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论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谢焱 指导教师黄静副教授 中文摘要 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是民间文人结社带入宫廷中的文人集会形式,受到宫中士大夫阶层 的喜爱,皇帝本人也参与其中并大力提倡。它促进了宫廷宴游雅会活动的兴起,加强了士大夫 之间的思想交流。台阁雅集的台阁性使它具备权威的引领性,在精神领域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影响整个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 本文选择花鸟画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宣德台阁雅集背景下,宫廷花鸟画在明初呈现面貌 的原因。从台阁雅集影响的横向看,“凡文字者,六艺之宗”,台阁雅集中的文学样式“台阁体” 波及整个朝庙,并且在市井中也广为流传,它所倡导的文风和审美影响颇深,在花鸟画中也可 窥见其影。精工细腻、色彩华丽具有强装饰性的工笔重彩花鸟画重新受到宠爱,与文学一起扮 演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盛世之音角色。从纵向看,台阁雅集中文人雅士的士人心态,使文 人写意花鸟画在宫廷中备受重视,吟诗作画成为惯有活动,也发展了绘画的诗意境界。工笔写 意两者共存,互相影响,形成了明代独具特色的宫廷花鸟画风。 台阁雅集这种文化形态不是一种浅薄的闲适,是宫廷中文人情趣挥洒、艺术创作、技艺切 磋的重要形式,台阁雅集对明代宫廷花呜画的审美趣味、评判标准、传统继承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和影响,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台阁雅集台阁体宫廷工笔花鸟画宫廷写意花鸟画影响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e f f e c t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g a t h e r i n gt ot h ep a l a t i a l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 p a i n t i n gi nm i n gd y n a s t y ( 1 4 t “c e n t u r y ) a u t h o r :x i e y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h u a n g j i n g a b s t r a c t i i lt l l e1 4 血c e n t u r y , m i n gd y n a s t yo fc h i n a , at y p e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g a t h e r i n ge m e r g e d i nt h ep a l a c e w h i c hw a s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g a t h e r i n g si nc i t i z e n s 1 1 1 en e w l y e m e r g i n gg a t h e r i n gw a sw e l c o m e db yn o to n l yt h ec o u r to f f i c i a l s ,b u ta l s ot h ee m p e r o r , w h oh i m s e l f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i ta n dw a r m l ye n c o u r a g e di t si m p r o v e m e n t 1 1 l ea d v o c a t eo f l l i g h l e v e l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m a d et h eg a t h e r i n gs o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t h a ti th a dl e dt h ew a yo f s o c i a l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i nt h ep e r i o d 、 1 ko b j e c to f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i s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i n t i n g 1 1 圮r e s e a r c ht r i e s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w i t h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g a t h e r i n g ,w h a tc a u s e dt h es t y l eo ft h e p a l a t i a l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l m i n gi nt h ee a r l ya g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 1 1 1 eg a t h e r i n g i n s p i r e dt h ep a i n t i n gi nt w ow a y s o no n eh a n d , al i t e r a r yf o r mc a l l e d1 h i g e n w h i c h w a sp r a i s e dh i g h l yb yt h eg a t h e r i n g ,h a df a r - r e a c h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nn o to n l y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a n do u to ft h ec o u r t , b u ta l s oo i lt h e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l