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pdf_第1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pdf_第2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pdf_第3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pdf_第4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轮滑活动对弱智人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研究生 李 汉 镜 指导教师 王 琳 副教授 研究生 李 汉 镜 指导教师 王 琳 副教授 摘 要摘 要 本研究通过引导弱智人长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轮滑运动,从轮滑运动对弱智人的 身体成分、心率、血压和运动后恢复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轮滑运动对 弱智人的身体成分、心率、血压和运动后恢复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此研究为寻找能够 增进弱智人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对象共分为三组,一个对照组(c组;n=10人)和两个活动组(t1组;n=10人, t 2组;n=10人)。 c组和t1组均为没有参与过轮滑活动者;t2组是已经基本掌握轮滑活 动者。在实验前和实验3个月后测定两次身体成分(bmi、体脂百分率、脂肪质量、腰 臀比、肥胖度),血压、心率和台阶运动后恢复能力的指标。训练方案;c组进行正常 活动,活动形式不限。t1组,参与轮滑学习及锻炼三个月,每周参加3次,每次50分 钟,滑行距离在2000米左右;t2组,三个月中每周参加3次,平均每次50分钟,滑行距 离在3000米左右。 三个月后,组内比较时,t1组的体脂百分率、bmi、脂肪质量、腰臀比、肥胖度, t2组的bmi、腰臀比、体脂百分率、脂肪质量、肥胖度变化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 05,p0.01);t1组的和t2组的运动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实验前(p0.01)。 与c组比 较,t1组的脂肪质量、安静心率、腰臀比和舒张压明显低于c组,运动后恢复时间也明 显缩短。t2组的bmi、体脂百分率、脂肪质量、肥胖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安静心率明 显低于c组,运动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t2组的体脂百分率、运动后恢复 时间比t1组显著短(p0.05);t2组的脂肪质量、安静心率比t1组明显低 (p0.01),但 是两组之间的bmi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运动后肌肉重量增加,抵 消了因脂肪重量减少对bmi的影响。 研究表明,三个月轮滑运动活动,1.轮滑运动对减轻弱智人肥胖程度有明显减轻 作用,这应该有利于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病率。2.轮滑运动对降低弱智人安静时心率和 血压有明显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3.轮滑运动锻炼后,台阶试验负荷后心率恢 复明显加快,是心肺机能提高的表现。 关键词 关键词 轮滑;弱智人;身体成分;心血管机能;有氧运动 iii the effect of in-line skates program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 graduate student lee, han-kyoung tutor associate prof. wang lin abstract purpose of study help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to find a efficient and acceptable exercise are very important to keep these people in health. in-line skate might be one of them. in this study, we took the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is exercise and observed the influence from in-line skate in these subjects body composition,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ecovery capability after steps exercise. methods and subjects thirty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groups were control group(c; n=10), exercise group 1 (t1;n=10), and exercise group 2 (t2;n=10). subjects in group c and t1 had not learned in-line skate before; subjects of group t2 had already mastered basical in-line skate skill. the body composition (bmi, body fat rate, fat mass, fat distribution and obesity degree),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of rest and after steps exercis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line skate practice. the experiment period was 3 months. all these parameters were checked in pre- and post-experiment. subjects of group c carried on the normal activity with unlimited. in-line skate