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席卷全球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伴随着社会经 济结构的变迁,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状态。而电视,这个时代最“易被感染”的大 众传播媒介,在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除了技术、审美和叙事方式等方面深受影响,凸 显出后现代的特质,更是与后现代之间产生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关系,成为后现代主义版 图扩张的重要载体。 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碰撞中,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类节目,层出不穷的带有 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娱乐类节目,引燃了一个比一个更加轰动的“后现代娱乐效应” 。俨 然,传统的电视理论已然无法进行全面的剖析解释,寻求新的研究突破口势在必行。以 后现代主义为电视节目研究的宏观背景,紧紧围绕后现代主义与电视之间的关系,并且 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娱乐类节目, 运用后现代理论阐释节目中所体现出的后现代主 义文化表象,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同时也系统的完整了中国电视娱乐 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本文将采用内容分析、归纳法、个案分析和推理演绎等研究方法,从后现代主义这 一角度出发,在全面阐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视与它的关系,并以 最能表现后现代的电视娱乐类节目为研究重点,梳理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发展历程。 为避免文章流于空泛, 本文将从众多的娱乐类节目中选取当下中国风靡的婚恋节目最为 研究实例,深入剖析此类节目中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应用,更进一步解读在后现代主 义背景下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最终,试在根据中国社会 的文化环境,电视娱乐类节目的现今状况,提出符合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 创新策略,展望今后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健康发展道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视娱乐类节目,婚恋节目,表现特征,创新策略 iii abstract sweeping the globe of post-modernism, as a social phenomenon, culture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context, along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 influence and changing our living conditions. but television, most in this ag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mass media, in the modern socialist tide, in addition to technical, aesthetic and narrative mode affected, highlights the postmodern idiosyncratic, more with postmodern developed between an extremely delicate relationship, become postmodernism its expansion important carrier. and postmodernism collision, tv programs, especially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emerge in endlessly with characteristic of post-modernism entertainment kind of program, ignites a more than a stir post-modern entertainment effect.peremptory, traditional tv theory already cannot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xplanation, seek new research breakthrough is imperative. after modernism for tv programs studies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tightly postmodernism and televi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cus on typical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using the postmodern theory explanation shows, reflects the post-modernism cultural image, i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lso system complete chinese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of post-modernism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induction, case analysis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method, from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in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postmodernism theory,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research tv relationship to it, and with most could display the postmodern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for the research emphases, comb chinese tv amusement kind program development process. to iv avoid vague article, this article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entertainment programs in china today selected the most popular programs of marriage instances, this paper explores such programs in post-modernism