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人戏作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人戏作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人戏作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人戏作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人戏作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人戏作诗研究 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方向 20 0 2 级硕士研究生:阮璐 导师:张明非教授 内容提要 唐人戏作诗指全唐诗中的谐谑诗以及其它题目中含有“戏”、“嘲”、“谑”、“消、” “弄”、“俳谐”等字的诗歌。它们的数量对于浩瀚无垠的唐诗而言仅仅是沧海一粟,但仍不 失一定的文学成就,对促进唐诗的繁荣和形成其多姿多彩的面貌颇有贡献;并且戏作诗本身 也是在唐代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这一文学创作自古至今都较少被论及,其作品也没有被收入 正规的学校教材及普及性的作晶选。因此,本文将唐人戏作诗匡定为研究对象,希冀可以从 某种程度上对文学史进行补充。 文章第一要务是溯源,爬梳嘲戏行为或谐谑情趣在诗歌中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早在 诗经就有这类行为或情趣的萌芽。刚开始出现的戏作诗数量少、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 晋至南朝之间山现了一个小高峰,不仅诗歌题目明确表现了嘲戏的意味,戏作诗的题材也拓 宽了,艺术手法也增多了,为唐代戏作诗的全面成熟奠定了基础。接着,文章为唐人戏作诗 勾勒了一个全貌,介绍戏作诗创作到唐时形成普遍风尚的种种表现、作品数量和时段分布、 作者队伍、体裁变化。文章的主体部分一是唐人戏作诗的内容研究,分别探讨了其题材内容 和思想内容。唐人戏作诗的题材以嘲弄人为主,而嘲弄的对象又有不同身份。鉴于不同身份 的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又可从这些戏作诗中挖掘深刻的思想意义。主体部分之二是唐人 戏作诗的艺术研究。首先,亦庄亦谐的风格是唐人戏作诗最明显的艺术特征,也是它区别于 其它唐诗的重要标志,在戏作诗中,庄和谐的结合方式有许多种。其次,唐人戏作诗还有一 定的喜剧倾向,即幽默、嘲弄、讽刺、荒诞、机智。再者,从戏作诗的写作手法看,有依本 事和不依本事之分,不同的手法对于戏作诗的表达效果有很大影响。最后,列举两首足以达 到出奇制胜的艺术高度的戏作诗,从侧面说明唐人戏作诗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唐人戏作 诗的作者群里,杜甫和自居易的创作最为突出。文章以此二人作专题另行论述,主要探讨他 们在戏作诗中表现了哪些谐趣,对他们是如何进行自嘲略作比较。 戏作诗中良莠不齐,本文遵循挖掘和推介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的宗旨进行研究,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力求还原唐人戏作诗真实的文学品位。 关键词唐代戏作涛谐谑诗亦庄亦谐喜剧倾向杜甫自居易 t h e s t u d yo f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b yp e o p l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 c h i n e s ed e p a r t m e n t ,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l i t e r a t u r em a j o r , s t u d yd i r e c t i o n :f r o m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t ot h es u i - - t a n ga n df i v ed y n a s t y g r a d e2 0 0 2o f m a s t e rd e g r e ec a n d i d a t e s :r u a nl u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z h a n gm i n g f e i a b s t r a c t 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b yp e o p l eo f t a n gd y n a s t yn o to n l yr e f e f i n gt ot h eh u m o a r sp o e m so f ”t h ew h o l e t a n gp o e t r y ”b u ta l s oi n c l u d eo t h e r sw h o s et o p i cc o n t a i ns u c hm e a n i n ga s ”p l a y ”,r i d i c u l e ”,”t e a s e ”, ”c e n s u r e ”k i d ”t r i c k ”,e t c t h e ya r eo n l yad r o pi nt h eo c e a na st ov a s ta n db o u n d l e s st a n gp o e t r y , b u ti ts t i l l h a sc e r t a i