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区的环境质量日益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科学的确定 旅游环境承载力,对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旅游环境承 载力是描述旅游地能够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的概念,可以视为由时间、空间、旅游活动 类型和强度等变量决定的函数。由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必须与某 一具体地域或地域类型相结合。本文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若干问题,针对贵州少数民族 地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本文研究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 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然后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做出 了一定的分析。在掌握了当前的研究动态之后,笔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 认真的研究。论文采取的是理论积累一一实证检验一一理论提炼的技术路线,理论与案 例研究基本对应,在理论上,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环境一环境质量环境承 载力一旅游环境承载力为研究路线,分析了多学科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涵义,阐述了当 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模型和测度,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支持系统。在实证 研究方面,本文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针对贵州黔东南州的民族特征和环境特征,侧重 于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研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 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评价结果,提出特别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的调控措施,解决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以及分量承载力之间的不均衡,以促进其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黔东南州调控对策 图书分类号:f 5 9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v i g o r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t h eq u a l i t yo f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t h r e a t e d r a t i o n a l l y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d e t e r m i n i n g t h e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t h e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m a i n t a i n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r i s m t h e 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i sa c o n c e p tt od e s c r i p tt h ei n t e n s i t y o ft h et o u r i s ma c t i v i t i e s ,w h i c hc a nb es e e na s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i m e ,s p a c e , t o u r i s ma c t i v i t i e st y p ea n di n t e n s i t y b e c a u s eo fi t st e m p o r a la n ds p a t i a l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t h e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m u s tb et y p eo r g e o g r a p h i c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o fap a r t i c u l a ra r e a i nt h i sp a p e r ,i nv i e wo fg u i z h o u m i n o r i t ya r e a s ,an u m b e r o fi s s u e sa b o u tt h e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a r ep u tf o r w a r dt h e i ro w nv i e w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 f i r s to fa l l ,t h e a u t h o rh a v es t u d i e dt h ec u r r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r i s m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e s t i o n s g e n e r a t e db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ns c a n n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ea u t h o rm a d ec e r t a i n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i t w i t ht h ec u r r e n td y n a m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a u t h o rs t u d i e ds e r i o u s l ym a i n l y f r o m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e m p i r i c a la s p e c t s p a p e r st o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p o s i t i v et e s t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f 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l i n e ,b a s i c t h e o r ya n dc a s es t u d i e sc o u n t e r p a r t s ,i nt h e o r y ,t h ep a p e r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v i e w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t o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q u a l i t y 。o f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a p a c i t y 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i t yf o rr e s e a r c h 1 i n e ,a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 t h et o u r i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t o u r is me n v i r o n m e n to nt h ec u r r e n tm o d e la n dt h e c o n c e p to f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i t ym e a s u r eo nt h e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o ft h e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s u p p o r ts y s t e m s e m p i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p a p e ri s a ne x a m p l ei nq i a n d o n g n a np r e f e c t u r eo f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f i r s to fa l l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iv eo fl a n d s c a p ee c o l o g y ,u s e dc l a s st h e o r yt os t u d yt h es c e n i c t o u r