m i n g 1 1 圮e x q u i s i t es k i l l s b o r r o w e df m m 喇g e t ic a u s e dt h ep o p u l a r i t yo ft h ef i n e b r u s h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 p a i n t i n gi nd e e pa n db r i g h tc o l o r sa tt h et i m e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c a r e f r e es t a t e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t h eg a t h e r i n gi m p a c t e dt h ep o e t i cs t y l e ,w h i c hi nt u r n , i m p r o v e dt h e u n i q u es t y l eo f p a l a t i a l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i n t i n g n eg a t h e r i n g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f o r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t h ep a l a c et oc r e a :t e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e p a l a t i a l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i n t i n gh a db e e n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 g a t h e r i n gi na s p e c t so f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 ,c r i t e r i af o rc o m m e n t sa n di t ss u c o e s s i o na sa t r a d 黼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v a l u eo f t h eg a t h e r i n gc a n n o tb ei g n o r e d k e y w o r d 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g a t h e r i n g , 1 a i g e t i( a l i t e r a r yf o r m ) ,p a l a t i a l 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c l a b o r a t e - s t y l e p a i n t i n g , p a l a t i a l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e n j o y a b l e p a i n t i n g , i n f l u e n c e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f -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球妲签字日期:7 叼年月膨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琢敝锄挠蚩诤 签字日期: 钾年月6 日签字日期:川年纠月占日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缘起 在明代文人结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何宗美先生的考证结果,整个明代结 社总数至少达三百多家,远远超过了自唐文人结社兴起以来的任何一个朝代,文人之 间的交流在这种群体组织形式下又有了更进步的进展。文人结社、雅集作为具有深 厚文化内涵的社会生活方式,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 影响在明代的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政治史都有不同程度的显露。 台阁雅集是馆阁之臣把文人结社风气带入宫廷的一种馆阁聚会形式,它促进了宫 廷宴游雅会活动的兴起,加强了宫廷中君臣的交流,带来了文人之间的思想沟通,影 响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台阁雅集在明代由来已久,从洪武时期就有记载,到正统时, 已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的结社、雅集活动多属于怡老、休闲和娱乐性质。杨荣在题 雪夜唱和诗后云“当时馆阁同事七入,与予同年者三人,胡公其一人,皆不啻兄弟 之相爱,几四十年间,而存没出处顿异。”馆阁同僚之间相处融洽、不以权利相争而 有共同的志趣实数难得。皇家文化在这种交流方式地带动下,呈现出i ;i 所未有的新面 貌。 宣德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宣宗作为一国之君,对 这种政务之暇的宴游活动给予了提倡,自己还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更是鼓励了雅集活 动的开展。宣宗朱瞻基本人能吟诗作赋,擅长书法绘画,涉猎较广,绘画则以山水、 花鸟见长。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记宣宗日:“万机之暇,游戏翰墨,点染写 生,遂与宣和政胜;而运际雍熙,治隆文景,君臣同游,庚歌继作,则尤千古帝王所 希遘也。”君臣之间融洽和谐,既有师生之谊又有共同的情志兴趣,形成了一个交游 圈,闲暇之余互通思想,切磋诗书画。在诗文上多表现为的歌功颂德,皇恩浩大的台 阁唱和,形成了以“三杨”为中心的文学样式“台阁体”,这种文学体代表了整个明 前期的文风。在这种歌颂太平、感恩鸣谢、粉饰现实的思想引导下,绘画也形成以之 相对应的风貌和样式,产生绘画中的“台阁体”,表现在宫廷花鸟画中,它主要在工 笔重彩画中得以表现。同时台阁雅集也带有山林文人结社的优游性,让表达特定意境, 抒写人生旨趣带有文人闲逸心境的写意画也在宫廷花鸟画中有了发展的空间。两种绘 画形式共同构成宫廷花鸟画的风景,也是史无仅有的。