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丰子恺的研究很多,关于丰子恺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三个方面:丰子恺散文、漫画的研究,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往对他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只是聚焦 于某一特定教育观的研究,对他的一些艺术教育观单独地进行研究, 而缺乏系统性。本文试对他艺术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进行全面阐析,发现“人生的艺术”与“艺术 的人生”之和谐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最生动的表述,也是他艺术 教育理想最终的目标;本文从美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 对他的这些艺术教育观进行全面研究后发现了这些艺术教育观之间 的内在相关性:远功利是艺术精神实现的条件,走向民间大众的艺术 教育是“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的必要途径:区分“小 艺术科”与“大艺术科”的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目标,是“人生的艺 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的关键;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思想 是“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的前提,审美的艺术教育 是他艺术精神实现的内容,正是由于这审美的艺术教育,使他的艺术 教育思想充满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儒家现实的人道关怀、佛家 的禅味意境,道家的诗意,实现了入的精神的培养,通过他的审美的 艺术教育,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最终实现了真正的“立人”的时代主题。 而他重审美的艺术教育观对于当今这个时代也有其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丰子恺审美艺术教育思想人生 a b s t r a c t u pt on o wa1 0 to fr e s e a r c ha b o u tf e n gz i k a ih a sb e e n m a d e o fw h i c hf o c u s e st h r e ea s p e c t s : h i se s s a y s ,h i s c a r t o o n sa n d h i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a a b o u th i sa t t i s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 t h er e s e a r c hw h i c hh a sb e e nm a d eo n l yf o c u s e s ac e r t a 主n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aa n di sn o ts y s t e m a t i c t h e t h e s i st r i e st od o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f i e l d t h ew r i t e ro ft h et h e s i s d i s c o v e r st h a t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t h ea r to f1i f ea n dt h e a r t i s t i cl i f ei st h el i v e l i e s te x p r e s s i o no nh i st h o u g h t o fa r t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a sw e l la sh i su l t i m a t ea i mo fh i s 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a l a f t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 , t h e t h e s i sf i n d so u tt h ei n t e r n a lr e l a t i v i t yo fh i st h o u g h t o fa r t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b ym e a n so fa e s t h e t i c s ,a r t , 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 k e e p i n ga 再a yf r o mu t i l i t yi s t h e e o n d i t i o nt or e a l i z ea r t i s t i cs p i r i t :m a k i n gf o rp o p u l a r a r t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i st h en e c e s s a r ym e a n st oh a r m o n i z e t h ea r to f l i f e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l i f e :t h ek e yi st o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s m a l la r t i s t i cs u b j e c t sa n dt h eb i go n e s a n dd e f i l i t u d et h eo b j e c to fa r t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i st h ei d e a t h a tc u l t u r ei sp r i o rt o l i t e r a t u r e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o na r ti st h ec o n t e n t t or e a l i z ea r t i s t i cs p i r i t t