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越盈日期:鲨旦睾坐臼抛臼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蕉量固导师签名:丝! 生日期:2 翌j 车生旦8 臼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序在汉语中是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不同 的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由于汉语语序的重要语法作用,语序固定就成为 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主语在述语动词前,宾语在述语动词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这是汉语语序的最基本特点。汉语语序从古到今变化比较小,从最早的成系统文字 甲骨文时代起,“主动宾”语序就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在古代汉语中还有 一种迥异于这一主导语序的特殊语序宾语前置。 本文从宾语前置问题的提出谈起,着重探讨了这一特殊语序的主要类型及其在 古汉语中的发展演变规律。这样本文就涵盖了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共时的角 度平面地分析了宾语前置的三种主要类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 代词宾语前置、肯定句宾语前嚣主要是以助词“之是”等为标志的宾语前 置。对于否定句宾语前置,以不同的否定词为纲进行了分别介绍,其中包括以“不” “未无( 毋) ”“弗”“勿”“英”等为否定词的五种否定旬代词宾语前置类型。 对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的宾语前置,以不同的疑问代词为纲分别介绍了八种疑问代 词宾语前置类型,对于助词标志的宾语前置类型,以不同的助词为纲分别进行了介 绍。对于一般语法书很少讲到的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笔者也就所能见到的有限的 语料进行了介绍。 本文的第二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对第一部分中各种古汉语宾语前置的 历史演变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要讲汉语语序的历史演变就必须首先确认它是从 什么语序向什么语序进行演变的。我们采取了已为普遍接受的上古汉语语序残迹 说,即认为原始汉语是“主宾动”语序,后来经过语言的发展演变逐渐后移形 成如今占主导地位的“主动宾”语序。根据这一观点,汉语前置宾语经历了以 下的历史演变:首先是一部分非代词类宾语开始后移,另一部分非代词类宾语借助 “之是”等形式标志维持前置;继之,肯定陈述旬中的代词宾语开始后移;再 继之,否定旬代词宾语后移;最后,疑问旬中代词宾语开始后移;“之”“是”等助 词标志的前置宾语开始后置。这一演变过程经历了先秦两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才在口语中完成了宾语位置的后置。 先秦语料中的宾语前置情况,主要参考借用了周光午、何乐士、韩晓光、王大 年等人的研究成果,汉代及以后的情况,则自行考察了史记论衡等典籍, 并总结其规律,以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及由前置向后 置的演变过程做出大致描写。 关键词:古代汉语语序宾语前置历史演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i so n eo ft h e l a n g u a g e sl a c k i n g f o r mc h a n g e s w o r do r d e ri s o n e i m p o r t a n tg r a m m a rm e a n sa m o n gc h i n e s e d i f f e r e n tw o r do r d e r sc a ne x p r e s sd i f f e r e n t g r a m m a rm e a n i n g s b e c a u s eo f t h ei m p o r t a n tg r a m m a rf u n c t i o no fc h i n e s ew o r d o r d e r , r e g u l a ro r d e r sb e c o m ei m p o r t a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 t h es u b j e c ti si n f r o n to f t h e s t a t i n gv e r b ,t h eo b j e c ti si nt h eb a c ko f t h es t a t i n gv e r b t h em o d i f i e ri si n f r o n to ft h ec e n t e rw o r d t h i si s 血em o s t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h i n e s ew o r do r d e r c h i n e s ew o r do r d e rh a sl i t t l ec h a n g ef r o ma n c i e n tt i m e st ot h ep r e s e n ts i n c eb o n e so r 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e r ao ft h ee a r l i e s t s y s t e m a t i ci n s c r i p t i o n ss v 0w o r do r d e rh a sb e e n h o l d i n gd o m i n a n tp o s i t i o na l la l o n g b u tt h e r ew a sd i f f e r e n tas p e c i a lw o r do r d e r st o t h i sl e a d i n gw o r do r d e r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 - t h ep r e c e d e d o b j e c t t h i st e x t b e g i n sf r o mt h ei s s u eo f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p r o p o s i t i o n ,m o s t l yt o d i s c u s st h el a wo ft h em a i nt y p e s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p e c i a lw o r do r d e r