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些年,许多城市走到了武汉的前面。武汉是中部六省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工商业基础最好、经济总量最大的特大中心城市。已经具备成为中部经济发展中心 增长极的必备条件。在中部六省各大中城市中,比较而言,武汉的优势最明显。中 部要崛起,武汉理应是龙头。武汉兴则中部兴。 武汉经济的发展,从其区位优势来看,很容易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 用。 武汉的飞速发展,有利于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壮大,促进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壮大; 也有利于是促进东西南北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带动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飞速 发展。 武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复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软环境 建设严重不足,资金困难,企业家及其精神匮乏,人力资本浪费严重,等等问题, 是武汉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武汉经济要想在中部率先崛起,并起到中部发展的龙头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主 导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和其它服务业发展;重视人才,充分 发挥科教支撑;实施科研、教育、生产一条龙的产学研i 程;加快优化环硬环境, 尤其是软环境建设。 关键词:中部崛起,武汉发展,制约因素,硬环境,软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m a n yc i t i e sh a v eb e e na h e a do f w u h a ni nr e c e n ty e a r s i nm i d d l ep a r to f p r cs i x p r o v i n c e sa n dm a j o rc i t i e s ,w u h a nh a st h el a r g e s tp o p u l a t i o n ,b i g g e s ta r e a so f a e r e sa n d h i g h e s tt o t a la m o u n ti ne c o n o m i c s i ti st h eb e s tf o u n d a t i o no f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b u s i n e s s w u h a nh a sb e c o m eac e n t r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c e n t e rw i t ht h en e c e s s a r yc o n d i t i o n f o rg r o w t hp o l e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p e a k i n g ,w u h a ni s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a d v a n t a g e si nt h e a l lo f m a j o rc i t i e si nm i d d l ep a r to f p r c w u h a ni sc o r ei nt h es t r a t e g yo f m i d d l e - b o o s t i n g m i d d l ep a r to f p r c b o o m so n c e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 w u h a na p p e a r s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w u h a ni nt e r m so f l o c a t i o na d v a n t a g e s ,i te a s i l yf u n c t i o n s a s ”e c o n o m yo f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a n d ”s p r e a de f f e c t ”o f r o l e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u h a nr e s u l t si nw i d e n i n gc i t yc i r c l eo fw u h a nu r b a na n d s t r e n g t ho fe c o n o m i cz o n ei nm i d d l ep a r to fy a n g t z er i v e r i ti sa l s oa d v a n t a g e o u si n l e a d i n gp r o s p e r i t yo fm i d d l ep a r t ,p r o m o t i n g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 ,l e a d i n gr a p i d g r o w t hi nw i d em i d d l e - w e s ta r e a so f c h i n a 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u h a nh a sal o to fc o m p l e xl i m i t i n gf a c t o r s t h e i n f r a s t m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f a ra n df a rn o te n o u g h , t h es e r i o u ss c a r c i t yo fs o f t 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h o r t a g eo fc a p i t a l ,s h o r t a g eo ft h e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a n di t ss p i r i t , a n dt h es e r i o u sw a s t eo fh u m a nc a p i t a l ,w h i c ha r et h em a i nl i m i t i n gf a c t o r so ft h e e c o n o m i e sd e v e l o p i n go f w u h a n i fw a h a ne c o n o m i e sw a n t st o r i s i n ga m i da n db e c o m i n gl e a d e ri nt h ec e n t r a lp a r t o fp r c ,w u h