expressional gimmick, the application of postmodern socialist further r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which occurred some new phenomenon, the new ques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ociety of try in cultural environment that tv amusement kind program current situation, proposed accord with chinese tv amusement kind of program of post-modernism innovation strategy, outlook future chinese tv amusement kind program healthy development road. key words:postmodernism, tv amusement programs, romantic program, features, innovation strategy 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绪 论 1 绪 论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 境,自其产生以来就备受关注,引发西方不同领域学者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迁,后现代主义也急剧膨胀,向各个领域不断渗透。而电视这个社会的万花筒,首当其 冲成为后现代主义传播的代表。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征,更是在电视娱乐类节目中大放 异彩。 一、研究意义 受后现代主义急剧膨胀地影响,媒体受众和媒体从业人员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尤其在时下颇为红火的电视娱乐类节目中最为凸显, 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电视节目 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探讨。电视节目究竟是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后现代的娱乐方式 究竟会不会“娱乐至死” ,同时,这种极具后现代主义文化风格的电视娱乐类节目所表 现出的电视节目庸俗化的趋势将如何避免, 中国的电视节目又将如何创新应用后现代主 义表现手法,正是本论文写作研究的意义所在。 首先,本论文将在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梳理出后现代主义的语境特征, 从电视媒体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上着手,理清电视媒体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从后现 代主义文化背景之下宏观把握其对于现今电视节目的影响, 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理解后现 代语境下电视媒体的生存状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论文将着重聚焦具有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电视娱乐类节目深入剖析,并且 将以新生代婚恋节目为典型案例,密切结合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通过系统解析,揭 示出现今电视娱乐类节目中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应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范围小切 口具体挖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电视节目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节目倾向, 客观审视这些 问题和倾向,进而根据中国社会的文化特点,提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电视娱乐类节目 后现代主义的创新策略。 最后, 本论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电视媒体从业人员今后正确地运用后现代主 义表现手法,使今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类节目,不仅从形式上,更从内容上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2 有所创新发展,同时避免节目走向庸俗化、低级化的趋势,增强本文写作研究的理论价 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指导实践, 本文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具有针对性的对电视娱乐类节目进行系统 全面的分析研究, 并且根据时事环境提出符合于中国社会文化特点的电视节目的后现代 主义创新策略,对于正确指导电视从业人员运用后现代表现手法,开拓新的电视制作思 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后现代主义,自其出现以来便成为社会各界研究探讨的中心。美国著名学者斯蒂 芬贝斯特和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合著后现代转向中写到: “后现代话语无处不在, 它持续不断地扩散, 拒绝离开, 它看上去长盛不衰, , 它出色地解释了当前的现实, 它与共享经验产生共鸣,它仅是当前批评词汇一个根深蒂固的组成部分,人们必须以这 样的方式与之发生关系。 后现代话语在每一个学院领域以及在流行传媒那里都在发展。 ” 在我国,后现代的研究也延续了二十余年,各类专著,学术期刊与“后现代”相关的论 文数以千计,热度从未消减。 后现代主义的急剧膨胀,使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类节目,无论从内容和形式 都开始有了新的变化,致使整个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甚至新闻类节目与生 活服务节目都表现出一定的娱乐成分,正如沃夫在娱乐经济中所说: “这是一个娱 乐的时代。 ”于是在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大环境下,极具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视娱乐类 节目也应运而生,并且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缩影。面对电视,尤其是电 视娱乐类节目中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更加轰动的“后现代娱乐效应” ,成为现今各界 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 续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之下今后电视节目 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 尽管在众多关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社会的论著中, 对于电视媒介所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常都有所涉及,但是紧紧围绕电视与后现 代主义之间的关系,系统的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全方位,多角度,比较透彻的分析当前 电视节目的综合研究却不多见。