a m o n g a r c h a i cc h i n e s e ,s ot h i st e x ti sc o n t a i n i n gt w om a i nc o n t e n t s f i r s t ,t h ea u t h o r a n a l y z e st h r e em a i nt y p e so f 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 :t h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r e c e d e di nt h e n e g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t h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r e c e d e d i nt h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t h eo b j e c tp r e c e d e di nt h ea s s e r t i v es e n t e n c e - a m o n gw h i c hm a i n l yi st h e 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s t y l es i g n e db y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之是”e t c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a st o n e g a t i v e ,t h ea u t h o rr e c o m m e n d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c c o r d i n gt o d i f f e r e n tn e g a t i v ew o r d s , i n c l u d i n g w i t h “不未无( 毋) ”“弗勿莫”e r e ,w h i c h a r e t h en e g a t i v e w o r d sf o rs i xk i n d so fn e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r e c e d e dt y p e sa st o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 s e n t e n c e ,t h ea u t h o rr e g a r d sd i f f e r e n t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 sa sk e yl i n kt oi n t r o d u c e e i g h tk i n d so f 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t y p e ss e p a r a t e l y a st o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s i g n e db y 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t h ea u t h o rr e g a r d sd i f f e r e n t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a sk e yl i n kt or e c o m m e n d s e p a r a t e l y 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o f a s s e r t i v es e n t e n c ei st a l k e da b o u ts e l d o mi ng e n e r a l g r a m m a rb o o k s t h ea u t h o rh a sc a r r i e d o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h el i m i t e d 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t h a tc a nb es e e n t h es e c o n dm a j o rp a r to ft h i st e x t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wo f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a r c h a i cc h i n e s e 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o d t h eb a s i so ft h e f i r s tp a r t s p e a k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o r do r d e ri tm u s tc o n f i r mt h a t i ti sf r o mw h i c hw o r do r d e rt ow h i c hw o r do r d e r t h et e x ta d o p t st h ep r i m i t i v ec h i n e s e w o r do r d e rr e m a i n st h e o r ya c c e p t e dg e n e r a l l ya l r e a d y ,w h i c ht h i n k sp r i m i f i v ec h i n e s e w o r do r d e ra ss o v u n d e r g o i n gl a n g u a g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m o v e d b a c k w a r da n df o r m e dg r a d u a l l ys v ow o r do r d e rt h a t o c c u p i e s ap r e c e d e d p o s i t i o n n o w a d a y s f r o mt h i sv i e w p o i n t ,o b j e c to fc h i n e s eh a sg o n et h r o u g ht h ef o l l o w i n g h i s t o r i c a td e v e l o p m e n t :f i r s l , ap a r to f 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 sw h i c hw e r en o tp r o n o u n sb e g a n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om