h r o u g h t h ea r t i s t i c c d u c a t i o n , h i s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o u g h ti sf u l lo f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h u m a n i s m r e a l i s t i ca n dh u m a n i s t i cc a r e 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a r l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o fb u d d h i s m p o e t i cm e d i t a t i o no ft a o ,a n dc o n s u m m a t e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h u m a n ss p i r i t t h r o u g hh i sa r t i s l i ce d u c a l i o n ,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au l t i m a t e l yf u l f i l l s t h et h e m co f c u l t i v a t i n gp e o p l e f u r t h e r o r e , h i s e m p h a s i s o n a e s t h e t i c si nh i sa r t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h a sn e wm e a n i n g s a n dr e v e l a t i o ni no u rt i m e k e y w o r d s : l ? e n g z i k a i e d u c a ti o n a lt h o u g h t a e s t h e t i c s l i f e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引言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 1 8 9 8 一1 9 7 5 ) ,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杰出 的艺术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还是现代版画和书籍装 帧的先行者,在现代文艺各领域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他生活的年 代,正是中国文化史上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所在的时期正处于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大潮之中,但他与那个大潮的整体激越的基调不太相同, 他只是现实中平实而又诗意的吟唱者,在这吟唱中,他那些丰富多彩 的音符并不纷乱,而是和谐的,他的散文、漫画都是如此,最后,都 融到了他超卓的艺术教育思想之中,走向了他审美的人生。美学家朱 光潜先生称颂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日本文学家 谷崎润一郎评价他:“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只是指他多 才多艺,而是对他那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及他的气品、 气骨的极恰当的评定。 第一章淡泊的文人丰子恺艺术教育的历程 1 1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1 1 1 童年家庭的教育 童年是人生旅程的起点,童年的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致关重要的 作用,一个人成年后的表现往往源于他童年生活对他的影响,丰子恺 的童年生活环境和经历对他日后的艺术道路与风格也产生了深刻的 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 1 8 9 8 年,丰子恺生于浙江省石门湾( 时属崇德县,现属桐乡县) 其父亲丰璜,曾中清末举人,科举制度废除后,他的仕途道路也即中 断,其后丰璜在家设私塾,丰子恺6 岁就读于父亲丰璜的私塾,从此 开始诵读三字经、于家诗、千字文,父亲在他9 岁的时候去 世了,于是丰子恺转入另一家私塾,老师教他读论语、孟子、 幼学琼林。还是他父亲在世时,他弄到了一本父亲的芥 子园人物画传,背着父亲临摹,被父亲发现后受到了父亲的呵斥, 这童年的兴趣并没有消淡,而是不断地随之成长起来,而且愈来愈浓。 1 目时的私塾是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描画的,但习书练字却是私塾的必 修课程,因此他课间练字,课余描摹画谱。有一天,这一活动被老师 发现了,但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要他画张孔夫子像,他就用放火尺 和玻璃格( 相当于九宫格) 的办法来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丰子恺 从学习芥子园画传人像的活动中学习到了一些中国画的最基础的 技法。培养了童年丰子恺对绘画的兴味,他后来喜爱并赞赏中国画与 这童年的学习不无关系。 他在我的书:芥子同画谱一文的描述中,看出童年对他教育 思想的形成是如此的深远:“我以肯买这册书,为的是有一天,我偶 然看到一条兰的立幅的旁边的花盆架1 供着一一盆真的兰花,把实物与 画对照地看了一会儿,觉得中国画的象征的表现法真是奇妙,并不肖 似实际的兰花,却能力强地表出兰花所有的特点。这有些近于漫画手 法,比石膏模型写实的画法快得多,此后我对中国画渐渐地怀着好感。 走向审美的人生一一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对芥予园的鄙视也渐渐消失了。”。 丰子恺家乡的民间艺术对丰子恺的 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极深远 的影响,他的家乡石门湾,是一个商贾 云集的江南市镇,这里民间艺术氛围浓 郁,童年的丰子恺也深受这些民间美术 的熏陶,他家祖传的丰同裕染坊是石门 湾一带一家百年民间印染老店,主要承 接镇上市民和四乡农民送来的土布和 土绸的印染。这里印染工具十分简陋, 图1 1 郎骑竹马来 土布和土绸常常只染大红或大绿一色,这些印染的彩布,色彩浓郁沉 图1 之江西采茶戏 着,透着民问大俗大雅的古朴的美,这 给童年丰子恺极大的熏染。从他漫画的 用色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影响的确存 在。