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古代特称词是古汉语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它们作为语义场中的个体,以其 独特价值,存在并应用于当时的语言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其 中,发生语化现象是特称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倾向。对古汉语特称词的语化现象进 行考察,可以更好地开拓和丰富特称词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拓展和推进词义演变理论和 编码度理论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语言资料。 文章对发生语化现象较为明显的九大语义场中的特称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和 分析。本文所涉及和分析的古代特称词,是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 定声、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五部辞典作为资料来源来进行统计考察,与其 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语义场中的义位则是以同义词词林、简明汉语义类词典为依据, 来进行古今义位使用情况的对比。本文使用编码度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对古今语义场中义 位的语义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对比古今相对应的语义场内义位的对应和空缺的使用情 况,计算出所对比的古今每个语义场中的义位编码度。然后探讨特称词发生语化的特点 及其演变规律:从而在对其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 内在原因。 不同性质和不同语义类别的语义场,其特称词的语化特点和语化类别也不相同。它 是降低了词化程度,由综合型表达法转变为分析型表达法,即把储存在一个特称词中的 信息单位分离开来,由一个含有多重语义内容的词语变为由分离开的信息单位组合而成 的短语来表达其原有意义。一般来说,典型的就是“常用词+ 泛称词”的横向组合短语。 在表达方式上,一般词语代替了特称的词语,淘汰那些概括性差的词,而代之以短语表 达。 古代特称词之所以会产生语化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语言外部世界( 包 括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 的推动,又有语言内部系统的自我调节。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 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类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增强。内部因素主要指词汇 复音化趋势的影响、词向有理据方向发展的趋势和语言简约、经济原则等。 古汉语特称词由古至今的演变规律及原因,也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文 化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特称词语化语义场编码度演变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p h r a s i z i n g - t r e n do f a n c i e n t 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 a b s t r a c t :a n c i e n ts p e c i f i c a p p e l l a t i v e sa r eat y p eo fs p e c i a lw o r d s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w i t ht h e i ru n i q u ev a l u e ,t h e yw e r eu s e di nt h el a n g u a g ea tt h a tt i m ea si n d i v i d u a l so f 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w h i l ed e v e l o p i n gt om o d e mc h i n e s e ,m o s to ft h e mh a v et a k e ns o m e c h a n g e s i nt h ec o u r s e ,p h r a s i z i n g - t r e n di s a ni m p o r t a n tt r e n d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a n c i e n ts p c d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c s ,w h o s ei n v e s t m e n tc a ne x p a n da n d r i c h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f i e l da n do f f e ru s e f u l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e m a n t i c e v o l u t i o nt h e o r ya n dc o d a b i l i t yt h e o r y t h et h e s i sp r o v i d e sa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i lt h e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i nt h e m a l u9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i nw h i c h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p h r a s l z i n go c c u l 苫v e r ya b s o l u t e l y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n