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宋代造船技术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宋代造船技术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宋代造船技术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宋代造船技术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史专业论文)宋代造船技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交错,水陆交通相当发达,船舶是实现水陆交通的主要运 输工具。经考证,中国是世界上造船最早的国家之一,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 期内,造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造船业的领先地位。宋代是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第 二个高峰时期,当时的造船业发展水平至此进入了成熟阶段。造船技术的迅速进步 为对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极大的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宋代作 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比较发达的一个时期,其造船技术与工艺获得了新的飞跃,登 上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水平的又一个高峰。宋代造船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当时 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集 中体现。宋代的造船技术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由此也带动了国内各个行业 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国家社会结构的转化,使得统治阶层更加重视造船业的发展且 实行更为开放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同时,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 等方面发展也都对造船技术的提高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与推动力,为造船科技 的进步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研究在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上,遵循了逻辑分析 与历史考察相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宋代造船技术这一研究课题 进行了论述。首先,笔者在引言部分提出宋代造船技术这一论述课题的选题背景, 分析并强调了其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文中运用了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对具体 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宋代造船业研究的科技成果,加 以吸收和借鉴,得出造船技术与其当时的社会基础是一种非线形的相互促进作用的 关系。其次,阐述了宋代造船技术进步的社会背景,对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 海外贸易以及科学技术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基础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从整体上揭示其 内在联系性。再次,本文对宋代造船技术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详实而又充分 的具体论述,包括:船舶设计、船舶结构、船舶动力、船舶性能四个造船技术环节, 对造船过程中船舶的选材、造价计算、水密隔舱、多重壳板、龙骨结构、钉接榫合 技术、多桅多帆、船舵以及航海技术等许多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横向和 纵向的比较分析, 得出宋代造船技术在众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最后, 笔者在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宋代造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一时期造船技术 ii 发达的原因及其影响,并从中总结出宋代造船技术与其社会基础之间存在着互动作 用,进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宋代;造船技术;进步 iii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ross rivers, well-developed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sea and land transport ship is to achieve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 the research,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hipbuilding, and in quite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shipbuilding has been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shipbuilding industry. so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shipbuilding industry during the second peak, whe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to this level of development into a mature stage. the rapid progress of ship build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soli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tection, greatly contributed to furthe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shipbuild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as a period of more developed, its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nd process received a new leap on board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in ancient china was another peak. advances in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is not just 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countrys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it is this period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and social culture to be embodied. song of the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overseas trade, this also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various industries,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tructure, making the ruling clas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ore open and positive foreign trade policy