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与控制.ppt_第1页
麻疹监测与控制.ppt_第2页
麻疹监测与控制.ppt_第3页
麻疹监测与控制.ppt_第4页
麻疹监测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监测与控制,马雅婷2011年9月,主要内容,麻疹相关知识介绍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麻疹疫情概况各市麻疹监测指标及解读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一、麻疹相关知识介绍,属于副粘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不规则粗糙球状或丝状,形态多,直径约为120250nm。,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基因结构与蛋白,麻疹病毒有6个结构基因,编码6种主要结构蛋白。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蛋白H以及多聚酶L。颗粒表面有许多小突起,为H蛋白和F蛋白,即病毒的两种表面抗原,是病毒侵袭人体的重要武器,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经呼吸道传播,绝大多数易感者有症状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免疫力持久抗病毒免疫依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感染后2周IgM达高峰,46周IgG达高峰,病后多年仍保持较高水平,用于IgM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要在初次接触病人时马上采集,以及出疹后28天内采集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需出疹天内采集咽拭子或尿液,麻疹病毒感染体液免疫过程,麻疹流行病学,宿主: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者可以发生再感染。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发病高峰。潜伏期:7-14天,接种疫苗者可达21天。传染期:出疹前后4天,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前驱期:2-4天。发热(39-40)。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炎等。发热2-3天后,口腔颊粘膜周围可见柯氏斑。出疹期:发热4-5天后出现,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皮疹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麻疹第一天皮疹,麻疹皮疹融合,色素沉着,麻疹的主要并发症,肺炎,肠炎(严重脱水),角膜炎(青光眼),脑炎,麻疹疫苗的特点,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唯一且有效的手段麻疹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免疫失败者再免疫成功率高可能存在免疫失败,我国麻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株,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经原代人胚肾细胞、人羊膜细胞、鸡胚细胞传代,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1985年改为冻干剂型,1991年荷兰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建立纯化毒株,研究表明,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面无任何差别,我国麻疹疫苗使用,疫苗使用前,液体苗使用,EPI实施,冻干苗使用接种2剂次,加速麻疹控制,复种程序提前接种剂量加大,二、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消除麻疹相关文件,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版)河南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转发的通知,消除麻疹定义,WHO消除麻疹定义: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的前提下,在明确的地理区域内无麻疹病毒本土传播12个月。,全省每年不超过100例,我国消除麻疹的工作指标,到2012年: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95入托、入学儿童中,有明确2剂麻疹疫苗接种史的比例95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以省为单位麻疹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80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消除麻疹之综合策略措施,技术策略和措施免疫预防,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MCV2剂次接种率95%,治本,R=R0(1-P)R为有效传染数R0为基本传染数P为人群免疫力当R1-1/R0=1-1/15=94%,技术策略和措施免疫预防,阻断麻疹传播需要人群免疫力达到95%,技术策略和措施免疫预防,2、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5目的:漏种免疫失败3、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做好补种工作4、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和边远贫困地区新入校学生、新兵、进城务工人员,技术策略和措施免疫预防,做好常规报告工作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主动监测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技术策略和措施麻疹监测管理,核实疫情,明确诊断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监测,明确诊断。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个案调查、当地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对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及时开展应急接种根据疫情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对象,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加强疫情监测托幼机构、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策略和措施暴发控制,技术策略和措施其他,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病例:隔离(至出疹后5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对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有条件者可先注射免疫球蛋白,4周后接种麻疹疫苗。预防医院感染预检分诊,独立设区,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风疹控制工作开展健康教育,麻疹监测,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监测内容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各级职责监测指标,监测病例定义,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病例分类,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IgM抗体(+)(2)病毒分离(+)或检测到病毒基因2.临床诊断病例(1)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且无其他原因可明确解释者。(2)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3.排除病例(1)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2)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3)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麻疹疑似病例分类示意图,麻疹监测内容,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麻疹监测内容,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麻疹监测病例报告,报告人发现麻疹病例或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尽快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控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麻疹监测内容,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麻疹监测病例监测,1.流行病学监测(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采集就诊病例血标本,县级CDC采集未就诊病例的血标本。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CDC,县级48小时内送达市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合格血标本: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注意: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发生暴发疫情时,县级CDC采集出疹早期病例的鼻咽拭子等标本,及时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麻疹监测病例监测,(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报告地县级CDC负责开展流调、标本采集和送检。