o v eb a c k w a r d ,a n o t h e rp a r to fn o n p r o n o u no b j e c t sk e :l o t p r e c e d e dt h r o u g h “之” “是”e t c ;s e c o n d ,p r o n o u no b j e c ti ns t a t i n gs e n t e n c eb e g a n t om o v e b a c k w a r d ;t h i r d n e g a t i v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m o v e db a c k w a r d ;f i n a l l y , t h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b e g a nt om o v e b a c k w a r d i n t h e i n t e r r o g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a u x i l i a r y w o r d “之是”e t c b e g a n t od i s a p p e a r t h i s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b e g a na n dw e n t t h r o u g hf r o mt h ee r a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 b o n e s 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t op r e c e d i n gt h eq i n d y n a s t yp e r i o dt ot h et w oh a nd y n a s t i e st ot h e w e ij i nn o r t h e r n - s o u t h e md y n a s t i e sa n di tf i n i s h e do b j e c tt r a i l i n go f p o s i t i o ni n 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a tl e a s t a b o u tt h ei s s u eo fn e g a t i v e 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o s i t i o n o f p r e c e d i n gt h eq i nd y n a s t yp e r i o d ,a f t e r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p o s t p o s i t i o no b j e c tb e i n g p r e p o n d e r a t i n go fz h o ug u a n g w u ,p e o p l eh a v er e r e c o g n i z e dt oq u e s t i o nt h i sc h a n g e o fal o n gt i m e t h i n k i n ga b o u t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o s i t i o no fn e g a t i v eo f t h ep r e c e d i n g q i n d y n a s t yp e r i o d ,w h i c hi st h ei n t r i n s i cv i e w o f p r o n o u no b j e c tp o s i t i o no fn e g a t i v eo f t e n b e i n gp o s t p o s i t i o n f o r m e r l ya t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o ft h ep r e c e d i n g q i nd y n a s t yp e r i o d ,t h ea u t h o rg o e s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w o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d o c u m e n t s 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o fc h i n e s ea n dd i s c u s so f b a l a n c e ,u s i n g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nn o t eb o o k so ff o r m e r w o r t h yf o rr e f e r e n c e ,t oc o n f i r m t h et w oh a n d y n a s t yi st h et r a n s i t i o np e r i o dw h e n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d i s a p p e a r e dg r a d u a l l y a f t e rt h e p e r i o do ft h ew e ij i nn o r t h e r n 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a l r e a d ya l lo b j e c t sh a dm o v e d b a c k w a r di ns p o k e np o s i t i o na tl e a s t i ti st h es c h o l a r su s a g eo f m o d e l i n g o n e sl i t e r a r y o r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o nt h a to f t h ea n c i e n t st h a tt h eo b j e c ta m o n gt h ew r i t t e nl a n g u a g e si s p r e c e d e d k e y w o r d s :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w o r do r d e r p r e c e d e do b j e c t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的语序是一种熏要的语法手段,不同 的语序表示出不同的语法意义。语序固定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马建忠在 一百年前对此就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惟字之在旬读也必有其所”,“凡文中实字, 孰先孰后,原有一定之理,以识其互相维系之情”,“盖句读所集之字,各有定位, 不可易也“”。