measures. meanwhile,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military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re the increase in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played varying degrees of influence and driving force, for the shipbuilding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vides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oday ha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n the stand, viewpoint and method, follow the logic of unity and historical study, diachronic and iv synchronic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on the song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of this subject is discussed. first, the author propose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is discussion topic so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stressed its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study. applying a number in the text of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analysis of specific issues to simple terms,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ongdai shipbuilding researc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absorb and learn, come to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nd its social basis at that time is a non-linear role in promoting mutual relations. second, to the so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dvanced society background, this period of agricul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foreign trad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pects of the soc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reveal the whole nature of internal relations. again, this so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 detailed yet full of specific discussion, including: ship design, ship structures, marine power, technical aspects of ship performance in four shipbuilding, ship on ship selection process, cost calculation, watertight compartment, multiple shell plates, the keel structure, nail joints togeth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masts sails, rudder and navigational technology and many other technical fields in-depth study,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raw so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have made many brilliant achievements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 finally, the author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basis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is period, the reasons advanced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and lessons are drawn from the song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nd their social base interaction exists between, and then draw some useful lessons. key words: song dynasty;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progress 引言 1 引 言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十分漫长的海岸线,这就为人们进行海上活动提供了非常 有利的条件。船舶是人们进行航海活动所必需的交通工具,它的制造技术水平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人们进行海洋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所以,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特别重 视造船技术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造船史绵亘 数千年,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造船历史 同样也是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与其它地中海国家一样都是世界的海洋文化发 祥地。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广泛的使用了独木舟与筏,并且以其超 凡的勇气与智慧进行海上活动,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人们从落叶 和树干能在水中漂浮得到启发,用石斧把圆木的一面刳成凹形,相对地增加了它的 稳定性和运载量,这就产生了独木舟。把许多树干捆绑编成一排,这样就制成了木 排。因地制宜,产竹的地区就有了竹排。据历史考证,我国的原始社会晚期或奴隶 社会初期, 人们开始对独木舟与筏进行不断地革新, 利用木板造船, 最终大约在 3000 多年前的商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木板船。这可以从甲骨文中“舟”字的形状, 窥见出一些我国早期木板船的演进历程。由独木舟与筏发展为木板船,这是我国乃 至世界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它的诞生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此后随 着技术的发展便出现了舫,舫原来是指两舟相并而成的船,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船体 的宽度,也明显提高了船体的装载量与稳定性。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船舶制造技 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历史水平,并且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发 展态势。 之后的唐宋时期, 我国的造船业进入了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船舶的制造技术无论从船舶设计、船舶结构,还是从船舶动力与船舶性 能上说,其造船技术的众多方面都取得了飞跃进步和重大突破,可谓是我国造船业 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至此,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成熟时期。