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统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为 此,客观上需要一个科学、完备的就业和失业统计体系与之相配套。 本文从介绍国际劳工组织( i l o ) 规定的劳动统计的相关概念入手,并将中国 的失业概念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按照我国目前的失业定 义计算出的失业率要比按发达国家的标准计算出的失业率低,也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我国现阶段的失业状况。为进一步论证该结论,本文将劳动和统计部门提供的 失业率与目前存在的几种流行失业统计口径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真实 的失业状况,指出现行失业核算体系存在着失业统计内涵不准确、外延过窄、未 对隐性失( 就) 业与不充分就业进行核算、指标体系不完整和调查方法落后等问 题。因此现有的失业数据是不准确的,故不能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 也不能对劳动领域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改进后适合我国国情的失业统计方 案。该方案重新界定了“失业”的准确涵义,并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对象 规定了具体的判别标准;结合我国的失业特点增加了失业统计的相关指标,完善 了失业统计的指标体系,以期分别从绝对水平与相对比率、静态与动态等不同方 面来反映失业的状态与水平;并提出建立和完善失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方法。 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根据城镇和农村失业的不同特点,利用恰当的方法对其 各自失业水平进行了估计:介绍了城镇显性失业真实失业率的调查方法和计算方 法;利用有效工时法、德尔菲专家法及生产函数法( 在此方法中,采用了新的变 量值使得估计结果更加可靠) 对城镇隐性失业率进行测算;最后利用国际比较法、 劳动力耕地比例法( 利用此法可得到较为可靠的农村隐性失业水平) 、劳动力人 均固定资本法( 还需进一步的改进) 、农业技术需求法和就业结构偏差系数法对农 村的隐性失业率进行计算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比较说明。 希望通过本文对失业统计调查体系的研究,能对我国现阶段的失业水平进行 准确的评价,并对我国失业统计调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促进失业统计调查工作 的开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失业统计;显性失业;隐性失业 a b s t r a c t e m p l o y m e n ti n c r e a s eo ru n e m p l o y m e n td e c r e a s e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a r g e to f t h e e c o n o m i cm a c r o c o n t r o li no u rc o u n t r y , e v e ni n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a r o u n dt h ew h o l e w o r l d s oi ti sr e a l l yn e c e s s a r yt os e tu pas c i e n t i f i ca n dc o m p l e t ee m p l o y m e n ta n d u n e m p l o y m e n ts t a t i s t i c a ls y s t e mt or e f l e c tt h er e a l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u t i l i z e da tp r e s e n t b y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c o n c e p t so fm o d e ml a b o rs t a t i s t i c sd e f i n e db y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i l o ) a n dc o m p a r i n g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no u r c o u n t r yw i t ht h es t a n d a r d sp r e s c r i b e db y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i nt h ew o r l d ,t h i sp a p e r 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p r e s e n t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w h i c hi sc a l c u l a t e db yc u r r e n t d e f i n i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i sl o w e rt h a nt h a ti sc a l c u l a t e db yt h ec r i t e r i ai no t h e r c o u n t r i e s m e a n w h i l et h i sr a t ec o u l dn o tr e f l e c tt h ea c t u a la n ds e v e r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i no u rc o u n t r yi nr e c e n ty e a r s ,e i t h e r i na d d i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c o m p a r e st h e 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d i s s e m i n a t e db yl a b o rd e p a r t m e n ta n ds t a t i s t i c a lb u r e a uw i t h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sw