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外对于电视理论的研究成果则多数是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这些 研究大多数遵循了美国经验主义学派的理念和方法。 对于电视媒体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 征,特别是针对某类电视节目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虽然近几 绪 论 3 年来,文化研究学派以电视为主角所探讨的“文艺与媒体”的关系或者称之为“媒体文 化”的彻底反思成为新的学界焦点,然而这些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们又尚未真正倾 力于后现代电视文化的研究, 他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把电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论据使 用而已,并没有更加深入的探究。诚如麦克卢汉所言: “作为环境,除了内容之外,人 们是感觉不到电视的,甚至是电视对电影的影响也没有引起注意,电视环境在改变人的 整个感知和感知比率方面的影响完全被人们所忽略了。 ”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作为批评对象都常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两者在当下,都经历着 范围广袤的理论化,而这种理论化很少有公认的首要原则” 1。再进一步讲,这种专门 以电视媒体文化特征为研究对象, 特别是针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文化 现象分析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后现代主义也随之渗透,传统 电视媒体受众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思维认识方式也在逐步改变。但是,电视在我国被视为 党和人民的“喉舌” ,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担当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特殊使命,它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之下不可能也不可以完全消 解。因此,我国电视娱乐类节目中说出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表象,必将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一些“变异”,而这种“变异”最终会促使主流意识形态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发生了 相互共通的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性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 运用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创新发展方向。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之下,现今中国电视节目中所表现 出的与众不同的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阐释电视节目,并且重点聚焦于电视娱乐类 节目,锁定当下风靡的婚恋交友类节目,挖掘节目的后现代主义表象,深入探讨其所带 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节目问题, 借此引出对于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今后创新发展趋势的 思考。 三、创新之处 本论文在后现代主义这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全面系统的对现今中国电视节目, 尤其是电视娱乐类节目,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就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阐释 当今电视娱乐类节目。而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理论阐释的视角,也正是本论文的创 新点所在,它必将以自身理论的多样性、深刻性,极大的丰富了电视理论,并且在电视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4 节目实践上将正确的指导从业人员运用新的电视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研究视角新颖。本论文以后现代主义和电视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极具针对 性地主力研究电视娱乐类节目, 并提出符合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创新 策略。新颖的研究视角,弥补了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电视节目研究的空白,完 善了后现代电视理论研究体系。 其次,研究内容丰富。本论文将理清后现代主义与电视之间的关系,并且聚焦于代 表性极强的电视娱乐类节目,系统地总结出此类节目中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应用,同 时深入探析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特点,提出符合中国电 视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创新策略。 最后,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 娱乐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创新性的理论指导。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利用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剖析关于电视的和后现代 主义的相关材料,分析梳理,揭示出后现代与电视之间的关系。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实例电视娱乐类节目,对其表现形态、内容 制作等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再次,运用归纳法,总结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所表现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并 在其中深入挖掘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使用推理演绎法,在借鉴其他媒体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视节目的 实际情况,推理出符合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创新策略。