a nm u s tp o s i t i v e l y p r o p o s ep r e d o m i n a n c e s h a p i n go fp r e d o m i n a n c e i n d u s t r i a l ; a c c e l e r a t et o u r i s m ,m e e t i n ge x h i b i t i o ni n d u s t r y , f i n a n c i a li n d u s t r ya n do t h e r s e r v i c i n gb u s i n e s s :t h er e s p e c t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 ,f u l ld e v e l o p st h es e c t i o nt ot e a c ht o u n d e r p i n ;t a k i n ga d v a n t a g e i n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e d u c a t i o na n dp r o d u c t i o n , i m p l e m e n t i n gp r o j e c to f c o m b i n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s t u d ya n dr e s e a r c h ;r a p i d l ya c c e l e r a t e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h a r d - e n v i r o r t m e n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o f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m i d d l e - b o o s t ,w u h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l i m i t i n gf a c t o r , h a r d -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f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盼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老脚 日期:如,z 年,月g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扩)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索# 芸产 e l 期:力卵多年,月g 日 指导教师签名: 为、,物 日期:2 一多年,o 月7 移e l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吃惊的可喜成 绩。然而这期间,地区间区域性差距加大,国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突出。研究我国 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地稳步发展已是头等大事。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尝试着研究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处于中部核心地位的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的一系 列相关问题。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目的、目前的研究状况及本文研 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祖国大地一遍生机,尤其是东南沿海更是生机盎然,其发展 势头是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华中重镇的大武汉,虽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 沿海城市相比相差很远。 清末民初的国风报有如是记载“1 9 世纪下半叶,上海是中国贸易的总汇,而 汉口是内地贸易之中枢” 2 0 世纪初,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为全国外贸总额的1 0 左右,居全国第二。以 此,武汉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新中国刚成立时,武汉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的最高排名是第三,仅次于上海 和广州。 2 0 0 4 年一季度全国1 9 个副省级城市的横向比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列第 1 3 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列第1 2 位,外商直接投资列第8 位,出口总额列第 1 3 位。 近些年,许多城市走到武汉前面去了。且不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这些超 级大城市,一段时期与武汉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武汉的,如南京、青岛、 杭州、宁波等,若干重要经济指标也超过了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许多沿海城市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超越声中,武汉的位次步步后移。基于这 一点,作为一个武汉公民,试图揭示这一局面的真相,是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另外由于武汉市的经济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中部崛起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 大意义。 , 近1 0 余年内,我国中部与东部的g d p 差额比已增加了6 倍。武汉是中部地区 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理应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 因此,研究并推动武汉的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中部崛起显得十分必要。中部要崛 起,武汉是关键,是龙头。武汉兴则中部兴。 按说武汉优势不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步步后移的局面? 如何改变这一局 面? 如何在中部崛起中起领头羊作用,实现经济的崛起并起到“发展极”作用? 为解 决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 1 2 文献综述 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下面主要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中部崛起的研究, 尤其是武汉经济发展的诸多研究入手。 