h i c ha r ec a l c u l a t e db a s e do no t h e rp o p u l a rs t a n d a r d sb ys o m ef a m o u s s p e c i a l i s t si no u rs o c i e t yt h e s ed a y s ,w h a t sm o r e ,t h ep a p e ra l s oa n a l y z e st h es t a t u si n q u o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no u rc o u n t r y ,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r ea r es o m es e r i o u s 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i n g i nt h ec u r r e n tu n e m p l o y m e n ts t a t i s t i c a l s y s t e m ,w h i c h a r ea s f o l l o w s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sn o te x a c t ;t h ee x t e n s i o no ft h i s c i r c u m s c r i p t i o ni st o on a l t o wt oe m b o d ya l lt h ep e o p l eo u to fw o r ki nt h ew h o l e c o u n t r y ;i tf a i l st ot a k eb o t hu r b a n a n dr u r a l d i s g u i s e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t h ei n d e xs y s t e mi sn o ti n t e g r a t e ds ot h a tc a nn o tr e v e a lt h es e v e r e s i t u a t i o na n dh e l pt h ed e c i s i o n m a k e r s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p r o p e rp o l i c y ;t h em e t h o d s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r eo u to f t i m e ,s o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d a t ac a nn o tb et r u s t e di n t h u s ,t h e d a t a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a r en o tq u a l i f i e dt oj u d g e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m a c r oe c o n o m y , a n d a l s oi n f l u e n c e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n do f f i c i a lp o l i c i e s i nt h ef i e l do f l a b o re c o n o m y b a s e do na l la b o v e ,t h i sp a p e rt r i e st od e s i g nan e wp r o j e c t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 t a t i s t i c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c t u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o u rc o u n t r y i nt h i sp r o j e c t ,i tf i r s t r e d e f i n e st h e p r e c i s ec o n c e p t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a n dt h e ne x a c t l yp r e s c r i b e st h e s t a n d a r d st o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b e t w e e ne m p l o y m e n tp e o p l ea n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p e o p l e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i ld i f f e r e n t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 sa n do b j e c t s t h e nm o r ei n d e x e s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s t a t i s t i c a ls y s t e mi no r d e rt of u l l yr e f l e c tt h e s i t u a t i o n sa n dl e v e lo fo u rc o u n t r y su n e m p l o y m e n t a d d i t i o n a l l y , t h i sp a p e rg i v e s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t op u tu pa n dp e r f e c t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i s kp r e d i c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e s t i m a t e st h e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s e p a r a t e l yi nt h e u r b a na n dr u r a l r e g i o n s o fo u rc o u n t y ,i nt h i s p a r t ,t h ep a p e re x p a t i a t e