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5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后现代主义或者说后现代理论,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语境或者社会理论,它还蕴含 着多种相互融合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思想。而电视与后现代主义的微妙关系,使电视具有 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缩影,电视娱乐类节目更是成为演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集中表现。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解读 “后现代”这个词汇,出现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初是只是文艺学的一个概 念,随后像流行性感冒一般,迅速侵蚀其他领域。现今,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被它所感 染,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兴趣,成为各方学者研究和争论的中心。尽管西方许多后现 代理论家都试图为其诠释“命名” ,但结果却都很难给予一个明确而严格的界定,正如 美国学者伊哈布 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提出的,后现代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 概念,却又真实存在。 一、多元化定义的后现代 关于“后现代” ,国内外都已有了许多的介绍和阐释。可以说,产生于后工业时代 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体, 是现代西方学术中各种思潮、 流派、 观念的杂糅。 它包罗万象,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虽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但是又真实存 在,以至于很难确切具体地定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所以我 们放弃传统的“定义”方式,采用多角度归纳“描述”的方式,全面揭示后现代主义。 第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倾向。众多学者倾向于此观点。后工业时代文 化已同商品市场、工业生产已经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的“文化工业”商品、消费意 识弥漫。随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价值理念、审美标准等的被彻底颠覆,产生 了反文学、反艺术、反美学的极端学术倾向,从而促成了以消费、复制、叛逆为表象的 后现代主义文化,并逐渐营造了全新的文化氛围。 第二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庞杂的思潮。它揭示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反映后工 业时代人们全新的社会理念。在融合以往学术思潮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怀疑和批驳,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6 构建以它为中心的新解释学、解构主义、新女权主义等等理论,影响学术理论研究的发 展趋势。前期酝酿中,它表现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 ,彻底的质疑和否定现代社会。 后期发展中,它表现出“建设的后现代主义” ,用多元化的理论与社会产生共鸣,启发 创造性的社会建设。 第三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场思想运动。后工业时代所存在的巨大压抑,导致人 们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发生变化,促使人们开始从新审视自我,开始有意识的改变或 者重塑社会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重建,抗拒社会对于人们“思想自 由”的束缚,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使之成为这场思想运动的中流砥柱。 第四种观点,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学术语境。如同围绕某个学术、话题、观点所展开 的讨论语言语境一样,具有极强的理论开放性,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后现代主义,是学 术研究的灵感源泉, 为人们深入探讨当前社会现实, 构建起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学术语境。 通过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的分析可以发现, 后现代主义是在后工业时代社会矛盾和 文化矛盾的内部逐渐生根发芽,是对现代主义批驳性的继承和发展,前缀“后”字意味 着它对过去“现代主义”的挣脱和超越,其自身蕴含着一股巨大的反思力量。它的多元 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为分析当前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一个更加开 放的学术态度,一个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 二、后现代主义的表象特征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文化,主张个体差异化,它是没有风格的风格,没有永恒的价 值,因此众多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的表象特征。 (一)无中心的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论和二元论、反对权威和绝对,它打破了传统的中心文化,将 其扩展为多元中心,强调对价值的自由选择,推崇符合人类的探索精神和人性化发展, 解放思维自由创造。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确定已开始桎梏人们的社会发展,确定被否 定和质疑。未来存在众多的不确定,事物的意义不是已然被确定的,而是被不断确定并 逐渐生成的,人们必须打破常规的确定,大胆的用假设的不确定破译确定。 (二)无深度的平面化 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抛弃 了时空的深度模式。后现代主义将深度结构的立体文化进行浅显的拆解,简化为无深度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7 结构的平面文化。随着电视这种直观表象媒体的普及,后现代主义者深信深度会成为人 们了解真相,解读现实的束缚,要以表层、浅显易懂的的内容给人一种更为直接的无须 解读的形象表述,使认识不再需要多层次深邃的解释,变得只有一个层次的平面,平面 成为人们临界“镜像”的最高临界点,而这种平面化也使得文化大众化成为可能。 (三)解放自我的消解性 后工业时代的负面效应,使人们排斥、忽略、战胜除自身生命以外的社会存在,人 文失效、人与自然失衡,压抑、焦虑的不断上升,迫使人们不得不在自我困境中走向自 我的消解,解除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异化僵硬,转换权力话语,瓦解那种不断加强压抑 人、操纵人的中心权力话语,人们将获得自身的感性解放。