在台阁雅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下宫廷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内容题材、构图形式、审美情趣等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因 此对它的关注也是不可缺的。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1 2 研究现状 1 2 1 台阁雅集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前半期对文人雅集和文人结社的研究完全是建立在史学的基础上的, 经过史学家整理收集零碎材料,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关于文人雅集和文人结社已经 有了一些系统的文献,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台阁雅集的考证也在其 中。南开大学的何宗美先生在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一书中就在明代文人结社 初兴阶段中提到了台阁雅集的盛行,台阁雅集与山林怡老结社的关系以及影响下产 生的文学样式“台阁体”。这本书已经开始对明末清初文人雅集和文人结社对文学 的影响做了论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明代文学找到了一个好的突破点。在他的 明代文人结社综论和他与李冰共同做的明代的台阁雅集与怡老诗社两篇论 文中也都对台阁雅集做了专门的论述。明代的台阁雅集与怡老诗社中专门对台 阁雅集、台阁体做了详细深入的讲解,本文也是由此而感。 1 2 2 台阁体研究现状 台阁雅集盛行于明初,给文学的直接影响就是产生了与“三杨”为中心的台阁 体。 在专著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章培恒和骆玉明著的中国文学史、 赵景云和何贤峰著的中国全史第十六卷中国明代文学史、傅璇琮和蒋寅等编 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宋佩韦著的明代文学史和吴志达著的明清 文学史明代卷中都对台阁体产生的背景、原因,台阁体的兴起、发展和台阁体 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家做了分别的论述。黄卓越著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 和左东岭著的明代心学与诗学两书侧重于论述了明前期的思想基础对台阁体的 影响。谢建忠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述略和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两书 则侧重于台阁体文风的风格和审美的论述。 台阁体诗文方面研究分析的论文有:复旦大学魏崇新的台阁体作家的创作风 格及其成因,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的论台阁体与仁、宣士风之关系,暨南大 学文学院张红花的明代台阁词的创作风貌及其成因,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吴 的仁宣致治下的。台阁”标本杨士奇诗歌解读,南平师专学报陈庆元的杨 荣与闽籍台阁体诗人等都从台阁体的某一个方面入手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1 2 3 明代宫廷花鸟画的研究现状 在专著王伯敏著的中国绘画通史、李福顺著的中国美术史下卷、郑为著 的中国绘画史、童教英著的中国古代绘画简史、王朝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明代卷和薛永年编的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都对明代宫廷画院的机构, 宫廷花鸟画的承袭、艺术特色、艺术风格、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做了点到为止的论 述。单国强著的中国绘画断代史明代绘画对明代宫廷绘画做了全面的研究, 但在成因上也没有提及雅集的因素。 南京艺术学院孔六庆的博士论文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一文 也只是从历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系统研究明代院体花鸟画。文中指出“院体” 的概念有以实现帝王审美意志为内涵而随时代动态发展的特点,也没有全面的论述 花鸟画风格的成因。 以上专著或论文对宫廷花鸟画的风格成因的论述,目前基本一致的共识是:皇 室趣味的影响和历史痕迹的持续,这只是一种纵向的分析,没有涉及到横向的,也 就是同一时期精神产物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宫中雅集风气在其中的作用。 在李浴著的中国美术史纲下卷中对明代宫廷画家的作品评说到:“这种“馆 阁体”的绘画简直和它时代的味同嚼蜡的八股文相匹敌,”。这一时期的文学与 绘画有着相似的特点,这也是需要做深入论述的。在一些书上也只是描述性的提到 文人结社或雅集与绘画的关系,如:郑为著的中国绘画史中有说:“而且一 些城市由于文人结集,歌咏于斯,自然形成一种地方风格。”关于台阁雅集对宫廷 花鸟画的影响研究尚且是个空白。 由于文人结社和文人雅集在整个明代数量多,各个阶段性质不一,通盘的研究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只选取了明前期的一个时段,宣德年间作为范围, 专门只对宫廷中宣宗朱瞻基倡导下台阁雅集对宫廷花鸟画的影响进行研究。应用前 人对台阁体和明代宫廷花鸟画的研究成果,从台阁雅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的 对明宣德年问宫廷花鸟画的风格流变成因的影响进行研究。 1 3 研究意义 明代文人结社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在当时形成一种风气,对明代的思想、 文化、政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明前期开始文人结社从山林带入禁林,带来了 馆阁宴游的风气,形成了宫廷中的台阁雅集,反过来台阁雅集也刺激了结社之习风 行于乡野,它们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呼应的互动关系。宴游酬唱之风在当时无处不 盛行,无处不沾染。在一定程度上明代早期的社会风气接续唐、五代及两宋文化的 余脉,突出对国家主体和政治功业的认可,将文士个人的感受和观念等摆放到次要的 地位。