s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u r b a no p e nu n e m p l o y m e n t ;a n dt h e nu s e st h em e t h o d s o fe f f i c i e n tw o r k i n gh o u r sa n ds p e c i a l i s te v a l u a t i n ga n dp r o d u c ef u n c t i o nw h i c h u s e se n t i r e l yn e wv a r i a b l e si no r d e rt om a k et h eo u t c o m eo fu r b a nd i s g u i s e d 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m o r ec r e d i b l e t oe v a l u a t et h eu r b a nd i s g u i s e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a tl a s tt h ep a p e ra d o p t sm e a s u r e so fi n t e m a t i o n a lc o m p a r i s o na n d l a b o r t i l t hr a t e ( u s i n gt h i sm e a s u r ec a l lh e l pu sg e tm o r ec r e d i b l ep e r c e n t a g eo fr u r a l d i s g u i s e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 ) a n df i x e dc a p i t a lp e rl a b o r ( t h i so n en e e d sf t l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 a n da 鲥c u l t u r et e c h n i c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e m p l o y m e n tf a b r i cw a r pt o e s t i m a t et h er u r a ld i s g u i s e d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l e v e l i nt h ee n d ,t h ea d v a n t a g ea n d s h o r t a g eo f t h e s em e a s u r e sa r ec o m p a r e d i nt h i sp a p e ra l l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d i s c u s s i o n sa r em a d eo u t n o to n l yt oi m p r o v et h e s y s t e m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s t a t i s t i c sb u ta l s ot oa d v a n c et h ew o r k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 t a t i s t i c si no u rc o t m t r y k e yw o r d s :u n e m p l o y m e n ts t a t i s t i c s ;o p e n u n e m p l o y m e n t ;d i s g u i s e d u n e m p l o y m e n t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拟膨叩 卯6 年,月3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e t 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v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烈卿 导师签名: 日期:,卵年3 月;j 日 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国际l 匕较 第一章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国际比较 第一节失业统计问题的提出 失业率是世界各国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个重要指标”之 一,而失业与就业历来是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充分就 业是各国政府所期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然而,失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 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期,我们天真地认为在社会主 义制度下能够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的顽症失业。通过城镇的“统包统配”和农 村的“人民公社制度”,使得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基本消失。1 9 5 8 年,我国政府 正式宣布“中国已彻底消灭了失业人口”。从此,中国的失业问题被低效率的生 产方式掩盖起来,失业统计制度也因此没有建立起来。到了7 0 年代,知青返城 及人口增长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待业青年。9 0 年代后,企业的重组改制和关停并 转日益频繁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下岗职工及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已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劳动就业制度被迫加速市场化。 现阶段,中国既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由传统 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社会。因此,一方面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使 得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每年都有大量 的无法安置的失业人口出现。