i s t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 ,a n dt ot h es p a c eo fr e s o u r c e sf o rc a p a c i t y m e a s u r e m e n t ,m a d ea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s e c o n d l y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w i l lb em o r em a t u r e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a p a c i t yo ft h em e t h o do fc a l c u l a t i n g i i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o u r i s m ,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t h et o u r i s mc a p a c i t yo ft h ec o r e s t a t u s f i n a l l y ,f o ra ni l l u s t r a t i v e p u r p o s e ,q i a n d o n g n a na u t o n o m o u sp r e f e c t u r eo f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a sa ne x a m p l ei s s t u d i e di nt h i sp a p e r 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n a t i o n a l i t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a r t i c l ed i d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o nt h e 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 ,e s p e c i a l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r e s e a r c h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v a l u a ti o nr e s u l t s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a r et a k e nt oa d d r e s st h eu n e v e nd is t r i b u ti o no f t i m eo rs p a c ea n dw e i g h tb e a r i n gc a p a c i t yb e t w e e nt h eb a l a n c e m o r ee f f e c t i v e l y - 。 e s t a b li s har e a l t i m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s oa st o p r o m o t e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r i s m k e yw o r d s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m i n o r i t ya r e a s ,t o u r i s m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q i a n d o n g n a na u t o n o m o u sp r e f e c t u r e ,r e g u l a t i n gw a y s i i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亟丕盘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越丞盔? 导师签名:日期:至q q 盎笸旦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1 前言 旅游环境概念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自然环境、旅游经济环境、旅游 社会环境等一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系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旅 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基础上,承载力的大小是决定旅游区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决定性因 素,充分重视旅游环境研究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传统研究的主要区别之一。旅游环 境承载力是旅游环境系统支持旅游活动的能力阀值。旅游活动的j i 页n 进行,旅游业的繁 荣发展离不开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环境,其 支持旅游发展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依据旅游环境的承载力确定旅游活动的强度上限, 是旅游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众多,旅游基础薄弱, 大众旅游的兴起对旅游环境造成的压力更大,经济利益与保护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旅游 环境承载力研究刻不容缓。贵州民族地区共有行政区域土地面积近9 7 7 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 4 0 7 2 5 万人,而贵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量多质高,自然、人文、社会等各 类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不乏人无我有的高品位旅游吸引物。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 响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拟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个案,研究贵州民族 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 1 1 2 研究意义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判据之一 。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旅游 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而持续发展的首要标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联系中间环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就自然的成为判断旅 游是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旅游承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寻求解 决旅游客流季节性分布不均,各景点冷热程度不一的途径,为旅游区制订游客空间分 流和季节调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旅游景点的超载会导致短期经济收益的增加和旅 游环境系统的破坏,而景点游客的过度稀疏又会导致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经济收益 的低下,因此,可以根据各景点旅游承载力的利用程度,对远离饱和点的旅游地现状 加以改善,从而充分利用旅游承载力资源。旅游产业具有一般产品的共同特点,即吸 引更多的消费者( 旅游者) 来购买产品( 到旅游地游览、体闲) ,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1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依托,要保证 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旅游业如何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协调发展问题。 理论意义:基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旅游环境承载力 研究的重点应是在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乃至不同类 型旅游活动方式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不同的区域,甚至 是不同的景点其承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分层次的去研究讨论。本文试图运用计量 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现阶段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以实证分析和规范 分析相结合,结合外部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旅游经济 学、生态环境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 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现实意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个缩影,因此以贵 州黔东南州为个案来研究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可行性。