c i e n t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i n v o l v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t h e f o l l o w i n g f i v e d i c t i o n a r i e s :“s h u o w e n j i e z i ”( 说文解字) 、“t h e n o t e s o f s h u o w b n j i e z i ”( 说文解字注) 、“s h u ow j nt o n gx u nd i n gs h e n g ”( 说文通训定声) 、“c h i n e s e d i c t i o n a r y ”( 汉语大字典) 、“c h i n e s ep h r a s ed i c t i o n a r y ”( 汉语大词典) i nr e p o n s e , s e m e m e s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o f m o d e mc h i n e s e 眦b a s e do n :“s y n o n y md i c t i o n a r y ”( 同 义词词林) a n d “c o n c i s ec h i n e s es e m e m c sd i c t i o n a r y ”( 简明汉语义类词典) t oc o m p a r e t h ea n c i e n ts e m e m e sa n dm o d e ms e m c m e s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g o o du s eo fc o d a b i l i t yt h e o r y a n dm e a n i n g - a n a l y s i st oa n a l 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e m e m c su s e di n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 t i m e s ,t oo b s e r v ea n dc o m p a r e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o b s e r v eo fs e m e m c s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 t oc a l c u l a t et h ec o d a b i l i t yo fs e m e n l e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od i s c u s st h ee v a l u a t i n gc a u s e sa n d p h r a s i z i n gm o d eo ft h e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a n dt oe x p l a i nt h ei n t e n s i v e c a u s o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a t e g o r i e si np h m s i z i n go f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w o u l db e d i f f e r e n t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w i t hd i f f e r e n tn a t u r e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w h i c h d e g r a d e t h ed e g r e eo fl e x i e a l i z a t i o n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s y n t h e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i n t oa n a l y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a ti s ,i tw o u l ds e p a r a t ei n f o r m a t i o nu n i t ss t o r e di no n e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 m a k i n g ap h r a s ew i t ht h o s ei n f o r m a t i o nu n i t st oe x p r e s st h em e a n i n go faw o r dw i t hm u l t i p l e i i c o n t e n t s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 t h et y p i c a lp h r a s em o d e li sa s :“d a i l yw o r d s + g e n e t i ct e r m s ” i nt h em a n n e ro fe x p r e s s i o n ,g e n e r a lt e r m st a k ep l a c eo f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s ,a n du s ep h r a s e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p h r a s i z i n g - t r e n di ns p e c i f i ca p p e u a t i v e s i sc a u s e db ym a n yr e a s o n s i n c l u d et h eo u t e rp u s h ( t h eo b j e c t i v ea n ds u b j e c t i v ew o r l d ) a n d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l a n g u a g ei t s e l l t h oo u t e rp u s hm f e r st o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c h a n g e so i ls o c i a ln e e d s ,a n d t h e e n h a n c e m e