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激流中的智慧——论威廉·配第.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激流中的智慧——论威廉·配第.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激流中的智慧——论威廉·配第.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激流中的智慧——论威廉·配第.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激流中的智慧——论威廉·配第.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十七世纪之于英邑,可谓革命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导致一系列社会 矛盾的凸现与激化。战争、危机、革命、竞争,凡此种种,英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 翦螅危枫与变革。生活于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威廉配第有着非同寻常的传 ,裔太生。同时,基于他的个人经历,在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入考察过程中,配第形 成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其经济思想倍受世人瞩目,并广为后世 学者所接受与继承。 对配第思想的理论内涵,经济学界的分析与论述可谓广泛而深入:对十七世纪 英国社会变革的过程和意义,史学界的探索与研究堪称成果斐然。然而真正将二者 结合起来,从史学角度讨论配第思想与当时历史背景之渊源、于当时社会变革之意 义的著述却难得一见。笔者认为,配第思想的理论开创性诚为可贵,但探讨这种开 创性的来源所在、这种理论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是史学研究更为重要的内容。 鉴于此,以十七世纪英国社会历史背景和配第生平为基础,侧重于现实角度探讨配 第思想的来源与意义,应该成为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学术课题。 对配第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马克思慨然评其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然而关于配第之品质,马克思则斥其为轻浮的掠夺者和不便公诸于世的祖像。二者 之间的截然反差,也值得我们对配第的评价问题做以深入考察与探讨。 关键词: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算术;爱尔兰 a b s t r a c t t h e1 7 t hc e n t u r ym a yb es a i d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c e n t u r yo fe n g l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p i t a l i s t i c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c a u s e dt h ep a t e n c ya n d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o fa s e r i e so fs o c i a l c o n t r a d i c t o r i e s w a r s ,c r i s i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 c o m p e t i t i o n ,a n ds oo i l , e n g l a n dw a ss u f f e r i n gf r o mc r i s i s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th a dn e v e re x p e r i e n c e db e f o r e l i v i n gi ns u c has o c i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w i u i a mp e t t ym a d eh i sl i f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a n dl e g e n d a r y m e a n w h i l e ,b a s e do nh i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p e n e t r a t i n g o b 删v a t i o a s0 1 1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 ,p e t t yp o s e dh i sp i o n e e r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 h i s e c o n o m i ct h o u g h t sw l ,t es or e m a r k a b l et h a tt h e yw e l ea c c e p t e da n di n h e r i t e db yl a t t e r s c h o l a r sd u r i n ga l o n gp e r i o d e c o n o m i s t sh a v em a d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p e t t y st h o u g h t s ,a n dh i s t o r i a n sh a v eg a i n e d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e r e s e a r c ho fe n g l a n d s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t h el7 t hc e n t u r y h o w e v e r , w ec a nh a r d l y f i n ds u c haw r i t i n g ,w h i c hh o l d st h ev i e wo f h i s t o r ya n dd i s c u s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p e t t y s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h i se p o c h id oa d m i tt b a tt h ep i o n e e r e f f e c to fp e t t y st h o u g h t