浓烈而沉着的红绿形成强烈的对比, 显出一种古朴的民间风味。石门镇上, 时常会有一些一两文钱一个的红沙泥模 型出售,以供孩子们玩乐,模型的形象 有各种民问神话传说、人物形象以及各 种动物形象,造型非常丰富,孩子们用原料填入其中制成各种有趣的 小塑像,这也是童年丰子恺的游戏之一,不仅如此,最后他还自己创 。丰华瞻戒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1 6 9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版 硕十学位论文 作“模型”。丰子恺在视觉的粮食一文中说:“那种塑印的红沙泥 模型,在一切玩具中非常富有造型美术的意义,又最富于变化。”家 乡精美的套色板画、剪纸作品也常常让童年丰子恺着迷,他在晚年的 随笔过年中写道:“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 的红纸盖,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 有缘。”成年以后他从事的一些木刻活动不能不说是这些童年游戏对 他心里影响深刻的结果。如果木板年画和剪纸勾起了丰子恺对美术的 兴味,制作沙泥塑和彩伞则让他品尝到了极大的创作乐趣。民间艺术 给丰子恺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也是丰子恺“美术研究的萌芽”。 童年的丰子恺就在这种游戏中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这些小玩艺 儿充当的“视觉粮食”是他艺术教育思想的源泉。 1 1 2 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艺术道路上成长 1 9 1 4 年秋天,丰子恺以第三名被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录 取,这次选择对丰子恺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了 他今后人生的方向艺术教育之路。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我国一所开办较早的近代师范学堂,这里名 师云集,曾有李叔同,夏丐尊、单不厂,堵申甫、姜丹书等近现代历 史上的文化名流在此任教;在这里丰子恺吸收着深厚的文化养份和精 髓。李叔同更是他一生的导师,丰子恺这样形容他的老师:“弘一法 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为教师,三变为道人,四变而为 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先生李叔同全面发展的文艺才能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版p 1 7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和一丝不苟的教育精神,使丰子恺真心诚意地崇拜。在先生的引导下, 丰子恺从此真正地进入了绘画的大门。他开始学习石膏模型写生,进 步很快,受到了先生李叔同的赏识和鼓励,从此他对美术的兴趣大增, 逐渐地疏远了其它的科目,而理头于美术。这在他的为青年说弘一 法师中这样说过刚进入这艺术大门时的情形:“以前学期考试连列 第一,此后一落千丈,有时竟考末名,幸有前两年的好成绩,平均起 来,毕业成绩犹得第二十名。”由于对音乐、美术课的偏爱,他经常 借故请假到西湖写生,几乎没有修过有关教育方面的课程,甚至连到 附属小学实习都没有参加。然而他却成为了中国最卓绝的艺术教育 家。为什么呢? 他老师李叔同的影响无疑是起了致关重要的。这影响 在于人格和学识两方面,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李叔同的书 案上总放着一册人谱,封面上还有他亲手提写的“身体力行”四 个字。他向学生们传授道:“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 不可人以文艺传”,并且还把它放在座右。时常向学生们谈起:“王 ( 勃) 、杨( 炯) 、卢( 兆龄) 、骆( 宾王) 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 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日: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 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回李叔同并不善言辞, 但他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向学生讲得很透彻,丰子恺明白先 生所讲“显贵”和“享爵禄”的真正含义乃指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 意思,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 人以文艺传”。因此,丰子恺也就更感受到先生的一颗文艺之心,为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 8 5 年9 月p 儿6 。丰子恺著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p 1 1 6 硕士学位论文 何老师要抛弃这“一担好山河,而遁入空门? ”也许丰子恺能从先生 李叔同的一曲满江红中明白他的心境! 唯有承师之训,担已之任。 李叔同深感丰子恺是一个可造之才,因此他倾其所有,从多方面 培养和影响丰子恺,亲自独授丰子恺日文,并且常常带领丰子恺到杭 州去访问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还把日本画家介绍给丰子恺,让他陪 同去西湖写生,在他出家时,还托夏丐尊先生继续教授丰子恺日文课。 他对丰子恺的影响在于一颗宏大宽广的艺术心,并且这影响伴随 着丰子恺的一生。 1 1 3 游学日本,寻求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风格 1 9 2 1 年,丰子恺辞去教职,自己筹集款项,游学日本,从此走 上了更丰富更宽广的艺术道路,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 风格。丰子恺在日本游学,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只停留了1 0 个月, 1 0 个月远远不能达到学研之精,然而他却很好地利用了这1 0 个月去 感受当时日本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空气。他经常去参观展览馆,听音乐 会,访图书馆以及游览,这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竹久梦二。一 次,他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书中寥寥数笔 的小画吸引了他。