n to ft h i n k i n g a b i l i t ya n dg e n e r a l i z i n g - a b i l i t yo fh u m a nb e i n g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 t h ei n n e rr e a s o n sr e f e r s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t e n d e n c yt od l p h t h o n g i z e ,t h eo u t c o m eo f w o r d sd e v e l o p m e n tt o w a r d sr e a s o n - b a s i n gd i r e c t i o na n dt h ec o n c i s ea n de c o n o m i cp r i n c i p l e s , e t c t h ee v a l u a t i n gr e a s o n sa n dr e g u l a r i t yo fa n c i e n ts p e c i f i ca p p e u a t i v e sa l s or e f l e c tt h e s t a t u so f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a n c i e n tc h i 舱 k e yw o r d s :s p e c i f i ca p p e l l a t i v e ;p h r a s i z i n g - l t e n d ;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c o d a b i l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i i i y 9 3 1 8 1 5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张鹊日期:2 鲫年哆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烟 台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团。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张诱 导师签名:芬耖曼设 , 日期:2 。口6 年辱月多同 日期蜀厂年p 肜日 售东穴学礤圭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词汇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按照自身的演变规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研 究诞汇熬发聂史是褥究汉添词 圾其重要黪内察。其中,焱潺汇发骚过程巾存在饕一些 不w 忽略的特殊现缘,我们只有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词汇体系,把这些特殊 瑶熬奏清楚,方藐慰汉语嗣汇这一蕤体豹豢统骞受为瀵强麓全嚣豹认识。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许多表示某种特殊意义或者概念的词,比如像表泳“马”具体 意义戆义袋“骢”“疆”“戮”;在袋我汉语孛,它靛已经浸骞与其臻霹瘟弱义蕴存凌。取 而代之以短语形式来表达其原有意义。因此,义位“驹”“骄”“骊”在现代汉语中就会 表达成8 二岁马”“六尺离瓣骂”“爨骂”,攀表达形式由虢藏静谣嶷戚7 缎语。我秣把 这种现象称作“短语化”,简称“谬化”。( 对古代特称词的语化现象更详细的界定见第二章。) 第一节本课题的研究瑶袄 一般来说,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主要怒研究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构谢情况和语义 豹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近几十年来,汉语历史词i 的研究取得 了长足的谶展,许多汉语词汇史研巍的专爵和论文相继涌现。如汉语词汇史概要( 潘 允诤,1 9 8 9 ) 论述了各个誉弱历史瓣翘词滋发展豹拳等点,缨致遗考察了一烂基本诞汇的 源流问题;汉语词汇史纲黉( 史样直,1 9 8 9 ) 中论述了词义发展的特点,对一臻基本 霉泛夔发爨演变徽了较是深入熬礤究;麓明汉语史( 囱豢,1 9 9 3 ) 分上、孛、下三缡 对、议语的历史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上古汉谮词汇史( 徐朝华,2 0 0 3 ) 中一些章 苇澍主吉汉语调汇演交臻究骞罄狻掰戆冤辫。另终,吉汉语运义笼论 苏宝荣、象慕 培,1 9 8 7 )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高守纲,1 9 9 4 ) 、汉语词义学( 苏新春,1 9 9 7 ) 、汉 语调汇豹滚交( 鞭联荣,1 9 9 7 ) 、孛吉汉语词汇疆究综述( 王嚣潞,2 0 0 3 ) 、汉语 词义发展基本类型( 董为光,2 0 0 4 ) 等许多专著都系统垒面地对词汇语义的发展史作 t 分析考察。 但是,词汇系缆与语音系统、谬法系统相比更加复杂,也更具有特殊性。因此,要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 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汉语词汇系统演变的具体情况,研究汉语词汇中的特殊现象和非主流 现象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中,古代特称词的语化现象,就是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 倾向。以前人们习惯把特称词称作“微有区别的同类词”( 史存直) 、“代表特殊概念的 同义词”( 潘允中) 、“同类词”( 严廷德) 、“类别词”等。而随着特称词研究的不断深入, 才有了“特称”“专名”等术语的出现和使用。论泛称词和特称词( 张志毅、张庆云, 1 9 9 4 ) 一文,就详细地分析了特称词和泛称词的产生和演变规律。 目前来看,几乎没有对特称词语化现象做出系统考察和深入解释的理论著作,有的 也只是对目前所存在的语言实例进行罗列和描写。