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之后,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的载体,面临当代文化的严峻考验以及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必然受到东西方文化 的两面夹攻;而在传统书法和现代艺术的两极又尤显迷茫;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 的广泛运用( 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 导致书法的实用性丧失殆尽,以致在中国文化 转向近现代形态的剧变时期,也不曾做出任何响应,因此,中国书法始终缺少一种 能与其他近现代文化相适应的形态,或者说形式,这种缺失使书法渐渐远离了它原 来所处的重要位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的书法,似乎被遗忘在现代喧嚣 嘈杂的角落里充当看客。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书法的现 代化进程尤为举步维艰。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 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 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 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 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 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且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 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 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 和“软件 两个 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 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书法艺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人格精神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5 0 0 0a f t e rm a n yy e a r so fa c c u m u l a t i o n , 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 a sa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o ft h ec a r r i e r , f a c i n gas e v e r et e s t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u l t u r ea n dt h es t r o n gi m p a c to f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t h ec u l t u r ew i l li n e v i t a b l y b et h i n g so nb o t l ls i d e so fj i a g o n g ,w h i l e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m o d e m a r ta n dt h e p o l a r i z a t i o n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c o n f u s e d ;m o d e mt e c h n o l o g y , s u c ha st h e e x t e n s i v eu s eo fm u l t i m e d i at e c h n o l o g y ( s u c ha st h ep o p u l a r i t yo fc o m p u t e r , e t c ) l e a d i n g t ot h ep r a c t i c a l i t yo fc a l l i g r a p h yl o s t ,r e s u l t i n gi na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t om o d e mf o r m so f d r a m a t i c c h a n g e si n t h ep e r i o d ,n o rh a sm a d ea n yr e s p o n s e ,t h e r e f o r e ,a l w a y si sal a c ko f c h i n e s ec a l l i g r a p h y 谢mo t h e rm o d e mc u l t u r et ot h e s h a p e ,o rf o r m ,t h el o s s t o c a l l i g r a p h yg r a d u a l l ya w a yf r o mi t so r i g i n a ll o c a t i o nw h e r ei m p o r t a n t t h ec o r e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st h ec o r eo fc a l l i g r a p h ya p p e a r st oh a v eb e e nf o r g o t t e ni n t h em o d e mn o i s yc o m e ro ft h ec i t ya sk a n k e i n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t r a n s i t i o n t of u l l s w i n gi nt h ec o u r s eo f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d i 伍c u l t c a l l i g r a p h yi sa k i n do fc u l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r tc o n v e y e db y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i t sc u l t u r a li nt h a ti t s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a r ed e r i v e df r o m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 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i np a r