n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 ,a n dh a v eq u i t ea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p r o m o t ep r o s p e r i t yo f t a n gp o e t r ya n df o r mh i s c o l o u r f u la p p e a r a n c ea n di tw a s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i t s e l f t og e tc o n s i d e r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t o o t h i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i sl e s sl i k e l yt ob et o u c h e du p o ns of a rf r o ma n c i e n tt i m e s ,i l sw o r k sa mn o t i n c l u d e di nt h er e g u l a rs c h o o l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a n ds e l e c t e dw o r k so ft h e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e i t h e r s ot h i st e x t r e c t i f i e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o f s t u d y i n g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 , h o p i n gt om a k es u p p l e m e n t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t oh o p e t h ea r t i c l e sf i r s ti m p o r t a n tt a s ki st ot r a c et ot h es o a t _ c e ,t ob a n t e rt h et r a i n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r i d i c u l ep l a y b e h a v i o ro rt e m p e r a m e n ta n di n t e r e s ti nt h ep o e m sw ef i n dt h e r ew a sr u d i m e n to ft h i sk i n do fb e h a v i o ro r t e m p e r a m e n ta n di n t e r e s ti n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b e g a nt oa p p e a ri ns m a l lq u a n t i t y , r e l a t i v e l ys i m p l ec o n l e n ta n df o r mas m a l lp e a kh a da p p e a r e df r o mt h ej i nd y n a s t yt o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n o t m e r e l yt h et o p i co f t h ep o e m sd i s p l a y e dt h em e a n i n gw h i c hr i d i c u l e st b ep l a yc l e a r l y ,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h a sb e e n w i d e n n e dt o o ,t h ea r t i s t i ct a c t i c sh a di n c r e a s e dt o o t h eo n e st h a t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h a d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w h o l l yf o ri t sf u t u r e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o n , t h ea r t i c l es k e t c h e st h ec o n t o u r so fa no v e r a l lp i c t u r e f o r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b yp e o p l et a n gd y n a s t y ,r e c o m m e n d sa l ls o r t so fb e h a v i o rt h a ts h o w e di tw a sa p r e v a i l i n gc u s t o mt o c r e a t es u c hp o e m s ;w o r k sq u a n t i t ya n dd i s t r i b u t e si ne v e r yp e r i o d ;a u t h o rt e a m ,t y p e s c h a n g e s o n ep a r to ft h es a b j e c to ft h ea r t i c l ei st h ec o n t e n