比如论汉语词汇的发展与汉民族历 史文化的变迁( 徐正考,1 9 9 4 ) 、从“马”之繁简看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 蒋文,1 9 9 5 ) 、 从分类概括看词汇的发展( 李海霞,2 0 0 2 ) 、汉语动物词命名研究( 李海霞,2 0 0 2 ) 、 从“马”字汇看中国古代语言文化( 胡继明,2 0 0 4 ) 等论文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对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或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徐正考、胡继明) , 或是从人类思维的角度进行考察( 李海霞) ,但很少有从语言自身来探讨其原因的;或 者说,如何从客观、主体和语言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其产生的原因还未见到。此外,对于 编码度与语化现象的关系以及其中发生的规律研究更是还未涉及。目前,只有汉语编 码度研究( 解海江,2 0 0 4 ) 一文,把编码度这一概括不同语言词汇差异的概念发展成 为一种跨语言词义对比研究的理论模式,并利用该理论模式对亲属称谓、颜色等几个语 义场进行汉英、汉语方言、汉语古今之间的对比分析。但是,对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 编码度差异的模式和类型,归纳不同语言间义位的空缺、对应的类型,即编码度与反词 化现象的研究还未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总之,目前为止,古代特称词的语化研究还较少地从系统上来分析,因此没有多少 研究成果。这也给我们考察汉语词汇中特称词的语化现象提供了更多的研究余地。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语义场都包含大量的特称词。它们作为其中的个体,以其独特 价值,存在并应用于当时的语言中。但后来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发展到现代汉语 中,变为了词组:有的消失不用了;还有的仍以原样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只是存在状态 和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特称诃的短语化现象,表明了古今义位的意义、使用频率、编 码度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反映出语言结构的不平衡性。因此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它是研究汉语词汇系统演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复音词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种总趋势。作为词汇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一 种特殊现象,短语化研究几乎还未涉及。目前我们试将语义场理论、词义演变理论以及 编码度理论应用于特称词的语化研究当中,改变以往对特称词分散、零星的描写,转入 到对特称词语化现象的系统研究和解释上来,从整体上和系统中来分析该现象的产生演 变。特别是编码度理论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词汇语义研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理论。本 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从抽取和描写的语言实例中,反映出特称词这一特殊的词汇群体在古 代汉语中的存在状态,总结出古汉语特称词演变到现代汉语中,发生语化的特点以及反 映出的演变规律;从而在对其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解释产生这种现象 的内在原因。 研究汉语词汇系统的演变发展史有赖于其中特殊部分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将这些特 殊部分的发展演变情况弄清楚,才能更清晰、更全面地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演变发展脉 络。汉语特称词的语化是汉语词义演变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理应成为我们研究汉语词汇 系统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来讲,本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特称词的发展演变情况有 个较为全面、清楚的了解,为进一步开拓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为丰富和推 进词义演变理论和编码度理论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语言资料;另外,对于当前词汇发展 演变史的研究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考察,能够丰富古汉语词汇 的研究,为以后更深入地进行汉语特称词的语化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语言 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对古汉语特称词历时演变规律的考察及演变原因的分析有 助予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状况,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了解语言与社会的 关系。 第三节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语言系统理论、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系统对 比方法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在相对精确、可信的数据对比基础上,考察 古汉语特称词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情况,以解释古今语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 基础来尝试探索其中的规律。 其中,我们着重运用了编码度理论。“编码度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反映世界粗细 的程度。”( 张志毅、张庆云,2 0 0 1 :7 8 ) 该理论对研究古代特称词的历史演变起着相当 重要的作用。