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烘烤技术培训.doc_第1页
烟叶烘烤技术培训.doc_第2页
烟叶烘烤技术培训.doc_第3页
烟叶烘烤技术培训.doc_第4页
烟叶烘烤技术培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叶烘烤技术培训 特殊烟叶的种类特点及烘烤技巧要点(下) :磨坪烟叶工作站 总的来说,高温快速排湿法是用来烘烤容易出现硬变黄、易变黑烟叶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用来处理嫩黄烟、嫩黑暴烟和水分含量特别大的、用正常烘烤方法极易烤坏的烟叶。具体的方法是:烟叶装房关严天窗地洞,点火后在很短时间内把烤房内温度提高到3638稳定一段时间,当底棚烟叶的叶尖、叶边基本变黄后迅速加大烧火,用1h左右的时间将烤房温度提高到4042,促使叶内水分气化,直到烤房内水气弥漫后大开天窗、进气门,甚至将烤房门打开尽快排湿。当观察玻璃窗水珠减少至消失时关闭天窗、进气门。此时若底棚、二棚烟叶完全发软塌架,可转人正常烘烤;否则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高温快速排湿。进行多次高温快速排湿时,原则上温度要一次比一次高,但最高不超过45,每次时间在23h,以整个变黄阶段烟叶完全发软塌架、消除硬变黄为目的。 (三)雨淋烟和返青烟 1.特点和烘烤特性已经达到正常成熟的烟叶突遭雨水,并在降水开始24h内及时采收的烟叶叫雨淋烟,其生理特性和烘烤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只是烟叶含水量显著增加,而且大量增加的是叶表附着水。烘烤雨淋烟时,装烟竿距要适当放稀,减小烘烤排湿任务。烘烤中要先拿水、后拿色,具体做法是:点火前稍开天窗、微开进气门,确保炕内气流畅通,防止点火后顶棚集聚大量水汽,甚至凝结为水珠下滴危害烟叶。点火后,首先要排除烟叶表层的附着水,促使叶片失水发软,确保烟叶在失去部分水分后正常变黄,防止出现硬变黄。为此,变黄初期温度可以达3940,以利于水分气化排除。当排除叶表水分叶片发软后,应关闭地洞、关小天窗,恢复正常烘烤。 已经达到或接近成熟的烟叶受较长时间降雨影响后,明显转青发嫩,失去原有成熟特征,这类烟称为返青烟。返青烟是雨淋烟的特殊类型,其生理特性和烘烤特性与一般的雨淋烟有很大差别。采收烘烤要点有: 2、烤前要求。对于雨前发育正常、成熟良好的返青烟叶,如果雨过天晴,一般需要再等待lOd左右待烟叶重新呈现成熟特征时采收烘烤;对于本来水分就大而容易发生烘片的烟叶则应在雨后及时采收;短时大雨以后天气看好,应等23d后再采收,除非确实没有晴好天气。 稀编烟,稀装烟。雨淋烟和淋雨之前相比,水分明显增大,所以,编烟和装烟密度原则上都适当稀于相应的非雨淋烟。具体密度要根据对鲜烟叶鲜干比的估计。比值大于10的,装烟78成;比值89的,可装89成。 3.烘烤要点采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边变黄边定色”的烘烤策略。点火后,以1h升温1的速度提升干球温度到40左右,干湿球温度差尽快增至3左右,在此条件下促进烟叶水分气化排除,同时保持较快的变黄速度。在底棚烟叶达到黄带浮青、主脉变软时应立即转火,并以23h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提高到4647并充分延长,湿球温度稳定在37左右,使底棚烟叶完全变黄且达小卷筒。此后,以2h左右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455实现全炕干片。干筋阶段转入正常烘烤。 返青烟的叶基部与叶尖部成熟差异很大,变黄阶段温度高,而且又是边变黄、边定色,所以,变黄阶段就要注意火力控制,定色过程烧火升温要稳,防止挂灰和蒸片。 二、水分小的烟叶烧烤 (一)旱天烟 1.特点和烘烤特性旱天烟指在干旱地区和非灌溉烟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烟叶。旱天烟叶的特点:一是水分含量较少,鲜干比多为56,甚至4以下,同时,在水分组成中,结合水所占比例相应增加,自由水所占的比例显著减少。二是结构较紧密,烟叶脱水相对困难。因而旱天烟叶更容易出现挂灰和回青,尤其是当烟叶含水尚多时急升温极易回青与挂灰、降温则冷挂灰。三是干物质积累较为充实,对提高烟叶的耐烤性有利。四是发育和成熟缓慢,内食物较充实、较耐成熟。加之大气干燥不易发病,也有利于烟叶养熟。采收和烘烤要点是: 2、烤前要求趁露采收,增加烟叶水分和烤房湿度;稀编烟、稠装烟,创造有利保湿和均匀排湿的条件;防止采收后烟叶受太阳暴晒降低自身和烤房有效水分。 3.