在经过 秦汉与唐宋两个造船发展高峰时期之后,尤其是发展到了明初,其造船技术与工艺 更是达到了鼎盛阶段,从而登上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最高顶峰。由明永乐三年 (1405 年)开始,航海家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曾历时 28 年之久,所率拥有当时世 界先进水平的船只数百艘,航程途经东南亚和印度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其 当时的造船规模之大,技术之精良,设备之齐全,航驶之优越,在这一时期都已经 远远地领先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把我国古代的传统造船技术推进到颠峰。但是, 此后的明代海禁政策却严重阻碍了其造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古代的造船技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2 术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造成了中国造船业从此开始迅速衰败,致使郑和 宝船也销声匿迹了。然而,清代前期的海禁政策,又进一步延缓了我国造船技术的 进步和创新,使我国从造船业的高峰上急剧跌落,从此造船技术逐渐落后于西方而 一蹶不振,中国也一步一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造船工业获得了新生,船舶制造技术发展非常快。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 努力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更是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 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同时,我国的造船工业也进入了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现在,我们改造老厂,建设 新厂,抓紧科研,引进技术,使我国的造船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呈现出一 派兴旺的景象。 宋代是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在许多方面较前 代都取得了飞跃进步和突破性发展,自此我国古代的造船业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海外贸易的繁荣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其造船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这一 时期,社会经济发达,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国家政策相对开放,人民生活安定。可 以看出,宋代造船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国家社 会文化与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这一历史阶段,宋代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发达等社会基础各个方面都对当时的造船技 术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与推动力。同时,造 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其交通运输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刺激了宋代农 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文化以及政治等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社会结 构的转化,带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此可以知道,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其社会基础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效应。纵观我国的造船史, 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造船业的发展是与其当时社会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的。船 舶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于社会对船舶生产的需要,而船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 有力地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当 时的社会基础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以求对我国当今造船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 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和意义。 宋代的造船技术先进,是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在 近一个世纪里,中外学者对宋代造船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军事等分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另外, 引言 3 国内外有关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情况的文献资料也有很多。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 可谓硕果丰富。例如:席龙飞教授所著的中国造船史一书,就是一部全面而深 刻论述我国悠久造船历史的专著。书中详实的介绍了我中华民族七千年博大精深的 海洋文化与舟船文明,作者把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进行相互结合,从微观技术的角 度出发,经过科学考证,得出了一系列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科研结论,填补 了我国科学史研究领域对于船舶文化研究的空白。另有,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 冠倬编著的中国古船谱图,此书精选了海内外诸家所存实物以及各种图式六百 余幅,集各类我国古船式样于一书。同时,王冠倬还把研究成果撰写成了中国古 代造船与航海,使之作为中国古船谱图的主线,通过以文导图,以图辅文, 二者相得益彰,勾画出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的壮美画卷。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对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其中,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 士就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西方相应的造船技 术进行了详实的介绍与比较,从各项技术所采用的年代对比中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 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水平确实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我们知道,中外学者对我国古 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已经研究的十分透彻了,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值得 探讨的问题,诸如:宋代造船技术先进的社会基础考察、研究问题的方法、原因分 析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主要集中在宋代社会某个方面的研 究,对宋代造船业的发展也仅仅局限于中国造船史或者某一时期造船业发展情况的 专项探讨,缺乏对宋代社会基础系统内的综合分析,而对宋代造船技术与其社会基 础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还为数不多,尤其是一些微观的内在因素与宋代造船技术的 相互影响效应研究更是甚少。