si sv a l u a b l e b u tit 1 1 i 1 1 kt h em o r e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e n to fo u r r e s e a r c hi st of i n dt h es o o r c eo fp e t t y st h e o r yi n n o v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et h ep r a c t i c a l e f f e c t so f h i sp r o p o s i t i o n s oi ts h o u l db ea na c a d e m i cs u b j e c tt h a td e s e r v eo u re f f o r t s p e t t yw a sa p p r a i s e da st h ef a t h e ro f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b yk a r lm a r xf o rh i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e c o n o m i c s b u t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m a r xd e s c r i b e dh i ma sac h a m e t e o n i c p l u n d e r e ra n dad e g r a d i n gf o r e f a t h e ro fh i so f f s p r i n g 1 1 l ed i s t i n c tc o n t r a s tc a l l sf o ro u r r e v i e w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nt l l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e t t y k e yw o r d s :w i l l i a mp e t t y ;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 ;b o u r g e o i s i er e v o l u t i o no fe n g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a r i t h m e t i c k ;i r e l a n d y 1 0 1 2 9 4 9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丝晾咏 日期: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丝塑竖日期: n ;1 1 呼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i 蝗 指导教师签名: r 期:童4 :丛! 件 r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磐 引言 一、选题缘起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威廉配 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确立时期的经济学家,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创始人。配第的政治算术、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爱尔 兰的政治解剖等主要经济著作奠定了其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的理论基 础,其著作中反映出来的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天才创见,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 在学术地位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配第的评价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 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9 “最有天才的 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但对其个人品质,马克思则十分不齿,称其为“十分 轻浮的外科军医”、。“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家”。 笔者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选修过经济学说史类的课程,当时即对配第的思想有了 一定的了解,但因主修专业为经济类,对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具体情况了解不 多。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17 世纪的英国即配第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有 了一定的掌握,加之马克思对其思想和品质截然不同的评价,笔者对配第其人及其 经济思想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学术界对配第的研究大 多集中于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自然也就集中在配第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方面。而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确立的动荡时期,配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他的经 济思想是以怎样的过程形成的? 他如何能够提出这些天才创见? 他的思想在当时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对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没有具体分析,历史学家们也未曾 系统论述。于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决定写作此文。力图将研究视野从“配第的 理论是什么”拓展到“配第理论的直接来源与现实意义是什么”。 