在后现代主义的消解中,高 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之间的鸿沟被逐渐淡化,文化被褪去往昔的光 环,越来越成为大众化,甚至有些“媚俗”的消费产品。如果现代主义是带有深度模式 的焦虑文化,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是取消深度模式的消解文化。 (四)拼贴组合的碎片化 随着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世界被解构成无数断裂的碎片。哈桑在后现代转 折中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 联系,他们自称要保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 所有的碎片都可以拼贴组合,形成一个新的 个体,形成一种非线性的“蒙太奇”时空结构,使得人们所面对的世界被任意放大,无 限开放,并且存在各种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主体文化权威性被削弱,文化完全返依于 人与物客体共同享受的多元碎片的文化之中。 (五)原创消失的复制性 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造成距离感的消失你我同在,你我共享。而这种距离感地 破碎,预示着复制文化的来临。复制化是碎片化的最主要的生存方法,它否定了历史的 不可复制性和重复性,认为无距离胜于一切。现代社会,电脑、打印机等高科技的应用 加速了复制化的速度,使得一切都可以重复、可以类别、可以影像、可以再生,独一无 二的原作不复存在, 艺术的真像界限模糊, 文学成为原稿的类像, 文化成为拷贝的誊录, 相似的文化产品被大规模的复制,不可复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六)通俗流行的大众化 大众化是后现代主义的主流意识。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滋养了大众文化, 使其自诞生之日就带有浓重的商品消费行为。 它运用现代大众传媒, 紧密结合市场规律,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8 批量复制文化形成文化工业, 一味迎合大众喜好借以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精神消费需 要。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的深度,将大众由初始被动地接受文化引入到主 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享受自我娱乐,实现自我价值,影响人们的生 存状态。 后现代主义的表象特征虽在经济、 社会等层面都有所体现, 但在文化领域尤为突出, 正如丹尼斯麦奎尔曾所说的那样, “要归纳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比从社 会的角度简单些,因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当前仍然很明显,甚至这种特征还可能更强 化。假如考虑到这个世界仍受到在势不可挡的、统一的逻辑之下营运的全球性财务市场 统治的话。后现代的概念更多地指向当前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精神,以及特定的美学和 文化倾向” 2。 第二节 电视,后现代主义的缩影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极其密切的关系,使电视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缩影,电视娱乐 类节目更是成为演绎后现代主义特质的代表。 一、电视与后现代主义的密切关系 后现代主义是在后工业时代中孕育产生的, 而这个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以科学技术和 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电视作为这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发明,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 之一, 与后现代之间发生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关系, 成为后现代主义版图扩张的重要载体。 美国学者吉姆柯林斯在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书中阐述到: “在批评研究领域中,对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某种活动关系的拓展性研究是不可避免的, 却又几乎是不可能 的。不可避免,是因为电视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而后现代主义又常常 作为单纯的电视文化被加以封杀” 。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必 然。这种必然性,可以从直观的时间层面上得到证实,并且在电视自身的特质中得到更 加深入的挖掘和诠释。 20 世纪二十年代末电视技术的试播成功,为人们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电视。 此后历经 80 多年的发展,电视以其巨大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名重要家庭成员。纵观电视的发展历程,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电视产生,此时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9 后现代主义开始孕育;五、六十年代,电视在西方发达国家普及开来,这一时期后现代 主义崭露头角;七十年以后,全世界“电视爆炸” ,电视一跃成为最具时代影响力的媒 介,而后现代主义此时也在席卷全球。时间上的吻合,从一个直观的侧面反映出电视与 后现代主义之间相生相伴的密切关系。这是因为,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的嬗变,必然受到 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并最终归结成新的文化和文明来更加适合于生产方式的发展。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电视的特质在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自身也无可避 免的打上了后现代的烙印。电视以斑斓夺目、稍纵即逝的视觉刺激,立体形象的听觉冲 击, “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追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3。随着电视的迅速普及, 它的这种特质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体验和思想 观念。 “视觉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的欲望提供了许多方便。视觉是我们的生活 方式” 4。可以说,电视把世界高度浓缩到了一起, 它拥有让其他任何媒介都望尘莫及 的巨大数量的忠实支持者,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而这一切都 无疑促使了社会文化向商品消费、通俗易懂、无深度平面化的后现代主义方向发展。 