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pdf_第1页
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pdf_第2页
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pdf_第3页
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卷 第3期 Vol127 No13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硅烷偶联剂;Fe3O4/ SiO2复合粒子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2coated Fe3O4Nanoparticles JIANGLin , GAO Feng, HE Rong, CUI Da2xiang ( Key Lab. for Thin Film and 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Key Lab. of Micro/ Nano Fabr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cro/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 China) 【Abstract】 Fe3O4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an aqueous Fe (OH)2suspension by oxidizing with H2O2at 25. The nanoparticles a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X2Ray Diffraction , the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 The results show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23nm a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59. 06emu/ g. The Fe3O4nanoparticles first modified by KH560 to enhance the monodispersity in C2H5OH , and then treated with TEOS to prepare the Fe3O4/ SiO2core/ shell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hich were well dispersed and with uniform size around 25nm. 【Key word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silane coupling agent ; Fe3O4/ SiO2composite particle 收稿日期:2008209224 ;修订日期:20082102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71075) ,国家863重点资助项目(2007AA022004) ,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752nm024) 作者简介:蒋 琳(1984 - ) ,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高 峰,女,副研究员。E2mail:gaofeng sjtu. edu. cn。 1 前 言 SiO2粒子是一种公认的吸附剂和吸附剂的载体,它可 以屏蔽磁性粒子之间的偶极相互作用,阻止粒子团聚1,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亲水性2。这种载体可以用离心、 过 滤等方法重复使用,但在隔离吸附物或提取吸附物时,采用 离心、 柱分离的方法3,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在磁性粒 子表面修饰一层氧化硅,制成SiO2磁性粒子,就能够方便地 在外磁场下从悬浮液中分离目标物,适用于细胞、 核酸的分 离,以及免疫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4 ,5。 由Stoberd等人6提出的在乙醇介质中用氨催化水解 正硅酸乙酯来制备氧化硅包裹Fe3O4粒子的方法过程简 单,但是由于Fe3O4颗粒本身粒径太小(10nm左右 ) , 在包 裹过程中团聚现象严重,常常形成200400nm的簇7 ,8。 M. D. Butterworth等9利用硅酸钠水解法,将硅酸钠溶液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得到饱和的硅酸,然后将硅酸加入到 Fe3O4粒子的分散体系中,该方法能在Fe3O4粒子表面包覆 多层SiO2,但得到的颗粒形状不规则,分散性不好。鉴于 此,本文提出了新的Fe3O4/ SiO2的制备工艺,以H2O2为氧 化剂,氧化Fe (OH)2悬浮液,得到Fe3O4粒子后,先用 KH560进行表面修饰,再用TEOS对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制 备的Fe3O4/ SiO2复合粒子克服了原来的团聚现象,复合粒 子的分散性及粒子尺寸的均匀性都得到明显提高,这种粒 子可以更好地运用于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等诸多领域。 2 实验部分 2. 1 试剂及仪器 氯化亚铁(FeCl26H2 O) 、 氢氧化钾( KOH)、30 %过氧 化氢 ( H 2O2)、 氨水 (NH 3H2 O) 、 硅酸四乙酯( TEOS)购于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 (C 2H5OH) ,上海凌 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 KH560) ,上海中艺塑料 制品厂,试剂为分析纯。 傅立叶红外仪(EQUINOX 55型,德国BRU KER) ,X2 射线衍射光谱仪(D/ max2RD型,日本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JOEL J EM 2010型) ,VSM27300型振动样品磁强计(Lake Shore Cryotronics ,Inc)。 2. 2 实验方法 2. 2. 1 Fe3O4纳米粒子制备 在室温条件下,配制 200ml 0. 025mol/ L的FeCl26H2O溶液,过滤去除杂质后 倒于烧杯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120ml 0. 1mol/ L的KOH , 使其生成Fe(OH)2胶体,同时滴加H2O2(5. 