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温情守望:图像时代的人道关怀——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温情守望:图像时代的人道关怀——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温情守望:图像时代的人道关怀——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温情守望:图像时代的人道关怀——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温情守望:图像时代的人道关怀——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中文摘要 本文从考察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特征中的人道精神主题展开论述,具体阐 释中国当代摄影人道精神主题下主要三种类型:一、悲天悯人,即创造者将人道 精神的悲悯目光投向鲁迅所说的“被损害被侮辱的人们”,以唤醒普遍的人的尊严 与价值的觉醒。二、人性善恶,在痛贬( 对人性的摧残) 与追求( 对人性美的礼赞与 向往) 两个向度上展开,指向一种人性的普遍觉醒与完善。三、个性解放。并从叙 事学的角度对他们在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 本文首章主要对民间叙事概念的界定、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的含义、人道 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中人道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 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中人道精神之表现,是本论题研究的重点,着重对人 道精神的叙事主题与叙事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文本 所进行的分析和归纳,挖掘出了它所具有的题材的原真性、表达的客观性、构图 的开放性特点以及最终形成了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语言的素朴性等美学特质。 关键词: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人道精神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1 _ 狮sa r t i c l ef 如mi n s p e c t si nt h ec h i n e s ep r e s e n ta g ep h o t o g r a p h yf o l kn 矧斌i o n 龇h u 瓤泣t ye 薹l e :r g e t i cs u b j e c tt ol a u n c ht h ee l a b o r a t i o n ,e x p l a i n st h ec 量l i n e s ep r e s e n t a g ep h o t o g r a p h yh u m a n i t ye n e r g c t i cs u b j e c tt h r e et y p e s :b e m o a n st h es t a t eo ft h e u i l i v e r s e b u m a nn a t u r e ,a n d e m a n c i p a t i o n so fm a 薹l si n d i v i d u a lc h 粼t e r a n de 锹_ r i e so n n l ee l a b o r a t i o nf - r o mt h en a f r a t i o l l s t u d ya n 斟el ot l l e mi nt l l ec h i n e s ep f e s e n a g e p h o t o 舭p h yf o l 薹( n a f f a t i o n sc i c r e t em a m 纯s t a t i o n t h i sa i t i c l ec h a p t e ro n em a i n l yl ot h ef o l kn a r r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l i 蜥l s ,t h ec h i n e s e p f e s e n ta g ep h o t o g r a p h yf o l kn a r r a l i v em e a l l i n g ,t h eh u m a m t ym e n t 】酣c o 衄o t a t i o n 嬲 w e 珏a st h ec h i n e s ep f e s e n ta g ep h o t o g f a p h yf o l kn a f r a t e st h et i m eb a c k f o u n dw h i c h t h eh u m a i l i t ys p i r i tp r o d u c e sa n ds oo nt oc o n d u c tm er e s e a r c h p e r f o n 】 1 a n c eo ft h eh u m a i l i t ys p i f i ti st h i st h e s i sl 汜yp o i n t ,e m p h a l i c a l l yc o 胤k c t s 证ea n a l y t i c a ls m d yt ot 量l eh u m a 姬t ys p i r i t s 磁啪a t i o ns u b j e c ta i l dt h en a r r a 毛i o nw a y , 毫l l 】o u 曲a n a l y s i sw l l i c ha 谢i n d u c t i o nc 蕊e so nt ot h ec h i n e s ep f e s e n ta g ep h o t o 黟a p h y f o l kn a 麒l t i v et e x t ,u n e a r l 激酣i tt oh a v et h e m ec h o i c el i v e ,m ee x p r e s s i o nt e c h i l i q u e o b j e c t i v i t y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砖g i n a l i t ya sw e l la sh a sf 醅m e dn 黻臻t i o n l a n g i l a g ee s t 量l e t i c s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c 丽s t i c sf i n a l l ya n ds oo ns i h l p l e k e yw o r d s :c h i 辩s ep f e s e n ta g ep h o t o 鲫h y强e 烈kn 缀a t e sh u m a l l 主t ys p 溅t 扳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引论 摄影作品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作品越来越受到叙事理论的关注。