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论文摘要 体育舞蹈运动是由配对的男女运动员在平整光滑场地上,配以音乐,沿着逆 时针方向,按照一定级别所编排的套路,借助人体动作,表现各自情感和技艺, 展现心体合一美的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舞蹈运动项目。 它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 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作为一种艺 术形式,它有独特的观赏性。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又有极强的竞技性。 随着现代体育舞蹈向着竞技性、新颖性、优美和谐性的不断发展,对运动员 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日益增加的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能 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产生运动损伤的机率也相应增大,而由体育舞蹈本身固 有的特殊性引发的运动损伤时常困扰和制约着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而且伤病一 旦发生,运动员将无法承担大强度训练,科学的带伤训练难度也相应加大。而且 损伤还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青少年选手是未来世界赛场上争 金夺银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选手的运动损伤特点、致因的研究与及时预防,将 使其在成年后运动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 为其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打下 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以参加2005年第十五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18岁以下专业组 (年 龄 16-18 岁)和 21 岁以下专业组(年龄 19-21 岁)的共 120 名选手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等科研方 法得出以下结论。 1、1、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情况严重,发生率达 82.9%。 2、2、运动损伤部位依次为膝部、踝部、足趾、腰部、颈部、小腿、肩部、上肢、 背部、髋部、臀部、面部。排序前三位的膝部、踝部、足趾共占运动损伤部位总 比率的 51.34%。 3、3、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的运动损伤病程以慢性为主,急性为次。18 岁以下专业 组选手的急性损伤发生率大于 21 岁以下专业组选手急性损伤的发生率。 4、4、拉丁舞较摩登舞更易使选手产生运动损伤,且多为急性损伤;摩登舞选手受 伤比例较小,以慢性损伤为主。 5、5、导致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身体素质差、技 术要领不正确、舞伴之间协调配合不当、准备活动不合理、过度疲劳、在训练中 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 6、6、科学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结合以下六方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有意识的 加强锻炼和培养舞伴之间的配合、合理准备活动、加强正确技术要领的学习、遵 守科学训练原则、加强医务监督预防运动性疲劳。 关键词:体育舞蹈 专业组选手 运动损伤 关键词:体育舞蹈 专业组选手 运动损伤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 and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y of professional players of sports dance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the sports dance is by the partner in the smooth place, mix with music, along anticlockwise, according to certain set pattern graded of rank, draw support from human movements, display each emotion and skill, represent the beautiful dance sports events with extremely high artistry that the heart and body unify. the research object is people who participated in professional group (age 16-21year old)in 2005 the 15th session of national sports dance championship. passing the way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visiting experts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tatistic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injury of sports dance is serious. 2 、spots of sports injury is in turn: the knee , the malleolus, the tip of toe, the waist, the pate, the calf, the shoulder, the upper limb, the back, the hip , the buttocks, the face. 3 、sports injury of player is primarily the chronic injury, acute injury is for auxiliary. below the age 18 years old players has the acute injuries proportion to be bigger than below 21 years old players. 