1 2 1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武汉市位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部,其地理位置在中国大陆的核心区 域。“各区位因素共同作用所构成的总体区位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区位的优劣状况可以改变,其作用也是相对的。它一般只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 影响较大,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会更 大”。 区域经济的这一理论,对分析武汉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极 ( d e v e l o p m e n tp o l e s ) 型j _ 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超索瓦佩鲁( f r a n c o i s p e r r o u x ) 于1 9 5 5 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 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些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 。参见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2 0 0 4p 5 6 9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 通过具有“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而“发展极”,正 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寺区或大城市的集聚发展而形成的经济 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 决策中心等多种职能,就像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也正是这种 作用使“发展极”能促进自身并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这一理论为武汉成为中部地区 的“发展极”,并促进自身并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g m y r d a l ) 在其1 9 5 7 年出版的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 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强调“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作用, 说明了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既要充分发 挥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又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消除发达与 落后地区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 此外还有核心外围发展理论、区域增长传播理论、新增长论中的区域分化理论, 等等这些理论,这些一般性的经济发展理论,它们只是抽象的一般性理论,它们没 有也不可具体涉及到武汉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实现中部 崛起,以及对武汉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1 2 2 我国中部崛起问题相关研究 近1 0 余年内,我国中部与东部的g d p 差额比已增加了6 倍,因此促进中部崛 起战略,就是党和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做出的统筹区域发展和全面提 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决策。中国加入w t o 后,更需要形成一种东中西互动、优势互 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部六省发展研究中心实施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 政策研究联合课题中,就提出了“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 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 中部崛起问题,主要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总体来看,我国中部崛起问题相关 研究,形成专著的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系统。中部崛起研究的认识整体上还比较零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乱。主要研究成果表现在:他们认识到中部崛起的重要:认识到中部崛起过程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如中部崛起的资金不足、投资环境差,承认中部经济结构不合理, 低水平的重复产业多,等等。对关于谁是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战略支点等问题仍有争 论。例如有“武汉中t l , 说”、“长沙中心说”、“南昌中心说”也有“郑州中心说”等,他们 认为各有各的优势。但不管怎样,这些研究对中部地区及武汉经济发展的研究有着 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1 2 3 武汉市在中部和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 有关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文章很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最近十几年以来,这 方面的研究更多。其中一些共性的内容主要是:1 ) 都承认武汉有其它中部城市无法 比拟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教优势,传统的商贸优势,工业基础较好等优势。2 ) 都看到了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结构不合理、调整难等不利因素。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表现如下: ( 1 )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该书由刘江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发行。关 于湖北省篇中,有关于对武汉的发展与展望的内容。