所谓叙事“就 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摄影是用镜头来叙事,镜头是一 双眼睛,它看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从哪里开始看,是俯视还是仰视,都是有别 于文字的另一种潜默的语言。 民间叙事是9 0 年代以后被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认同的一种颇为时兴和 有效的阐释方法。这些作家把民间文化的价值原则作为自己判断是非的基本标准, 或者把民间作为灵魂栖息的归宿,进而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社会、文化潮流的认识 和态度,比较真实、全面地体现了民间文化形态的自在生存逻辑和自由生命渴望, 他们以“下层人 的眼光去理解社会、人生、政治,去体悟民风民愤,叙说“乡下 人的心理内涵、生命渴求与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在当代摄影中有着明显的趋势, 相当一部分拍摄者把镜头对准当下的、周围的和自身的真实,对准民间的、同常 的和多样的生活细节,深入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从一个民间化的视角审视和集 中展示历史,他们旨在通过影像的方式还原中国入的原本生活情态,以丰富、自 由和多态的个人化视点,广泛而真切的细节,反映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 2 0 世纪7 0 年代末以前,摄影一直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服务性的宣传 工具而存在的,摄影艺术完全受“文学艺术 概念代表模式的影响,这种状况直 到文革结束后,随着政治权威的解体才开始改观。1 9 7 6 年的“四五运动”管真羔e 将 摄影以运动的方式推上了中国的当代历史。而1 9 7 9 年“四月影会 的前后三回 展,开船了中国摄影当代性的格局,为后来的各种摄影走向挑开了脉头线路。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弓l 言第2 页、第3 页。 霆五运动,是l 孵6 年4 胃5 麓发生的戳天安门事磐为代表戆爱对“酉入帮”酶全国毪的群众强犬抗议运 动。 1 9 7 6 年4 月7u 至2 5 口,在北京中山公嗣兰室,以李晓斌为首,一批爱好摄影的年轻人用完全民间的方 式筹办了一次名叫自然社会人的艺术摄影展览,这是解放以后首次非宙方的摄影展览,并凼此成立 了一个晁瓣群众摄影缍织疆冀影会,并在忿磊连续透年举办影疑,分剩是1 9 8 0 年4 冀3 强至2 2 瓣,在 北海公园溺舫斋举办自然社会入第二豳艺术摄影展和1 9 8 1 年4 月1 5 嗣至5 月4 翻在中藿美术馆举 办第三回艺术摄影展,展出的摄影作品主题明确,纪实性强,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心声。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世纪8 0 年代的中国摄影,已经较7 0 年代磊期有了很大的进步。风行予整 个8 0 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摄影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思 潮在摄影雾的重要表现即是囱歌功颂德式的影像谄媚,豳到对豢下中霉社会现实 的真实表现上来。对个人存在价值的看重,个性化的表达诉求,成为他们极力推 重的影像价值取向,儇是也潜伏了一个忽略当下现实表达的危机。所以当8 0 年代 西方各种哲学和艺术思潮被引介到中国来时,个性化的表达就沦落成为优美的无 病呻吟。摄影依然继续延 孛着力政治宣传服务的影像实践,个人化的表达孤悬于 中囡现实问题之上,任何私己的怨尤被放大为艺术化的表达。 自从摄影术进入中国,摄影从未获得真正独立过,它一直是政治斗争统辖下 的政治宣传摄影。所以,8 0 年代纪实主义摄影的萌芽,就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纪实摄影真币的平民视角的建构,也就是本文所说酶摄影者民阆立场的确立,始 于9 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未经理想主义熏染和幻灭的新生一代纪实摄影家的出现, 反抗现行体制的政治冲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主导型的影像生产力量。9 0 年代的纪实 摄影是中国摄影最重要的成就,它基本完成了中国摄影在文化和功能性上的现代 性转折。 摄影中的民间叙事应属纪实摄影,它具有纪实摄影的性质,同时它又具备自 身的特点。在这种叙事中,民闻相对于官方、主流以及“宏大叙事 和耩英文化 而存在,具有浓厚的草根气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用“底层”臀换。它采用的是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即以普通百姓的眼光与心态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将镜头对 准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是边缘人群、另类群体,展示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历 程。 人道关怀是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的精神内涵,是摄影家良知和责任感的具 体体现。