本文拟 对其发展环境做系统辨识和分析,以大量关键性数据探讨出更有效适合贵州旅游业持续 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为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实现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 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因此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在 当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2 国内外关于旅游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1 2 1 国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旅游环境承载力 一词正式出现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旅游环境容量 ,它 们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部分理论继承了旅游环境 容量的内容,二者具有很大的关联性。2 0 世纪6 0 年代,莱佩奇( l a p a g e ,1 9 6 3 ) 首先提 出旅游容量的概念,但并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在当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1 9 7 0 年, 生态学家斯特里特警告说:“旅游要维持旅游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 生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旅游资源生态的、物质的、经济的和感知的容量几无研究,令 人们惊异。n 1 1 9 7 1 年,利姆斯坦奇( l i m es t a n k e y ) 在6 0 年代初步工作的基础上对旅 游容量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讨论。随后人们对旅游容量的关心逐渐增多。1 9 7 7 年劳森 ( f l a w s i o n ) 等在旅游与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中论及旅游环境容量的 p b a r k h a m r e c r e a t i o n a lc a p a c i t y ;ap r o b l e mo fp e r c e p t i o n 。a r e a , 1 9 7 3 ( 3 ) 2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问题。1 9 7 7 年杰弗里沃尔和辛西妞赖特又讨论了旅游环境问题,认为:旅游容纳量就 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没有受到不能接受破坏水平时所能维持的旅游水平。1 9 7 9 年世界旅 游组织( w t o ) 在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并开始作了相关的研究,如 旅游地饱和( w t o ,1 9 8 1 ) 和度假地饱和或超过容量的风险( w t o ,1 9 8 3 ) 的研究 报告。从此,旅游环境容量的问题进入了国际性的研讨会上。1 9 8 0 年在塞浦路斯的尼科 西亚召开的“旅游与环境 区域研讨会上和1 9 8 1 年在菲律宾的巴哥尔市举行的“旅游区 规划“讲习会上都就旅游容量问题做了讨论。1 9 8 6 年皮尔斯( d p e a r e e ) 等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的出版物产业与环境中专文论述了旅游海岸的承载能力,同年林赛 ( l j l a m d a s y ) 也在此刊物上专文介绍和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承载力。1 9 8 7 谢 尔比( b s h e l b y ) 等撰写旅游背景中承载容量一书,对旅游容量做了较多的讨论。 爱德华英斯基普( e d w o r d i n s k e e p ) 在1 9 8 9 年指出旅游容量的两层含义:一种是指旅 游业的接待能力,另一种则是指环境的承受能力。1 9 9 1 年克里斯瑞安( c h r i s r y a n ) 认为:容量听起来概念简单,但很难确定,而且对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又会不同。对 环境容量的理解,赖利( a m 0 r e i l l y ) 则更为深刻,他认为旅游环境容量不能单单理 解为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而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深入理解:旅游容量 更多的从目的地的居民考虑,也就是说在他们没有感到旅游的不良影响以前的容量: 旅游容量是导致旅游流衰退之前的旅游水平,指出旅游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经济容 量和社会容量。目前尚无公认的旅游容量的定义,也缺少透彻的理论解释和系统的实例 研究,一些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们尝试性的提出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和计算经验公式, 但在旅游环境容量方面没有多少令人信服的成果出现。总之,国外关于旅游容量的研究 经历了从资源容量到资源与设施容量到自然、经济、社会心理容量的发展过程,研究重 点主要是探讨环境容量概念和尝试性的推导出旅游容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1 2 2 国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国内对于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 0 世纪8 0 年代,这一 时期,中国国内旅游快速增长,环境承载力研究迫在眉睫。1 9 8 3 年,赵红红首先提出了 旅游容量问题。汪嘉熙( 1 9 8 6 ) 对苏州园林风景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典型调查确定了 各园林风景区的容量( 每天适游人数) 。陆林在黄山的调查中显示出:由于旺季风景区 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游览效果,同时,也由此带出了较为明显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对于环境容量的概念,各学者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保继刚( 1 9 8 7 ) 把旅游环 3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七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境容量定义为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 心理感应气氛) 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 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冯孝琪( 1 9 9 1 ) 认为旅游区最适环境容量指在保 证游览效果的前提条件下,旅游场所可容纳的游客最高数量。楚义芳( 1 9 8 9 ) 在其博士 论文中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它并无特指。根据容量的属性可以分为基本 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具体化与外延的结果。9 0 年代中期,旅 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管理容量等概念相继被提出,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进入了新阶段。1 9 9 4 年赵西萍等对旅游承载力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研究;崔风军 ( 1 9 9 5 ) 则认为“环境容量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 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其由环境生 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与可量性、 变易性、可控性、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等特征,同时又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判据之一一 n 1 ;他重新界定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将容量划归为承载力的一项分量,并结 合实证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旅游承载力指数方面做了相应的研 究。胡炳清( 1 9 9 5 ) 借鉴了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 律,并依此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的给出了旅游人数的评价方法。1 9 9 9 年冯学刚提出旅游管理容量的概念。1 9 9 9 年吴人韦从旅游规划的角度提出简化容量概念 体系。1 9 9 9 年刘玲从旅游的六个要素出发建立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和指标体 系。