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 方法考察了一组专用动量词的演变过程。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了晋代产生的动量词“过”的来源及演变,认为“过”的虚化 是从“v p i ,数词+ 过,v p 2 ”结构开始的。两晋时期,动量词“过”可做状语、 补语,所量动词范围扩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通用动量词。由于“过”本身 残存的实词意义,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歧义,不符合语义表达的精准需要,“过”最 终被动量词“回”、“度”所取代。 第二部分论述了动量词“次”的来源,论证了“驻扎”义动词“次”不具备 虚化为动量词的句法和语义条件,认为“次”来源于名词“位次”义,对各个时 期“次”所在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所修饰的动词的范围进行了描述。 第三部分讨论了动量词“回”、“度”的产生、发展,认为动量词“回”来源 于动词的“曲折”义,“度”来源子名词“躞度”义,二者在来源上并非一路,功 能互补,前者多做补语,后者多做状语,“度”多状少补的特征不符合动量词的发 展趋势,最终被书面色彩较强的动量词“次”所取代。 第四部分描述了动量词“返”、“转”的产生、发展及衰退的历史,对二者进 行了比较。 第五部分描述了动量词“遭”、“趟”的产生和发展及“趟”取代“遭”的过 程。认为动量词“遭”是在对“匝”的替换过程中产生并逐渐扩大修饰动词的类 别,到明代成为通用以修饰行走类动词为主的通用动量词,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方 言色彩。明代,动量词“趟”产生并与“遭”展开竞争,逐步完成对“遭”的替 换。 关键词:专用动量词;演变;历时;共时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o r i g i n a ls t u d y , w i t ht h em e t h o d o f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 i n t c r p r e 协f i o n , t h ep a p e ri n s p e c t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ag r o u po fv e mq u a n t i f i e r s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y n c h r o m ca n dm a d l n i c i na d d i t i o nw i t hi n u - o d u c f i o n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 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n s p e c t st h ee m e r g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d e r i v a t i o no f “g u o ”, w h i c hi ss e e ni nj i nd y n a s t y o u ro p i n i o ni st h a t “g u o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 df z o m n u m e r a l + v e r b ”1 1 1 ef u n c t i o no f “g u o ”i sa d v e r b i a l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t h en u m b e ro f v 嚣b sm o d h q c db y “g u o ”g r a d u a l l yi n c r e a s e di n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i t b e c a m eag e n e r i cv e r bq u a n t i f i e r b e c a u s eo f i t so w i ir e s i d u a lm e a n i n g ,i tw a sr e p l a c e d b yo t h e rw o r d s n cs e c o n dp a r te x p l a i n s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 “e i a n dp r o v e st h a tt h ev e r b “c r ( m e a n ss t a y , p r e s e n c e ) l a c k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g r a m m a t i c a h z a t i o n o u ro p i n i o ni s t h a t c fg m m m a t i c a l i z e df x o mt h en o u n “c i ,( m e a n sl a t i t u d e ) w eg i v ea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t h ef u n c t i o mo f c i ”a n d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 t h ev e r b sm o d i 丘e db yi ti nh i s t o r y t h et h i r dp a r td e s c r i b e st h e 矾g ma n dd e r i v a t i o no f h u i ”a n d “d u ,t h ef o r m e r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 df r o mt h ev e r b h u i ”( m e a n sb e n d ) a n dt h el a t t e r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蜘f r o m t h e1 1 0 1 1 1 1 d u ”( m e a n sh t i m d e ) 1 1 1 ed i 伍e r e n c eb e a c o nt h e mi st h a t c i p r e f e r r e dt o a c ta sa d v e r b i a la n dt h el a t t e rp r e f e r r e dt oa c ta sc o m p l