真正有同情心、有爱心、有正义感的摄影家们,不会恶意的暴露,也不 会高商在上地“俯视 ,他们表现伤痛、疾病、罪恶以及所有的不幸,都是为了不 仅能表达“同情的战栗,更期望能“弓l 起疗救的注意 ,能促便当事入的思索, 带来改变的可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2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爱护人的生命,关注入的命运,反映入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人 的生存状态等内容是纪实摄影的主题,同样站在民间立场的纪实摄影也普遍关注 人生、关注社会,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精神。 中阑人道精神主题,是一种宽泛开放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涉及对被侮辱 被损害者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对人性的捍卫与个性的解放,对人性自然性的肯 定与呼唤,不仅从正恧进行讴歌与呼唤,丽且也从反面进行抨击与控诉。本文把 着眼点投向摄影,因为2 1 世纪是读图时代,图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熏要, 它在人道精神主题表现上更具有点观性。在人道精李孛摄影创作上,只要在佟品中 真正去实现或客观上实现了对人、人的尊严与价值、人性的关怀与肯定,都应纳 入二十世纪中国人道精神主题的观照视界之内。 之所以选择摄影民间叙事作为论文选题,首先是因为叙事对于人来说具有永 恒的魅力,研究叙事、思考叙事就是思考我们的存在,思考入本身。 本文主要是把摄影叙事放在人类历史形成的各种叙事形态的大家庭中看,因 为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到本质和特点。 3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与人道精神 第一节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 关于民间叙事的基本描述 所谓“民间,是9 0 年代以后被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认同的一种颇为 时兴和有效的阐释方法。 “民间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概念,今天的“民间 概念和古代 的“民间概念相差很大。本文所说的民间,指的是传统的民间概念,就地域范 围来讲,涵盖乡村民间和市井民间;就社会群体来讲,包括村民与市民等处在教 育边缘的广大下层民众,在社会层面上,它关注底层社会的生存与挣扎、欢乐与 痛苦及在社会转型期特定的文化心理。汉语大词典中“民间 有两种含义:一 是人民中间;二是民众方面,与官方相对。一般丽言,民应与富相对,民间应与 官方相对,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认定,都使得他们与朝廷 ( 政府与官方) 相互一致,两与民众相对立。在他们眼里,“民是自己管理、教 化的对象。民间作为一个文化族群,虽然内部差异很大,但与受过正式教育的上 层知识阶层相比,他们又体现出一致性,那就是文化水平相当,大部分都是文盲 或半文盲;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在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也大体表现出一致性。 民 邑j 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嗣的内涵:在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民间更多的指现 实的农村宗法社会,民间是现实的乡村民间;在现当代文学领域,民间是指“中 国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文学形态和价值取向 ,“指一种非权力形念也非知识分子精 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 方面 , 民间叙事_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创作理念,是一种美学形态,是针对 陈恩和、何i 鬻: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载中山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5 期,第1 页。 国张溃华:民阕理念的浚变与当婕文学孛麓三秘鼹闯美学形态,载文艺:磺究,2 0 0 2 年第2 嬲,第5 3 斟 页。 4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则是从摄影的叙事语式层面介入的一个概念。由此,两种分类方法之测并不存在 非此即彼的矛盾。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以及摄影创作中都可以有民间叙事的叙事 语式,只是多或少,巍角或内容指涉阉题。 在文学中,莫言曾在一篇访谈录中把知识分子写作分为“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和“为老百姓的写作 。圆“为老百姓的写作”是高高在、德视芸芸众生的写作, 也就是知识分子的写作;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则是和普通百姓处在同样位置, 以普通百姓的眼光与心态去观察周围鹃世界,这无疑是以民间为本位的写作。 本文采用的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即以普通百姓的眼光与心态去观察周围 的世界,将镜头对准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楚边缘入群、另类群体,展示他们的 生存状态和行为历程。 民闻叙事摄影应属纪实摄影,它其有纪实摄影的性质,同时又具备鑫身的特 点。它把镜头对准当下的、周围的和自身的真实,对准民间的、日常的和多样的 生活细节,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从一个民闻化的视角展示历史,旨在通过影像 的方式还原中国人的原本生活情态,以丰富、自由和多态的个人化视点,反映普 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提供中国式的入情场景,表现一个大时代的入文内涵。固 在这种叙事中,民间相对于官方、主流以及“宏大叙事”和精英文化而存在, 它的特征是感性的、蒙昧的、原生态和低等级、不确定的,具有浓厚的革根气息, 某种意义上可以用“底层”置换。