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的马拉松运动特别是女子长跑曾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过辉煌,在中国田径运动发 展史上有过闪光点,使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不过,近几年来有些沉闷,尤其是参加世界性和 亚洲大赛尚未有过突出表现,这从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来讲,也属正常。从目前来讲,中国 的耐力项目尤其是马拉松运动正处于积蓄实力的一个时期。 近年来,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训练中应用已成为国内外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文旨在通过对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 ( h r ) 、血乳酸( b l a ) 、血清肌酸激酶( c k ) 、血乳酸( b l a ) 、血尿素氮( b u n ) 等 长期跟踪监测,找出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特点,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时心率监测,在训练负荷递增的情况下,心率值有 所下降。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形相关,心率数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 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心率指标对比,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血乳酸 也是代表运动员目前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的重要指标。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血乳酸指 标对比,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在同一跑负荷下的血乳 酸的突然增加意味着机能水平的下降,而血乳酸的稳步下降则意味着其有氧能力的改 善。因此,也可以通过对运动后血乳酸的阶段性测定来评价这一阶段的训练效果,并通 过这一次的测试结果,安排下一阶段的训练负荷。 2 在马拉松队长期进行训练监控中发现,对于预防过度疲劳,监测训练强度用晨脉 结合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的监控方法较为理想。晨脉是一个既简单,又容易实施的 敏感指标。基础心率一般较为稳定,随着训l 练年限的延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缓慢降低。 如果在一个训练期内,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是机能状况不佳的表现,若伴有 其它不适症状,则提示有过度疲劳的可能性,应引起重视。对于预防过度疲劳,血尿素 用以评价一周的训练量,血清肌酸激酶用以评价一周的训练强度。通过3 个月血尿素氮, 肌酸激酶和心率的综合分析评价运动员的状态,教练员可以从中看出运动员的生理负荷 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负荷。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员; 心率;血乳酸;血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缝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盟 日期:超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宣挂生直堂暄 通讯地址:篮耋直自由盘堕! ! ! ! 曼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电话 邮编 1 3 5 0 0 8 2 9 8 1 0 1 3 0 0 2 2 瘦体重呈高度相关。c l e r k s o n 啪1 认为,血清c k 活性与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横截面积 比例呈正相关,而参与运动的肌纤维的类型和数量也能影响血清酶水平。另外,在高原、 低气压或周围有噪音的环境下运动时,运动后血清c k 活性的增加高于平原、常压或安 静环境;人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的增加比在常温环境中更加明显。运动引 起的血液浓缩及改变也可使血清酶活性升高,因此,很多因素都能影响运动后血清酶活 性的变化。运动导致血清酶活性升高是这些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项目类型对血清c k 活性的影响也不同。冲击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跑、跳、 摔、举重等项目血清c k 活性变化幅度较大;球类、水上、白行车等项目血清c k 活性 变化幅度较小。通常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肌纤维受损程度高度相关。 1 2 ,1 4 血清c k 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指标的研究 c k 是评定肌肉承受刺激的敏感指标,研究证明。“,无论是大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训练 都会使血清中c k 活性增加。由于肌细胞和血液中c k 的数量差异特别大( 约为5 1 0 5 1 ) , 因此可以把它看成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的一个敏感指标。