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原来依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问题, 在市场化过程中日益显化。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又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动而转移到城镇,加大了城镇就业的压力,加剧 了转型期中国的失业问题,形成了新的失业高峰。 1 9 9 3 年我国开始使用“失业”这一国际通用指标,将城镇登记待业人员改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但其统计标准、统计体系并未做实质上的适应性调整。而由 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的失业统计起步较晚,致使现有失业统计在很多方面难 以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近2 0 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失业率最高也只有 。其余| 埘个指标分别为经济增艮荦和通货膨胀率。 关于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4 3 ,从国际比较而言,是低失业国家,这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相 违背。 因此,本文拟从介绍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 的代表性,探讨我国失业统计方法的合理性,从内涵、外延、隐性失业与就业不 足、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统计 的新思路,最后分别给出对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失业人口进行统计测算的结果。 总体上讲,本文通过归纳、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失业统计体系进行了系 统而深入的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比较有建设 性的想法。 第二节就业、失业与失业统计 一、就业与失业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过去的劳动统计中,就业者被表示为“社会劳动者”、“劳动力”等概 念,而在现行的劳动统计中,采用“从业人员”和“职工”的概念来表示就业者。 所谓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包 括国有、集体、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 农业劳动者和其他劳动者。而职工是指在内资单位、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和外商投 资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给失业下一个科学、规范的定义是进行失业统计的前提和基础。第1 3 届国 际劳工统计大会通过的关于从事经济人口、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统计的决 议,将失业者界定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 特定年龄以上的所有人员。但不同国家关于失业的定义及其具体覆盖范围,又会 由于多种因素( 如年龄界限、寻找工作的准则,以及对临时解雇、对工作前景失 去信心或首次找工作人员的界定等) 的影响,而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别。 失业,本质上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或不能得 到有效结合进行社会财富创造而造成的一。种经济资源浪费的状态。据此,失业的 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 有劳动能力;( 2 ) 愿意就业;( 3 ) 没有工作。其中, 第一章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国际比较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可以称为“显性失业”或“公开失业”;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或者只是表面上的结 合而非有效率的结合,可以称为“隐性失业”或“非公开失业”。 显性失业是很容易判断的,因为它是明显的劳动力闲置状态,也是容易统计 的。从失业原因的角度看,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选择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 术性失业、技能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而从失业时问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短期 失业与长期失业,我国把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看作是长期失业者。 隐性失业包括:( 1 ) 劳动者处于工作岗位上但无事可做的“在职失业”;( 2 )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时间不足的“半失业”或“就业不足”。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各国的失业统计一般都很难对隐性失业人数进行计算。但是,隐性失业 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应给予高度关注。因此,合理 估算隐性失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交织并存。显性失业主要表现为城 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找不到工作,因合同期满被解聘的职工和因违反企业规章 制度被开除或辞退的职工,以及因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所造成的失业等几种情 况。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等原因,“隐性失业” 大量存在。