practice protocols were: group t1 and t2 learned and/or practised the in-line skate for three months, 3 times per week with about 50 minutes for each time, sliding distances were over 2000 or 3000 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ree months in-line skate practi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roup t1 and t2 subjectsbody fat rate, bmi, fat mass, fat distribution ,obesity level and recovery time after steps exercise than pre-experiment, but no this kind of change was found in group c.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fat mass, rest heart rate, fat distribution and the recovery time after steps exercis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 t1, t2 and c. the bmi, body fat rate, fat mass, obesity level and rest heart rate of group t2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group c, the recovery time after steps exercise of group t2 was also obviously shorter than group c.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me parameters of body composition and iv recovery ability between group t2 and t1.it means that the practice period would affect the function of subjects. conclusion 1. the practice of in-line skate obviously reduced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 obesity degree. 2. the practice decreased the rest heart rate in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3. the practice improved the recovery ability after exercise of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4. in- line skate is an interesting exercise with adequate intensity, it could attract mentally retarded to participate in. key words in-line skates,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body compositi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erobic exercise i 缩语表(缩语表(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缩略语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缩略语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aamd bmi c cm hr kg m mmhg mr sd t1 t2 vo2max whr american association mental deficiency body mass index control group centimeter heart rate kilogram meter mental retard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training group 1 training group 2 maximal volume of oxygen uptake waist to hip ratio 体重指数 对照组 厘米 心率 千克 米 毫米汞柱 弱智人 标准差 活动组 1 活动组 2 最大摄氧量 腰臀比 体重指数 对照组 厘米 心率 千克 米 毫米汞柱 弱智人 标准差 活动组 1 活动组 2 最大摄氧量 腰臀比 1 1 前言 1 前言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生活方 式的变化,体育运动变得急剧减少,逐渐对身体组织的平衡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问题。由于这 种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等所引起的肥胖、呼吸器官障碍、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在逐年增 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7年将肥胖正式定为疾病,认为肥胖是构成成人疾病的病因, 由此主张尽早治疗。当前,青少年肥胖人数表现为急剧增加的趋势,青少年肥胖继而发展为 成年人肥胖的几率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1。 肥胖将给比正常人的体育运动机会少的弱智人带来产生发育、健康、社会活动以及其他 方面的障碍。为了使这些残疾人恢复及完全参与社会生活,需要医疗、教育、心理、社会、 职业等领域的积极协助 2。 根据对弱智人体育运动方面的研究 3,弱智人首先表现出的严重健康障碍问题就是不良 的饮食习惯与体育运动受限而引起的肥胖以及与正常人相比心肺功能相对的低,体育运动对 弱智人的体脂率、心肺功能、运动机能应该会产生积极性效果 4。 但是,到目前为止,牛蔚林 5,6等进行的以正常人以及运动员为对象的有关运动种类、 体育运动方面研究虽然比较多,可极其缺乏以弱智人为对象的有关运动种类、体育运动方面 的研究。 