内容涉及地区面广泛,对武汉 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 ( 2 ) 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徐国弟主编,改革出版社1 9 9 6 年出版。 该书强调区域的协调、分工,发挥优势。就湖北地区来说,强调区域开发重点是以 武汉为中心,以江汉来原为腹地,以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的大三角经济区的协 同发展。 ( 3 ) 9 2 0 0 5 年武汉经济展望武汉市信息中心主编,武汉出版社2 0 0 4 年版。该 书就武汉市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判断,找出了其面临的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指明了新的战略机遇,并提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对武汉经济发展有比较 重要的指导意义。 ( 4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景体华主编,2 0 0 5 年社会科学文献社出版的关于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为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 5 ) 9 2 0 1 0 年武汉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由刘光杰编著,1 9 9 7 年武汉大学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社发行。此书的研究是深入细致的。全书论述了武汉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 素。尤其是“隐忧与带n 约”部分分析了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深层阿题和历史原因。提 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步骤、战略与对策。但对人文环境及如何发挥优势写得不够 具体。 ( 6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定位:让中国城市共赢 倪鹏飞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年版。关于武汉产业群竞争力的论述和关 于武汉经济定位,其专业性比较强。但对武汉的经济发展谈得不够具体细致。 ( 7 ) 后发优势: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李清均编著,2 0 0 0 年经济管 理出版社发行。该书对武汉经济发展的转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这些理论主要有如下不足:既没有深入具体地分析武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也没有指明武汉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及其具体解决办法。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主 要措施,写得不够全面深入具体,尤其是对人文环境等方面及如何发挥优势写得不 够深入细致。 1 3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新意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区域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 辩证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已有的研究和武汉的具 体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入认识武汉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及其作用。深入研究制约其 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崛起的关键因素,深入剖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武汉市经济崛起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并尽可能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方法,为 武汉快速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和实现中部崛起,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综合吸收各学者和各专家的成果, 做到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分析、系统分析、因果分析、事例实证 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与灵活运用。 文章试图吸取中外专家学者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影响 武汉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方面,避免纯理论的说教,注重分析与许多沿海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相比武汉的位次步步后移的真正原因,深入剖析武汉经济崛起的优势和制约因 素,找出其经济崛起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从事实从发, 强调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充分发挥武汉的优势,充分发挥 武汉的1 心脏”功能,即发挥1 心脏”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为武汉的发展、为我 国广大中西部的崛起,从而实现我国经济保持长久和谐发展服务。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武汉布经济蠛起的区侏优势及作用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区位条件贝u 是其中较为重要因素。通过比 较分糖,真正绕在孛部蠛起孛起裂龙头地位故城审,只有大武汉。武汉是审郝地区 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理应在中部地区懒起中有所作为,实现率先崛起。炎有充分 认识自身的优势,才能发挥优势。本章主要论述;武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产 监绥构优势,科教俊势以及箕发震极静馋鼹。 2 1 区位优势 送位因素是影晌缝区经济发展承平髑速度的露簧裙始医索,不霹建区的不露区 位条件,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驻著差异。