c k 与其它酶相比,不仅分子 量小( 约为8 4 0 0 0 ) 容易脱离细胞,而且能通过肝脏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得到较快的分解。 金特曼。”认为,一个训练良好的运动员,进行大强度或持续长时间训练后,c k 值一般在 2 4 h 恢复到正常水平,若明显减慢或要几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预示运动员可能出现疲劳 症候。因此,动态测定血清c k 活性,对监测运动员疲劳的出现和恢复程度具有实践意义。 近来有文献报道。“,运动所致肌肉损伤均与血清c k 活性的变化有关,c k 活性变化可作为 了解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一个敏感生化指标。 1 2 2 运动与血尿素氮的关系 1 2 2 1 运动量与血尿素氮的关系 医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体内血尿素氮的含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正 常人体由于其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体内的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运动时由 于能量的平衡系统遭到破坏,蛋白质等代谢加强,导致运动后人体中血尿素的含量增加, 并且大量的研究证明人体内的血尿素氮的含量与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大小极其恢复程度 有关。研究证明。“一般在3 0 m i n 以内,运动时血液尿素变化不大,只有超过3 0 m i n 的剧烈运 动后,血液尿素氮才有明显增加。血尿素氮的变化与运动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关系 密切。当量、强度、时间较长时,其增加明显,次日晨恢复也较慢,这是因为蛋白质和氨 基酸要经过较长时间负荷时才大量参与分解代谢,同时肾脏排出也受到影响,血液也相 对浓缩,引起血尿素氮上升。谭丽宏【l0 】等对1 4 名优秀射箭、2 3 名射击运动员大强度和中 强度运动后血尿素氮明显增高,超过了7 7 8 l i i i n 0 1 l ,说明负荷强度对血尿素氮水平的 影响是肯定的。杨海平【1 1 对5 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血尿素在运动 后明显升高,在次日晨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比原来水平低比姜传银【l2 】等对1 2 名散打运动 员训练量监测发现l 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氮平均值为6 7 4 1 7 8 m m 0 1 l ,优秀组 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值为5 8 9 1 1 9 咖0 1 l ,一般组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值为7 9 2 1 8 9 l i l l o l l ( 仄o 1 0 5 ) ,具有显著性差异。范春燕【1 3 对大学足球队1 5 名队员不同训练负荷 3 血尿素氮的变化研究报告,运动员在基础状态、中等强度训练( 中量课) 和高强度训练( 大 量课) 中的血尿素氮值明显不同( f = 1 7 6 1 2 ,p o ,0 1 ) ,血尿素氮值的变化随着运动训练强 度的增加而升高。周保卫【1 对中国国家队6 名女子自由摔跤重点运动员赛前训练前阶段 强度训练期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强度训练期的血尿素氮显著升高( p 0 0 1 ) 。 1 2 2 2 运动训练后血尿素氮活性变化的规律 有报道o 23 指出运动后血尿素氮升高的幅度及运动后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评价运动 员身体机能和运动量大小的灵敏性指标。项汉平1 37 j 等研究表明,武术训练中运动量加大 的程度与血尿素氮的增高成正比关系。金特曼口l 】的研究指出,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氮 达8 8 3 m m o l l 时为过度训练,而林文弼1 3 8 】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氮值为 7 5 _ 8 m m 0 1 l 时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训练后血尿素氮达到或超过8 咖o l l 时,又比训练 前升高约2 m m o l l 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许豪文( 1 7 】等报道速 度耐力训练后,2 0 h ( 次日晨) 的血尿素氮仍高于安静值。刘同为【1 5 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 动员四个整套的大负荷训练后血尿素氮值男女升高幅度分别为2 1 m m 0 1 l 和 1 9 3 m m o l l ,与训练日晨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c 序o 0 1 ) ,说明运动量较大,运动员不能适 应。 1 2 2 3 血尿素氮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指标的研究 血尿素氮在评定机体机能状态时,可概括出三种变化类型:( 1 ) 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 含量不变,说明运动量小,对身体刺激不大;( 2 ) 在训练初期晨血尿素氮上升,然后逐渐 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足够大,但身体能适应;( 3 ) 在训练中晨血尿素逐日上升,说明运 动量过大,身体不能适应。因此,在训练期可每天或隔天、或大运动量训练目后,次日晨 测定血尿素,来评定身体机能状态。