0 wt %) ,在滴 加过程中观察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溶液由墨绿色转 变成黑色时,停止滴加,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后,将所得磁性 沉淀物通过磁场强度为0. 35T的磁铁分离,用蒸馏水清洗3 次后,再用95 %的酒精清洗2次,并分散在95 %的酒精中。 2. 2. 2 磁性纳米Fe3O4/ SiO2复合粒子制备 取一定体 积分 散 在95 %酒 精 中 的 磁 性 纳 米Fe3O4粒 子,加 入 KH560 ,反应体系中,水 95 %酒精= 15 (w %) ,在80 下,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后用95 %的酒精洗三次,得到 KH560修饰的Fe3O4磁流体分散于酒精中;在磁流体中,加 入一定量的NH3H2O ,滴加一定质量的TEOS ,室温下搅 拌反应12小时后,用酒精、 去离子水分别洗三次,得到氧化 硅包裹的磁性微球。制备过程见示意图1。 图1 Fe3O4/ SiO2复合粒子制备过程 Fig.1 Synthesis process of Fe3O4/ SiO2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1 Fe3O4纳米粒子的性能表征 图2是制备得到的磁性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谱 中主要衍射峰的d值与标准磁性Fe3O4特征衍射峰的d值 相对应,表明制备得到的粒子为Fe3O4晶体。图2中衍射 峰尖锐,说明所制得的Fe3O4晶体结晶较好,粒径分布较 窄。图3是制备得到的Fe3O4粒子的磁滞回线,两条磁滞 回线基本重合,说明得到的Fe3O4粒子剩磁很低,是软磁材 料且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Fe3O4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9. 05emu/ g ,较块体Fe3O4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92mu/ g) 小,这可能是由于在纳米尺度内,粒子的直径减小,饱和磁 矩也相应降低之故10;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H2O2过量, 极少部分的Fe3O4被氧化成无磁性的 2Fe2O3 11 ,使得颗 粒的磁化强度有所降低。 在制备过程中体系发生如下反应:刚开始Fe2 + 2OH - Fe(OH)2,溶液变成墨绿色的胶体液,此为瞬间 反应。在滴加H2O2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体系的p H值大于 7. 5 ,体系中会发生氧化反应: 2Fe2 + H2O2+ 2H2O2FeOOH + 4H + 2FeOOH + Fe2 + 2OH - Fe3O4+ 2H2O 生成磁性的黑色Fe3O4沉淀。另一方面滴加的H2O2不能 过量,过量的H2O2能氧化Fe3O4生成 2Fe2O3 11 ,导致磁 性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因此,在制备磁性纳米Fe3O4 粒子的过程中就必须控制好体系的p H值和加入H2O2 的量。 3. 2 KH560修饰Fe3O4对形成氧化硅磁微球的影响 图4分别为Fe3O4和经过KH560修饰后的Fe3O4纳 图2 Fe3O4的X射线衍射图谱 Fig. 2 XRD pattern of Fe3O4 图3 Fe3O4粒子的磁滞回线 Fig. 3 Magnetic curve of Fe3O4 353第27卷第3期蒋 琳,等.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米粒子分散在乙醇中的透射电镜照片。从图a中可以看出 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在23nm左右。经过 KH560修饰后,溶液中粒子的分散性明显提高,因为刚生成 的纳米Fe3O4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的羟基,在乙醇中分散不 是很好,经KH560修饰Fe3O4后,不但能够提高粒子在乙 醇中的分散性,而且修饰后每个纳米粒子表面带有硅羟基 和环氧基,反应如下: CH2OCHCH2O(CH2)3Si(OCH3)3+ 3H2O CH2OCHCH2O(CH2)3Si(OH)3+ 3CH3OH 图4 Fe3O4粒子修饰前后的TEM图 (a) Fe3O4粒子;(b) KH560修饰后Fe3O4粒子 Fig. 4 TEM images of Fe3O4before and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KH560 (a) Fe3O4particles; (b) Fe3O4nanoparticles modified by KH560 在溶胶2凝胶法制备氧化硅的过程中,正硅酸乙酯水解 成硅羟基,硅羟基与磁粒子表面上的硅羟基进行缩聚成氧 化硅,更有利于TEOS水解时与磁粒子的结合,在Fe3O4粒 子表面均匀包上一层或多层硅,形成大小相对均一的氧化 硅包裹的磁性微球(见图 5) 。 图5 Fe3O4/ SiO2复合粒子TEM图 Fig. 5 TEM image of Fe3O4/ SiO2 3. 3 Fe3O4/ SiO2复合粒子的性能表征 图5为加入TEOS后,所形成的Fe3O4/ SiO2复合粒子 的TEM图,由图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内核为单个 Fe3O4纳米粒子,外壳为氧化硅,外壳的厚度约在3nm左 右,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好,可以更好地运用于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等诸多领域。 图6是制备的Fe3O4/ SiO2复合粒子的傅立叶红外谱 图,在587cm - 1有明显的吸收 ,这是Fe3O4的特征吸收峰, 在3450cm - 1的吸收是 SiO2H的伸缩振动峰和Fe3O4粒子 表面吸附水的羟基吸收峰共同作用的结果。在2920cm - 1处 的吸收是由于以KH560修饰Fe3O4后引入了亚甲基的吸 收峰。在1633、1080、460cm - 1处分别是 H2O2H的弯曲振 动、Si2O2Si的晶格振动、 以及Si2O的弯曲振动峰,这都是 SiO2的引入而导致的红外特征吸收。 图6 Fe3O4/ SiO2复合粒子FTIR图谱 Fig. 6 FTIR spectrum of Fe3O4/ SiO2 图7是制备的Fe3O4/ SiO2复合粒子的磁性能测试结 果。由于SiO2的引入,复合粒子的饱和磁强度从Fe3O4的 59.05emu/ g下降到44. 03emu/ g ,但是制备的复合粒子仍具 有较强的磁性。 