电视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兴媒介,引发了社会与文化生活革命性的转换,它传播 了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促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并同时成为后现代主义传播发 展的急先锋,与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电视节目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表象 不论是时间上相伴相生的吻合,还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特质,电视自诞生之日起 就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典型代表”的标签,并且不可避免的通过电视节目传递出后现 代主义的文化表象。 (一)电视技术:原创消失的复制性 詹姆逊说: “不管怎么解读柏拉图,我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正具有这种特色。形象、 照片、 摄影的复制、 机械性的复制以及商品的复制和大规模生产, 所有这一切都是拟像。 所以,我们的世界起码从文化上来说,是没有任何现实感的,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现实从 哪里开始或结束”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复制化的速度,使得一切都可以复 制、可以类别、可以重复、可以再生,独一无二的原作不复存在。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 体,电视不可避免的带有商品消费的属性,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追求最大利润, 电视的影像被通过技术手段大量的拷贝发行,批量生产,导致同一部电视剧、同一档电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10 视节目,在众多频道同时同期的播放,造成电视类影像弥漫充实荧屏。另一方面,虽然 各种所谓原创、新型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但是实质上都是由多方复制拼凑而成,所谓 的原创在无休无止的复制拷贝中逐渐的消失, 新型也只不过是不同复制拷贝表现形式的 变化而已。 (二)电视叙事:拼贴破碎的平面化 电视画面的稍纵即逝,人们接受的信息往往是由一系列不连贯,破碎的片段拼贴组 成,使得它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一种后现代的非线性叙事。这种拼贴破碎的非 线性叙事,在给电视带来丰富多样、无限组合的电视节目的同时,也使得电视叙事变得 无序混杂,并滋生了人们思想的懒惰,放弃了深层次意义的探究,进而促使了电视平面 化。电视在叙事时,采用更为直接的无需解读的形象表达,将深度结构的立体文化进行 浅显的拆解,简化为无深度结构的平面文化,由多元层次压缩消减成简单明了的单层次 平面,平面化成为人们临界“镜像”的最高临界点,而最终将人们带入表面浅显而且轻 松易懂的后现代文化之中。 (三)电视审美:娱乐通俗的大众化 电视用特有的审美表现来体现和引导文化价值,陶冶人们的文化情感。随着后现代 主义的影响,电视的传播理念开始改变,受众成为电视的主角,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 迎合受众为目标的大众化审美悄然形成。 电视节目日趋平民通俗化, 尤其打造平民偶像, 让大众娱乐大众的电视娱乐类节目更是日益增多,电视这个公共平台越来越贴近生活, 贴近大众,在摒弃了传统美学,打破了精英文化局限性的同时,消解了生活与艺术的界 限,融合了通俗与高雅的鸿沟,向受众诠释着一种“娱乐自我” , “释放自我”的大众审 美需求,推动着后现代主义的传播。 电视的后现代主义物质文化表象“在物质话语僭越的当代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征, 就是以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稀释、消解着高雅文化的艺术性,具体表现为那些具有大众文 化倾向的电视文本以商业目的的直接功利性替代着高雅文化的无功利性;以程式化、复 制化、平面化、无深度感对抗着高雅文化的个性、独创性、典型性;以情感策划的虚假 性拆解着高雅文化的情感判断的真实性和深沉感;以享乐性、消遣性置换着高雅文化的 启蒙性、先驱性” 。电视用现代化的技术呈现给人们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营造了 一个虚拟美好的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也这促使它与后现代主义 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象,它在给人们带来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 11 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传播着后现代主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 价值取向。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电视理论视角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极为微妙的关系, 使得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阐释电视成为可 能,而这将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理论阐释视角,它会以自身理论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研 究成果的指导性和实践性,突破一些传统电视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的局限,扩大电视研 究的内容,丰富电视研究的理论。诚如美国学者 j费斯克在后现代主义与电视中 阐述的: “现代电视表现出许多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同时,在解读电视时,后现代理论 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视角” 。 一、后现代电视理论具有创新性 后现代主义自诞生之日就被冠以“叛逆者” ,这暗示其所蕴含着一股巨大的反思力 量。它对众多理论都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但与其他理论不同,它在社会的变革中深化 了这种否定,表现出“反现代”的特征,并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产生共鸣,达成统一,使 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更加深刻地映射现实社会。另一方面,电视研究作为一种新兴 的学科边缘领域,传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多数是从传播学角度入手,遵循西方经验主义学 派的理念和方法, 使得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研究过程存在局限, 研究理论缺乏创新意识。 所以,借用后现代主义这种理论来阐释电视,必将与以往有所不同,也必然会打破现有 电视理论研究存在的狭隘性,摆脱某些传统理论成果的束缚,创新发展构建起一个全新 的更加符合现今社会的电视理论研究视角。 二、后现代电视理论具有全面性 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强的包容性,保持了它的丰富和活跃,这也赋予后现代电视理论 研究多层次、全方位的视角,以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现今电视状况。