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目的:目的:探讨 plyometric 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规律。 方法:方法:14 名青少年男子国家二级以上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 行为期 9 周的 plyometric 训练实验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训练课均采用相同的跑 的训练计划,同时实验组在每周二、周五除了跑的计划外再加入一定量的 plyometric 训练,对照组除了跑的训练外不再加入其它实验刺激;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对象实验前后 身体形态指标(体重、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 、运动素质指标(100 米跨步跳步数、 60 米跑、立定三级跳) 、运动生物力学指标(弹性能利用率) 、运动生理学指标(pwc170 体重、最大摄氧量)和运动综合指标(跑步经济性、3-km 跑成绩)的变化,来阐明 plyometric 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 结果:结果:实验后实验组的体重显著减小(p0.05) 、体脂百分百显著降低(p0.01) , 但去脂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 ;实验后实验组的 100 米跨步跳步数、60 米成绩和立 定三级跳成绩都显著性提高(p0.01) ;实验后实验组的弹性能利用率显著性增加(p 0.01) ;实验后实验组的 pwc170体重和 v02max均无显著变化(p0.05) ;实验后实 验组的跑步经济性(re)和 3-km 跑成绩均显著性提高(p0.01) ;对照组的以上指标 实验前后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结论:plyometric 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主 要体现在 plyometric 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外部形态,增加身 体充实度,并且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运动素质,同时促使弹性能利用率的 提高,使能量节省化,进而使跑步经济性(re)得到提高,最终在心肺功能无变化的情 况下显著提高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 3-km 跑步成绩。 关键词:关键词:plyometric 训练;青少年;中长跑运动;专项能力;跑步经济性 ii abstract objective: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yometric training to young men,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cial ability. methods:methods: 14 young men, two more than the national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a period of 9 weeks of plyometric training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for each training course are run using the same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very tuesday, friday in addition to running the scheme, then add a certain amount of plyometric train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o training to run no longer join the other experiments stimulation; the same time, by observing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body shape index (body weight, body fat percentage, fat-free mass), motor quality indicators (number of 100-meter stride jump, 60-meter dash, standing triple jump),biomechanics indicators (elastic energy utilization), exercise physiology indicators (pwc170 / body weight, maximum oxygen uptake) and sports an integrated indicators (run economic ,3-km run performance) changes, to clarify the plyometric training on the young man was a special ability of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results:result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dy weight (p 0.05), hundred percent body fa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100 m the number of stride jump, standing triple jump of 60 meters accomplishments and achievement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1);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of elastic energy u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of running economy (re), and 3-km run performanc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conclusion:conclusion: plyometric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young men,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the special abil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plyometric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body