也可观察每周一晨的血尿素以了解机体的恢复情况。 在一次训练课后,次日晨血尿素超过8 o m m o 儿,就是运动量过大,要注意调整运动量。 1 2 3 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l _ 2 3 1 运动中心率的关系 运动中心率是运动员目前所承受的负荷造成的各运动系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综合 表现之一。安静时普通人的心率通常为7 0 一8 0 次分钟,而运动员心率通常为4 0 一5 0 次分 钟,个别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心率可达3 0 次分。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每搏量明显 增大,而心输出量变化不大。说明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心脏保持着良好的能量节省化状 态,心肌耗氧、耗能量维持在最低水平,保持着良好的心力储备。 运动时心率加快是血液循环机能变化中最易察觉的一种变化。观察表明人体不仅在 运动时心率加快,有时,甚至在运动开始之前,特别是在含有竞技性质运动之前,心率 即明显加快。心率对工作的反应十分迅速,在剧烈运动开始仅1 5 秒便可增加一倍。运 动开始心率的急速增加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刺激减小,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这些神经性反应是自然的反射,表现在它们的快速和超量效应,在中等强度运动开始时, 心率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几次并保持稳定,随工作继续进行,产热增多而使心率又有所 升高。运动时心率的增快与耗氧量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训练虽能导致运动时心率增快 4 的幅度变小,但同时耗氧量也减少,所以仍能保持心率耗氧量相关的关系。 先行研究表明,在运动开始阶段,心输出量的增加,在4 0 v 0 2 m a x 以下、心率1 1 0 次水平工作时,依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增加,而在超过4 0 v 0 2 m a x 时,每搏输出量 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但心率继续升高。显然,在高、中等强度时,心输出量主要是靠提 高心率而增加,而不是靠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表明,甚至在心率很高 时,每搏输出量仍能保持最大水平,然而如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静脉压, 每搏输出量动脉压逐渐下降,而又仍能保持相对不变,心率增加说明在高强度工作时交 感刺激增强,这些心血管变化的原因可能在于外周循环而不是心脏的疲劳,因为每搏输 出量和静脉压的下降说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显然,这与心脏疲劳无关,因为即使在肌 肉严重疲劳时,正常人的心脏机能也未下降。心脏抗疲劳可用马拉松运动员证明,他们 能在最大心输出量的7 5 8 0 的水平下运动2 小时以上。在离体心脏实验中也表明, 最大心输出量可以保持在2 小时以上而无任何显著损伤。在离体心肌研究中有时尽管发 生心肌疲劳,但经过休息后便会恢复。 1 2 - 3 2 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心率与心输出量的关系 交感神经使心肌力量增加而使心率和每搏量增加,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已经知道的较 清楚了,但是对每搏量的影响不清楚。心率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力量等因素的关系并 不密切,而每搏量却不然。静脉回心血量,收缩期心肌力量和心率都影响每搏量,如果 在运动开始,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比心率快,每搏量就增加到安静时水平以上,然而, 如果心率增加得比每搏量快,那么在运动开始每搏量实际是稍有减少的。 虽然根据交感活动的程度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使心率和每搏量有一定的变化,但 在运动中心输出量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埃克布洛姆( e k d l o n ) 等人清楚地阐明了这一问 题,他们在四种不同实验条件下使心率与相对耗氧相关。受试者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次最 大和最大工作: ( 1 ) 对照 ( 2 ) 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冲动; ( 3 ) 阻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冲动 ( 4 ) 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和副交感刺激。 在对照条件下,心率安静时的6 0 次持续上升到最大耗氧量时的1 9 5 次。当去掉交感 神经对心脏的影响时,心率在安静时稍有下降,而随着工作强度增加而差距增大。当达 最大耗氧量时,心率约为1 6 0 次,显然低于对照条件下的1 9 5 次。消除副交感神经型对 心脏机能的影响,可见这些神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即使在安静时,心率 也几乎增加到对照条件下的两倍。心率增加主要是因为去掉了副交感神经对心率的抑制 作用,而使交感刺激相对增强,随着工作强度增加,抑制副交感神经型对增加心率的作 用越来越小。达到最大耗氧量时,副交感被抑制后,交感活动并不能使心率显著增加, 因为此时心率已基本与对照条件下相等。