t i c u l a r i ti sm a ni n f e s t a t i o no ft h ed i s p o s i t i o n a n dp s y c h eo ft h en a t i o n w h a ti st r e a s u r e do fc a l l i g r a p h ya sag e n r eo fa r ti st h e d i s c i p l i n a r ya n dc u l t i v a t ef u n c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t h ef r e e d o ma n dn a t u r a l n e s s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a se m b o d i e di nt h ew r i t i n g s h e n c ec a l l i g r a p h yi sm o r et h a na r t , o re v e n , v i s u a la r ta n dw h e r ei ti sm o r et h a na r ti sw h e r ei ti sn a t i o n a lo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f i n a l l y , u n i v e r s a l t h e r ei sac l o s e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p e n m a n s h i p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d u et ot h e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a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p e n m a n s h i p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w h i c hw a sf i c h e da n ds p a r k l e db yw r i t i n gi nt h es t y l ea n dc o n t e n t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nt h ew r i t i n gi se m b o d i e db yt h e ”h a r ds i d e a n d ”s o f ts i d e ”c h a r a c t e r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p p a r a t u so ft h ed r a w i n g ,s oc a l l e d ”h a r ds i d e ” t h e et h o u g h to ft h ey i n y a n gw a x i n g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 , m o d e r a t ea n dd i s c i p l i n ea r es oc a l l e dt h e ”s o f ts i d e ”al o to fe x c e l l e n tw r i t e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b o o ko nt h et h e o r yh a v ed e v i s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k e yw o r d s :c a l l i g r a p h i ca r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u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l 丑k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懒名:彩。( 另殳 日期:矽寥年f f 月面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论塞握交卮溢卮;旦坐生;旦,一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别是裂导师签名:参考 日期:册“月箩日 日期: 纱参年i l 月丫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研究对象的范畴 引言 书法是一种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艺术,它借助汉字书写中丰富的笔墨 变化,抒发、寄托创作者内心的艺术理解和思想感情,文字的表现是自由的,无拘 无束的,书法家笔下的汉字或粗犷豪放、风驰电掣,或婉柔清丽、含蓄隽永,属于 一种相对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西方,无论是印象派,还是抽象表现主义等,都是受了中国书法的影响。被 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在西方现代艺术教育摇篮“包豪斯 领导新思维的伊顿 和康定斯基、还有毕加索这样有世界影响的绘画大师,在接触到中国的书法艺术之 后,便开始改变创作手法。他们的作品明显是受了中国书法的影响,有了线形的运 用,装饰也有了中国文化的味道。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 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作为华夏 子孙,我们都应该为拥有这宝贵、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 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 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 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 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 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 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 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及方法 中华民族有着至少五千多年文化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被许多新 鲜事物和新的知识结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致使一些传统精神的丢失和传统文化的 遗忘。 中国艺术最基础的源泉就是书法,而且,传统的“书法”艺术中,一直体现了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我们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礼”学思想。