配第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拓荒者,理论观点还没有形成明 显的体系,只能散见于其著作内对具体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可以说,配第的经济思 想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其理论观点的 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其著作的写作动机是为当时 的统治阶级出谋划策,解决国家统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所以,仅仅局限于对其著 作中的字句进行文字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配第思想形成的直接来源和基础,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其思想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 义。可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配第的理论观点与其生平及当时英国社会经济背景之 。马克思:资奉论第一卷上,北京:人民出版杜,1 9 7 6 年版,第3 0 2 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a 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5 5 7 页。 。同上书,第5 7 9 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f i 2 年版,第4 3 页。 o 同上。 i 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另外,由于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部分学者对配第思 想的介绍存在着歪曲和误导的一面,通过本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更有利于澄清事 实,对保持经济理论研究的客观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威廉配第的研究概况 对配第经济思想的研究方面。威廉配第作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其著作中 的理论观点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继商务印书馆在2 0 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出版 了配第著作政治算术、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爱尔兰的政治解 剖的中译本之后,国内学者开始了对配第思想的研究讨论。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 看,国内对配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领域,众多经济学说史类著作和论文对配第 经济思想都有介绍和论述。总体来说,对配第经济学说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都有 所研究。也有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了配第经济思想的前后继承性,如配第受到的培根 和霍布斯方法论的影响,配第思想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影响。国外学者对威廉配第的研究为时己久,许多著作和论 文中对配第思想都有评述。但国外学者对配第思想内涵的解释和对其理论创新性的 评价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能够对配第理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论述,另一部分 学者则歪曲了配第理论中的科学部分,试图否定配第思想中探求经济规律的客观精 神。究其根源,这种分歧实际上是由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庸俗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矛盾 决定的。 对配第生平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配第生平罕有详细介绍,部分经济学说史 方面的著作中偶有提及也仅仅是一带而过,唯有陈冬野先生在其著作威廉配第 中对配第生平做了相对系统的介绍,该书成为本文关于配第生平研究部分的重要中 文参考资料。相对而言,国外学者对配第生平的研究更为深入一些,j o h na u b r e y 撰写甑ab r i e fl i f eo f 耽i i i 鲫p e t t y , 1 6 2 3 - 8 7 ,w i l s o nl l o y db e a v a n 撰写 啦s i rw i l l i a m p e t t y :as t u d yi ne n g l i s he c o n o m i cl i t e r a t u r e , c h a r l e s :澍愚隧 撰写的p e t t y 7 sp l a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 等文献中对配第生 平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对1 7 世纪英国历史的研究方面。由于1 7 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国 内外史学界对此时期内历史问题的研究都比较重视,有关英国内战、对爱尔兰的殖 民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都 比较丰富。叶阿科斯明斯基、雅亚列维茨基主编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对此时期内社会历史状况的分析更是客观详实,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 参考。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经济理论界对配第经济思想的研究和史学界对1 7 世 纪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研究都是比较全面的。尽管截至目前尚未有人就二者之间的 联系做出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但这两方面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笔者分析配第思 想与1 7 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线索和材料。有关配 第生平的更多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国外大学和学术网站获取。