4 、latin causes more sports injury than modern ,and many sports dance is the acute injury; the proportion of modern players injury is slightly, and there are many is the chronic injury. 5 、the primary factors of cause sports injury of sports dance is in turn, includ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poor, the technical main point not correct, the dance partner does not coordinate well, the warming-up exercise unreasonable, overstrain in sports, injury cannot obtain the prompt treatment and the positive adjustment. in the training. 6、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y including six factors: strengthens the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consciously strengthens exercises and raises between dance partners coordination, reasonably the warming-up exercise, strengthens the correct technical main point the study, observes the science training principle, strengthens the medical affairs to supervise the mobility to be weary. key word: sports dance professional players sports injury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体育舞蹈是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被人们称为“健”与“美” 相结合的典范。它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 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独特的观赏性。作为一 项体育运动,它又有极强的竞技性。 如今从体育舞蹈技术风格的发展趋势来看, 体育舞蹈从早期英国的社交舞演 变过来,与过去的社交舞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它保留了“舞”的基本特性,但 淡化了“社交”的作用,增加了竞技与表演的内容。1995 年国际奥委会给予体 育舞蹈“准承认”资格,以及 1997 年国际奥委会又正式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 会。使得这项运动的“竞技性”也越来越强。 从体育舞蹈比赛流行趋势来看,国际性体育舞蹈组织,每年 5 月的最后一周 都在英国和黑池举办一次大赛和研讨会。世界各国的体育舞蹈高手都在这里汇 集,这是由权威组织和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世界性比赛,代 表着世界上体育舞蹈的最高水准。 从近几年的世界顶级体育舞蹈大赛来看 (例如: 英国的黑池和德国斯图加特的体育舞蹈大赛) , 参赛者的舞蹈花样都在不断创新, 比赛音乐的节奏也不断变化,更注重各种舞蹈动作的准确性等。 从以上趋势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体育舞蹈这项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运动而 言,男女运动员不仅要展示体育动作的矫健,而且还要表现艺术动作诱人的韵味 感。 作为体育舞蹈运动员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去磨练与雕琢才能达到技艺超 群、形神兼备的审美意境。 体育舞蹈 80 年代末期 90 年代初期才引入我国,起步较晚。人们对于此运动 项目的了解和熟悉不同于一般体育项目,对于它的运动损伤更是了解甚少。2000 年 秦晓松, 郭显德著作的一项关于体育舞蹈选手运动创伤的调查与分析一 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舞蹈选手的伤病率为 48.90%。男女伤病率分别为 所调查男女选手的 53.60%和 43.53%。 充分说明了随着现代体育舞蹈向着竞技性、 新颖性、优美和谐性的不断发展,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不断提 高,日益增加的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产生运动损 伤的机率也相应增大, 而由体育舞蹈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引发的运动损伤时常困扰 和制约着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而且伤病一旦发生,运动员将无法承担大强度训 练,科学的带伤训练难度也相应加大。而且损伤还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的心理负 担和压力。 导致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因素很多, 而重要的训练学因素之一就是 -训练的非科学性造成的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严重的运动损伤。