e m e n t 硼岭c k 暇l m c ro f “d u ” w a si n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口e n d so ft h ev e r b a l q u a n t i f i e r s a n dw a s r e p l 删b yo t h e rw o r d s 1 1 f o u r t hp a r t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r i v a t i o no f 细r a n d z h u a n w et r yt of i n dt h e i r 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啊1 ef i f t hp a r t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r i v a t i o no f “z a o ”a n d t a n g o f f e r i n ga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h ep r o c e s sh o w wt o o kt h ep l a c eo f z a o s i n c e “z a 0 9 9h a st h es i m i l a rm e a n i n g w i t h “z a :i tw a su s e dt o g e t h e rw i t h “盟”i nt a n gd 哼n a s t y ,b e g a nt oc o m p e t ew i t hi t a n dg r a d u a l l yr e p l a c e di t sp l a c e i nm i n gd y n a s t y 9 “z a 0 9 b e c a m eas p e c i a la n dg e n e r i c v e r b a lq u a n t i f i e ra n dh a do b v i o u s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n dd i a l e c t sc o l o r 岔a p p e a r e di n 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o o kt h ep l a c eo f “盟o ,i nq i n gd y n a 卿 k e y w o r d s :s p e c i a lv e r b a lq u a n t i f i e r s :d e r i v a t i o n :s y n c h r o n i c ;d i a c h r o n i c m 美子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串请。本人郑熏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天是 奉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酌,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栽所知,酶? 文砷特别加以说明、标注牵致谢的地方外,论文呻不包括其袍八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戍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荻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孝住或证韦而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奢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荟名: 2 0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 2 0 扛盔粤 。7 卑月【日 趁逊 口7 卑月l 日 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 引言 刘世儒( 1 9 6 5 ,p 8 ) 认为:“专用的动量词,是动量词这一范畴形式得以形 成的决定性环节,所以对于它的产生和发展最应该注意。”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 专用动量词内部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和演进,一些专用动量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衰 退,仅保存在部分方言中,如“转”、“返”、“遭”等。而有些专用动量词则一直 沿用至现代汉语,如“次”、“回”、“趟”等,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其发展的途径 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我们尝试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一组专用动 量词进行考察,从而探讨专用动量词的演变途径和规律。 1 动量词的分类及专用动量词的界定 动量词的分类,存在着标准不、体系不同的问题。如刘世儒( 1 9 6 5 ,p 7 ) 、 何杰( 2 0 0 1 ,p 4 2 ) 把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大类;吕叔湘( 1 9 8 2 , p 1 4 8 1 4 9 ) 把动量词分为三类:专用的单位词、借用表现动作工具的单位词、借 用动词的单位词;朱德熙( 1 9 8 2 ,p 5 0 ) 沿用这一分法把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 词、借用名词的动量词、重复动词:李临定( 1 9 9 0 ,p 5 6 ) 把重复动量词称为同 形动量词,同样沿用三分的体系。邵敬敏( 1 9 9 6 ,p 1 0 0 1 0 3 ) 主张从考察动词与 动量词的双向选择关系着眼,同时结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把动量词分为四个层面: 通用动量词、自主动量词、借助量词、情态量词。在对动量词进行语义分析的基 础上解释了动量词的特点及动量词与动词组合的复杂机制。为动量词的分类研究 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动最词的称说上采用两分法,即专用的和借用的。 对于专用动量词的界定,刘世儒( 1 9 6 5 ,p 2 4 9 ) 认为专用动量词“产生和发 展就是专门为称量行为而设的具有虚词性。”