徐晓音( 1 9 9 9 ) 从旅游规划的实践中总结出了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李春茂、明庆 忠( 2 0 0 0 ) 在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确定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量。 1 2 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纵观以上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不乏阶段性 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概念的认识和使用缺乏统一。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 载力与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承载量等概念,目前在使用上仍然混淆 不清。 第二,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原理研究仍不完善。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量承载力 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少有涉及,可以说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的 环节,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n 崔风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一一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j 】经济地理,1 9 9 5 ,1 :1 0 5 1 0 9 4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第三,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实践指导方面尚不成熟。一些量测模式仅仅处于定性 描述阶段,参数不能科学的得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由于环境背景的差异,承载力的制 约因素以及因素的参数值必然不同,即使相同类型的旅游地,也可能因为管理目标、发 展阶段、市场环境差异而面临同样问题,因此许多理论上行的通的量测模型在实际具体 旅游区的应用中不一定适用。 1 3 论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 3 1 论文的技术路线 论文采取的是理论积累一一实证检验一一理论提炼的技术路线,理论与案例研究基 本对应,具体的流程为: 1 现状调查与指标分析 首先分析旅游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个表现方面,而后从旅游供需 平衡的角度出发,确定构成综合承载力的若干分量承载力及其评价指标,并且分析各分 量承载力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或制约关系。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对各分量承载力进行计算,依据“木桶 原理确定综合旅游环 境承载力,同时确定出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和次要的限制性因子。 3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和旅游环境承载量状况的调查统计,计算旅游环境 承载率,得出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评价结果是超载、适载、弱载。如果出 现超载或弱载,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规律。 4 旅游环境承载力调控 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解决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 以及分量承载力之间的不均衡,比较有效的建立实时调控体系,从而促进贵州少数民族 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 一l :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上 分析选定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上, ,上 自然多k 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1r 实证:贵州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 上 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r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研究 1 3 2 论文的创新点 图1 一l 技术路线图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确认了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环境在其旅游环境承 载力中的特殊地位,并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进行了定性分析。 环境承载力的狭义概念,在环境科学中是以要素为单位进行定量计算的,已经非常 成熟。而在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却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当地居民 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等方面,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从根本上说,这使得旅 游环境承载力的本质没有体现出来。本文认为,虽然经济环境承载力是贵州旅游发展的 瓶颈,但是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是贵州具有的比较明显优势的资源,其生态环境承 载力和民族文化承载力的主导地位更是不容忽视。 2 本文以黔东南州为例,对贵卅l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 的研究,探讨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 6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i 4 论文的研究框架 本文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先进行理论概述,后结合实证具体分析。全文 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和论文章采 用的技术路线等内容构成。论文介绍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研究状 况,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在完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 不同地域类型、不同自然环境背景、社会经济背景甚至不同旅游活动类型的角度进行深 入研究,最后阐述了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论文介绍了当前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贵 州省是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自治相对集中的地区,是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 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但是其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发展进 程中存在着五个主要的制约因素。随后描述了大多数旅游发展中都会伴随而来的环境问 题,主要从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和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活动两个方面来介绍。 第三部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界定、组成及其特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多个因 子的复合概念,关于其组成部分,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 可得到不同的结论,本文遵循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成分分析二一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特点 分析一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构建的逻辑顺序,其目的是将现有的理 论基础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风景区的特点相结合,构建适合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 系。主要采用以环境为出发点的分类方式,即从旅游活动受体角度的分类,即分为自然 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文化环境承载力三个分量,这是文章的逻辑起点。 第四部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模型及其利用状况分析。