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核词裒,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 中文摘要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 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 中文摘要 延清是近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位蒙古族诗人。他所创作的庚子都门 纪事诗,是一部记录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史实的重要诗集。时人往往将他和唐代大诗 人杜甫相提并论,誉其诗为“诗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1 9 0 0 年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交故庚子事变,他的诗歌对事变的记录详实准 确,与历史事实有着高度的吻合。这矛| l 以诗记史的创作形式,既有缀强的文学性,又 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特别是他的记史多以大型叙事组诗的形式出现,使得他的 诗歌作品又有了很突出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延清纪事诗史实考评 作者:周振荣 指导老师:马亚中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攀诗考评英文摘要 t h ef a c ti st r u e ,t h ep o e mi ss a d ,a n dt h ew r i t e r e x p r e s s e s h i sf a i t h f u l _ r e s 鳓r | c ho fy a n q i n g sp o e t r y :p o e mo fb e i j i n g i n19 0 0 a b s t r a c t y a h q i n gi saf a m o u sr e a l i s t i cp o e to fm o r d e nh i s t o r y , h i sp o e t r y p o e mo fb e i j i n gi n 19 0 0 ”i sab r i l l i a n tp o e t r yt h a tr e p o r t e dt h eh i s t o r yo fo e n g z ie v e n ti n19 0 0 s oh i sf r i e n d s r e g a r d e dh i ma sd uf u , t h ef a m o u sp o e to ft a n gd y n a s t y , a n dc a l l e dh i sp o e t r ya se p i c i n f a c t , h i sp o e t r yw a sv e r yc o i n c i d e dw i t hh i s t o r y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c o n t r a s th i sp o e t r yw i t h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 t op r o 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h i sp o e t r y a n o t h e r p u r p o s eo f 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oc a t t l s e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y a h q i n g k e yw o r d s :y a nq i n g p o e t r y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r e s e a r c h w r i t t e n b y : s u p e r v i s e db y : z h o u z h e n r o n g m ay a z h o n 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研究生签名:度玉移蓥日期:如= z 、p 。