我国的隐性失业主要包括:一是下岗人员( 这一群体的绝大多数实际 上已经显性化,可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部分已经显性化的下岗人员归并到失业 人员中一并计算城镇失业率) ;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企业内冗员或低效率 就业人员,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安排了许多入去做,冗员 和低效率就业人员又被称为“在职失业”和“就业不足”。我国曾长期实行充分 就业和高工时制度,因而“在职失业”和“就业不足”的现象往往特别严重。 二、失业率与我国的失业统计 为了衡量失业的严重程度,人们常常使用失业率这一统计指标。失业率增高, 表示希望有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在增加;失业率降低,则表示希望有工作但 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在减少。同时失业率和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一种内在联系,失业 率高,反映宏观经济不太景气;失业率低,反映宏观经济比较景气。 失业率被界定为在某一年龄组的失业人数除以在这一年龄组的劳动力总数, 关于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是失业人员数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即: 失业率= j ;i 耠。= i i i j i j j i i ;! i ! 蒜t 。( i - i ) 一般来说,衡量失业水平往往采用年失业率。其计算公式是: 年失业率= 丽亚妥蒙! 堂堕号学一。( i - 2 ) 可见,年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及平均失业持续时间的长短。该失 业率的统计以年为周期,失业人数是在年末这一时点的数值,而平均失业持续期 则是根据这一整年的失业情况计算平均值得到的。所以,一方面年失业率可以反 映该时点某地区失业人员的水平,另一方面年失业率可以反映该统计期间( 该年 内) 失业持续期的长短。总体来说,该指标反映了整个统计范围内失业人口的平 均失业深度。 失业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如何计算失业率,而且 表现在失业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上。一般来说,失业率包含流量和存量两个部分。 在一个时点上相同的失业率,从流量上看,其最新成为失业者的人数的比例可能 是不同的;从存量上来看,已失业者的失业期间的长短可能是不同的。流量和存 量的不同决定了失业率的内容和本质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拥有真实的失业率统计 数据,也存在着如何理解这一数据的问题。 实际上,仅仅依靠总体失业率是无法对真正的失业严重程度做出正确判断 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失业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调查。例如, 什么样文化程度的人失业了,失业人员大多处在哪些年龄阶段等信息,都是在考 虑失业问题时应该了解的。鉴于此,采用不同的失业率调查方法得到的失业率的 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失业率的统计调查方法,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种: 1 、工时统计:根据失业的工时统计计算出失业人数,进而计算出失业率。 从理论上说,这一方法最为科学,也最精确,但目前在实践中尚无法实行。 2 、劳动力抽样调查,即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和住户抽样调查得到失业人数 和就业人数( 失业和就业人数产生于同次调查) 。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失业率一般 称为调查失业率,此法通常是最全面和最具可比性的失业统计数据来源。 3 、就业机构统汁:通过就业机构工作记录获得有关数据,其失业人员是指 第一章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国际比较 正在寻找工作且每个月底( 初) 在就业机构登记的人员。除没有工作岗位的人员 外,该数据还包括罢工人员、临时生病而不能工作的人员以及在失业救济项目中 从事劳动的人员( 又称为登记失业人员) ;但是,不包括实际有工作而想跳槽的人 员,因为在就业机构的登记中,也有一些寻求调换工作的就业人员或寻找更多工 资的就业人员( 又称为工作申请人员) 。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失业率一般称为登记 失业率。 4 、社会保险统计:依据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发放情况来了解失业情况,其失 业率则由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与参加该保险项目的总人数相除得到。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两种:失业人员登记和城镇劳动力抽样 调查,并以人口普查,逢“5 ”年份的人口抽样调查和官方估计数作为补充。失 业人员登记是我国7 0 年代末劳动部门开始实行的行政管理记录方法,包括登记 失业情况、失业保险情况、职业介绍情况、就业培训情况以及劳动力流动就业情 况等;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是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开始实施的,通过对单位或个人 进行调查取得统计资料,体现了我国失业统计的改革与进步。目前,我国对单位 的调查主要使用全面定期报表的方法,对个人主要采用定期的抽样调查方法。 相比较而言,这两种方法所统计的城镇失业人员在指标的口径和涵义上也有 所不同。