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将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观点和研究 成果,多层次、多视角、客观科学地分析配第的经济思想和研究方法及其与当时社 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由于配第生平经历和1 7 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情况都比较复杂, 配第经济思想的内容又蕴含于其对当时社会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之中,本文的研究 将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将微 观分析与宏观概括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推论相结合,采用比较、演绎、归纳相 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 7 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革、配第生平、配第经济思想三者之 间的联系进行全面考察,并最终对配第的经济思想和个人品质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 与评价。国内外学术界在历史学、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 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第一章激荡岁月中的社会变革 1 7 世纪之于英国可谓革命世纪。威廉配第生于1 6 2 3 年5 月2 6 日,卒于1 6 8 7 年1 2 月1 6 日,其生平历经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内战时期,共和国与护国主时期, 复辟时期,直至“光荣革命”前夕。这一时期恰好为英国资产阶级随着自身实力的 壮大,要求推翻旧的封建制度、建立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的社会制度而掀起 斗争狂潮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其问英国社会变革可谓激流汹涌、动荡不安。同时, 出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英国同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之间的殖 民与贸易竞争也日益激烈,加之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这一时期英国对外 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变动也十分复杂。 、动荡纷乱的国内社会 1 5 一1 6 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国际贸易中 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理位置的优势使英国逐渐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 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行动,推动了资产主义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到农村的生产 方式。1 5 世纪晚期圈地运动兴起,将大批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一 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渗透到农业内部。都铎王朝 为加强王权、加强专制统治而进行宗教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在客观 上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支新兴的政治力量,逐渐成 长壮大起来,英国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日趋复杂。 ( 一) 风雨欲来,早期斯图亚特王朝 1 6 0 3 年,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斯圈亚特王袭 开始。此时的英格兰矛盾重重,首先,财政上捉襟见肘,亨利八世以后的1 0 0 年内, 主要消费品的平均指数上涨了4 8 8 ,。导致王室实际收入下降,伊丽莎自在位后期, 靠精打细算才度过了财政难关,逝世时将宫廷债务减少到1 0 万英镑。其次,随着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实力日益壮大,并逐渐在政治上形成同 盟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清教徒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王权构成威胁。伊丽莎自 时代王权与天主教之闻的矛盾尖锐。 即位后的詹姆士一世信奉君权神授,追求王权专制,强烈反对议会对王权的限 制。他无法适应伊丽莎白时代精打细算的传统,各项政府开支明显增多,加之通货 膨胀,王室收入实际缩减,1 6 0 6 年宫廷债务已经攀升到6 0 万英镑。为解决财政危 机,詹姆士一世要求提高税率,但遭到议会反对。宪政冲突愈演愈烈,詹姆士一世 。钱乘目、许洁明著:英国通史,i 海:卜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4 3 页。 。阎照祥著:英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8 1 页。 o 同上。 4 于1 6 1 0 年和1 6 1 4 年两次解散议会。随后开始出售专卖权,卖官鬻爵,导致佞臣当 道,政治腐败。詹姆士一世时代的封爵政策“对当时英国社会矛盾逐步激化,走向 全面对抗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宗教问题上,詹姆士一世迫害清教徒,动用火刑,威胁要把清教徒全部驱逐 出境,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同时,重新实行伊丽莎白时期所制定的反天主教法令, 导致天主教极端派策划“火药阴谋案”。 1 6 2 5 年,詹姆士一世去世,其子查理一世即位。他委任白金汉公爵处理外交事 务,后者奉行亲法政策,出兵帮助法王镇压新教徒,因此伤害了英国入的感情,引 起新教徒的敌视。同年6 月,在查理一世召开的第一届议会上,议会只给他1 4 万 英镑的战争补助金,并规定查理一世不再享有终身征收关税的特权,以后每年征收 关税都要经过议会表决,同时对自金汉公爵提出批评。查理一世对此恼羞成怒,下 令解散议会。1 6 2 6 年2 月,第二届议会召开,国王和下院议员又在审判自金汉公爵 的问题上针锋相对,6 月1 5 日,查理一世再次解散议会。此后,政府不经议会批准 即下令征收捐税,摊派强制公债,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抵制。