tr e s e a r c h ,p r o b i n gi n t oi t ss u b j e c tm a t t e rc o n t e n ta n d t h o u g h tc o n t e n ts e p a r a t e l y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r e l i e sm a i n l yo l lm o c k i n gp e o p l e ,a n dt h em o c k i n gt a r g e th a s d i f f e r e n ti d e n t i t i e ss e e i n gt h a tt h e r ew a sc o m p l i c a t e dr e l a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o fd i f f e r e n ti d e n t i t i e s ,w ec a n e x c a v a t et h ed e e pt h o u g h tm e a n i n gf r o mt h e s ep o e m s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 t h es u b j e c ti st h ea r t sr e s e a r c h f i r s to f a l l ,t h es t y l eo f b o t hs e r i o u sa n dh t m m o u r si s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ti s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s i g nt h a t 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p o e t r yo f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i ts h o w si nal o to f w a y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p o e m sh a v ec e r t a i n c o m e d yi n c l i n a t i o n ,n a m e l yh u m o u r ,m o c k ,s a t i r i z e s ,f a n t a s t i c ,w i tt h i r d l y ,l o o k i n ga tt h ew r i t i n gt a c t i c so f t h e p o e m s ,s o m ea r e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o r i g i n a ls t o r ya n do t h e r sn o td i f f e r e n tt a c t i c sh a v ev e r yg r e a td i f f e r e n t 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r e s u l to f c o m p o s i n gp o e m f i n a l l y ,e n u m e r a t et w op i e c e so f w h i c hi se n o u g ht or e a c ha c e r t a i na r t i s t i ch e i g h t ,s h o w i n gaw o n d e r f u le f f e c tt h a tp r o v e s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h a v es u r e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i nt h ea u t h o rg r o u p ,d uf ua n db a tj u y ih a v et h em o s tc o n s p i c u o u sc r e a t i o n ss ot h e a r t i c l em a k eas p e c i a l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f o ! t h et w op e r s o nt r yt op r o b ei n t ot h e i rp o e m st ok n o wh o ww i t sa n d h u m o r s d i s p l a y ,a n dm a k eal i a l ec o m p a r i s o n s t ok n o wt h e yh o wt ol a u g ha tt h e m s e l v e s i t s v e r yd i f f e r e n ti n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 ,w h i l et h i st e x tf o l l o w st h ea i mo fe x c a v a t i n ga n d 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v a l u a b l el i t e r a r yw o r k sa n dc a r r i e so nr e s e a r c h ,s e l e c tt h ee s s e n c e ,d i s e a r dt h ed r o s s ,t om a k e e v e r ye f f o r tt od i s c r i b