关于古汉语语序的一般规律,马氏第一次作了相当全面准确的论 述。如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在动词后面,修饰语在中心语前面,这是汉语语序 的最基本特点。汉语语序从古到今变化比较小,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系统 文字甲骨文时代起,“主动宾”语序就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在古代 汉语中还有一种迥异于这一主导语序的特殊语序,即宾语前置。 第一节宾语前置问题的提出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历来是古汉语语法著作所要论述的内 容之一,第一次对这一特殊语法现象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是马建忠。后代语法学 家所论及的宾语前置类型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几乎都有论及。关于动词宾语 前置,他说:“凡止词先于动字者,倒文也”“然则止词之先乎动字者亦多术矣,不 可不辨“”马氏把宾语前置称作“倒文”并言明“多术”,明其宾语前置的类型很 多。后代语法著作、教科书屡屡称引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旬代词宾语前置, 以“之”“是”标志的宾语前置在马氏文通中均有论及。他说“询问代字凡 在宾次,必先其所宾,其不先者仅矣,此不易之例也川”,此指明疑问代词宾语 前置;“凡止词为代字,而动字有弗辞者,无不先也”,“凡外动字状以弗辞,或 起词为莫无等字。其止词如为代字者,概位乎外动之先“,此指明否定 句代词宾语前置;“凡止词先乎动字者,倒文也。如动字或有弗辞,或为疑辞者, 率问之字,辞气确切者,间参是字”“间以之字,所以明其为倒文 也州”,此指明“之”“是”标志的宾语前置。此外,马氏还论及介词宾语的前置, 代词“自”“相”作宾语前置,为了强调的宾语前置,非代词宾语前置,肯定旬 宾语前置,代词“所”宾语前置等,对于这些论述后代语法学家有的有不同意见, 但前三种主要的宾语前置类型已被普遍接受。自马氏而后,凡论及古代汉语特殊语 法现象,无不称引此三种宾语前置现象。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宾语前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 马氏文通提出的宾语前置的三种类型,现在语法学界公认这是马氏文通 的一大贡献,是马建忠首先发现了古代汉语中的这种特殊句法现象。吕叔湘、王 海菜在马氏文通读本导言中说:“文通的作者不以分类和举例为满足, 他要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否定句里代 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都是文通第一次系统地加以论述的。”“1 那么是 否是马氏之前就无人注意到这种特殊语法现象呢? 孙良明先生通过考察西汉毛亨 和东汉郑玄、赵岐、王逸、离诱等人对先秦著作的注释发现原文的前置宾语注文解 释时被移到动词之后,所以他认为: 从概括“规律”。系统”论述高度来看,说文通“第一次”指出这种 句型是可以成立的;但就发现这种宾语前置现象来说,最早当是西汉毛亨为 始的汉代注释家。注释书所以能让原文的前置宾语后置,原因就是注释家认 识到原文是宾语前置,观察到原文- 7 型跟当代活的语言句型不同。”1 孙良明先生并进一步论述说: 从概括出古今语法变化规律来看,最早当是唐代孔颖达,他就诗经啁 南汝坟。不我遐弃”一句来说:。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人之 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孔颖这不是就一句说一句,而能明确讲出:“古 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因此,可以这样说:宾语前置现象的最 早发现者是汉代注释家,初步概括成为古今语法变化不同的规律的是唐代 孔颖达。“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宾语前置的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讲不外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形式标志 的,一种是有助词“之”“是”等作为形式标志的。前者又分三种情况:其一, 否定句中的宾语如果是代词,往往提置谓语动词之前;其二,疑问旬中疑问代词 作宾语,往往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其三,肯定旬中的宾语前置。 第一节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于动词 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常位于动词的前面。这里包括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否定句,即表示否定的句子,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如否定副词“不” “未”“毋( 无) 勿”“弗”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第二,必须是 代词作宾语,包括人称代词“我”“吾”“余”“尔汝( 女) ”,指示代词“之” “是此”等。这两个条件缺不可,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 ,否定词为“不”的代词宾语前置 ( 1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在“不已知”这个否定式中,“己”是代词作动词“知”的宾语,位于动词 “知”之前,否定词“不”之后,而在“不知人”这个否定式中,虽然有否定副 词“不”,动词的宾语“人”也不前置,因为“人”是名词而非代词。这就形成 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说明这种宾语前置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2 )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 左传昭公二十年) “不我与”就是“不与我”也就是“不给我”的意思。“我”这个代词宾语 位于“不”的后边、动词“与”的前边,而下文的“其与我乎”,由于不是否定 句,“与”的宾语即使是代词“我”,也不前置。 ( 3 )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诗经卫风竹竿) 第二人称代词“尔”作动词“思”的宾语而前置,“不尔恩”即“不思尔”, 不思念你的意思。 ( 4 ) 祸福之至,不是过也( 氍左传哀公六年) “不是过”即“不过是”之例,指示代词“是”作动词“过”的宾语而前 置。