烘烤要点总的烘烤技术策略是低温变黄,高温转火;先拿色,后拿水;大胆变黄,保湿变黄,补湿变黄。具体措施:第一,变黄阶段湿球温度宜稍高,保持在36.537.5。第二,转火时间宜晚,烟叶变黄程度要稍高,可达到叶片接近全黄,支脉大部分变黄。定色阶段前期升温速度要慢,扫除残余青色,后期加快。第三,整个烘烤过程湿球温度宜稍高。在干球温度3842时,干湿球温度差保持13;干球温度4250时,湿球温度3940;干球温度超过50后,湿球温度4041。 (二)旱黄烟 1.特点和烘烤特性旱黄烟是指烟叶旺长至成熟过程遭遇严重的空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双重胁迫,不能正常吸收营养和水分,“未老先衰”,提早表现落黄现象的假熟烟。这类烟在丘陵旱薄地最为常见。假熟烟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内含物质欠充实,化学组成不合理,含水量较少,叶片结构密,保水能力强,脱水较困难。烘烤中变黄较困难,甚至 先出现回青(烟叶在烤房内的含青度大于大田)再变黄,变黄速度较慢,容易烤青。定色过程容易挂灰,也容易出现大小花片。 2.烤前管理旱黄烟的实质是干旱造成的假熟,如能解除干旱,烟叶仍能恢复生长,所以不可盲目提前采收。但若持续干旱,会造成烘坏,失去烘烤价值。当烟叶出现枯尖焦边时应及时采收。采“露水烟”,装炕应稀编竿、装满炕(10成炕),以利保湿变黄。但是,由于旱黄烟耐烤性较低且脱水较困难。因而装炕也不宜过稠,以防“闷炕”。 3.烘烤要点第一,高温保湿变黄。变黄阶段起点干球温度宜稍高。37封火,控制在3940,促使烟叶脱除适量水分,增加烤房内湿度,保证正常变黄;等到叶片发软后。再使干球温度稳定在38左右,保湿变黄,以防烟叶失水过多而难以变黄;底棚烟叶变黄34成时,提高干球温度至4142加速变黄,防止烟叶内含物过度消耗而使烟叶挂灰或颜色灰暗。第二.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宜稍高。保持干湿球温度差12,必要时还应向烤房内加水补湿。第三,高温转火,加速定色。在叶片大部分变黄、支脉尖部变黄、充分塌架后转火。定色阶段升温速度要慢中求快,先慢后快。先以23h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648,稳定到二棚以上烟叶基本全黄,仅余主脉和一级支脉基部含青;再以12h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455稳定至干叶。第五是定色阶段湿球温度宜稍低,一般在干球温度50前湿球温度38左右,干球温度50后湿球温度39左右。 三、其他特殊烟 (一)后发烟 1.特点和烘烤特性后发烟是由于烟田施肥欠合理,而且烟叶生长前期干旱,中后期降雨相对较多情况下形成的。其内含组成不协调,叶龄往往较长,干物质积累较多,身分较厚,叶片组织结构紧实,保水能力强,难以真正成熟,有时叶面落黄极不均匀.,或者尖部黄基部青反差过大,或者叶片黄叶脉绿差异过大,或者泡斑处落黄(甚至发白)而凹陷处却浓绿不落黄极不协调,使得成熟度和调制时变黄程度也难以准确判断。在烘烤时,既容易表现变黄困难而烤青,也会因脱水困难、难定色而烤黑,烤后烟叶常出现不同程度挂灰、红棕、杂色、僵硬等。 2、烤前要求一是要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烟杈和田间杂草,提高鲜烟素质;后发烟容易流行烟草赤星病,采取措施综合防治。二是要适时采收。要根据烟叶熟相和叶龄综合分析,在熟相上要尽可能使其能表现成熟特征,叶龄达到或略多于营养水平正常烟叶即可采收。三是要合理装炕。编竿宜略稀,装烟竿距视烟叶水分而定,不宜过稀。 3.烘烤要点第一,烟叶变黄温度以38左右为宜,定色阶段的升温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促进内含物质在较高温度下转化,使黄烟等青烟,并使身分变薄、色泽略浅。在4647 以前,以平均4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之后以平均约3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达到54以后充分延长时间。根据烟叶变化,可以适当在4142和4648分别延长时间。第二是湿球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适宜略偏低为宜,通常变黄阶段可保持干湿球温度差3左右,以较大干湿球温度差促烟叶逐渐变软。若烟叶迟迟不发软,也可将干湿球温度差扩大到4以上;在定色阶段,干球温度42之前可保持干湿球温度差35,越难烤的烟叶干湿球温度差越大。42之后,直至54湿球温度可以保持在38,稳温阶段提高到39。