4 结 语 (1)在室温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氧化Fe (OH)2 悬浮液,制备得到的Fe3O4颗粒粒径约在23nm左右,相对 45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6月 图7 磁性复合粒子Fe3O4/ SiO2的磁滞回线 Fig. 7 Magnetic curve of Fe3O4/ SiO2 于传统方法而言,本法所制备的Fe3O4粒子粒径大、 磁响应 强、 分散性好,更适合在生物分离领域应用。 (2)提出了新的氧化硅包裹Fe3O4粒子的方案,首先用 硅烷偶联剂在Fe3O4颗粒表面包上硅薄层,使得每个纳米 粒子表面带有硅羟基以提高粒子在乙醇中的分散稳定性以 及TEOS与磁粒子的结合能力。由TEM结果可见,在每个 Fe3O4磁性粒子外面均匀地包裹了氧化硅层,形成了明显的 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及粒子尺寸的均匀性都得到 明显提高,可以更好地运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参考文献 1 Tartaj P , Gonzlez2Carreno T , Serana C. Magnetic behavior of 2 Fe2O3nanocrystals dispersed in colloidal silica particles J . Phys Chem B , 2003 , 107(1) :2024. 2 Yang H H , Zhang S Q , et al. Magnetite2containing spherical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biocatalysis and bioseparations J . Anal Chem , 2004 , 76(5) :13161321. 3 何少蓉.复合磁性粒子的制备及分析应用D.重庆:重庆大 学, 2005. 4 丁建芳,姜继森.核壳结构二氧化硅/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及应用J .材料导报, 2006 , 20(6) :201205. 5 李贵平,汪勇先,任非,张辉.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 其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 .核技术, 2004 , 27 (11) :828832. 6 Zhu Y H , Da H ,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re2shellmonodispersedmagneticsilicaparticless J . Colloids Surf A , 2003 , 231(1) :123129. 7 KobayashiH ,MatsunagaT.Amino2silanemodified superpara2magnetic particles with surface2immoblilization enzymeJ .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 1991 , 141 (2) : 505 511. 8 Shinkai M , Honda H , Kobayashi T.Preparation of fine magnetic 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 for enzyme immobilization J . Biocatalysis , 1991 , 5(1) :6169. 9 ButterwothMD ,BellSA ,etal.Synthesis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yrrole2magnetite2silica particlesJ .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 1996 , 183(1) :9199. 10 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1. 11 巩志坚.常温脱硫剂活性组分铁氧化物制备原理及脱硫研究 D.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5. (上接第359页) 11 J. Sandler , M. S. P.Shaffer , et al.Development of a dispersion process for carbon nanotubes in an epoxy matrix and the resulting electrical propertiesJ . Polymer , 1999 , 40 (21) : 59675971. 12 Zhou Yuanxin , Pervin Farhana , Lance Lewis , Shaik Jeelani.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multi2walledcarbonnanotube2reinforcedepoxy J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 2007 , 15 ( 452 453) : 657664. 13 Li Shani , Li Zhongming , et al. Carbon nanotubes induced nonisothermalcrystallizationofethylene2vinylacetate copolymer J . Materials Letters , 2004 , 30 (58) : 3967 3970. 14 Lai Mingfang , Li Jing , et al. The morphology and thermal propertiesofmulti2walledcarbonnanotubeandpoly ( hydroxybutyrate2co2hydroxyvalerate )composite J . Polymer International , 2004 , 53(6) : 14791484. 15 Wang Yao , Wu Jun , Wei Fei. A treatment method to give separated multi2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high purity , high crystallization and a large aspect ratio J .Carbon , 2003 , 4 : 29392948. 16 Organ S. J. , Barham P. J. . Phase separation in a blend of poly( hydroxybutyrate )withpoly ( hydroxybutyrate2co2 hydroxyv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