“不”是个使用比较频繁的否定副词,古汉语中,尤其是先秦汉语以“不” 作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宾语,则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可以再 举出一些例子: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虽逮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召南行露)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 诗经郑风蹇裳)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 居则日:“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左传僖公七年) 余恐乱命,以不女违( 左传襄公十年) 在以“不”为否定词的否定句中,不同的代词作宾语其前置的情况是不同的, 指示代词“之”在“不”作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前置的情况不多,这我们在后面还要 提到。 2 否定词为“未”的代词宾语前置 ( 1 ) 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左传定公十三年) 代词“之”指代“骄而不亡者”,“未之有”的意思即未有骄而不亡者。当代 词“之”在否定词为“未”的否定旬中作宾语时,总是位于“未”后谓语动词前, “未之”结合得很紧密,这种情况自先秦至两汉少有例外。 ( 2 ) 伯有之乱,以大国之事,而未尔讨也。( 左传昭公二年) ) ) ( 3 ) 管子对日:。未可。邻国未吾亲也。”( 管子小臣) “未尔讨”、“未吾亲”,人称代词“尔”、“吾”在否定旬中作宾语,前置于 动词“讨”、“亲”。 ( 4 ) 自古及令,未尝之有也。( 袋墨子节葬下* ) “未尝”意思是“从来没有没有过”,为双音否定词,这时宾语“之” 位于“未尝”后,一般不作“未之尝”的形式。 ( 5 ) 昔君之惠也,寡人未之敢忘。( 国语晋语) “未之敢忘”中助动词“敢”位于代宾“之”后,“未之”结合紧密,而助 动词“敢”则靠近其所修饰的谓语动词“忘”。“未之”连用我们还可以举出多例: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 庄子则阳) 四责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战国策- 秦策) 而良人未之知也( 孟子离娄* ) 3 否定词为“无( 毋) ”的代词宾语前置 ( 1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欺骗你,你也不要戒备我。旬中“无”不是动词而是否 定副词,表示“不”、“不要”的意思。“尔”作为“诈”的宾语,“我”作为“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宾语而前置。 ( 2 ) 昔秦人负恃英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犬德,谓我诸戎是 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左传- 襄公十四年) 否定副词“毋”是“不”“不要”的意思,“是”作为“翦弃”的宾语而前置。 ( 3 ) 外危而不内恐者无之有也。( 荀子正名) “无之有”即“无有之”,代词“之”作宾语前置于动词“有”之前。 4 否定词为“弗”、“勿”的代词宾语前置 ( 1 ) 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 礼记- 礼器) ( 2 ) 勿之有睁焉耳矣。( 礼记檀弓上) 代词“之”作为动词“敬信”“有”的宾语而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汉语中,具有否定副词“不”、“弗”、“勿”的否定句, 在一般的语言习惯上,及物动词大多不带代词“之”作宾语。也就是说,在这些 否定旬中,如果从上下文看,及物动词后边应该有“之”作宾语时,“之”大多隐 含而不出现,因此在理解文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含义补出宾语“之”。如: ( 3 ) 子娇日:“诸侯既有成行,盛不成矣。从之,将退,不从,亦退。”( 左 传襄公十年) 此旬意谓顺从他们,( 他们) 将要退兵:不顺从( 他们) ,( 他们) 也要退兵。 “不从”意即“不从之”,宾语“之”承前“从之”而省。 ( 4 ) 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孙 膑兵法檎庞涓) “孙子弗息”意即“孙子弗息之”,是说孙膑不使庞涓有喘息的机会,而不是 孙膑自己不休息。在理解文义时,此处语意上的宾语必须补出来,否则就会造成误解。 ( 5 ) 齐人代燕,胜之宣王问日:“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取 之,何如? ”孟子对日:“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 取。”( 孟子梁惠王下) “勿取”,意即“勿取之”。第一个“勿取”,探下文省了宾语“之”,第二个 “勿取”,承上文而省了宾语“之”。 我们说在这些否定旬中,宾语“之”往往不出现,并不是说宾语“之”绝对 不出现。若有代词“之”作宾语时,也有位于动词前边的,构成否定旬代宾前置句。 5 否定词为“莫”的代词宾语前置 “莫”字在古代汉语里同现代汉语的用法不同。现代汉语“莫”只用作否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如“莫伸手”“闲人莫入”之类,在古汉语里, 特别是在先秦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没有 什么”的意思。如: ( 1 )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听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荚之违也, 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 论语子路) 无定代词“莫”所在的句子也是一种否定旬,在这种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 如例中的“予”、“之”,位于“莫”后,动词“违”前。又如: ( 2 ) ( 楚子玉) 及连毂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日:“莫余毒也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 3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 ( 4 )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 滕文公) ( 5 ) 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 楚辞- 离骚) ( 6 ) 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也。