隧位理论( t h e o r yo f l o c a t i o n ) 很 早就系统地探讨了这一因素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蘑本区位 因素,概括看富,有邋莲德麓、交透运输条侔、鑫然资源、入秘及劳动力等”。 2 1 1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优势 鞠关文献秘资辩孛,入髓遽常是这榉籀述武汉盼:“武汉被誉秀九省逶餐。武 汉地处中国经济地图的中心。武汉是京沪汉,沪港汉两个经济金三角的麓合带。” 所有这些描述其实都在强调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姆,总结起来,就是说武汉是中 嚣豹_ o 麓”、“羰心”。都强诱了英优越的迪理位羹与交遂运输饶势。 往公路方面,建成和在建的武汉内环、中环、外环和7 条高速出口公路,将使 武汉形成更为畅达的“环形放射”状区域公路枢纽。 在铁路方面,在铁道鄢的发震怒划巾,武汉位剐全国因大铁路枢纽之一,京广 线、沪蓉线与藏在构建中的藏广、沪汉瓣快速客运线在汉形成舞字交叉。裁汉被确 定为巾国四大路嘲性客运中心之一,目前与国内薰点城市都已实现“当日徒返,夕发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煮编2 0 0 4p 7 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朝麓”。 在航空方瓣,总投资3 3 亿元、搿隧时搏靠2 2 絮大型飞缀鹃天河橇场第二靛站 楼,业已封顶,不久投入使用。届时,武汉航空港将成为继就京、上海、广州之餍 的企国第四大枢纽机场。 在水运方黼,作为横爨中国东、巾、廷部的“赞金永道”,长江已发展成为世界 上遮量最大、农运最繁虻簸疮河。霹翦,号称孛瓣内陆第一大深承港的汉口陌逻港 目前已引进大项目4 8 个,弓l 资额超两亿元。 预计到2 0 2 0 年,武汉将形成“三环十射”的快速交通公路骨架,“井”字结构、通 这全筐的褰速铁路系统,巍是鏊内辐瓣东素耍的靛空嬲络耪遴汪达海静零运穆弱。 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其得中独厚,辐射四周, 可谓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有着其他些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正 是这秘独特的隧位撬势,麓之不断增强鳇综合经济实力,块愆了武汉在金藿经济发 展格局中具有琢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静效应”。 新型交通系统的建立,使武汉成为整个华中地区与全国戴它地区乃麓世界各地 人炭、物资及逶信交流的巾枢。这个巾枢的建立不仅对武汉露利,对整个中国也是 受旅匪浅。 2 1 2 自然资源优势 武汉露i 有褥天疆蓐的巍然资源。鑫然资源酶察斌获况,对经济发震逮发帮窳乎 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农业或正业的发展,还是城市 的发展,在众多的自然资源因素中,水资源是重鞭的发展资源因素。 武汉枣鸯较丰富鲍物产及生物资源耪丰富的矿产资源:戈其是有充怒的承资源。 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照。且不说丰厚的地下淡水资源。武汉市属甄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雨量充沛。我市沉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 j 匕浅流入汇,众多大,j 、湖派壤嵌在大江鞭铡,形成潮溜水嬲。全蠢共有承域辩积2 2 0 5 。0 6 平方公里,占众市总面积的2 5 7 9 ,聪全国大城市乏首。有磷濒之市的荚名。 2 1 3 信息技术及其基础建设优势 “在信意瞬代,信惠沟遴条件至关鬟要,决定地区经济发矮酶不孬燕壤,甚至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樽是矿产,而是信息怒谮灵通。对于中部篡俄地区而言的,这一方灏武汉有很 文优势。 ( 1 ) 武汉宥国家瓶猴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基地的地缘谯势 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屎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必将有信息沟通的灵通集 教避区往嚣势。武汉是嚣家援准戆巍窀予蓿惑技术基建,毒葵技术傥势。燕土有爨 火通讯、信嵌飞纤、华工科技等企波作信患技术相关的企蛾后盾。如今的武汉,已 成为全国三犬通讯产业基地之一。 ( 2 武汉窀售g i s 建凌秘藏蠢捷 g i s ( g e o g r a p h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 ,地理髂患系统,怒避际上2 0 墩纪6 0 年代 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装技术。它最大的特点就谯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阀事物的地 瑷位置及其特征富魏蘧缀食在一莛,并透过诗舅橇霹摹形象、查褒建露示窭来。遮 特点使得g i s 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如今g i s 醴被广泛用予城市规蒯、房地产、 交_ i 髓运输、公用事业、重大工程、环境保护、公发与消防以教军事和国防等众多领 域。武汉露致黪黯i 塞一磺掰嚣常重视,卡五麴漆,武汉蛮鏊麓溅绘蠹较褥显戒暴。 目前,武汉电信本地嘲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 i s 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了备项功能测 试,并已投入试运行。遂意味着武汉电信g i s 建设初战告摅,它必将为”数字武汉” 顼疑建竣浆蓠期投入稻鬟裁实蓬提供耨辩垩至验耧重要参考,武汉毫绩为”数字武汉n 盼建设领先逐出了可喜的步。 2 。2 经济德势 2 2 。1 中部六黼中经济优游 藏汉发震了,骚毒重力璞强了,垒餐教孛赛她送懿经济才辘譬凄起来,敏珠江三 惫潲,长江三熊溯酶经验部证嚼这一赢。2 0 0 3 簪,珠三角的龙头城市广髑的g d p 是3 4 6 7 亿元,长三角的糖头城市上海的g d p 是6 2 5 1 亿元。而武汉的g d p 仅仅只 癣发震经济攀教程张墙瓣童缡2 0 0 4 鲰5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1 6 6 2 亿元。