为什么在日本如此多的画家中,独有梦二能如此打 动他,而使他产生共鸣昵? 丰子恺被梦二所吸引,出于他内心深处那 迷惘的艺术心终于获得到的清淅的肯定。梦二的漫画表现方法简洁, 笔致坚劲流利,稳妥的构图又不失变化,画题非常巧妙,他在他的文 中是这样说梦二的画:“其构图是西洋的,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 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自来综合东西洋画法,无如梦二先生之调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和者。”。其实在丰子恺游学日本之时,地摊上的竹久梦二的漫画已经 不再风靡日本,那时日本的文化环境正是西方文化风行,丰子恺来到 日本,带着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开阔自己的眼界目的而来,他早先 在浙江第一师范接受的李叔同严格的素描人物写生的训练模式正是 由西方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入中国的,这套西方的美术教育模式与 他从小所知的中国传统绘画训练法又迥然不同,这种不同的美术教育 必然会使 产生许多 本体的迷 惑,何去 丰子恺 对艺术 惘与困 何从,他 寻找,要 去选择,然而1 0 个月的时间不允许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精心求学,于 是他安排自己参观展览馆,听音乐会,访问图书馆以及游览名胜古迹, 钻旧书店,跑夜摊,尽可能多地了解日本文化概况。日本之行,梦二 之画使他豁然开朗起来,从此,他明确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日本的浮世绘是以描写风俗人事为主的一种东洋画,其人物取材 于一切阶级,所描写的正是浮世的现状。日本人曾用从中国学得的绘 画技法来描写现世,形成了“浮世绘”。在丰子恺看来,这种取材于 一切阶级的绘画是绘画题材的开放,符合现代审美趣味,是现代人所 希望的。竹久梦二早期作品,尤其是丰子恺所看到的梦二作品集春 之卷正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站在下层人民一边,对不合理的现 。陈星著丰子恺漫画研究西泠印社2 0 0 4 年3 月第一版p 1 7 硕士学位论文 实进行的毫不留情的揭露,描写深沉而严肃的人生滋味,含有强烈的 批判精神和反“权力”的倾向,他与过去日本漫画家用一种诙谐滑稽, 讽刺游戏的风格迥然不同,丰子恺悲悯的宗教情怀和一颗善良的艺术 心使他与梦二一见倾心。不同之处在于梦二是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 丰子恺是受佛教精神影响,在他那里梦二的西方基督对现世关注的情 怀已经转变成了东方佛家的对现世众生的悲悯的关怀与感悟。丰子恺 将视线集中于现实,用他那颗充满着丰富的中国情感的心创出了独特 的“子恺漫画”( 世人的称法) ,我们称此为“漫画”似乎容易掩盖丰 子恺绘画中丰富的内涵与实质。更恰当的说法应是“风俗人物画”这 种绘画题材与风格的选择受陈师曾的北京风俗画影响颇深( 在此不多 作介绍) 。 1 2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实践 丰子恺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艺术教育活动,从 1 9 2 0 年直至他的晚年一直没有间断艺术教育工作。为了清晰地将丰 子恺的艺术教育活动呈现出来,在此将其教育活动归为两类:一类是 学校艺术教育,这主要集中于1 9 4 2 年之前;另一类为社会艺术教育, 这类艺术教育活动始于他从事教育活动之时,并延伸于他的整个教育 生涯。他从事社会教育活动通常是以艺术创作与文学创作等方式表现 出来的,如艺术散文,艺术教育的随笔等著作,漫画作品创作等。这 两类艺术教育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他的教育活动地点进行划分的,从时 间上说两者并不冲突,有时甚至是两者合并的。他的学校艺术教育活 动与社会艺术教育活动作为他生命的两个不叮分离的部分相互交织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地融入了他的整个人生,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大艺术教育观。 1 2 1 学校艺术教育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活动,缘于他艺术教师的实践活动,2 0 世纪 之初,由于社会对美术人才,特别是懂得西洋美术的人才的需要,师 范美术课培养的人才一时间不够用,作为对公办学校美术教育和应用 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充实,私立美术专门学校纷纷出现,留日回国的丰 子恺也参与到了这一创办艺术教育的大潮之中,他曾亲自参与创办了 我国早期的师范艺术教育学校,如:1 9 1 9 年与同学在上海创办上海 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教西洋画;1 9 2 4 年他与匡互生等人在 上海创办立达中学;他教学经历丰富,从1 9 1 9 年开始,先后在上海 专科师范学校、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松江女子中学任教,教授图画 音乐课。他在报考浙江第一师范时或许就有了一颗从事艺术教育的 心,师从李叔同先生,这颗心更坚定了,几年的学习为以后从事艺术 教育打下了基础。他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教育生 涯。他在各类学校中从事教育共经历了1 5 年,分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自1 9 1 9 年秋至1 9 3 0 年秋,这1 0 年他不断地在各处的学校中担任 图画音乐教师,并且同时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1 9 3 0 年,因一场伤 寒病,他暂停了教师工作。1 9 3 8 年夏天,丰子恺又开始为广西全省 中学艺术教师暑假训练班讲授艺术,下半年为桂林师范学校高校班和 简师班分别讲授美术、图画课,从此开始了他第二次学校美术教育时 期,这一时期从1 9 3 8 年夏天至1 9 4 3 年6 月。1 9 3 9 年春,时任浙江 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聘他为浙江大学艺术指导及讲师,1 9 4 1 年秋升他 硕士学位论文 为副教授,讲授大学公选课性质的艺术教育、艺术欣赏;1 9 4 2 年1 1 月,丰子恺应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陈之佛之聘,赴该校任教授兼教 务主任,由于当时国立艺专人事复杂,他只在学校举行了几次讲座, 最后于1 9 4 3 年辞去教职。