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的统计口径包括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 1 6 岁以 上,退休年龄以下) ,有劳动能力,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而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中关于失业人员定义基本上吸收了国际劳工组织( i l o ) 推荐的己广泛运用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但在一些方面按我国的情况做了 调整:它的统计口径包括1 6 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 夺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 的暂时未工作状态; 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 夺当前如果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 髓记失业人数与调查失业人数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包括在就业服务机构登 记的人员,不包括其他实际失业而未去登记的人员或包括了那些去登记而事实上 处于就业状态的人员;且前者关于失业人员的年龄限制更为严格,不包括找工作 末果的离退休人员的失业。 关于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由于我国对失业人员的统计仪限于城镇的范围,因此我国只有城镇失业率的 数据,包括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而目前官方仅公布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 失业率是指城镇失业人员数除以城镇从业资源数( 经济活动人口数) 。计算公式 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 堡嚣蓑蓑;金量塑。 c 卜。, 城镇登记失业率无法反映下岗、失业但未登记以及在城市寻找工作但没有找 到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因此该指标反映的失业水平低于实际水平。 第三节失业统计的国际标准与各国的实践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失业统计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基本上是遵照1 9 8 2 年第1 3 届 国际劳工统计大会通过的关于从事经济人口、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统计的 决议( 以下简称国际标准) 执行的。其对失业的界定是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的,即: ( 1 ) 失业者条件;( 2 ) 收入条件;( 3 ) 时间条件( 见图卜1 ) 。 失业者条件 收入条件 时阐条什 图卜1 :国际上对失业的界定 按照这个决议中对失业人员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并满足以 下条件的经济活动人员:“没有工作”是指某人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任何( 或从事 不足1 小时) 有酬工作或自营职业,也未处于就业统计中的“有职位但暂时未工 作”状态;“当前有工作的可能”是指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失业者将可以在调 6 第一章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发儿国际比较 查期内应聘或开始自营职业,这个条件是为剔除某些当前虽然f 在寻找工作,但 要在以后才能开始工作的人:“寻找工作”这个条件要求必须为获得某项工作付 诸了具体的行动,而不能仅声明正在寻找工作,它为准确地统计失业人员提供了 判定的客观要素;由于从采取寻找工作的步骤到获得工作之间需要有个过程,因 此国际标准定义中的“最近的特定期间内”不要求与调查期( 一周或一天) 相一致, 可以根据各国的情况规定得更长些,目的是给出失业者从找到工作到获得工作之 间的期限,在此期间内,失业者将不再进行寻找其他工作的活动。对于规定了较 长期限的调查,国际标准认为应进一步询问被调查者当前是否有找工作的愿望。 为了便于比较,现将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失业统计的相关概念与方法在表 卜1 中予以列示。 从表卜1 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按我国的失业定义计算出的失业率要比按发达 国家的标准计算出的失业率低,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失业的情况,即低估了失 业的真实水平。 为了解决因失业率定义不同所引起的差异,国际劳工组织( i l o ) 发表了基于 相同标准的失业率数据,并给出了关于各种详细的失业指标的研究及国际比较。 例如,u 1 是失业严重程度最高的长期失业者的失业率( 失业时间超过1 3 周的人 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u 2 是劳动力人口中除去了个体户及就业于个体户的家属 的雇佣失业率,即为失业者( 失业者+ 雇佣者) ;u 3 是成人失业率( 2 5 岁以上的 失业者2 5 岁以上的劳动力人口) :u 4 是全日制劳动者的失业率( 正在找全日制工 作的失业者全日制劳动力人口) :u 5 是通常的失业率;u 6 是包括了非自愿的非 全曰制工作者在内的失业率( 正在找全日制工作的人+ 0 5 正在找非全日制工 作的人+ 0 5 x 由于经济理由不得不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人) ( 劳动力人口一0 5 x 非全日制劳动力人口) :u 7 是包括丧失求职欲望者在内的失业率( 在u 6 分子及 分母上都加上丧失求职欲望者) 。丧失求职欲望者,在统计上通常作为非劳动力 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 ,应单独列示出来,因为这部分人的存在也反映了国家创 造就业机会的不足,并且若是因为长期求职未果而丧失求职欲望的人过多,也会 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錾零 h 掣 皇擦描爿胡爿_ r 世程_ l 锄 h 薹薹雾蓁囊霎| | | 蓁垂h 蓁奁 娆 r 暮- 4 二磐柱蜷- - 4 2 壮 妊计 罢髻旺r 弧 辐 封】 皿 hr 正砌 最据蚶赂 岳 最椒脚世 塔舞划是 球束爿 爿j 卜徊水鲻 辙昏 蒜啪叫 罄 岱筠 一 球翊幡 耳 岸翌 * 醛蝉。 状 上制 怒 嘎 爿瞽昏唱 齄 蕊墨 h坩 五 稿:| 搴描 璺票 雹 一 孙 辕掣忙g 蜡 叮 甾崩匾- 一一 糊霉 封g 爿疆 姆皿蜒州 封船正世 墨卡 驾囊篝董詈冀星 i 匠 鉴藿蓁魁 暖叫 h 需甾壬纂描年韫- 4 。 燃 理骝音 一 坩 墨 搽辐窭 暖 一 强 哑球墨坩 口 一一 籁爿翟腰晕葚嗡氍r 胀霉蹦删叫2 箍 一 翼萎蓄霉薯蓁 * h 瞽祷匿晕。 四 谂 吲 呷 皿 蓥垂 一 一 譬 暇博g 两。