of young men,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the external shape, increase physical enrichment degrees, and without gaining iii weight with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movement, while promoting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elastic energy to make energy savings of and thus make running economy (re) be enhanced and eventually no change in the case of heart lung fun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ale adolescent middle-distance athletes, 3-km runn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key words: plyometric training; young people; middle-distance movement; special capabilities; running economy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 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首 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plyometric 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plyometric 训练是过去 30 多年来最令人兴奋的训练创新之一,是指利用肌肉先做 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进行训练,是一种优化骨骼肌结构和 功能并提高其收缩速度和和力量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它包括各种快速单脚跳、 双脚跳、 跳围栏等, 更激烈的如从 30cm 高的平台自由落下 (非跳下) , 落地后马上向前或向上跳。 它不仅适用于力量、速度为特点的体能类项目,还适用于以技术、技巧为特点的技能类 项目,目前也用来进行运动员的损伤康复训练。plyometric 训练已经被广泛关注,许 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把它看作是一种对运动成绩具有关键支持作用的能力, 因此受到大 量运动项目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力量是竞技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长跑运动员也需要发展力量来 弥补大运动量与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组织分解(bill foran) 。在国外,plyometric 训练 的耐力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浏览近期的国外相关报道就能发现,许多世界 一流的中长跑运动员声称在他们的训练中融入了 plyometric 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并 且已有相关专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 plyometric 训练确实能提高中长跑运动的成绩,但 是这方面系统的研究较为鲜见,并且相关研究的实验对象都是成年顶级中长跑运动员, 把 plyometric 训练用于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研究非常少。 我国长期将 plyometric 力 量能力归类于快速力量,忽视了它对耐力的作用。正如清华大学陈小平教授所说,至今 plyometric 训练的耐力问题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状态,还没有认识到这一力量的 耐力训练原则和规律,以至于,在我国把 plyometric 训练和中长跑运动结合在一起的 研究几乎是空白。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把 plyometric 训练和青少年中长跑运动结 合一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 plyometric 训练为切入点, 研究 plyometric 训练对青少年中长跑专项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青少年中长跑训练提供 相关理论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的创新点 1.1. 我国把 plyometric 训练和中长跑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为鲜见 (至今在体育 核心期刊上未见有相关论文发表) ,在某种程度上本研究的选题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2 2.2. 在国外把已有很多关于 plyometric 训练和中长跑运动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 验研究,但是竞技运动方面的研究都是选择成年中长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在健身减肥 方面的研究都是选择无训练经验的普通人群为实验对象, 恰恰没有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 方面的相关研究,故本研究选择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 种创新,由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plyometric 训练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 的耐力能力。 1.3 文献综述 1.3.1 plyometrics 起源 1.3.1 plyometrics 起源 brian p 和 chu d a 认为, plyometrics 最早出现于东欧(前苏联) 1,前苏联田径 教练 yuri verkhoshanski 在其“perspectiv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speed strenggthe preparation of jumpers”一文中,以冲击训练法( shock method)为名提 出 plyometrics 这一术语,且强调 plyometrics 是一种增强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2。 