而只要写“汉字 ,这种思想就跟随 笔意,流露出来。有两千余年的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是视觉审美那么简单,其中 包含的精神和文化,也是我们后人解析历代各位书家的风格、人品的重要元素;这 种精神和文化,也是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标准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例证法、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指出大多 数人对“书法研究的误区和盲点,分析书法中蕴涵的各种传统文话,借对名家书 法的分析,研究各类书家的人格精神。通过对“天下三大行书”的研究和理解,结 合历史背景,分析其中的艺术性和人格精神,从而得出方法,解决怎样从文化的角 度看书法,以及解决怎样在分析和研究书法中,挖掘“书法艺术 背后的传统文化 和人文精神。并让人们从欣赏书法艺术的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所带来得魅力。对 “字”与“帖”的研究,不单纯以视觉审美为衡量标准,更多的是从历史文化,以 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加以分析。借助晋唐的名家名帖,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将书法 中的“书”与“法 分开诠释,从而体会出书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到“书法” 与“人文哲理”的联系。提出“书法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更多的是作为传统文 化和精神的传播媒介。认为对待书法,不能以视觉审美为唯一标准,更多的分析其 中蕴涵的哲学意义,以及人文精神。文章还提出书法艺术中的“人格象征意味、“书 法的情感内涵”以及书法中体现的“个体人格精神”,和理性的、哲学化的世界观, 价值观。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书法艺术概述 1 1 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带着浓郁的 东方世界风情,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的体现。 林语堂先生说;“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 灵的极致。”书法自其成为艺术之日起,就始终伴随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人们 对自然界之物产生美感,不同之景物,所产生的美感也不同。人们对一定对象形成 的审美经验,又化为审美的情感和倾向,把这种情感和喜好倾注于书法,使书法成 为“心画 。它飘然于儒的凝重、法的森严、道的简漫之外,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 刻画出中华民族最真实的精神轨迹,而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因此 人们形成这样的共识;研究西方文艺美学,不能不精通建筑;探索中国艺术精髓, 不能不深谙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书法艺术的完美过程中,诸如艺术辩证法的深刻运 用,气、韵、神、趣等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的建立,书品与人品完全统一,多种文 化素质的陶冶等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打发,抱负的展现。自古 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 民族精神的彰显。从汉字的书写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例如香港设 计家靳棣强先生的作品,多以汉字书法作为视觉元素,往往运用水墨效果,创造出 独具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并获得了国际的认同。而大陆艺术家梁锉、谷文达、徐 冰等人也往往以书法作为图形元素进行创作和设计。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 了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民族风格。 1 2 书法艺术的民族特色 全世界的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 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 季羡林: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 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 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它无疑会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先秦哲学中,道 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 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老子的对立统一思 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我们的祖先 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创造了 汉语的书面化工具汉字。几千年来,这种表意文字又为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无 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交流思想、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我国各民族之 间。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n a , j 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行、 草、楷,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 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抽象的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汉字固有的“块状形 体内部( 以点、线为造型因素) 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汇成的整体样式之中,蕴含 着与自然界的秩理性、和合性、可变性相通的哲理性的朴质。