后现代电视理 论视角,在对电视本质进行宏观把握认识的同时,也将从微观上解构电视节目的内容和 形式,阐释现今电视节目与社会文化之间发生的关联,揭示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 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必将突破传统电视理论的固定框架,不 再孤立、单纯的研究电视,而是采用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环境全面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12 的阐释现今电视。 三、后现代电视理论具有交互性 后现代电视理论的交互性可以从它与外部的联系来看, 现今媒体的发展使得传播者 与受众之间产生双向的信息传递,两者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后现代电视理论视角迎合了 这种发展趋势,在否定纯粹的专家言论,独断的权威表述的同时,更加注重汲取众家言 论, 积极地与社会产生共鸣, 借以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构成。 另一方面从内部理论来说, 现今电视呈现出许多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象, 使得对它的研究可以借鉴大量的后现代主 义理论,多角度、深层次地扩张电视理论所蕴含的研究内容。同时电视的这些表象也为 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实例,将抽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具体化,现实化, 加深两者之间的理论交互,为后现代电视理论奠定研究基础,开拓电视研究,丰富后现 代主义。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下的电视娱乐类节目 13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下的电视娱乐类节目 电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使电视成为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集中缩影,其中 娱乐至上是后现代主义对电视节目最深远的影响, 电视娱乐类节目自然而然也成为后现 代主义在电视节目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受其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带有明显后现代主义特征 的娱乐类节目,掀起了一波一波的“后现代娱乐浪潮” 。 第一节 电视娱乐类节目解析 “娱乐、放松、无目的玩耍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上说,是 保证旺盛的精力,经济和强化活动能力所必需的” ,娱乐是人们的天性。电视娱乐类 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了电视节目的类型,活跃了电视表达的语境。 历经数个阶段的发展,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电视娱乐类节目开始进入到后娱乐节 目时代。此时,原有的电视娱乐类节目面貌被彻底的改变,后现代娱乐节目缔造了前所 未有最为疯狂的收视热潮。 一、电视娱乐类节目的界定 何谓娱乐节目?从表面上看,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核心是“娱乐” ,它是“通过一定 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 8,不论是什么 类型,什么形式,只要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欢乐、轻松和愉悦都可以被广泛地认为是娱 乐节目。 再进一步的理解,电视节目中娱乐成分占主导的节目被称为娱乐节目, “它以娱乐 消遣为目的,包括演播现场、游戏、竞赛、文艺表演、轻松话题的谈话为内容的电视节 目” 9,受众在看这类电视节目的时候,没有专门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是一种纯粹的 休闲解压行为。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目前虽然新闻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也都出现了 娱乐化,但是本质上它们还是以传递信息资讯为主导,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内容,一般 受众不是为了娱乐而观看的。 因此,可以狭义界定电视娱乐类节目,即除新闻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之外的电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14 视节目,包括现有的游戏娱乐节目、电视综艺类节目、娱乐资讯和娱乐谈话节目、 “真 人秀”节目、剧情节目等等,它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受众提供一个放松心 情,减压舒缓的活动平台。 二、电视娱乐类节目的类型 以中国的电视娱乐类节目为例,它是从 20 世纪八十年代的综艺节目中发展而来, 历经几个阶段, 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逐步趋向于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视娱乐 类节目。较之以往的娱乐节目,这种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娱乐类节目更具有娱乐性、 游戏性、商业性和大众性。 初出茅庐的综艺类节目。20 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 、 综艺大观 等综艺类节目,是中国早期娱乐节目的雏形。这一时期的节目将相声、舞蹈、歌曲、杂 技等众多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同时带有浓厚的文艺表演色彩,纯粹娱乐节目的内容并 没有独立成型。这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节目无疑满足了当时人们贫瘠的精神生活,成为 娱乐节目的主流,但是受众与节目之间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受众只能仰望这 些在有限资金包装下仅仅供人欣赏的展品。 方兴未艾的游戏类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北京卫视的欢乐总动员 等“明星+游戏”的节目风靡荧屏, “明星效应”在此被最大程度的发挥,娱乐节目迎来 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游戏类节目。这一时期,节目内容被大量的“克隆”效仿,通 俗文化广泛地传播,并且显露出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迹象。此时,受众已从看客转变为了 节目的评价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设置,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逐渐淡化。但是 由于节目急于追求形式上的刺激, 忽略了节目的质量, 加之众多相似化节目的不断泛滥, 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受众的审美疲劳,游戏类节目急需创新变革。 炉火纯青的竞技类节目。随着李咏“请回答”的幸运 52 、王小丫“你确定”的 开心辞典 ,由游戏类节目演化而来的竞技类节目走进千家万户,引发娱乐节目新一 轮的收视热潮。