e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i np l a yat r u el i t e r a t u r eg r a d e k e yw o r d s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o e m sc o m p o s i n g i np l a y ;h u m o u sp o e m s ;b es e r i o u sa n d h u m o u r si ns t y l e ;c o m e d yi n c l i n a t i o n ;d u f u ;b a i j u y i 2 引言 唐代诗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达到中国古典文学难以逾越的巅峰,堪称中国 文学的翘楚。唐人戏作诗是唐诗的一个支流,通过对唐人戏作诗发展和特色的考察,可以从 一个侧面管窥唐诗的成就。 “戏作诗”之名,古米所无,更没有相关的专集得以编订和流传。但日常生活中的嘲戏 现象和反映这一现象的诗歌却并不鲜见。隋代侯白所编启颜录”便保存了唐前许多这方 面的材料,惜今已不传。清编唐诗总集全唐诗中录存有1 8 0 首“谐谑诗”。与此相关的唐 人轶事及作品,在唐代和后世的类书、笔记或诗话中也有相当的数量可寻检,如艺文类聚蝴 戏、唐摭言轻佻戏谑嘲咏附、诗话总龟诙谐门等,但唐人及历代诗评家们似乎并 没有过多的寓目。随着现当代研究视野的拓宽,陆续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戏作诗,如胡传志认 为:“杜甫戏为 绝旬,有戏作性质。在其论诗诗中,也有不少诗歌带有戏作意味。” 9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米看,对以“戏”为题的诗作的研究,多数仍停留在对杜甫此诗的解读 上,而没能对戏作诗作整体论述。 本文讨论的“戏作诗”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唐诗。所辑“谐谑诗”, 这些诗主要由唐人嘲戏行为引起,较集中反映了诗人之间相互嘲诮、戏谑的文化现象。如与 赵神德互嘲、与讲师互谑、叙可笑事等。二、全唐诗当中散见于“谐谑诗”之外、 诗题中含有“戏”、“嘲”、“诮”、“谑”、“弄”、“俳谐”等字样的诗。这些字意思相近,具有 大致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即“嘲弄、开玩笑”之意。如戏问花门酒家翁、喜老自嘲、 诮山中叟、长乐驿谑李塌给事题名、时为俳谐语咏天。三、诗题中没有而副题、 别题或题后小注中包含有“戏”、“嘲”、“诮”等字样的作品,也在本文研究之列。如愚公 谷三首( 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一作故人重九日求橘书中戏赠) 、 咏鹰( 题注:越( 即诗作者高越) 归南唐,初投鄂帅张宣,久不见知,以鹰诗诮之) 。需要 说明的是,如题目含“戏”、“弄”等字而并无嘲弄、开玩笑之意的诗,如杜甫戏为六绝句、 柳宗元龟背戏、徐铉京口江际弄水等不再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文章拟以唐代戏作诗为中心,对唐人戏作诗的创作发展状况、表现形态、题材内容和 艺术特色等方面作力所能及的探讨,试图揭示和挖掘戏作诗的思想价值及审美价值,在一定 程度上更丰富我们对唐代文学的认识。 启颜录,旧唐书为十卷,侯白撰;束史六卷,未署作者。太平广记“、废谐”、“嘲诮”卷载侯 白及自启颜录之趣事,附带多首含嘲戏意味的诗歌,部分今存于全唐诗“谐谑诗”。 胡传志元好问论涛三十首) 的戏作性质, 晋阳学刊2 0 0 2 年第四期 指1 全唐诗( 全- 二l 。五册) 2 全唐诗外编( 全二册) 3 全庸诗补编( 全三册) 在文中并称为全 唐诗。 一、戏作诗溯源 艺文类聚嘲戏和太平御览嘲戏收与嘲戏相关的轶事和作品,所举的第一首 诗均为诗经卫风洪澳:“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但这只是以文献的形式“说明俳谐 嘲戏是古已有之的风尚”“。类似的记载还有诗经郑风溱洧:“洧之外,洵打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 敖,中心是悼。” 作为有着明确文学性质的戏作诗,王昆吾先生唐代酒令艺术认为在左传中即已 启其端: “左传宣公二年记有宋国筑城人嘲笑主将华元的歌谣,云:睥( 突凸) 其目,皤( 高 捉) 其腹,弃甲而复( 嘲华元兵败逃归) 。于思于思( 状华元多鬃) ,弃甲复来。这里的诗 体形式和形象描写的手法,可以看作后世嘲体诗9 的滥觞。” 左传中来人嘲华元的是以歌谣的形式,开始注重以“形象描写的手法”表现嘲戏意味。 同书又举三国时薛综之例,三国志吴书八薛综本传原文如下: 西使张奉於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固劝酒日:“蜀者何也? 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英腹”( 裴松之注:臣松之见诸书本“苟身”或作“句身”, 以为既云“横目”,则宜日:“句身”。) 薛综用以嘲阚泽的当为行酒之令,王先生认为,“这种嘲诮,使用了添字之格、拆字之 格。叶韵,用诗体,同唐代嘲诮诗9 己无二致”,可以说,薛综此令已属于开创性的嘲诮诗, 即我们所说的戏作诗。 随着诗歌题材的不断扩大,加上历代文人的不断实践,戏作诗的创作渐渐兴盛。胡适指 出:“古典土义盛行的时期,文人往往也爱用古典的诗文相嘲戏。”( 白话文学史) 但他认为: “文人用诙谐的口吻互相嘲戏的诗,如应璩的谐诗、左思的娇女、陶潜的责子、挽 歌,都是这一类,王褒的僮约也是这一类。嘲戏总是脱口而出,最自然,最没有做作 的;凡嘲戏别人,或嘲讽 十会,或1 3 己嘲戏,或为自己解嘲,都属这一类。”