去掉植物性的外控制,便表现出血流对心率的 内在控制。安静时心率增加,但是随着工作增加,当超过5 0 最大耗氧量时,心率下降 e 到对照水平以下,心率下降的程度接近交感神经不起作用时的值。而且在没有植物性神 经影响心率时,工作时间显著低于条件正常时,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心率变化可从1 6 0 次达到1 9 5 次,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心输出量值却是相似的。这种稳定性使在各种条件下 都可能达到最大摄氧量,由于o = s v 。h r ,在心率增快时每搏输出量显然会下降,而在 心率下降时增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这些心率变化是在工作时相对缩短的情况下发生 的。但是即使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心率和s v 发生变化,心输出量也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1 2 3 3 训练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有相对较大肌肉群参加的练习可以提高有氧能力,但是运动的重复次数必须较多, 而且时间较长,才能使供氧系统承受到超负荷。当然,每次肌肉收缩的力量要较小,以 便氧和血液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要,从心输出量与耗氧量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心输出量在 有氧能力中的重要性。心输出量较大的人能从血液中获得大量的氧。这一关系不难理解, 因为心脏射血的能力决定于工作肌肉所能利用的氧量,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的心脏每 分钟可射出约3 8 升的血液。与未经过训练的人的平均值2 0 升相比较,不难理解为什么 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中能消耗更大量的氧。 决定负荷大工作中心输出量的因素,即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经有氧训练后的变化 并不一致,实际上,最大心率并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年龄心率最大值的曲线适用于任何 人,而与有氧能力无关,因此,训练的效果主要是反应在每搏输出量增加。由于每搏输 出量与耗氧量之间有密切关系,能促进有氧系统的活动,也能使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 增加。 运动中当大肌肉群收缩时,对氧转运系统的要求大于小肌肉群工作,因此,象自行 车和长跑之类的运动对发展有氧适应能力是最好的,它们可以使心脏和循环机制产生最 大应激。研究表明,当耗氧量达最大时,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也达到它们的最大值。 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次最大负荷工作中可以消耗最多的氧。以能发挥1 0 0 v 0 2 m a x 的 次最大负荷训练,运动员能持续工作5 分钟以上。然而,以发挥v 0 2 m a x 的最大负荷训 练却不能进行长时间工作,因为此时无氧代谢参加。产生过多乳酸,最后引起力竭,就 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产生的变化而言,正好以v 0 2 m a x 的负荷训练产生的变化最大, 此时运动时间最长,对氧转运系统产生的刺激也比最大工作负荷时大。增强有氧能力的 重要因素之一是保持高水平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的时间。以低于1 0 0 v 0 2 m a x 但高 于8 0 v 0 2 m a x 最大值的负荷训练,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1 2 4 运动与血乳酸的关系 1 2 4 1 血乳酸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血乳酸的变化和动用的能量系统有关系,运动时以动用磷酸原供能为主,血乳酸较 少,一般不超过4 m m o l l 左右:以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可达1 5 m m o l l 以上以有氧氧 化系统供能为主,则在4 m m 0 1 l 左右。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 膜进入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和消除处于动态平衡血乳酸浓度为1 2 m m o 儿x 最大值的负荷训练,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124运动与血乳酸的关系 3 m m o l l 左右,这与肾上腺分泌增多有关。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上升的起始运动强 度约在5 0 一6 0 、b 2 m a x ,耐力运动员由于有氧代谢能力强,升高的起始强度推迟的 6 0 一7 0 v 0 2 m a x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和运动强度有关。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如 1 3 m m 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可达到1 5 m m o l 几以上;短时间间歇最高可达3 2 m m o 儿”“。 