1 6 2 8 年春,追于 财政枯竭的压力,查理一世再次召开议会。本届议会反对派情绪特别高涨,为换取 议会拨款,查理一世虽于7 月2 8 目被迫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却无意履行议会 要求,不久下令议会休会。休会期间,白金汉公爵被军官费尔顿打死。次年1 月, 议会复会,尖锐批评了政府的宗教政策,还对国王征收未经议会批准的税收提出抗 议。3 月,查理一世复又解散本届议会,断然决定不再召集议会。从此,英国开始 了长达11 年之久的无议会统治时期。 在此期间,查理一世规定年收入4 0 英镑者都要接受骑士称号,以便征收封建 税;恢复中世纪森林法,对曾在王室森林中砍伐和垦荒者处以罚金;成立人口调查 委员会向圈地者收取罚金;制定新税率以增加关税收入;大肆出售专卖权;向全英 格兰征收船税。 1 6 3 3 年,查理一世任命威廉劳德为英国国教教会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随 后开始疯狂迫害清教徒,提倡类似于天主教的信仰和仪式。查理一世的法国王后在 宫中每天举行弥撒并宣扬天主教。英国人开始担心天主教的复辟,反教权主义与反 专制主义逐渐联系到一起。此时,查理一世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一点火种即可能 引发燎原大火。 1 6 3 6 1 6 3 8 年,政府把宗教迫害扩大到苏格兰。1 6 3 7 年,劳德命令苏格兰教会 接受英国国教的祈祷书,引发起义。苏格兰起义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1 6 4 0 年, 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但议会拒绝讨论征税问题,同时对查理世的统治 进行抨击。国王一怒之下又解散了议会,由于这次议会只召开了三个星期,史称“短 期议会”。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时期,国王与议会之闽的矛盾集中反映在对税收制定权 。乇晋新:论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封爵政策及其后果一1 7 世纪英国革命前的社会矛盾透析,戴东北师大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5 期。 5 的争夺上。国王为满足自己和政府开支的需要,迫切要求增加税收以保证财政收入, 而议会则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经济利益,二者的冲突实质上反 映了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随着自身实力的日益发展 壮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获得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以保证国家的内外政策更 加符合其需要。他们开始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并希望利用议会这个传统机构实现这 一目的。清教运动则以宗教形式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一一薪贵族、城市小资产阶级 和一部分农民对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强烈的反对情绪。英国国教教派与清教教派之间 的斗争,实质上也就是宗教形式下的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 二) 熊熊烈火,内战与革命战争 议会解散后,战争依旧持续,英格兰军队因缺乏军费而濒临兵变。8 月份,苏 格兰军队已经在英格兰境内作战。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召集议会以解决问题。迫于 各方压力,查理一世不得不于1 1 月3 日重新召集议会,这次议会一直保留到1 6 5 3 年4 月,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的开始。长期议会先后审 判并处死了斯特拉福德伯爵和劳德大主教,通过了一批对于反对封建主义统治和扩 大资本主义法权有重要意义的法令。不过随着革命的深入,议会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和分歧。爱尔兰爆发民族起义后,出于对军队控制权的顾虑,反对派坚决不同意国 王由任命军官前往镇压,最终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以限制王权。1 6 4 2 年1 月4 日,查理一世带兵闯进下议院企图逮捕反对派领袖未遂,伦敦市民自发武装起来示 威抗议。查理一世逃离伦敦北上,1 6 4 2 年8 月在诺丁汉宣布讨伐议会,内战由此爆 发。 内战初期,由于缺乏组织和指挥不利,议会军屡遭败绩。1 6 4 4 马斯顿荒原战役 中议会军取得大捷,成为战争的转折点。同时,此次战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将军 队改组提上日程。1 6 4 5 年,“新模范军”组建,费尔法克斯任主帅,而克伦威尔获 得了实际上的军事指挥权。6 月1 4 日,新军在纳斯比大败王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 利。1 6 4 6 年6 月,攻占牛津,查理逃亡苏格兰,被苏格兰人扣押,后被议会重金赎 回,第一次内战结束。 此时,议会阵营内也出现了分歧。长老派在战争结束后立即要求解散军队,引 发了军官和士兵的不满,军队拒绝解散的同时要求清洗议会,重新选举,由此形成 了议会和军队的对立,体现为“长老派”与“独立派”的对立。此时的军队,部分 士兵滋生出平等思想,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一一“平等派”。平等派与独立 派在国家政体形式和选举权问题上存在分歧。独立派主张保留国王和贵族院,根据 财产资格选举新议会;而平等派要求取消一切特权,实行成年男子普选制,建立一 院议会制。这些冲突使得局势发生了变化,长老派与查理一世达成了合作基础。n 月1 1 日,查理一世逃往怀特岛,1 2 月与苏格兰代表签订协议。1 6 4 8 年2 月起,王 党在各地叛乱。7 月,苏格兰军队进入英格兰,帮助国王复位,内战再次爆发。在 共同的危险面前,独立派与平等派再次联合。8 月,议会军占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第二次内战结束。1 2 月,普莱德上校率军进入议会,驱逐了1 4 0 多名长老派议员, 6 史称“普莱德清洗”,清洗后的议会称“残缺议会”。不久后,议会开始对查理一世 进行审判,1 6 4 9 年1 月3 0 日,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嗣后,议会又通过决议, 废除上院,实行一院制,废除君主制。5 月1 9 日,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 三) 无冕之治,共和国与护国主 共和国成立后,首先驱敖了掘土派集体开垦耕种公有地和荒地的活动,然后镇 压平等派起义。