但 radcliffe 认为, 虽然从文献来看 plyometrics 最早由前苏联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提出,但在当时并不是新的训练方法,也不是前苏联运动训练界所独创 3 ,且 plyometrics 很早就已用于运动训练, 但是并没有发展成系统的训练方法, hill 在1950 年就较为系统地论述过肌肉预收缩(拉长)能加大肌肉张力的现象 4。我国学者魏冰认为 “最早推崇plyometrics的年代应该是 20 世纪 30 年代” ,并认为“最早(类似)实践 应用是在欧文斯和其教练的年代,而非 60 年代的欧洲” 5,我国学者徐飞认为这一观点 有不妥之处 6。国外学者 chu d a 和 radcliffe 考证后认为, plyometric 起源就是简 单的“跳跃训练”(jump training)。 1.3.2 plyometrics 术语名称和译名 1.3.2 plyometrics 术语名称和译名 关于plyometrcis的名称和译名在国内外一直都存在着争议,bosco , komi 认为 plyometrics也称为ballistic 7, martel g f,harmer m l,logan j m认为plyometrics 1 brian p.what is plyometric training ol. 2 chu d a. jumping into plyometrics,2nd edition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1998. 3 radcliffe j, farentinos b c, robert f. high- powered plyometrics 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1999. 4 hill a. the series elastic component of muscle (summary)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biology), 1950,137:273- 280. 5 魏冰,李庶鸿,黄国龙. plyometrcis 问题探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79-81. 6 徐飞,夏志,郭凡.对 lyometrcis 问题的再探究兼对lyometrcis 问题探究一文辨析与商榷j.首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7,19(5):19-24. 7 bosco c,komi p v.ito a.prestretch potentiation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during ballistic movementj.acta physiol scand 1981,111(2):135-140. 3 training就是stretch-shortening exercis、或ballistic training 8,siff认为 plyometrics training应更名为powermetric training以避免混淆 9。 我国学者大部分都把plyometrics译为“超等长收缩”。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体育 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运动生理学(1978)译为“剧烈的等张或等长抗阻练习” 10,喻慕凯等译为超常力量收缩训练方法、弹性力量训练方法、发射性力量训练方法11, 陈小平译为反应力量 12,闫松华等译为弹簧式反弹训练13,魏冰等译为“全相位等长练习” 14。我国台湾多翻译为“增强式训练”、“弹震式训练”15,香港也偏向于翻译为“增强式 训练” 16。台湾、香港对plyometrics译为“增强式练习”并无多大争议17。笔者认为,在 plyometrics还没有更准确统一译名的情况下,最好还是用它的英文名。 1.3.3 plyometrics 收缩机制 1.3.3 plyometrics 收缩机制 从生理学角度看,plyometrcis练习是一种“离心向心复合式收缩”, 包括离 心、过渡和向心三个不同的阶段,相对于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等而言它更符 合人体运动时的肌肉收缩形式;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它是肌肉在做离心收缩时产生弹性 能,在做向心收缩时释放能量以维持人体的运动。 1.3.3.1 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者认为,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与肌肉的组织结构有关,且认为 肌肉弹性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串联弹性成分,而肌肉串联弹性成分主要是位于肌 肉内肌节之间的结缔组织如肌腱等。 alexander等的研究认为, 由于串联和并联弹性结构 的伸展特性不同(串联可达10,而并联仅为14),所以弹性能量的产生和储存 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串联弹性成分 18。 rack和westbury对串联弹性组织的微细结构在肌肉做 plyometrcis练习时, 他们发现无论是位于肌节之间的弹性键盘和还是位于肌肉两端的肌 腱均对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和储存起着重要作用 19。fukashlir等人最近研究报道,在连 8 martel g f,harmer m l,logan j m,et al.aquatic plyometrics training increases vertical jump in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medsci sports exerc,2005,37(10):1814-1819. 9 siff m c.facts and fallacies of fitness,2nd edtion.1998. 10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11 喻慕凯,胡亦海.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湖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1988. 12 陈小平.对反应力量可训练性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25-28. 13 闫松华,闫虹,金季春.两种速度训练方法新探弹簧式反弹练习和超速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4,27(14):1639-1641. 14 魏冰,李庶鸿,黄国龙. plyometrcis 问题探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79-81. 15 林正常.运动科学与训练(修订三版)m.台北市:银禾文化事业公司,2002. 16 跳远(理论部分).香港业余田径总会一级田径教练班讲义,2005. 17 徐飞.