在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上升较少,训练水平可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速度耐 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的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 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这一 特点可以用以评定运动员运动水平或选材。若对同一个体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血乳酸值进 行比较,可以评定训练效果。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度还可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 恢复速度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 1 3 研究的意义 以上是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在一些运动项目中的研究与应用。几十年来,我国运动生 理、生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为科 学的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加速恢复运动能力提供了 依据。在但对马拉松运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 练时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为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吉林省马拉松运动队,人数6 人,这些运动员均达到蒋撩琢查叠攥;型黔i i 一 f 机垫;冀吩;耍杳哩矮i 垂算j 鬲恢凑霪墨屏黼游凌蔼; 鞫;籀旧燃臻一耐力箕 妻j 堕鋈墓冀蓁 1 女。;施柑蠡新嚣 鞴弼睇狷蕊鲐醋篓象;滗避苌期落,刮f 廿1 利姬f m 蚕苜剥氡晰学泉排弛籍掣妇 蠢蝌诌薯雾鬟掣崭熟劈掣;蘸驵如壅娶搿掣裂誊戛! 羲嚼大部分耐力项目训练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能简单地 将比赛的能量代谢特点作为指导长期运动训练、培养耐力能力的惟一依据,不同的代谢途 径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从机体“适应理论”的角度,从负荷对机体的正、负两方面的影 响考虑耐力的训练。当前有氧训练已有了很大变化,有氧训练与力量和技术训练的密切结 合是耐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从生理学角度来说,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 8 的有 氧,无氧供能仅占2 。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 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一些高水平的耗氧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竞技体育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 ,有 氧一无氧混合练习占1 7 ,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 0 。如何科学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重点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运动性 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的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研究运动训练过程,进 而优化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尚显不足。就训练实践而言,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 定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的是,训练课引起的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及其程度,其关注的焦点 是训练导致的结果:训练监控是对运动员机体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动态研 究,其揭示的是训练引起机体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训练引起机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实 施监控是控制训练向预期目标发展的依据,是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加 速恢复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 ( h r ) 、血清肌酸激酶( c k ) 、血乳酸( b l a ) 、血尿素氮( b u n ) 等长期跟踪监测,找 2 2 3 3 血尿素氮的测定 血尿素氮采用德国产f 一6 1 2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检验试剂采用北京中生生物 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测定。测定方法采用速率法,测 量温度为3 7 ,延迟时间9 0 秒,读数时间为3 0 秒。 2 2 3 4 心率的测定 心率采用芬兰的p 0 1 a r 遥测心率表测定。每隔1 5 秒记录一次心率。 2 2 3 5 血乳酸的测定 血乳酸测试仪器为日本京都掌上型乳酸测定仪,配套专用试条,每次测试前都使用 试条进行校准,在每组运动完成即刻采指血测得血乳酸值。 