青少年选手是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2 未来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选手的运动损伤特点、致因的研 究与及时防治,将使其在成年后运动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为其技术水平得 到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 本课题拟定对我国 16-21 岁之间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的运动损伤的现 状及致伤因素进行探讨,对其部位、性质、时间以及损伤对训练的影响、尤其是 运动损伤发生和训练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的 训练学原因,研究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我国体育舞蹈训练的科学 化程度,为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选手们的防伤意识,从而推动我国体育舞 蹈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1.2.1 研究创新 本课题是对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深化和发展的研究。 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运动 损伤的现状及致伤因素进行探讨, 对其部位、 性质、 时间以及损伤对训练的影响, 尤其是损伤发生和训练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详细分析致伤的训练 学原因。进一步探讨了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从训练学角度出发是 本研究的创新点。 1.2.2 实践意义 1.2.2.1 通过调查和分析,紧密结合体育舞蹈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分析致伤的 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针对易产生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舞种和技术动作进行剖 析,对男女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也加以区别和分析。克服训练中的一些弊端,防止 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2.2.2 通过对体育舞蹈训练中受伤运动员的不同损伤性质、部位等研究,探讨 有利于恢复的训练手段等,为体育舞蹈训练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1.2.3 理论意义 全面深层次的分析了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预防手段, 推 动了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的发展。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舞蹈发展概况的综述 1.3.1.1 国外体育舞蹈发展概况 体育舞蹈源于欧洲、非洲、美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经历了 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谊 舞-竞技性体育舞蹈等发展阶段。1924 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社 交舞的一部分进行整理,将 7 种舞的舞姿、舞步和调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从 此人们将规范化的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舞和伦巴、布鲁斯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3 称为“国际标准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 舞,并将它纳入国标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 10 个舞种的现代舞系列(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和拉丁 舞系列(伦巴、恰恰恰、桑巴、斗牛、牛仔)两大类。 国际标准舞比赛起始于英国,1929 年成立的“舞会舞蹈委员会”制定了比 赛规则,每年举行全英锦标赛和国际锦标赛等比赛。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英国黑池 舞蹈节,每年 5 月的最后一周都在英国黑池举办一次大赛和研讨会,世界各国的 体育舞蹈高手都汇集这里, 这一由权威组织和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主办的一年 一度的世界性比赛,代表了世界体育舞蹈的最高水平,至 2005 年已经举办过 79 届。1947 年在柏林举行了首届世界交谊舞锦标赛。同年,交谊舞改名为“国际 体育舞蹈” 。1950 年“国际交谊舞理事会成立” 。1959 年完全按照国际委员会制 定的规则,举行了第一届业余和职业体育舞蹈世界锦标赛,从此每年举办一次。 1960 年,拉丁舞正式列入世界锦标赛比赛项目。1964 年,国标舞又新增了表演 和比赛项目-团体舞。由于它兼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很强 的表演观赏性和技艺性,因此西方舞蹈界又称它为“体育舞蹈” ,很多国家将它 纳入体育的竞技范畴。当今世界各国依旧存在对此运动两种不同的叫法;体育舞 蹈和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极好 形式。国际标准舞的发展,促进了国标舞组织的建设。近年来,随着体育舞蹈运 动的深入人心,总部设在英国的职业舞协“世界国际标准舞竞技总会” (icbd) 改名为“世界舞蹈和体育总会” (wddsc) ;总部设在德国的业余舞协“世界国际 业余舞蹈总会” (icad)改名为“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 (icsf) ;两组织联合起 来,为争取体育舞蹈进入奥运会而努力。 11995 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已将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一项列为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从而为体育 舞蹈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世界性的体育舞蹈大赛主要有:英国联合王国国际标准舞比赛、英国黑 池舞蹈节、德国曼海姆大赛、美国迈阿密大赛、意大利公开赛、日本公开国际职 业选手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世界舞蹈节、 超级明星邀请赛、 欧洲拉丁舞锦标赛等。 