黄宝生( 1 9 9 1 ,p 4 5 ) 认为:“不 含动作义的单纯表示动作次数的词,如,过,更,匝,次,遍,下,阵,逯,废, 声,壮,重等”;何杰( 2 0 0 1 ,p 4 2 ) 认为:“专门用于表达动作、行为量的量词, 叫专用动量词,例如:次,趟,遭,番,阵,场,顿,遍,下”;李建平( 2 0 0 3 , p 8 9 ) 认为:“专门为称量行为而设的量词,具有虚词性”。综合各家的看法,我 们认为专用动量词就是专门用于表示行为、动作量的词,是相对于借用动量词而 言的。 2 专用动量词的研究现状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刘世儒发表了一系歹q 研究动量词的文章:汉语动 量词的起源、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魏晋南北朝动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 称量词研究,后结集成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该书第五章从专用动量词 的陪伴功能、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三个方面分别考察专用动量词对动词的适应能 力、所表示的语义范畴、以及其在造句法方面的能力,根据来源不同对专用动量 词进行分组讨论,并对每个专用动量词的出现时代及虚化过程进行考察,详尽描 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专用动量词的全貌。 八十年代以后,对专用动量词的研究集中在专书研究和断代研究两个方面。 专书研究有:李爱民( 金瓶梅词话) 专用动量词研究、黄仁忠( 红楼梦) 专用 动量词研究、徐慧文( 醒世姻缘传 专用动量词研究、陈颖苏轼作品动量词 研究等。专书研究能够穷尽性的对所有动量词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定量统计和 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语言事实,因而能够通过该书窥见该时期动量 词的运用情况。断代研究的成果有:王绍新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李建平唐五代动量词初探、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游黎唐五代量词研究、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等,其中以王绍新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为代表以为代表,他对全唐诗中的动量词进行穷尽性统计,探讨了新生的动 量词“场”、“遭”、“觉”,和旧有动量词“回”、“度”在唐五代的发展情况。从动 量词跟动词的选择关系入手,对与之搭配的动词进行了分类统计,以此考察动垂 2 词的语义特征,如“场”多跟“饮”、“醉”类动词搭配,因为宴饮总是在一定的 场合下进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跟本义“场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语义关系 和句法功能上论述了动量词“回”、“度”的区别和联系,“回”倾向于修饰“往复” 类动词,“度”倾向于修饰含“度过”义的动词,前者可补可状,后者则多状少补。 断代研究是构建汉语史的基础,专用动量词断代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构建专用动量 词的演变历史。 近年来,一些文章开始探讨动量词产生的认知原因,邵勤( 2 0 0 5 ,p 1 7 2 3 ) 根据人们对动态过程的感知方式不同,把动量标记的产生途径分为七种,动量标 记通过转喻实现对动量过程的指称功能,成为动量词。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将相似 的事物看作同一,这种认知模式即是隐喻,专用动量词的形成经历了隐喻泛化的 过程,伴随隐喻的发生,专用动量词所适用的动词范围随之扩大。 纵观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专用动量词的研究以专书研究和断代研 究为主,既有描写又有解释,但总体上共时的描写较多,历时研究较少,对专用 动量词的研究多纳于动量词的整体研究之内,而对专用动量词进行单独研究的文 章不多见,基于此,我们以一组动量词为例,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采用频率统 计和考察专用动量词对动词的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描述出一组专用动量 词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3 研究范围 1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p 2 4 9 - 2 6 9 ) :过、番( 犏) 、遍、回( 遛) 、 通、阵;下、次、周、匝、返、合、壮、转、拜、出,度。 2 王力汉语语法史( p 3 6 ) :过、回、次、度、遍、周、匝、遭、番、场、 阵、顿、合、发、下。 3 向熹简明汉语史( p 2 2 0 - 2 2 5 ) :遍( 编) 、场、重、次、度、顿、番、过、 回( 迪) 、通、下、巡、匝( 币) 、遭、周、阵、转、会( 和) 、跑( 抛) 、趟( 荡) 、 直。 3 4 张美兰近代汉语语言研究( p t l o 1 1 5 ) ;回( 逗) 、度、番、遍( 褊) 、 巡、通、下、上、顿、次、觉、匝、遭、场、转、拜、著、出、合、和。 5 游黎唐五代量词研究( p 6 9 8 9 ) :过、周、番、遍、回、通、阵、下、 次、匝、返( 反) 、合、出、度、巡、顿。 6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 p 9 1 - 2 4 2 ) ;次、回、度、会,和、下、上、番、 阵、遍、顿、过、场、遭。 7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 p 3 4 - 3 7 ) :遍、次、度、回、下、遭、过、通、 顿、场、番、巡、匝、歇、合、和、挝、鼙,转、把、交、掣、夺。 8 李爱民( 金瓶梅词话专用动量词研究( p 5 6 - 5 8 ) :遍、遭、巡、趟、转、 轮、下、回、次、替、场、阵、反、顿、跑、面。 9 黄仁忠 ) ( 按:“回”与“过”对举使用) ( 8 ) 红焰炎炎传口口,一回吹起一回高( 袋李陵变丈) ( 9 ) 欲行三里二里时,虽是四回五回歇( 大目乾连美闻救母变丈) ( 1 0 ) 水猫游獭相争奔,千回不觉长吁叹( 伍子胥变丈) ( 1 1 ) 汉路当日无停滞,这回来往亦无虞。( 张议潮变文 ( 1 2 ) 几回献捷入皇州,天予临轩许上筹( 张淮深变文) ( 1 3 ) 於是皇帝知道远公到来,便出宫门,千回瞻礼,万遍庋恭( 庐 山远公话) ( 按:“回”与“遍”可对举使用。) 