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法到宪法.ppt_第1页
从王法到宪法.ppt_第2页
从王法到宪法.ppt_第3页
从王法到宪法.ppt_第4页
从王法到宪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王法到宪法,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古南永,中国社会规范的演变,早期:刑礼分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BC536年,郑国子产“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成文法。约BC407年,魏国李悝著法经。约BC350年,商鞅变法制定“秦律”。秦始皇统一至清末,历朝都称“律”。民国以来称“法律”。,长时段视野下的中国史,血缘部族时代(夏、商)封建时代(周)封建逐步瓦解,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封建终结,中央集权时代:独尊法家(秦:废封建,置郡县)独尊儒术与四家互补(汉至清代,阳儒阴法、外儒内道、佛教)近现代的表面“西化”(从技术、科学、民主、宪政到马克思主义)。,百家争鸣,儒家(孔、孟):德治!法家(商、韩):法治!荀子:德法兼治!道家(老、庄):无为而治“治”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概言之,为中国其后两千余年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资源:1、社会政治方面,儒家思想经董仲舒的改造后,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极端化的法家理论和实践(韩非、李斯、秦朝)提供了一种教训,后世一般施行较温和的“礼制”、“礼教”,体现了荀子德法兼治的思路。这种局面,称为“阳儒阴法”、“儒表法里”。2、个人心灵方面,儒家思想(修齐治平,入世有为)借官方教化的普及而成为主流观念。道家思想则提供了一条退路,一种慰籍,一点超然洒脱。这种局面,称为“外儒内道”。,秦的大一统,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修驰道,通水路,设邮传,大移民。小农经济:由官府授田的小家庭向官府缴纳赋役,而非依附领主、豪强。书同文:统一文字。行同伦:独尊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蠡)焚书、禁百家(前213年);“坑儒”(前212年)。,秦的历史影响,“百代皆行秦政”。20世纪初,历史学者夏曾佑称秦始皇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关于“封建”,封建即“分封、建国”。作为一种政权形式,封建的对立面是皇家中央集权。秦在制度上废封建,但直到汉、唐,仍时有藩镇割据。汉初即有晁错议行“削藩”,至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清取消宰相,用意都在加强皇家集权。,马克思的欧洲史观与中国史,在马克思笔下,人类历经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等发展形态。这是基于欧洲历史的表达。中国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将这种史观套用到中国历史的表达。秦朝以后,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吗?,治术的变化,秦独尊法家。汉初“黄老之术”。汉武帝始独尊儒术(董仲舒化的儒术)。,董仲舒奠定的传统政治文化,伦理天理化(纲常源于天)政治天理化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奉天承运)(教化)(独尊儒术),政治天理化,既然天是神圣的,而皇帝又“奉天承运”(因此称“天子”),那么其地位和意志,其所建之制和所施之政,都是神圣的了。政治合法性依据:天命(奉天承运)与德性(以德配天)。这是思想史上最早完整系统地对政治权力进行正当性论证。直至现在,所有的权力都力图证明自己的正当性,而其关键都在于“受命”(今曰“代表”)从“天子受命于天”到“代表了人民”、“代表了选民”。,以政治为核心的“全规则”,政治决定经济:天下为私,利出一孔。道德政治化:三纲六纪(“敬诸父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德入刑律: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思想政治化(意识形态,统一思想)。,“全规则”的社会后果,表面上是政治、思想、道德一体化的“全规则”,实际上通行许多“潜规则”。(公共)规范即(个人)德性,以规范为德性,公德、私德不分。政治即伦理,高标、底线不分,以高标(“圣人道德”)为底线(普遍要求)。道德教育政治化、政策化。,“全规则”的人格后果,A、一些人达到高尚的境界。(“民族的脊梁”?)B、一些人做不成圣人便伪装,装扮成道德高尚的人。而实际上是另一种样子。(道貌岸然与男盗女娼?)C、一些人做起来很苦,但或由于社会压力,或由于内疚感等,只好坚持,为此活得压抑、不快乐。严重的可致精神疾病,如弗洛伊德的分析。D、一些人觉得达到那么高的标准太难,做不到,便干脆做“小人”,无所不为。(“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样的社会,是道德的吗?人道的吗?公正的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和谐却要稳定,靠什么来维系?,王权与王法,垄断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域性:“全规则”统管了政治、思想、法律、道德。暴力与天(神)的结合:一方面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方面又是“奉天承运”。(垄断“枪杆子”与“笔杆子”)臣民的被动性:愿意被治,做顺民;不愿意,隐居山林?造反?,天下无隐,对意欲退隐,不为朝廷所用的文人,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朱元璋大诰),辛亥革命:王朝的终结,从“王朝”、“帝国”到“民国”,从“天下为私”到“天下为公”;从“臣民”到“国民”、“公民”。,比较,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368年朱元璋北伐檄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革天、革命,君权神授,民主、科学,革天,革命,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革命是要破君权,立民主;革天是要破“天理”(“君权神授”),倡公理,为民主建立基础。革命是扬汤止沸,革天才是釜底抽薪。,被现代化:由表入里的变革,遭遇西方文明的挑战,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如下应变:军事、经济(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制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革天:科学对上帝的动摇,基督教:上帝决定论哥白尼:宇宙自然论赖尔:地球自然论达尔文:环境决定论(进化,自然选择)马克思:物质、经济决定论尼采:上帝死了!,革命:人民对君主的颠覆,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从“哲学的对抗”到“武器的对抗”,民主一:全民民主,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阐释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的人。