弱智人与正常人相比,表现为智力能力低下,并有可能存在视力、听力、身体及语言障 碍等。由此,缺乏新体验,对新经验的关心及兴趣不足,身体经验也不足。 轮滑运动虽然对正常人来说已是大众化运动项目,它是否能给弱智人带来乐趣与快乐, 而且也成为可与正常人一起进行的体育运动呢?。从它本身来说,它不仅能够提高缺乏运动 能力及不喜欢运动的人们的兴趣,而且,由于可以自由参加,从而可以容易推广,而是更多 的人获益。 目前,残疾人死亡率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运动,先天性、后天性原因的残疾人口在逐年增 加。另外,在发达国家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残疾人的全方位服务也在逐步完善,但 是,到目前为止,韩国与中国对残疾人健康方面的关心还远远不够。 由于弱智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去保持对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虽然跑步等运动也可以锻炼身体,但是是否有可以让弱智人感兴趣,而又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的运动方式呢? 本研究试图通过引导弱智人长期参加轮滑运动,从轮滑运动对弱智人的身体 成分及功能所带来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其影响要素,并通过这些研究分 析,为弱智人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发提供原始资料。 2 2 文献综述 2.1 弱智人的特点 2.1.1 弱智人的定义和身体特点 2 文献综述 2.1 弱智人的特点 2.1.1 弱智人的定义和身体特点 关于弱智人的定义,根据不同学者、不同研究机关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 异,但常用的弱智人的定义是aamd(american association mental deficiency)的定义 7。 aamd的弱智人的定义是指与正常人相比,认知能力显著低下,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所需 的行为,并出现于18岁以前的现象 8。 从二十世纪初期以来,一直称这种认知能力低下的人为idiot或feel minded,但由于认 为这种称呼会对残疾人产生心理影响,故现使用mental deficiency(1920), mental retard ation(1950)这种称呼,在为残疾人而设的教育机关以及医疗机构中,通称他们为“mr”。 如果从外观上分析弱智人的身体特征,虽然与正常人会有些不同之处,但是差异不大 样,仅仅是性格方面有问题的弱智人,在体重、身高等人体测量学特性上与正常人相似 9。 根据这些研究,弱智人的解剖学特性与正常人的发育相似, 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无 法自由进行体育运动并主动控制饮食,因此与正常人相比,相对来说,显得肥胖 10。 肥胖是指体内积累的脂肪量比正常数值高的状态。据报道,可教育级(educable)、可训 练级(trainable)比完全依靠级(custodial or totally dependent or profound)肥胖, 可教育级、 可训练级情况下,男士28,女士38为肥胖。相反,完全依靠级情况下,男士7,女士1 4为肥胖 11。 对于弱智人有关肥胖与体育运动的研究在一直进行着,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弱智人肥胖 是由于非正常的饮食习惯、饮食量调控失常、长期坐着的生活习惯、控制自我展示机会的不 利外部环境以及由于体育运动受限而引起的运动缺乏等原因引起。弱智人是指18岁以前智力 功能存在实质性的障碍。弱智人的特性为智力水平在平均以下,同时,由于其智力问题,存 在两种甚至更多的适应能力障碍,其适应能力障碍可以表现在交流、自我管理、家庭生活、 社会性技术、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与安全、技能性学习能力、休闲、职业技术等方面以及实 际适应技术领域 12。 2.1.2 弱智人的原因2.1.2 弱智人的原因 弱智人的原因有很多种。弱智人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时,第一,生物学性原因,第 二,社会的期望与作用。 认为由于生物学性原因而形成的智力缺陷约占80。生物学性情况大多由于遗传或不完 全妊娠所引起 13。大部分的遗传性因素是指染色体出现异常。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 e)就是一种与:由于多出一个染色体引起的一种先天疾病,患者有轻至中度障碍,身体矮 小,脸扁平。 其他原因有性病及药物,或者老年生育(40岁以上女性第一次生育时)。这些原因中, 3 有时由于体内某些酶或重要器官受损而引起障碍。现代常见的酒精中毒症候群中,大部分孕 妇由于饮用了大量的酒精,而对胎儿的大脑部、新陈代谢产生了异常障碍。 弱智人的原因中,四分之一是由于脑细胞的破坏或者发育不全,另外可以由于解剖学性 原因而导致智力缺陷。这种脑功能障碍及功能发育障碍表现为认知能力的低下 14。 弱智人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症状,其症状虽然随着教育以及治疗逐渐好转,但最终是无法 根治的长期症状。由于这种情况是一种长期症状(chronic),多数学者们建议,将弱智人的 原因归为生物学性原因。 第二种原因为没有满足社会的希望及受到不良的环境因素的作用。列如,儿童时期,正 常成长一段时期后,随着辍学,该儿童可突然出现认知能力的下降。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在落 后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情况下尚无法了解弱智人的真正原因。 2.1.3 弱智人的分类 2.1.3 弱智人的分类 弱智人可按教育分类、医学、生物性分类(heber, 1959)、社会心理学性分类(aamd,199 7)等来分类。 医学分类将病因为中心,heber(1959) 15将感染、中毒、外伤、新陈代谢异常等疾病作 为医学方面的因素。一般弱智人中的25属于上述原因 16。 表 2.1 弱智人的分类 表 2.1 弱智人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多使用可教育性分类。教育分类根据残疾程度,其分类标准以智商(iq)检 查结果为基础。