久负体育舞蹈盛名的英国、丹麦、挪威、德国和澳大利亚的选手近 10 年来在国 际大赛中连连中冠,同时亚洲范围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台 湾、香港,随着 70 年代经济的崛起,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1.3.1.2 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概况 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受西方文化影响,交谊舞率先进入上海市,30 年代后, 1 张清澍 体育舞蹈 1997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4 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直到 80 年代初,交谊舞在我国的发展 有了质的飞跃。逐渐由娱乐性转向竞技性的国际标准舞。1986 年,当时中国舞 蹈家协会邀请日本成濑先生来我国传授体育舞蹈,此后,一些体育舞蹈界知名人 士先后前执教,为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揭开了序幕。从 1987 年开始,每年至 少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比赛。 我国的众多体育舞蹈先驱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的 体育舞蹈事业。1989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90 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学会” 。1991 年 5 月 3 日,以“国际体育舞蹈 俱乐部”为前身的“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宣告成立, “中国体育舞蹈培训中 心”在全国各地开展培训工作;依照国际规则,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体育舞蹈竞 赛规则草案 ;在 30 多个省市成立了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举办了“亚洲体育舞蹈 大赛” 、 “第一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 “14 国国际体育舞蹈大赛” ;并相继加入 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业余总会。1993 年 12 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 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 ,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wddsd)和世 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idsf)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当时最具规模的舞 蹈大赛。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舞蹈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国际体育舞蹈界的认可,相 继承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性体育舞蹈赛事:2002 年在上海的亚洲体育舞蹈锦标 赛,2003 年在无锡的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2004 年的上海世界青年标准舞锦标 赛。这一系列比赛有力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体育舞蹈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同 时也为中国体育舞蹈展示发展成果提供了绝好的机会。2004 年 10 月末,由中国 国际标准舞总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标准舞舞蹈节”在深圳体育馆隆重开幕。 舞蹈节期间举行了包括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舞会舞大赛、踢踏舞大赛、六城市对 抗赛、舞蹈用品的展示和销售等,使舞蹈及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最具规模的艺术 盛会。 1.3.2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综述 1.3.2.1 国外研究的情况 国外体育舞蹈无论在教学还是训练方面都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科学研究也 十分广泛。 通过查阅外文文献资料以及外文网站了解到国外就有关舞蹈的损伤的 研究文章约有 290 篇。 例如有代表性 1998 brown td, micheli lj. foot and ankle injuries in dance和 2003 fuchs e, hess h, kunz m.injuries and chronic damages in classic ballet等。针对体育舞蹈这一舞种的运动损伤研究状况 相对较少,经查阅。1998 tsung pa, mulford gj ballroom dancing and cervical radiculopathy: a case report.较为代表性。 1.3.2.2 国内研究情况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5 1.3.2.2.1 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状况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对体育舞蹈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特别是针对体育舞蹈选手运动创伤方 面的研究甚微。