宣德年间,一方面台阁雅集促使文学上出现了官方文学代表的“台阁体”, 以号称“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浦为首的贵族作家群,领起和规范了明初的文 西南丈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风,宫廷的生活风貌、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展现;另一方 面,台阁体的出现也刺激了怡老唱和的文人结社活动的兴起,台阁唱和波及面扩大 到禁林之外。宫廷文人群体和帝王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雅社活动得以最大程度的实 现,当中帝王的个人喜好可能会左右周围的创作倾向,但影响肯定不会是一方的, 它具有双向性。绘画作为宫廷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它也是思想、文化,甚至政治 的一个载体,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不可获缺的角色。在台阁雅集这个特殊的 交流平台的辅助下,在“台阁体”风的侵袭下,在帝王兴趣的带动下,诗书画这时 在艺术追求的思想上也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绘画的手法、风格、审美都呈现出 与前代不一样的面貌。台阁雅集中的一些客观因素:如雅集集会的场所、活动方式 等,也影响到了绘画创作风格的发展。 宫廷花鸟画作为宫廷传统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与它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艺术发展的规律有关,自然也免不了在一些特殊的社会风气的引导下,形成 自己的特点。明代宣德年自j 宫廷花鸟画在隔代继承了两宋花鸟画的基础上,在台阁 宴游之风的影响下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宫廷花鸟画中存在有黄荃富贵精致画 风的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同时,又存在有徐熙野逸文人气质的写意花鸟画,两种风格 同时为宫廷所接受,这是由台阁雅集的台阁性和优游性决定的。本文以宣宗朱基瞻 的绘画为主分析当时宫廷画家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从中找出台阁雅集对宫廷花 鸟画影响的方面,从新的角度来梳理明代宣德年问宫廷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对于 花鸟画的流变成因也是一种完善和补充。台阁雅集作为交流传播的中介在绘画史上 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研究也有助于中国美术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1 4 研究的构想、途径和方法 中国自身特有的文化体系,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模式。选择从文人雅集角 度研究绘画史,这一透视着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它的不容 忽视性。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一书中说过:“艺术发展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 纳为一系列单独的点。每个人都从属于较大的派别。就是说,个人风格必须加 上流派、地区、种族的风格。”台阁雅集代表着国家最高权利阶层的集会,宫廷的 派别也由它代言,宫廷绘画风格的产生也就找到了根源。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作为依 据,借鉴图像学、艺术风格学、文艺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美术信息学等学科,深 入地阐述明代台阁雅集在中国美术史中的作用,为全面丰满的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 美术文化做了努力。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2 章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第2 章明代宣德年问台阁雅集概述 2 1 宣德年问文人结社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的历史可以看作是反映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镜像。文人结社 作为古代中国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有着不容忽视的 作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观为文人们指明了一条大道, 他们身体力行,用以之相符的行为方式来验证。宋代以来文人在封建社会中话语权 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方向。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由来已久,文人们为了共同的兴趣和信仰聚集在一起有目的 组织活动的社团就称为“社”。由先秦时期的“祀社”群体行为开始,到养士之风 和私学师徒集团都继承其意,文人社团已经初具形态。魏晋时期文人社团开始萌芽。 竹林七贤游于竹林,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文能谈,追求道家玄 学,以雅集的形式聚在一起交流思想,陶冶性情,虽无会社之名,但已有会社之实。 东晋时期第一个以社命名的会社“白莲社”成立,慧远大师的学识和文学功底吸引 当时的文人入会。与文人一起诗酒唱和,逍遥林下,对后世的文人结社影响深远。 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团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 在整个社团发展过程中根据结社的功能不同进行划分,结社可分为文人结社、 老年文人结社、教育结社、文艺结社、宗教型文人结社、娱乐型文入结社。在性质 上来说结社以文学和思想交流的为多,非文学类或娱乐型的占少数。文学和思想性 质的结社大多以文会友,宣扬主张,进行诗文交流,影响了当时的诗风文风,有的 甚至形成派别。