至此,他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执教生涯结束。 从中我们看出,他从教经历丰富,从中小学的基础艺术教育到大学阶 段的高等艺术教育都曾涉足,这为他大艺术教育观形成提供了必要的 准备。 早在他从教之初,他就发表了一系列岂术教育论文,普遍教育 上图画教材之研究是我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专论。稍后,他又发表 了艺术教育原理( 1 9 2 2 年) ,一般人的音乐( 1 9 2 8 年) 、关于 学校中的艺术科、关于儿童教育、告音乐初步者( 1 9 3 0 年) 、深 入民问的艺术( 1 9 3 2 年) ,译著艺术教育( 1 9 3 2 年) 等。 他担 任图画音乐教师时,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用大量的时间阅读文艺理 论及外文原著,整理编写讲义,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如两洋画派 十二讲是丰子恺根据立达学院两洋画科二年级学生现代艺术的 讲义稿编写而成,分别详细介绍了1 2 个现代美术流派,是一本以讲 述艺术流派为主的艺术断代史:此外还根据一年级学生艺术概论课 的,编成丁艺术概论;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西洋美术史课,编成了 西洋美术史。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丰子恺除了自己编写讲义结 成著作外,他还对中西艺术教育进行深入比较,对西洋绘画教育体系 与模式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教育思想,这些思想都见于 。邱春林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与近现代之交的美术思潮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 0 0 2 年3 月p 2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他的许多关于艺术的文章中,如两种绘画、东西方绘画的交融 等。 他还对绘画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从自己的“苦学”经历 之中,他得出结论:学习艺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比较而言, 西洋绘画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从基本练习木炭石膏模型写生开始, 到木炭人体写生,再到油画人体写生,最后用油画或其他各种画具自 由作画。这样容易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在教学过程中,他领悟到东 西方绘画学习法的不同之处。在绘画的学习上,西洋画有一定的方法, 因而西洋画容易学习;而中国画没有定论,不容易学,因此教学上可 以采用上述的这套西洋绘画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他不仅对美术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选择,还对西洋绘画法和画理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对于绘画学习需要着重学习西洋画的画法和画理,这些方 面主要包括:透视法、色彩法和构图法。他还认为西洋绘画中的“焦 点透视”要比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科学,他在艺术修养基础绘 画形体的描法一节中对透视法进行了详尽说明,图文并茂。在艺 术修养基础绘画色彩的描法一节专门介绍了西洋画中的色彩学, 他先用物理学的光学原理来解释色彩的构成,再讲解了西洋绘画中色 彩的运用,进而讲述了色彩的美感问题,他的一些散文中也穿插了一 些色彩学的知识。艺术修养基础绘画构图法专门介绍了西洋 画的构图法。丰了恺还强调绘画中的“多样统一”。他介绍如此多的 西洋绘画技法的知识与西洋美术史的知识,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传统的 硕士学位论文 绘画学习法不够科学,初学者不好入门,因而他认为要推动中国传统 绘画的创造,应该吸收西洋绘画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及方法。 1 2 2 社会艺术教育 丰子恺艺术教育活动并不局限于学校艺术教育,还包括许多的社 会艺术教育活动,这些艺术教育活动的范围广大,内涵丰富,使他的 艺术教育思想呈现出一种大艺术教育的气象来。 漫画创作是他一项重要的社会艺术教育活动,他在执教之余投入 了较多时间进行漫画创作,使他漫画家的声誉远远超过了他作为艺术 教育家的声誉,但这并不影响他通过漫画创作与研究的途径进行社会 艺术教育工作,实现他艺术教育理的想。“子恺漫画”是人们出于对 图1 4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他漫画的喜爱而给出的一个特别的名 字,1 9 2 4 年他的第一幅漫画:“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发表之后,他就利用 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先后有漫 画集出版,如丰子恺漫画、护生画 集1 9 2 9 年第1 版、儿童漫画1 9 3 2 年出版、学生漫画1 9 3 1 年出版。并 且他还进行许多漫画理论的研究,谈日 本的漫画、漫画、漫画艺术的欣赏就是他写出的相关理论文章, 1 9 3 4 年还发表了漫画描法。他的漫画都是大众喜爱的,出版后立 即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一版再版。人们从这些作品与著作中实现了 心灵的净化,进行了审美的体验,得到了艺术的启迪。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丰子恺通过实用艺术美学和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结合这一重要 途径来实现他艺术教育的大众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 育的先行者之一。他与曾任国立艺专校长的陈之佛有着丰常密切而长 久的交往,并且在其任职期间协助他主持过国立艺专的教务工作。