( 白话文学 史) 可见,一者,这种“相互嘲戏的诗”( 同上) 已经形成以“嘲戏别人,或嘲讽社会,或 自己嘲戏,或为自己解嘲”( 同上) 为内容的广泛倾向;二者,早期戏作诗的嘲戏意味还只体 现在作品内容中尚不能从题目见出。 逯饮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集的戏作诗,自三国始见,以费神嘲吴群臣、 薛综嘲使臣张奉发端。此二首诗的本事皆录于类聚、御览,并不以独立的诗歌见 载。艺文明确以嘲戏诗之名所列的第一首系李充嘲友人诗。可知薛、费二诗之名概由 唐代酒令艺术第9 8 - 9 9 页,王昆吾著,知识i i i 版社i :海19 9 5 年1 月第一版 嘲体诗,章学诚义史通义曾论及:“今以篇题为难,而别为难体,则客难当与同编而觯嘲 当别为嘲体宾戏当别为戏体矣。”( 卷一内篇一诗教下) 工氏可能参考此说。然艺文将客 难、解嘲、宾戏皆目为嘲戏文学作品,町见章氏此种分类法与诗歌内容无关,仅依写作形式。 嘲诮诗之名应为昆吾先生据启颜录“嘲诮”篇而得,从太平广记保存的启颜录“嘲诮篇”的 诗歌来看,其部分见于全唐诗谐谑诗。 4 逯氏辑诗时所拟。今仍按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统计,唐前戏作诗历三国、晋、宋、齐、梁、 北魏、陈、隋各朝,计有2 3 人作、2 7 首,并答诗2 首。其中,晋以后戏作诗数量增多,在 题目上也多标明嘲戏之意。这一阶段戏作诗作者集中于上层社会和宫廷,土要内容是嘲戏人, 这一题材几乎占了此段戏作诗总数的一、i j 。 嘲戏人的题材有两种倾向,其一,戏谑女子闺中怀春,情深意厚却无处舒展。这些女子 皆天生丽质,难免萌生春情,“长袂必留客,清哇咸绕梁。燕赵羞容i r ,西妲惭芬芳。徒闻 珠可弄,定自乏明踏。”( 戏作诗) 不过诗人无意对此加以赞赏,却写她们对侍奉男子的热 衷和期待,“但歌聊一曲,鸣弦未肯张。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戏赠丽人诗) “清晨插 步摇,向晚解罗衣。托意风流子,佳情讵可私。”( 戏萧娘诗) 女子的主动热情表现得很明显。 所以她们宁愿经受身心的煎熬,“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秋来应瘦尽。偏白著腰身。” ( 走笔戏书应令诗) 这也是诗人无法切身体会的,因此戏谑道:“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 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淇上人戏荡子妇示行事诗) 其二,嘲笑他人窘迫之相。嘲刘郎 诗记刘郎偷欢之后对“妖女”念念不忘,手足无措,“妖女褰帷去,躞蹀初r 床。稍 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宁知早朝客。差池己雁行。”( 嘲刘郎诗) 嘲热客诗描写炎热的 天气里一过路客的狼狈不堪之貌,“谓当起行去,安坐正、| ,跨。所说无一急,口沓一何多。 疲瘠向之久,甫问君极那。摇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表示自己不愿与之为伍,重蹈其覆辙, “传戒诸高朋,热行宜见诃。” 唐前戏作诗主要使用比喻和直自两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嘲戏意味,其中以友人间和官吏问 的戏作诗嘲戏意味晟为突出,有时表现出很深程度的讽刺意义,而这一效果多数是通过比喻 来达到的。 习凿齿嘲道安诗:“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物冻老鸱,腩腩低头食。”( “晋书 日:“习凿齿诣释道安值众僧齐皆舍钵敛衽,唯道安食不辍凿齿日” ) 诗人将自己比作大鹏,众僧即众鸟,不拘礼节的道安则被喻为老鸱,像被食物冻结了, 只知埋头吃,不顾有来客。这里还只是简单地开玩笑。 费神嘲吴群臣:“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诸葛恪别传日:孙 权尝宴见蜀使费丰书,逆敕群臣:“使至,伏勿起”神至,权辍食,而群下不起韩嘲之曰:格答日: “爱植梧桐,以待凤凰,是何燕雀,自称来翔? 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 这里的比喻用得太刻薄了。费讳将自己比为凤凰倒无妨,把孙权比为麒麟,褒贬不定, 而其他臣子被视作驴骡,可见诗人对他们的蔑视。因此诸葛恪反驳费以凤凰自居,而把它形 容为燕雀。 比喻稍嫌含蓄,此类戏作诗也有使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嘲笑对象的可笑之处。往往是先 描写其行径,再指山其不堪的后果。何长瑜嘲府僚诗:“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青青 不解久,星星行复出。”府僚想装扮年轻以讨妾之欢心但始终无法遮掩岁月的痕迹。萧纶 戏湘东千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1 f 聋。相思r 只泪。望直有全功。”指出湘东于有一 病,却也不聋不哑,原米是瞎了一只眼镜,令人发笑。诸桶戏为诗:“帽上著笼冠,幸夸 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南史陈伯之传日:褚绸在魏。魏人欲_ e j 之。魏元会。 捐戏为诗目。) 将陈伯之只知做表面功夫,不懂世事变化的肤浅一语道破。 在嘲戏人之外,唐前戏作诗还有模拟之作,如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诗、戏作艳诗、 赋得戏燕俱宿诗、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诗等,这些诗虽标明“戏”字,但显然不属于我 们考察的戏作诗范围。 虽然嘲戏行为早已出现,相关轶事也屡见于记载,但戏作诗的数量还是相当少的。这种 状况可归因于文学观的局限,如皎然诗式戏俗称:“此一品( 指“解人颐”之诗) 1 f 雅 作,足为谈笑之资矣。”