对 plyometrics 问题的再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2007,22(1):50-54. 18 alexander r,bennet-clark h.c.storage of elastic strain energy in muscle and other tissuesj.nature,1977,256:114117. 19 rack p.m.h.,westbury d.r.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cat soleus tendon and their functional importance j.j.physiol.,1984,347:479-495. 4 续纵跳中完成的全部正功有1/2或2/3是由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提供的 20。但也有不同的声 音,对于弹性能的产生和储存是否以结缔组织为主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论。 1.3.3.2 肌肉的最佳牵张长度 在plyometrcis练习中肌肉的牵张长度是由运动环节绕关节运动轴转动的角度决定 的,转动的角度越大,则肌肉的长度增加,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肌肉在收缩前的初长 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有影响,随肌肉初长度的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效果也逐渐增 大。当初长度增加到某一长度时(最适初长度)肌肉将产生最大的收缩效果,这是因为 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参与收缩的肌肉横桥数目,根据肌肉收缩肌丝相互关 系分析,最适初长度时粗丝和细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使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 达到最大,因此产生最大力量 21。lephart认为,在plyometrcis练习肌肉拉长工作阶段, 可使肌肉在随后的缩短过程中不至于过早出现起作用的横桥数目减少的现象,从而提高 了向心收缩阶段的收缩效果,增大了肌肉收缩效应 22。但是,对不同肌群、不同训练水平 及不同专项的人在进行不同的plyometrcis练习方式时肌肉牵拉长度的最佳值不能一概 而论,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1.3.3.3 离心向心收缩的耦联时间 生物力学实验表明,肌肉的弹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弹 性形变力下降。 离心收缩时产生的弹性能贮存在被快速拉长的肌肉中, 若耦联时间增加, 贮存的弹性能将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使向心收缩时可利用的部分减少,肌张力 下降。bosco让两组受试者分别着普通跑鞋和特制的软鞋在跑台上进行各种跑速的练习, 结果在各种跑速中软鞋组的耦联时间均较普通鞋组长, 他并且观察到了耦联时间每增加1 ms,由预先拉长所增加的力效应相应地下降20 n 23。 综上所述,对 plyometrcis 收缩机制的研究进展来看,大量的研究者认为,肌肉的 串联弹性成分是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主要部分,但仍没有统一定论;牵张长度 最佳值明显存在个性化特征,牵张的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个性化的 最佳范围;如何在缩短离心向心收缩的藕联时间的同时又不损伤肌肉韧带,也需要 因人因专项因训练情况而定。这些问题只能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才能得以解决。 20 fukashiro s,calldwell g e.utilization of stored elastic energy in leg extensorsj.biomechanics 7-a,h.matsuie,2002,6(6):253-263. 2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2 lephart sm,a.j.,ferris cm,sell tc,et al,neuromuscular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changs in high school athletes:a plyometric versus basic resistance program.brj.sports med,2005,39(12):932-938. 23 kaatz s a 著.工步标译.骨骼肌的弹性成分与机械效率jl.科技译林,1988,(2):94-99. 5 1.3.4 plyometrcis 的训练实践 1.3.4 plyometrcis 的训练实践 1.3.4.1 plyometrics 的爆发力研究 plyometrcis 自从问世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提高爆发力的训练中,爆发力是通过力 在单位时间内在一定活动范围内实现的,它决定于骨骼肌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它是 速度和力量的综合, 等于速度和力量的乘积。 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把 plyometrcis 练 习整合到全部训练计划中,成为竞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有效发展爆发 力的训练手段,它不仅适用于力量、速度为特点的体能类项目,还适用于以技术、技巧 为特点的技能类项目。 屠建利(2000)研究了8周 plyometrcis 练习在标枪训练中的作用,8名业余体校少 年标枪运动员参加了实验,发现实验后受试者的上肢专项爆发力得到很好发展,并根据 业余体校少年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特点, 设计与标枪投掷技术相似的 plyometrcis 练 习进行训练,可以起到衔接互补的作用,对掌握和完善正确技术和提高运动员素质及标 枪的成绩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24。schulte-edelmann ja.(2005)等研究了6周的 plyometrcis 训练对肩肘关节后部伸肌的爆发力的影响,28名大学生被分成了对照组和 plyometrcis练习组,结果发现plyometrcis练习组肩肘关节后部伸肌的爆发力有明显提 高,而对照组肩肘关节后部伸肌的爆发力无明显改变 25。 刘光红 (2000) 研究发现运用plyometrcis练习中的典型方式跳深练习结合力量练习 可以发展学生弹跳力,能使学生具备肌肉短暂紧张能力,力量波动可超过人体重量10倍 肌肉短暂紧张能力;时间越短,力量波动越大,是学生通过其他练习所不能达到的;因 此可以说跳深练习是发展爆发力,增加弹跳力的绝妙方法 26。