民间叙事是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以自己生活的 土地为原形,采雳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采用比较客观的态度以民间 文化叙事的方式来反映“人性”,反映人的原生状态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是具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入道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 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 不粉饰,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真实的情景。 民间叙事摄影一般源于拍摄者个体意志,以一种独立自觉的记忆形式去构造 在许多入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民间诉说。它一方面是客观再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尽 葵言;作为老虿姓的写住嘲,当代传家评论,2 舶2 年1 月。 馨广东美术馆鞫广髑集成黼像青陵公弼联合发布髓“孛国入本”震菱活动阐述,2 3 年7 嚣勰隧。 6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十九世纪的人道精神,它在人本主义哲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强调个人的自由、 价值和主观能动性,个人主义成为人道精神的重要内核。正是由于这种历时性, 所以汉语对同一术语h u m a n l s m 在不同的语境便有三种译法:人文精神、人道精神、 人本精神。人们对人道精神的理解与评价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褒之者,认为人 道精神是“拥有博大心灵的基础”,“是人类共同享有的一种精神,也是人类互相 沟通的一种感情基础”;贬之者,如我国3 0 年代第一次大规模地批判人性,建国 后的第二、三次批判浪潮。如此相互矛盾、纷纭复杂的态度和观点,使我们面对 人道精神就很难下一个概括全面又能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我们所能把握的便 只有从人道精神的基本精神入手,对不同时代、不同理论体系中的人道精神进行 历史的分析。人道精神的各种类型都可以说是基本精神的发扬乃至于极端的推衍, 或在某一专门领域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道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切以 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发展或自由为主旨的观念或哲学思想,不仅是指 一种伦理观,而且是更为宽泛的世界观和价值论。从外延来说,可分为三个方 面:( 一) 、尊重人性,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反对摧残人性的暴行;( 二) 、提倡个 性解放与自由、人格独立、意志自由、追求爱与世俗幸福,利己又利他;( 三) 、 要求人人平等、政治民主、经济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宗教自由、艺术、科学、 文化自由,推进人的才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所说的中国人道精神主题,是一种宽泛开放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涉 及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对人性的捍卫与个性的解放,对人性 自然性的肯定与呼唤。不仅从正面进行讴歌与呼唤,而且也从反面进行抨击与控 诉。从体裁上讲,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本文更多地把着眼点投向摄影,因为 2 1 世纪是读图时代,图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在人道精神主题表 现上更具有直观性。在人道精神主题创作上,只要在作品中真正去实现或客观上 实现了对人、人的尊严与价值、人性的关怀与肯定,都应纳入二十世纪中国人道 精神主题的观照视界之内。 西保罗库尔茨保卫世俗人道精神,余灵灵等译,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4 页。 9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道精神摄影者试图穿透情感的迷雾直达历史与现实本身,启蒙的使命感与 改变现实的功利性往往使他们并未过多地驻足于艺术表现的技巧。人道精神者并 不仅仅是描写或反映“人”及“人生”的问题,更为根本的还在于指导人生、改 造人生。 民间叙事摄影的人道精神既是摄影家良知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呼 唤人道精神的直接结果。真正有同情心、有爱心、有正义感的摄影家们,不会恶 意的暴露、不会高高在上地“俯视 ,他们表现伤痛、罪恶以及所有的不幸,都是 为了不仅能表达“同情的战栗”,更期望能“引起疗救的注意 ,能促使人们的思 索,带来改变的可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爱护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命运,反映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人 的生存状态等内容成为纪实摄影的主题,同样站在民间叙事摄影也普遍关注人生、 关注社会,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精神。 民间叙事摄影的根就在于真诚,绝大部分作者力图用真诚的影像表达事物的 来龙去脉,揭示其存在的意义,他们与传统的分歧在于不被口号与时髦所引诱, 不被直接功利与简单图解所左右,他们坚持自我,明白引诱与自欺是找不到自我 的,他们没有把照片的美呀、冲击力呀之类哗众取宠的媚语喊得震天响,以讨好 和迎合媒介,去做政治的或金钱的传声筒和应声虫,他们尊重自己的直觉,尊重 自己的眼睛,尊重自己的发现,从而摈弃了粉饰与矫情。从他们的作品及摄影历 程中,可以看出尽管他们出生与成长于充满理想的时代,但生活却培育了他们的 平民本色,教给了他们刨根问底的共性,也给他们应世变幻叵测的经验与厚重, 同时给了他们对社会的关爱与责任。