这朴质,为人的创造 性书写行为及精神寄托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这是汉字能从表意符号上升为具 有深厚审美内涵的书法载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书法家通过艺术构思,发挥毛笔 的性能,施展艺术技法,注入心志情性,从而创作出既得造化之理又发灵台之意的 书法艺术。这书法艺术中的诸多因素,在相互为用、彼此对转的过程和关系中,以 其极大的活泼性、能动性、抒情性,展现和谐美。和谐美是自然美的基本特征和人 文美的必然追求。中国书法所蕴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体现了人类 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的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 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 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书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释并存,并相互融合,对书法艺术有着 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前5 5 1 一前4 7 9 ) ,他的学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约有两千多 年,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仁义、忠恕和中庸之道。在人生观 方面,它讲求入世、进取、乐观。在艺术观方面,它肯定自然之美,强调美的实用 性和功利性,强调美善二者的统一;认为文艺能陶冶情性,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人 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之进入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讲求中庸之道。表现在功能和创造的目的上,书法被作为一种 帮助教化的工具。表现在审美上书法则出现了崇尚整齐、浑厚、中和的风格,甚至 提倡“书品即人品。反映在笔墨技巧上,最明显的是推崇“中锋用笔 。颜真卿可 以说是儒家精神的化身,而他的书法则是他人格的映射,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最杰 出代表。 道家的创始人是与孔子同时代、比他年长的老子。道家学说的中心是“道 。 它强调人的思想、行为应效法道,即遵从自然的规律。在人生观方面,道家讲出世、 退避、消极。在艺术观方面,强调超功利的无为,“返璞归真 ,就是说理想的美是 回到自然去,寻求自然和人的本质。道家讲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认为审美应与实用 分开,人不应刻意追求与功利结合在一起的美和满足生理上的快感。真正的美应是 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而进入自由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样的艺术审美观比儒家深 刻,因此对后世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于艺术创作规律的探寻以及对艺术原理、美学的追求方面,甚至对 艺术家本人思想的影响都要远甚于儒、释两家。道家主张法贵天真,崇尚自然,而 书法从一开始就渗透着这种思想,“书肇于自然 。“得天趣,通自然 也成了书法 艺术的最高追求。在创作方法上则表现出“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汉代书法家蔡 邕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唐太宗云:“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 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另外,老庄“阴阳思想几乎渗透到书法艺术的各个范畴, 如黑白、虚实、方圆、奇正、浓淡、刚柔、巧拙等等。也正是通过对这些辨证关系 的精妙处理和把握,才出现了如此精深的艺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佛教文化也积极影响着书法美学思想,只是它常常 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共同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禅宗讲求禅机“心悟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而书家讲书理不可言说,“机巧必资心悟,不可以目取 。而到了宋代书坛巨匠苏东 坡、黄庭坚的出现,禅宗思想对书法的影响则更甚,苏东坡提出“无意于佳 与“无 法 的思想,而黄庭坚更是以禅论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 儒、道、释三家哲学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渗透是巨大的,而它们总是有机 的、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影响和渗透成就了书法艺术,使它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1 传统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四种思想,这四个思想便是:一,作为 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关于 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已修身”思想。这四 个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和本位,扩展到与人有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具有概括性;而 这四个思想又的确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思想。 第一个思想是“阴阳五行”。 “阴阳思想表现了极为丰富和生动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 的各个领域,书法也不例外,由此就派生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 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顺逆、呼应、刚柔、 疏密、巧拙等等,要求创作者都能处理好,使阴阳互动、生生不息,并达到和谐。 正因为对这些辩证关系作了千变万化、精妙准确的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 百态、生动美妙、意蕴深厚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比 如以黑白为例,传统的书法理论讲“计白当黑,“黑处是字,白处也是字 ,这 是阴阳相生,相反相成,是艺术辩证法的生动表现;但关键在于黑与白的处理要恰 当,不可把一种因素绝对化;假如因为“白处也是字 而留的空白特别多,那就不 能与“黑处和谐相生。