早在1 6 4 1 年秋爱尔兰发动反英起义时,议会就为筹集镇压起义的 军费,发行了多达2 5 0 万英亩的爱尔兰土地券,这些土地券为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和 贵族踊跃购买。后来由于内战的爆发,进军爱尔兰的计划暂时搁置。1 6 4 9 年,为摆 脱政治危机,议会任命克伦威尔为远征军总司令,发动了对爱尔兰的侵略战争。远 征军大肆杀戮爱尔兰人民,掠夺土地。军官、士兵、贵族、乡绅、商人、金融家和 官吏都加入到对爱尔兰土地的瓜分活动中,大批资产阶级新贵和投机者演变为爱尔 兰大地主,经济利益驱使他们转变成为英国保守势力的支柱。同时,独立派还镇压 了苏格兰上层集团发动的叛乱。这两次战争,尤其是远征爱尔兰,使得革命军队发 生了蜕变,大批军官转变为大土地所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担心下 层阶级掀起更加深入的革命,于是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为自己提供保 障。 征讨爱尔兰与苏格兰后,军队与残缺议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1 6 5 3 年,克 伦威尔解散了残缺议会,组织了由1 4 0 人组成的小议会。小议会的激进派试图实行 平等和民主改革,引起了高级军官的恐慌。1 2 月1 6 同,在军官集团的策划下,小 议会将权力移交克伦威尔,并通过名为旌政文件( t h ei n s t r u m e n t o fg o v e r n m e n t ) 的新宪法,规定克伦威尔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同时规定立法权 归护国主和一院制议会,行政权归护国主和国务委员会。1 6 5 4 年9 月,按照施政 文件选举产生的新议会召开。议会要求限制护国主权力,将国家最高权力移交议 会,反对军队专权,主张大量削减军队,以民军代之:而军队则要求维护教派宽容, 不允许议会取得最高权力。最终,克伦威尔于1 6 5 5 年1 月解散议会。 此后,克伦威尔便开始实行完全的军事统治,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分为1 1 个军 事行政区,每个区由握有无限权力的特命少将管理,一切政务均由长官决定。1 6 5 6 年夏,政府发生财政危机,护国主召开了一次由国务委员会成员和高级军官参加的 会议,会议通过了重新召集议会的决议。这次议会上提出最恭顺的请愿书和建议, 主张在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两院制并让克伦威尔进身为国王,建立世袭王国。 但军官们反对恢复传统的君主制,坚持护国主制和军事独裁。而他们的反对者则恭 敬但坚决地批评护国主制,建议恢复君主议会制,放弃任意征税的做法。犹豫良久 之后,克伦威尔最终拒绝了王位,但护国主制改为世袭,重新成立的上院即贵族院 中也安排了克伦威尔的亲信。至此,克伦威尔实际上已成为新的专制者,虽然迫于 军队的压力没有接受国王的称号,但却已成为英伦三岛事实上的无冕之王。革命由 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实现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由此看来,日后的斯图亚 特王朝复辟也就不足为奇了。 1 6 5 8 年9 月3 日,克伦威尔逝世。其子理查德克伦威尔袭护国主职。年轻的 后继者既无军功又无人望,能力平庸,高级军官开始对其发难,要求加强军人权力。 虽然理查德试图求助于国务会议和议会,但长久以来的军事独裁使得议会与军队之 间的力量对比悬殊。1 6 5 9 年,在军队势力的威逼下,理查德不得不解散议会,后又 被迫退位,护国主制寿终正寝。 ( 四) 有因之果,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理查德退位后,将军们为使自己的地位具有某种合法形式,于t 6 5 9 年5 月恢 复了残缺议会。议会一恢复,就开始向军队夺权。l o 月,残缺议会再次被解散。整 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王党分子和长老派联合发动叛乱,东南各郡爆发大规模的反 圈地农民起义,独立派共和主义者和平等派激进分子举行集会,国内形势紧张。此 时的英国已经没有权威,军队本来可以进行武力统治的,但自从克伦威尔死后,军 队内部也发生了分化。驻苏格兰军队因给养很差而对长期议会和伦敦军队怀有敌对 情绪,总司令蒙克将军原本就是君主主义者,后来转向议会阵营。此时,他看准时 机,以为被驱散的议会讨说法为理由,于1 6 6 0 年挥师南下,进入伦敦。蒙克邀请 在“普莱德清洗”中失去议席的议员重返议会,其中长老派会员已经演变为保王分 子,渴望政局稳定。这次议会由于非国王召开而被称为“协商议会”,议会宣布废 除1 6 4 8 年议会清洗后制定的一切法规,任命蒙克为全军总司令。蒙克还与流亡在 外的查理二世谈判,并发表了布列达宣言,表示新君一旦即位,除“弑君者” 外一概免罪,认可在革命中被出售的王党土地,发放拖欠的议会军欠饷,保障宗教 自由。5 月2 5 日,查理二世回到伦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查理二世逮捕了些“弑君者”,共判11 人以死刑,将克伦威尔和艾尔顿等人 的尸身示众一日后绞首毁尸,并遣散了数万名士兵。1 6 6 1 年5 月,新议会召开,因 其成员多为信奉国教的保王分子,被称作“骑士议会”。议会提出“克拉伦登法典”, 这一法典的实施刺激了敌对势力的宗教感情和派别情绪,导致了政党的产生。1 6 7 2 年,查理二世颁布宽容异教宣言,宣布国王有权便非国教徒和天主教臣民免受 刑法的处罚,这也就意味着对天主教徒实行信仰宽容,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恐慌。同 时,贵族由于对自己地产的担心,也为天主教即将恢复而感到不安。因此,1 6 7 3 年 的议会辩论尖锐抨击了宽容异教宣言,由于不想和议会闹翻,查理二世不得不 放弃这一宣言。议会和政府之间以及议会内部的矛盾斗争,使议员中的政治分歧愈 加明显,终于导致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产生。前者由新贵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组成,承 认保持君主制的必要性,又主张限制王权,增强议会权力;后者由没落的地主阶级 组成,主张扩大王权,限制议会作用。1 6 8 0 年辉格党就王位继承权i 田题,内部产生 了分歧,查理二世借此机会于1 6 8 1 年解散议会。不久,查理二世开始打击清洗辉 格党势力。此后两年,反动势力大大增强。 1 6 8 5 年,查理二世逝世,詹姆士二世即位,开始推行专制主义政策。他首先拉 拢托利党人组成新议会,要求议会拨款2 0 0 万英镑做为他的终身收入,并且私自征 税,还企图借助国教会和托利党人的支持打击清教徒,然后恢复天主教。新政府的 r 行为很快激起了反抗,苏格兰山民在阿尔盖领导下发动起义,蒙默思公爵策动谋反, 但两次起义都很快被镇压。詹姆士二世还以此为借口扩大了常备军,有了军队做靠 山,他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引发了英国民众的极大愤慨。