j 莎 研究生签名:l 鱼i 修重日期:如2 、i p 柳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 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 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e t 期:翌2 :! :兰 日期竺耻雩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一章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方法 第一章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方法 1 8 4 0 年鸦片战争至1 9 1 9 年五四运动,是为中国近代史。 i 近代诗坛,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古 代和现代文学的过渡,也在于它与以往的文学相比,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新 的因子,不仅仅因为它有象龚自珍、黄遵宪这样的革新诗人创作着“变实利所归, 一人而已的封建文学为万姓所公的国民文学 国,还因为这个时期也有着许多 以复古为专志的诗人在一心一意地在传统诗文的园囿里努力耕耘着,甚至我们可以 说,近代诗坛其实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学时代,当然,由于它的时代特点,决定着 它的主旋律仍然是反帝反封建。 延清是这一时期的一位创作比较活跃的蒙古族诗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名字和 创作却不太为人所知,诸多近代文学史书对延清的记述均少之又少,或一语带过,或 只字不提,如徐世昌晚晴移诗汇,郭延礼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马卫中光宣 诗坛流派发展史论,刘世南第1 6 8 页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下卷第1 8 8 5 页 4 事核词裒,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 第二章延清生平思想及创作概述 督印经大使景仲纯笔政先期藏匿,久之送存舍间,感而赋之) ,自注:“今年春间, 本局报效库存,历年节省银二万两,曾奉有洁己奉公之谕。一这在当时实属不易,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赔偿日本军费达2 3 0 0 0 万两白银,使得一年财政收入只有9 0 0 0 万两的清政府财政捉襟见肘,雪上加霜,为 了偿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颁行。昭信股票 向国内商人“息借商款一,而延清此时 却能为清政府节省银二万两,无异于雪中送炭,这正说明了他的清廉和对清政府的忠 心,这也当然和他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和熏陶有关。 光绪二十四年( 1 8 9 7 年) 前后,延清之女杏芬不幸早逝,时隔两年时间,光绪 二十六年( 1 9 0 0 年) ,其孙女又不幸夭折,两位亲人的离去对延清的打击非常大,白 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事见庚子都门纪事诗卷三哭女孙大格二首及初 六日重题一首,家庭的不幸恰恰发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因此就更加 加剧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所以他在诗中说“当兹乱离后,老泪哪堪挥”。 光绪三十年( 1 9 0 4 年) 延清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宣统二年( 1 9 1 0 年) 升侍读 学士,派充文职六班大臣,官至二品。 