跨县(区)就诊的病例如返回现住址,报告地CDC应将信息反馈至现住址县级CDC,由后者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调查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县级需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主动监测县级CDC和乡级防保单位,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将新发现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网络直报。,麻疹监测病例监测,2.实验室监测(1)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麻疹实验室组成,分别承担麻疹病毒基因定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任务。(2)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收到血清标本后,应于3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麻疹IgM抗体(-)的标本应在一周内完成风疹IgM抗体检测。(3)病原学检测省级接到标本后28天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分离到的毒株在14天内送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国家在收到毒株标本14天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将结果反馈。,麻疹监测病例监测,(4)实验室生物安全麻疹病毒的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病毒培养和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BSL-2级实验室进行。灭活材料和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可在BSL-1级实验室进行。麻疹病毒相关标本的运输属于B类包装,航空运输UN编号为UN3373。(5)实验室质量控制国家负责对省级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估省级负责对市级进行质量控制省级接受国家的认证市级接受省级的认证,麻疹监测内容,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暴发定义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确诊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确诊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麻疹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麻疹监测暴发疫情监测,1.疫情报告CDC发现或接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如果疫情达到规定的级别,应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2.病例调查与核实县级CDC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至少采集5例暴发早期病例血清学标本(5例以下应全部采集),并立即送检,核实暴发。同时采集5例左右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麻疹监测暴发疫情监测,3.主动搜索县级CDC对各级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厂矿工地等集体单位的监测4.流行因素调查评估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病例免疫史、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病例居住环境、当地人口流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综合分析暴发原因。5.预防控制措施评价评价控制效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县级CDC在疫情处理完毕后7天内完成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至省级CDC,填写麻疹暴发疫情汇总信息表,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加强全国麻疹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加强疫情应急处理:从2011年6月起,逐步对单例麻疹病例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同时开展病例主动搜索,评估人群免疫状况,寻找可能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麻疹监测内容,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麻疹监测其他,预测预警结合历年麻疹疫情、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麻疹流行季节,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早期识别可能的暴发疫情。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掌握人群免疫状况相关数据,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县级CDC应在疑似病例报告10日内完成对病例的最终分类。全年所有疑似病例应在下一年1月31日前完成订正。信息交流与反馈各级CDC应定期对当地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接种率和人群免疫水平,及时将监测结果与意见反馈、上报。,疑似病例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个案信息,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单位,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县级CDC,检测单位,2日内,24小时,各级职责-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对本市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开展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和结果反馈;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对本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本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行督导、评价。,各级职责-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各级职责-3,医疗单位负责麻疹病例的报告和就诊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协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工作;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监测指标,豫疾控201154号: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转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全国麻疹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按现住址和报告地分别统计均要达到指标要求,三、麻疹疫情概况,麻疹疫情时间分布,2011年上半年发病率在全国排名第21位。,麻疹疫情地区分布,200920102011(1-8月),信阳207/100万三门峡150/100万商丘150/100万9个地市发病率100/100万12个地市发病率50/100万18个地市发病率10/100万,驻马店63/100万许昌37/100万信阳33/100万1个地市发病率50/100万12个地市发病率10/100万,漯河8/100万许昌7/100万郑州3/100万2个地市发病率5/100万8个地市发病率1/100万,重点县区麻疹病例,66个县区(39.3%)报告了麻疹病例,33个县区病例数2例,14个县区3例,7个县区4例。,麻疹疫情年龄分布,1岁及1岁以下年龄组病例百分比升高,2-14岁年龄组病例百分比下降。,免疫史,8月龄-1岁组病例仍有近60%未接种疫苗,提示疫苗及时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四、2011年1-8月各市麻疹监测指标及解读,数据来源: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1年数据为2011.1.12011.8.14根据个案汇总,2011年1-8月麻疹监测病例分类,麻疹疑似病例总数668例,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143例,排除病例518例,麻疹临床诊断病例6例,麻疹疑似(待定)1例,其他344例,风疹病例174例,临床诊断6例,流行病学联系0例,实验室诊断比例:96%,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0.55/10万,濮阳市濮阳县(孟紫涵),38181例,149例,此数据为2011年8月23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个案数据汇总结果,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离目标尚远!,排除病例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