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峒与接受 中文摘要一 中文摘要 本文拟从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传播入手,探讨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 接受过程以及在文学创作和文化精神上的表现。本文解析了塞万提斯写作堂吉 诃德的创作动因,追溯了堂吉诃德在西班牙的流传:梳理了从堂吉诃德的诞生 始,到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十九世纪历史民族主义的评论家们对堂吉诃德所持的 不同观点,以及二十世纪以来西班牙人对堂吉诃德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分析 了堂吉诃德对于西班牙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 堂吉诃德在西方也分别被看作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代其评价也发生了几 次转变。本文详细描绘了堂吉诃德在西方各个阶段的形象,从十七世纪的疯子骑 士到十八世纪的道德绅士和可敬佩人物,以及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悲剧人物形 象。叙述了堂吉诃德对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所起的突出贡献,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小 说创作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对于堂吉诃德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过程,本文分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 八九十年代三个阶段对此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各个阶段的中国读者对堂吉诃德的 不同吸收和理解,指出了堂吉诃德对于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在小说创作和精神气 质上的双重作用。根据不同阶段人们对于堂吉诃德的不同关注和接受程度,本文 也对其时代和社会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剖析。 纵观堂吉诃德形象的不断变迁,对照堂吉诃德在西班牙、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与接受,本文仔细解读了堂吉诃德形象的演变过程,认为堂吉诃德之所以被不同 地理解和阐述不仅由于读者所处的时空环境、自身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的观点和 角度不同,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艺思潮有关。当社会需要正视现实的时候, 读者在堂吉诃德身上更多看到的就是滑稽荒谬、不合时宜的特点;当时代需要理 想,读者又更多地把他视为一个代表着不屈不饶追求理想的悲剧人物或者崇高英 雄。堂吉诃德的矛盾性使他具有了多重复杂的意义,而堂吉诃德的生命力如此常 驻,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意义来。 【关键词】堂吉诃德,西方,中国,影响,接受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c h o o s e st h es p r e a d i n go fd o nq u i x o t eb yt h ew e s t e r nw o r l d a n dc h i n e s ea sab r e a k i n gp o i n t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a c c e p t a n c eo ft h ei m a g e o f d o nq u i x o t e a n dt h e i ri n f l u e n c eo nl i t e r a r yw o r k sa n dc u l t u r a ls p i r i t s i nw e s ta n dc h i n a i ta n a l y s e st h em o t i v a t i o l lo f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d o n q u i x o t eb yc e r v a n t e s ,a n dt h ee f f e c t s o fd o nq u i x o t eh a so n s p a n i s h 1 i t e r a t u r e i ti n t r o d u c e sv a t i o u sv i e w p o i n t sa b o u td o nq u i x o t ef r o mt h e b i r t ho fd o nq u i x o t et o1 8 “c e n t u r ya n d1 9 ”c e n t u r y 2 0 t “c e n t u r y d o nq u i x o t eh a sa l s ob e e ni n t e r p r e t e da s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si nw e s t t h i st h e s i sg i v e sad e t a i l e d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a c c e p t a n c eo fd o no u i x o t e f r o m1 7 “c e n t u r yt o1 8 “c e n t u r y a n d1 9 t “c e n t u r y ,2 0 “c e n t u r y t h et h e s i s d e s c r i b e s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h a td o nq u i x o t eh a sm a d e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o d e r nn o v e l sa n dv e r i f l e dc r i t i c sa n dr e f e r e n c e st od o nq u i x o t eb y d i f f e r e n tw r i t e r s a s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a n da c c e p t a n c eo fd o nq u i x o t ei nc h i n a ,t