第三是转火时的变黄程度不宜高,根据烟叶素质不同达57成黄即可,残留多的绿色在慢升温过程中完成变黄。转火时的干燥程度应达叶片发软,否则,要保持温度,扩大干湿球温度差并延长时间。第四,整个定色过程要慢升温、逐渐排湿,既不要在某一温度上久拖,也不可跳跃式大跨度升温,使烟叶边变黄、边干燥,靠时间的延续完成内在转化和定色。 (二)秋后烟 1.特点和烘烤特性由于栽培耕作或气候方面的原因,在不利于烘烤的秋后气候条件下采烤的烟叶叫秋后烟,这类烟叶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烤青和挂灰。秋后,日平均气温显著下降、大气相对湿度显著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等不良的气候条件,使烟叶成熟更迟缓,烘烤特性变差。 秋后烟叶多是在干燥凉爽的秋季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上部烟叶,叶内含水量尤其是自由水含量少,叶片厚实,叶组织细胞排列紧实。内含物质充实。外界湿度小,若烤房的保湿能力变差,烘烤前期湿度不容易达到要求,特别是底棚烟叶由于湿度低变黄更加困难,导致烤青,甚至未完全变黄就出现挂灰。再加上凌晨气温低,排湿时烧大火也很难升温,甚至常出现降温,使烟叶变化过度,极可能出现猛升温或大幅度降温引起挂灰,或者烤后烟叶又黑又青。 2、烤前要求在采收烘烤之前首先要整修烤房,使其严密保温保湿。采收时以叶龄为主适当早采,趁露采烟增加炕内水分。绑竿要适中,装烟要密,以便于增加烤房湿度。 3.烘烤要点第一,保温保湿变黄,缓慢升温。变黄阶段前期要保温保湿,湿球温度达不到指标时,地面可以泼水增湿。点火升温要慢,先在干球温度32-34、湿球温度3133稳定1224h;随后以每1.52h升温1速度提高干球温度到37-38,保持湿球温度3637,再稳定12-24h;再以3-4h升温l速度提高干球温度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839加速变黄,并使烟叶排除部分水分,增加烤房内湿度,有利于正常变黄。第二,烟叶充分变黄,慢速定色。当底棚烟叶基本全黄且变软塌架、二棚黄片青筋塌架时,开始逐步慢升温定色。以23h升温1速度提高干球温度到4748,保持湿球温度39左右,拉长时间,适当排湿,直至全炕烟叶基本全黄、底棚叶片1/31/2干燥;再缓慢升温至干球温度54,保持湿球温度3940稳定,至全炕干叶,完成定色。第三,烧火稳中加大。烧火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天窗、进气门的开度状况,特别是凌晨前后。要加 大火力,谨防掉温,上午89点以后,适当控制烧火,防止猛升温。第四,天窗、进气门的操作要谨慎,要少量多次,勤开少开,勤关少关,保持烤房内温湿度的稳定,防止湿球温度上下波动。 综上所述,在烘烤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技术要点操作,就一定能够避免和和减少出现烤坏烟的现象,提高烟叶烘完备质量。 烟叶烘烤技术 近年来,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烟农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田间获得的优质叶片,如果没有科学的调制过程与之配合,也很难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烤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烟叶烘烤调制过程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步骤。科学的烘烤调制技术是以烟叶的成熟采收、烤房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科学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基础的。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 (一)成熟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127;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宜46片叶成熟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炕收烤。烟叶采收后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质量。 (二)成熟的一般标准 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茸毛脱落。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上部叶成熟时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三)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以利对成熟度识别。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烟叶成熟后,若遇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 若降雨时间较长并出现了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行采收。 (四)合理编竿装炕 1、绑竿 要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按1.5米长标准竿计,&127;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120片,每撮烟叶背对背。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叶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增加。 2、配炕与装炕a、配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b、装烟装烟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以竿距2025厘米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二、三段式烘烤工艺及烘烤操作要点 (一)三段式烘烤工艺 1、变黄阶段 烟叶装满炕后,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 房温度提升到3438(西南和南方烟区3435,东北烟区3536,黄淮烟区3638),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2.5,&127;直到底棚烟叶变到叶片基本全黄,仅余叶基部微带青色,主脉青白色,叶片充分发软。 2、定色阶段 要逐渐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使房内温度以平均23小 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1,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水分小、烘烤特性好的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得高一些。在烟叶达到勾尖卷边至小卷筒之前(一般47左右),升温速度宜慢(34小时升温1),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在烟叶没有达到黄片青筋小卷筒之前,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即使5455时烟叶已经达到大卷筒,也要在此温度下维持612小时。定色期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但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且湿球温度也降低时,可以关小地洞,减少通风量。要尽量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3、干筋阶段 以每小时升温1&127;的速度使炕温提高到6769,其间要逐 渐关小天窗、地洞(先关小地洞,减小通风量,以利于提高温度和节能),以 湿球温度不超过43为准。稳定此温湿度条件,直到烟叶完全干筋。 (二)烧火技术原则 烧火要能做到小火能保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应看烟叶的变 化,看房内温度、湿度,看天气变化,看烤房状况,看煤质特点等,灵活且准确进行。当烟叶变化快时,烧火宜大,快升温;烟叶变化慢时,烧火宜缓,慢升温。烟叶变化正常时,烧火宜稳,稳升温。当房内温度偏低时,提火升温;偏高时,压火控温;适宜时,稳定火力,维持房内温度稳定。