这一时期明星不再是节目唯一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的普通受众开始登上荧屏。 充满诱惑的丰厚奖品, 刺着参与者的神经, 使竞技更加激烈; 各式各样的智力题目,将知识以娱乐化的方式传递;风趣调侃的提问方式,活跃着节目 的氛围这些节目元素相互叠加,使受众更加近距离的与节目接触,吸引着他们的关 注度,保持着他们的忠诚度,而这些都预示着娱乐节目逐渐平民化的趋势,后现代主义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下的电视娱乐类节目 15 特征的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到来。 如火如荼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娱乐节目。近年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电视 节目之中,电视娱乐类节目在前期节目的基础之上,运用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发展形成 一批生机勃勃的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脱口秀” 、 “真人秀”等新兴的电视娱乐节 目类型。 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 show”,港台媒体引进这一节 目形式的时候将它形象贴切地译为“脱口秀” ,极富传神的表达出节目的精髓:脱口而 出、即兴发挥,当然娱乐优先是“脱口秀”类节目的最大要素。20 世纪 80 年代起,美 国各种各样的脱口秀节目占到了电视节目总量的 40%,脱口秀成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一 大时尚, 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记录文化与社会巨大变化的载体, 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如美国的rush limbaugh show ( 拉什林堡秀 ) 。在中国,早期的相声艺术就被西 方国家认为是“脱口秀”表演,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效仿国外节目的基础上,国内制 作者开始推出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如上海卫视推出的海派清口壹周立波 秀 ,是现今国内脱口秀类节目的典型代表。 “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real tv),“真实秀”、“纪录肥皂剧”等,一般 是指“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 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 “在后现代工业社会中,印 刷文化被视觉文化、影像文化所取代,似乎一切都变得似是而非,都成了游戏或拟真, 幻觉、 幻影与现实、 真相合流, 而且只有了真正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 就一定会有流行、 媚俗和批量生产的复制品” 。因此, “真人秀”成为视听文化在游戏与现实、幻觉与 真相之间游走的绝佳代表, 是与后现代相对应的最佳电视话语表达。 欧美一些国家的 “真 人秀”节目起步较早,并逐渐走向成熟,如法国的loft story ( 阁楼故事 ) ,美国 的survivor ( 幸存者 ) 、 the apprentice ( 学徒 )等。 在我国“真人秀” 起步较晚,但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对国外优秀节目的借鉴,越来 越多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开始亮相荧屏,并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认可,随之也成为现 今中国最主要的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收视热点,各种各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 占据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半壁江山。 (附表 1:2009 年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播出与收视份额) 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16 后现代主义电视娱乐类节目,将屏幕内外的界限彻底地打破,受众完全成为节目的 中心主角。它们以真实性、猎奇性和残酷激烈的竞争性、挑战传统的颠覆性吸引了无数 人的眼球,创造了无法匹及的超高收视率,在带了巨大的商业的同时,大众文化异军突 起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平民偶像、平民英雄,电视娱乐类节目也就此进入到“后现代娱 乐盛宴”的新时期。 三、电视娱类乐节目的必然趋势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浪潮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拉开了全球“娱乐”的序幕,电视的娱 乐功能不断被强化,电视娱乐类节目日趋走向以娱乐全民为根本,充分展示通俗性、商 业性、零散化和无深度指向等带有明显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视娱乐类节目,后现代主义 特征的娱乐节目势必成为电视娱乐功能最为蓬勃的代表, 也是电视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必 然趋势。诚如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的王长田所言: “电视台最主要的三个功能就是娱 乐、信息传播和服务,中国加入引导功能,其实娱乐才是电视台最主要的功能,其次才 是信息传播,因为电视的传播形式最适合的就是娱乐。 ” 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视娱乐类节目是一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每课件
- 电信冬季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仪维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招聘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物业高级管理面试热点解析模拟题及应对策略
- 甲状腺穿刺术课件
- 甲状腺切除术手术课件
- 低段识字教学试讲课件
- 用色彩表达情感课件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知识考试库【基础题】
- 2025年职测e类试题及答案
- 消防车辆安全行驶课件
- 偏瘫患者穿衣健康宣教
- 无废工厂宣传课件
- 酒店预算培训课件
- 关于财富的课件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实验室PH电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儿科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查房
-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课件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