光绪三十四年( 1 9 0 8 ) 正月,延清奉旨去蒙古祭奠咯尔喀车臣汗部郡王扎萨克多 罗贝勒蕴端多尔济,行程万里,历时百余天,塞外广漠的风光,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 草原生活的多姿多彩,又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征辂所历,各纪以 诗,益工雅恣放一( 镇江府志文苑)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四百多首反映塞外风光及 蒙古风土人情的诗歌,同时也对蒙古咯尔咯汗部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包括蒙古人民 的困苦生活都有较深入的反映,如读蒙古游牧记知咯尔咯各部来归始末为题一律、 望和林作、晚宿登吉乌苏、游额吉图诸寺四首、晓发登吉乌苏用景佩珂学士 诗韵等,境界开阔,风格粗犷浑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在描写蒙古民族的 生活和风物时,延清都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情的笔触去展现的,他有一组对蒙古包作 描写的诗,蒙古包、赋得蒙古包、蒙古包赏雨、蒙古包听雨等,描摩生动, 观察入微,以致诗人自己也颇为自豪地说:“要知蒙古包何样,请读区区纪事诗。 ( 又 戏作二首) 。可见,诗人虽然生活在汉人聚居地,学汉语,习汉俗,但他的灵魂深处 始终没忘记自己蒙古人的身份,他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乡心系念之情向往之,因此 他笔下的大漠无不充满了生机和欢乐,“穹庐毡覆片重重,马粪炉烟透顶浓。美酒羔 事核词衷,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二章延清生平思想及创作概述 羊供醉饱,笑他快乐抵黄封。一( 又用宝文靖公诗韵。 辛亥革命后,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延清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仕新朝,不复 为官,隐居乡里,以搁笔老人自号,成了不折不扣的满清遗老,仍沉浸在他的天朝大 国的迷梦中,做了忠君保国的信徒。除少数怀旧唱和之作外,创作亦几近停止,专以 鉴赏文墨、刻印诗书为乐,曾搜集编定满洲、蒙古、汉军八旗诗人的诗作为遗逸清 音集,为他的老旧王朝唱着最后的挽歌。 第二节延清诗歌创作概况及 第2 8 4 页 雪荣苏赫赵永铣蒙古族文学史第三卷第6 0 9 页 。云峰: 考评 第二章延清生平思想及创作概述 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事实后,痛心于国事、痛恨于强盗、痛惜于战 局、痛悔于偷生而写就的光辉诗篇。 庚子都门纪事诗,是延清在庚子事变中当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身处危城之中 时所写下的诗,计四百十首,“凡骄兵悍卒之搜牢、氐帅羌豪之蹂躏、志士忠臣之慷 慨、贞姬烈嫒之从容、冷官薄宦之颠流、谊友良朋之讥慰,莫不绘形镂态,揣声摹色 ( 张宝森序语) 。诗分六卷,分别为虎口、鸿毛、蛇足、鲂尾、豹皮和狐腋,刊刻于 光绪二十六年( 1 9 0 1 ) ,初名巴里客余生草,初刻五百部,因“随手则磬,索求者 多,于光绪二十八年( 1 9 0 2 ) 再次刊刻,“易名为庚子都门纪事诗 ( 李恩绶序语) 。 补编一集,刻于宣统三年( 1 9 1 1 ) ,日鸡肋。这些诗集中反映了光绪二十六年( 1 9 0 0 )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淫掠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反对帝国主义、清代反动统治阶级及 汉奸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反对义和团和忠君思想倾向,“其间虽不免 掺杂闲情之什,大部分却是反映着庚子事变前后的情况,特别是围城中各方面的生活。 这些诗所表现的作者思想、立场,一般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反对并 歪曲义和团,反对汉奸,采取忠君爱国的态度。 阿英认为这是中国近代文坛以诗歌 反映庚子事变的首推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庚子都门纪事诗是延清于1 9 0 0 年5 、6 月至年底之间写成的,内容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了庚子事变的过程,特别是侵略军对北京所进行的洗劫和破坏。诗人 用大量的篇幅对此作了形象而真实的揭示。集中第一、第二卷“虎口 、“鸿毛 都是 这样的诗作。关于这一点下文在史实考证部分将详细论述。 二、怀人念远抒发亲情友情。 