天气阴晴风雨,昼夜冷热变化,对房温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根据天气变化相应调节火力大小,才能维持房内温度适宜。晴天,日出后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左右,升温更为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日落后,室外温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凌晨,降温更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可能随之下降。所以,晴天日出后开始适度控火,至日落后则应适当加火;烤房升温灵敏时,应注意火力勿过大,加火勿过早;烤房升温困难时,应注意加火勿过迟,火力勿过小。根据烤房湿球温 度的变化进行火力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当湿球温度偏高,需要加大天窗、地洞排湿时,在排湿操作前要先加火,以防排湿时房温下降。还要注意,煤质不同,烧火方法各异;对粘性强、易结碴的煤,宜烧“散火”,加煤时撒开、撒匀,以防结大碴;对粘结性弱、易流炉的煤,宜烧“堆火”;对细粉状面煤,需拌湿烧用,以防止灰损失;烧无烟煤时,宜兑适量煤土,最好制成饼烧用。 (三)排湿技术原则 1、先开天窗,后开地洞 烘烤初期,要关严地洞,仅以天窗的开闭控制湿球温度,直至天窗完 全打开。天窗未完全打开之前,一般不开地洞。烟叶水分较大时,当底棚烟叶大量变黄后,可开始开启地洞。天窗已开完,湿球仍偏高时,必须打开地洞,用天窗地洞配合,使热空气上升,缩小上下层温差,把湿球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2、地洞开完,控温排湿 如果地洞已开完,湿球仍偏高,应控制烧火,使干球温度不再上升, 继续进行排湿,称为控温排湿。此时烤房排湿能力已至最大,火力宜适当控制,主要靠延长时间来降低房内湿度,直至湿球温度下降后,再根据烟叶变化,提火升温。如果地洞不开完就已稳定了湿球温度,则不应盲目开大地洞,也无需控温排湿。 3、先关地洞,后关天窗 烘烤后期,湿球偏低时,先关地洞控制湿球,而不动天窗。直至地洞 关严后,湿球仍偏低时,再关天窗,以天窗控制湿球,直到烘烤结束。 三、烤房的标准化改建及新型节能烤房介绍 (一)烤房的标准化改建 1、标准化烤房质量要求 四周严密,保温保湿,平面温差小,升温灵敏,排湿顺畅,烧火、通 风排湿操作及观察温度和烟叶变化方便,耗煤量低。 2、主要技术参数 装烟量:150200竿左右(面积270280270280);适于种烟3 5亩,设1路烟梁,装两路烟,56棚(45大棚,1小棚);400竿左右(面积400400),适用于种烟10亩左右,设两路烟梁,装3路烟,5大棚2小棚或6大棚1小棚。 底棚高度:180棧玻埃袄迕住?/p棚间距:7080厘米,比 常年烟叶长度增加510厘米。顶棚距房内侧高度:脊顶式50厘米;平顶或有天花板时40厘米。天窗面积:150竿烤房为0.27平方米,400竿烤房为0.72平方米。天窗形式:双脊檀通脊长天窗(宽20厘米,长与屋脊相等,设34个盖门,每个盖门长80100厘米)或高天窗;天窗口比房脊高50厘米以上。地洞面积:150竿烤房 不得少于0.18平方米,400竿烤房不得少于0.48平方米。 地洞形式:采用各种形式的热风洞,并配合冷风洞,每种形式地洞面 积均不应小于理论值。冷风洞要多而小,可设14棧保陡觥保担案涂痉棵扛隼浞缍疵婊保病粒保怖迕祝矗埃案涂痉棵扛隼浞缍疵婊保浮粒保咐迕住?/p供热设备:立式火炉或蜂窝煤大炉。以传热性能好的砖瓦管、土瓦管、陶瓦管、水泥预制管等砌筑火管,室内要排列分布均匀。烟囱要高出房顶50厘米以上。温度计吊挂位置在烤房底棚。若温度计是挂 在二棚,烘烤中温度指标掌握应适当调整(底棚比二棚温度高2左右)。 (二)新型节能烤房 1.立式火炉烤房立式节能火炉烤房在辽宁省普遍推广,占全 省烤房总数的90%以上。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等省不同范围的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河南省在推广立式火炉中,装了火口挡板,使烧中火和烧大火时一天只需1-2次煤,控火更简便。据统计,全国有各种立式火炉烤房约35万座。 2.蜂窝煤炉烤房蜂窝煤炉烤房很大的优点就是烤房火炉燃 烧强度和供热量调控简便。单炉蜂窝煤炉烤房每烤一炉烟只需要添一次煤,双炉的也只添3-4次煤。烘烤中仅需简单地调节火门(助燃孔)大小,就能使煤燃烧放热同烟叶烘烤对热量的需求一致,升温稳温灵便,不会出现降温,对落实三段式烘烤,保证烟叶质量十分有利,并有一定节煤效果。目前,蜂窝煤炉烤房在福建、广东、陕西、湖北等省已经占一定比例,总数约18万座以上。