他们用关爱与责任指挥相机,按动快门,在 自己的作品中注入浓烈的人文情素。他们贴近生活,平视生活,保持着生活赋予 他们的平民视觉本能,他们用自己天性中的人文视点,关照身边的人群、人本、 人性,集成又一种中国特色的影像。 l o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二中国当代摄影民间叙事中人道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建围初期至7 0 年代术,中国纪实摄影任以社会主义、爱困 义利集体丰义为 象征的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下缓缓行走,形成了以“新闻摄影跟党走,新闻摄影为 人民服务”为摹本精神的革命式的纪实摄影传统。8 0 年代中期以来,逐步繁荣起 来的中国文学艺术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图摄影界也逐渐 卷入继之而来的“寻根热”、“风情热”、“抽象热”、“人体热”诸热纷程中。纪实 摄影在形式、题材、表现面上骤然之l 、i j 宽 敞起来。确如评论家肖定过的那样,8 0 年 代中期以后,中闻摄影界即呈现 _ 【;片初 步繁荣的局面。至9 ( ) 年代初,诸热渐渐 消退,中n 摄影家们刈摄影特性的认谚 逐 渐深化,f :始寻找形式中新的感觉il | :界, 创作j 体验的盲f 1 性逐渐被普遍觉察,摄 影家们对表嘶“阵热”同自身皿对的义化 氛罔的适应稃度产生了深刻疑| 、u j 。 8 ( j 年代中期以后,一股清新呖别样的 气息吹进了混杂着极z ,i 政治的骄横、化学 i i i 色的矫情、自得其乐的颓废、宏人叙事 的造作等各种刁i 真实风7i 的中h 摄影界。 这种主要足以中产阶级或名社会精英分 了的立场、以积极改良为旗帜、兼只批判 ( 蚓l :侯学科,麦窖,1 9 9 8 年j 现实卡义精神的摄影形态所彰! l i i 的价值观,正好与当时风行于中图文学艺术界的 “人文主义”讨沦棚呼应。在人义关怀这【f | f 大旗f 。,虚匀马而沉寂的中幽摄影界有 了十h 当的生气,一人批对社会、对国民满怀责任感的摄影家,丌始以非儿的热情 投入到i 陌巷尾、穷乡僻壤,去印证社会纪实摄影的价值,也试图以此考晕作为 一个摄影帅的社会份虽。像靠沙龙摄影而获奖一箩筐的解海龙,这位曾经为买照 l l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褶器材焉捋袖子卖盎的摄影人,抛开那些粉饰太平的出永风光,焉把镜头对准了 因贫穷而辍学的孩子们;像陕西人侯登科,不畏“土老破旧 的指责,伏下身子 记录陕秀“麦客 艰辛焉无奈的生存方式。上海的沈建中甚至把他所拍摄的关于 盲童、精神病人的照片直接命名为“人道精神摄影”。 当时胡武功提出中国纪实摄影正从“乱糟糟的社会生活题材退出来,转向人 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 ,论证了“直面现实、干预生活、关注生命、揭示人性” 是中囡纪实摄影昀时代标志。王征明确主张“摄影家应关注入,关注入的命运, 关注他所置身并与之联系的社会生活,提倡对人性的直接表达和以人为本的精 神。 学2 0 0 3 年2 胃在广州广东美术馆举行的中国入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 展,跨越了“关注社会和“见证历史的纪实,直接指向了纪实摄影的核心一 揭示人性,壹面当代中阉社会转型过程巾“生存和发展 、“金钱和快乐”等系列 与人的欲望、人的价值、人的本性有关的问题。以人道关怀为精神内涵的民间叙 事摄影得到真正的认识。当日益无序的现实所表现出的戏剧性远远超过了入们的 想象力的时候,图像只能成为“正面事物”的载体的神话就在并不神圣的现实面 前不攻自破。这时,个人纯的视角才开始获得确立的可能性。 国入氐摄影,1 9 9 9 年第2 3 期。 辔同上 1 2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悲天悯人 对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是人道精神关注视角的首要之义。从某种意义上讲, 苦难,一直以一种历史的宿命横亘在人类命运的行进途中。人道精神的“启蒙 使命,首先便是从关注入的生存苦难开始。躐方人道精神作家,审视人的生存苦 难更多地显现出一种“人类关怀”的视角和“宗教式”的启悟,他们描写的生存 苦难直接通向入类的生存处境,悲悯情怀指向一般体现在人的精神层次与心理层 次。具体的历史时代环境给入造成的是更为具体的物质生存层面的危机以及由此 丽萼l 起的精神危机,人道精神对人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主要是离生存环境、社会 现实提出“我为什么贫困 、“我为什么受压迫、“我在这社会上有何位置 之类 的阀题。觋照视野往往体现在成为表层的伦理层次和政治层次,因而具有臻晰的 具体性和可感性,人道精神拍摄者首先展示了悲凉的中国土地上的人生惨剧和令 人窒息的生存苦难。 观照底层平民时多取“平视 视角,其作晶表现乡土世界平凡的小人物的悲 善境遇,在揭示生存苦难的| 霹时,更注重突入到底层群众的精神病态,揭示背后的 文化病根。被称为京城摄影界“黑马 的卢广1 0 年执著坚持着件事:记录历史, 留下一些足以记录这个时代的影像,丽且希望自己的镜头里是中国的些大的题 材,焦点或热点。他拍的西部大淘金、吸毒女、小煤窑、艾滋病村和“非典型肺 炎 等系列图片,具有他所推崇的纪实摄影大师萨尔鸯瓣多的某些气质。他认定“一 个职业摄影师不能够让历史留下空白,“我的镜头不撒谎 。他的艾滋病专题被专 业枧构认定隽“2 0 g 2 年中晷最重要翳一组纪实摄影鼠片”。宙于他掐摄的题材反 映的大多是民众的苦难、边缘群体,给人有“灰镜头的印象。对此,卢广说:“我 们阳光的东遁拍褥太多了,但很少有人注意的题材,比如边缘人群正是我所要寻 找的题材。开始我只把这些当作独特题材去拍,但拍了后发现确实有很多弱势群 体急需帮助。比如有l o 个人,其中两个需要帮助,另8 个人虽有心帮,也有力帮, 。关军:卢广:我的镜头不撒谎,照毒方厕末,2 0 0 3 够l o 月2 其p 1 7 舨;钓0 2 年孛匿跤重要摄影人 物,摄影之友,2 3 年赠阅插页。 1 4 河南人学坝i j 学位论义 们可能在搬家或换煤7e 罐时想起他们,在打过个电话后,他们蓬头垢而、带着 身酸臭的汗味出现在我们面前,干完活后,我们施舍似的付给他们薪酬;我们 在阅读报纸的时候,看到关r 抢劫、卖淫等社会新闻立即联想起他( 她) 们。他 ( 她) 们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早已经变成相当多数人眼中代表愚昧和罪恶的符 号。可是没有多少人天心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利,情况,关心他们是否也应和我们 1 样具有幸福生活的权利。