一 庚子都门纪事诗卷三“蛇足集 中“感旧诗 3 6 首均属此类。诗人命名此 集为“蛇足 的原因,取画蛇添足之意,或许因为这些诗都和“庚子都门纪事 的 主题有游离,乃属多余之意。但实际上这些诗也是在记录庚子事变,在感旧诗集前诗 人有一段序说: 仆官京师最久,故乡亲友暌隔多年。在平时鱼雁频通,藉通情好,初亦 视为泛常。殆自都城沦陷以来,南北音书断绝,甚怅然也近幸时局粗定, o 阿英:庚子事变文学集) 第4 页 7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二章延清生平思想及创作概述 辱荷四方亲友慰问殷殷,情殊可感,爰各系以诗,以志高谊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诗人这里是在写个人的亲情与友情,而这在承平 年代也属于“泛常一之事,平常无奇,不值一提,但到了战乱时期动荡年代,亲朋故 旧之间的书信往来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了,更何况在书信之中,诗人也表达了 对时局的看法、对战争的不满、对和平的渴望。“家书抵万金修正是从另一个方面反 映着现实。现举其中的两首为例: 日盼畿疆渐肃清,休言此事不干卿。杜陵贼远知消息,梅阁宫间隐姓名 腹未饱狼生亦幸,皮犹留豹死真荣几人慷慨成仁去,求友何堪共效莺? 烽烟塞上未全清,良友驰书报子卿。纵写巴笺难寄恨,空持汉节不求名 蝶阶削籍公真屈,燕市偷生我岂荣? 招隐故山归尚待,几时杯酒共听莺 一一( ( 张友柏广文二首用今春见寄诗韵 诗中延清面对江山沦陷,“烽烟未清的现状,表达了持节报国,慷慨成仁的决 心,因此,与朋友亲人的书信也成了他关注时局,抒发爱国情怀的媒介。这些诗无疑 也是在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现实。这样看来,这些诗也就不是什么“蛇足丹而是纪录 庚子事变的佐证材料了。 三、抒写自己的闲情逸致,即阿英所说的“闲情之什劳的诗作。如鉴赏书画诗 文、吟咏风云雪月等。如纪事诗卷一有往岁太常仙蝶几于无日不来,今年春夏间踪 迹杳然,七月末始复频频飞至,意可感也。为赋二律并补和胡燕笙观察、何润夫京兆 赐题拙辑蝶仙小史诗韵。时庚子孟秋下五日也、卷二中的近购得笪江上先生手书 所作游焦山谒焦仙祠诗真迹,因依原韵以纪旧游、卷三中的画眉士女图为友人题、 夹竹桃限韵、元宵限用前韵、卷四中的题陈敬庵司马江亭赏月图用卷中秦尧 丞侍御五律韵四首等,这些诗作或表现诗人闲适雍容的情致,或表达诗人素雅高洁 的才思,或体现诗人观察入微的艺术修养,更难得者有的也在抒写闲适中透露出对现 实的关注,触处生愁,无往而不哀。 此外,庚子都门纪事诗中也有表达诗人忠君爱国的决心和志向及壮志难申的 失落迷茫,甚至因此而产生的消极退隐情绪的诗篇。 羁縻未遂从龙志,保卫难分汗马功碧血凡人昭大节,丹心一片郁孤忠。 收拾英才同报主,愿君慎勿负初衷。 8 事核词衷,独抒忠爱延清庚予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二章延清生平思想及翎作概述 一一喜闻绵达斋亲家联任安徽学政之信正拟作书奉贺,适迭斋寄到一 函垂问殷殷,情殊可感,为赋七排五十韵以纪之 作为封建士子,延清把自己的未来和命运都一鼓脑地交给他的皇帝主子,也把希 望都寄托在了皇帝身上。当健在宝源局任职时鼹节省库银两万两而受到皇帝的嘉奖, 他是欢欣鼓舞的,踌躇满志的,也对皇帝心存感念的,所以他显得意气风发,大有为 国效忠万死不辞之气概。但大难临头,皇帝自顾不暇,丢下一大帮臣予忙着逃命去了, 似乎忘了宝源局里还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延清。这对延清多少是个打击,他萌生了怀才 不遇的感慨,“最难识曲听其真,物色风尘有凡人。老骥犹存千里志,孙阳不遇倍酸 辛。 ( 读萧邸觅示诗六首因三叠原韵以和之) 他的一腔热盘无人得见无处倾诉,只 好在睡梦中搿追赴行在囱皇帝表自了。有的时候,他也心生;毽隐之志,想要逃离这 个充满苦难、充满是非、充满失望的世界,效仿往哲前贤,去过隐屠的日子,“枉依 萧寺营兵垒,难仿严陵筑钓台。佳处茅庵豳待我,好容他网挂冠来矿( 近购得笪江上 先生手书所作游焦山谒焦仙祠诗真迹,因依原韵以纪旧游) ,尽管这种想法只是在延 清脑海里偶尔闪现,但还是能够看出他内心的失落和不得意。 总之,延清的庚予都门纪事诗真实地记录了中隧近代史土西方列强的一次 无耻侵略行径。放事变的起因到经过乃至结局,都从不同的焦度予以多方面地记录,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近代史的研究特别是八囡联军侵华史的研究提供了 大量第一手资料。 