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歌会: 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 胡松,罗国华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 摘要:“中国红歌会” 是江西卫视借着日益升温的红色旅游以及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的东风, 开启、 打造的一个江 西红色文化品牌项目。举办三年多以来的事实证明: 在当今人们思想多样化的情况下, 红歌会能凝聚人心, 让人们 在红色的激情中感动不已。它能使革命传统教育入耳、 入脑、 入心, 是新形势下运用现代传播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 育的成功之举。 关键词: 革命传统教育; 红歌会; 好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749 (2010 ) 04003503 “中国红歌会” 是由江西电视台 2006 年始办, 并 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电视娱乐节目, 并先后举办了 四届。2007 年江西电视台第二届 “中国红歌会” 于 “五 一” 黄金周在井冈山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 春参加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80 周年纪念大会, 来到了 “中国红歌会” 活动现场并亲自参与了这一活 动。他指出,“推动唱红歌是个好形式, 是进行革命传 统教育的好办法, 希望能够通过唱红歌, 把广大青少 年都吸引到弘扬井冈山精神、 弘扬党的革命传统这个 方面来。 ” 三年多来的事实证明, 红歌会是新形势下运 用现代传播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 一、 红歌会能使革命传统教育入耳 在当今不少电视娱乐节目一味媚俗之际, 为什么 许多人喜欢观看、 喜欢参加红歌会?为什么红歌会能 产生这么大的轰动效应,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主要是因为红歌它好听, 使人容易入耳。 1.红歌系经典革命歌曲: 红歌的旋律与歌词优美 红歌, 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沉淀而成的经典 歌曲。作为历史事件的积淀, 红歌能穿透岁月而生生 不息, 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红歌的旋律与歌词优美。从 歌词来讲, 红歌语言凝炼, 内容集中, 意境优美, 感情 浓烈; 从旋律来讲, 红歌语言明快, 节奏整齐, 朗朗上 口, 让人热血沸腾, 浮想联翩。一方面, 红歌的歌词大 都以一种远大的理想为依托, 并把个人的生命追求融 入伟大的事业中, 这使得它们都能立意高远, 境界开 阔, 体现一种豪迈的激情, 从而唤起人们对理想的追 求, 对事业的奋斗; 另一方面, 红歌具有民歌旋律, 体 现了真实生活, 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很多红歌 是随着当时革命根据地的转移、 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 断产生的。 它们大多数是在民歌音调基础上发展创作 的, 有的甚至直接是原始民歌的填词改编。这些歌曲 旋律或慷慨激越, 或清丽婉转、 简约流畅, 易于传唱, 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之, 红歌的旋律与歌词使 人们沉浸于孕育歌曲的时代情境之中, 感受那激荡风 云、 浴血奋战、 艰苦创业、 奋发进取的场域, 激起人们 昂扬的斗志与民族豪情, 催生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无限 缅怀和积极向上的情愫。 2.红歌会加入现代元素: 依托新的物质载体, 满 足了人们当下流行心理 “红色精神有其历史性, 也有其价值永恒性。” 1要 保证红歌的永恒生命力,需要与时俱进去更新红色精 神的物质承载体, 积极吸收新时代流行元素, 以适应人 们的心理需求, 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共鸣。 红歌会在节目 形式上, 紧扣影视传媒特点, 从舞台布景、 乐队伴奏、 选 拔手段到影视表现手法, 等等, 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 素,抓住了人们当前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及其积极主动 的参与意识这两大新潮元素。采用了一种群众喜闻乐 见的艺术形式, 给人以新鲜、 亲切感, 使得新时代的红 收稿日期: 2010-05-15 基金项目: 2010 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红歌会: 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方法”(MKS1030 ) ; 教育 部专项任务项目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红歌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研究”(10JDJNJD152 ) 作者简介: 胡松 (1946-) , 男, 江西南昌人,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国华 (1976-) , 男, 江西吉安人,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0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第 26 卷第 4 期Vol.26 No.4 2010 年 8 月Aug. 2010 DOI:10.15938/ki.iper.2010.04.008 歌能够做到老少皆宜、 雅俗共赏,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精 神很值得借鉴。 “红歌、 红色年代、 红色精神, 这些孕育 新中国的概念与元素已植根于中华大地,承载着真、 善、 美的内涵, 以其历久弥新、 百听不厌的魅力和极强 的艺术感染力, 吸引了选手、 感染了观众。” 2 二、 红歌会能使革命传统教育入脑 为什么红歌会能凝聚人心, 吸引着电视机前的千 万观众, 让他们在红色的激情中感动不已? 是什么力量 吸引着电视机前的千万观众?为什么许多人观看红歌 会会热泪盈眶?是因为红歌能教育人, 使人容易入脑。 1.红歌会内容生动: 注意从情感入手, 以情感促认知 从时间维度上看, 红歌是指 “五四” 运动以来, 尤 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 曲, 如红军歌曲、 抗日歌曲、 解放歌曲、 社会主义时期 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 从历史内涵来 看, 红歌是革命英雄生动故事的呈现, 是中国革命历 史的呈现。 