆第恐岁不我与,或不能竟, 故不得不有所因然创自己见者亦恒二三自谅于艺林不无少补。 同卷与沈修撰君典书云。文选之刻,藉阁下吹嘘,二令君极有捐俸 助梓之意。仆恐二令君或未深谅,意仆祈阁下为请,不唯自负生平,且蔽阁下 怜才念旧之雅,故力辞之。而吴县君为遣吏督役,俾先期而完,其德醺于费助, 皆阁下赐矣。”同卷与傅明府伯俊书 ,赠之以旧藏东坡砚石,或与此有关 文选的付刻得到了吴县知县的大力资助,销售过程中又得到朋友的吹捧 梅鼎祚对于文选纂注的评价比较高,他在答张伯起中言:“文选纂注 删烦会简,提要钩玄,兼以剞劂都工,豕鱼悉正,一加拭目,便知苦心。实足 羽翼斯文,岂徒橐钥后进敝邑椎鲁之乡,莫可为役。荒玉丰谷” 万历十一年,张凤翼好友汤显祖中进士,张凤翼作诗道贺。从万历八年开 始,张凤翼的友人反而在科举的道路上常常有走得比较顺心的,如叶初春、汤 显祖等辈,张凤翼都一一作诗称贺,在他那份平静享受晚年生涯的心灵背后, 也许依然有着一颗求仕的热情,只是多次的失败之感让他不敢再去参加科举, 而这样一种微妙却又执著的心态在他的以后的传奇中多少都会有所体现:或者 化身为主角,借他们的唱词来展示和抒发自己内心的积郁,或者作为配角在平 凡的角落里尽心尽职但是却有着博大的理想,并且最后基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 抱负。老骥伏枥的心态,在此后张风翼的生命中显得更加突出,在给友人的信 中,他也常常提到自己当年的理想,当然还包括自己闲暇之时,对于自己往昔 那种为理想而执著追求的梦呓般的怀念 应该来说,张风翼看似平静的背后,其实,内心时时激情跳动着的永远是 他的那颗未老的心,他可以借斗蟋蟀对 来榫遣时光、追怀往昔;也可以用 他习惯的传奇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澎湃,而这样的感情对于一个日渐迟 暮的老者来说,是可贵的财富。所以,他的友人在来信中,往往透露出来的是 对他的崇敬之心或者艳羡之情。而张风翼,则常常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态 o 处实堂集 卷五,与君典书l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珊 1 5 作用之下依然和“身在其位”的士大夫们讨论着文学的动向,常常向他们建议 要身正爱民、体察民情、远离奸佞,如托薛福宁致郝明府书 o 、达曾令君 舜征书o 等虽然这样的举动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多少带了点迂腐的意味在里面, 但在当时的文人看来,“修齐治平”之下的文士应该担当起那样的责任。 张风翼是个十足的封建文人,他有着太多传统文人的性格特点但是他又 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点,和做过将领的辛弃疾有一点类似他同样向往那种 沙场立功,横扫千军的戎马生涯,而现实的约束让他只能够把这些宏大的场景 在自己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无法去实现。所以,我们看到 中的李靖 是那种程式化、想象化的战斗场面,因为张凤翼再怎么向往沙场,也不过是一 个文弱书生刀光剑影的戎马经历只能在他人的诗书中得到温故,因此,张凤 翼在显出描写和虚构故事情节中涉及战争场景的情节时,往往是主人公势如破 竹地获得胜利这样的平面化情节较多,从他传奇作品中甚至传递出这样的有趣 信息:卓越军功的获得远比科举考场中取得一个进士要来得容易得多。此外。 他对当时的一些将领怀有很大的好感,并且同较有文人气质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有过一些交往。虽然两人一文一武,但是他们相处起来并不比张风翼和其他文 士相处来得疏远。戚继光也曾多次拜访过他,张凤翼每次都有诗文相赠。处实 堂集续集卷一中就有诗戚少保移镇南海,道吴惠顾,奉赠二首以及同卷 中的送戚少保罢镇归齐二首作为一个普通的明代文人,能够和当时的高级 武将相处得如此融洽和谐,不能不说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心灵的认同感,而这 种心灵的认同感,也许就是张凤翼在某种程度上把戚继光的沙场经历融入到自 己内心深处曾经那么豪迈的岁月,包括对功名的追求,包括对男儿志在四方的 怀旧。