明代的文人结社就大大影响了派别的建立,如:文学上的“吴诗派”、 “闽诗派”、“台阁体”、“茶陵派”等,思想上的阳明心学、晚明禅风、复社复古思 潮等,绘画上的“浙派”、“吴门派”、“苏松派”等,都受到当时结社之风的影响, 在当时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支持或参与其中,形成了追求上的一致风 格,对社会的思想文化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群体交流和宣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也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进步。 何宗美先生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一书中,在郭绍虞先生对明代文人结社 三段式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细化,不仅从结社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考虑,还结 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将明代文人结社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是元末明初,明代开国时政治紧张,文人结社延续元代结社余风,结社多带 有避世远祸的性质,成为明代文人结社的源头;第二阶段是洪熙至成化时期,文人 结社形成一定的风气;第三个阶段是弘治至万历时期,文人结社大量兴起,掀起结 社的高潮;第四个阶段是天启、崇祯时期,文人结社到达了顶峰,声势浩大,形成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2 章明代官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规模。宣德年间的文人结社处在明代文人结社的初兴阶段。这一时期的结社承接第 一阶段的结社特点,多是从政隐退者独善其身的归宿。 宣德年间,经过太祖、成祖、仁宗期间的恢复建设,明代的发展走上了正轨, 再加上实行一系列薄赋轻税、休养生息政策,遂使社会出现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文人结社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种景象形成了广大 士人养尊处优、享乐天平的时代心理和雍容平易、逶迤有度的精神气质,为文人结 社营造了特有的氛围。 相比元末明初,社会不稳定,高压政策下文人饱受专制统 治的迫害,宣德年间,受到明太祖重老观念和尊老制度的影响,注重尊老爱老,怡 老诗社成为文人结社的主要形式,但文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老年居里者,结成社 友,优游林下,怡然自乐,有“乌墩九老会”、“京师真率会”等,他们选胜赋诗, 觞咏酬唱,自享晚年之乐。宫中台阁雅集就是受怡老社团影响发起的。 明初宣德的太平盛世,社会背景、文人心态决定了结社以交流共同兴趣为主, 没有分门别派,更没有沾染政治色彩,文人们借助这个平台与志气相投者共同切磋 探讨,实现他们的思想追求。郭绍虞对明代风气的评价为:“明代学风也是偏于文 艺的,可是又不象元代颓废和放纵。这好似由西晋名士的狂放行为,转变而为东晋 名士的风流态度。”o 自唐代自居易创立“香山九老会”起,给后世留下了效仿的模式。“香山九老会” 聚集了富有诗才的诗人和僧人,吸引了大批隐退政坛文人的向往,他们谈禅赋诗, 创作了很多佳作,对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后代士大夫对结社行为的乐此不 疲,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的效颦,而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外化表现,对自由 风流的真率之理想的追求。 2 2 宣德年问台阁雅集 乡野民间文人结社的兴盛波及到禁林之内,文人们通过科举进入朝中,并把文 人的交往交流方式带入了宫中,以雅集的方式开展,促进宫廷文人聚会的兴起。台 阁雅集是宫中具备艺术素养、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平台,它把艺术的创作与赏鉴作为 集会的主要内容,凭依着良辰美景,辅助以美酒佳肴,追求内心的赏心乐事。杨荣 省衍集序中记:“自洪武皇帝迄今,鸿儒硕彦,彬彬济济,相与咏歌太平之盛 者,后先相望。”圆在明初洪武时期,宫廷中的台阁唱和就成为文官集会的一种交 。何宗荚明末清初文人结杜研究【m 1 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5 2 页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明代的文人集团( 上编) f m 】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5 2 6 页 。转自何宗美, 李冰明代的台阁雅集与怡老诗牡【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 出自文渊阁四库全书集 1 2 4 0 1 6 9 - 6 一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2 章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流方式。通常这种聚会受到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官员的热衷,官员都是台阁重臣,固 雅集就以官署机构的名称任名“台阁雅集”。雅集不仅推动了宫廷集会娱乐活动的 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庙堂文化传播的有利渠道。 2 。2 1 雅集性质 明代反映宫中文士雅会的文会图,有戴进的南屏雅集图、谢环的杏园雅集 图等,就是对文人聚会的一个图式记载,图中记录了参予者以及聚会场面,从一 个侧面影射出了宫廷和贵族的精神生活和游宴生活。谢环杏园雅集图描绘了正 统年间馆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王直、王英、陈循、李时勉、钱习礼,周述 再加上谢庭循画家本人九人,在杨荣所居杏园举行的雅聚。后有杨士奇跋云:“古 之君子,其闲居未尝一日而忘天下国家也。矧承禄儋爵以事乎君而有自逸者乎。诗 日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古之贤臣所以事其君也。今之居承明延阁者,职在文学论 思,然率寅而入,酉而出,恭勤左右,犹恒坎焉虑豪分之或阙,矧敢自逸者乎,固 尽其分之当然也。