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光盘检索以及中国期刊网检索,查阅相 关文献(1994-2005)后发现,目前关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损伤的状况的调查仅有一 篇文献: 2000 年 秦晓松, 郭显德一项关于体育舞蹈选手运动创伤的调查与分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3,采用调查法对 1998、1999 两年以 182 名获奖选手为 调查对象(男 97 名,女 85 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 ,体育舞蹈选手由于 训练安排不当, 创伤易发生于运动支撑关节, 与比赛、 舞伴、 场地也有一定关系。 (1)从研究的状况深浅来看 此研究只是简单的对体育舞蹈发生损伤这种现象进行了罗列, 着重对体育舞 蹈运动损伤的有关数据的进行统计。 但未从训练学的角度研究体育舞蹈损伤的训 练学致因,更没有提及训练方法的改进来预防损伤的出现等。 (2)从研究对象来看 研究数据中涉及了儿童组、青少年组、丙组、以及常青组的损伤数据。对不 同性别男、女舞伴的损伤也进行了数据统计。但是没有对男女伴运动损伤的特 点进行区别和比较分析。 体育舞蹈是双人项目, 男女伴由于角色的划分在体现体育舞蹈风格和技术上 存在区别。 因此在体育舞蹈运动技术表现的要求和评价的角度上男女伴的标准也 有着较大的区别。 因此对体育舞蹈损伤的易发部位以及损伤性质都应从不同性别 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比较分析。 从而结合训练选择分别适合男女的最佳的训练手段 和方法。 (3)从舞种的区别来看 目前对于不同舞种对选手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的研究分析太过肤浅, 只是 从风格上进行了简单的见解。 体育舞蹈分为两个舞种,摩登舞和拉丁舞。每个舞种又包括五支舞蹈。摩登 舞分为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拉丁舞分为伦巴、恰恰、桑 巴、牛仔、斗牛。每个单舞的基本步不同而且音乐、节奏、技术要求均存在较大 的差异,因此对于体育舞蹈损伤的出现应从各个单舞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预防体 育舞蹈的运动损伤有着实际的意思。 (4)从数据的统计上来看 目前研究损伤部位的统计记载不够详细。 具体某个舞种某个练习或者某个易 发生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等没有进行调查, 对指导体育舞蹈训练中不能起到有的 放矢的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6 1.3.2.2.2 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防治 朱鹏屏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防治内蒙古科技和经济 2003-1。 秦晓松国际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的预防与恢复体育与科学 1999-11。 上述文章分别都对舞蹈运动损伤的特点、表现以及发生原因等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但并未对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 查;对于损伤的防治也只从生理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针对体育 舞蹈损伤的训练学致因的研究相对欠缺, 如何紧密结合体育舞蹈训练改进体育舞 蹈的训练方法达到避免损伤的方面为空白。 以上 3 篇文章的相同点: 体育舞蹈的损伤发生部位中运动支撑器官的创伤程 度相对严重。不足:对于如何在训练中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没有进一步分析, 与体育舞蹈的训练结合的较少。 1.3.2.2.3 关于体育舞蹈训练方法 陈树德 论体育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2 孟昭鑫 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4 柯杨宁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体育科学研究 2002-4 赵晓琴、邱习勤、赵栩博、谭小翠应用表象训练法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验研 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4 从以上文献资料分析, 对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研究多从基本技术的训练方法 的某一方面入手, 针对在训练过程中如何采用预防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的探讨尚 为空白。而本文将对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训练学的分析,将以以上文献 作为基础, 探讨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和体育舞蹈运动损伤之间的联系以及防治体 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的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7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全国体育舞蹈比赛设项方案规定:专业组选手为各设置体育舞蹈或 国标舞专业及专项招生的院校在校生及特招生。 2 本课题以参加2005年第十五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18岁以下专业组 (年 龄 16-18 岁)和 21 岁以下专业组(年龄 19-21 岁)的共 120 名选手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运动员和教练员两套问卷,对体育舞蹈专业组参赛选手 和带队教练员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调查。 