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ppt_第1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ppt_第2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ppt_第3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ppt_第4页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1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说教材,本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描述了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忘记了现在的残酷战争。它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对战争思考、对生命思考、对人性的思考。,二、说学情1、对于新闻,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初中已学过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等;但是这篇新闻的特点比较特殊,与一般的新闻不太一样。2、学生对奥斯威辛的了解呈现两级情况,一种是一无所知,一种是有所了解,但是以不了解的为多。3、高一学生尤其是实验班学生还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三、说教学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要激发、寻求、提升阅读者的主体感受和认知深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四、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奥斯维辛的历史。2、阅读新闻抓住表达作者主观评价的语句。3、提高学生理解作者主观评价语句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恨,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五、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作品中呈现的有深意的语言,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六、说教法学法,教法:问题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多媒体辅助)学法: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质疑探究,对比归纳,合作交流。,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小段来自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关于纳粹焚尸的剪辑,为学生理解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悲痛与沉重营造情境。)教师开场白:“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命运、许多民族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同学们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吗?(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大门上文字(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利用民族主义煽动人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和囚犯,集中营内的绞刑架,1947年4月,杀人如麻的前奥斯维辛集中营长官鲁道夫盖斯被判在此执行绞刑。,被带入毒气室的人们,拷问生者的灵魂,集中营中被纳粹军警处死的部分囚犯尸体,整车拉走的尸体,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据记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焚烧炉前的小孩遗尸,绞刑架上的尸体,为什么要杀人?,掠夺犹太人财产是其重要原因!,从被处死的囚犯手上摘下的结婚戒指,(二)文本探究1:开门见山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1)奥斯威辛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3)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阅读质疑),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简介:,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走进历史,(奥斯维辛死亡工厂、人间地狱),67年前的黑暗,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且很多人已经作过报道了。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记者的身份更让他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文本探究2:默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起至结束,简要阐述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明确新闻主体),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女囚房实验室纪念长廊绞刑室,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对比的眼光,文本探究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比归纳),时效性不强,客观事件,个人感受,客观,个人情感浓厚,最新发生的事件,文本探究4:理解饱含情感的语句,1、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67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明确:除了呼应前文外,还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2、文章最后一段为何再次写到“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追逐游戏”?,奥斯威辛就像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三)精读品析,高尔基曾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细读课文,品析细节,把握本文的精神核心。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讨论:,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明确: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2、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作者,当看到温和着微笑的照片时,作者为什么会陷入沉思?这二十多岁的姑娘为什么会微笑?如何理解这一细节?,细节的描写耐人寻味。写照片中微笑的姑娘,说她“丰满,可爱”,“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对历史遗照中人物表情浮雕似地特写,生命的美好在纪念墙上定格为永恒。她的敢于微笑,或者是超脱生死的勇敢,又或者是身处绝境而不泯灭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其后作者的追问“她在想什么呢?”,,必然启迪世人反思美和善是怎样被毁灭的!,无论是因为什么微笑,但是她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丽,而这美丽的生命却被人无情的毁灭了,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人人面对死亡都如此麻木,如此木然;但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却温和地微笑着走先死亡。当美好被毁灭时更让人心痛。对纳粹的仇恨更深。作者在沉思些什么呢?对生命的无视,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巨大悲剧的反思。对战争思考、对生命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四、感悟提升: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新闻作品的重大作用,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东方的“奥斯维辛”,五、拓展延伸,秦淮人家,南京风光,夫子庙,紫金山,秦淮河畔,秦淮河畔,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火烧南京城周之久,遇难者达万以上。,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刺刀下的罪恶,堆积如山的尸体,无声的控诉,广岛原子弹轰炸,日本官方统计当场死亡和失踪人数达人,伤人。加上后来因辐射、烧伤而死亡的人数总计人。精确到个位数!,中国官方统计,南京大屠杀中中国死亡人数是36万多人!只计算到千位数!,南京大屠杀,无声的控诉,惊世一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家人!干吗!,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忘记大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牢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六周之内六朝古都化为尸山血海。,铭记:日军番号进占南京的日军部队共有6个师团,其中最穷凶极恶的就是由谷寿夫率领的第6师团和由中岛今朝吾率领的第16师团。,教师小结: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完的鲜花和果实,流走了想不完的梦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人们对法西斯暴鲜血淋淋的记忆,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对未来的昭示。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新闻也不过是过眼烟云,能让历史昭示未来,这难道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吗!,六、课堂小结,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