在众多摄影家逐臭般地追拍明星美女和自慰般地陶醉 在美丽风景中时,赵铁林进入这个被社会遗忘的阶层,将他( 她) 们拍出来让我 “观看”,为我们沦 失的道德责任感重 新复位。赵铁林的摄 影最可贵的是超越 了同类作品的窥视 感和居高临下的权 力性判断,进入到一 种真诚、悲悯的叙事 层面。我们在阅读他 的作品时,感觉不至0 与这些对象有任何距 ( 图3 :赵铁林,站街的纠l 娘,1 9 9 8 年) 离,就像跟着他进入那些穷街陋巷去寻亲访友,和人们交谈,倾听他们| 1 月轮转 般平淡却又有明暗的l l 子经。在赵铁林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和倾听这些悲惨 女性的悲伤和内心绝望。 在吕楠、杨延康等人的镜头罩,也频频出现灾害、疾病、失业、犯罪以及边 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某些生活。杨延康拍摄的麻风病村那些悲惨的影像,起初令 人,f f i 当惊悸,但峰持着再看卜去,却发现他们并不像原来以为的那样,足被完伞 隔绝于社会和亲情之外的悲惨群体。那位天使般的护理员在岸边微笑着看截去双 腿的老阿伯存水中仰泳的画面,让我卜分感动。白农女人、悠然浮在水面的老人、 中困当代摄影中的民问叙事论略 深色的海和留在岸边反射着金属亮光的假肢一一存悲悯而温柔的图像叙事中让人 看到一种崇高的人道精神和不甘沉沦的人类意志。 过目不忘一一那位在铁栏内平静遥l 望的裸体少女,姣好的身材和峰硬的 铁栏、墙擘,以及坐在门外地j :枯萎 憔悴的老妇,在不可理喻的影像r j 链 接的是令人心碎的命运。灰调子纪实 作品强烈的人道关怀利视觉冲击力 在社会i :产牛良好反响,通过这些影 像“知道”了情况的社会各界,向那 业: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不同稃度的 救助。中幽当代摄影民i 、白j 叙事力求用 纪录式的影像概括当代的中国力史, 表现历史情境下中国人的,卜存状态, 以人道关怀的立场来回眸中国人的 历史宿命。 吕楠拍摄的精神病院,更让人 ( 幽4 :f1 楠,精伸j 丙彭i ,1 9 8 9 ,寸) 在面对中国当下现实的特定j 力 史时段,纪实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卣i i 现实的勇。e ,种进行社会批判的道德 立场和作为人应有的悲悯情怀。在经济大潮朗我们涌动向来之时,在大家被欲望 点燃纷纷投奔商人和金钱的怀抱之时,民间叙事摄影的中国实践就足这个围家稀 有的良心,它及时地跟进和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动荡过不早中发生的一切崭新的牛命 经验,这些拍摄者在自己的影像实践当中保持了一个人心有的尊严和道德立场。 二人性善恶 对人性的呼唤与捍卫是人道精神的应有之义。存西方,从文艺复兴历经腑蒙 运动时期到十九世纪,人道精神作家在深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i 叫时,深切关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怀着人的命运和前途。托尔斯泰认为,在进行创作时,“每一个历史事实都必须从 人性的角度进行解释”。 中国的人道精神话语语境产生于中国自身惨痛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极端反思的 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之中。强烈的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使人道精神 作家深切地注意到了中国社会人性全面压抑的现状。因此,人道精神对人性的观 照首先是从人的社会性内涵:人的尊严、价值的肯定与提倡,张扬个性意识与人格 精神开始。 从客观上讲,在人类文化及文学发展中,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的关 注和追问,始终是文学不变的主题。从主观上讲,如果说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文学创作中,人道精神侧重于关注入的生存状态,尊重个人的价值和独立 性,那么到了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由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与改善,人道精神所 关注的重心放在了人类自身的精神和心灵状态。当人的物质欲望、生存权利得以 实现,人性发展中的心灵困境便成了主题。 人性观照趋于“外观式”的视角,它是从外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解释人性, 滤去了种种人性本身的复杂对立因素,落脚在现实人生的经验范围,人与人外在 的、物质功利性较强的相互关系。它要解决的不是人性各种对立因素的如何协调 以及如何完善,而是外在的种种社会因素强压在人性之上的种种负重与破坏,切 实解决社会问题。 人生本就充满悲欢离合,而民间叙事作品似乎更能体现出人生对于悲欢离合 的生活体验。透过突发性的戏剧细节,显示出创作者对于被摄事物的不张扬的关 怀,这应该是民间叙事摄影创作最重要的目的。 民间叙事阐释“人性化中国,个性化中国 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独立、真切、 感性记录当代人本真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反映自然与人类、环境与人类、社会与 个人,以及人与人等等之间的种种关系、纠葛;表现普通人在自然与社会活动中, 以及在非常态状况下天性、本能与生命表达的种种欲望;描述与时间有关,与时 。转引自米赫拉普钦科,艺术家托尔斯泰,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7 年舨,第8 9 页。 1 8 中固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尚有关的人性张扬的情态等,来反映中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幽人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这一历史阶 段曾经有过不少集体生活政治化、有碍人性和个性发展的曲折路程,但是,中圉 人在追求人性的完整和个性的显现方面,从没有自我放弃过。 从1 9 7 6 年| ! i _ | 五运动到1 9 8 6 年,是中幽摄影从蒙昧、迂腐走向丌明、敏锐、 的历史转折时期。十届 二中全会之后,冰封的 中困社会丌始解冻, 伙儿青年人对文革中 推行的文化专制路线 奋力反叛。