对既往损伤要求有明确诊断或根据主诉对 选手进行临床检查,对调查材料、数据,加以整理、统计和分析。 共发放教练员问卷 15 份,回收 11 份,回收率 73.3%,发放运动员问卷 120 份,回收 120 份,无效问卷 3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97.5%。 2.2.1.1 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用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在正式发放运动员问卷之前,先后对参赛的 20 位选手发放问卷两次,求得两次问卷的肯德尔相关系数为 r=0.82; 对教练员问 卷采取同质问题检测法,求得斯皮尔曼(n30=系数 rp=0.835) ,因此问卷具有 较高的信度,符合研究条件。 2.2.1.2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保证所设计问卷的效度,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以直接拜访或邮寄方式请 11 名专家对问卷的初稿提出建议,根据他们的修正建议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 行了修改,再次请他们对该后的问卷进行评定,又一次修改后请他们对问卷的效 度检验,反馈结果如下: 表 1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评价一览表 专业专家 职称 非常适合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太合适 不合适 体育舞蹈裁判员 国家级 0 2 1 0 0 一级 2 3 0 0 0 训练、生理专家 教授 0 3 0 0 0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 1994 年2005 年 10 月间涉及体育舞蹈损伤文献资料,并查阅有关运 动损伤、运动训练学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2.2.3 专家访谈法 选择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方面的较权威的专家就体育舞蹈损伤和如何防治 2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网站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8 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包 spss 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2.5 系统分析法 利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进 行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9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的运动损伤现状 3.1.1 发生率 损伤指损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的紊乱。 损伤时人体对损害的防御和修复反应,会在形态、机能和代谢三方面发生变化, 其局部基本病理变化是炎症反应、红热肿痛和功能障碍。运动损伤指在体育运动 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3 表 2 117 名选手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n=117 受伤人数 未受伤人数 总计 人数 97 20 117 % 82.9 17.1 100.0 通过对参加 2005 年第十五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 18 岁以下专业组 (年 龄 16-18 岁)和 21 岁以下专业组(年龄 19-21 岁)的 117 名选手进行调查,其 中受伤选手为 97 人,占选手总人数的 82. 9%;未受伤的选手仅有 20 人,占 17.1%(见表 2)在调查的 97 名选手中,损伤人次总计为 557 次。平均每人为 4.76 次。表明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的情况严重(见图 1) 图 1 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情况饼状图 3.1.2 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分布 通过对 97 名选手的调查,在 557 例损伤次数中,膝部有 104 次,占总比率 的 18.67%,位居第一;踝部有 103 次,占总比率的 18.49%,位居第二;足趾有 79 次,占总比率的 14.18%,位居第三;腰部有 67 次,占总比率的 12.03%,位居第 四;颈部有 40 次, 占总比率的 7.18%, 位居第五; 小腿有 37 次, 占总比率的 6.64%, 位居第六;肩部有 33 次,占总比率的 5.92%,位居第七;上肢有 30 次,占总比率 的 5.39%,位居第八;背部有 29 次,占总比率的 5.21%,位居第九;髋部有 19 次,占总比率的 3.41%,位居第十;臀部有 11 次,占总比率的 1.97%,位居第十 一;头面有 5 次,占总比率的 0.90%,位居第十二。(见图 2) 3 石作砺等 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 2000.4 受伤选手 82.90% 未受伤选手 17.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0 图 2 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比率条状图 3.1.3 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性质 在体育舞蹈选手身体各部位损伤中, 占损伤部位比率最高的膝部, 有 73.8% 为关节损伤,14.1%为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为 12.1%;踝部损伤居损伤部位的 第二位,韧带损伤为 71.7%,关节损伤为 28.3%;足趾损伤居身体损伤部位的第 三位, 主要以皮肤擦伤、 挫伤为主, 占足趾损伤比例的 82.5%, 关节损伤为 17.5%; 位居第四位的腰部损伤主要以肌肉肌腱损伤、韧带损伤为主,占腰部损伤的 92.4%,椎骨损伤占 7.6%;位居第五的颈部损伤主要是肌肉肌键损伤,占 100%; 位居第六的小腿主要以肌肉肌腱损伤为主占 95.2%;位居第七位的肩部损伤主要 以关节损伤为主占 67.7%;位居第八位的上肢和第九位的背部损伤均以肌肉韧带 损伤为主各占 64.9%和 75.7%;髋部与臀部以韧带损伤为主各占 55.5%;面部损 伤以皮肤擦伤、挫伤为主占 100%。 