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宋代 这一时期的社会基础情况,并对宋代当时的造船技术进行了详实的分析与同期比 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宋代的造船技术之所以先进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得出宋代 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其当时的社会基础各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且对这种 互动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从中总结出了几点对我国当今造船业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本文在研究宋代造船技术的同时,考虑到了历史变化的大趋势和连贯性,把宋 代造船业放在中国造船史的长期发展中,以分析其特点和历史地位,从而得出更为 合理的结论。另外,笔者从宋代的社会基础入手,通过从整体上对宋代造船业的科 学布局与先进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着眼于宋代的社会基础,如科技政策、手工业 制作工艺的科技进步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等各社会要素,对其造船业发展起到促进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4 作用的因素为依托的考察,全面加强了对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盛况的社会基础背景分 析。通过研究宋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与普及,还有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积极 的海外贸易政策等方面情况对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挖掘这一时期政 治、经济以及文化中蕴涵的科技背景因素,并对宋代造船业兴盛的科技背景进行了 全面而又具体的论述。本课题基于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上来加以探讨宋代造船技 术的发展与其社会基础的互动关系,因此,拟采用以下研究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历 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从局部分析到整体综合、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主要通过图书查阅、网上浏览以及进行实地调 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充分借鉴造船技术学、政治经济学、贸易学、管理学、统计 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如史料分析法、调查统计法与科学计 量法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第一章 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5 第一章 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1.1 农业的大发展 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历朝历代都把农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 待。可见,农业的发展情况对一个封建王朝的兴盛至关重要。宋代作为我国封建王 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经历了长期战乱到宋代立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 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国家急需百废待兴,以提高综合国力。宋代政府清醒的认识 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宋代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得 以使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人口数量、垦田面积、水利 建设和农业技术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人口数量方面来说,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北宋初至道三年(997 年)仅有 4132576 户,到了元丰六年(1083 年)拥有 17211713 户,尤其是到了北 宋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 年)达到了 20882258 户,此时的户数已是至道三年的 5 倍之多,每户以 5 口人计算,全国人口数已超过 1 亿 。在南宋时期,由于国家疆 域面积缩小,人口总数自然达不到北宋颠峰时期的水平,但人口数量整体上也是不 断上升的。可以看出,宋代人口增长速度十分迅速。所以,在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 封建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能否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从垦田面积方面来说,宋代政府一向重视土地的开垦,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 大力倡导和组织百姓开荒种地,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初 年全国垦田面积约为 2.95 亿余亩,到了天禧五年(1021 年), 全国垦田面积增加 到 5.24 亿余亩 。值得提到的是,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旱田和水田之 外,还出现了很多新形耕地,比如:梯田、架田和沙田等多种垦田方式。这些都大 大增加了宋代当时的垦田面积。由此可见,土地作为封建社会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 产资料,垦田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从水利建设方面来说,宋代政府深知水利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朝廷曾多次颁布兴修水利的诏令,通过各种鼓励措施,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取 得了巨大成效。尤其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期间,水利建设成效更为显著。在此期 间,宋代政府曾专门设立“农田水利法” ,而且,在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宋 宋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食货 69 之 70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120. 宋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四): 田赋考四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52.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6 代政府“诏开废田,兴水利,民力不能给役者,贷以常年钱谷” 。当时的水利工 程修建了堤堰、沟洫、陂塘等达到一万多处。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都 极大的刺激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进步。 从农业技术方面来说,宋代农作物品种在南北方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些 北方的麦、粟、豆、黍等旱地农作物在南方地区播种,并逐渐推广开来。而且,引 进了著名的外来优良稻种占城稻,它具有耐旱、成长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其种 植面积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迅速扩大,丰富了当时的水稻品种 。还有,各种经 济作物如:茶、棉花、蚕桑等也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快速的发 展。