反之,“黑处”太满太密也不行。又如传统理论说“疏处 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理解这话的关键也在于疏密处理要恰当,而不能作机 械的解释,总之要相互促进,恰到好处。 “五行本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客观世界统一于这五种物质,这 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精深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五行 由物质发展到物性, 再由物性发展到符号,于是世上的万事万物便都纳入了“五行 系统。如“五色 ( 白为金,青为木,黑为水,红为火,黄为土) ,“五方 ( 东为木,南为火,西 为金,北为水,中央为土) 还有“五音 ( 宫商角徵羽) 、“五味( 酸甜苦辣咸) “五畜、“五谷 等等。“四季”只有四个,但也归入“五行 ( 春为木、夏为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 。天干有十个,也归入“五行( 甲乙为木,丙 丁为火,戊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有十二个,也归入“五行 ( 丑 辰未戌为土,亥子为水,寅卯为木,已午为火,申酉为金) 。总而言之,万能事万 能物都纳入“五行 成为万事万物的符号,具有极大的广度。 二是“五行”之间有生克关系,这就使“五行论 更加精深了。“生指生成、 助长、促进以及使之受益等等,“克 则是指消灭、克制、约束、挫折以及使之受 害等等。“生 与“克”的序列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两种关系说明,世界上每一种事物 或力量都要靠其他的事物或力量来生成或助长;每一种事物或力量又必然受到其他 事物或力量的克制和消灭。所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与力量都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 凌驾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居于绝对的地位。 这种思想本来已经很深刻、很先进,然而还不止于此,还有反克、反生与生克 的转化,更加深刻而发人深思。反克:如金克木,金本身也受到磨损;而且金如克 木太过了,就能导致木生火,而火却能反过来克金。还有,金克木,木打不过金, 却可以克土,克了土便不能生金。反生:如水生木,木太旺了就生火,而火恰恰是 水的克制对象。还有,水生木,木太旺了,为所欲为,胡乱去克土,土就反过来去 克水,断了生木之源。生克转化:例如火克金,这本是克制,但反而使金受到冶炼, 更加精粹;或受到熔铸,成为有用的器物。金克木也是这样,世上的木如不受金克, 就只能用来烧火;受了金克,却成为种种精美的木器。土克水也是这样,江河湖池, 因为受到岸与堤的阻挡,才能成为有用的航道、景观,乃至可以发电、养殖。这些 都是克之反以生之,是克转化为生的生动表现。同样,生也能转化为克,如水生木, 如果无节制,发大水,反而将木淹死。木能生火,但炉子里的木太多了,火反而不 能烧起来。 总括以上情况,可知“五行的相互作用应该有序有度,人善于掌握这种序和 度,便叫做“五行制衡 。“调理阴阳,制衡五行 给人的教育太大了,人们必须 认真学习和深思。美国搞霸权主义,想称霸世界,这必然成为衰落和灭亡的开始。 中国人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实行“韬光养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智 慧,必然能积聚力量,不断发展。 “五行”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就在于根据“五行制衡的道理,处理好书法创作 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例如书法家从整体上说,有五种素质最重要,即品性、学识、 智慧、功夫、情趣( 品学智功情) ,五种因素要和谐相生,平衡发展。假如过分强 调一种因素,如智慧( 悟性、模仿、想象等能力) ,使其他因素受到压制,就反而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会走上邪路。再如墨分五色“渴润浓淡白 ,笔法可概括为五形“方圆中( 锋) 偏 ( 锋) 抖( 笔) ,结体概括为五势“纵横正侧变 ,这恰恰也都是五个字,虽然 不必要用金木水火土来硬套,但“五行 既成了符号,当然也可以用来指代“五 色”、“五形 、“五势。总之是为了吸取“五行制衡 的道理,尽力把各种因 素处理好,使之有序有度。 第二个思想是“天人相应”,或者叫“天人统一。 意思是“天体”与“人体 相互感应,“天道 与“人道”相互一致而且彼此 反映( “道 指道理与运动法则) 。今天来诠释这个思想,当然要去除神秘的成分, 吸取合理的内核。“天 应该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在自然中生成的,而且也是 在自然中发展的,因此,自然与社会必然相互影响。现在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生态 平衡,是因为越来越发现对自然的破坏必然导致对人类生活、人类社会的破坏。因 此越来越认为古代“天人相应 的思想是很有道理的。 “天下相应 的思想在古代有很大渗透作用,在各个领域中起作用。如政治、 经济( 农业) 、法律、军事等等,医药和武术更是基本上根据“天人相应来建立 理论。在文学艺术中,渗透也很深,主要表现为“通自然,得天趣 ,要求“天真 馨露”,即充分表现真性真情,反对矫揉造作,甚至要求“不落斧凿痕迹 ,像“鬼 匠神工 、“巧夺天工 这种赞语,就是要求人为的艺术达到“天造地设那种自 然的程度。在书法艺术中,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分别被评为天 下第一、第二行书作品,人们特别赞赏其“天真馨露 ,即是真性情的自然表现。 反之,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书法则从来受到讥议,甚至论及品格。 “通自然,得天趣”,流露真性情,这本是书法创作中很高的境界,理应努力 追求;然而现在却导致了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有些人认为,既然要自然不要做 作,要表现真的个性、真的感情,那就完全不必要练功夫;只要完全放松,随意乱 写,那真性情便会反映到白纸黑字之中,得到既充分又自然界的表现。这种思想的 错误,就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你所要干的是艺术,这是前提;个性与情 感是在艺术中得到表现,而不是别的表现。若说随意涂抹便能表现性情,那么阿q 在他的判决书下画了个圈,代替签名,这也有性情的表现,却不会有人觉得美,也 无必要和可能加以欣赏,更不会有人出钱购买。情与性是人人都有的,却与别人毫 不相干,别人又何必要来欣赏你的脾气发作,情感宣泄? 流氓互斗,泼妇骂街,都 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情与性,请问有谁觉得美好而加以欣赏? 