詹姆士恢复天主教的做 法使得辉格党和托利党再次靠拢。1 6 8 8 年,王后产下一子,意味着王子将在天主教 氛围下成长,未来的国王将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将在英国全面复辟。面对如此情况, 两党首领决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前来干预。“月,威廉登陆英国,英军不愿迎战, 王军总司令带兵投降,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此郎“光荣革命”,此后英国确立起 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看似复杂的过程中其实蕴含着一条明显的主线,经济利益的 冲突主宰了各派系之间的斗争,经济利益的变化决定了各派系政治主张的转变。革 命的领导力量在实现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诉求后,为维护其利益成果逐渐走向分裂, 先后走向反动。经济利益是这场燎原之火的原始火种,但最后却演变为颇具威力的 灭火器而发挥了遏止之功,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令人叹息的同时又发人深省。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场革命不过是剥削阶级之间的利益之争,而爱尔兰土地分配过早地使 革命当权者拿到了馅饼,导致他们于既得利益前患得患失、裹足不前。或许我们也 无需惋惜什么,这只是历史决定的过程,对于一场本来就不纯粹的资产阶级革命, 的确无法期望更多。 二、利益至上的对外竞争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在欧洲还是一个较小的封建国家。1 6 世纪以来,英国手 工工场发展迅速。而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同海外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英国的工业资本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 展要求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积累原始资本,除了加强在国内的剥削,就是对外扩 张殖民地、争夺海外市场。到十七世纪前期,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在遒界 上已经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在海外贸易活动中,尽管还面对着西班牙、荷兰和法 国这些劲敌,但自从1 5 8 8 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已经赢得了夺取海 上霸权的有利形势。不过相比而言,当时在对外扩张方面,英国仍落后于法国和荷 兰。因此,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击败法国和荷兰,取得对外扩张的优势,成为英国经 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 7 世纪二十年代后,欧洲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英国利用自己身处大 陆之外的岛国优势,借机加强海上殖民掠夺。三十年战争使西班牙国力大伤。但菲 利普四世不承认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拒绝在对法国的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上签 字,同时与英国建立了反法联盟。英国则趁此机会与葡萄牙订立条约,将其置入英 国的经济控制之下。同时,法国也在实行自己的联英反西策略,在付出承认革命后 成立的共和国、赔偿法国海上劫掠行为给英国船主带来的损失等代价的基础上,终 。陈文艺编著:近代国际关系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6 年,第8 负 9 于在1 6 5 5 年与英国签订秘约,建立英法联盟反对西班牙。同年,英法联合对西班 牙作战,战争以西班牙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1 6 5 9 年,比利牛斯条约签订,英 国夺取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的牙买加岛和欧湘重要港口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归并英国 是克伦威尔在外交和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这使英国在大陆上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战略 据点,掌握了敦刻尔克就可以控制荷兰人的航运,从而确保英国的商业安全。 随着西班牙国力的衰退,荷兰成为英国在海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因忙于大 陆战争,无暇顾及海上。1 7 世纪中期,“海上马车夫”荷兰控制了远洋贸易,当时 荷兰所有的商船吨数占全欧洲商船总吨数的四分之三,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荷兰不 但垄断非洲、印度尼西亚、美洲等殖民地的贸易,而且还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等 殖民地的贸易,在此时期出入波罗地海的船只百分之七十属荷兰所有。荷兰实力 的增强和它的霸权野心到处都触动着英国的利益。英国革命胜乖j 后,掌握政权的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这些情况十分不满,海盗、船主、商人更是强烈地要求政府打击 荷兰的海上势力,以维护他们的利益。而英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一方面希望 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希望向外扩张。因此, 他们希望把荷兰置于自己的从属之下,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力量。1 6 5 1 年2 月,英国向荷兰派出使团,提议建立英荷联盟,实际是企图合并荷兰,把荷兰变成 英国的附属国。这企图被荷兰人识破,并严词拒绝。不战而胜的幻想破灭后,英 国开始采取强硬的报复手段。8 月,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运往英国或其殖 民地港口的商品必须使用英国商船运输,欧洲商船可以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运输商 品,但运输的商品必须为本国所产。此后,又于1 6 6 0 年、1 6 6 3 年和1 6 7 7 年多次修 改加强。