2 2 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测得的数据运用m i c r o s o f te x c e l 统计软件处理,绘制图表,找出变化规律。 运动员第二阶段无氧阂测试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2 图2 明:从总体看,第二段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心率值的曲线变化,w y n 、z s j 、g l x 三名运动 员的血乳酸心率曲线,当到达某一心率范围时,虽然心率值不变,但血乳酸值仍然在升高,也就是 在无氧阕强度下,心率和运动负荷有较好的相关,在无氧阂测试对,既测定血乳酸,同时测定心率, 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形相关,心率数可阱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在训练负荷递增的情 况下,心率值有所下降,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 运动员第三阶段无氧阈实验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3 图3 :从总体看。第三阶段血乳酸值与心率值的曲线变化,6 名运动员血乳酸心率曲线,当到达某一 心率范围时,虽然心率值不变,但血乳酸值仍然在升高,也就是在无氧阈强度下,心率和运动负荷 有较好的相关,在无氧闽测试时,既测定血乳酸,同时测定心率,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形 相关,心率数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在训练负荷递增的情况下,心率值有所下降,和前两 个阶段无氧阈测试指标对比,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 1 2 运动员w y n 无氧闽测试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4 运动员z s j 无氧阂测试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5 运动员w ln 无氧阈测试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6 运动员j c 无氧阈测试血乳酸与心率变化图 图7 3 。2 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的测试指标 表5w y n 大强度训练后肌酸激酶、血尿素氮指标 百耵撕 c k ( u l )叫n ( m 1 0 1 儿) 2 0 0 5 9 2 6 ( 第一周) 2 3 99 8 5 2 0 0 5 1 0 3 ( 第二周) 2 0 5 9 8 5 2 0 0 5 1 0 1 0 ( 第三周) 2 7 07 5 4 2 0 0 5 1 0 1 7 ( 第四周) 1 7 08 7 3 2 0 0 5 1 0 2 4 ( 第五周)3 5 l9 6 9 2 0 0 5 1 03 l ( 第六周)3 7 49 1 4 2 0 0 5 1 1 7 ( 第七周) 3 1 3 8 2 3 2 0 0 5 n 1 4 ( 第八周) 4 0 791 2 2 0 0 5 1 12 l ( 第九周) 1 2 86 7 2 0 0 5 1 1 2 8 ( 第十周) 2 l l7 0 2 2 0 0 5 j 2 5 ( 十一周) 5 2 77 舶 2 0 0 5 1 21 2 ( 十二周) 1 2 55 5 l 注: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均采用德国产f 一6 1 2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表5 说明:运动员戳y n 在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氮值和肌酸激酶值都在正常水平范围上下浮动, 说明训练强有时运动员不能适应,可以适应调整运动量,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表6z s j 大强度训练后肌酸激酶、血尿素氮指标 司9 r 越 c k ( u 几)b u n ( m ol l ) 2 0 0 5 9 2 6 ( 第一周) 4 7 88 5 2 0 0 5 1 0 3 ( 第二周) 4 7 7t 1 1 2 0 0 5 t o 1 0 ( 第三周) 4 7 59 1 4 2 0 0 5 1 0 1 7 ( 第四周) 3 2 999 9 2 0 0 51 0 2 4 ( 第五周) 5 6 28 6 5 2 0 0 5 1 0 3 1 ( 第六周) 3 2 29 1 3 2 0 0 5 1 17 ( 第七周)5 1 5l o 2 0 0 5 ,l l1 4 ( 第八周) 3 2 0 9 4 3 2 0 0 5 1 1 2 l ( 第九周) 1 6 67 5 5 2 0 0 5 1 1 2 8 ( 第十周) 2 9 283 9 2 0 0 5 1 2 5 ( 十一周) 1 5 l7 1 8 2 0 0 5 ,1 2 ,1 2 ( 十二周) 2 9 57 5 3 注: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均采用德国产卜6 1 2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表6 说明:运动员z ,s j 在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氮值和肌酸激酶值都在正常水平范围上下浮动, 说明训练强适当做出调整,运动员才能适应,训练过量,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值和肌酸激酶值都会出 现异常。 