9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第一节关于事变的起因和经过的史实 从十六世纪末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找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 原材料供应市场,就把掠夺的目光瞄向了东方各国,因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 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之 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一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始了西方资本主义各 国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西方列强在中国不仅大量倾销商品、筑路开矿,也对中国进 行着文化侵略一向中国派遣传教士,鸦片战争以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 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的传教士,据统计达3 3 0 0 多人,这些传教士妄图用“十字架征服中国 ,奴化中国国民,愚化中国百姓,“就总 体而言,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 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攘夺中国权利,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 的作用。帕传教士在兴办文教慈善事业虚伪外衣遮掩下的掠夺行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 无比痛恨和强烈不满,从1 9 世纪6 0 年代开始,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教会斗 争,群众捣毁教堂、驱逐传教士,甚至发生武力冲突,1 8 7 0 年天津教案、1 8 9 7 年巨 野教案、1 8 9 8 年沂水教案、1 8 9 8 年余栋臣起义等反教斗争,“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的 强大力量,而且进一步激起了爱国热情,终于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爆发了义和团发帝爱 国运动。一 关于事变的起因,延清在诗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揭示,首先是义和团受到一些朝 廷官员的默许和资助,势力大张,最后发展到大批涌入北京,并在京城内遍设坛场、 焚略扰攘,他们在反对教士,同时也给京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其次是外 国传教士在北京为非作歹胡作非为,加剧了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教士 。列宁全集第三卷第5 4 5 页 。李侃: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第2 7 0 页中华书局2 0 0 4 年3 月 。同上第2 7 4 页 1 0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 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在京城的嚣张气焰、教堂的藏污纳垢包庇逃犯等行为进行了揭露,纪事杂诗三十 首: 十库旧改作,皇城西北隅。巍然教堂立,缭垣环若郛玲珑辟窗牖,明 暗开门衢重楼与复阁,巍峨如浮图其教本天主,有神为耶酥教师有名 姓,三字人争呼诵经限时刻,晨起联袂趋天魔舞一室,淡冶多妖妹阉 割及妇孺,传闻多虚诬逋逃竞有薮,即此成负隅。( 之七) 可以说,这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各地胡作非为,他们打着传教的幌子,妄图通 过思想的入侵和文化的侵略奴役中国人民,为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掠夺奠 定基础。