gronin jb(2005)研究了 26名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初速度、加速度和最大速度,与其力量和爆发力的关系,结果表 明运用plyometrcis练习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速度, 更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 水平,尤其是爆发力 27。陈新平(2007)对不同形式组合的单脚plyometrcis练习(单脚 跳深)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选取了跳深跳台先逐渐升高后再逐渐降低组合、 逐渐升高组合、逐渐降低组合和相同高度组合四种方式,实验对象为60名普通高校体育 院系学生,将其分成四组,并进行两轮实验;结果发现不同形式组合的单脚plyometrcis 练习(单脚跳深)均能有效提高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并且跳深跳台先 逐渐升高后再逐渐降低组合、逐渐升高组合和逐渐降低组合这三种方式比相同高度组合 形式,更有利于发展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其中跳深跳台先逐渐升高后 24 屠建利等.超等长练习在少年标枪训练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2326. 25 schulte-edelmann ja,davies gj,kenozk tw,gerberding ed,the effects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f the posterior shoulder and elbow.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1):129-134. 26 刘光红.跳深练习发展弹跳力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3435. 27 gronin jb,hansen kt.strength and power predictors of sports speed. 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2):349-357. 6 再逐渐降低的组合形式最能有效地发展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下肢爆发力 28。 综上所述,plyometrcis 练习是一种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手段,它通过改善骨骼肌的 激活模式、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的协调能力、肌肉弹性成分的最佳紧张度等来增加骨骼 肌的最大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 从而发展了肌肉的爆发力。 但是由于 plyometrcis 练习 是一种强制性的收缩方式, 它对机体的刺激深度很大, 如果安排不当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一定要在运动员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方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虽然 plyometrcis 练习已被证明是一种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根据具体的要求选 择科学合理的 plyometrcis 练习形式和强度,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3.4.2 plyometrics 的耐力研究 中长跑是典型的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目,“竞速”是耐力性项目的核心,发展 和提高以最高的平均速度通过专项竞技距离的能力,是耐力性项群选手训练的主要目标 29。 但由于国内学者对中长跑项目的核心把握不准确, 造成对耐力性项目的力量训练一直 不够重视,有的直接不安排力量训练,有的即使安排了力量训练,但也缺乏系统性和科 学性,通常就是蹲杠铃和持重物摆臂,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认为力量训练会和耐力训练 相冲突。陈小平(2004)认为 plyometrcis 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快速力量已经得到广泛 的认同,但它的耐力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种认识造成 plyometrcis 力量在田径、体操 等速度力量性跳跃项目中受到更大的关注,而在田径中中长跑和速度滑冰以及球类等需 要该力量能力的运动项目上往往被忽视, 甚至很多教练员认为该力量素质不存在 “耐力” 的问题 30。而在国外,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已经在中长跑训练中安排一周多次的力量训练, 意识到竞速是耐力性项目的核心,非常注重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体能中速度成分的 影响,并且主要运用提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是 plyometric 训 练。例如:世界著名中长跑运动员 ronaldo sebastian coe曾经保持多项世界记录,他 的教练就是采用扩展式 plyometric 训练使他不断提高成绩;deena drossin,2003年世 界排名第三的马拉松运动员也进行了 plyometric 训练,而且称此训练对他很有好处 31。 在国外,plyometrcis 力量的耐力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著名学者 paavolainen (1999)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为期9周的 plyometric 训练实验研究,把18 名耐力运动员分成实验组10名运动员,对照组8名运动员,两组采用相同的训练量,但是 实验组中32%的训练和对照组中3%的训练用爆发力训练来代替, 结果证明实验组运动员的 跑步经济性提高了8.1%,5ks跑成绩提高了3.1%,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两组的乳 28 陈新平.不同形式组合的单脚跳深练习对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7. 29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30 陈小平.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3:1012. 31 track and field new mayeb. 2002,5. 7 酸阈和vo2maxm均没有显著改变 32。