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概述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其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2,西医对此病的认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28年AstleyCooper首先提出本病,认为与癌并发,称之为CellularHydatids;1833年Reelus以“乳腺囊性病”为名,指出其特点是双侧囊肿;1897年SchimmeIbusen称之为“囊腺病”,表现为上皮增生和囊肿;1928年Semb等称为“囊性纤维腺瘤病、囊性增生病”等。,3,我国的学者在五、六十年代先后以“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小叶增殖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命名。总之本病的命名颇多,达四十多种,反映出此病有不同的病理形态,目前多以“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症”称之。,4,WHO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国外文献报道尸检中有58%89%的妇女有乳腺增生因乳房病变而活检中约有60%是乳腺增生。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0%左右;患病率为388%493%。,5,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首见于汉华佗中藏经。以后各外科医籍多有论述,如明医宗金鉴:“乳癖乃乳中结核虽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6,但是长久以来,中医文献所描述的“乳癖”,实际上包含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两种疾病,因此在文献中亦形容“形如丸卵”等,直到近年,在中医外科学中,才将两种病区分开来,“乳癖”专指乳腺增生症,而乳腺纤维瘤称为“乳核”。,7,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重要原因是黄体素、孕酮分泌减少和雌激素相对增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增生,乳腺长时间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造成增生与复旧间的紊乱,导致本病的发生。近年来还发现催乳素与乳腺增生的关系,可能催乳素刺激卵巢使雌激素分泌增高所致。,8,发病趋势:近年来本病发生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2、女性常用雌激素美容品,常服含雌激素药物;3、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情绪异常波动,使得雌激素分泌不稳定;4、近年来妇女保健受到重视,疾病早期得以发现。,9,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与肝、胃、冲、任等有密切关系。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郁结。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痰气互结。冲任失调,肝血不足,肾阴亏损,肝肾不足,痰湿内结。气滞、痰凝、血瘀聚结成核,结于乳络之间为病。,10,临床分型名称未统一,其分型也未一致。乳痛症:2125岁,病史数周或数月,平均3个月。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重度增生,小导管轻度扩张。突出表现是乳痛。小叶增生型:2630岁,病程一年左右。可触及界限不甚清楚的肥厚腺体,有触痛,多伴有月经前胀痛及月经紊乱。病理特点是小叶增生增多增大,界限清楚,小叶内外已有细胞浸润,病变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11,纤维腺病型:3140岁,病程约12年。突出的表现为乳腺肿块,可扪及边界不甚清楚的片状肿块,或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病理为主质与间质均增生,导管扩张,可伴有瘤样结节。纤维化型:4145岁,病程2年左右。少数患者有经前乳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无触痛。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变形。,12,囊肿病型:4655岁,病程约23年。常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囊肿,直径在12厘米,甚至34厘米,很少或不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病理所见为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一般说,虽然乳痛症一种生理性改变,但也属于乳腺增生的早期病变,而囊肿病型属于较晚期病变,有癌变之可能。,13,病情轻重分级:轻型:乳房疼痛为隐痛、窜痛,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为单一小肿块,或呈颗粒状而范围小,或呈条索状物,较软,局限于一个象限。中型:乳房疼痛为钝痛或窜痛并有触痛,胀痛明显,肿块较大,或呈片状、盘状,累及双乳,但范围在两个象限。重型:乳房疼痛为坠痛或刺痛,触痛明显,肿块大,多发囊性结节,累及双乳,范围在两个象限以上。,14,乳房胀痛、触痛分级,肿块大小观测方法:1、乳房胀痛:0级:无乳房胀痛;级:轻度胀痛,不注意时无感觉;级:经常感到有胀痛;级:有明显的胀痛;级:乳房胀痛严重,穿衣都感到疼痛,甚至影响上肢活动。,15,2、乳房触痛:0级:无触痛;级:轻微触痛;级:中等程度触痛;级:明显触痛,检查时有不自觉的避让动作;级:因触痛明显而避免或拒绝检查。3、乳房肿块大小:通过触诊、B超、钼靶等辅助检测综合判定。以cm2(横径*竖径)表示。,16,片块型: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型,数目不一,中等硬度,有韧性,边界清,活动度好。结节型:结节状,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活动度好,表面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状、砂粒样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弥漫性:肿块超过乳腺个象限以上者。,17,治疗:乳腺增生的治疗,目前仍无理想的方法,其原因是由于女性乳腺作为性激素的靶器官,自青春期至绝经期的几十年时间内,呈周期性增生、增殖、分泌状态,然后增生消退,分泌吸收、组织复原这种周期性变化循环往复。增生程度表现不同,检查体征各异,还存在癌变问题等。,18,对于比较轻型的乳腺增生,部分病人在较短时间(数月至12年)内可自行缓解,可不必治疗。或药物治疗前可用饮食疗法,多食高纤维(谷类);高鱼(含硒高);低脂肪多维生素饮食。但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者需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为内分泌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19,黄体酮: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常于月经周期的第15日开始服用,10毫克/日,持续912个月,约80%患者可改善症状。三苯氧胺:雌激素拮抗剂,阻抗过高的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20毫克/日,持续23个月。此药对乳痛作用较好,但有引起月经失调和闭经的可能,并有报道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故长期服药,需定期作妇科检查。,20,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活剂,能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释放,促进排卵恢复,调整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常用于症状较重者。5毫克/日,疗程3个月。以上内分泌药物,由于会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不宜常规用药,仅可用于缓解症状。,21,中医辨证论治:肝郁痰凝证:青壮年,乳房肿块随情志而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篓贝汤加减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菇,22,冲任失调证:中年妇女,乳房肿块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调摄冲任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肉黄柏知母熟地白芍川芎,23,顾伯华:分为三证。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理气为主,和胃化痰为辅。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肝郁化火证:治以理气清肝为主,化痰软坚为辅。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化裁。冲任不调证:治以调摄冲任为主,疏肝解郁为辅。二仙汤合逍遥散化裁。朱仁康:分二证。崔扣狮:分四证。肝郁气滞型清肝解郁汤痰瘀互结型血府逐瘀汤化裁瘀毒交结型前二方化裁气血两虚型抗癌大补汤化裁,24,成药:外治:中药外敷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桂麝散盖贴等。针刺磁疗等,25,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2、显效:乳痛消失,重型转为轻型,乳腺肿块缩小1/2;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1/2;4、无效:乳痛未减轻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26,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人的情志有密切关系,郁怒、思虑等情志变化,会引起体内气滞、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