他们肆意破坏和践踏中国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行为,严重伤害了 中国人民的感情,所以逐渐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和反抗,反教斗争在各地风起云涌。 而义和团就是利用民众的这种心理,起而抗之。但由于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明确的 斗争纲领,加之内部成分良莠不齐,往往酿成祸端,使得反教斗争也复杂纷繁。因此 义和团于1 9 0 0 年5 、6 月问进入北京,反而加剧了京城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也进一步 加速了列强派兵入侵。延清的诗对义和团进京后的滥杀无辜作了直观的描述: 庚子夏五月,民教仇相攻十七日逾午,喧传街市中团民纠党羽,闯 入都城东义和揭旗帜,拂拂飘薰风赤帕裹其首,纷如兵交讧。军刃各在 手,外观真英雄跳舞假神道,咄咄频书空。天方万千厦,一炬腾烟虹化 城灭俄顷,搜捕男女童杀人竟如草,血染刀光红。( 之一)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可堪印证: 自耶教传入中国,地方莠民,辄挂名教籍,依外势横乡里,教士借口保 护,以袒庇为招徕,动辄挺身干预,官吏但求省事,遇有民教讼案,往往屈, 民而右教,教民娇纵益甚。乡闾良懦,十九受鱼肉,因之衔恨刺骨,则相率 投入八卦教以与之相抗。 十七日,匪众遂乘势暴动,以焚烧教堂为名,到处放火,前门一带,如 东西荷包巷,珠宝市,大栅栏,廊房头务、二条,煤市街等处,繁盛市场, 悉付一炬。火势延烧正阳门城楼,红光烛天,各处教堂,及教士居宅,同时 举火,凡教士教民家属,无少长男女,成被屠戮,伏尸载道,匪中呼洋人为 老毛子,教民为二毛子先尤专杀教民,次则凡家有西洋器具货物,或与西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人稍有交往者,概加以二毛子之名,任意屠掠,次则有无事证,一无所别择, 于是全城居民,惊嚎狂窜,哭声震天地,真一时之浩劫矣 仲芳氏:庚子记事记载: 十八日,义和团焚烧顺治门大街耶稣堂,又烧同和当铺奉教之房又焚 烧顺治门内天主堂,并施医院两处,连四围群房约有三百余间俱皆烧尽,烧 死教民不计其数又焚烧西城根拴马桩、油房胡同、灯笼胡同、松树胡同教 民居住之房数百间,砍杀男妇教民无数 李希圣庚子国变记的记载: 十七日,拳匪于右安门内火教民居,无老幼妇女皆杀之,一僧为之长 十八日,往宣武门内火教堂,又连烧他教堂甚众。城门昼闭,京师大乱 连两日有旨,言拳匪作乱当剿,而匪势愈张 二十日,焚正阳门外四千余家,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延 及城阙,火光烛天,三日不灭。 , 作为清政府统治中心的京津地区,也是帝国主义教会势力最为强大的地区之一, “天主教和耶酥教遍布全省城镇,共有大小教堂两千余所。 这些教堂,是帝国主义 在我国领土内设立的“国中国一,是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大本营,更是帝 国主义分子干涉我国内政、为他们培养汉奸走狗的温床,因此,这些教堂就成了中国 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最前沿,进入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与各国传教士之间的冲突 更是不断发生,捣毁教堂、杀死教士的教案也是不可胜数,教堂“不论天主、耶酥, 悉付一炬 ,圆而在每次教案中,都会有许多所谓的“教民在充当着侵略者的帮凶, 行为虎作伥之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找到了借 口,终于在1 9 0 0 年5 、6 月间,以保教、保护使馆为借口派军队进入天津、北京。延 清对列强的这种侵略行径,流露出了强烈的不满,他在纪事杂诗三十首第四首中写n - 璇宫赫然怒,告庙非虚词煌煌降谕旨,成使中外知海疆险要地,久 矣居九夷。通商四十载,事事甘受欺我朝尚宽大,不复计较之顷以民教 故,辄兴无礼师戈铤竞北指,飚轮纷交驰。丁沽失所据,要挟胡能支。事 出不得已,爨端开自兹。兵旅急征调,谁为干城资? ( 之四) o 李侃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第2 7 8 页 9 义和团 第一册,第3 0 5 页 1 2 攀核词衷,独抒忠爱延滴庚予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延清在这里针见血地指出,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保护教民保护使馆为借口,实际 上是在实行着他们多年来对中国觊觎已久的财富掠夺和市场蚕食的霉谍,这种图谋其 实是从四十年前( 1 8 6 0 ) 的第二次鸦冀战争就已经形成,网时也对未来形势表达了自 已的殷忧。 