运用编码度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语化现象的演变过程,更清楚地总结出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该现象的产生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演变的内在原因。因此,编码度理论在汉语词汇研究 中已经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 1 3 1 编码度理论 “不同的语言系统对某些事物、事件、经验和状态描述命名的能力高低不同。”( 王 宗炎,1 9 8 8 )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这反映了语言不同的编码度。 编码度( c o d a b i l i t y ) 是概括语言间词汇差异的一个术语。一般来说,不同语言间 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为,一种语言用一个单独的词来指称某一现象,而在另外一种语言 中却没有这一特定的词存在,而是需要借助于其他词汇或是短语来表示这一概念。也就 是说,一种语言或是一种语言表达法用一个词汇表达的语义特征,在另一种语言或是另 一种语言表达法里则需用多个词汇或是语段的形式,利用词汇和语法两种手段来表达。 这反映出两种语言在言语表达式的长短度和在某一特定语义领域内表达的粗细度上存 在差异。相对于用一个单词来表示相同指称概念的形式,用短语表达的,我们认为该种 语言表达方式的编码能力较低;同样,在表达某一特定的语义域时,用相对多的词汇数 目来表示的语言或语言表达法,被认为是编码度精细。 现代语言学中的“编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码的长度和码的粗度。前者主要 指人们给事物命名所用音节的长度和数量:后者主要指人们依照各种标准( 材料、质地、 大小、形状等) 通过命名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粗细程度。本文对编码度的研究立足于结构 语言学,使用的是语义场理论,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是语义场中的义位编码度对比。从 语义场理论来看,编码度同样反映出以上两种不同的情况,即表达式的长短度和范畴命 名的粗细度。如果底层义场内特称词多,则语义场划分精细,对事物的表达也更糟细; 同时,相对于用一个短语表达来说,它的表达式也较短。因此,在语义场中,义位切分 的粗细程度就反映了不同的编码度。 1 3 2 语义场理论 语义场理论作为结构主义语义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改变了传统词汇学“孤立的、 分散的、原子主义的”研究思想,使得“传统语义学面对的开放性的、分散的词汇语义 单位变成了封闭性的、系统性的词汇语义板块”。( 张志毅、张庆云,2 0 0 1 :3 4 ) 词的聚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事物及本身生活经验的归类和概括,因此,表 示某一类事物或者某一部分生活经验的词的类聚构成一个语义场。词汇的演变不是个别 词的孤立发展现象,而往往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若干词发生的一种平行变化。 4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a i t a h i s o n ( 1 9 8 7 ) 曾指出,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似乎是储存在一起的。因此,在同一 语义场内,义场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规定,尤其是作为义场中语义联系最为强烈的 并歹0 关系的义位,它们其中一个义位发生变化,与其相邻近的成员也会受到很明显的影 响,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另外,语义是语言、认知和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因此词汇场的划分在各种语言中 不同,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各个历史时期也不同。有时候一种语言的词对某事物的反 映比另一种语言的词对同一事物的反映要精细得多。同样,一种语言不同发展阶段对某 事物的反映也不同,一个阶段的词对同一事物的反映要比另一个阶段精细得多。因此, 编码度研究必须以语义场为单位来进行义位对比研究。这在编码度理论部分中已有涉 及,在此不再赘述。 语义场内应以义位为单位,所以分析语义场首先要确定语义场内包含的义位。本文 根据同义词词林、简明汉语义类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注、说文通训定声、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搜集得至文章中统计的古今 汉语语义场义位。由于受条件所限,不可能对发生语化现象的所有语义场中的义位一一 进行描写,故以所掌握的词义发展演变理论为基础,从义位的系统性入手,选取发生语 化现象较为明显的部分语义场进行统计考察,进而与其他语义场进行对比分析。 1 0 3 义素分析法 由于要对相对应的古今汉语两个语义场中的义位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对应义场内义 位的对应、非对应及空缺等不同情况,文章使用了词汇研究中常用的义素分析法。义素 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用来描写语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是义位的组成部分。文章综合分析 每一特定义场内的义位的语义成分和特点,运用元语言把该义位和与之同类的、处于同 一语义场中的义位进行义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这些义位共同的和不同的语义特 征。 1 3 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一定性循环分析法被认为是当今科学研究中实现创新的三种优势方法之一,也 是词汇学转向的标志之一。( 张志毅、张庆云,2 0 0 1 ) 本文对九大语义场中的古代特称 词进行了定量描写,同时又对其中发生语化的特称词进行了定性分析,力图将二者相结 合。 5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古汉语特称词的语化概说 第一节关于特称词和泛称词 2 1 1 语言的词汇系统,都是由若干个语义场或词汇场组成的。在每个语义场里, 都存在着一些词群。义位作为词群中的个体,以其独特的价值,分布在语义场中。在古 代,许多语义场中都包含大量的特称词,比如“马”语义场在古代汉语中有1 0 0 多个义 位,如“马、骄、骐、骊、骥、驹”等。