他们即反对 造神的浪漫卡义和功 利的实用主义的“双环 制”,也反对对人性的 压抑和蔑视,他们迫 切要求重新认谚 中国社会,重新认谚 人的价值,重新估价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猛 然冲击下,中国摄影传统防线出现了缺口。 f 年一瞬问展出的李晓斌的上访者,在当时应该是一重大的题材突破。 作品揭示了往史无前例的造神运动中,中幽人性受到惊人地摧残和扭曲,以至很 多人承受不了重压,精神彻底崩溃。安哥的人龄婚礼打破了中国完美和谐的 传统审美观念。照 1 中的两位大龄新人心情紧张,对环境似乎持有戒备之心。人 应该享受的美事被迟延了许多年,超k 期的对人性的压抑改变了人的精神状态, 于喜庆之中掺合了苦涩。 2 0 世纪r f l 罔的追求现代性和渴望现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被表 达为中凼社会生活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人类社会中,不同特质的文化体系之 问,无论差异多大,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追求、表达和实现,这都是其其f 司的秉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的声音,被无意或有意强制限定了的身影,惊奇地露脸了、发言了、亮相了、坦 荡了! 那种被忽视了的入与民的区分、对立,因了凸现必须正视并加以改变 了。 证如石宝绣所说:“只要你的照相机明对着百姓的日子,同时也暗对着自己 的良心,你拍的照片就有可能不被历史抛弃。 直到2 0 0 2 年,收割枫替代了镰刀, 麦客现象在关中平原上消失了,“麦客照片也成了永久的记忆。 民间叙事摄影映现着以平民视点关注普通入的生存,用纪实手法展现社会风 貌的摄影观,从而给中国社会留下极为突出的记忆。他们以反映普通民众的生存 状态为主,通过作品所捕捉的人性化的生活细节、所提供的中匿式的人情场景; 通过以入本立场纪录的相关事件;通过镜头流露出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因个人 权利获得空前确认而滋生的个性张扬的生活图像,再现中醒社会酲益人性纯酶进 程和走向。 “纪实精神,是对入的真诚、平等的尊重和倾听,是对生活真相敏锐的、勇敢 的探索和质疑。 纪实性叙事,不仅是一种表象的体现,更是反映人性中真实的 内在力量,一味地为纪实丽纪实、简单复制现实磊忽略现实背后的人性关怀一这 样带有局限的影像,已经不具备生命力。由此可见,以“人性关怀”为主,突破 传统纪实风格在表现手法和意义上的局限,扶把握影像背怎的心灵感悟出发诱导 审美经验的外化,才能迸步拓展纪实影像的深层含义。 三个性解放 二十世纪8 0 年代的中国摄影,已经较7 0 年代后期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四 月影会”一方面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即所谓对社会阴暗一面的图像表达,以此来 对抗那种由来已久的歌功颂德式的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新闻摄影理念,并希望藉 由此种努力来恢复摄影作为历史证言的功能和独立自在的品格,进而实现民主状 态下的新闻自由。另一方面,则开始强调摄影师个人独特的观看视角和表现内容 $ 蒺器j 垂; :东拉露撼说“久氏”,现代艺零,2 g 0 主年篱3 期,第8 s 黉。 当石宝霹:时代跌像2 ,岭南美术l q 版稔,2 0 0 3 年1 月第舨。 国周明、林路:发现与捕捉瞬间永恒的纪实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 2 至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陆元敏的旧洋房里的上海人的主角是一群面对外部世界的激变依然故我 的上海市民。在以前,这些人是根本无法获得正视的人群,或者说是被有意忽视 的人群。因为他们既不是官式意识形态要宣传肯定的工农兵,也不是社会在向市 场经济转变中融入经商大军的人。他们既缺少一种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主人翁 意识 ,无法体现宣传的价值,又不是新经济政策下的宠儿,难以受到媒体的青 睐,但他们也不像那些苦难题材中的对象那样,需要一种关怀或同情。在陆元敏 的弥漫一种历史气氛的画面中,他们不仅仅获得了尊重、肯定的关注,就连他们 的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细部都得到了非常细腻的刻划。陆元敏始终在以他自己独特 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宁静与自由,他说:”我拍照片都是为我自己,不是为什么杂志 单位拍照片,所以很自由。”在他的影像罩,价值判断已经淡化,对他来说,也 许自己是什么是更重要的。 吕楠、陆元敏等人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纪实摄影中 的个人的、民间的立场的确 立。当r 益无序的现实所表 现出的戏剧性远远超过了 人们的想象力的时候,图像 只能成为“正面事物”的载 体的神话就在并不神圣的 现实面前不攻自破。这时, 个人化的视角才开始获得 确立的可能性。李楠的身 份,展示了社会专业分工及 高度职业化导致的人作为单 纯个体的丧失,以及个人在 ( 图8 :李楠,身份,1 9 9 7 年) 。那l j 松:城市里的梦境与现实,人众摄影,1 9 9 8 年3 月,第7 页。 2 3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种已经完全符号化的公共身份中的集体无意识状态。这些作品融入了摄影家更 多的个人思考,意念更为集中,图像语言更为单纯,解析更为锐利。 这些新的纪实影像文本更注重自身的立场和个人化的评价。他们不仅质疑现 实政治运作中的权力专制,质疑商业资本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同时也在质疑自 己在这个社会现实中的身份和应起的作用。尽管这些摄影家更多地参照了社会学 人类学的一些系统方法,图像的采集更加完整丰富和结构化,但在他们的纪实摄 影实践当中,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已成为他们执意要展示的内容。当初的纪实摄影 那种强调边缘记录和客观纪实的理念,已经让位于作者记录的立场。他们更多地 执着于作者化的个人表达,将个人的情感经验甚至身体的直接经验,作为影像的 重要内涵。经由这些个人化的焦虑、伤感、痛苦、喜悦等经验,这些影像传达出 个人在动荡的国家中的命运和精神状态。 第二节以人道精神为中心的叙事方式 叙事方式就是如何叙事,即如何展开故事并把故事通过语言叙述出来,突出 的是“叙”。