在福建三明、龙岩,湖北恩施,广东乳源,陕西澄城、三原等市县,蜂窝煤炉烤房占烤房总量的50%-70%以上,烟叶均价增加0.42元/公斤-0.96元/公斤,每炉烟节煤60-100公斤,每座烤房一年节煤400-800公斤,烟叶亩收益增加130-160元。 3.普通烤房部分热风循环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是国外烘烤设 备的一项通用技术。叶间隙风速增加,能够使上下层烟叶温湿度变得接近一致,有利于烟叶达到更高变黄程度后再及时转入定色,且整体上烤房内湿度稍有增加,叶内转化充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强,光泽好,油分和弹性增加,评吸香吃味提高。河南省平顶山市在普通烤房上增加回风管道,安装150-200w轴流风机,产生部分热风循环,在全省已全面推广应用。1997年全省应用数量3.77万座,1998年改建5.71万座,共达9.48万座。据测试,这种烤房叶间隙风速比普通烤房增加0.04-0.06米/秒,烟叶均价增加0.64元/公斤-1.00元/公斤。山东、四川、云南、辽宁、福建等省示范也获得很好效果。 4.半堆积烤房土木结构的半堆积烤房,是引进消化国外堆积烤 房的结果,实行强制通风、热风循环,烤烟质量明显比普通烤房好。建造一座烤烟10-15亩的这种形式烤房,约需投资7000-10000元。适于烟叶适度规模种植,能够为部分烟农接受。目前,半堆积烤房在吉林省应用普遍, 黑龙江、广东、湖南、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实验示范也反映了很好的效果。 5.气流下降式烤房气流下降式烤房是近年贵州省研究成功 的。1997-1998年有较快发展,已经达到近5万座。气流下降式烤房的优点,一是烤房内均衡稳定,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而且不会轻易出现降温;二是烘烤期间有部分热空气循环;三是装烟室下部没有火管,安全性增加。烤后烟叶颜色、色度明显改善,烤烟耗煤量降低20-35%。 6.远红外涂料应用红外线为波长0.1-100m的电磁波,目前 生产上使用的远红外涂料产生的电磁波波长与叶水分振动波长(3m、5-7m,14-16m)一致,因而烤房火管表面涂以远红外涂料能有效地利用火管的热辐射作用,尤其对水分大的烟叶和结构紧实的上部叶,能改善脱水状态,减少和避免烟叶挂灰,防止出现花片,效果明显,并有一定的节煤 效果(一般10-20%),是一项简易有效的实用技术,已在不少烟区广泛应用。另外,一直致力于烤房温湿度自动控制工作的美国普照机电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燃煤炉供热、供湿系统的自动控制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 成果,他们研制出的新型高效自动控制燃煤炉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四、特殊类型烟叶的烘烤 (一)干旱烟 1、旱地烟和旱天烟采收与装烟:成熟采收是发挥旱天烟和 旱地烟的优势、增质节能、增加效益的关键。在成熟采收、正常编竿基础上,应适当稠装烟(可装1012成炕),以利于保湿变黄。烘烤要点:低温慢烤是烘烤旱天烟的基本策略,在变黄阶段应加强保温,保持干球温度35棧常贰妫墒蛭露炔睿?51,当湿球偏低时,应注意及时加水补湿,并大胆提高变黄程度,促进烟叶内含物转化完全。转火后在烟叶含水多和变黄残留任务大时,慢升温,也可以在4849延长一段时间。随烟叶含水量下降和变黄完全,逐渐加快升温,防止回青与挂灰。定色期间宜控制较高的湿球温度,增进烟叶外观色泽,湿球温度可控制在3941。在54充分延长时间,直至全炕所有叶片都定色后,再转入干筋期,干筋温度控制在68,湿球温度保持在4243。干球温度不可高,湿球温度不可低,以防烤红和香气大量逸失,还可节煤。 2、旱黄烟采收装烟:旱黄烟是长时间干旱造成的假熟烟, 若能解除干旱,烟叶仍会恢复生长,为此,应千方百计灌溉补水,等其真正成熟时再采收;若无灌溉条件,应尽可能推迟采收,等待降雨;若烟叶已出现枯尖焦边,应及时采收。旱黄烟含水少,应装满炕(10成炕),以利保湿变黄,但也不宜装烟过稠。烘烤要点:变黄稳温段温度宜稍高(如39),促使烟叶脱水变软,同时增加炕内湿度。等叶片发软后,再适当降低温度(降至37)保湿变黄,否则烟叶失水过多,难以变黄。转火后,升温不可快,防止出现回青与挂灰。同时,升温不能慢,以防内含物过度消耗而变黑。通常,在46以前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赵晓润 一、烘烤的目的: 使田间生长成熟的烟叶,经烤房烘烤调制后,充分显露和发挥其质量潜力,达到一黄、二香。