换句话说,可教育性分类根据可教育性的能力,将弱智人的分类为可教育级 (educable) iq 5055 或7579, 可训练级 (trainable) iq 3035或5055, 完全依靠级(custo dial or totally dependent or profound) iq 2530以下等 17。 可教育级一般比正常人落后23年。运动能力与正常人持平,在简单的体育运动领域方 面有时具有超越正常人的能力。 可训练级认知能力显著下降。因此,需要接受专业性弱智人学校或者特定教育机关的教 育。运动技术需要具体而反复的训练。 kirk(1972) a.a.m.d.(1977) borderline or slow learner(8090 iq) mild (5267 iq) educable(5055 to7579 iq) moderate(3651 iq) trainable(3035 to 5055 iq) severe (2035 iq) custodial or totally dependent or profound(iq 2530and below) profound (under 20 iq) 4 2.1.4 有氧运动对弱智人的影响 2.1.4 有氧运动对弱智人的影响 有氧运动过程中,因耗氧量与摄氧量之间能维持供需平衡,即人体的摄氧量可以满足运 动需要,体内条件处于稳定状态。运动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及积聚疲劳的机会较小。有氧 运动中,运动锻炼导致的最大氧摄取量与无氧性域值的逐渐升高,可提高呼吸及循环系统的 功能,促进心肌发育,毛细血管数量增长,从而改善心肌供氧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心肌缺 血。另外,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所产生的是一种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对心脏造成的负担 量相对较小,并有助于保持正常体重,而且具有减少心理压力及忧郁症状 18。典型的运动方 式有散步、疾走、慢跑、游泳、骑车等运动。是一种适合于多数人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改 善血液成分,还可预防由于肥胖而引起的相应疾病的发生,这些运动常成为疾病治疗方法 1 9。 弱智人的智力能力低下,不仅学习能力下降,而且由于体育运动量的减少,多肥胖比列 很高,而且基本体力素质逐渐衰退。至今为止,所进行的研究均认为,有规律而长期的有氧 运动可预防他们的肥胖与疾病。 有氧运动可减少弱智人摄取能量及积累在体内的脂肪,可增加肌肉中的无机物。还可减 少肥胖的危险,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即,有氧运动是有效对弱智人的身体成分、心血管 机能的好运动。 长期的有氧运动不仅能降低弱智人对运动的放弃率,其在提高基础体力与促进健康方面 肯定的积极效果。另外,多为轻微弱智人提供与正常人一起进行运动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 自信心与积极性,可改善情绪,感受生活乐趣,更有助于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20。而对于那些 缺乏运动能力而且不喜欢运动的弱智人,应开发一种能够让他们自己主动参加和喜欢的运 动,这比强迫进行运动疗法更有效。 目前,越来越多的弱智人喜欢游泳、马拉松赛跑、速滑溜冰、登山、滑冰、滑雪等有氧 运动,这对他们是积极而有效运动,将来应该更多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1.5 弱智人的运动能力与注意事项 2.1.5 弱智人的运动能力与注意事项 弱智人的一般体力发育情况虽然相似,但运动能力比起正常人,可教育级弱智人落后1 年左右,可训练级弱智人落后2年到2年半左右 21。弱智人比正常人在肌力、心肺功能、爆发 力、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方面要落后 22。kirk(1973) 23认为弱智人比同一年龄的正常人的 肌力弱。因为他们的体格发育比较晚,与同一年龄的正常人相比,其肌力增长也具有较晚出 现的趋势,另外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肌力与耐力的运动项目和活动也有关系。 24 skrobak-kalzlynsiki(1980)与malkia(1987)发现弱智人的最大等长性(isometric)肌力比 正常人弱 25,26。rordgern(1970) 27发现,弱智人与正常人比较时,弱智人的下肢等长性肌力 为正常人的71,上肢的肌力为78。另外,他们在基础运动能力中,特别是在在平衡性、 爆发力等及需要四肢复杂协调的运动项目上的成绩都比正常人差。 28 弱智人最大的运动不足的原因是由于肌肉功能低下而引起。 29 可以认为是与弱智人比 正常人成长发育迟缓,运动经历少、缺乏体育教育等有关,最根本的原因是训练方法与引导 5 兴趣。 弱智人在认知能力与学习进度、语言发育与社会性发育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特别 是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轻度的弱智人与中度的弱智人,它们之间在特性上存在巨 大的差异。 大部分的弱智人虽然在程度上有些差异,但是由于存在注意力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学 习速度较慢。因此,反复学习或者模仿学习变得非常重要。教多种动作不如反复学习一种动 作的效果好,利用具体而有趣的教育资料进行学习时效果更佳。1对1的教育,是可认真观察 教师的动作的好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课程从低级开始,随着成功经验的获得,可提高学习者 的学习兴趣。 大多弱智人语言发育比较迟缓或者不正常。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弥补或者替 代交流系统而实现自我表现,即通过运动开始进行对话,通过运动与其他人之间进行相互交 流而使其社会性得到提高,减少或者减轻他们的语言障碍问题。 30 2.2 轮滑运动 2.2.1 轮滑运动的历史 2.2 轮滑运动 2.2.1 轮滑运动的历史 目前, 轮滑逐渐发展为人人都喜欢的大众体育项目。 轮滑运动历史并不短。在原始社 会,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常用滑轮,后成为四轮溜冰鞋的起源。 轮滑开始于1700年代,在比利时为了jhon joshep merlin在夏季滑冰将木板粘在鞋底 上,于1819年在法国开始出现了最早的轮滑鞋的外形。但是,由于重量重,考虑到转换方向 比较困难这一缺点,于1980年由美国的冰球运动员完善了目前的轮滑鞋。