若劳息张弛之宜,则虽古之人有所不废焉,乃三月之朔当休假。 南郡杨公及予八人相会游于建安杨公之杏园,而永嘉谢君庭循来会,园有林木泉石 之胜,时卉竞芒,香气芬弗,建安公喜嘉客之集也,凡所以资娱乐者悉具。客亦欣 然如释羁策,濯清爽而游于物之外者,宾主适清潭不穷,觞豆肆陈,歌咏并作。” ”据此可知宫中文职官员休暇之时,邀约相聚,以文学论思为目的,优游自在。图 后除杨士奇、杨荣的两篇序外,还附有当时八位参与者的即景诗一首,这些诗文是 文学交流的一个见证。画家谢环为之作图,并把自己也画入了图中,这在历代绘 画中是极少见的,一般宫廷画家及民间画工很少有此类作品存留下来。画家在当时 既是画者的身份也是文化人的身份,他们在宫廷中的地位也日渐高升,与文职官员 共同构成宫中的文化阶层。 杨荣文敏集中留下了许多为宣德年间的馆阁宴游应酬之作,有赐游万岁 山诗、 赐游东苑诗、赐游西苑诗、游东阁草序。赐游万寿山诗 序日:“宣德三年三月庚辰,上命尚书臣骞义等十八人同游万寿山,上大喜, 徘徘久之,特召臣士奇臣荣,谕以: 天下无事虽不可流于安逸,而政务之暇命卿 等至此,以开豁心目,庶几古人游豫之乐,不可拘捡也。”圆从中可以看出宣宗 本人对这种宴游活动的偏爱和推崇,他把政务之暇的集臣之游看作是“开豁,1 5 目” 的益事,这种思想引导了活动的推广,文人雅集之风由此盛行。 明宫词宣德宫词十二首中,诗人根据耳闻目睹,对宣德宫中真实的事情进 。转引自赵启斌中国绘画史e 的文会图( 下) 川荣宝斋2 0 0 5 第8 5 页 。转自何宗美,李冰明代的台阁雅集畸怡老诗社i _ 1 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 出自 文渊阁四库会书集1 2 4 0 - - 1 6 - 7 -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2 章明代宣德年问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行生动的描绘,词中大多是宴游过程中的抒情之作。“翠华高卓晓霞明,宣召词臣 西苑行。网得银鳞长半尺,中宫传旨赐鱼羹。”有纯娱乐性的宴游;“竹篱茅舍种 春蔬,长日官家好读书。微步傍池呼女伴,绿荫深处看游鱼。”有文学论思的兴致: “画笔通神造化俱,万机多暇自欢娱。素馨十幅瓷青纸,摹出西山霁雪图。”有翰 墨交流的雅趣。钱谦益对宣宗皇帝的论述除具有“逊志经史,长篇短歌,援笔力就” 的文学功底外,“万暇之机,游戏翰墨,点染写生”也是其喜好。帝王的喜好自然 带动整个宫廷休闲文化的走向。 宣德年间的台阁雅集,在皂帝本人的带动下形成 风气,“君臣同游,赓歌继作,则尤千古帝王希遘也。”o ,一派休养生息的安定 景象,君臣和睦,政治清明,雅集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为谈论兴致爱好的性质。闲暇 之余,放松心情,几人相聚,暂时将政务放到一边,追求高尚雅致的文化生活。后 李东阳在其文书赐游西苑诗后日:“我朝自皇祖以来,优礼儒硕,远超近代。 凡一豫一游、一张一弛、严而泰、和而节者,皆于此卷见之。宣德之治,固有得于 礼貌之隆、信任之笃者,诚亿万世所当法也。” 表达了自己对宣德君臣同心,共 同营造的优越政治生活环境的称慕。诗文唱和,翰墨写生虽是兴之所至,但在台阁 这个大的日i f 提背景下,必然或多或少的沾染了政治色彩。 2 2 2 、雅集场所 雅集活动发源于魏晋时期的隐士隐逸文化。最初的隐逸是士人在经世之后的无 奈选择,名利场上的求志不得或遭遇挫折,文人以一种改变价值追求的方式对现实 给予回应。他们归隐山林,亲近大自然,过着隐逸自持的生活,“隐逸”成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体现在士人泛化的清高的人格理想、淡泊宁静的生活追 求和典雅的文化品味。致使文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出仕还是入仕,都有一种精 神在支撑着他,这种精神无论在追求理想也好,在生活实践也好,都充满了诗情画 意,将它寄托与自己营造的小天地,充满了超越生活境界和人生理想的、与功名利 率和成败荣辱全无关系的审美理想, 整个的文化延伸到入仕的文人身上,就表现为对国家和君王他们有着无限的责 任感,希望在历史上有所作为,而在闲暇之余也不会放弃对高雅情趣和审美理想的 追求。他们把“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有利的结合起来,为的就是更好的治国 平天下。找一处山水田园诗般的地方,寻找自由和放松的状态,为的就是营造对高 雅艺术追求和艺术创造的氛围,这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上) f m l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3 页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上) 【m 】t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3 页 。转自何宗美,李冰明代的台阁雅集与怡老诗牡川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出自文渊阁四库全书集 1 2 5 0 7 7 2 - 8 -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明代官德年间台阁稚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园林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隐逸精神的影响,在明代皇家园林和 私家庭院的大兴,文人结社和雅集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是中国 传统审美的一个外化,文人和园艺工匠在其上展现艺术才能,把自身的文化休养灌 注其中,可以说园林是绘画、雕刻、书法、工艺、诗词的结合综合艺术体。文人们 建造它为的是能够在身边就可以体验片刻的恬淡、宁静,忙里偷闲,悠闲中感悟人 生理想,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高尚优雅的精神乐趣,而不用避世弃俗、循世隐居。 园林的建造意在供人随意闲游,随意交谈,人们将自然中风景以精粹的形式融 入既定的范围中,最大限度的挖掘自然之美。明代皇家园林规模之大,堪称豪华气 派,有万寿山、东苑、西苑等。以西苑为例,它就由北海、中海和南海构成,是利 用元代离宫旧址扩建而成,由七孔白石桥为纽带,将三地连接起来。苑中多是殿堂 水榭、亭台楼阁、古木秀石、层岩小壑、奇华珍草,园中又带园,参差掩映,委曲 曼回,景色怡人,为宫廷宴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造园者依地貌取形,将自然 美与人工匠意结合起来,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景中之画,画中之景,造 园艺术成就的是艺术家对心中审美的向往,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也可以转移到 二维的画面上。