他提出,主权来自全体人民,且不可剥夺,人民要亲自运用主权。,分析与思考,1)“人民专政”的操作性:“全民民主”技术上无法操作。就会出现某组织或个人,“代表”人民实施专政。代表的德、才、识、能,以及“人民”能否实施监督、制衡,成为影响政治效果的主要因素。问题:凭什么、有什么资格代表?谁要你代表?怎么能够代表?2)评论:理想主义目标与恐怖主义实践。“人民”成为名义,正如“奉天承运”,民主二:选民民主,公民个人有终极的人身权、财产权。自主的选民通过普选组成政府。宪政与宪法。,从王法到宪法,近代以前人类历史上各国的成文法,基本上是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因此可称“王法”,对应着专制制度。在已有“王法”的社会,宪法为何产生、发展出来,并在当今世界各国被称为“根本大法”?宪法是作为制约最高统治者、规范执政者权力而出现的,是宪政制度、民主制度的体现。,宪政与宪法的起源,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因苛政引起贵族、僧侣阶层的反抗,被迫签订颁布大宪章,它对王权作出了一定限制,规定了不得任意征税及拘捕人民等。大宪章限制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统治者的权利、自由,达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宣示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原则。,宪政与宪法的发展,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国王。1689年,新国王签署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王权,保障人民权利。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律须经议会通过,国王签署最高权力由国王与议会分享。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包含了司法独立的规定。,宪政与宪法的发展(续),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于1789年开始生效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定人和公民权利宣言,1791年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宪法。此后制定宪法的一些国家:1809,瑞典;1814,挪威;1815,荷兰;1831,比利时;1848,瑞士;1849,丹麦;1861,意大利;1867,奥地利;1871,德国;1889,日本。,宪政与宪法的理念,1、法律在统治者之上、之外,而不在于有无法律、法治。王法:以法治国、治民;Thegovernmentoftheruler,fortheruler,bytheruler。宪法:依法治国。民治。Thegovernmentofthepeople,forthepeople,bythepeople。关键:法从何来?,法从何来?,“宪法是一种先于政府的东西,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一国宪法不是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美)托马斯潘恩人权论)对比:1、汉武帝立甘泉太一祠,祠官祷告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史记封禅书)2、汉光武帝刘秀在祭天祷文中宣称:“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民父母。”(后汉书祭祀志),宪政与宪法的理念(续),2、赋予和限定政府权力。如美国独立宣言所说:“人生而平等,他们有天赋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为保障这些权利,才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是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主权在民,宪政与宪法的理念(续),3、约定了和平的政权产生、权力转移的规则,避免暴力的成王败寇。不再是某家某派“打天下、坐天下”真正的“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被某家某派所垄断:某届政府及相关党派是政治舞台上的过客,而人民、国家长存。暴力夺取、维系政权数拳头;全民选举更替执政权数人头。,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理念与要素,宪政与宪法;基本人权,“社会-政府”的组织架构(而非“官-民”架构);立法、司法独立于行政权力,权力分立与制衡;军队国家化(而非政党化、行政化);传媒社会化(而非政党化、行政化);政教分离,公共规范与个人规范分化,一方面是严格的法治,一方面思想和信仰自由。,中国宪政与宪法史,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未及施行即清亡。,钦定宪法大纲原文,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续,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九、爵赏及恩赦之权。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专。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续,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十四、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附:臣民权利义务,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五、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八、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变法”的影响,清末“新政”,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法制改革,还制定了其它一些法律,如大清新刑律、新民律等。尽管未能有效实行,但和中国传统法律相比,至少在理念上有了许多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法制的现代转变,礼法合体礼法分野。君权至上君民共主民主。君治、官治(人治)法治。义务本位权利观念。行政司法不分司法独立。以刑为主诸法并重。,孙中山的设想,军政武力统一全国。训政以党治国,教育人民具有民主素质。宪政最终目标,实现民主。,国家的现代化,政权的获得:从“数拳头”到“数人头”?政府:从统治、“牧民”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国民:从被治到自治?陶行知:一国之中,人民情愿被治尚可苟安,能够自治就可太平。最危险的是既不愿被治又不能自治。,古代中国:朝代的兴亡循环,“马上得之”、“枪杆子里边出政权”。镇压反抗与不服从者,文字狱。休养生息、放水养鱼。“盛世”。外患、内乱(宫廷、藩镇)、民变。亡于外、亡于藩、亡于某民。这些势力又“马上得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第一部正式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至今,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