h i st h e s i s d i v i d e st h e mi n t ot h r e em o m e n t s ,n a m e l yt h e2 0 sa n d3 0 s ,t h e5 0 sa n d6 0 s , a n dt h e8 0 sa n d9 0 si nt h e2 0 “c e n t u r y ,f r o mw h i c hs h o w st h ed i f f e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a b s o r bo fc h i n e s er e a d e r sa t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a n dp o i n t s o u tt h ed o u b l ef u n c t i o n st h a td o nq u i x o t eh a so nt h en o v e l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m e n t a lc h a r a e t e r l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m o d e r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v i e w i n gt h ec h a n g e so ft h ei m a g eo fd o nq u i x o t ea n d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n f l u e n c ea n da c c e p t a n c eo fd o nq u i x o t ei ns p a i n ,t h ew e s t e r nw o r l da t al a r g ea n dc h i n a ,t h i st h e s i ss h o w st h a tad i v e r s i f i e dd o nq u i x o t ei s c o n n e c t e dt on o to n l yt h ep e r s o n a lc u l t u r a lq u a l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 o ft h er e a d e r s ,b u ta l s ot h e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1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s w h i l et h i si sa l s ot h ev e r yr e a s o nw h yd o nq u i x o t ec a nk e e pg i v i n gp e o p l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d o nq u i x o t e ,w e s t ,c h i n a ,i n f l u e n c e ,a c c e p t 2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引言 引言 堂吉诃德,作为西班牙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自问世以来,一直吐露着 它奇特的芬芳。它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以自身可笑的言行,痛感了追逐不切实际 梦想的荒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疯癫骑士,虽然在西班牙诞生,足迹却踏遍了 整个世界,尽管他没有成为自己苦苦追慕的游侠英雄,可是却赢得了至今四个世 纪以来各个国家和不同时代人们的喜爱和追随。 堂吉诃德在它的作者塞万提斯在世时已经出版了1 6 次,在他逝世后的 近四百年里,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国被翻译成七十种文字,出版了两于多个版 本。最初堂吉诃德只是以西班牙骑士小说的终结者的面貌出现,然而在今天, 它已远远不是用来嘲弄华丽不实的骑士小说,堂吉词德作为一种令入感动的英雄 行为和超凡脱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经久不衰。他不着边际的 言行和想入非非的个性,让人们洒尽了笑声和泪水,丽他“最勇敢、最痴情、最 讲礼貌”的况喻,也给人们留下了无穷回味。堂吉诃德的每一次被阅读都不 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堂吉诃德的形象也变得日益生动和丰富。 然而,堂吉诃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自他诞生以来,不同时代、不同社 会的读者都从各自的认识角度作出了回答。在众多的评价中,结论真是相去甚远: 滑稽可笑的疯骑士、即可爱又可笑的老好人、令人礅佩和同情的落难英雄、失去 了现实感的主观主义者、代表着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患有游侠狂的学者、崇高的 疯子、不屈不挠地为理想奋斗的勇士、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者、死搬书本的教条 主义者、坚定的人文主义战士,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堂吉诃德的 身上,我们看到,他的每一种性格特征,即每一个性格层面,都是一种普遍存在 的人类行为方式,都具有广泛深刻的代表意义。他的身上集中了很多人类固有的 特性,堂吉诃德既是一个可笑的疯子,又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他既具有很多弱点 和错误,也拥有很多超凡出众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在他身上同时体现了人类 的可笑与渺小,可爱与崇高。我们单抽取他性格的某一面、某一点来看,他就是 某一种性格、某一种类型的代表,而从整体来看,他又是多种矛盾、似乎不可调 和的性格和类型的总和,一个活灵活现的同时闪耀着喜剧与悲剧光芒的人物。 本文拟从堂吉诃德在西班牙的诞生开始,对照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 响与接受,探讨堂吉诃德形象在西方与中国的演变过程,以及堂吉诃德对文学创 作和文化精神的重要作用。希望经过一定的材料梳理和分析,能够比较清晰地展 现堂吉诃德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以使堂吉诃德的影响与接受问题在 较大程度上得到阐明。