明都穆南濠诗话也指出:“洪容斋胡苕溪以饭颗诗不见太白集 中,疑为后人伪作。予谓占人嘲戏之语,集中往往不载,不特太白为然。”如果摒弃对戏作 诗的传统偏见,应该看到,只要存在就自有其合理性,戏作诗的文学价值还是有待发掘的。 二、唐人戏作诗概说 王昆吾先生在唐代酒令艺术一书中指出: “嘲诮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兴盛,还是属于隋唐时代的现象其中一个表现是:直到隋 唐之际,才有了启颜录的结集。启颜录h 之前的同类书,今可考者只有笑林两种, 它们只记笑话,不记嘲诗,至启颜录才有了嘲诮专篇。这表明嘲诗创作到隋唐之 际已成一种普遍的风尚。” 戏作诗之所以从唐代开始兴盛起来,是因为戏谑、谈谐这一现象普遍渗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 阶层,有些人还以此为喜好,“刘黑闼据相、湍日,尝访得解嘲人。”( 刘黑蚓解嘲人语题注) 首先,宫廷内君臣或官僚间就常常互相调笑、逗乐。赵磷因话录:“玄宗问黄幡 绰:是勿儿得人怜! 对日:自家儿得人怜。上又尝登苑北楼,望渭水,见一醉人 临水卧。问左右:是何人? 左右不知,将遣使问之。幡绰日:是年满令史。上问 日: 汝何以知? 对日:更一转入流。上笑而止。上又与诸王会食,宁王对御坐喷一 口饭,直及龙颜。上口:宁哥何故错喉? 幡绰日:此非错喉,是喷嚏。( 卷四角 部谐戏附) 朝野佥载:“秋官侍郎狄仁杰嘲秋官侍郎卢献日: 足下配马乃作驴。献 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杰日:狄字犬傍火也。献曰:犬边有火,乃是煮熟狗。” ( 卷六) 其次文人之间的戏谑亦比比皆是。北梦琐言记有:“唐右补阙张曙,曾戏同 年杜苟鹤日:杜十四t 二贤大荣,幸得与张五十郎同年。苟鹤答曰:张五十郎大荣,幸 嘲诗应为昆吾先生据诗歌内容命名。从太平广记 ! i :存的启颜录“嘲诮篇”的诗歌来看,这里所指 的嘲诗和嘲诮诗涵盖的诗歌大致相当,且与本文研究的戏作诗中的谐谑诗同。困此,王先生所谓嘲诗应即 戏作诗。 6 得与苟鹤同年。天下只闻杜苟鹤名字,岂知张五十郎耶。彼此大哈,是知虚名不足定人优 劣。”( 卷i ,l | ) 施肩吾嘲崔嘏:“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题注:崔嘏自一日。另 据臀科记考,施、崔二人皆于元和十五年中进十。) 自居易、刘禹锡素有交情,白曾为刘作一 系列戏作诗,刘也给白和了八首戏作诗。如长斋月满,携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 之宴,戏赠梦得( 自居易)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以戏酬, 兼寄浙东元相公( 刘禹锡) ,前有别杨柳枝绝旬,梦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 去落谁家。又复戏答( 白居易) 等等。 此外,调笑、嘲戏之语、之举也常见于寻常巷陌,北里志载有民阃谐谑轶事:“王 苏苏在南曲中,屋室宽博,卮馔有序。女昆仲数人,亦颇善谐谑。有进士李标者,题窗 口: 春暮花株绕户飞。王孙寻胜引尘衣。洞中仙子多情态,留住阮郎不放归。苏苏 遂取笔继之日:“隆得犬惊鸡乱飞,赢童瘦马老麻农。阿谁乱引闲人到,留住青蚨热起归。 有了这种大环境,戏作诗得到长足的发展,日趋成熟。我们试从以下儿个方面初步认识 唐人戏作诗: 1 创作数量、时段分布及作者队伍 全唐诗里可被称为戏作诗的达6 4 0 首之多,大体分布如下 唐诗的分期作者数量作品数量 初唐4 4 人6 5 首 ( 6 1 8 7 1 2 ) 盛唐2 6 人9 5 首 ( 7 1 2 7 6 5 ) 中唐5 1 人2 2 5 首 ( 7 6 6 8 5 9 ) 晚唐9 7 人1 7 5 首 ( 8 6 0 - 9 0 7 ) 五代 9 人1 5 首 ( 9 0 7 - 9 2 3 ) 注:1 、某些诗只存逸句,这里也以首计算。2 、或署名“无名氏”“伶人”、“佚名”、 “省吏”、“太守”、“座客”、“荆人”、“优人”、“选人”、“吴人”,无法证实其 身份者;或虽署名而无从考证其生平者,如崔立言、菅原道真、赵虚舟、广陵道士等,均不 在统计之列。因此总数与表中数目有些许差异。 7 2 作者队伍 因为谐趣现象普遍存在丁:社会各阶层,所以戏作诗的作者队伍比较庞杂,诗人的身份林 林种种。其中既有知名作家,也有名不 ! l 经传的作者。但当时显然已有人以善戏谑自居或因 此知名,据原题r 小注记载: “略自云能嘲戏。”( 裴略为温仆射嘲竹) “有选人白云解嘲谑。”( 选人嘲高士廉木履) “唐初,梁宝好嘲戏。”( 梁宝与赵神德互嘲) “司门员外张篱工俳谐。”( 张麓答或人) “承裕,有逸才而善谑。”( 何承裕戏为举了对句) 3 唐人戏作诗的体裁 与滥觞时期的嘲诮诗歌、添字格与拆字格、叶韵等相比较,在诗歌体裁上,庸人戏作诗 以五律和七绝基多,还出现了多种宏大的结构,如:( 1 ) 排律:元稹有三十韵( 病卧闻幕 中请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 、李商隐有三十二韵( 戏题枢言草n - - 十二韵) 、自居易 有五十韵(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 2 ) 组诗:段成式七首( 嘲飞 卿七首) 、权德舆十首( 杂苦和常卅i 李员外副使春u 戏题十首) ,内容皆富于变化。( 3 ) 联 句:颜真卿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旬。但五律与七绝仍是戏作诗最佳的结构,因为“排 律容量人,适于人题材,就不便于随时表现戏谑的语气和感情:而五绝过分简洁凝练,没有 发挥的余地。”。 戏作诗还采用多种杂体。谐谑类中有迪波词两首,唐音癸签对此注日:“始则天朝, 盛于中宗时。佞者歌以丐宠,而忠者亦效以寓规焉。”( 卷二十几谈丛五) 另有字谜诗,“唐 苏颇有尹字谜”( 同r ) ,极尽拆字之能事。