表9g y l 大强度训练后肌酸激酶、血尿素氮指标 百耵蜥 c k ( u l )b u n ( m m o l l ) 2 0 0 5 9 2 6 ( 第一周) 1 3 96 9 2 0 0 5 1 03 ( 第二周)1 7 06 8 4 2 0 0 5 1 01 0 ( 第三周)1 0 6 5 2 2 0 0 5 1 0 1 7 ( 第四周) l 0 74 8 3 2 0 0 5 1 0 ,2 4 ( 第五周) 3 1 646 2 0 0 51 03 1 ( 第六周)3 6 8 7 4 5 2 0 0 5 1 17 ( 第七周) 3 1 46 4 5 2 0 0 5 1 1h ( 第八周) 3 0 79 l 7 2 0 0 5 1 1 2 1 ( 第九周) 3 7 41 0 5 2 0 0 5 1 l2 8 ( 第十周)3 0 2 8 9 2 0 0 51 2 5 ( 十一周)z 8 5 8t 2 2 0 0 51 2 1 2 ( 十二周) 2 6 38 7 5 注: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均采用德国产f 一6 1 2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表9 说明:运动员g y l 在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氮值和肌酸激酶值都在正常水平范围内,说明 训练强适中,可以适应当前的运动量。 表l og ,l x 大强度训练后肌酸激酶、血尿素氮指标 可矿搬 c k ( u 几)b u n ( m m 0 1 l ) 2 0 0 5 9 2 6 ( 第一周) 1 3 881 6 2 0 0 5 1 03 ( 第二周)2 8 9 86 5 2 0 0 5 1 0 1 0 ( 第三周) 2 3 l7 4 8 2 0 0 5 j 0 1 7 ( 第四周) z 0 9l o6 2 0 0 5 1 0 2 4 ( 第五周) 2 8 86 2 5 2 0 0 5 1 03 1 ( 第六周) 3 3 880 6 2 。0 5 1 王7 ( 第七周) 2 8 07 ,0 3 2 0 0 5 1 1 1 4 ( 第八周) 2 5 06 8 6 2 0 0 5n 2 l ( 第九周)1 4 9 5 9 2 0 0 5 1 1 2 8 ( 第十周) 3 1 85 9 4 2 。0 5 1 2 5 ( 十一周) 3 0 87 3 9 2 0 0 5 1 2 1 2 ( 十二周) 3 2 27 2 注: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均采用德国产卜6 1 2 4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表1 0 说明:运动员g l x 在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氮值和肌酸激酶值都在正常水平范围内,说明 训练强适中,可以适应当前的运动量。 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血清激酸肌酶指标变化 图1 0 罔1 0 说明:从总体看运动员人强度训练后的血清肌酸激酶值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调整运动量 以后,血尿素氮值在正常范围,说明训练强度适中, i _ 以适应当前的运动量。 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氮变化图 蚓1 1 图1 1 说明:从总体看运动员大强度洲练后的血尿素氮值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调整运动量以后 血尿素氮值在萨常范围,说明训练强度适中,可以适应当河的运动量。 1 9 的上升幅度小,恢复也快:但如果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优秀运动员血清c k 活性往 往增高更多,恢复也更慢。在对运动负荷适应以后,血清c k 活性升高的幅度降低。运 动后进行积极性的休息,能加速酶活性的恢复。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主要是由 骨骼肌透出的肌型同工酶含量明显增加,而不是心型同工酶增加。如果心型同工酶的比 例增高超过血清c k 总活性的6 时,被认为是运动量过大,致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应 提醒运动员降低训练负荷,并采取增加营养、服用补剂等措施加以调节。 在这一阶段对马拉松队员血清肌酸激酶的监测了解到,近期制定的训练计划科学 合理,运动强度运动员都能够适应。 4 5 晨脉的变化特征 晨脉是运动员刚醒来,起床前一分钟的心跳次数,用以观察运动员的晨起安静心率, 是反映运动员心脏机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指标。便于运动员自己掌握,既是科研人员和 教练员掌握耐力运动员基本机能状态的必要指标,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意识 和对自身状态的把握。 在这一段时间对马拉松队队员的隔天测得晨脉一般为4 0 6 0 次分,运动员的个体 差异较大,同一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门面分租合同范本
- 苗木购销配送合同范本
- 委托油漆加工合同范本
- 军粮供应合同范本
- 燃气框架合同范本
- 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代卖蛋糕合同范本
- 商业租金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门面分租协议合同范本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指挥部安保方案(3篇)
- 2025年《资料员》考试题库附答案【模拟题】
- 磷石膏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Unit 8 Let's Communicate!Section A(1a-1d)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现场调试合同协议书模板
- DB65∕T 4791-2024 水工隧洞敞开式TBM施工技术规范
- 工行金库资产管理办法
- DG-TJ08-2144-2025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2025年现代物流与采购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