以上是“回”做状语的用例,下面是“回”做补语的用例: ( 1 4 ) 两浙宣传知几回,全无飘荡不虞灾(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 文) ( 1 5 ) 怡颜礼拜千千度,含笑归依万万回(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 1 6 ( 1 6 ) 陈百种,献千回,为感师兄说法开;( 雏摩诘经讲经文五) ( 1 7 ) 七朝供养并无乖,欢喜千回与万回( 雏摩诘经讲经文六) “回”与口语中新出现的指代词“这”连用,说明它的口语化程度较高。 唐五代以后,“回”与“度”、“次”成为通用动量词,句法功能相似,出于节 省篇幅的需要,我们对“回”的句法功能的发展不烦一一描述。 2 动量词“度”的产生、发展 2 1 动量词“度”的产生 古代把周天划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动量词“度”即来源于表躔度的单位名词。 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甸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颖达疏:“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天体运行一度和人行走一次,都发生 了空间位置的移动,基于这种相似性,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人的行为动作便可 以用“度”来计量。“度”在来源上与“次”是同一类,虚化的机制和过程类似, 此不赘述。表动量的“度”在晋代已经出现,例如: ( 1 8 ) 忽一度还家,饮酒罪卧在床( ( 搜神记卷四) ( 1 9 ) 至晓头还,碍被,不得安,两三度堕地,噫咤甚愁,体气甚急,状 若将死( ( ( 搜神记卷十二) ( 2 0 ) 燮一日三度设之( 神仙传卷六) ( 2 1 ) 策数度水战,不能克。( 三国志昊志) 南北朝时期,用例渐多,作状语仍是其主要用法。 ( 2 2 ) 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 北齐诗卷一) ( 2 3 ) 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 北周诗卷三) ( 2 4 ) 便於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之( 齐民要术种胡荽第 二十四卷三) ( 2 5 ) 必须三度舒而展之( 氍齐民要术杂说第三十卷一) 2 2 唐、五代“度”的使用情况考察 唐代,动量词“度”所修饰的动词十分广泛,成为最为通用的动量词之一。 例如: 1 7 ( 2 6 ) 此一度姑容之,朕徐为图耳c 安禄山事迹卷中) ( 2 7 ) 闻西蕃大好为打球,比令亦习,曾一度观之( 封氏闻见记卷中) ( 2 8 ) 唯一岁一度暗换花实,更生新嫩,人不知觉( 玄怪录卷一) ( 2 9 ) 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见,复在何时? ( 杜阳杂编卷下) ( 3 0 ) 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 元缜相扣歌辞决绝词三 首) ( 3 1 ) 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凡度三台( 全唐五代词卷一) ( 3 2 )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 全唐五代词卷一) ( 3 3 ) 凡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 全唐五代词卷一) ( 3 4 )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全唐五代词卷一) ( 3 5 )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全唐五代词卷三) ( 3 6 ) 昭军( 君) 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慈母只今何在? ( 王昭君变文) ( 3 7 ) 怡颜礼拜千千度,含笑归依万万回(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 以上诸例皆为作状语,做补语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 ( 3 8 )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李白杂曲歌辞悲歌 ( 3 9 ) 前后见老先生出户不过五六度( 广异记) ( 4 0 ) 此马往返伊吾已十五度(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 4 1 ) 生不一回,死不两度( 燕子赋一) 通过对“回”、“度”语义、功能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者有以下特点: 1 根据对全唐诗前3 5 0 卷的调查,“回”作做状语6 7 例,作补语2 1 例, 比例为3 :l 。“度”做状语6 0 例,作补语4 例,比例为1 5 :l 。可见,在唐、五 代动量词系统刚刚确立的情况下,动量词多作状语这是一个语言事实,相比较而 言,“度”比“回”更倾向于作状语。 2 “回”、“度”作补语时跟动词的关系还不是很紧密,中间可以被其它副词 性成分隔开。例如: ( 4 2 ) 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 任华寄李白) ( 4 3 ) 君今已反我正采,朱颜宜笑能几回( 李端赠康洽) ( 4 4 )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骆宾王( (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 路难二首 3 ,口语程度问题。“度”的口语程度不及“回”。根据王绍新( 1 9 9 9 ,p 4 4 ) 的 1 8 统计,在全唐诗中,“此回”、“此度”数量相等,“这回”、“这度”连用的频 率为6 :l ,从一个方面说明“度”的口语程度不及“回”。 2 3 宋代以后,“度”的使用情况考察 2 。3 1 动量词“度”的衰退及原因 表二:“回”、“度”、“次”在宋、元、明、清语料中的分布情况 全宋词景德传朱子语类元刊杂剧西游记 红楼梦。 灯录三十种 回3 2 45 4 1 11 52 1 9 雪 度 1 0 82 20 68o 次 404 1 0 5 51 2 0 从表二看出,“度”的使用日渐萎缩,在一些口语性较强的语料如朱予语 类就不见“度”的影子。元刊杂剧三十种6 例全部是在韵文中出现,文言 色彩是不言而喻的。西游记中8 例,5 例用作补语,3 例作状语,到红楼梦 中已难觅踪迹。从“度”的发展踪迹来看,我们认为其衰退的原因有二: 其一,“度”的句法功能多状少补,作补语的用法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 这种多状少补的特点不符合动量词的发展趋势。 