其中,“马”是一类,称为泛称词,又称概括 词、类名或者通名;“驹、骥、骊、骄”等是另一类,称为特称词,又称具体词、特名 或者专名。总体来说,泛称词的概括性较强,词义范围较大,使用频率较高,涵盖的语 义内容单一。而特称词则相反,它的概括性较弱,词义范围较小,使用频率较低,涵盖 的语义内容复杂。但是,特称词在古代交际过程的使用中还是很频繁的。 2 1 2 泛称词和特称词包括的,主要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但是,“泛称词 和抽象名词不同,抽象名词是指表示非物质概念的名词,泛称词则不限。同样,特称词 和具体名词不同,具体名词是指表示物质对象的名词,即物质名词,而特称词则不限。” ( 张志毅、张庆云,1 9 9 4 :4 ) 特称词跟专有名词也不同,专有名词表示的是独一无二 的概念;特称词表示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概念,而是某一个小类的普遍概念。例如“骊” 并不表示独一无二的单独的“深黑色的马”,而是所有的深黑色的马都用“骊”来表示。 也就是说,特称词并不是单个事物的名称,而是某- - d , 类事物的名称。它们同一般词一 样,在表示某一概念意义范围内也具有概括性。 2 1 3 泛称词和特称词,没有同义关系,只有主从关系,即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 或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特称词之间,也没有同义关系,只有小概念或下位概念 的平行关系。如古代汉语中,“濯”语义场里,“濯”是泛称词,它是该语义场的上位词; 而其中的特称词,“沐”用于头发,“洙”用于脸面,“浴”用于身体,“滥”着重指全身, “澡”用于手,“盟”也可以用于手,但是洗的方式与“澡”不同,“洗”用于足,“洒” 用于人身各个部分,“湔”用于衣物,“溉”用于物体。以上这些特称词,它们各有自己 的指称意义,平行存在于语义场里。 2 1 4 总的来说,泛称词、特称词有处于共时平面的和历时平面的两种。有的泛称 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词和特称词是同一历史时期的语言中共有的,这是共时平面的;有的则是历时平面的, 即语言发展过程中先有特称词后来才出现了泛称词,或是相反的情况先出现泛称词 后出现特称词。就泛称词与特称词这个范围来说,本文所关注的特称词是指处于共时平 面的、从不同角度给事物命名的一组词。 本文中的特称词,我们只界定在古代的单音词和不包括含泛称词在内的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词根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不包括由两个以上的词所结合而成的词组。 第二节关于语化 2 2 1 在词汇发展过程中,语言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词汇衍生的一般规律为词化。但 是在存在着词化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语化。顾名思义,语化是指对于同样一个 在语义上较为复杂的概念,古汉语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语义内容,现代汉语需要用短语来 表示。语化跟词化相对,是一种“反词汇化”现象。如“马”语义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的对比分析中,古汉语中存在的1 4 8 个义位演变到现代汉语中,只有5 1 个义位与其相 对应,其余的大多数特称义位已经消亡,如有必要需用短语表达。 语化现象一般存在于古代汉语中,它是在向现代汉语的演变发展中产生的一种特殊 现象。虽然不是语言发展的主流,但这一现象的确存在于汉语发展史中,还占有相当的 比例。因此,正确认识它,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汉语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2 2 2 从上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到底发生了词化还是语化,不能一概而论。这就 需要我们在研究词化的同时,来探索和关注汉语中的语化现象。 如何来分析汉语中的语化现象呢? 解海江博士在其论文中提到,“考察语化必须以 语义场为单位。第一步是语义场的古今对比分析,第二步是找出语义场内古今的非对应 义位,第三步做出上古汉语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义位的分析型表达法。然后统计语 义场中有多少古汉语有而现代汉语需用短语表达的义位,判断该语义场以词化为主要倾 向还是以语化为主要倾向。”( 解海江,2 0 0 4 :2 4 5 ) 本文在研究特称词的语化现象时, 使用的便是这种考察方法。以某个特定语义场作为封闭域,进行较为穷尽、完整的古今 特称义位的统计、划归小的语义子场以及进行编码度的对比,在描写古今义位差异的基 础上总结该义场内特称词发生短语化的演变特点和规律。 由于古代特称词大多数都存在于当时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语言中,因此,本文所涉 及和分析的每个语义场中的古代特称词,是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 7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声、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五部辞典作为资料来源来进行统计考察的。与 其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语义场中的义位则是以同义词词林、简明汉语义类词典、现 代汉语词典为依据,来进行古今义位使用情况的对比统计。 2 2 3 汉语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古代特称词之所以会产生语化现象,是由多种 原因造成的。有的语化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义位所反映的客体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不存在 了,反映客体世界的词汇随之消亡,现代社会如有表达需要,或者使用古语词或者用短 语。有的是因为某些特称义位反映的客体世界发生了变化,而组成义位的语义特征没有 随之变化,现代汉语如要表达也需用短语。还有的是因为义位反映的客体世界没有改变, 而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义位包含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不一致,如要表达 也需用短语。