将4个轮子做成了 一排。可以前后移动,但是不容易快速完成转换方向或者停止动作,容易摔倒。其后,很多 国家经过研究,也进一步发展了轮滑鞋的材料与功能。 因此,目前的轮滑鞋的外型是于1980年美国的冰球运动员scott olson设计的。这种轮 滑鞋与初期的模型不同,不仅加快了速度,旋转柔和,而且重量也轻。 于1985年用最尖端的材料,经过大量的生产,大大的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实际上,轮 滑只要是人能走过的地方它就可以到,无论在哪里。轮滑作为极限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项 目,在美国这种极限运动大会比赛很多。 在其他国家每年参加轮滑的人群越来越多。轮滑与滑冰不同,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参加。 只要人们能够经过的地方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滑行。另外,在公路上也可以奔跑,可体验 速度与刺激感,并有助于提高基础体能。当前,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轮滑的认知 度也在提高。轮滑越来越成为人人都非常容易学习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现已经成为奥林匹 克运动会的示范项目。 2.2.2 轮滑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2.2.2 轮滑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我们步行或者跑步是脚前后踢出而向前行进,但是轮滑竞赛是指穿轮滑鞋这种辅助装 6 置,利用滑轮,向侧面推动,而向左右行进为其特性。 另外,轮滑并不是单纯利用一面而前进,而是利用内侧(内侧边)与外侧(外侧边)而 前进的方法,即利用一侧脚将轮滑鞋向外推动,而重量转移到另一侧脚,并向前行进。这种 左右互换前进既是速滑轮滑的特征。 轮滑鞋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而设计,是有助于人体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为防止摔倒, 设计时,使脚后跟与水平线之间的重心向前方倾斜,在设计上更加科学。 据美国体育信息联合会统计,与骑车的人相比,轮滑引起的损伤明显少于骑车,严重损 伤的情况也明显小于骑车。换句话说,与骑车这类体育运动相比,轮滑运动的受伤的几率明 显要低。 轮滑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而且是人人都可学习的运动。轮滑与四轮滑不同,轮滑呈一字 排列,比四轮滑速度快2倍以上,可远距离飞奔,对喜欢感受速度与激动人来说,具有无尽 的吸引力。超过初级阶段后,可表演轮滑的各种花样动作。 2.2.3 轮滑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2.2.3 轮滑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轮滑不仅是有效的有氧运动,更可自由调整每个人的运动强度。对促进脂肪燃烧和加强 心肺功能具有很好的运动效果。 轮滑运动量大,可有助于培养爆发力与敏捷性。另外,由于全身均匀用力,是均衡锻炼 身体的最好的运动。如果想在消耗热量的同时,将锻炼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体积,轮滑是比 跑步、骑车更加有效的方法。运动员约进行30分钟的娱乐性练习可消耗285kal热量,而间歇 性30分钟的练习可消耗450kal热量。 31 轮滑对下肢肌肉的负荷量较重,可提高绝对肌力。另外,对于缺乏运动能力的弱智人能 提高自身中心的移动能力。因此,可以说轮滑是均衡锻炼身体的最好的运动,轮滑还可加强 锻炼日常不常参与运动的腰部肌肉。 许多人在轮滑运动后可获得心情愉快的体验 32, 被认为可改善神经系统兴奋性。因此, 报道认为对减轻忧郁症状有极好的效果 33。轮滑与其他运动相比,在运动后很少有疲劳感, 由于能够产生更加接近自然的感受,解除压力的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由于弱智人的体力与运动能力的低下,进行大强度运动比较困难,轮滑运动对这 些难以产生运动兴趣的弱智人可通过长期参加轮滑来提高体力与运动能力以及运动兴趣,可 以说是有助于恢复自信心的一项好运动。 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30名年龄为14-19岁的男性弱智人群为研究对象。这30名弱智者均无其他明显医学 疾病,且都是获得其父母同意参与到本研究中来。有实验前和实验3个月后的两次测试。将 研究对象共分为三组, 一个对照组和两个活动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3.13.1);实验 前,各组之间在身体成分、心血管指标和运动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c)10人,不参与过轮滑活动,但是进行正常活动,活动形式不限。第一活动组 (t1)10人,均为没有参与过轮滑活动者,参与轮滑学习及锻炼三个月,每周参加3次,每次5 0分钟,滑行距离在2000米左右 ;第二活动组(t2)10人,均是坚持参与轮滑活动三个月以上 者,三个月中每周参加3次,平均每次50分钟,滑行距离在3000米左右。 表 3.1 受试着基本情况 表 3.1 受试着基本情况 3. 2 研究方法 3.2.1 身体成分测试 3. 2 研究方法 3.2.1 身体成分测试 1)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 inbody 3.0 身体成分分析仪 (韩国,bio-space) 2) 测量内容: 测量内容: 包括身高、体重、bmi、体脂百分、脂肪质量、腰臀比、肥胖度的指标。;体重指数(bm i) = 体重(kg)/身高(m) 2 ,肥胖度(%) = (实际体重 / 标准体重)*100; 标准体重=(身高- 100)*0.9,腰臀比(whr) = 腰围(cm)/ 臀围(cm) 3)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穿着单薄 禁止带金属首饰。 大小便后测试。 测试前4个小时禁止吃饭。 前测试12个小时禁止做剧烈运动。 