其二,“度”的消亡跟“次”的使用频率上升有关。“次”可补可状,既可 修饰动词,又可修饰名词,同“回”相比,“次”的书面语体色彩较强,。直接代 替“度”的可能性较大。表二显示了“次”和“度”的使用比例,反映出“次” 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而“度”却日渐萎缩。从“次”、“度”跟“回”对举使 用的频率来看,全唐诗“回”、“度”对举达数十例之多,“回”、“次” 对举一例也没有,元代以后“回”和“次”对举开始在口语中出现,如: ( 4 5 ) 你却才支吾到数次十回,你管惹场六问共三推( 张鼎智勘魔舍罗 。统计仅限于前八十固 o 包括计时量词“会”,可看作“会”的异形词 。语料调查显示,元曲选“这回”与“这次”的出现次数分别是1 0 次和。次,t 西游记 是5 次和2 次。 在红楼梦中,二者分别是1 5 次和7 次,回回”出现了1 次,。次次”一饲也没有 1 9 杂剧第四折) ( 4 6 ) i 仙吕点绛唇】仔细寻思,两回三次(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一折) ( 4 7 ) 两回三次,两次三番抱位这笔尖(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 ( 4 8 ) 主人宣命我两次三回,我不肯去。(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杂剧第三 折) 而“次”和“度”对举使用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少见到,“次”对“度” 的替换关系再次得到证明。 2 3 2 “度”的功能变化 明代以后,受其他动量词的影响,“度”由一个经常作状语的动量词变得和 其他动量词一样以充当补语为常。西游记7 例就有4 例是当作补语使用的。 如: ( 4 9 ) ( 三藏) 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西游记第十三回) ( 5 0 ) 扬尘凡度尽传符,表白一番皆俯伏(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 5 1 ) 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清代的例子如: ( 5 2 ) 天生遣:“文爷你这臂膊,莫非生铁铸成的吗? 看亚鲁那等凶猛,扳 不转来,待咱来试一度看! ”( 野叟曝言第八十三回) ( 5 3 ) 影事模糊指鹊桥,思量一度一魂消( 海上尘天影第三十回) ( 5 4 ) 七官同秋鸿事毕后,遂披衣来到印月房里,爬上床,又与印月欢会 了一度,三人相搂相抱而卧( 格杌闲评第十四回) 2 3 ,3 副词“一度”的凝固成词 吕叔湘( 1 9 8 0 ,p 6 0 4 ) “一度”:“表示过去发生过。修饰动词,做状语。” 陆俭明、马真( 1 9 9 9 ,p i o i ) 认为“一度”:“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只是在 说话之前的某一时间进行或发生过。”我们认为副词“一度”是从“一十度十动词” 格式中凝固而来的。 “一+ 度+ 动词”在句式中起初是用来计算动作发生的次数,“度”即是 “一次”,如: ( 5 5 ) 十年漂泊如萍迹,一度登临一怅神( 牟融袋有感二首* ) ( 5 6 )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杜荀鹤钓叟) 2 0 ( 5 7 ) 每到集贤坊地过,不曾一度不低眉( 白居易过裴令公宅二绝句) ( 5 8 ) 游山游水几千重,三十年来一度逢( 施肩吾遇奉山人) ( 5 9 ) 文章已满行人耳,_ 度思君一怆然( 李忱吊白居易) 这些例子中的动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部分动词是动作性动词,即使不是 动作性动词,心理动词被赋予一定的动作性之后也变成了有界动词,有界动词是 可以被量化的,如例( 5 9 ) 中的“思君”。在这样的句子中,“一度”的动量意 味还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动词的动作义不再具有可分解性,“一度”才有可能凝 固成一个词。例如下面的例子: ( 6 0 ) 【维扬怀古】梦儿申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 元曲选) 显然,“一度”不能用于计量状态形容词“繁华”的次数,在此只表示一种 过去存在的状态。用在动词之前的“一度”表示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压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铁路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及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衡阳市雁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合成材料制造的绿色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及答案详解
- 废弃食品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考核试卷
- 热环境对压力容器操作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考核试卷
-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明秀五金制品厂迁建五金制品项目报告表
- 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模式研究考核试卷
- 市场专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岚泽大丰港年产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大班早期阅读培训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层及职员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精细化工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彩色墨粉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Q-GDW 10831.1-2025 飞行器展放初级导引绳施工工艺导则第1部分:多旋翼无人机
- 公司关键岗位管理制度
- DB13(J) 148-2012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