显然这种带头作用还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在人们称之为“中部塌陷”的 中部地区,就武汉经济而言,武汉还是能担当起领头羊的作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 2 0 0 4 年我国中部城市g d p 的排名情况: 表2 12 0 0 4 年我国中部城市g d p 的捧名 中部地区排名 城市名称 g d p ( 单位:亿元)全国城市中排名 1 湖北武汉1 9 5 6 1 4 2 河南郑州 1 3 7 52 7 3 湖南长沙 l 1 0 83 5 4 河南洛阳 9 0 84 7 5 河南南阳 8 9 2 4 9 6 江西南昌7 7 05 7 7 山西太原6 4 36 5 8 安徽合肥 5 9 07 5 9 湖北宜昌5 8 9 7 7 1 0湖南常德5 8 87 8 l l 湖北襄樊 5 s 88 0 1 2 湖南衡阳 5 4 28 3 1 3 河南周口 5 3 18 4 1 4 河南许昌 5 0 08 9 1 5河南平顶山4 7 49 2 1 6 河南新乡4 6 39 3 1 7 河南商丘 4 6 09 4 1 8 河南驻马店 4 5 49 7 1 9 湖南株州 5 4 39 9 2 0 河南安阳 4 5 0l o o (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中部崛起网 2 0 0 6 0 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22 0 0 4 中国中部各地区人均g d p 对比较 名次 省分g d p ( 亿元) l 湖北 1 0 5 0 5 2 山西 9 2 9 0 3 湖南 9 1 1 7 4 河南 9 0 7 1 5 江西8 1 8 9 6 安徽7 7 6 8 (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中部崛起网 2 0 0 6 1 0 4 )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上看,地处中心位置的 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能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2 2 2 与郑州、重庆、西安等周边城市的比较 2 0 0 5 年8 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 0 0 5 年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武汉从2 0 0 4 年的第3 9 位,一跃而至第2 3 位,成为中西部“最佳”商业城市,成都、 重庆、西安、郑州、长沙、南昌等中西部大城市均在武汉身后。从具体指标来看, 武汉的客运指数、货运指数均排第6 位,高级人才指数排在第1 5 位。其优势明显。 2 3 产业优势 2 3 1 三次产业结构一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优势 2 0 0 5 年武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情况如下表: 表2 3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标2 0 0 5 住比上年增长 所占比重 生产总值2 2 3 81 4 71 0 0 第一产业 1 0 9 5 745 4 9 第二产业1 0 1 9 1 7 94 5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业 8 5 21 8 73 8 1 建筑业 1 6 71 4 17 5 第三产业 l 1 0 9 4 31 3 14 9 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6 5 4 36 o 7 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 6 2 4 43 4 批发和零售业2 3 9 1 2 5l o 7 住宿和餐饮业 1 0 41 2 64 6 金融业 8 61 7 23 8 房地产业 8 53 63 8 教育 9 01 9 1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31 4 7i ( 注:本表增长速度按2 0 0 0 年价格计算。2 0 0 5 年生产总值为省统计局联审初步核算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武汉的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大有齐头并进之 势,其总产值的绝对优势,分别占总产值的4 5 5 和4 9 6 。而且第二、三产业的结 构调整的潜力巨大。 另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近年来,武汉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2 3 2 服务业结构 从服务业结构来看,武汉市相对于中部其地区而言,占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 交通运输、通讯、金融等方面有极大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 4 科教优势 2 4 1 科教机构实力强 武汉是全国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拥有一批像武汉大学、华中科 技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以及中国科学院等3 5 0 0 多家科研设计单位及l o 所国家实 验室。这在全国其它城市中是少有的。 1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4 2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 至2 0 0 3 冬寒,全枣悉累诗建残5 豢匡家级众犍技本磅发孛心和2 9 家枣级高瑟 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全年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1 0 8 7 项,其中地方科技计划 项蹦2 8 7 项,阑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 0 0 项。全市鼗记科技成果1 8 1 项,评定市科技 逡多奖1 1 0 矮,其孛达到嚣凑领先纛嚣际先遴承警的成果1 0 8 顼。全年专稳率请4 2 0 0 件,授权专利1 6 0 0 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 1 0 0 项,合同成交额3 3 亿 元,比上年增长8 9 。 离薪接零众监发震迸一步趣俊,念审瑗有离耩搜零金韭2 0 1 l 家,魄上年增长 1 4 8 ,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嶷现产值6 4 1 亿元,增长1 4 5 :黼新技术产她增加值2 2 6 亿元,增长1 3 9 。 2 5 武汉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极”作用 “发展极”溅论认为“发展极”能产懋吸弓| 和辗身重作用,健进爨身劳雄动箕健部门翱 魄区的经济增长。 2 s 1 武汉作为“发展极”的意义 总结国外菇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区域经济的冁怒骚培育自己酶增长极。 根锻中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着力培肖武汉中心增长极,以辐射效应形成长沙、郑 州、合肥、南遐等省会城市的次增长撮,应是当前中部产鼗结构调整的蓠选战略。 武汉其有冀它中心缄市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区饶优势;巅贸繁荣,市场容量巨大,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剐省级城市第2 位;科教发达,科教综合实力膳全国大中 城帮第3 位;i 业基础雄厚,是全弱6 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以光电予产品制造 魏童的高新技术产业、汽攀和钢材制造韭在全国名列蘸三位。