陈 之佛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来 后,他亲自设计出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制定了相关的课 程体系,并且与当时的社会工商企业合作,直接在工厂中选拔人才进 行培养,这样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他不盲从西洋,而是吸收中 国的工艺美术设计的优秀传统,创出了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和 现代审美趣味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子恺的设计教育理念受他影 响至深,这表现为他设计教育大众化和设计教育观念中优秀传统文化 的底蕴。他成了积极倡导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他注意工艺品的改良, 通过工艺品的改良来实现大众在生活中对美的把握,进行审美的艺术 教育。 “深入民间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大众化”是他社会艺术教育 观的表达,他通常用一些艺术教育随笔来进行他的社会教育,同时表 达他的社会艺术教育观。艺术趣味一书可算是他为广大中学生与 广大青少年写的趣味性艺术读物。少年美术故事则是他以散文形 式撰写的美术散文故事。这些艺术教育活动是他越过了学校的艺术教 育伸向更广大艺术教育领域里而产生的。在他的这些艺术教育活动 中,还深含着他的艺术精神,因此,他的艺术教育观就以一种开放的 大艺术教育观的形式显现出来,这种开放性和就是一种大的体现,是 硕士学位论文 指面对广大平民大众,并且体现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重 审美的艺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审美的情趣,表达了艺术在日常 生活中“无用而大用”。的实质。 丰子恺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延续的时间很长,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 直至晚年,丰子恺的大半生都从事着他的艺术教育事业,早年以学校 艺术教育为主,晚年主要的艺术教育以社会艺术教育的形式呈现出 来,并且在此同时也写了许多艺术教育的文章,艺术散文随笔,漫画 集作,这些课余的艺术教育活动就是他的社会艺术教育活动。他的两 类艺术教育活动在时间上并不是那么阶段分明和相互完全独立,学校 艺术教育是狭义的社会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延 伸,我们强行地将他的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教育分开并不一定妥 当,因为他所有艺术活动就是他大艺术教育观的体现,我们说大艺术 观的大为宏大,大气的意思。这体现在几点上:( 1 ) 从时间上看,涉 及整个人生的艺术教育的思想;( 2 ) 从空间上来说,他的艺术教育思想 面向大众、深入民间,是大众艺术教育的思想。( 3 从内涵上来说, 它超越了艺术教育的本体,关注人性,走向了人生,正是有了这几层 意思,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就宽广宏大、深刻而具有了现实的意义。这 两类艺术教育活动作为他生命的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已融入他的整 个人生,形成了一个整体。而在文中提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与社会艺 术教育只是为了更加清析地叙述他的艺术教育,阐述他的大艺术教育 观。 。丰子恺美术夜谭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p 4 7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第二章超卓的理想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阐述与分析 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肩负着它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它的 社会任务,社会对美术的需求骤然大增,在激烈的社会大思潮之中美 术教育逐渐形成且壮大,逐步确立了其思想体系和教学结构,艺术与 社会,自然的关系得到了明确的确认,中国美术教育的高尚的内容和 远大的目标也开始形成。在激烈争鸣的思潮之中,各流派纷呈迭起, 中国美术教育出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一) 中西融合派,这其 中的代表人物有徐悲鸿、高剑父、林风眠;这一派又分为两个支派, 以徐悲鸿、高剑父为代表的用西方的美术教育体系改造中国画的一派 和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一派;( 二) 传统走向现代一派,代表 人物为潘天寿。而这几派之争的实质,即中西取舍之争,从此美术教 育也逐渐地从这场争论中走向了偏向政治和学院学术这两条道路上, 这场争辨非常之激烈,并且最终偏离了立人的时代主题。丰子恺的艺 术教育观当然会受到历史现实的影响,他不可能回避时代给他的难 题:面对中西文化艺术的冲撞,艺术教育最终应作出怎样的选择? 最 终丰子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通过艺术的启蒙教育直接让艺术走向大 众,深入民间,他自己则始终身处在这几派之外,显出其独特的个性, 这恰与2 0 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的“立人”的世纪思潮不谋而合, 由于他的艺术教育面向大众,深入民间,他的艺术教育观走出了政治 与学院的狭小苑囿,真正走回到了“立人”的时代主题,而回归到了 硕士学位论文 广阔的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及艺术教育思想处处散见于他的艺术 随笔与散文中,这种以散文的随意形式相对来说不如学术专著或论文 那样有强烈的逻辑感,但丰子恺这些艺术随笔的目的也并不在于突出 其学术地位,而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散文形式传播他的艺术的思想,在 大众中进行艺术知识的启蒙与普及。我们绝不可以忽略了他这种教育 形式后的“精神”,本文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了这些散见于随笔中的 艺术教育观之间存在的内在相关性。 2 1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的艺术教育理想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 想最生动的表述,表明了他艺术教育的理想,这是他艺术教育思想最 终目标和精髓,也是他艺术教育观的形象说明和集中体现,在他对于 艺术教育的论述中,他常常会提到“大艺术科”、“小艺术科”、“远功 利”、“绝缘”、“先器识后文艺”等艺术教育观,其实这些思想最后总 是归结到了艺术教育的最终理想之中。 