理忡 避 姜墓囊 叮 碟冁永 i 甘 0 盛意 喇一 2 强 最蠡差墓藿薰 - - t 曰 熹l 盖羹藉嘉蓁巢 罾躁 墓芸 絮罨拳墨o 篓一 匠 妻羹耋 粤型 拣 埘采瞬一 一 口i 剞爿畚击匠 一球 划世帮0 - 4 寿枢j i 盆爿螺坩 数 叮 厘龊蜊舡靶扭巡靠w 嘏 二 砌 霉 黑挚埋榭;捌g 鞋惮稆敝 排 露 g 要塞 一 娶是焉芝最竺蓬蕞芊赛寝誉 墨 茁掣曜世w 匪苍镒矗醛撼g 只 靛嫡一 詈墓 蚺 望帐褶h g 捌错蒋竺一 叫在世 擦噻 匠 曲 。崆| 咎悄器捌枨。盆啦暖h # r 幡坩 一 铷瞎 丑 暇将譬 = 瞅h g 匪薛竺虫8 、彀z 萎垂 圃 口址 鐾墓 。 五 粼 一 一 詈摧 弧 壮莹一 噬 ( 。 蝗 8 蛔驸 一 棼_ l 锢世略r 回聂哥镫g 。 一 器h 箍世言州_ 哥 翻* 博臀h 世幅世翅墨 j 医 蛞 田 叫 吲1 蓦椒耙h 世1 4 啦眯 式萄 _ 一蚶矗 蛞岳譬忙删掣h 求神j f 臀医日 犀 强 h 亘鄂瞎划怛燕州匿 拣昔坩 一 恫黑犁导牧h 眯制h 描 一 关 莉墨牝留躁蓠抖 驾釜割鞋删 划煳徊窖 水盆 水鼎掣燃器垦露厘器酶鑫 烬椒4粤螺爿水戳州露匠导越酶皿蝽赋辑怛瞰州二_i僻 根露g鼬厦巾摊盘蟋爿水圃稍n水 。刮谢删昧菇譬爿嫩茛君避肇耨椒憾匠鞲首双似爿水g匝廿水缸导嫁o一皿呻廿o西_【毒幕鲁蹭簿晕哑哥v。冲96_i(戗叮一蒋菇封扑蟋g蒋敞:n氍唧岳鹭*未瑙 ) 螽 疃 :b 螺 犀 黠 ji 曩慧敬 辐 衄 域 增 引 廿 粑嚼 水 爿斌 + 水r 拇 幅 引 = i r 褪 崮 ; 吠徊匣 熏 萋壤 +雕七 二 枢r螺 韪 爿擦蒋 罄 l r椒 g 鬈菊蓦器薹羹赢。 g奄 型 盘 皿 椰l 蓑萋蕃蓁蓁童羹蓁 斌 螺 蜷 爿l 菇鑫 燃 水l 长 娟娟 跫 盘l 幅 割椰j 盱鞲g 叹辐琳徊督制蓝 蝮l 嘏 轴妊哑氍 枷 艄 甓 捶 哑蝥l 鬟三 墨粪 盆 暖 藻 七 馥 虢萎 斑粗 一 螺 h 高廿。疑 她水 坩恻 誉 ; 理蝼掣 村 藻 七 螺 田 萋陲 皿 蜷 七姻 l r 。 脘 球 辞+ g 十阱器却 艄十割爿 爿艄甾水 爿 疆翠削+蜡署g 神 箍 疃 七_ k 彗陵 驾 j 辱 螺 摒 水| 蕻耋藉 r“ 届 幅 艄 辆收 七 ; 水阱柩譬娟。 ,霹 j 矗 圃 萋艇 婺嚣 了 幅 粼 枨 壮莒 黠 督 。爿_ 爿g 鼎g c r 畦 嚯 ; 水矧 :b 幡 萋倭 十 露 螺 正 柞_ r 旺 引幅 采 摆球 :珀 聪 蓦薹一 _ | 导g斟导誉牝晕 爿封引爿铽封球忙 水g 邑水瓣求心水淋末掣燃匈霉 军5投矗姆爿水陬州窖匦岳随搽圃螓赋螺怛嘛州i上僻 祥丑蝗回域嗡钓肇彬霉g扛擦爿水料1特 关于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我国失业统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现行核算方法得到的失业率是否合理 我国在1 9 5 8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就已经宣布消灭失业,实行“有饭大 家吃,有工大家做”的就业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分配 制度。表面上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似乎没有失业现象存在,但许多机关、 企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实际上是以全体劳动者的不充分就业 掩盖部分劳动者的失业。当社会主义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轨道,加上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各行业、各部门对劳动力需求大为减少时,这种脆弱的表象被彻底打破, 失业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断增加之势。纵观当前 的失业,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登记失业,因为目前我国的劳动和统计机构尚未提供全社会失业人员比 率的数据,登记失业只是反映了我国城镇人口中在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 二是隐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包括城镇和农村两种情况:其一,中国城镇从 业人员中隐性失业现象广泛存在。在一些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富余人员,尽管这 些人已被企业或机构雇佣,也从其雇佣单位领到工资,从劳动者个人来说已经就 业,但该企业或机构人员过剩,失业现象隐藏在企业中。1 9 9 5 年6 月对某城市 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中富余人员平均占1 7 0 8 ,有的企业甚至高 达4 0 :其二,农村失业形式主要表现为隐性失业,即农户留在农业的劳动力有 超出生产需要的相对剩余,或有季节性的剩余劳动时间。据统计每年有大约5 0 0 0 万农民工到城镇寻找工作,是城镇临时工的主要来源。 三是实际失业,目前除了登记失业和隐性失业,还有因城镇部分企业经营困 难,拖欠职工工资,这些企业的职工已经半年及以上未能领到工资,这些职工虽 末失业,但不能领到工资,无异于失业,是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一种特殊形 式的下岗或放假人员。 尽管目前我国存在以上三种形式的失业状况,而在官方的劳动统计中,仅有 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据,当然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研究目的,也采用不同方 1 0 第一章我国失业统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法进行了调查和估计。 仅就城镇失业率而言,首先比较一下劳动和统计部门提供的失业率信息与目 前存在的几种流行的失业统计口径( 表2 - 1 ,以2 0 0 0 年为例) : 表2 - 1 :几种流行的失业率估计单位: 类别统计或估计方法 数值 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资源比重 3 1 包括下岗的失业率 在以上计算的分子中包括下岗人员 7 8 调查失业率按过去2 周内工作不足1 小时定义 5 2 主观估计失业率有关领域学者和官员主观估计汇总7 ,1 莫荣:2 0 0 2 年:中嗣就业报告,p 1 8 5 1 8 7 。 