( 国语- 鲁语) ( 7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 ( 8 )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福重乎地,莫之知避。( 庄子- 人间世) “莫之知载”“英之知避”为动宾短语作宾语句,在否定旬中,动宾短语“载 之避之”的宾语“之”也前置于谓语动词“知”前,构成宾语前置句。 如“未之”一样,否定词“莫”与代宾“之”的结合也很紧密,自先秦以至 于两汉,“未之莫之”都是很常见的否定旬代宾前置形式,而且假如有助动词 或副词修饰,助动词或副词一般在谓语动词前,代宾“之”后,如: 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国语齐语) 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 国语楚语) 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尽心上) 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 吕氏春秋博志) 不过也有副词在“莫”“之”之间的,如: 以其民安,而天下莫敢之危( 吕氏春秋分职论) 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 不苟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 语动词”。如果动词前还有助动词“敢”“能”,副词“尝”“或”“忍”等作修 饰语时,则代词宾语大都位于动词和这些修饰语前边,否定词的后边,形成“否 定词代词宾语助动词( 或副词) 动词”格式,如前面提到的“未之敢忘”“莫 之或欺”“莫之能守”等。也有少数代词宾语位于否定副词和助动词( 或副词) 之后、动词之前,形成“否定词助动词( 或副词) 代词宾语动词”格式,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莫敢之危未尝之有”“弗敢我谋”“弗敢我杀”等。 第二节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于动词或介词 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 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疑问句;第二, 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边。这也包含 必须是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宾语 前置是先秦汉语中一条比较严格的语法规律,少有例外。可以作前置宾语的疑问 代词有“谁”“何”“安”“奚”“孰”“曷”“恶”等,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1 疑问代词“谁”作前置宾语 ( 1 ) 吾谁欺? 欺天乎! ( 论语子罕) “谁”和“天”都是动词“欺”的宾语,一句是疑问旬,一句是疑问兼感叹 句。“谁”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欺”的前边,“天”不是疑问代词而是名词, 所以仍在“欺”的后边。“吾谁欺”意即“吾欺谁”。 ( 2 ) 齐景公谓子贡日:“子谁师? ”日:“臣师仲尼。”( 说苑善说) “子谁师”,不是说“你是谁的老师”,而是“子师谁”,“师”在这里是动词 用法,意思是你以谁为老师。“谁”,疑问代词作宾语而位于动词“师”前边。从 下文的答话“臣师仲尼”也很清楚问话的意思。 ( 3 ) 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 ”( 史记- 梁 孝王世家) “欲谁立”即“欲立谁”,“谁”为宾语而前置于动词“立”。 ( 4 ) 公日:“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 ”( 左传- 阑公二年) ( 5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 ( ( i l 时l - 微子) “谁以”即“以谁”,“谁”作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介词前。 2 疑问代词“何”作前置宾语 ( 1 ) 王事靡盛,不能艺稻梁,父母何尝? ( 诗经唐风鸨羽) “尝”同“喵”。诗大意是:王爷差事没休止,不能回家静稻粱,父亲母 亲吃什么? “何”作为疑问代词宾语位于动词“尝”前。 ( 2 ) 齐侯日:。鲁人恐乎? ”对日:“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日:“室如 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日:“恃先王之命”(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由“恃先王之命”的答语可知“何恃”为“恃何”之意,“何”作为疑问代 词宾语而前置。 ( 3 ) 温日:“何姓? ”日:“姓刘”(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上下文,“何姓? ”应译作“姓什么? ” ( 4 )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史记,项羽本纪) “何揉”,“搡”是谓语,“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顺说应当是“操何”, 译成现代汉语即为“拿了什么东西”。 “何”作疑问代词宾语时常代事物,表示“什么”,有时也代人,与“谁”同义。 ( 5 ) 诏日:“上计薄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 将何任? ”( 汉书宣帝纪) “朕将何任”即“我将任用谁”之义,不过“何”这种用法很少见。 “何”有时也代地方,译作“哪里”。 ( 6 ) 日:“牛何之”( 孟子粱惠王上) “何之”即“到哪里去”。 在这个意义上,疑问代词“何”常与介词“从”“自”结合放在介词前作介 词的前置宾语面构成“何从”“何自”等较为常用的介宾结构,表示“从哪里”的 意思。 ( 7 )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 枚乘上书谏吴王) 疑问代词“何”常与介词“以”搭配使用,构成较为固定的介宾结构“何以”,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译作“用什么靠什么”,是一种凝固化了的介宾前置结构。 ( 8 ) 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 左传成公二年) 楚共王说:“您回到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 ” ( 9 )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 战国策齐策四) 如果没有收成,靠什么有百姓? 