可以说,张风翼也是一位将军在浓重的文人气的裹挟之下,张风翼的 胸膛中跳动着的是一位将军争强好胜的心,虽然他的晚年过着隐逸的生活,但 是他内心时时澎湃着激情。 不再追求功名而静心颐养的张风翼,在他人生的后半阶段,还有比较丰富 的创作阳春六集中的至少四部都是在他决心不在参加科举以后的这段时间 内完成的,所以,他的隐逸之心,也成就了他的创作之兴。而且他的父亲也爱 度曲,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四张季翁墓碣云:“翁好为高髻小冠,短衣楚 o 处实堂集卷五,托薛福宁致郝明府书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册,第2 9 8 页 处实堂续集 卷二,达曾令君舜征书 ,续修四库全书1 3 5 3 煅,第3 9 8 页 1 6 制,携吴姬度歌曲为蹴蹋诸戏”除了自己创作传奇作品之外,他也从自己父亲 身上继承了这样一种爱好,即自己亲身演练传奇徐复柞在花当阁丛谈卷 四三张中说: 伯起善度曲自晨至夕,口呜呜不已吴中旧曲师太仓魏良辅,伯起 出而一变之至今宗焉尝与仲郎演琵琶记,父中郎,子赵氏现者填 门,夷然不屑意也中 虽然,此内容有一些夸张的嫌疑,但是后面一句记载的关于张风翼和次子 玄宿演琵琶记的事情还是真实可信的。这则事例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 张风翼有着一些戏曲最真切的演出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可以让他更好地 把握戏曲的内在逻辑,更是他创作戏曲作品的源泉之一,因为毕竟生活实践才 是生产优秀文学作品的最基础土壤。 小结 从张风翼漫长而平淡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看到一个正统封建文人辛酸的求 仕之路,由最初的满腹豪情到后来的心路寒酸,但现实的不如意并没有让这样 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完全消沉。相反,他把自己的满腔豪情倾注在了自己的创 作中,阳春六集的问世及其它传奇作品的流传就证明了这一点 张凤翼身上洋溢着相当浓郁的士大夫气质,这点看似普通的性格特征,却 左右了他的很多思维乃至创作。那种以振兴天下文道为己任的心态,最直接的 作用就是指引其完成了文选纂注的工作,以及面对文坛复古之风大盛之时, 他能够与李贽在同一时期对文坛这股歪风提出反对意见,并且他主张的“但写 胸臆”,可以说是发公安派之先声。高寿的张风翼自放弃经业之后,开始安心创 作,这段闲适的安居生涯保证了其创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从曾祖张昶身上 继承来的文脉,也一直激励着他的创作,虽然父亲是一位商人,但是父亲的豪 气也深深影响着他,因此他的传奇作品中透露出的那股侠气让人精神振奋。当 然,张风翼的隐逸之举更多透出的是那种无奈的意味,但是这样沉郁的挫折感 和四上公车皆不第的人生经历也丰富了他的戏曲创作,因此我们才能品味出张 风翼戏曲作品中的博大、曲折、浪漫之感。 。【明1 徐复柞花当阔丛谈) 卷四,兰张) ,续修四库全书1 1 7 5 册,第 8 页 1 7 第二章张凤翼的交游考略 张风翼享年八十七岁,交游非常广泛,即使在杜门不出的晚年,他依然同 很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选取了与其交往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友人,来 探讨张风翼的交游,并试图了解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 第一节与曲家伶人的交游 一、王世贞 王世贞( 1 5 2 6 1 5 9 0 ) 字元美,号风洲,又号弁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 靖二十六年( 1 5 4 7 ) 进士,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 相唱和,继承并鼓吹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初任刑部主事,累官刑 部尚书,后以疾归。