园林景色自然成为绘画表现中的现成题材。 古时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尖照,清泉石上流。”,这种“无我之境”的表达,是将自身置身于大自然, 享受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杨荣家杏园“园有林木泉石之胜,时卉竟芒,香 气芬弗,”圆正值“春景澄明,惠风和畅”之良辰,便招来了友人共聚,为的是共赏 美景,共同消遣,在自由和轻松中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乐趣中寻求高雅艺术的陶 冶。宸垣识略中记:“宣德中东苑有草舍一区,乃上致齐之所。粱栋阑木盾,皆 以杉木为之。少西,有路纡回入荆扉,则有河,石甓之。河南有小桥,覆以草亭。 枕桥而渡,其下游鱼韧跃。中为小殿,以为弹琴读书之所。四围编竹篱,篱下蔬茄 匏瓜。尝命夏原吉、杨士奇观之。” 宣宗在政务之余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修身养性 的好去处,既赏心悦目又陶冶情操,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形也是缘于此。 园林美景这一方天地中,营造出了一个精神空间和审美天地,从空间中流露出 的情趣品味、艺术素养甚至人格风范,反过来又影响和促进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风格, 成就了文人的人格理想、人生追求。可以这么说,园林艺术的发展为台阁雅集创造 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反过来台阁雅集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园林艺术的 向前发展。 。明计成园治沣释【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8 ,第5 l 页 。转引自赵启斌中国绘画史l - t 拘文会图( 下) 们荣宝斋, 2 0 0 5 6 ,第8 6 页 。朱权等明富词i m 】北京古籍出版牡,1 9 8 7 ,第2 3 7 页 9 一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明代官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2 2 3 、雅集活动方式和特点 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向有崇尚高雅的传统,从日常生活到文化创造无不体现着一 种雅致、风雅。最能体现这种文化风貌和好尚的,莫过于在诗文中表情达意,在琴 棋书画中寄托审美追求,文人在爱好和赏玩中将这些文化实践提升到人生理想、生 命情调的高度,所以更是促成这种雅文化的发展。宫中台阁雅集在以皇帝为中心的 文人群体的带动下,承继了代代传下来大的雅文化传统,正如宣宗所说:“庶几古 人游豫之乐,不可拘捡也。”欧阳修这样概括过琴、棋、书、画等以及金石之玩对 人生的重要意义:“吾之乐可胜道哉! 方其得意于五色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 破柱而不惊,虽响九泰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目适也。”回古 人在“雅玩”中,不仅仅只是纯娱乐的放松自己,所获得的精神享受是形而上的, 达到了修生养性、陶冶情操。 明代有关文会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大量出现琴、棋、书、画的内容,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好尚。台阁雅集兴盛带来的是宫中雅文化的流行,宣德年间宣宗刻意学习, 因此他的诗书琴画,样样皆通,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造诣,特别是他的书画,堪称 帝王一绝。据沈齐宁彝斋麝鹿鸣载:“宣宗每画,必召画史? 于旁,稍不如意, 即令修饰。” 宣宗爱画之美誉历来有之,与画史一起共同创作,切磋画艺,精工用 笔用墨,也是雅玩的一大趣事。诗中记:“斗鸡毛羽动生绡,细草斜阳笔底描。宫 监谢恩犹未了,更颁银记美金貂。” 皇帝赐臣下作品表达自己对臣子的赏识和器重, 用书画的方式进行传达,实在是文人雅致之举。 馆阁之臣以诗文会友,经常在观园赏花附带赋诗酬答,一二知音惺惺相惜、情 趣相投的交往乐趣,进行文学上的切磋,书画上的交流。宣德三年,宣宗奉皇太后 游览西苑。宣宗亲自掖舆,上万岁山,奉觞上寿。君臣一同赋诗写景,称贺天恩。 台阁雅集诗文唱和必有之,宣德年间以“三杨”为主的文入团体在台阁雅集的过程 中留下了许多代表作,杨士奇东里诗集、杨荣文敏集中就有收录馆阁宴游 的应酬之作。在绘画创作上,关于宣德皇帝的创作,有诗写道:“秦淮宫殿锁烟岗, 红药移春色正酣。笔展鹅溪三尺绢,睛窗著意画江南。”国即时的绘画抒情,使文人 写意画在宫廷中受到了欢迎,并在台阁中广为流传,成为即景抒情的一种方式。 随着台阁雅集的开展,雅文化的流行波及到了整个社会,无论是山野还是朝庙, 馆阁之臣还是山林遗老,都沾染此风,文学书画交流盛行一时。以帝王为中心的文 。转引白吴小龙适性任情的审美人生一隐逸文化与休闲【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5 ,第2 9 2 页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 1 卜海人民美术出版杜,1 9 8 2 ,第4 4 8 页 。朱权等明宫侧【m 】北京古籍出版杜,1 9 8 7 ,第2 3 8 页 。朱权等明宫访j 【m 1 北京古籍出版杜,1 9 8 7 。第2 3 8 贞 - 1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明代官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人群体,把隐逸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雅文化行为方式就这样的在宫廷雅集中继续 着,延续了文人对人生理想和生命真理的追求。虽然受到皇权的束缚和规矩的拘绊, 但仍然是文人们对文人理想精神追求之传统的一个承续。 2 3 台阁体 “凡文字者,六艺之宗”,可以说台阁体由台阁雅集而兴起,并随着雅集的发展 而得到推广,影响一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具有“三杨”之称的杨士奇、杨荣、杨 溥,他们是历时四朝的馆阁重臣,乃阁臣之尊,学行才识雅操高人一筹。