除了以上主客体世界的影响外,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是促使语化现象产 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请见古汉语特称词产生语化的原因一章。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语义场中特称词演变情况的描写与分析 在对语义场中的特称词进行描写和分析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词义对比的层面,即确 定底层义场及其义位,然后使用义素分析法来对特称义位的微观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观 察对比古今相对应的语义场内义位的对应及空缺的不同使用情况,进而把其中发生语化 的特称词挑选出来,分析并归纳发生语化的特点和规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1 ) 确定古今对应语义场及其特称义位。由于“泛称词和特称词包括的,主要是 名词,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等”( 张志毅、张庆云,1 9 9 4 :4 ) ,因此,在语义场的选取 时,我们以名物类语义场和动作行为语义场作为考察的重点。其中,我们又分别选取了 发生语化现象较为明显的语义子场作为语化模式的探索对象。名物类语义场中,我们选 取了马、牛、猪、羊等动物语义场和玉石语义场;动作行为语义场中,我们着重分析了 祭祀l 语义场、观看语义场、洗涤语义场和行走语义场。由于古代特称词大多数都存在于 当时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语言中,因此,本文所涉及和分析的每个语义场中的古代特称 词,是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等五部辞典作为资料来源来进行统计考察的;与其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语义场中的义位则 是以同义词词林、简明汉语义类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来进行古今义位 使用情况的对比。 ( 2 ) 分析古今语义场中义位的语义成分和特点,总结归纳出能够将这些特称义位 区另开来的语义特征,运用元语言对所对比的每个对应义场中的义位进行义素分析,运 用比较法先找出共性义素,后找出个性义素,将其归纳到各个语义小类中。 ( 3 ) 分别计算所对比的古今每个语义场中的义位编码度。为了更科学、更直观地 了解古汉语特称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语化演变情况,更明确地对比出古今特称词的使用情 况,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分析统计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 ( 4 ) 找出所对比的古今语义场编码度的差异表现,并说明这种差异存在的具体情 况,即说明其中对应义位、不对应义位及空缺义位的存在状态。并把演变到现代汉语中 发生语化的特称词再进行语化模式的详细分析。 另外,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两点,首先,同一语义场中,古今都存在特称义位,本文 q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 是咀古汉语特称词为出发点,来研究其中发生了语化的那部分特殊义位发展到现代汉语 中是如何来表达意义的。所以我们把汉语的古代( 这里主要指上古时代) 和现代状态看 成是两个静态的共时系统,来对汉语的现时状态与它的某一历史时期的状态( 这里主要 指上古时期) 进行对比。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是立足于语言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存 在状态和使用情况的对比,而不是考察特称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其 次,我们在进行对比时,是在观察了古今两种状态的语义场中义位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 综台分析义位的语义成分,推断出一套能将这些义位区别开来的语义特征,基于二者的 共同点来进行分析的。有时候可能会遇到语义场的划分不一致等问题,这是由于对语义 场茏q 分的角度不同而导致的。在处理该类问题时,我们以两种语言状态的共同基础,即 相同的对比物或对比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 下面将对上述提到的九大语义场进行逐一的考察。 3 1 1 马语义场 第一节名物类语义场 马语义场,古汉语有1 4 8 个义位,现代汉语有5 1 个义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用 义位“马”作为该语义场的泛称词。但现代汉语还有1 个义位“马匹”,表示对马的数 量的总称,古汉语没有。这样,“马”的上义义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编码度之比为 1 :2 。 在马语义场中,我们根据马的 毛色 、 高度 、 外表长相 、 年龄 、 优劣 、 用 途 、 性别 、 产地 、 形容马的形态动作 等语义特征,又可分为不同的子场。 3 1 1 1 根据 毛色 对马进行编码,古汉语有5 3 个义位,现代汉语有9 个义位。 表示不同颜色的马,古汉语中,“聩”指黑脊的白马,“验”指有黑唇的白马,“翰” 指白色的马,“骧”指白尾的马,“骝”指赤带黑鬃尾的马,“肄”指赤而微黄的马,“鹱” 指赤黑色的马,“取”指赤鬣自身黄目的马,“骠”指赤毛白腹的马,“联”指多鬃而青 黑色的马,“胜”指白额的马,“的廑、驹、驹颡”指额白色的马,“焉岸”指额白至唇的 马,“聩”指额上带白星的马,“筠”指黑白杂毛的马,“骆”指鬃尾黑色的白马,“骐” 指自臀的马,“瞒”指股或股间白色的黑马,“弱”指黑嘴的黄毛马,“骧”指后右足白 的马,“照”指黄白色相间的马,“胚”指黄白杂毛的马,“黄”指黄色带赤的马,“骠” 1 0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指黄色有白斑或黄身白鬃尾的马,今名“银鬃”或“银河马”,“驳”指两色相间的马, “骓”指毛色苍白相杂的马,“驿”指毛色呈白鳞状斑纹的黑马,“服”指赤白色相间的 杂毛马,“骢”指青白杂毛的马,“驻”指面、额白色的黑马,“启”指前右脚白的马,“蹊” 指前足全白的马,“踌”指马前左脚白的马,“豌”指浅黑色的马,“明”指浅黑杂白的 马,“弱”指青黑色的马,“舜”指黄色脊毛的黑马,“翳”指色黑而脊黄的马,“骊”指 深黑色的马,“骊”指四蹄全白的马,“骚”指尾根白色的马,“骀”指膝下白的马,“唰” 指一目白的马,“骐”指有青黑纹如棋盘的马,“腱”指红身黑鬣尾黄脊的良马,“骝” 指红身黑鬣尾的良马,“群”指色如华而赤的骏马,“驿骝”指色如华而赤的骏马,“异” 指后足白色的马,“殊”指赤色的马,“骐骝”指青身黑文目有黑的马,“验”指紫色的 马。 