艺术与人生联系密切、整体统一,艺术不能脱离人生,人生也 不可缺少艺术,这中问有两方面的意思:艺术的人生”主张的是在人 们整个的人生巾实现一种艺术精神,人生中用了“艺术的心”圆,将 艺术的精神植入人生中,使人生趋于圆满,它讲生活中有艺术,倾向 于在普通大众中实现艺术教育;“人生的艺术”是指艺术不能脱离人 生社会而孤立存在,艺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艺术的审美的功能,通过审 美的艺术教育来改造社会,使生活中处处浸润着艺术的精神,实现人 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 8 5 年9 月p 8 2 丰华瞻威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p 15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生的圆满。他的这种艺术教育思想是艺术教育工具论的代表,他是要 通过艺术教育促进人的个体发展,最终实现人生的圆满,社会的和谐。 在艺术教育中,他始终强调从教育的最根本的因素人、人性出发, 艺术最终不能脱离人而走向“为艺术的艺术”、“为政治或为商业的艺 术” 。实现为了人的艺术教育,最后达到人生和社会的圆满与和谐。 在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教育是与生活和人生联系在一 起的,他认为艺术教育就在于教人艺术地生活。难道还有与生活和人 生无关的艺术教育吗? 他明确指出“为商业的艺术”和“宣传的艺术” 都是不为人生的艺术教育,这些艺术最终都走向了以商业和宣传为最 终目的,脱离了人的最终的情感关怀。“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 术”如何能够和谐? 在他看来,即在生活中处处融进“艺术心”。现 实的人生往往处处充满着苦闷,苦闷的人生中处处存在着不和谐,他 说“原本我们初生入世的时候,并不提防到这世界是如此陕隘而使人 窒息,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 心灵,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怒放的, 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磨折,不敢再发生罢了。”在面对这“苦闷的 人生”时,带着一颗“艺术心”,人们可以去瞥见无限的姿态,可以 体验人生的崇高与不朽,从而就发现生的意义与价值,实现艺术的生 活。因而“艺术心”是他艺术精神应用的最根本与必不可少的。有了 这“艺术心”就能看清楚生活中本来的真相,而不受习惯、经验所迷。 在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他“艺术心、艺术、艺术教育”的所指,并 丰子恺著艺术趣味湖南文艺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p 90 1 7 硕士学位论文 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1 9 3 6 年6 月2 2 日,丰子恺在他的教师日记中说道:“今上 午结束艺术教育课,选读乐记三节,并结论日:“半年来授课共 十六讲,要之,不外三语: 艺术心= 广大同情心( 万物一体) 艺术= 心为主,技为从( 善巧兼备) 艺术教育= 艺术精神的应用( 温柔敦厚) ( 文质彬彬) ”。在 他看来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精神的应用,将艺术精神应用于人生中,使 人生趋于完满。而艺术精神又是何指呢? 我们从他的文章中去寻找答 案,在艺术的效果这篇文章中,他说:“艺术及于人生的效果其 实很明确,人对艺术品时直接兴起的作用,及研究艺术之后间接受得 的影响,前者称为艺术的直接效果,也就是艺术品的效果,后者可称 艺术的间接效果,即“艺术精神”的效果。”“直接效果就是我们创 作或鉴赏艺术品时所得的乐趣,这乐趣第一是自由,第二是天真;而 艺术的间接效果就是心灵在研究艺术之后所受的影响,此时就反映出 了二点:第一远功利,第二归平等。” 这时他已将整个人生看成了艺 术品。总之这自由、天真、远功利、归平等其实就是艺术精神应用于 人生之后在生活中的效果,是艺术精神表出来后能被我们感受到的效 果或特征。艺术精神也就是在于这颗“艺术心”,也即面对万物时的 “广大的同情心”即怀着与他物相同的感情,这个艺术精神的实 丰华瞻戚志荣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3 2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4 0 复旦大学出版社19 8 5 年9 月 丰华瞻威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4 1 复旦大学出版社19 8 5 年9 月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质是不拘泥于表面的,不随表象变化而变化的。 2 1 1 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思想 在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思想是 他艺术教育理想实现的前题,这是也是他认为从事艺术教育所恪守的 原则。“先器视后文艺”总的说来是艺术教育首先重人格修养,次重 文艺学习,即“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丰子恺这一思想最直接源自他的老师李叔同,早在浙江杭州第一 师范就读时,就接受了他的这一文艺教育观,他发现在老师的宿舍案 头里,放着一册人谱,并且上面有老师亲手书写的“身体力行” 四字,每字旁加一个红圈。当时并不善言谈的李叔同却将“先器识而 后文艺”的道理讲解给他的学生们听,他将“显贵”和“享爵禄”解 释为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 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都不足道,在李叔同出家之前,他将这册人 谱送给了丰子恺。 因此这器识就是精神气节,即人格。在人身上就是“真、善、美” 的人格体现。他认为三者之问,“真”、“善”为“美”的基础,“美” 是“善”的完成。“真”“善”好比人体的骨格。“美”好比人体的皮 肉。 如果将完满的人格比作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 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人格也将不完满。 因此要立人,就是要先器识,培养人格的精神,培养“真、善、 美”俱全的人格精神,“真、善”是器识的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从这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4 6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 硕士学位论文 三种人格精神回到艺术教育,“美”是艺术的精神的代表,是“真、 善”的表现。