作为书法家,首先向 社会奉献的是书法艺术,而这艺术中又表现着可爱又可敬的性,美好或崇高的情, 就像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那样,这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书法家既然从事艺术创造,当然要练功夫和本领,开头非常拘束,当然难以自 由自在地表现个性与情感。等到功夫练深了,本领很高了,他人的东西能为自己所 用了,真正做到意在笔先、心手相应了,那就能使情与性在作品中得到自然而充分 的流露,达到“天人相应 的境界。中医学说的人体与“天”相应,这是一种“自 然 的关系;而在一切艺术创造中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却只能是“自为 的 结果。因为大自然中本来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是人为的;人为而要达到“天人 相应 ,这就必须在功夫上有所突破、有所升华,超出一般化,更上一层楼,这就 叫“出神入化。到了这种境界才能使艺术创造与情性表现高度统一,完全融合, 成为艺术个性高度鲜明的独特的艺术创造。 第三个思想是中庸中和。 “中庸之道 在我国长期受到误解,因为看到一个“中字,就以为是“折 中 的意思,即“折半以取中 :看到一个“庸 字,又认为是平平常常,不突出。 因此,以为遇事模棱两可,或“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 ,便是“中庸 。 但正如孔子所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假如中庸果真就是“折中 ,那就谁都会干,怎么会如此之难,以至于断定“不可 能也 ? 仔细研究礼记中庸篇的全文,应当悟出“中庸不是折半以取中, 而是要找到一个不断变动的平衡点。拿一杆秤来作比喻,折中是把秤锤始终不变地 固定在秤杆的中点。这样的秤可以说毫无用处,真正的“中庸 是使秤锤根据被秤 之物的轻重而随时移动,使秤杆平衡,把重量秤准。拿现在流行的言语说,中庸就 是处理事物要把握的准确的度,这就非常之难,要做到绝对的准确,简直是“不可 能也刀。现实中充满了两难的事情,很难作绝对准确的处理。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很有必要,否则把大家绑在一起,就谁也走不快。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又 要防止贫富两级分化,这也完全正确,非常必要。那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准确的 度应该怎样把握呢? 恐怕谁也做不到绝对准确。但无论多么难,解决此类问题还是 要求把握一个比较准确的度,这就是“中庸。把握了比较准确的度,使矛盾得到 调和,使事物出现整体上的和谐,这便是“中和 。 “中庸 、“中和 在艺术上的表现便是艺术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当然,这 两个名词古人不会说,但他们另有其表达方式。例如在表现上强调“不温不火, 恰到好处;孔子讲“过犹不及,就是要求准确,因为过头与不足都是不准确。恰 到好处才是准确。风格刚健的不可有霸气,风格柔美的不可有媚态;笔墨要求精深 洗炼,不可单薄浅俗;书法形象要富有新意,却不是哗众取宠,流于怪诞。这些议 论实际上都是强调要双表现上的准确性来求得真正的艺术成果。前人论书又高度重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视和谐,这既是指各个局部、各种因素和谐结合而成整体,又是指形象丰富、生动 多变,却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和谐统一。这些就都是强调艺术伤口的完整性。 第四个思想是克已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在如何对待自身上非常强调修身,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切都从“反求诸已开始,并以“反求诸已 为着 力点。这个思想很深刻,也很现实。因为客观情况基本上不由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只有“从自己骨头里榨油,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付诸实施的;而实施以后,个人的 素质与本领确实能够提高,从而取得“实至名归 的社会效果。老子讲“自知 者明,自胜者强 ,这是很发人深思的名言。 克已修身思想渗透到书法艺术中,形成了两个重要观念:一是通过提高人品来 提高书品;二是只有苦练才能具有真功夫。 第一个观念非常明确,不必多说。关键是学书者由衷地相信人品的确会影响书 品。从而在学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精神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个观念要着重谈一谈。传统书法理论一贯强调苦练,标榜一些大书法家 “池水尽黑 ,“退笔成冢 。苦练就意味着克已,即克制种种欲望和诱惑,甘于 受苦,不求安逸。克已的反面是纵欲,名利欲望很强烈,任性躁动,只想靠意外的 机遇,乃至靠歪门邪道成名获利,当然根本没心思苦练,也肯定不会有真正的创造 成果。 在研究传统书法理论时,前人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笔法的正确,二是线条的有 力。这两点其实都是要解决书法的线条质量问题。书法创作讲究笔法、墨法、结构、 布局;在这四者之中,笔法只居其一,为什么要给以特别的强调? 书法线条好比建 筑所用的材料。无论有多么好的建筑设计,倘若搞成“豆腐渣工程 ,就什么价值 也没有。倘若你只是用过去北方农村常用的大土坯来建造,那也是一定造不好的。 同样,书法线条也是决定书法质量的首要因素。 高质量的书法线条必须洗炼有力,有弹性,有内劲,圆健老辣。但是要感受到 书法线条的力度却也很不容易。什么是真正的有力? 胡小石先生说得最生动切实, 他说:“作书所用之线条,当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刀 至于要做到自己写出来的线条像发条而非面条,那就只有靠苦练,除此之外别无他 法。 书法线条的洗练有力,实际是一个艺术准确性的问题,所以才如此重要。这不 妨用打乒乓球来作比喻。初学打球的人小心翼翼,肌肉紧张,动作不准确,用的力 气也不准确,只能推推托托,把球托过网去就算行了,那球根本谈不上力度;当然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也有人使劲挥拍,把球打的满屋乱飞,就是不落在对方台上,这自然也谈不上力度。 经过艰苦磨练,成了打乒乓的能手,那时动作准确了,力气用对了,每个球都打得 沈练有力,不但力度大,而且在对方桌上的落点也随心指挥,非常巧妙,可以得分。 有些旋转球像轻烟一样飘过球网,看上去没什么力度,却因旋转而产生强大的内力, 使人更难抵挡。总而言之,球击出的力度与动作的准确性、用力的准确性、效果 的准确性是高度统一的。准确才能够有力,有力才标明准确。所以,书法线条有力 度,有内劲,很洗炼,很矫健,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具体表现。如何才能有力? 只有苦练。谁要像乒乓球国手苦练乒乓球那样苦练书法,想要不成为书法家恐怕不 可能。这种练很苦,不大大地克已,是坚持不了的。 梁启超在论书法中说:“新史氏日:吾壹不解夫中国之史家,何以以书法 为独一无二之天职也。吾壹不解夫中国之史家,何以以书法为独一无二之能事也。 