“又有故犯声病白乐天量大嫌甜酒,才高笑 小诗(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p q 韵以寄之) 此间用叠音,随其语意所到辄就成之音也。纯用涉 于戏,间用更于篇法中增一巧,诗料入二老神炉中,顽铁无不成金耳。”( 同上) 不过,戏作 涛中虽然存在杂体诗,我们也不可低估其品位,圳元瑞的话可谓公允:“唐人杂体诗见各集 及诸稗说者,有迥波词、字谜、又有故犯声病。以上并体同俳谐,然犹朱至俚鄙之 甚也。其最俚鄙者,有贺知章之轻薄,祖咏之浑语( 其诗均不在戏作诗之列笔者按) 见 国史补及云溪友议诸书,皆古来滑稽余1 孤,欲废之不得者。”( 唐音癸签卷二十九谈丛五) 辞源:“l h 时诗文,凡内容以游戏或取笑为主的,称为俳谐体,略称俳体。任半塘唐戏鼻称 “题谓徘谐,指近于浃谐、。浑语之类耳,乃中唐人所习为之某种语技而己。” 毛炳汉杜甫戏题诗初探,中州学f u 1 9 8 5 年6 月 三、唐人戏作诗内容分析 唐诗容量巨甚,难免良莠不齐。作为其支流之一,戏作诗也必定有此现象。我们在此讨 论其内容,重在研究其主要的题材类型,并尽量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 1 唐人戏作诗的题材内容 戏作诗题材内容十分驳杂,共同特点是很少表现崇高的主题,如忠义、爱情、羁旅、 思乡、历史、功名、悲悯等等。而且,其题材选择与诗歌命名有着特殊关系。 ( 1 ) 诗歌以嘲弄人为直接目的 戏作诗中有如“嘲某人”、“嘲某人做某事”之类的题目,就是以人为题材进行嘲弄的诗 歌。这种嘲弄存在于许多种人际关系中。 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嘲弄 给事欧阳询嘲萧璃射取笑宋国公萧塥不善射箭(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而白 己义因长相丑陋被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嘲笑:“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与欧阳询 互嘲( 无忌嘲询) ) 当然,他也不甘示弱,同击道:“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 浑,所以面团团。”( 与欧阳询互嘲( 询嘲无忌) ) 此处仅仅表现出同僚中的相互调侃。 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亦优。宁知粉署里,翻作土山头。( 贺遂涉嘲赵谦光)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唯愁员外置,不应列星文。( 赵谦光答贺递涉) 题注:“时谦光白彭州司马入为大理正,迁户部郎中。时遂涉为户部员外。”可j ! | 由于朝廷 中职官有高低之分,势必出现妒忌心理和排挤现象。假若心存不满的一方暂时没有重大行动, 口头上的交锋可视为前兆,不可小觑,他们在借嘲弄讨骂对方。_ 义如 一双胡子著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相对厅前捺且立,自惭身品世间毛。( 韦铿嘲邵 景、萧嵩) 飘风忽起固团旋,倒地还如著脚土堡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 邵景* 嘲 韦铿* ) 题注:“时神武即位,景与殿中御史萧嵩、韦铿,俱升殿行事。制出,景、嵩俱受散朝大大, 而铿无命。”第二首的一句“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分明是骂韦铿名不副实, 只不过为了不表现出明显地挑衅,题目称这是嘲戏韦铿,但其用意人所共知。有道是“嘻笑 之怒,甚乎裂眦”( 柳宗元对贺者) 。 对女子的嘲弄 9 文学题材从不会遗漏妇女这一写作对象,唐诗里就有很多赞美妇女的诗,戏作诗的妇女 题材却与之相悖。 首先,他们将目光集中在妓女身上,针对她们的弱点而嘲弄。崔涯嘲妓讥笑道:“虽 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一个“贪”字指出了这个妓女的虚荣心。尽管虚荣不是好品质, 但诗人也无意帮助她戒除,反而狠狠地近似于诅咒:“怀胎十个月,生r 昆仑儿。”无疑又 是一次嘻笑之怒,并且这样一来,“( 倡肆之妓) 无不畏之”( 原许题注) 。李宣古则描绘 了一幅丑陋的画图来取笑酒札妓崔云娘的歌艺不精,题注称:“沣州宴,酒札崔云娘貌瘦脊, 每戏调,举罚众宾,兼恃歌声,自以为郢人之妙也。李宣古当筵一咏,遂至箝口。”诗云: “何事最堪悲,云娘只首奇。瘦拳抛令急,长啸出歌迟。只见肩侵鬓,唯忧骨透皮。不须当 户立,头上有钟馗。”不过诗人未免出言过分,这也是他一贯的做法。据云溪友议载: “故荆州杜司空惊,自忠武军节度使出沣阳。宏词李宣古者,数陪游宴,每谑戏于其庠。或 以铅粉傅其面,或以轻绡为其衣。侮慢既深,杜公不能容忍。”( 卷r 沣阳谚) 其次,男性还因为女性地位低而轻易嘲笑她们。崔涯嘲李端端,先作:“黄昏不 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李端端也是个妓女, 据云溪友议载:“端端得前诗,忧之,候涯使院饮回,道傍再拜日:端端只候几郎。 伏望哀之。乃重赠此饰之。”( 卷上辞雍氏) 于是再作:“觅得黄骝鞍绣鞍,善和坊里取端 端。扬卅近日浑成著,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豪富之士,复臻其门,或戏之日:李娘 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红楼以为笑耳。”( 云溪友议同上) 这些男性不仅对妓女如此, 对内人也持相同态度。胡曾戏妻族语不正:“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封建社会女子接受的教育不多,难免会出现差错,诗人未必有心作此诗,但 这随意的戏谑便可以折射出男性普遍心存的偏见。 僧道间的嘲戏 裴玄智书化度藏院擘借两京化度寺由于派一个外米道十守藏终遭失窃( 据题注) 一 事而讥讽寺中僧人的愚昧,可谓一针见血:“将肉遣狼守,置骨向狗头。