group n 年龄(岁) meansd 身高() meansd 体重() meansd group n 年龄(岁) meansd 身高() meansd 体重() meansd c t1 t2 10 10 10 16.01.6 16.51.3 16.01.3 164.553.8 163.783.7 164.664.5 68.774.6 67.384.0 65.464.3 8 3.2.2 心率及血压 3.2.2 心率及血压 1)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km-700 血压计(经过校对, 韩国, ezview), hs-30w 秒表(日本, casio) 2) 测量内容:测量内容: 运动前安静状态下血压和心率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让受试者先安静坐在平地上休息10分钟,先测心率,然后测量血压,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 值。 3.2.3 台阶试验 3.2.3 台阶试验 1)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20厘米高台阶 (韩国,(株)龙雪体育教贩), mp-50 节拍器 (日本, 教贩株式会社),hs- 30w 秒表(日本, casio) 2) 测量内容:测量内容: 运动后恢复心率 3)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让受试者先安静站立休息3分钟,然后以30次/分的频率蹬20厘米高台阶2分钟,再原地 安静站立休息3分钟,进行测量,然后再以30次/分的频率蹬20厘米高台阶2分钟,再原地安 静站立休息3分钟,进行测量,然后再以30次/分的频率蹬20厘米高台阶2分钟,再原地安静 站立休息3分钟,最后进行测量;计算进行3次测量平均的指标。 4)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让受试者测量前进行轻松的身体准备运动。 让受试者测量前进行台阶活动的练习。 3.3 数据处理方法 3.3 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方法 :每组自己实验前后的比 较,采用paired t检验。 对照组(c)和活动组(t1、t2)间实验结果进行one-way anova检 验。实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差异水平取 p0.05,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取 p0.01。 9 4 实验结果 4.1 轮滑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4 实验结果 4.1 轮滑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表 4-1 各组实验前后的身体成分变化 表 4-1 各组实验前后的身体成分变化 组内比 较: 组内比 较:* : p 0.05 ; *: p0.01 与c组相比 与c组相比, #: p0.05 ; #: p 0.01 与t1组相 比 与t1组相 比, a behavior approach exceptional children. 1982. 49: 238-244 5. niu, wei-lin. xu, bo. effect of calisthenics teach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girl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2. 6. bae, jong-soo.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in ob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body composition, serum lipid level and insulin. dongeui univ. master dissertation. 2004 7. grossaman, h. j. classification in mental retard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1983 8. 韩国障碍人福利体育会编写组. 特殊体育总论. 太根文化史. 1994 9. lee, hong-ja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ntally retard children. master dissertation. 2000 10. heo, e. j., park, y. s. 运动对肥胖儿童身体构成的效果. 学校保健. 体育研究所. 1998. 5(1): 99-114 11. fox, r., & rotatory, prevalence of obesity among mentally retarded adult.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1982. 87: 228-230 12. park, s. h. 精神迟滞定义, 分类和支援的体系. seoul: 教育科学社. 1994 13. kim, kyoung-suk, davison & neale(1996).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of mentally retarded. seoul: 太根文化史. 2000: 13 14. kim, kyoung-suk.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of mentally retarded. seoul: 太根文化史. 2000: 13 15. heber. r. epidemiology of mentally retardation. 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thomas. 1959 16. lee, young sun. a study on the obesity level of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kore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 master dissertation. 1996 17. kirk. s. a.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1972: 1: 15 18. 韩国体育科学研究所. 1级生活体育指导者研修教材. seoul. dong won 出版社. 1998. 19. heo, ch. m. studyon on aerobic exercise in the improvement of fitness function. soo-won university. master dissertation. 