如果没有百姓,靠什么有国君? 3 疑问代词“安”作前置宾语 ( 1 )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日:“归乎? ”曰:“君死,安归? ”( 左 传- 裹公二十五年) “安归”,意即归于何处。“安”常表示对处所的询问,但有时也可询问人物。 如:( 2 ) 骊姬日:“吾欲为难,安始而可? ”优施曰:“必於申生。”( 国语晋语) “安始而可”,从谁开始合适? “安”,询问人物。 ( 3 ) 泰山其颓,则吾安仰? ( 礼记檀弓上) 泰山要是崩塌了,那么我还仰望什么昵? ( 4 ) 项王日:“沛公安在?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说:“沛公在哪里? ” ( 5 ) 天之生我,我展安在? ( 诗经小雅- 小弁) 天生我,我的时运在哪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左传僖公十四年) ( 7 ) 陈松果安之? ( 战国策秦策一) 以上“安”都作动词宾语,也有作介词宾语的,如: ( 8 ) 王怒日:“女安从知之? ”( 汉书黥布传) 这是“安”作介词“从”的宾语。 4 疑问代词“奚”作前置宾语 ( 1 ) “许子冠乎? ”日:“冠”曰:“奚冠? ”日:“冠素。”( 孟子滕文公上) “奚”,疑问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冠”前,“奚冠”即“戴什么( 帽子) ” ( 2 ) 问臧奚事? 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 则博塞以游。( 庄子- 骈拇) “吴事”,意即“事奚”,从事什么? 干什么? “事”,动词,从事。 ( 3 )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论语- 子路) 卫国国君等您( 去) 治理政事,你打算先做什么? ( 4 )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呜,请奚杀? ( 庄子- 山木) 其中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只? ( 5 ) 斥鹦笑之日:“彼且奚适也? 。( 庄子逍遥游) 斥骗讥笑大鹏鸟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 “奚”也可以作介词的前置宾语,如: ( 6 ) 许子奚为不自织? ( 孟子- 滕文公下)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布? 5 疑问代词“孰”作前置宾语 ( 1 )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这个名称说哪一个呢? 说文王。这是一个设问句,从答 语可断定“孰”应为“谓”的宾语。 ( 2 ) 孰继? 继子般也。( 公羊传闵公元年) 继承谁? 继承子般。 ( 3 )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 荀子非相) 圣王有一百个,我效法谁呢? ( 4 ) 若地若天,孰疏孰亲? ( 韩非于扬权) 如同地如同天,疏远谁亲近谁? ( 5 ) 盗者孰埽? 谓阳虎也( 公羊传定公八年) 盗者是谁? 是阳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孰”作介词宾语也放介词前,如: ( 6 ) 孔子日:“孰为来哉? 孰为来哉?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孔子说:“( 麒麟) 为谁来呀? 为谁来呀? ” 6 疑问代词“焉”作前置宾语 ( 1 ) 朝者日:“公焉在? ”其人日:“吾公在壑谷”( 左传襄公三十年) “焉在”意为在哪里,询问所代的处所。 ( 2 )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 孟子- 离娄上) 天下的父亲都归附了他,他们的儿子( 还) 到哪里去呢? ( 3 ) 且焉置土石? ( 列子汤问) 再说( 把) 土石放在什么地方呢? “焉”也可指代人或事物,作宾语前置于动词,意思是“谁”、“什么”。如: ( 4 ) 庄公病,将死,谓季子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 ”( 公 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庄公病了,快要死了,对季子说:“我如果患这病治不好,我将把鲁国交给谁? ” ( 5 )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陶潜归去来兮辞) 世俗与我( 的意志) 相违背,又出游( 去) 追求什么呢? 7 疑问代词“曷”作前置宾语 ( 1 ) 虽闻,蜀闻? 虽见,曷见? 虽知,曷知? ( 吕氏春秋任数) “曷闻”、“曷见”、“曷知”,听到什么、看见什么、知道什么。疑问代词“曷” 作动词“闻”“见知”的前置宾语。 ( 2 ) 藐藐孤女,曷依曷恃? ( 陶渊明祭程氏妹文) 弱小孤独的女孩儿,依靠谁,指望谁? ( 3 ) 王日:“缚者曷为者也?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干什么的? ” “曷”也可以作介词的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原因,可译为“什么”。如: ( 4 ) 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 也? ( 战国策赵策三) 、 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为什么老是呆在这里不离开昵? 8 疑问代词“胡”作前置宾语 “胡”常用作介词的前置宾语,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仲尼入见日:“君胡为有忧色? ”( 淮南子人间训) 仲尼进去拜见说:“您为什么有忧愁的表情? ” ( 2 ) 即不幸有方二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 贾谊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有纵横二千里( 的土地发生) 旱灾,国家用什么救济百姓? ( 3 ) 此胡自生? ( 墨子兼爱) 这是从哪里产生的?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般都是“疑问代词动词”, 若出现助动词如“敢”、“能”等,则疑问代词大都位于助动词前,形成“疑问代 词助动词动词”的格式。如: ( 1 ) 王送知莹,曰:。子其怨我乎? ”对日:“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 任,以为俘馘,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 左传成公三年) “又谁敢怨”意为“又敢怨谁”,“谁”在这里不是主语,而是怨的前置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