3.1.4 不同性别、舞种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从调查中发现男女选手运动创伤的部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比男女选手 的人均受伤次数可以发现, 女选手的运动损伤发生率高于男士的运动损伤发生率 (见表 3) 。同时从(表 4)比较可以发现,拉丁舞选手受伤的比例略大于摩登舞 选手受伤比例。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膝部 踝部 足趾 腰部 颈部 小腿 肩部 上肢 背部 髋部 臀部 面部 损伤部位 发生率 发生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1 表 3 体育舞蹈选手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性别与舞种 受伤人数 受伤次数 人均受伤次数 男拉丁舞 18 84 4.66 男摩登舞 9 40 4.44 男十项 17 77 4.53 女拉丁舞 21 144 6.86 女摩登舞 13 82 6.31 女十项 19 130 6.84 表 4 不同舞种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组成国际体育舞蹈的两大类、十个舞种,都极富民族特色,风格迥异,源于 欧洲宫廷的摩登舞,舞姿端庄舒展,动作典雅和缓,舞步委婉流畅,而由拉美民 族生产、派生出的拉丁舞则新颖别致、粗犷动人、欢快活泼,女选手自由多变的 舞姿造型多集中体现于腰腹和上肢,且动作幅度较大,频率较快,这就使得拉丁 舞选手相对于摩登舞选手承担着更为剧烈的运动强度, 其动作频率与幅度也要求 较高,因而损伤更容易发生。 3.1.5 发生损伤的场合及时期 在调查中发现,发生运动损伤的 557 人次中,专项训练场合 278 起,身体 素质训练场合 189 起,比赛场合中 80 起,准备活动场合 7 起,放松活动场合 3 起。损伤发生在训练中的比率为 85.64%,发生在比赛时为 14.36%。在竞赛期受 伤人次最多,准备期稍次之,过渡期最少。这与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有关,因为 训练的时间长,重复动作次数多,容易造成局部负担过重,从而导致慢性损伤与 重复损伤的发生。在准备期与竞赛期,运动负荷增大,尤其是运动强度的增大, 极易引起慢性损伤的发生与旧伤的复发, 因此在此时期的运动损伤发生的比率最 高。 3.1.6 运动损伤病程 运动损伤按损伤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 指一次或一瞬间的突然暴力而造成的损伤。它是一种突然引起的损伤,常常在训 练或比赛中做某一动作时突然受伤。慢性损伤指组织器官遭受长期、持续、反复 的力学作用或微细损害而引起慢性病理过程为主的一类损伤。劳损性损伤、陈旧 舞种 受伤人数 受伤次数 人均受伤次数 拉丁舞 39 228 5.85 摩登舞 22 122 5.55 十项 36 207 5.7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2 性损伤均属此范畴。 4它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有时因为急性损伤处 理不当,伤后治疗不及时,伤病未愈,过早进行训练,多次损伤终于转为慢性, 有时是因为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训练过度或负担量过大,而逐渐发生。 通过对 97 人中的选手损伤的调查统计(因选手对损伤病程只填写了 93 例), 发现慢性损伤有 52 例,占 55.91%;急性损伤有 41 例,占 44.09%(见图 3)从此数 据可以看出,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多数为慢性损伤。 图 3 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的比率饼图 3.1.7 体育舞蹈两大组别的运动损伤发生率的比较 通过对 97 名体育舞蹈选手的调查与统计, 可以了解到, 在 65 名年龄为 16-18 岁的选手中,损伤人数有 53 人,占总人数的 81.54%,平均损伤人次为 4.24。在 52 名年龄为 19-21 岁的选手中,损伤人数有 44 人,占总人数的 84.62%,平均损 伤人次为 5.40。可以看出随着选手的年龄增长和运动年限的增加,损伤的比例 也逐渐增加。 表 5 体育舞蹈选手损伤人次与年龄组别分布表 18 岁以下专业组 21 岁以下专业组 总人数 65 52 未伤人数 12 8 损伤人数 53 44 损伤人次 276 281 损伤所占% 81.54 84.62 平均损伤人次 4.24 5.40 3. 1.8 运动损伤程度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划分,可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 4在本文 中是根据能否参加训练来划分的, 分为完全停止训练、 部分停止训练和正常训练。 在所调查的体育舞蹈选手的损伤病例中, 能够在损伤后继续坚持正常训练的占总 4 华景梅等 现代运动医学机能评定、医务监督、临床诊疗与运动性伤病防护、保健康复及营养实务全书 2000 急性损伤44.09% 慢性损伤55.9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3 损伤比率的 65.03%,其中又以足趾部受伤后坚持正常训练的比率最高,腰部和 膝部次之。部分停止训练的比率占有 27.88%,其中也以足趾部受伤后部分停止 训练比率最高,腰部和膝部次之,踝部和颈部又次之。完全停止训练的比例是 7.09%, 其中以踝部受伤后完全停止训练的比例最高, 腰部、 膝部、 足趾次之。 (见 图 4) 图 4 运动损伤程度饼图 3.2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3.2.13.2.1 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是膝部、踝部、足趾共占运动损伤 总比率的 51.34%。 从表中说明体育舞蹈选手下肢支撑器官的创伤程度相对严重。 最为突出地表 现在膝关节、脚踝、以及下肢肌群、韧带、肌腱的运动创伤患病率较高,甚至引 发踝部腱鞘炎、髌骨劳损、疲劳性骨膜炎等。 