另外,宋代农业生产工具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随着制铁业发展,铁制农具大 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象犁有了“郦刀”的装置, 对犁的进行了重大改进,它对于开垦土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用于插秧的秧马、 代替牛耕的踏犁、在灌溉排水方面上的龙骨翻车等等,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都 大大提高了宋代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由于有了以上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宋 代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农业空前发展, 为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手工业的发达 随着宋代农业的大发展,这为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宋代手工业 的发展水平较前代大有提高,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采矿冶炼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在北宋初,全国拥有矿冶 201 处,到了 北宋中叶矿冶总数增加到 271 处, 年产铁 824 万斤, 宋神宗时, 岁课铜 1460 万斤 。 这么高额的矿产量在当时是远高于世界其它各国的。北宋时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 银、铜、铁、锡、铅、煤等。宋代的冶炼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制造了木制风 箱,以便于提高炉温而冶炼出优质的金属。宋代使用煤已非常普遍,而且在山西、 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方还发现了一些大煤矿,并设立有多处专管采煤的机 构,为矿冶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宋代制瓷业的成就。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 位。这一时期的制瓷业无论在制造技术和产量等方面均比前代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宋代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配釉烧制技术,可以成功烧制出青瓷、白瓷、影青瓷、青 白瓷、黑瓷等各色瓷器,突破了宋代以前青白二色的瓷器,后来还创造了对后代影 元脱脱. 宋史(卷 173): 食货志上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321. 宋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食货 58 之 7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95. 罗炳良. 宋史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156. 第一章 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7 响很大的青花瓷器。 此外, 还研制出了窑变、 开片等具有特殊工艺水平的瓷器产品。 瓷器的器型也多种多样并刻有各式花纹。宋代的制瓷窑户遍布全国。窑址的地理分 布主要在今河北、山西、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方的大小瓷窑有 100 余处,其中以 钧、汝、哥、官、定窑最为著名,称为当时的五大名窑。而且,各地瓷窑分别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当时,不仅制造出供贵族享用的高级瓷器,而且生产出了大量的一 般生活器皿,为百姓广泛使用。宋瓷既是生活用品, 也是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国外 欢迎,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 宋代丝织业的发达。 这个时期的丝织业不仅产区多、 规模大, 而且花色品种多。 丝织业在四川、山西、广西、河南、湖南、湖北等非常兴盛,其中尤其以江南和川 蜀地区最为发达。宋代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官织绫院, 有织机 400 余 张。南宋高宗时绍兴二年(公元 1132 年)用于上供的绢、绮、绫、罗等就达到了 310 万匹 。然而,贡品仅仅是全国丝织品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丝织品的产 量之大。当时的丝织品从普通的绸、缎、绢、锦到绮、绫、纱、罗、绉以至绣绵等, 可谓花色品种繁多。丝织业的兴起,已经成为宋代农村重要的副业生产,同时也带 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宋代造纸业、印刷业和印染业等方面的兴盛。宋代的造纸技术比前代有显著提 高。当时的纸张质量已经达到了薄、软、韧、轻、细的水平。纸张的种类繁多,有 白色纸、自然色纸等。而且,纸张的产量很大。宋代主要的造纸材料有丝、竹、麻、 藤、麦杆等。安徽、四川、浙江是这一时期主要的造纸产地。随着造纸业的兴盛和 活字印刷术的进步,宋代印刷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宋代的印刷业分为三大系统,有 官刻系统国子监所刻的监本,有民间书坊所刻的坊本,还有私刻系统士绅家庭所刻 的书籍。东京、临安、建阳、眉山等地区都是那时的印刷业中心。宋代印染业也很 发达。印染技术均比前代有所提高。另外,宋代不仅有官营染坊,而且各州也有许 多民营染坊和染工。最后,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在一些其它行业,不论生产技术、生 产分工,还是生产规模都有明显的进步,可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3 海外贸易的繁荣 宋代的海外贸易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在当时无论是 从通商的区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等多个方面,都已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了当时世 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罗炳良. 宋史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226.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8 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积极的招商措施。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刺激了宋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也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宋代北方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长期争战,军费、官俸开支浩大, “岁币” 负担沉重。 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 基于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 面对逐渐趋于成熟的东南海路,促使宋代政府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更加重视发 展海外贸易。宋代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成为海 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重要推动力。 为促进海外贸易交往,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 “遣 内侍八人各往海南诸国藩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于所至处赐之” 。此 行以政府使者的身份促进双方贸易,在中国贸易发展史上还是首开先河的。宋仁宗 天圣六年(1028 年)“诏广州近蕃舶罕至招诱安存之” 。宋代政府深刻的认识 到海外贸易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宋高宗在绍兴七年(1137 年)颁布诏令时说“市舶 之利最厚所得动以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于是,宋代政府把发展海外贸 易作为开辟财源的一条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宋代政府还制定了通行全国的一系列 海外贸易法规,称之为市舶条法或条约、条贯。