关于庚子事变战争的过程,延清用诗歌选取一组缀惊心动魄的场面作了形象地描 写。且看当时的史料笔记。 伸芳氏庚子记事: 二十日( 按,此为光堵二十六年七月二十霹,庚予,公历1 9 0 0 年8 胄 1 4 嚣) ,自夜至午,城内枪炮之声,如迅雷疾雨一般,震摇窗棂,恍动各处, 镶户无论生意大小,无一家幂弃却货物,用户潜逃。外鹰及四乡之人,身背 包裹而行,如潮水一般,俱由彰仪门而出至午正,由东来兵勇数千,行色 仓荒,皆出彰仪门,随行随抢,漫无纪律前门内武卫各军与甘军亦皆汹涌 齐出,自正阳门直至彰仪门,马队步队填塞街道,势如流水,滔滔西行 自天晓至黄昏,枪炮轰击之声,一刻急如一刻,备街备户人心慌乱,肉 颤心惊至掌灯后,愁云密布大雨倾盆,枪炮始渐息,人心稍定。原来前三 门外如此哄传,皆是捉风拣影自端之谈,实乃英,美、俄、法、日本、奥、 意等蹒洋兵自昨毽兵到京师,袭取东直、朝阳、东便、沙窝,左安各门,大 队一拥攻入也我军或据城迎敌,或城内巷战,虽略或小胜,奈众敌大至, 猝不及防又闻各国兵精力猛,枪炮厉害,人怀畏惧,均不战自溃。无论何 路军勇,以及八旗满蒙汉旗绿各营兵丁,无不弃甲抛戈而迭。叉和团自前霹 俱已逃遁磬尽,踪影全无,偶有京中之人,或有一二处未及拆棚毁坛而逸者, 一闻洋人兵到,亦皆抛掷家眷,抱头远扬。是已敌兵入城,毫无阻挡,洋人 垂手赫得京师。 纪事杂诗三十酋: 四方奉教者,罹祸悔嗜脐。扶持老与幼,来此投所栖人多食不足, 饿死同夷齐。堂中善守御,累土为长堤。枪林子落处,瓦碎成粉齑。居人意 恐怖,迁徙囊索斋宥家不能顾,男妇相提携仓猝觅乐土,哪如云中鸡 纨绔燮蓝缕,睹之情惨凄对峙炮台筑,声阚城东西”之八) 1 3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一延清 考评 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以为贼匪党欲排异己,动以通外为词,欲亡身殉国,以间执谗口,谋所以死 敌者适六月初四日,马军至津,聂仍收拾数营,日夜助战,每身轻前敌, 欲以求死至十三日,在八里台,果以身中数炮,腹裂肠出而死,其死壮为 最惨事闻,朝旨并不优恤,惟责以调度挚肘,伤身误国,曰死不足惜而已 天下闻而悲之自聂死之后凡五日,而津城陷 再如风集庭副都护朔:“麈战平原雾雨黄,早拌马革裹沙场。乘风船下如王漕, 返日戈挥匹鲁阳。三跃阵前警堕马,一麾道左耻牵羊。将星夜半当门落,痛惜将军呕 血亡。”在抗击俄军进攻黑龙江大兴安岭北大岭的战斗中,风翔身先士卒,“率队 督战自辰至酉,亲放枪四百余响,力竭不少( 稍) 休。左腿右臂受枪子两伤甚重,堕 马者三,遂由左右扶之回营。至晚呕血数升而亡一( 载光绪二十六年九月 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对于勇于殉难者,延清是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的,他自己更是对自己未能在国难 之时全节尽忠而感到遗憾,“不幸再生蛇画足,何如一死豹留皮? 一( 七月二十一日 都门不守后三日作) “何若当时投井死,偷生免得后人讥。一( 耳有所闻某某事是否 真伪不得知也姑拉杂咏之) 。也因为如此,他对那些临难变节苟且偷生之徒以及认贼 作父背叛家国之人就痛恨无比,蔑视有加,竭尽抨击和嘲讽,如 危城五首所写: 危城逐日也趋公,碌碌都忘陷虏中牛鬼蛇神驱谴惯,鼠妖狐魅扫除空 几人见利能思义? 一例锄奸共效忠惊座有时来上客,语言无谓岂能通? 奉使曾随海外楂,土音犹是杂中华一官得意凭喉舌,四译通词仗齿牙 作字势沿虫篆派,职方类别象胥家问谁操术无私曲,造福乡闾讵有涯? 翩翩年少半衣冠,面目而今顿改观。横鼻镜夸新样小,称身袍厌旧时宽。 巾沾瑞露香殊桂,卷吸名烟臭胜兰不识人间羞耻事,乘车戴笠满长安 室家已毁竟何归,服役甘心听指挥门外执鞭迎白帽,座中行酒逐青衣 豪酋也解怜狐媚,丑类偏能假虎威惟愿肆言无忌辈,感恩莫斥久君非 喜怒何曾异性情,凶残也复爱逢迎万家颂祷谀生佛,三辅诛求苦义兵 燕雀处堂多幸免,豺狼当道漫横行和戎绛议无消息,何日畿疆睹太平? 这是一组鞭挞丑类的诗,诗里将见利忘义的小人、认贼作父的败类、崇洋媚外的 小丑、屈膝投降的软蛋、麻木不争的庸人作了形象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也表明了自 己的希望和立场。同时,延清也对那些国难当头却只顾个人安危临阵脱逃的王公大臣 表达了不满,如当大沽战事吃紧最终炮台失陷,一些官员“都门得噩耗,逃窜徒纷纷。 , 也有以各种理由逃避推委者: 闻说备车驾,仓皇谋出奔公卿力谏阻,传述非无根出入禁奸宄,于 焉讥九门诸曹挂冠去,苟且图自存。