spurr (2003)通过对17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为期6周 的plyometric 训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提高了5.7%,3ks成绩提高 了2.7%,他认为plyometric 训练可以通过发展肌腱系统的强直度来提高跑步经济性 33。 saunders(2006)他把15名高级水平长跑运动员随即分成实验组7名运动员和对照组8名 运动员,两组进行相同的跑的训练,实验组每周再加上330min的 plyometric 训练; 第1周只进行了2次 plyometric 训练,主要是对实验中各种 plyometric 练习方式的熟 悉并掌握练习技术要领, 接下来的4周是每周2次馆内和1次草地练习, 后4周是1次馆内和 2次草地练习; 为了两组训练时间的相匹配, 对照组除了跑的训练外仅进行一些伸展和核 心稳定性练习;实验共持续9周,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跑步经济性提高了4.1%,对照组无显 著变化,实验前后心肺功能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 plyometric 力量的耐力问题已经引起国外众多学者、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 关注,但是在国内 plyometric 力量的耐力问题研究仍是空白,至今在16家体育核心期 刊上仍鲜见相关于 plyometric 力量的耐力问题的具体研究。就目前 plyometric 力量 的耐力问题的研究状况来看,即使在国外也仅仅局限于零星、分散的研究,需要研究的 领域和问题还很多,关于它的耐力问题的原理和规律更亟待进一步研究与夯实。 1.3.5 plyometric 训练中存在的问题1.3.5 plyometric 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3.5.1 “最佳跳深高度”的个性化缺乏研究 跳深作为plyometrics的典型练习方式之一,一直都备受广大学者、教练员、运动员 的关注。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跳深练习的实效性。但在“最佳高度”的 选择性等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统一权威的认识。verkhoshanski(1973)提出, 0.81.1 m 的高度上进行跳深练习效果最好 34。blallner s和nobel(1979)提出跳深 适宜高度为80 cm 35。 radeliffe j 和 farentinos r (1985) 则认为,跳深的高度为 20 30 cm 可以获得最理想的跳深效果 36。非尔罗丁(1989)发现,从 40 cm 跳下可以得 到最佳起跳效果 37。此外,国内学者满昌慧等(2000)则提出从 5565 cm 高度跳深 最适宜 38。郑彩状等(2002)则提出从 3055 cm 高度跳深最适宜39。综上所述,所提 32 paavolainen l,et al.explosive-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5-km running time by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and muscle power j.j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999,86:1527-1533. 33 spurrs,r.m,et al.the effect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distance running performancej.european jurnal of applied physiolgy,2003,89:1-7. 34 verkhoshanski t. depth jumping in the training of jumpersj.track technique, 1973,41:1618-1619. 35 blallner s, nobel l. relative effects of isokinetic and plyomtric training on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s,1979,17(1):18-23. 36 radeliffe j,farentinos r. explosive power training champaingn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j. exercise and sports science,1985,67(4):231-234. 37 非尔罗丁.重复性跳深练习训练方法评述j.贺辉,译.田径季刊,1989,12(4):45. 38 满昌慧,赵连甲.超等长练习在跳高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0,(3):36. 39 郑彩状.跳深练习对增加运动员腿部爆发力作用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5):138-141. 8 “最佳跳深高度”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受试者训练水平、年龄、性别、专项等造成的, 所以“最佳跳深高度”的个性化方案还需深入研究。 1.3.5.2 plyometric 耐力问题缺乏研究 plyometric 训练已发展成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爆发力的重要手段, 被广泛的运用于训 练实践中,但是,它的耐力问题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它的爆发力的研究。在国外, plyometrcis 力量的耐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许多国际级的优秀中长跑教练员 和运动员在他们的训练中加入了 plyometric 训练,并取得显著效果,但是相关研究仅 仅局限于零星、分散的研究,且明显滞后于实践。然而,plyometrcis 力量的耐力问题 的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我们还不了解,确切的说是还没有认识到它的耐力训 练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虽然 plyometric 力量的耐力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 者、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但是关于它的耐力问题的原理和规律还需要广泛深入的研 究与探讨。 1.4 本研究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1.4.1 pliyometric 训练 plyometric 训练是指利用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复合式收缩 形式进行训练 40,它是一种优化骨骼肌结构和功能并提高其收缩速度和力量的一种重要 训练方法。 1.4.2 专项能力 专项能力是与专项有直接密切关系、并对专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能力。