著有弁州山人四部稿1 7 4 卷,续稿2 0 7 卷,弁山 堂别集1 0 0 卷,嘉靖以来首辅传8 卷,觚不觚录1 卷,读书后8 卷, 还编纂画苑1 0 卷, 以示意,王世贞还为张风翼、张献翼文集为序 张母许氏七十寿时,张凤翼向王世贞索寿诗。可见,张风翼和王世贞的关系确实 非同一般。 嘉靖四十一年( 1 5 6 2 ) 春,张风翼父张冲卒,王世贞作明故处士云槎张 君墓志铭云“岁玄栽阉茂之正月,云槎张隐君卒”嘿靖四十五年( 1 5 6 6 ) , 王途径苏州,同彭年相会,张风翼作诗遗王、彭二人: 东海钓鳌王使君,玉皇香案谴真人当年失意肆杯酒,忽尔患疡愁损 神城南隐居大彭老,矢志幽贞发俱皓竹床卧疴经月余,砚底生尘笔枯 犒我怀二贤热中肠,中夜拔衣立傍徨愿言造化莫相苦,稽首焚香礼药 王。 弁州四部稿卷九十一有明放征士彭先生及配朱硕人合蕉墓志铭: 昊人张伯起为二贤行悯余与彭先生病也,无何,彭先生竞不起 当彭先生不起能豫为1 9 ,至1 9 炷香以测晷,且尽,日:未也更炷至半, 日:是矣! 遂佞然而逝彭先生生乙丑正月十三1 9 ,卒嘉靖丙寅十二月初 十1 9 ,寿六十有二。 隆庆二年( 1 5 6 8 ) 正月,王世贞祭奠亡父。张风翼作祭王中丞文日: 嘉靖巳庚之间,大中丞少司马王公以功见嫉,以忠被谗,竞为媒孽中 伤以死今皇帝即住,奉遗诏雪天下冤抑公之子青州使君世贞率仲进 士君世懋,裹足北上,疏吁所以冤狱莫之日为隆庆二年戊辰正月朔越 八日” 同年三月,王世贞为张风翼作 ,四库全书1 2 8 1 册,第1 6 1 页 。彝州续稿) 卷一十五,伯起不就公牵杜鹃著害寄此致羡) ,四库1 2 8 2 册,第1 9 7 页 o 处实堂集卷二,王元美中丞书至,有老蚌之讯。后一书复属予楷书率有此答,续修四库全书 1 3 5 3 册,第2 3 4 页 2 0 地认识张凤翼的文学成就和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序日; 张伯起者,吴人也,少于余一岁始余为郎奉使归吴里中。而伯起名 声籍晚余所善彭年孔嘉,每谓余:。不恨伯起不识公,恨公不识伯起” 然余卒卒竞无由识之,而又数年,乃始定交已,相得欢甚伯起才不能尽, 发而为乐府新声,天下之爱伯起新声甚于古文辞,伯起夷然不屑也其所 应时制自诸生升太学,上舍屡试辕甲,然仅用以得京兆荐至公车权报罢, 则毋不称伯起之才,而叹其屈伯起,复夷然不屑也或谓伯起材何所不 际能? 骋其丽靡,则可以蹈籍六季,而鼓吹三都;骋其辨,可以走仪秦役 犀首;骋其吊诡,则可以与庄列邹慎,具宾主,高者醉月露,下者亦不失 雄帅烟花,而奈何拘拘此绳墨为伯起应日:吾不知也,吾发于吾情而止 于性,发于意而止于调,反之我而快,质之古而合,以为如是是耳。 万历十一年( 1 5 8 3 ) ,王世贞作四十咏) ,它等于是“后七子”名单的扩 大化王世贞把张风翼也列为其中,可见他对张风翼的赏识,虽然王比张大一 岁,但是王在行文中称呼张为“张先辈凤翼”,诗日“伯起初艺成,白皙美少年。 一芬墨池藻,众工归我妍薄游燕昭台,兴尽剡溪船。自谓千秋业,不假公车 传。晨著潜夫论,夕奏钟期弦。”o 由此足见其对张风翼文才之爱。万历十六年 ( 1 5 8 8 ) 二月,王世贞前往南京就任兵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弟王世懋卒,王 世贞作哭敬美弟二十四首o ,张风翼亦作诗安慰王世贞,诗日; 予昔哭弟春明时,东风早折庭花枝君今哭弟凤城里,凤凰台空鲁鳞 死予弟无几复数奇,君弟贵有麒麟儿虽云天数同归尽,足慰目前良在 兹予弟初亡梦来频,梦中不异醒时真请君破涕枕席上,未必琴亡梦里 人 应该来说,在这首诗里,张风翼还是真切地道出了自己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