红歌会以一种直白的方式向大众传承真实 历史, 引发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怀念, 更为关键的是, 以 这种理性认知为基础, 红歌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 们的思想情感的突变, 使人们情感得到陶冶, 思想得 到升华。心理学告诉我们, 认知与情感在人的生理上 的发生定位不同, 情感的顽固性远高于认知。认知是 人对客观事物本真存在的所达到的认识和看法, 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 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 体验。情感作为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 对人们的智 力活动、 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从发生学意义上看, 后者比前者深刻得多。要产生思 想情感上的突变,既要依赖于理性认识的深刻性, 还 要有赖于能激发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认知的深刻性会 产生积极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恰恰又是引发期望行为 的动力源。 红歌传承的历史事迹首先是以一种集体意 识的形式潜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这种集体意识是对 革命历史认知的沉淀。 红歌会就是先以它的生动内容 和优美的旋律引发人们的情,触动人们心中的弦, 引 起强烈的兴趣, 进而再次诱发人们对艰苦而又充满激 情的峥嵘岁月的追忆, 这必将使人们受到强大的影响 和心灵的震撼, 重新经历红色精神的洗礼, 在一种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受众重温那段光辉历史, 重新去感 受那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在这个意义上, 红歌会为普 通大众搭建了一个获得精神升华的平台。 2.红歌会形式新颖: 以晋级比赛的形式来演唱经 典红歌 形式是传达内容的有效载体。因此, 形式的选择 和突破对于内容的表达与抒写至关重要, 通过形式上 的创新与革命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当前受众 对选秀类节目趋于疲惫,国家对其一再引导的情形 下,红歌会大胆借鉴, 推陈出新, 借鉴 “选秀” 模式而不 落俗套, 内容积极向上而不肤浅低俗。红歌会在节目 形式上, 紧紧抓住了红色主题的特点, 以晋级比赛的 形式来演唱经典红歌, 不断推陈出新。例如, 2006 年 首届 “中国红歌会” , 由国庆七天 “放歌井冈” 和红歌主 场晚会构成, 先是在井冈山进行了 “红歌总动员” 的选 拔赛, 然后在南昌八一体育场举办了首届中国红歌会 主场晚会。2007 年, 红歌会节目组又进行了一些形式 创新, 依据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活动的内涵, 在全国有 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设立了湘鄂赣、 晋冀鲁豫、 陕甘 宁、 云贵川等五大唱区进行海选。在全国五大唱区设 置上, 都以当年的革命根据地命名, 如晋冀鲁豫、 陕甘 宁、 云贵川、 湘鄂赣,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红歌会除了 歌唱艺术的比赛, 更注重意志、 毅力的锤炼, 或是安排 选手们奔赴革命圣地拉练寻访, 或赶赴军营军训比 拼, 可以说, 抛开节目娱乐性, 整场比赛更像是一次大 型的革命圣地之旅。 对于关键的评委一环, 选择 “德艺 双馨” 、 具有高水平专业素质的评委坐镇把舵, 阐述红 歌精髓, 倡导正确价值观, 从而坚持了正确导向, 提升 了节目品位。 总之,“红歌会” 形式以及流程上的海选和 PK 晋级, 大众评审、 现场评委、 短信投票三位一体的评 审方式, 迅速征服了屏幕内外的参与者和广大观众。 3.红歌会门槛较低: 适合于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品位 红歌会门槛比较低, 参与性强, 非常平民化, 能够 广泛吸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注意, 也适合于大多数社 会群体的品位。这些歌代表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 时代, 它深深地扎根于时代的土壤, 是艺术家对每一 个历史进程真实感受的生活再现。 所以红歌具有了其 他歌曲无法替代的平民性和亲切感, 从而也就造就了 红歌会热情互动的广泛性基础。例如,“中国红歌会” 推行流行与经典结合的平民路线, 不仅大大节省了节 目形态研发及市场营销的成本, 还推陈出新地将受众 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这种具有强烈心理接近性, 又融入流行性元素的 当代红歌会, 借助电视媒体高效的传播力, 迅速征服 了屏幕内外的参与者和广大观众, 3实现了节目知名 度、 受众忠诚度和社会美誉度的和谐统一。从中可以 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高尚的精神要为大众所接受, 就 要平民化, 要大力宣传, 扩大其影响力, 为平民大众所 接触, 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态度上的改变。 4.红歌会独辟蹊径: 创新了教育手段和方法 教育学认为, 教育方法的新颖性和可接受性, 决定 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红歌会以 红色革命歌曲为载体, 满足了观众强烈的审美、 情感需 求, 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它以一种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362010 年 殊的教育形式教育了观众。在人们欣赏优美旋律的时 候, 一方面使年长者重新体验到那股红色激情, 另一方 面, 激起他们对历史的回忆, 主动给晚辈讲述自己亲身 经历的往事及熟悉的革命故事,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 会力量在红色教育中的作用, 改变了以往单调的在政治 力量影响下的 “自上而下” 的教育传递模式。红歌会找 到了一个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非 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教育手段的探索, 必将激励一代又 一代人为民族解放、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 三、 红歌会能使革命传统教育入心 在当今人们思想多样化的情况下, 红歌会能凝聚 人心, 能让人们在红色的激情中感动不已。