主要是采用已有的研究 成果,添加了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部分分量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计量依照从 分量承载力计量到综合承载力计量的步骤;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计算是在承载力 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旅游环境承载量的分析和计算;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时间和 空间比较是对承载力的时空异质状况的分析,前者主要针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后者主 要针对旅游流在景区内的空间流动规律。本部分为后文的个案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部分,理论应用部分,以贵州黔东南州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为案例研究。黔 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在前文构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的基础上,结合 黔东南州风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确立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民族文化承载力在少数民 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中的重要研究价值。主要进行了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算、承载力利用状况计算、利用状况的时空比较等。同时与周边省份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发展做了横向对比,以四川的峨眉山风景区和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为例,研究其发展变 化及存在问题。 第六部分,根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体系的可 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2 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我国国内旅游自8 0 年代中期开始活跃,到9 0 年代走上了快车道,由于节假日的延 长和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近几年则已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大众接 受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了使旅游业从精英娱乐的有限范围扩大到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全 面范围,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居民的出游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已 形成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内旅游市场,向旅游产业的成熟发展推进了一步,折射出了国 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入境旅游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然而一直以来,大家 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三大观念误区:“旅游业即无烟产业 ;“旅游业是低投入、 。高产出产业:“旅游业为无资源耗竭型产业 。它们主导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旅游业 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被忽视,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文化地方特色消失,破坏了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或自然状态。总之,不考 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业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下会引起环境的不良发展,最终导致当 地旅游业的衰退,而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持旅游生命力 的关键。 2 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旅游业具有多种功能,但其本质属性是经济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最大 的优势,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关键是要形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从目前来看,对旅游方面 的社会有效需求可以说是各个领域中需求最突出的一部分:一是表现在旅游需求的特点 非常突出;二是表现在需求的规模非常大;三是表现在需求的包容量很大;四是旅游需 求是最终需求。目前我国各种旅游需求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后国务院于 1 9 8 1 年作出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八项决定,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1 9 8 5 年旅游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 9 9 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进一步将旅游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1 9 9 5 8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列的第 一位,至此旅游产业在中国经历了古代的自发萌芽,近代的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的动荡停滞,到改革开放后的正式确立,终于走向了成熟发展。近几年旅游产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步增长,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旅游消费 不属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它是社会经济实力,人们收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据一些从事旅游经济研究的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均年国民收入达到4 0 0 美元才会萌 发国内旅游的愿望并具备必需的经济条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 0 0 美元出国旅游才提到 生活日程上来,达到1 0 0 0 美元就有出国旅游的动机和要求,除此以外旅游产业的发展 还与交通工具的改善、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餐饮、饭店、金融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息息相关,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自治相对集中的地区,是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 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省新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 贵州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贵州旅游业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前还是作为外事活动 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政治接待、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带有较为浓厚的事业 性质色彩;从8 0 年代中期开始,旅游业在性质上逐渐由政治性向经济性转变;8 0 年代 末期,贵州旅游业已基本完成了这种转型;到9 0 年代末期,旅游业逐步转变为贵州省 的一个新兴产业;进入2 l 世纪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在贵州省的产业序列中取 得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2 0 0 4 年底,贵州省共有民族县5 6 个,其 中有4 3 个是旅游县。这几年旅游业已成为贵州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 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其他西 部省( 区) 相比,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具有独特发展优势,若能够比较充分地挖掘出来, 贵州民族地区必将成为我国西部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替代地区和后劲所在。贵州是 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总人口的3 6 8 。