修墓固虚语,省亲尤伪言临难多假 托,无乃忘君恩。乞假召毋许,长官难手援我思犬马报,谁效祷鸿骞? 生 死听天命,去留凭至尊。腥膻誓一洗,何日清乾坤? ( 纪事杂诗三十首 之十三) 最为可笑的,还是那些乔装打扮,混入流亡人群中的“胥吏 们: 惨睹帝京陷,流离情不堪改装杂韦布,逃命投冠签士夫面难识,童 仆肩共担徒步国门出,阱中诸苦谙。四郊尽寇盗, 生比狼尤贪遇之剥衣 事核词哀,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履,非惟囊争探苟得脱身免,舍财心亦甘狡哉胥吏辈,如兔窟有三窖 金并埋玉,秘密谁能参? 争如善罗掘,殷富钞宜南纪事杂诗三十首 之二十八 对他们不思报国,苟且图存的行径,延清万分愤慨,告戒他们:“临难多假托, 无乃忘君恩? 对于那些在战争中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的官员和士兵,“财物负载 去,非由朝廷颁 ,延清更是义正词严地警告他们:“悖入恐悖出,请君鉴前车。一 这些事实,我们在仲芳氏庚子记事中可以看到: 十八日,各路败兵及武卫各军蜂拥而行,各持洋枪大刀,拧眉立目,通 衢僻巷无一处无之,俱以拿车为名,肆行强掳。住户之家,有车拉车,无车 牵骡,粮店磨房牲口挨户搜牵,百无一存各胡同搜寻,转瞬数起,或有将 骡藏匿者,稍闻声嘶亦必搜去无遗拿车马载运军装不过措词,实为借端抢 劫财物稍有抗拒者,即施械伤人,伤者死者甚多 十九日,各街巷兵勇更多,甘军、武卫中军及外路败兵,逐队成群,即 最僻静小胡同亦皆有之。城内城外车马驴骡搜劫一空,钱铺粮店被抢者大半, 被枪击刀砍身受重伤者,不计其数人心恐怖,日不安生兵勇掳掠财物, 俱用车马驮载,由彰仪、西便二门而出。 二十日,至正午,由东来兵勇数千,行色仓慌,皆出彰仪门,随行 随抢,漫无纪律。 二十七日,前门内枪声昼夜未息。棋盘街、东城根、户部街、兵部街、 东交民巷o i l * 等处大小各胡同,无论贫富铺户住户官宅居民,俱被武卫各军 大肆抢掠,骚扰无遗。有因移避别处中途被劫者,有将人口逃出,家赀被抢 者;有因武卫军闯入院内,枪伤事主打劫者;有因官军进院逐杀男子,霸占 妇女者;有因土匪假扮营勇团民,借端抢掳者;有因奉教二毛子躲避进院, 营勇团民追入院中,玉石俱焚者;有因二毛子进院,先将良民杀害,欲图藏 匿者。各铺户有应保护货物,不敢开门,合铺被烧者;有因逃避,携带财物, 遇匿劫杀者。更有全家殉难自尽者。种种惨祸不堪胜记。大抵逃出性命,即 为万幸,何敢顾及保全财产。总之,武卫军大肆劫掠,土匪趁机抢掳,满街 巷男哭女啼,寻儿觅父,惨乱之状,不忍见闻。 事核词衷,独抒忠爱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考评第三章庚子都门纪事诗重要史实考 第三节对战争的分析及对义和团的看法 对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延清是主张迎战而不主张议和的。“我为国家惜,不求城 下盟。庚申即前辙,例可援以争。容尔扣关入,整军屯帝京。( 纪事杂诗三十首 之二十三) 诗人援引1 8 6 0 年( 庚申) 由于统治者的软弱退让,致使英法联军侵入北 京烧杀掳掠的事件为例,坚决主张全力抗敌,认真备战,表现了不畏强敌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他对清朝统治者大敌当前不积极备战,而是采取两面派手段,摇摆不定,引狼入 室,妄图借助列强势力镇压义和团的做法十分不满,对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都城 陷落时仓皇出逃,延清写下了数首掷地有声的讽喻诗,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 治者,进而总结庚子事变失败的历史教训。“仓皇夜出延秋门,侍从惟宣宫里奴。一( 感 事用杜少陵哀王孙韵) 、“河山真似一枰棋,着子全输信可悲。黑白未分争道候,苍 黄犹记出宫时。 ( 秋日感事用少陵秋兴八首韵) ,他在这里指出,京津沦丧就是由 于最高统治者不能统筹全局,积极抗战,才造成今日的“传闻西苑内,水殿住西人 ( 纪事杂诗二十首) 、“横街直如发,逶迤三里余。华夷各参半,萃处成里间。望衡 复对宇,异族为邻居。峨峨肃王府,穆穆徐相庐。其余士商户,鳞瓦犹排鱼。不图际 兵燹,先后占焚如。一( 纪事杂诗三十首之六) 的败局和惨状。 , 作为封建官吏,延清当然是忠于自己的朝廷忠于国君的,但他能将战争失败的原 因归咎于最高统治者的确也是非常可贵的。 庚子失败的原因,除了最高统治者的决策错误以外,还和清庭军备废弛、军心涣 散战斗力低下及士兵不听指挥等军队中的黑暗有关,对于这些延清亦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