虽然目 前,我国训练学界对专项能力的界定还存在不一致,例如:徐本力(1999)认为专项能 力是指运动员在特定专项领域所具备的竞技能力,是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 所必须具备的最直接的竞技能力 41。陈小平(2002)认为专项能力是指与运动员的比赛专 项有密切关系的运动能力, 是决定运动成绩优劣的直接因素 42。 从以上两个专项能力的概 念来看,他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核心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即专项能力是与专项有 直接密切关系、并对专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它应包括可直接改善和提高专项 运动成绩的专项运动素质、身体形态、机能、技术和心理等能力。 40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30. 42陈小平.试论“专项能力”的训练对我国体能类项目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索j.2002,38(1):10-13. 9 1.4.3 跑步经济性 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 简写为 re)是指在给定的跑步速度下所消耗的氧 气,跑步经济性好的运动员在恒速跑时比经济性差的运动员消耗更少的氧气 43。跑步经 济性可以用多功能跑台测试,一般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跑速,测试在恒速 时的摄氧量(vo2),在相同跑速下摄氧量低的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好。 1.4.4 弹性能利用率 弹性能利用率指利用弹性能而增加的纵跳做功与肌肉离心收缩所做的功的比值 44, 弹性能的利用普遍存在于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 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的 练习中,如走、跑、跳等运动中。 2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ebsco 数据库、中国田径 协会网、国际田联网等资源检索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运动训练专著、学术论文以 及学位论文等,以全面了解 plyometric 训练以及它对中长跑成绩的影响,形成了本研 究的理论依据及重要理论基础。 2.1.2 实验法 本研究以 14 名年龄在 1418 岁之间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均为 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训练年限为 25 年。把 14 名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每组 7 人,每周训练 5 次,周末休息,共持续 9 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训练课 均采用相同的跑的训练计划,令外实验组在每周二、周五加入 plyometric 训练即一周 2 次 plyometric 训练,对照组除了跑的训练外不再加入其它实验刺激,仅仅为了两组 训练时间的匹配,对照组在周二、周五加入一些力量训练如负杠铃半蹲起,持轻器械摆 臂等练习。 43 dave bullock.the impact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middle distence running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006,44(1):9-13. 44周越等.不同专项运动员骨骼肌弹性能利用率的比较j.体育科学,2001,(4):75-80. 10 2.1.3 专家访谈法 就有关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训练计划、 实验指标及其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对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 访谈。 2.1.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 spss10.0 进行统计学处理,测试结果均以 mean sd 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实验前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前后 的各项指标用配对 t 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且用 pearsor 相关分析法检 查各指标间的关系,显著性水平均为 p0.05。 2.2 实验设计 2.2.1 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 14 名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 年龄在 1418 岁之间,训练年限为 25 年,且实验前无 plyometric 训练经验, 都来自安徽省淮北市某体育运动学校。 2.2.2 实验分组 把 14 名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7 人,每周训练 5 次,周末休 息,实验干涉持续时间为 9 周。实验前进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心脏肾功能正常,无 明显运动外伤史,运动能力正常。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钢屋檐施工方案
- 省级药品管理制度
- 旋转钻井施工方案
- 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总结范本
- 通风施工方案视频
- 施工方案策划公司
- 配合现场施工方案
- 碣石水库施工方案
- 洗水厂品质管理制度
- 桥台墙身施工方案
- 110kv各类型变压器的计算单
- 【A3】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卷一)(含答案)
- 重说二十年前的作品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 身份证前六位与省市县区对照表可直接存入数据库
- 工程洽商单(样本)及工程设计中标通知书
- 三菱HOPE电梯的故障码
- JJG 875-2019数字压力计
-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件
- 基于Robotstudio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设计
- 制梁场制存梁台座检测方案
- 质性研究方法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