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堂吉诃德在西班牙 第一章堂吉诃德在西班牙 ( 一) 塞万提斯的创作动因 塞万提斯曾在堂吉诃德的前言里通过一位“高明”之口,并借堂吉诃德 的“传记作者”熙德阿默德之言说明,他创作堂吉诃德是要“说得有趣”, 能使人家读得“解闷开心”,宗旨要“攻击骑士小说”,揭露骑士小说的荒谬,消 除骑士小说的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其实,无须作者的刻意说明,聪明的读者也能通过对有关历史文化( 骑士制 度和精神) 和文学传统 引言,海涅,文学研究集干1 j ( 2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5 6 年 1 4 1 1 5 】堂吉诃德,下部,第七十四章,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焦 【6 】堂吉诃德 版本轶事,陈志民,课外学习。1 9 8 3 年第1 期 7 奇想联翩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 西班牙) 米盖尔德塞万提 颠著,( 西班牙) 萨尔瓦多达利插图,孙家孟译,j 匕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 0 0 1 芷 8 】8 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 ,保尔阿萨著,梅岳泰版,p 3 7 页,转g l 自堂 吉诃德,塞万提斯著,上部,译者序,杨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9 塞万提斯的生平和著作,沃茨著,沃尔特司各特版,p 1 6 7 页,转引自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上部,译者序,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1 0 堂吉诃德,上部,第九章,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芷 1 1 旁观者2 4 9 期,每人丛书版二册,p 2 9 9 页,转引自堂吉诃德,塞 万提斯著,上部,译者序,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1 2 可笑可爱的人,p 1 5 6 页,泰甫著,转引自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 上部,译者序,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1 3 浮士德,p 8 3 页,第一部,( 德) 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6 3 年 1 4 论英国小说家,都欧编,海兹利特全集第六册,p 1 0 8 页,转引自堂 吉诃德,塞万提斯著,上部,译者序,杨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1 5 堂吉诃德与我们的时代,舒建华,中华读书报,1 9 9 8 年2 月6 日第1 8 版 1 6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屠格涅夫,尹锡康译,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 杨周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5 年 1 7 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时代出版社,1 9 5 3 年,p 3 4 0 页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书j 释 1 8 西绪弗斯神话及其他论文,( 法) 阿贝尔加缪著,纽约兰登图书公司, 1 9 5 9 年,p 5 页 玛 2 0 堂吉诃德在瓜纳华托第十卷,墨西哥瓜纳华托州政府图书出版社, 1 9 8 8 年,p 3 4 页、p 3 4 2 页,转引自塞万提斯,陈凯先著,华夏出版社,2 0 0 1 年 2 1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译本前言,马克吐温著,张万里译,上海译 文出版社,1 9 8 4 年 2 2 纳博科夫访问记,赫戈尔德,张平译,世界文学,1 9 8 7 年第5 期 2 3 v n a b o k o v ,l e c f u r e s0 1 id o nq u i x o t o , e d ,f r e d s o nb o w e r s ,i n t r o d ,g u y d a v e n p o r t ,b a r c o u r tb r a c ej o v a n o v i c h ,i n c ,1 9 8 3 ,转引自纳博科夫与堂吉 诃德,刘佳林,外国文学评论,2 0 0 1 年第4 期 2 4 堂吉诃德,下部,前言致读者,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舨社, 1 9 7 9 年 2 5 堂吉诃德与中国,荣涯,人民日报,1 9 7 8 年6 月2 0 日第六版 2 6 ( 堂吉诃德) 译余琐掇,杨绛,读书,1 9 8 4 年第9 期 2 7 西万提司评传,傅东华,小说月报1 6 卷第l 号,1 9 2 3 年 2 8 魔侠传,周作人,小说月报1 6 卷1 号,1 9 2 3 年 2 9 西班牙守文德的( 唐克孝传) ,陆祖鼎,学灯,1 9 2 4 年6 月6 日 3 0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不是信,鲁迅,语丝周刊,1 9 2 6 年 第6 2 期、第6 5 期 3 1 奔流校编后记,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 【3 2 】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 3 3 】北斗月刊,1 9 3 1 年第l 卷第1 期 3 4 卢那察尔斯基笔下的堂吉诃德,张文中,解放日报1 9 8 4 年1 月3 1 日 3 5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焦 3 6 北斗月刊,1 9 3 2 年第2 卷第1 期 3 7 即傅东华 3 8 塞万提斯和他的杰作( 堂吉诃德) ,王淡芳,人民文学,1 9 5 5 年第1 0 期 3 9 纪念“草叶集”和“堂吉诃德”,周扬,人民文学,1 9 5 5 年第1 0 期 4 0 堂吉诃德不是骑士的典型形象,孟宪强,社会科学战线,1 9 8 2 年第1 期 4 1 文学本体的人类学思辨,徐岱,文学评论,1 9 8 8 年第5 期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注释 4 2 意义的重建:从过去到未来( 堂吉诃德) 新论,饶道庆,外国文学 评论,1 9 9 2 年第4 期 4 3 幻想中的英雄:论( 堂吉诃德) 的多重意义,周宁,厦门大学学报, 1 9 9 6 年第1 期 4 4 论堂吉诃德与模糊的世界,孙靖、马汉广,社会科学探索,1 9 9 6 年第 2 期 4 5 