白非阿罗汉,焉能 免得偷。”指出僧人们的做法不明智,而且点明僧道本非一家,不可融合,僧人信任道士是 糊涂之极。裴玄智本人就是一个道士,他这一戏作诗明显地表现了僧道二教的不和,他是在 借机笑骂对方。 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 。如来烧赤尽,惟有一群僧。( 车荣咏* 善寺佛殿灾) 宋高僧传载:“长安大兴善寺本隋舍卫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灾殿宇荡然,唯遗基耳。明 庆中东明观道士李荣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徒,多与释子争竞优劣。荣来玄都观,因率黄 1 0 冠指其灰烬而嘲之口僧中有愤其异宗讥诮者。”( 卷二十一) 可见这是道教徒有意攻击异 教。原题注亦称:“京城流俗,僧道常争二教优劣,递相非斥。” 戏作诗中僧人和道士对诗、互嘲的作品,内容基本上都是相互戏谑和排斥,争辩两教 的短长,这类戏作诗的写作多集中在光业、杨德辉、静泰、义褒、李荣、灵辩若干人中。他 们作嘲戏诗晟大的特点是群起而哄、穷追不舍、不轻易善罢甘休。这场文笔上的宗教战争分 好儿组: i 光业嘲道门:嘲道门、嘲道门进( 武成混元图) ,杨德辉嘲僧门:微青 州长老嘲僧门、嘲僧们祝辟支佛牙。i i 静泰、义褒嘲道士:前者嘲道士李荣( 题 拟) ,后者嘲道十( 题拟) ,李荣回击:嘲义褒( 题拟) 、嘲洛邑僧静泰( 题拟) 。 i i i 灵辩嘲李荣:嘲道士李荣( 题拟) 、荣未及对又嘲、又嘲五首。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非难辨,而这些僧道z 徒坚持不服输的态度令人瞠目。 ( 2 ) 诗歌通过戏谑进行比较 当诗人要表示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与他人迥异,又不含褒贬之意时,通常也会在戏作诗诗 题中标明“嘲某人”或“戏某人”,但此时只是进行一种比较。 不同生活情趣的比较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题便表示饮酒乃李白一大爱好,而不肯饮酒,丁李白的 性格必定是不相容的,因此他耍说:“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丁尔何有。”表明自己与陶渊明性情相似,尤其最后一句,是李白更坚定地 表明白己爱酒的态度。同样爱酒之人颜荛,竟主动帮人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吾师不饮人间 酒,应待流霞即举杯”( 戏张道人不饮酒) 。又李白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 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白是读书人,却也道“白发死章句”,原来他有 更高的追求,求得经济策以治国。而如今友人道不同,遂不相与谋,“君非叔孙通,与我本 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同上) ,鲁儒只知死读书,无法实现个人事功,只得归 田,李白是不甘如此的。 白居易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云:“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 酒,才高笑小诗。”唐音癸签称这种写法是“纯用于涉戏”( 卷二十九谈丛五) ,的确, 此诗就是开玩笑,表现二人之间的不拘行迹。说韩愈酒量大,才气高,所以嫌度数低的“甜 酒”不过瘾:笑自居易喜作“小诗”( “小诗”实为白氏谦指自己的作品) 。这里,诗人既戏 说韩愈与他疏远在于生活情趣不同,也表示自己真实的生活追求,不求写作才气高的诗,饮 度数高的酒,只是满足现状便可。 1 1 不同文学观念的比较 贾岛戏赠友人表明进行创作必须笔耕不辍的观点:“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这里没 有明确指出跟什么人比较,但也暗示了与不同文学观相揖别,并且以此寻觅与之投机的人, 他最终也找到了“同怀人”。 自居易与元稹谈文学( 诗歌) 、理想,“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编集拙i 寺 成一十五卷冈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是自居易对自己创作成绩的褒赏,同时,他也给自己 遴选出最满意的作品推荐于人,即长恨歌、秦中吟。之后又道“每被老元偷格律,苦 教短李伏歌行”,这表现了诗人坚持独立的文学创作,蔑视他人剽窃抄袭之举,虽然这里只 是拿元稹开玩笑。“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喜欢编辑自己的作占占并希望它们能顺利流传,这里就表现了他的这一思 想,这是一种比较朴实的思想:不慕富贵,只求文学成就可以得到肯定。这又与某些诗人不 在意保留i f l 己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段成式作嘲飞卿七首,针对温庭筠花闻词品评其特色,时而有褒义,认为温词抒写 个人性情,“多少风流词句里,愁中空咏早环诗”( 其五) :时而有贬义,指出其词题材偏 丁狭窄,“少年花蒂多芳思,只向诗中写取真”( 其一) ,却还苦心经营着,“知君欲作闲 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 其二) ,比较明显地表示了自己于此不苟同的态度。温氏也给予 了应答,答段柯古见嘲重申自己作诗写词的观念和在文学上的追求:“彩翰殊翁金缭绕, 一千二百逃飞鸟。尾薪桥r 未为痴,薯雨朝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