现代汉语有8 个义位,“骢”、“骊”、“骐”、“骓”、“骅骝”是古汉语的传 承词,因此带有 书 语体陪义;“黄骠马”、“银河马、银鬃”指黄色有白斑或黄身白 鬃尾的马,与古汉语的“骠”相对应;另外还有一个“五花马”。这样,表示不同颜色 的马,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编码度之比为5 3 :9 。 3 1 1 2 表示 高度 的马,上古汉语有4 个义位,“马”指六尺以上的,“骇”指八尺 高的,“骤”指七尺高的,“骄”指六尺高的。 现代汉语用1 个义位概括,“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表示不同高度的马,古汉 语和现代汉语编码度之比为4 :1 。 3 1 1 3 表示 外表长相 的马,古汉语有9 个义位。“鼾”指凶悍的马,既”指鬃 毛长的马,“翰”指长毛马,“骞”指马腹低陷的马,“马鱼”指双目白的环眼马,“驿” 指膝胫有长毛的马,“踌”指曲胫马,“娥鹿”指外形似鹿的马。“聃”指背上有旋毛的 马,“骐骣”指斑纹似鱼鳞的马。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其对应的义位,只能代之以短语表示。 3 1 1 4 根据 年龄 这一语义特征对不同的马进行编码,古汉语有4 个义位:“掌” 指一岁的,“驹”指二岁的或少壮的,“耽”指三岁的,“趴。指八岁的。 现代汉语只有1 个义位:“马驹子”泛指初生的小马。这样,表示马的年龄的子场,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编码度之比为4 :1 。 3 1 1 5 根据 优劣 这一语义特征对不同的马进行编码,古汉语有3 1 个义位,现代 汉语有2 0 个义位。 3 1 1 5 1 “良马”义场中,古汉语有2 8 个义位,“驹、骐、体焉、骏、碌、骡骣、骁、 麒焉舞、骥、蔫、觖疑、辅骗、骐骥、骏马、期、弱、驸驺”指皂马或千里马,“驹赊” 1 1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北狄良马,“屈酽”指屈地所产的良马,“驻裹”指金喙良马,“骤”、“飞兔( 骤兔) ” 指飞驰如兔的良马,“马查、繁驵、驵、璐、敢”指健壮的马。 现代汉语有1 5 个义位,“骥、骏、骜、骤骣、默鼹、骗骗、骧骥、驵、骐膦”是古 汉语的传承词,带有 书 的语体陪义或是 古 的时代陪义;“骏马”也是古汉语的传承 词。另外,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双音词“好马、骏足、千里驹、千里马、良马”,它们是 在古汉语义位语化的基础上词化而成的。 3 1 1 5 2 “劣马”义场中,古汉语有3 个义位:“驽、骀、骞”。 现代汉语有5 个义位,“驽”和“骀”是古汉语的遗留词,另外还有“蹇、驽马、劣 马”。 3 116 根据 用途】这一语义特征对不同的马进行编码,古汉语有1 1 个义位,现代汉 语有9 个义位。 古代汉语中,表示驾车的马的义位有7 个。“驷”指一车所驾的四匹马,“骖”指一 车所驾的三匹马,“骈”指并排驾车的两匹马,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义位。另外,“驸” 指驾在辕外的,“服”指驾在车辕中间的,“驿”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骖”指驾车时位 于两边的。 现代汉语有5 个义位,“骖、腓、驸”是古汉语的遗留词,带有 书 语体陪义或者 是 古 时代陪义。“帮套”指在车辕外面拉车的牲口,也可以指马之外的牲畜,“辕马” 指驾辕的马。 另外,表示其他不同用途的义位的马,古汉语中的“期”、“驿”指驿马,“骑”指 骑的马,“醍蹄”指蹄平正、善登山的马。现代汉语中,“头马”指马群或马帮中领头的 马,还有“驮马、战马、耕马”。 3 1 1 7 表示 性别 的马,古汉语有8 个义位:“焉余、骆、弹、骒”指母马、雌性的马; “骘、貔”指公马、雄性的马;“骠、骟”指已阉的马。 现代汉语有8 个义位:“儿马、公马、牡马”指雄性马,“骒马、母马、牝马”指 雌性马。 3 1 1 8 表示不同 产地 的马,古汉语有2 个义位:“驹脎”指北狄良马,“目酽”指 屈地所产的良马。 现代汉语也有2 个义位:“川马”指四川产的马,“口马”指口北出产的马。 3 1 1 9 表示形容马的 形态动作 的义位,古汉语有2 6 个。“冯( p i n g ) 、驳驳、 _ 驳、驶、马欠、酮、聪、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24)第七单元《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练习题附答案
- 矿用维修工程车司机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油钻采设备装配检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材磨边机校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柠檬酸发酵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 美丽乡村-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单元(3课时)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单招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三 任务一 熟悉角色理论
-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调试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试卷
- 2025年XX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常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 《公务员法解读》课件
- 《康复科病人营养治》课件
- 2024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试题与答案
- 助贷电销知识培训课件
- 《风力发电培训》课件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完整版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