1995 20. kim, do gyun. aerobic exerciseeffect on the physical constitution and the basic physical strength of a mentally retarded fat student. dagu univ. master dissertation. 2004 21. kim, kyoung-suk, zasueta & kasch (1973). teaching on physical fitness of mentally retarded. seoul: 太根文化史. 2000: 27 22. 金庆淑. 根据教育行分类为弱智人的运动能力研究. 高丽大学校. 博士论文. 1994 23. kirk. s. a.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1973: 163 24. kim, y. s, choi, s. k. 障碍人体力培养. 韩国障碍人福利体育会. 1992: 108 25. skrobak-kalzlynsiki, j & vavik, t. physical fitness & trainability of young male patients with downs syndrome. in k. berg & b.o. ericksson(eds.). baltime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children & exercise ix. 1980: 300-316 26. malkia, e. a, joukamaa, maatela, j., aromaa, a. & heliovaara, m.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23 mentally disturbed finnish adults. in m. berridye & ward. g.(e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champaign. il: hauman kinetics. 1987: 149-156 27. rordgern, b. physical capabilities in a group of mentally retarded adults. scand. j. rehabil. med. 1970: 2: 125-132 28. choi, y. h. the the method and psychology of guidance on a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 korea, dae-gu. a book concern of dae-gu unive. 2002 29. davis, w. e. atlanttoaxial inst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 a fresh look at the evidence. pediatrics. 1987: 81: 857-867 30. kim, kyoung-suk. the sport of special. a book concern of tae-guen. 1999 31. carl foster. make an analysis of in-line skate. c.a. 2002: 17 32. sachs, m. l. psychological welling-being and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sport. 1984: 435-444 33. north, t. c., mc. cillagh,p. & vn. tran, z.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1990: 18: 379-415 34. fernhall b. physical fitness and exercise training of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 1993: 4430 35. forbes. g. b. the companionship of lean and fat: some lessons from body composition studi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1: 317-329 36. foreyt & parks.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hood. americ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1995: 109-113 37. park, jong jin. variation of water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components of fat mental retarded children. korean journal of the social sport. 1999: 12 38. reck. u. k. & keul. b. j.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delivery of medical care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philadelphia: les & febiger. 1994 39. burkett, l. k. & ewing, n. vo2 max up take on five trainable. mentally retarded high school student. i. w. kroll(ed.) abstracts of research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arnheim. ca.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1984: 73 40. maksud, m. g. & hamilton, l. h.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mr children to strenuous exercise.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1974: 149-156 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