只有有了“真、善”,才有“美”。并且他进一步提出: 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他说:“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 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 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 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这就明确指出了“器识”与艺术心的关 系,指出了只有先有了器识,才能有“深广的同情心。这时器识就成 为了艺术心的前提。在这里他就将先器识引向丁“艺术心”。并说真 正的艺术家是具有一颗“艺术的心”的人。这艺术的心就是“芬芳悱 恻之怀”。 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之机,“先器识后文艺的思想”其实是爱国 主义的体现,究其根本还是在于“立人”培养人,它是当时“立 人”思想的代表,丰子恺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因为这“一担河山”而 遁人空门,也没有将一颗艺术心投向革命的狂潮,却将一腔激越的救 国热情,化作了平实的“立人”的人生情怀,在现实的人生中做着艺 术教育的事业艺术的普及与启蒙教育。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 妙,先器识后文艺的艺术教育思想培养的是人最基本的品质,这种艺 术教育思想注重培养“艺术心”,而这“艺术心”不是某种外在表象 机械地相拼凑得来,而是内在品质如“同情心”、“童心”、“芬芳悱恻 之怀”等人格心灵的培养,这些品质最终都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丰华瞻戚志蓉编注丰子恺论艺术p 1 4 71 9 8 5 年9 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他的艺术教育思想注重“立人”,“立人”就要回归到对学生个人品质 的培养,他的这种艺术教育观不主张为了某些盲目的社会需求而忽视 或牺牲学生个人的培养,反对为了迎合某种浅薄的社会需要而不惜伤 害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他在他的漫 画某种教育中画着小人按一个模子 压出来,就强烈地表达了他的这一艺术 教育观。他非常注重学生全面的文艺发 展与教育,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以音乐、 美术、文学为艺术教育的舞台,进行着 他的艺术教育事业。正是有了这先器识 后文艺的艺术教育观,他的艺术教育思 图2 1 某种教育 想才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显出丰富而独特的美学思想,“人生的 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的艺术教育理想才能实现。 2 1 2 远功利是艺术精神实现的条件 远功利是他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教育观,“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 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 长,物欲蔽天真。”这是八指头陀的一首诗,他很喜爱并将其刻于烟 斗上,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远功利的艺术教育观,单纯的儿童总是快 乐的,他们能以一颗赤子之心来面对世间事物,在大自然或人生的图 景面前,他们的心常常是定的。因此他们能“解笑”、“不生嗔”,而 大人们总是因为物欲所困,少了许多快乐多了许多烦恼。 这远功利的艺术教育观首先表现在学习艺术要远功利。他说:“世 硕士学位论文 问有三个真理“真”、“善”、“美”,人生便是在这三个真理的追 求中去寻找人生的美与实现人生的圆满,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 求美。”在艺术学习上他说:“要发现物象的本身。”“凡美必是事物本 身的表现,常把“隋的一面转出来向着世间,这样生活必定增 加一种趣味。”不专看物象的意义,远功利就实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观念其实并没有教人们将事物功利的一面完全割舍,只是不为了功利 的目的而使得人生在某些方面偏废了,而使得人生不能圆满。他在文 中说:“要用眼睛看物象的本身,又看物象的意义。看事物的本身 能发现其美,看见物象的意义能发见其真和善。真善美三位一体,不 能分割。”。告诫人们在学习艺术时要将功利远之,使物象的本质能清 楚地呈现并被我们把握,这正是为了“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 之和谐;其二,他也主张艺术创作的“远功利”,艺术创作时由“真 心的感动而工作”,“远功利就是一种爱美之心,欲罢不能。”他主张 在工作时就是为工作而工作,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无关心”,这种无 关心是对事物本身以外的“无关心”,正因为“无关心”,所以就能发 掘事物本身的兴味,从而达到对事物客观性的把握与反映。也只有艺 术以远功利为条件,这艺术精神才能注入牛活中,人牛才能趋于完满。 2 1 3 走向民间大众的艺术教育 远功利的艺术教育观表现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上,但如果少了 “为人生”,艺术教育的理想同样是空中楼阁,因此,要真正实现“人 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之和谐,根本还是不能离开人生,不能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 p 4 7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 。丰华瞻戚志蓉编著丰子恺论艺术p 4 9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9 月 2 2 走向审美的人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脱离生活。他正是通过大众的艺术教育使艺术走向并深入民间,因此, 大众艺术教育是其艺术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必然的途径,这也是他大 艺术教育观的体现。 丰子恺艺术教育包含着学校以外的艺术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