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农业的起源: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六畜”;生肖纪年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南北方农业的地域差别与食俗(2)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工具石斧.石刀.石镰.石犁.木耒.骨耜集体耕作经常迁徙,1,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农业的起源:(2)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2)耕作方式:耜耕(石器锄耕);集体耕作(3)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4)农作物:粟稻黍稷麦豆(五谷)、桑、麻(5)开始走向定居3、早期农业生产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3,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来):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和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3)唐朝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一年两熟.一年三熟,4,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来):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春秋-桔槔(杠杆原理)曹魏-翻车(灌溉和排涝)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5,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来):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来):1、产生背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的变动2、特点:以家庭(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生活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3、评价:优点: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弊端:脆弱;农民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徭役,阶级矛盾尖锐;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在近代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6,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来):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来):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课本P7,7,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者.制度政策.自然条件2、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小农经济亦称自耕农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经营方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8,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2.我国古代手工业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间手工业,9,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特点: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发达的原因),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产品大多精美;(3)生产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2、发展历程:夏、商、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3、重要成就:(1)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钢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铁器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10,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特点:2、形成:3、发展与成就:(1)冶金技术:(2)制瓷技术:(中国发明)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烧制陶瓷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起大量输出国外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11,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特点:2、形成:3、发展与成就:(1)冶金技术:(2)制瓷技术:(3)丝织技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原始社会,距今四五千年: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号)唐朝:技术提高.轻盈精湛,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织造局,水平超过前代,缎为代表。,12,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式:(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开始秦汉:得以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恢复与发展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中心)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13,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式:2、发展历程: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候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夭折),14,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原因:技术先进;农业发展;政府重视;贸易往来频繁2、表现:(1)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亚洲、欧洲(2)唐朝时期瓷器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4)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织绸制瓷的国家。汉代获得“丝国”的誉称。从唐代起,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15,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四、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哪些特点(P1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分布广.规模大.种类多;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世界;远销国外,享誉世界;明清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发生相应变化,16,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历程)1.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产生2.周:“工商食官”,将商人集中,设官统一管理3.春秋战国: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4.秦汉-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5.隋唐-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唐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6.宋元-空前繁荣: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交通发达表现:a.两宋:商品种类增加;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重要税源。b.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明清-新阶段: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b.白银成普遍流通的货币c.长途贩运发展d.商帮形成(晋商.徽商),17,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二、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和布局的变化)1.宋以前: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2.宋: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3.古代大城市的发展:(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2)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原因: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著名城市:扬州、成都;一批港口城市的繁荣,18,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二、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从汉至元对外贸易的繁荣:(1)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2)唐朝:广州成重要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进行贸易;对外贸易税成为重要税源。(4)元朝: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2、特点:(1)官府控制(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扬国威,非赢利)3、走向衰落-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衰弱。四、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P15,19,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生产力低下,集体耕种)2、夏商西周:井田制(岳P7)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周天子私有)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耒耜,“千耦其耘”)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确立: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过程:春秋时期垦荒私田、化公为私鲁国初税亩等税制改革,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20,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P16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2.奴隶社会:井田制(内容)-土地国有制,集体耕种3.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4.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2)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21,(一部分土地),2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生产力低下)2、夏商西周: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确立:B.土地兼并问题: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原因:土地私有(根源),准许买卖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两个)危害统治。C.抑制兼并政策:表现: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评价:抑制兼并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兼并,23,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又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到农业生产与封建统治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本原因)2、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2)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3、含义: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4、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1)战国: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岳P23:中唐以来有松动)(3)明清: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违背,阻碍.,24,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1、原因:2、目的:3、含义:4、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5、评价:(1)积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08年海南)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25,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表现:明初:防范倭患禁止私人外贸海禁清初:对付抗清力量寸板不许下海、沿海居民内迁清中期:防范西方殖民侵扰只许广州“十三洋行”外贸2、原因:统治需要:为防止中外敌对势力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侵扰直接原因: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盲目自大政治根源:封建社会步入衰落,统治脆弱导致的外强中干经济根源: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3、作用影响:短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6,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经济结构.市场.资金.政府.价值观2、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与西方对比:经济、政治、思想、对外),27,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基本结构:(农工商的发展状况及特点)1.农业:早期农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以来: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基本模式小农经济2.手工业:三种经营模式-官营、民营、家庭3.商业:发展历程表现、原因、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二、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原始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