如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年),宋 代政府制定并推行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贸易法。这 一条法不仅在广州, 而且在其它地方也逐渐推广开来。 这就是宋代所谓的 “元丰法” 。 此外,宋代政府为了吸引外商以鼓励和促进海外贸易发展还采取了种种措施办法: 第一,迎送制度。宋代政府积极主动遣使招引外商并对来往贸易的外商表示欢迎和 犒劳。同时,为其来华贸易提供有利条件。第二,褒奖制度。宋代政府对吸引外商 舶船多且为政府增加市舶税成绩突出的商人给予褒奖和重用以吸引外商来华贸易。 第三,拯救制度。宋代政府对商船遭受灾害等事情的发生采取种种拯救措施以保护 外商合法权益。总之,宋代政府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态度和措施,有效的刺激和保 障了宋代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即使这样,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立法仍处在一个不断 完善的上升时期。 市舶体制的建立与管理。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海外贸 易也因此兴起,泛海而来的外商不断增多,政府所获得的收入日益增加,为了完善 海外贸易的管理,宋代政府设立了“市舶司”, 这是宋代专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事务的官府机构,与近代港口管理机关类似。“市舶司”的建立是由唐代的市舶官 吏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市舶机构的。到了宋时,它已具有一套十分完备的管理体制 宋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职官 44 之 2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53. 宋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职官 44 之 4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55. 宋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职官 44 之 20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59. 第一章 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9 和相当可观的规模,使得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有序化、条文化、法制化。 “市舶司” 也称市舶使司、提举市舶司,其下设有市舶务、市舶场以及市舶库等管理机构,它 的主要管理官员其中有市舶使、 市舶判官等不同级别的官员。 宋代政府先后在广州、 泉州、杭州、明州、温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或市舶务管理海外舶来贸易,其当时的对 外贸易港口有 20 余处, 广州和泉州都是这一时期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大商港。 据记 载:“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以来远人,通远物 。”由此可以看 出,市舶司的主要管理职责是:(1)检查进出口船舶有无违禁品。(2)征收关税 和收购商货。(3)保护舶商进出口货物。(4)招诱外商,促进贸易。(5)监察 和荐举地方官员。(6)参与组织祈风典礼和维护地方治安。(7)治理港口和修筑 城池。总之,市舶体制的建立,形成了更加专业、严格、有效的管理,为宋代海外 贸易的发展在管理机制上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宋代政 府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海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由于宋代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与宋代有 着贸易关系的国家很多,其当时的海外贸易范围也比前代更加广泛。据诸蕃志、 岭外代答、海外诸蕃地理图等几部有关宋代海外贸易著作的记载,当时宋 代与 50 多个国家进行通商贸易,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日本、东方的高丽、南洋的交 趾、占城、真腊(今印支半岛)、三佛齐(今苏门答腊东南岸)、印度洋的天竺(今 印度)、中理国(今索马里)、大食诸国(今阿拉伯国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默伽国(今摩洛哥)、麻逸(今菲律宾)以及勿斯里国(今埃及)等国家,其中对日本 和高丽都辟有专门的贸易港口。可见,宋代海外贸易联系区域的广泛,这也从一个 方面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 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宋代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呈现出日益增多的发展 趋势,在鼎盛时,其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已达到 410 种以上。在宋代海外贸易中,出 口的商品当中主要有:瓷器、陶器、漆器、丝织品、茶叶、药材、书籍、铜钱、绢 扇、伞、金、银、铜、铁、铅、锡等等,其中以瓷器、铜钱和丝织品为最多,印本 书籍也大量的远销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包括:香料、犀角、象牙、珍珠、珊瑚、 水晶、珊瑚、猫儿眼、药品、棉毛织品、藤席、木材、宝刀、沙金、纸笔、人参等 等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之类,这其中单是进口香料的名色就在百种以上。另外, 宋代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数量也是很大的。如北宋元丰年间,宋代政府一次就从日本 进口 50 万斤之多的硫磺。阿拉伯商人蒲亚里到宋一次就贩运象牙 209 株、犀角数 元脱脱. 宋史(卷 167): 职官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253.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10 量 35 株,贸易价值达到 5 万贯之巨。宋代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繁多、贸易额大,也 是当时海外贸易发达的一个标志。 1.4 辉煌的科学技术 宋代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期,指南针、活字印刷 术和火药这三大闻名于世的发明,到了宋代又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另外,在数学、 建筑、天文、地理、医学等科学技术领域,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当时的社会经 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乃至对世界都产生过十分大的影响。这些科学技术成就 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的进 步必然促进宋代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为整个国家的富强开创了一个良好的 宏观环境。 宋代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宋代政府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并对科技方 面有突出贡献的发明者、管理者以及专业人才给予嘉奖,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 有力的推动了科技进步。如木工高宣设计制造八车船,大受赞赏;僧怀丙打捞铁牛 成功,赏赐紫衣;水工高超创新法防洪有功,受到封赏。政府对有的发明创造并能 够及时加以推广,而有关国防方面的科技发明更是如此。除此之外,宋代政府改进 了科举考试的方法,取消了门第、乡里等条件的限制,扩大了仕途和知识分子的队 伍。而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些具有务实思想的人,非常注意科学技术相关问题的考 察与研究。另一些仕途无望的知识分子,就把精力转向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总结。