叙事是指直接地讲述,诉说。形象具有叙事能力,有人在跑步,拍摄 下来,照片就会告诉读者有人在跑步,这就是叙事。用形象进行叙事是图片最主 要的功能,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也是最独特的功能。一般而言,把要叙述的 东西拍下来,叙事也就实现了,我们关心的是中国当代摄影中民间叙事是如何表 现人道精神这一主题内涵的,也就是以人道精神为中心的当代摄影民间叙事是如 何讲述事件的。 深度叙事空间的开掘 中国当代民间叙事摄影表现深远的空间感,所用的艺术语言主要是线条和影 调,它对空间的表现,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 1 形体透视,即线条透视 中围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事论略 拍摄位置对于透视的影h 向,亦即空l 、自j 深度感的表现由相机离被摄体的距离和 拍摄点的变化柬决定。民间叙 事者常采用俯视增强半面景物 的线条透视,渲染情绪,造成 一种情绪上的压迫感。:十世 纪,随着改革丌放,大量农民 进入城市,歼始他们新的牛活, 但农民在心理和现实生活f :仍 然与城市、城i 卜活处于对: 状态。张新民所从事的影像t 程包围城市一巾国农民向城 市的长征拙述了中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并存城市中生存 下来的全过程。由乡镇、走 向城市与城市这三个部 分组成的包围城巾,以全景 式的规模来呈现当代中凼社会 变动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 图9 :张斯民,农村包m 城1 1 i ,1 9 9 8 年) 农民的离土与融入城市的过程。走向城市r f ,一张高楼擦衡i :的照片,就典型地 出示了这种对立,他从一个俯视的角度拍摄了这个在窗外工作的农民j :,俯视所 造成的强烈的透视关系使我们发现,图片中的这个民l :1 j 他周围的水泥丛林形成 了。种人在城市如临深渊的险恶关系,而这i f 好最为雄辩地从视觉f :定义了农民 在城市中的处境。周围的环境对于他足冷漠的,他在这个城i h 窄问罩是尢助的, 他可以作为援手的资源足有限的,就像他j l 能抓紧于巾的这根绳了样,住这个 城市中孤立无援。 路元敏的石库门阳台上的女人中,错杂、罩替的房檐构成的背景巾,置 河南火学硕 j 学位论文 于镜头中的是一位站在阳台、斜对镜头的中年女性,她没有感情的目光投射到镜 头之外的某一点上,阳台晒衣架形成的四条线却把她试图外射的心理世界固定在 这个逼仄的空问中,而阳台两个立柱加强了空间的框架感,及人物附属空间的被 动感。 民间叙事摄影大多采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透视效果强,利于表现 纵深空间效果。广角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的画面,既能突出主体人物,又能显示环 境特点,因此用广角镜头拍摄人物近景,既能看清人物面部表情,又能交代人物 所处的环境,从而达到以环境烘托人物、说明事件内容的目的,同时说明人物和 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增加事件的真实性。 民间叙事摄影运用焦距适当 的镜头,选择所希望的透视形式, 控制照片的空间和深度,以丰富、 自由和多态的个人化视点,反映 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 2 空气透视,即影调透视 民问叙事摄影者常常利用丰 富的影调层次,把人们的视线引 向画面深处,把观赏者的想象渗 入深远的空间。 吴宗其的狂舞利用近乎 顶逆光处理,使湖面和远景的捕 捞队员帽子都很亮,与近景的群 鱼跳跃明暗反差很大,所以在画 面中,影调透视和线条结合起来, 嘲曩 攀 菱 翼鳞 帮耋 了 ( 图1 0 :张萌曾,鹅场,1 9 7 8 年) 空间感很强烈,鱼跃大小比例也产生了夸张感,给读者观赏的满足。 鹅场是一幅构思缜密的、主题鲜明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社会主义农村美 2 6 中阑当代摄影中的民间叙攀论略 丽图凝。作晶对光线的运用,构思的处理,影调色调的调配以致瞬闻的把握,堪 称是上乘之作。画面通过鹅场的一角,借助朝阳的逆光,透过前景的槐树,投射 下来一束束强劲的光道( 在槐树的后面,燃烧一些草堆,弓l 发出浓烟,在逆光投射 下,透过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的间隙产生道道光束) 普照着整个洒面,构成明朗 的气氛与和谐的暖色调;通过逆光的运疆,使瑙面中的前、中、全景熙熙攘攘; 如笋如林地向上伸展的鹅颈,产生了远近的明暗对比和大小对比,显示出强烈的 空间感。 综上所述,民间叙事摄影通过摄影造型手段对景物的空间和深度进行控制, 反映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原本生存状态。 独具特色的个性叙事语言 图片摄影就是让静照承载摄影者某时某刻对事物某种价值的相对准确的判 断。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艺不修养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那个最善表达自己的 方式,就成了他持有的语言。基于民间叙事摄影的特征我们认为民间叙事摄影叙 事语言大多属于作者个人视觉语言。它同样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 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画面,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存 状态和行为历程。 1 摄影特性视觉语言 民间叙事摄影是靠光线、影调和线条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芷是借 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 1 ) 、线条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线条,不同的线条唤起不阉的情感反应。民间叙事摄影者 十分注重对线条的应用,他们既用线条荚来建构和丰富形象,又把线条看作是有生 命之物,借以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宝钢圆舞曲是一幅由线条作“音 符”而构成的颇具音乐感的作晶。作者说:“我试图用线条的韵律与节奏,表现出现 。广东奖术镶和广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