为什么许 多人观看红歌会会感受到心灵深处震撼? 是因为红歌 能震撼人, 使人容易入心。 1.红歌会主题鲜明: 倡导主流价值, 高扬了主旋律 “主题” 一词源于德国, 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 指乐 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 律。 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 是乐曲的核心。后来 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指作 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主题渗 透、 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 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 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 识、 理解和评价。主题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 决定文章 和作品的质量高低、 价值大小、 作用强弱, 是文章和作 品的统帅。对于红歌会来讲, 确立好主题至关重要, 既 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时代基调和主流价值,更是 赢取广大人民群众对红歌会认可的核心。 “中国红歌 会”在主题的打造上独具匠心,每年确定一个鲜明主 题。2006 年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为主题而首 创推出; 2007 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80 周年、 秋收起义 80 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80 周年和 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以 “中国红歌会, 放歌井冈山” 为 主题; 2008 年以 “凝聚力量唱响红歌” 为主题, 通过 唱响红色歌曲, 弘扬红色精神, 凝聚全国人们在抗震救 灾、 重建家园中团结大爱的力量, 在奥运的胜利与喜悦 中团结拼搏的力量,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团 结前进的力量; 2009 年以歌颂伟大祖国为主题。这些 主题都是国家的精神支柱,红歌会正是用艺术的形式 全新地诠释了这一精神,是红歌会成为对广大人民群 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圣 地,成为陶冶情操的场所。红歌会始终高唱这条主旋 律,使许多歌曲再次走红,成为不朽的艺术经典。 2.红歌会题材广泛: 引领社会思潮, 占领了主阵地 红歌会充分挖掘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 红色精 神的传递要充分挖掘现有所有可用的 “红色资源” , 除 了众所周知的烈士陵墓、 博物馆、 纪念堂、 革命遗迹等 实物形式外, 还存在许多潜在的、 不外显的 “红色能 量” 。例如存在于鲜活生动而又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中, 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红色记忆里。而红歌会通过艺 术表现, 激活了这股潜能。 红歌会充分展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据统计, 红 歌会共演唱各类红歌近三百首,其中包括重新编配、 不同版本的经典红歌。 有展现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 人民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歌曲, 有展现 军民渔水情深和战斗友谊的歌曲, 有反映及社会主义 建设的动人场景的歌曲, 等等。这些歌曲抑或倡导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 抑或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抑或 抒发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因 此, 红歌会在这个意义上就等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的宣讲于传承, 在思想多样化的当下社会具有价值 引导和政治导向的重大意义。 3.红歌会深入人心: 契合了大众的精神消费需求 从更深层次上讲, 人们对红歌会的广泛的接受与 认可,表征着人类社会在消费问题上的发展趋势, 符 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消费 并不简单表现为购买和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过程, 也是 主体通过客体来自我实现、 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修辞手法比喻的课件
- 高三高原反应课件
- 2024学年嘉兴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高一生物必修二卵母细胞课件
- 高一女性的课件
- 2025秋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互联网投资担保合同签订流程及风险控制策略
- 离职员工知识产权保护及竞业限制协议范本
- 生态环境局等行政协调的生态修复项目监理合同
- 离婚协议书(含子女监护权及探望权)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高清版)DBJ∕T 13-91-2025 《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 一年级上册数学10以内分成作业
- 第二单元 劳动最光荣 课件3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 197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 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面瘫(面神经炎)课件
- 媒体发稿推广合作协议模版
- 四年级上册数学 线段、直线、射线、角(同步练习)人教版 (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