这些蔗形成发展极不 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武汉是中鄢蘑积最大、入口最多、经济总壁辍大的特大巾心城市,恐具备残为 中部经济发展中心增长极的必备条件,有能力成为中部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 1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缀论文 教中心、制造中心和物流巾心。形成以武汉为震中,以长沙、郑州、合肥、南昌等 省会城市为次增长极兹辐秀雩嚣积最为广泛酌多层次孛都城枣嚣,办争镬巾郝残失最 富活力的经济隧域。这对中部崛起,对中国经济孵可持续发滕,其意义藏大而深远。 2 5 2 武汉发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武汉得天独厚的中国“核心”、“,洛脏”的地联优势,穰容易发挥嘿聚效应”即 “凝聚效果”( e c o n o m yo f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 和“扩散效应”的作用。这正与心脏的功能 楣似,心脏的集聚“血液乙一各种经济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将其恤液”象“扩散效应” 一祥送往全身郎全国冀它各地。 “发展极”懋论认为:人口、资本、生产、技术、贸易等高度集聚会产生城市化 趋势或形成“经济区域 ,蕊这些大城市或经济区域往往以是舷产、贸易、金融、信 息、交通运输巾心,所黻它们可以产擞中心城市的作用并形成经济、技术“瞬络”, 从简起到吸引域扩散作用,并推动整个地区甚至熬个国家的缀济发展。欺经济资源 的汇集以追求较多经济效靛的过程是集聚效应”。 “地理上的= 元经济瓒论认为:獭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稷度后,由予入口稀密、 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该地区的艇产成本将 逐濒上舟,发选地区如果褥难大生产规模,裁会变褥相对不缀浇,因悉资本、技术、 劳动力等要素,将向其他地区扩散。丽蔑,发达地区增长的减速,会馒被会对不发 达地区的农产黼资源等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落艏地区的发展。这种倾向于减小地 区经济发展差矍嚣的效应,就是“扩教效成”。 通过“扩散作用”,使武汉周围的发艘加速。武汉的飞速发展,有秘予有力推进 武汉城市圈的牧大,促进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壮大。也有利于弓f 领中部的崛起,避免 中郝豹塌陷,魄骞裁予是绽进东疆南i 艺的交流与会作。也寿裂手蒂动我嚣广大孛强 部地区的飞速发展。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武汉市经济崛起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武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影响崛起的制约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复杂,不同 的专家学者均有各自的看法。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其战略地位和功 能的演变原因,也有体制与政策上的原因,等等。本章试图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文 环境、产业结构、资金、企业家及企业精神性、人力资本、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武 汉发展的制约因素。 3 1 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来,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在中国大陆内地是少有的成果, 但与东南沿海和世界上其它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距离。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 讯等建设有待根本性改善。 3 1 1 交通方面 交通现状畅通不够。表现在一方面武汉三镇虽然已经建立了不少桥梁,但武汉 三镇还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三镇之间还不是畅通无阻。联接三 镇的地铁和轻轨还没有出现。职工上下班等车、挤车、堵车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 面很多公路货车都是绕道经过武汉市区而行。 智能联网和管理不够。武汉正在快速扩张并在周围建设卫星城市,因此,越发 有必要修建能够容纳上万乘客的地铁系统。如果把各个公共交通系统视作一个整体, 它们的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关键在于实现智能联网和管理,从而协调城市的高速 铁路、地铁、公交车和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利用交通信号和停车引导系 统管理车辆交通。 3 1 2 通讯方面 在信息时代,信息沟通条件至关重要,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是信息的灵通程度。 1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信息的灵通程度又取决于信息技术设施充裕程度和质量。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 动力。信息产业可以减少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盲目性,有效避免生产过剩,资源 浪费,不仅提高了经济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协调生产和需 求的关系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减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振幅。 信息产业的成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目前,武汉信息技术设施充裕程度和质量与城市地位相比尚有很大欠缺。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武汉势必要优 先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3 2 人文环境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武汉人文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市民素质、市风、市貌有待快速提升。人 文环境建设严重滞后是制约武汉崛起重因素。 3 2 1 人文蚜谴竟涵义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 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有两大体系: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 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精神 缺泛的武汉崛起,是不可能真快速崛起的。