从1 9 9 2 年起贵州开展 旅游扶贫计划,到2 0 0 0 年年底,全省已有上百万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2 0 0 0 年贵州 旅游业总收入达6 2 9 4 亿元,成为其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贵州省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主要还存在五个制约因素:一是精品开发缺乏。主 要表现在旅游产品很多,拳头产品少;自然景观产品很多,文化产品少:旅游景点多, 旅游内容少;以及旅游项目设置不当等等。二是特色开发缺乏。贵州是全国生态保护最 完好和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生态博物馆 和“民族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 多次评价贵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等。这些潜 力巨大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三是运营机制活力缺乏。贵州省旅游业投资渠 9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道很单一,旅游景点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景点的经营权也大多在政府,尤其是省、 地( 州、市) 两级对旅游景区的双重管理,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化。四是 旅游行业人才缺乏。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贵州省从 旅游管理部门都旅行社,都存在这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和 能力的严重隐患,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五是产业政策支持不足。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 的产业,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与其他产业的协调。由于贵州省旅游业起步较晚,这方 面政策尚不完善,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合力的形成。 2 2 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资源产业。毋庸置疑,环境既为衡量旅游目 的地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我国旅游业近 几年发展迅速,旅游业总收入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近百分之五,旅游业已成了中国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 旅游的发展需要旅游者的参与,在休闲经济带动下,旅游者纷纷前往世界遗产、世 界地质公园、自然风景名胜区等热点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效 应,在废弃建筑物的重新利用、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旅游目的地短 期内涌入大量的人流,不仅导致目的地内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观赏性遭到破坏、环境的承 载力受到进一步威胁,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环境的变迁也将反作用旅游,阻碍 其正常发展。我们把旅游环境污染与旅游环境破坏、旅游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 统称为旅游环境问题。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日益普及和不少地方因旅游环境问 题的日渐突出而导致旅游业的衰退,人们认识到旅游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否是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与微妙,尤其对于旅 游目的地来讲更是如此。人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空间展开的,旅 游目的地的环境对旅游开发、经营及旅游活动均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处于强势的旅 游开发和经营活动与相对处于弱势的环境相互作用,造成旅游开发经营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及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制约十分明显。 从旅游开发的经济环境影响来看,可能使旅游地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旅游业,加大 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性;从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来看,可能导致旅游地信仰危机 和社会危机,打破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传播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从旅游 1 0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冗 开发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来看,可能导致旅游地的道路拥挤,休闲环境质量下降;大量 旅游者的进入和可能出现的部分旅游者行为不规范,导致当地居民的文化抵触;同时可 能带来一些疾病的流行等。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 景观与设施开发、旅游经营期等) 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主要的环境要素( 如地表水、空气质量、环境噪声、 动植物生存等) 均构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目的地的 衰退直至毁灭,西方学者将此称为“旅游摧毁旅游的“自掘坟墓 现象。贵州省在其 旅游发展过程中面i 晦着同样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旅游资 源开发活动和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 2 2 1 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人们认识到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却没有认识到旅游 对环境的依赖性,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规划是造成旅游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旅游 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业、建筑、地质、地理、生物、气象、环保、 文物、历史、美学、经济、管理、旅游等多种学科,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和支持。然 而许多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时,事先根本不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做深入调查研究 和全面科学的论证与评估便匆忙开发;有的所谓“旅游区规划只是一些人随便想出来 的,因而经不起可行性论证:更有甚者,有些旅游区虽然做了规划,但在实际过程中并 未执行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就其对环境的影响而言可分为原发性影响和继发性影响两大类。原 发性影响是指旅游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直接影响,如旅游索道修建中的开山、炸石、砍树 等行为对山体地表、生态的影响。继发性影响是指旅游开发间接或诱发的环境变化,包 括由于旅游开发引起的大气质量、水质变化。原发性影响一般比较直观,容易引起人们 的注意;而继发性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比较隐蔽,涉及面更广。 1 旅游交通建设引发的环境灾害 旅游交通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旅游者和旅游对象之间起着联系纽 带的作用,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才能使游客 顺利的进行旅游活动,但道路是一类对自然环境影响颇大的人工建筑物,旅游景区的自 然生态系统相对却比较脆弱,因此在修建旅游道路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下生态影响: ( 1 ) 廊道效应:道路是人类相互连接的通道,但对于动物来说,尤其是地面的动物, 它却是一道屏障,起着分离、阻隔作用,使得景观破坏,生态环境岛屿化,导致生物不 贵州大学2 0 0 8 届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生存。 ( 2 ) 小气候效应:裸露的沥青和水泥路面热容量大,反射率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 下垫面温度高,升温快,粉尘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形成一条“热浪带,恶化局部小气 候。 ( 3 ) 接近效应和城镇化效应:道路的开通使人流和物流强度增加,使以前难以进入 的地区变得可达和易于进入;从节省投资和增加效益角度出发,出现了沿线的商业和住 宅,促使沿线城镇化,使得城镇景观代替自然景观。实际中已出现多次由于旅游交通道 路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