吾壹不解夫中国之史家,果据何主义以衡量天下古今事物,而敢嚣嚣然以书法自鸣 也。 这里所谓的“新史氏,是“五四 以后在革命风云中成长起来的新历史学 家,他们用自己在国外“勤工俭学的知识,套用在我们的历史上,杜撰出他们自 己的历史观。他们不理解中国书法怎么就具备了这样复杂的功用,怎么就成了“中 国之史家 、成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天职、“能事,成了“衡量天下古今事 物 的尺子。我会在后面或者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具体的讲到原因,现在只是概念 性的提醒诸位能够意识到书法这些个功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要大家选择一种艺术形式 来代表中国,会选择什么。中国的占卜文化,是商代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创造 文字的功用也并不如我们后人所认为的是用于人类自己的交流,最初的甲骨刻辞都 是用来和神灵、祖先交流、问卜的。再如,书法与哲学、文学、舞蹈、音乐,与中 国的美学体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用以提升自我修 养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是我从文化意义上给书法的定义,请大家引起注意。书法艺 术和其他自然科学门类的文化不同,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 效能,而中国的字体,学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却用最奇特不整的笔姿组合起来, 而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 中渐习的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道劲、简洁、厚重、浓 磔、谨严、洒脱;又从认识结体之上的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 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美质。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审美观念的条件,吾们可以认作中国人审美的基 础意识。 任何一门艺术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创造,因而在本质上都是人的精神的映照。书 法也不例外,它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能够成为一门举世公认的艺术,正与其复 杂的精神意味紧密相联。从中国书法中,可以窥见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图式的看法和 对世界万物存在的观念,可以体味阴阳刚柔转化相生的古老哲学思想,可以领略儒、 道、释思想的反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留下的痕迹,这些均是中国书法 广博深厚的精神构成的重要内容。几千年的哲学思想和传统观念对书法艺术的形 成、丰富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影响。 2 2 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可以把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为“硬件 和“软件 两种情况。 所谓“硬件 比较简单,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它们已经成为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家为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做的巨大 贡献。 “软件 是指表现在创作实践中反映的思想意识,人格精神及其理论总结。主 要有重视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发挥想象力。这三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是很 有积极意义的。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具有创造性 和想象力的,而其创造与想象也总离不开作者的个性特点,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与特色。 书法艺术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由一些特定因素决定的,实际上带有明显的必然 性。中国的书法艺术特别强调在书法实践中的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 2 2 1 创造性 书法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都是在实用书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实用书法 一再出现巨大的书体变化( 大类就有篆、隶、正、草,小类就更多,如篆有甲骨、 钟鼎、大篆、小篆,隶有秦隶、汉隶、八分,楷有魏碑、唐楷) 。篆隶正草之后, 现在又要加简化字,将来还有很多新的发展,这种变化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所驱 动的。例如,虽然“述而不作”是孔子说的,但秦代的官吏却不能照办,因为公文 多,又紧急,用篆书实在写不过来,只能创出大大简化的秦隶,否则误了公事要杀 头。尽管孔子说了“述而不作 ,秦代的公务人员却非“作出秦隶不可。尽管孔 子说了“述而不作”,可人们为了书写的更快速又创造了章草等书体。实用书法的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形体一再大变,这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基础在变,于是书法艺术也必然不断地花样翻 新,即一而再的在新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艺术创造,形成新的创作主流( 如秦篆、汉 隶、晋帖、魏碑、唐楷等等) 。这种创造性从根源上说,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所 驱动的,所以实际上具有必然性。 2 2 2 个性化 西方刑侦科学技术中的笔迹学是现代人的科学产物,可我们中国的古人早已经 意识到了这一点,“书为心画 ,“人品即书品”等等。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对“台阁 体 、“馆阁体 的运动中,我们的先辈们大力倡导书法的个性化。其实写字的人各 有各的性格、气质、情操、趣味、素养和智能特长,甚至各人在机体的生理结构上 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实用过程中写出来的字就已经是一人一体,一字一体了,各不 相同;在此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