其中: 国家统计局的登记失业率,即登记失业人口占城镇从业资源的百分比,此处 城镇从业资源=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一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一聘用的离退休人员一聘用 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不在岗职工+ 城镇私营业主+ 城镇个体户主+ 城镇私营 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 0 0 0 年登记失业人口为5 9 5 万人, 分母为1 9 1 9 4 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 1 ; 包括下岗人员的失业率,即在分子中包括下岗人员,2 0 0 0 年下岗人员有9 1 l 万人,则分子为1 5 0 6 ( = 5 9 5 + 9 1 1 ) 万人,使用相同的分母,得失业率为7 8 ; 调查失业率,按照过去2 周内工作不足1 小时的定义,调查得到的城镇失业 率为5 2 ; 主观感觉估计的失业率,即使用“德尔菲( d e l p h i ) 专家法”,由相关领域的 学者和政府官员估计的失业率汇总数为7 1 。 由此可知,2 0 0 0 年的登记失业率最低只有3 1 ,包括下岗的失业率最高, 达到7 8 ,比登记失业率的两倍还多,调查失业率和主观估计失业率介于二者 之间。所谓的下岗不过是计划经济中隐性失业的显性表现而已,而且随着我国逐 步取消再就业中心等一系列对下岗工人的福利,可以预测我国特有的下岗人员必 将有一部分转变为显性失业人员,再结合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的估计,可以推测 我国在2 0 0 0 年的失业率应该在7 左右。所以由上述比较结果,国家统计局公布 的登记失q k 率已经不能如实地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 关_ = f 二我国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为进一步说明该结论,再来看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失业率和失业人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失业率较高,不过最高也只有5 4 ( 1 9 7 9 年) ,进入8 0 年 代后,失业率又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 9 8 3 1 9 9 2 年平均失业率仅为2 2 , 1 9 9 3 年开始失业率有所上升,但直到2 0 0 1 年亦未超过4 。2 - 4 的失业率,按 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根本不算是什么严重失业。2 0 0 2 年国家统计局公 布的失业率达到4 o ,2 0 0 3 年的失业率为4 3 ,是近2 0 年间的最高水平,但 其是否真实准确的反映了我国目前严重的失业状况,还有待商榷。最近1 0 年 ( 1 9 9 5 2 0 0 4 年) 间平均每年的失业人数为6 4 6 万人,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个巨大 的数字,但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 3 亿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那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数字来看,我国近2 0 年来一直都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全部劳动力都找到了工作,只要劳动力市场上有意 向的人与空缺的工作岗位在总量上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就可以称为充分就业。在 现实中,劳动力市场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求职者与岗位空缺的数量相 同,还是不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就业,失业现象仍然存在。因为在任何经济社会中, 总会存在一部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人员。这种发生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 业,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称为自然失业率。由于 人口结构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自然失业率也是不断变化的。在2 0 世纪,西方 经济学家大多认为,自然失业率大致在4 左右就可以说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而 目前,有经济学家认为自然失业率应在6 左右。 所以官方统计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并不构成什么威胁,但反观一下我国的社 会经济生活,就会发现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待业、下岗、歇业以及长期放假的人 员,人们普遍感觉到失业人员众多且增长较快,这便使人们对名义失业率的真实 性产生怀疑,同时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到底有多大呢? 名义失业率所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池区安全员证考及答案1
- 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 脐橙产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老旧建筑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探索
- 土味水晶鞋营销方案
- 2025年交通工程安全题库及答案
- 三级语文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养殖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
- 儿科病区应急预案(3篇)
- 7.2 三角函数概念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苏教版2019
- 楷书毛笔课件
-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分标准
- 额窦手术课件
- 电梯井道圈梁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 流感疫苗项目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 财务代理记账报税合同模板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 钢结构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