台阁文风 在他们的引领下,遂成为时代的主流。“国初相业称三杨,公为之首。共诗文号台 阁体。”,钱谦益在他的列朝诗集小传中对“杨少师士奇”一条做了这样的总结。 2 3 1 创作内容 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仁宣盛世,天下太平,政治 清明,史家称颂宣宗道:“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 闾阂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也。”政 局之和平,君臣之和睦,这些外部原因首先影响着文人的心态,进而作用于文学思 想。文学风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同步的。就好比唐初的“上官体”,宋初 的“西昆体”,都是盛世宫廷贵族文学的产物。明初也不例外,形成了“台阁体” 文风。 宣德宫中以三杨为首的作家群体,在体味文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对盛世王朝 感激和赞美的诗文,诗文多是赞颂君主的贤明和恩泽,渲染台阁生活的富有,描绘 台阁臣子心态的从容优裕的,带有正面、乐观、激扬色彩的作品。这是台阁之臣游 万岁山时留下的吟咏之作,金文靖金文靖公集里有和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 山诗:“凤荤游仙岛,春残花尚浓。龙纹强玉砌,莺语度瑶宫。香雾浮高树,祥云 丽碧空。五城双阙外,宛在画图中”;胡俨胡祭酒集里有次韵胡学士陪游 万岁山诗:“风辇宸游日,祥云夹道红。香风传别殿,飞翠绕行宫。径转于岩合, 波回一镜空。忽看鸾鹤起,声在半天中。阁道云为幄,仙山玉作台。更无凡迹到, 只有异香来。柳拂金舆度,花迎宝扇开。太平多乐事,扈从得徘徊”;姜瓒毅 齐集里有和胡学士从游万岁山诗:“日边双凤下,云里六龙来。宝殿临风敞, 琼筵就水开”,都是以景写情,取悦圣上的抒情之作,从中可以看出诗里的一派 吉祥之气。“龙”、“凤”、“祥云”、“鸾鹤”、“仙山”、“宝殿”、“琼筵”等带有祥 瑞的词衬托出了皇家的高贵和典雅。杨荣文敏集有赐游万寿山诗日:“四 海同熙嗥,宸游乐太平。彩云随御辇,瑞日照霓旌。赐赉何稠叠,沾承感圣明。永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_ 二十a i m 北京:中华书局, 1 9 7 7 - i i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2 章明代宣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言歌帝德,千载播鸿名”,无独有偶该诗同金文靖等人的诗作一样也充满着作者 对圣德皇恩的感激,对太平的情动辞发。 台阁文臣常伴君主左右,颂扬皇恩君德已内化为其文学活动的一部分。雅集即 使没有君王的参与,他们也已经养成了颂世的习惯。再加上他们对自身政绩的肯定, 更增添了台阁文臣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情之所至,歌颂太平、感恩实政的治世之音 就自然成了他们真实感受的外化表现。 台阁文体中还有少量反映其“天趣之真”的作品。作为奔忙于国家事务的政治 家,台阁之臣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心忧报国、勉力同僚的作品。但人非草木、孰能 无情? 日侍君王,难免生出伴君如伴虎之感,也自然免不了有身在庙堂心在江湖之 思。对村野生活的向往,使这些诗中生出了一种天趣自然的闲适。杨士奇c v 里文 集里竹间诗为李伯奇斌云:“夙志在闲适,结宇城东南。修竹何漪漪,丛生罗 庭除。虽无灌木阴,清云肇纷敷。四时自苍翠,寒暑常不渝。天风来羊求,静阅古 人书。至理会有得,陶然一壶酒。油油天地间,安知优与虞”。作者在纷杂的宦海 沉浮中,时常向往“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 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如淡菊,书之岁华,其日可读”的优雅 境界。整首诗歌透露出作者对质朴自然幽居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对内心宁静的渴 求。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杨士奇作为政治家以外的心灵世界,他对平静自适的田园 生活的向往,对旖旎的自然风光的欣赏,让我们审视到了一个丰满圆润的文人 形象。 2 3 2 创作风格 钱谦益对杨士奇诗集有这样的论述:“今传东里集诗,大都词气安闲,首尾 停稳,不尚藻辞,不矜丽句,太平宰相之风度,可以想见,以词章取之则末矣”。 杨士奇作为台阁体的重要代表,其诗文的创作风格可以代表整个文体的风格走向。 台阁体在颂扬的题材里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当然在抒情的时候一定的模式 更能充分表达心中的感受。从台阁体主要作家的诗文风格的来看,强调台阁体诗文 风格的平正典雅,这种特点既符合儒家诗教对文学风格的雅正要求,也比较符合台 阁体的创作实际。雍容典雅、平易有度是包括台阁体的文章和诗歌在内的总体创作 风格特征。 台阁体作家论文重文统,在文章写作上尤其推重北宋的欧阳修与曾巩,文风平 易自然、纡余曲折,仿宋代儒者之风范。台阁体诗歌创作则追步盛唐,诗风典雅清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 i 。卜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3 ,第5 3 1 页 。钱谦益冽朝诗集小传i m i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第1 6 2 页 1 2 -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明代官德年间台阁雅集影响下的宫廷花鸟画 丽,具体而言又分为学杜与崇李两派。多表现诗人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具 有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表现出豪宕丰赡,气势雄壮的精神面貌。 钱谦益有评杨士奇一条有:“李西涯日: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 晋遗意者。”。从杨士奇的有些诗中我们正可以看出台阁诗人学杜诗的特点,杜诗 总的来说各体皆工,以沉郁顿挫为本色,感情聚集得雄浑深厚,表达得有节奏层次, 以壮大为美,有高度的政治抱负,既忧国又忧民,是现实主义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