航海条例的实质是针对荷兰,目的在于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由此引 发了三次英荷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英国在争夺中占了上风,替代荷兰取得海上贸易 控制权。荷兰被迫接受了航海条例的限制和约束,这对以转口贸易为支柱的荷 兰而言是致命的打击,结果在三十年后,英国无论在海上贸易还是商船数量上都赶 超了荷兰。另外,三次战争几乎使荷兰的渔船丧失殆尽,荷兰渔业也从此衰落了。 英国则通过战争获得了最大利益,在航海条例的作用下,其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海上实力不断增强。到1 7 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荷兰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 优势。同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也获得了极大提高,开始以大国强国的姿态出现在国 际政治舞台。 与此同时,法国也在旋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拓殖。在对外扩张中, 法国通过发动一系列战争,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势力强盛到顶点,俨然 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在海外,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印度群岛均沦入法国之手, 锡兰、印度、马达加斯加等地也为法国所囊括。其时,法国以咄咄逼人的霸权政策, 大有企图建立世界霸权之势。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后,法国取荷兰而代之,成为英 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 萸j 威廉配第著:政治算术,陈冬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8 年,前言部分第2 页。 1 0 第二章智慧与韧性写就传奇人生 一、颠沛早年,坎坷艰辛的谋生与求学经历 1 6 2 3 年5 月2 6 日,威廉壤第出生在英国汉普郡( h a m p s h i r e ) 伦姆赛县( r u m s e y ) 一个毛纺织手工业者家庭。其父安东尼配第( a n t h o n yp e t t y ) ,其母法兰西斯卡配 第( f r a n c i s e ap e t t y ) ,安东尼配第在伦姆赛开设了一家小毛织坊,同时兼营染 布业务,以此维持生计,早年家境尚可。后因1 6 1 8 年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对整个欧 洲市场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羊毛出口锐减,价格也一路猛跌,整个英国工业自此陷 入了长这二十余年的萧条期。安东尼配第的小毛织坊在此期间也蒙受了巨大打击, 家道从此趋于破落。安东尼配第和法兰西斯卡配第共育有子女六人,配第排行 第三,但由于其长兄和长姐均早年夭折,配第实际上成为家中的长子。 配第自幼聪敏好学,幼年时就读于当地的文法学校,十二岁时就已经掌握了拉 丁文,随后又开始学习希腊文和法文。伦姆赛是一个港口小城,有着各种手工业从 业者。配第的童年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观察这些手工业者的劳作,很小就熟知铁匠、 钟表匠、木匠和成衣匠等行业的劳动技巧和工具操作。可见,配第从小就善于观察 和思考,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巧。 1 6 3 7 年,由于家境困难,年仅十四岁的配第不得不外出谋生,在一艘英国商船 上当服务员,随船往来于英法等国之间。有一次,船长命令他嘹望,结果他没有及 时发现警示塔,险些酿成大祸,为此遭到了船长的一顿鞭笞。其实这并非配第玩忽 职守,而是因为他严重近视,也正是这次事件才让他发现自己视力的问题。”在为 这艘商船服务期间,因为近视,配第常常遭受同事的欺凌。航海对配第来说是一个 陌生的领域,好学的天性让他对一切知识都充满兴趣,就在这段航海经历中,配第 学到了罗盘针操作和航海历阅读的方法,了解了很多航海和数学知识。大概在上船 十个月后,配第在一次航海事故中跌伤了一条腿,无法继续留在船上服务,因此该 船在诺曼底停泊期间,将他抛弃在码头。年仅十五岁的配第不得不负伤离船,从此 孤身流落法国,其当时的困窘与落魄之形可以想见。好在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拉丁语, 藉此得到了当地教会的赏识与同情。在教会的介绍下,配第开始教一个法国军官学 习航海术,同时教一个法国绅士学习英文,以此赚取一点学费收入。在商船上的服 务期间,配第购入了一些人造珠宝存货,因此在教学之余他也经营点人造珠宝的 生意。也许配第天生具有经营的天赋,正是这项生意赚取的利润,为他提供了足够 的学费以维持自己这段时间在法国的求学历程。他先是在冈市的一家私塾学习,然 后又进入冈市和拉弗列希的教会学校,在冈市他学习了艺术,在拉弗列希他掌握了 。j o h n a u b r e y , “a b r i e f l i f eo f w i l l i a m p e t t y , 1 6 2 3 8 7 ”,a v a i l a b l ea th t t p :m e l b e c o n u n i m e l be d u a u h e t p e t t y p e t t y l , ( j a n2 0 2 0 0 6 ) 1 1 更多的数学知识( 笛卡尔幼时也曾在拉弗列希那所教会学校学习过) 。十五岁时配 第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四门语言,系统学习了普通算术学、 实用几何学和天文学,这些知识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航海术和罗盘针使用方法的理 解。 1 6 3 9 年,十六岁的配第离开拉弗列希,1 6 4 0 年回到英国。1 6 4 3 年,配第加入 了英国海军,是年他刚好二十岁。在海军中,配第依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数学水 平得到快速提高,同时又获得了很多航海和船舶知识,后来他在政治算术中所 论述的船舶及航海知识、在发明双底船时所运用的船舶知识都是在这个时期打下的 基础。 在海军中赚到六十镑后,配第再次离开英国求学。他先后到了乌得勒支、菜顿、 阿姆斯特丹和巴黎。1 6 4 4 年进入荷兰莱顿大学医学院。学习之余,配第依靠兼做杂 工赚取学费。凭借之前积累的数学知识,他做过阿姆斯特丹大学数学教授披尔( j p e l l ) 的助理,代披尔抄写数学论文。同时,还做过钻石工人。配第关注实际、勤 于思考的特点再次得到体现,他对荷兰当时的经济情况十分关注,并就此写过两篇 论文,政治算术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实就是在他这一时期对荷兰经济考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