对于从事体育舞蹈的男女选手而言, 不仅在舞步的运行中要表现出开阔的步 伐,而且还需要体现富有韧性的屈伸、起伏有致的升降移动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向 转换等等,这些动作的发力根源以及维持周身稳定与平衡都主要依赖于下肢,尤 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作用显著。 3.2.23.2.2 我国体育舞蹈选手 18 岁以下专业组急性损伤的发生率大于 21 岁以下专业 组急性损伤的发生率 通过对 97 人中的选手损伤的调查统计(因选手对损伤病程只填写了 93 例), 发现慢性损伤有 52 例,占 55.91%;急性损伤有 41 例,占 44.09%(见图 3)从此数 据可以看出,16-21 岁之间的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多数为慢性损伤。 但根据两大组别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 16-18 岁选手的急性损伤占 44.74%,慢性损伤占 55.26% ;而在 19-21 岁选手的损伤病程中,急性损伤占 33.65%, 慢性损伤占 67.35%, 其中另有 11.7%的伤病是由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 分析说明:急性损伤的发病率中,16-18 岁以下专业组选手高于 19-21 岁专 业组选手。根据对运动员运动损伤问卷的调查统计,97 名选手中,对运动损伤 方面的知识很了解的人数为 4 人,占总人数 4.12%;较了解的人数为 22 人,占总 人数的 22.68%;基本不了解的人数为 71 人,占总人数的 73.20%。 完全停止训练 7.09% 部分停止训练 27.88% 正常训练65.03%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4 表 6 体育舞蹈选手对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一览表(n=97) 这说明我国青少年选手对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极少,且缺乏防伤意识,特别 是 18 岁以下选手,由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技术动作的掌握不稳定, 导致急性损伤的比率高于 18 岁以上成年选手。 3.2.3 两大舞种对运动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比较而言, 拉丁舞较摩登舞更易使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 且多为急性损伤; 摩登舞选手受伤比例较小,以慢性损伤为主。 (见表 7) 表 7 两大舞种的运动损伤部位和病程的比较 根据调查过程中各支舞对选手的损伤部位的记录进行分析, 并结合其技术风 格特点对 10 支舞蹈进行分析归纳可知(见表 8) 从表 8 可以看出: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节奏,因此它对运动员的要 求以及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也不尽相同。从以下 3 个方面分析: 3.2.3.1 从风格特征分析 摩登舞起源于欧洲一些国家的民间舞蹈,经过对动作加工、规范和提高后进 入宫庭,成为高雅的“宫廷舞” 。后来这些“宫廷舞”又通过英国皇家教师协会 进行统一规范化,成为当今国际风靡的现代摩登舞。 而拉丁舞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它具有热情、奔放、欢快、浪漫的西方传 统文化的风格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表达形式;尽管选手们的艺术表达形 式、手段各不相同,但在拉丁舞训练和比赛表演过程中,选手必须始终保持青春 活力、自由洒脱、步法多变的特点来充分体现拉丁舞的风格特征。 3.2.3.2 从技术要求分析 摩登舞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舞蹈, 因此它对技术动作要求 非常规范、严格和细腻,特别是对基本步的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舞蹈者必须踩 准音乐节拍,动作到位,而且要求男女双方协调默契的配合,较强的表现力,才 能充分体现出摩登舞的风格特征。因此,舞蹈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门的系统训练 和有一定时间的磨合和积累才能较好地体现出摩登舞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征。 这 就使得摩登舞运动员的慢性损伤发生的几率较高。 拉丁舞的技术动作虽然没有摩登舞那般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但是它的用力特 对损伤知识很了解 较了解 基本不了解 人数 4 22 71 百分比% 4.12 22.68 73.20 人数 损伤次数 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比例 慢性损伤比例 摩登舞 22 122 57 65 46.7% 53.3% 拉丁舞 39 228 153 75 67.1% 32.9%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 15 点是内力和外力相结合,着重体现外力的表现形式。舞步变化大,跳跃性强,难 度系数大,随着体育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拉丁舞的技术动作更加讲求整体效应和 选手的表演能力,更加朝向高难度、高效应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舞蹈者必须具有 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其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3.2.3.3 从负荷强度分析 从摩登舞和拉丁舞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特征不同可以看出, 拉丁舞选手相对摩 登舞选手动作的频率和幅度要求较高, 使得拉丁舞选手承担着更为剧烈的运动负 荷强度。这是造成拉丁舞选手急性损伤率大于摩登舞选手的重要原因。 表 8 十支舞蹈的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