如果烘烤得当,那么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和烘烤调制各占效益的三分之一。如果烘烤不当,损失将无法估量。 二、烘烤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意烤黄,忽视烤香。 2、烤坏烟。不能提供最佳的烘烤条件,使烟叶呈显出最佳的质量。 3、耗煤量高。 三、影响烤好烟的因素: 1、烟叶成熟采收,存在下部叶成熟度高,上部叶成熟度差,中部叶由于采收技术和烘烤设备原因掌握不稳。 2、成熟烟叶在烤房的变黄时间:下部叶两天半,中部叶两天,上部叶一天半。目前烘烤中存在下部叶变黄时间短,上部叶变黄时间长,究其原因是下部叶过熟,上部叶欠熟。 3、分类编烟没落实,存在不分好坏,不分部位,不分成熟,混杂编烟的现象。 4、编烟的不分类导致装炕不分类,炕房的不足导致装炕过稠或过稀。 5、炕房的不标准导致排湿不畅,温度不匀,炕好烟部位少。 6、轻技术,凭经验,凭感觉,缺乏规定性和确切性指标,对湿度的掌握不严。 7、温度计位置不当,应当挂在一棚。湿度计代表了烟叶的自身温度,反映烟叶干燥的快慢程度。烤烟技术的高低表现在对湿度的运用。恰到好处出桔色烟,过高易坏烟,低了颜色浅。 要想烤好烟就必须:一要会看烟做出准确判断;二要会烧火;三要善于总结烤房的特点,灵活掌握。 四、烤前准备 (一)、烟叶的成熟与采收: 1、成熟悉标准 (1)、下部叶成熟以青为主,叶尖部稍带黄色,主脉三分之二变白; (2)、中部叶成熟青黄各半,主脉全白,侧脉开始变白; (3)、上部叶成熟以黄为主,主脉全白,侧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变白。 2、采收原则: 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叶46片叶集中一次成熟采收。 干旱时以烟叶变黄为准,降雨时间短,雨后立即采收,降雨时间长,应等返青成熟后采收。 (二)、挂灰与烟叶生长的关系 1、挂灰与烟叶生长过程占4050%,烘烤因素占6050%; 2、顶叶挂灰与烟叶数量的多少有明显关系,多挂灰轻,少则挂灰重。所以顶叶要46片集中一次成熟采收。 3、施氮肥高的烟叶易挂灰。 (三)装炕 (1)、编杆:大叶每撮12片,一般2片,小叶23片。设棚架,分类架放。无烘烤价值的烟叶不上杆。 (2)、分类装炕,欠熟烟装上棚,过熟烟装下棚,采收晚的装上棚,采收早的装下棚。 (3)、密度:杆距1820公分,雨后装炕杆距23公分。上下密度一致。 五、三阶段烘烤: (一)、烟叶变黄规律: 1、烟叶变黄的制约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2、烟叶变黄的温度是3245C,358C叶绿素减少最快,最佳变化温度为3542C。 3、变黄期有利于脱水的最佳温度是3842C。 4、装炕后10小时前变黄慢,10小时后变黄快。 5、表相:叶面变黄从叶尖开始到叶基部。烟筋变黄:下部变黄温度4546C,中部4647C,上部4749C,粗烟筋可在52C前变黄。烟筋变黄的标志是黄白色。 (二)、烟叶香气变化规律: 1、香气的形成分三个,即:田间生长过程、烘烤调制过程和发酵醇化过程。 2、烘烤与香气的关系:变黄阶段是香气前体物质的形成过程;定色阶段是形成致香物的过程,充分延长5254C的时间是形成香气的关键;干筋阶段是香气的挥发和净化过程。 (三)、烟叶脱水规律: 变黄阶段脱水3040%,标志是烟叶塌架,变黄变软,烟筋缠手不断拆;定色阶段脱水4055%,标志是烟叶基本全干,大打筒;干筋阶段脱水1520%,烟筋全干。 (四)、烟叶变黑规律: 1、变黄才会变黑,变黄脱水不同步,导致硬变黄,必然烤黑烟。2、44C之前不会变黑。 3、烟叶水份越大越易变黑,越小越难以变黑。失水量小的烟叶在4447C会挂灰。 4、湿度越大越易变黑,升温越快,变黑越快。 (五)、三阶段烘烤的一般技术要领: 1、变黄阶段:3542C。 (1)技术原则:稳干球温度,调整湿球温度,充分延长时间,确保变黄变软。 (2)、起点温度:一般3234C。掌握的原则:一是根椐当时的气温,起点温度比环境温度高46C;二是根据烟叶素质,素质好的烟叶起点温度可低一些,差的稍高一点;三是根据烤房的密度,密度大起点高,密度小起点低;四是根据底棚位置,底棚低的起点低一点,底棚高的起点高一点。 (3)、变黄程度:起点温度要保证底棚烟尖变黄,大量变黄在3538C进行,42C必须全炕80%烟叶黄片青筋,微带青,底棚80%烟叶基本全黄,表现为黄片青筋,叶基部微带青。下部叶应在4042C完成变黄变软,水份大的烟 叶可在42度完成变黄变软;中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