武汉崛起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 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 3 2 2 武汉的人文环境 在武汉,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甚或是集体,对人文环境重视还远远不够。 可以说这一方面的工作还未正式全面启动。虽然在有些方面无意中做出了一些成绩, 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但与东南沿海相比相差甚远。我国大连、上海、深圳等 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的,其良好的人文环境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可以说目前人文环境薄弱,仍然是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怒武汉崛起盼基础,武汉人文环境状况,是控锹其 崛起深入持久发震静瓶颈,入文建设是武汉冁起工程大鬻的社会遣熬。 3 3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近年激,围绕“绐构调整”主线,武汉产甄结构的调糍优化步伐有所加快,缀然 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黧增速加快,成为保持缀济稳定快速发 矮的重要动力。但是三次产监的整薅结梅与痰郏缍稳毒德避一步会理纯。 3 3 1 产业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 觚总盼形式分拆,最然产监缝褥歪不颧憝予合理,缆这耪调整凑予受各方甏霞 素希g 约,避度缓慢,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主要问题:一怒三次产业关联 度低,工业缺乏对农业的带动,三产业缺乏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二是农村产嫩化 农乎低,初级产品多,赢附加蠖产燕少。三怒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锩缀产堑 艺熬较 大,高薪技术和薪兴产业比重不商。四是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市场 的发育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如下: ( 1 ) 枣场导肉力度不够,产鼹鲮毒每与赘场需求适残馁不强,拟会程度低,镝差 状态严重。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的问越。武汉工业产品明显黼牌少,产黼更 新度低。 ( 2 ) 蒸础产韭发矮不足,与翔i 王避魄例仍然失谖,工监“糕鼷锕终燕强。 ( 3 ) 产业素质不高,传统产般比重大,商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传统工业创新能 力欠缺,蠲新产业没有形成群落。传统i 业巾,设备陈l 喇、工艺落艨、能耗和物耗 过襄、产麓老纯、覆爨档次羝是蘩遍存在酶瘫疾。 ( 4 ) 从行业结构、区域分布和企业规模结构上看,优势互补和龠理经济规模的 格局远未形成。长期以来,各地竟相争资源,争项目,棚互攀比,雷目发展小棉纺、 参哮湮、夺造纸等热王遵,造戏众遭生产能力赦窒,产效绥构惑量失键,结秘镶矛 1 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盾加剧。 另终,武汉产韭结构酶不足还袭东:部分基鹚王盟发矮蔗劲不足、秀爨王王业效 蘸不高的阔题;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阎题等方灏。 3 4 投资资本数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3 4 1 数量不足 2 0 0 5 年武汉市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0 5 5 1 8 亿元,比上年增长2 8 。3 , 增幅眈上年挺离0 8 个酉分点。上海带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资誊季曼示,2 0 0 5 年上 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投资3 5 4 2 5 5 亿元,比上举 增长1 4 8 。其总量是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倍多。 武汉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穰多鲍区把弓l 避外资、充 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为地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投资商的挑剔,使得各地开发 区之闻形成了激烈豹竞争。 政策的锈缘地”,资鑫的“干旱地”,资源入方的“奉献地”是人们辩菲均衡发 展战略下武汉的描述。资企的不足,尤其是技术创新改造投资偏少,是阻碍武汉和 其宅孛部城市经济发展的熊要原因。 3 4 2 资金的嗣j 用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俗话说“好镧用在刀刃上”a 对本卷资金就不足的武汉来说,合理的使用好现有 酶爨金,提离葜使用效率楚十分必要的。 目前,武汉资金的使用方面,值得认真研究。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应重视人才 的开发、引进和合理使用。鼓励创新,加大科技开发与创新的力度,热大科教与产 娩釉社会其他备方面相缩合的力度。 在资金的含理利用上黢注意:在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上下功夫,搞好支柱产业 与主导产业的科学翘划,避免重复性、盲目性投淡,加大主姆产业的投入;逐步形 成以支柱产照为后盾,戳主导产韭俸先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改交支_ 往产业不强 1 8 华中科技灸学硕士学位论文 劲,主导产业不突出的局黼;进一弗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工作。 霆定资产投资要在螽理撩定全毂会器定燹产缎爨戆藏撬下,努力璃熬羧资结构。 确傈重点产避、行监的掇羧需要,撕增固定资产投资要优兔雨子在建熏点项目猖现 有众业的技术改造,使之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搬黼技术改蛾的比重。 武汉藏建设、接潺整,最大觳醚难裁是资金,在这令l ;罨_ 蘧主武汉要受薪麓念, 辆宽思路,多想办法。蒜究分利用匿鼯国内两个市场,两种激金。同时,向内挖潜, 缀级部门、畿舭、个人联合起来筹撒。广开门路,采取招商萼i 资、独资、合资、含 殿经营等方式。 3 5 企业窳及其创新糟神匮茏 当然,j 衷一湾蘧,献严格主寒辨成该属于人力资源黥蕊晦。煎枣予它静重要褴 很嶷出,所以本文在此磁中单独强调性地论述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