堂吉诃德的中国接受,刘武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3 期 【4 6 滑稽侠客,耿小的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 年 4 7 】堂吉诃德,上部,第十八章,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经 4 8 西班牙的古城,周作人著,看云集,岳麓出版社,1 9 8 8 年 4 9 废名小说选,序言,废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 5 0 “五四”新村运动和知识分子的堂吉诃德气,钱理群,天津社会科学, 1 9 9 3 年第1 期 5 1 顾城诗全编,顾工编,上海三联书店,1 9 9 5 年 【5 2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 1 9 8 8 年,p 3 6 5 页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 欧洲文学史,第一卷,李赋宁主编,商务e 口书馆,1 9 9 9 年 ( 2 )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杨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 3 ) 精印本( 堂吉诃德) 引言,海涅,文学研究集干q ( 2 1 ,人民文学出版 社,1 9 5 6 年 ( 4 ) ( 堂吉诃德) 版本轶事,陈志民,课外学习,1 9 8 3 年第1 期 ( 5 ) 奇想联翩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 西班牙) 米盖尔德塞万提 斯著,( 西班牙) 萨尔瓦多达利插图,孙家孟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 0 0 1 笠 ( 6 1 浮士德,( 德) 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3 年 ( 7 ) 堂吉诃德与我们的时代,舒建华,中华读书报,1 9 9 8 年2 月6 日第1 8 版 ( 8 )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屠格涅夫,尹锡康译,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 杨周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5 年 ( 9 ) 论( 堂吉诃德) ,( 匈) 乔治卢卡契,谢钟浞译,文化译丛,1 9 8 2 年 第3 期 ( 1 0 ) 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时代出版社,1 9 5 3 年 ( 1 1 ) 西绪弗斯神话及其他论文,( 法) 阿贝尔加缪著,纽约兰登图书公司, 1 9 5 9 年 ( 1 2 ) 塞万提斯,陈凯先著,华夏出版社,2 0 0 1 年 ( 1 3 )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著,张万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8 4 在 ( 1 4 ) 纳博科夫访问记,赫戈尔德,张平译,世界文学,1 9 8 7 年第5 期 ( 1 5 ) 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刘佳林,外国文学评论,2 0 0 1 年第4 期 ( 1 6 ) 堂吉诃德与中国,荣涎,人民日报,1 9 7 8 年6 月2 0 日第六版 ( 1 7 ) ( 堂吉诃德) 译余琐掇,杨绛,读书,1 9 8 4 年第9 期 ( 1 8 ) 西万提司评传,傅东华,小说月报1 6 卷第l 号,1 9 2 3 年 ( 1 9 ) 魔侠传,周作入,小说月报1 6 卷1 号,1 9 2 3 年 ( 2 0 ) 西班牙守文德的( 唐克孝传) ,陆祖鼎,学灯,1 9 2 4 年6 月6 日 ( 2 1 )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不是信,鲁迅,语丝周刊,1 9 2 6 年第6 2 期、第6 5 期 ( 2 2 1 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 论堂吉诃德在西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癌;考文献 ( 2 3 ) 北斗月刊,1 9 3 1 年第1 卷第1 期 ( 2 4 3 卢那察尔斯基笔下的堂吉诃德,张文中,解放日报1 9 8 4 年1 月3 1 日 ( 2 5 ) 北斗月刊,1 9 3 2 年第2 卷第1 期 ( 2 6 ) 塞万提斯和他的杰作( 堂吉诃德) ,王淡芳,人民文学,1 9 5 5 年第1 0 期 ( 2 7 ) 纪念“草叶集”和“堂吉诃德”,周扬,人民文学,1 9 5 5 年第1 0 期 ( 2 8 ) 堂吉诃德不是骑士的典型形象,孟宪强,社会科学战线,1 9 8 2 年第l 期 ( 2 9 ) 文学本体的人类学思辨,徐岱,文学评论,1 9 8 8 年第5 期 ( 3 0 ) 意义的重建:从过去到未来 堂吉诃德) 新论,饶道庆,外国文 学评论,1 9 9 2 年第4 期 ( 3 1 ) 幻想中的英雄:论(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周宁,厦门大学学报, 1 9 9 6 年第1 期 ( 3 2 ) 论堂吉诃德与模糊的世界,孙靖、马汉广,社会科学探索,1 9 9 6 年 第2 期 ( 3 3 ) 堂吉诃德的中国接受,刘武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3 期 ( 3 4 ) 滑稽侠客。耿小的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 年 ( 3 5 ) 看云集,周作人著,岳麓出版社,1 9 8 8 年 ( 3 6 ) 废名小说选,废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 ( 3 7 ) “五四”新村运动和知识分子的堂吉诃德气,钱理群,天津社会科学, 1 9 9 3 年第1 期 ( 3 8 ) 艺术与生活,周作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 ( 3 9 ) 顾城诗全编,顾工编,上海三联书店,1 9 9 5 年 ( 4 0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 1 9 8 8 盈 论堂吉诃德在两方与中国的影响与接受后记 后记 这篇文章在五月中旬的一个黄昏终于完稿,算是勉强应付了硕士论文。堂吉 诃德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个很鲜活的形象,不知道为什么放在自己的论文里却是如 此的缺乏光彩。记得在本科的时候,我曾经为写作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