他 们留下了许多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别人发明创造的记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宋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宋代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科学 发明创造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各行业发展的速度,促进了 宋代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与火药这三突破性进展的发明早已 是功贯全球,誉满天下。在这里我们就不必多说了。现在本文就宋代其它方面的科 学技术成就做一简要说明。 第一,数学的发展成就。在宋代的科学技术各学科中,数学的发展是较为突出 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宋代数学,在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中国古代传统数学发 展过程中,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新阶段,使算学水平大为提高,并在很多方面取 得了极其卓越的成就。其中在解方程方面所获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高阶方程的 数值解法、高阶等差级数、大衍求一术、天元术和四元术等等,这些成就都代表了 第一章 宋代造船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11 中国古典数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也远远地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在这里值得一提的 是:秦九韶在 1247 年写成了数书九章。秦九韶是在北宋的数学家贾宪研究的 “增乘开方法” 的基础之上,发展为一种系统的高阶方程数值解法。此算法在解 题当中,其特点是随乘随加的方法而进行的减根变换,这与现代数学求方程正根的 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现代算法在欧洲直到 1819 年英国人霍纳才提出类似的 解法,但已晚了六百多年,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霍纳法”,其实理应改称“秦九 韶法”。 宋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是中国数学史,而且也是世界数学发展史 上最光辉的一页。 第二,建筑技术的成熟。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的, 发展到了宋代,其建筑技术达到了高度发展和纯熟的水平阶段。其中无论是建筑风 格的变化,还是砖塔建造技术的进展,以及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新发展,还有桥梁建 造技术的进步等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建筑风格也象陶瓷一样,处于由唐 风向明清风格转化的阶段中。这一时期的建筑物既不象唐代那样雄浑,也不象明清 那样华丽,而是雄壮中带有纤巧。在长期的建造实践基础上,北宋时期,人们对建 造技术进行了新的总结并开始组织编修建造技术的规范。营造法式一书对历朝 历代工匠传留的宝贵经验以及当时的建造技术成就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是这 一时期中原地区官式建筑的规范。该书是由李诫用了 6 年时间于 1100 年编成并于 1103 年刊行,全书共有 36 卷,357 篇。营造法式一书是宋代的建筑工艺技术 向标准化和定型化方向发展的标志,这反映出当时的建筑工程是更加严密和完善 了。因此,营造法式一书的编写,对当时乃至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都有着相当 大的贡献。 第三,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中国医药学在宋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医学教育、理论和临床各科的诊断治疗,以及本草、局方等一些方面都获得了不 同程度的进展。宋代唐慎微编写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一书里所收的药物种类为 唐本草的一倍。和济局方是中国由国家正式颁布的首部配方手册。王惟一 撰写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 卷,完成了各家对腧穴不同说法的统一,且设计和 监制了世界上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使得针灸图象显得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标志着中国针灸学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名著,它比意大利的巴格拉尔德医生所编写的儿科集还早了三百 五十多年。1247 年,宋慈编写了洗冤集录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法 医学专著,此书比意大利人菲德里于 1602 年写成的西方第一本法医学专著还早三 宋代造船技术研究 12 百多年,成为了后世各类法医著作的主要参考书,并且广泛流传,曾被译成日、英、 德、法、俄以及荷兰等各种文本,为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另外,宋代的太医局开 始将产科、眼科等单独设科,这些都是医学史上的巨大进步。 第四, 天文学发展的高峰。 天文观测仪器的进步是宋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其中象漏壶、浑仪、浑象还有圭表等一些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在宋代都发 展到了高峰。1088 年苏颂、韩公廉等人研制成了水运仪象台,它是一种用来反映和 观测天体运行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于天文观测仪器较精,宋代先后进行过多次比较 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工作,其测量精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1247 年将天文测量结 果绘图刻石,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苏州石刻天文图,共刻星 1430 多颗,而欧洲在文 艺复兴之前所观测到的星数才有 1022 颗,远远落后于中国当时的观测水平。关于 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到了宋代也获得了重大的进展,著名的 1054 年天关客星的 观测记录便是一例,这在世界上对于著名超新星的记录可以说是最早的。宋代具有 世界性贡献的天文科技成就还有很多,它为人们研究天文学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极其 宝贵的历史资料。 第五,宋代地理学的贡献。宋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出现了郡县志和地理学研 究的一些专门著作, 为后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参考资料。 其中著名的有: 正史 宋 史、北宋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200 卷、北宋王存等人编纂的元丰九域志 等。此外,由于中外交往日益频繁,也开阔了当时人们的地理视野。人们在相互来 往当中对游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传闻的记述,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域外地理文献资料。 那么,关于海上见闻的著作有: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周达观的真腊风土 记、赵汝适的诸蕃志以及汪大渊的岛夷志略等等。宋代地理学中的另一 部分内容是有关海潮、海洋气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以海潮理论最为突出。 海潮理论现今属于海洋物理学的范畴。宋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海潮的涨落不仅与月 亮,而且还与太阳的运行有关。宋人的这一发现也是一大进步。最后,宋代地理图 也曾经被大量翻印,呈现出商品化的态势,便利了交通,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兴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