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汤寿潜是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其早期维新思想具有丰富的内 容和鲜明的特色。近年来汤寿潜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要真正形成 规模并向深入发展还远远不够。本文主要以汤寿潜早期著作危言 理财百策为材料,就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内容、特点与 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推进汤寿潜研究的进展。 我们认为早期维新派特别是汤寿潜的维新思想深受中国传统经 世实学影响,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又受到西方思潮的冲激,从而在中 西交汇中构筑自己的强国理想本文着重探讨这两种思想对汤寿潜的 影响及其具体维薪举措。我们清理汤寿潜一生的思想轨迹和学风转 变,发现他本质上是一个尊奉儒家传统理想的知识分子。就汤寿潜早 期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丽言,汤寿潜不是 第一流的思想家。但是汤寿潜对于近代中国影响很大,他的一切言论、 思考都出于救国的热心和真心以及自我的崇高道德要求,他不愧为近 代史上的杰出入物。 本文重视材料的基础工作,对汤寿潜生平行事有所考证,对汤 寿潜史料专辑一书的点校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 关键词:汤寿潜,维新思想,经世实学,近代史 a b s t r a c t t a n gs h o u q i a nw a saf a m o u sp e o p l ei nm o d e m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f a c i n gw i t ht h ec r i s i so fq i n gd y n a s t g h em a d e m u c hs u g g e s t i o na n dd i d h i sb e s tt oh e l pt h ec o u n t r y i nr e c e n ty e a r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a n gs h o u q i a n a c q u i r sg r e a tp r o g r e s s t h i st h e s i si ss u p p o s e d t om a k es o m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t h i sr e s e a r c h t h i 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t h ee v o l u t i o n ,t h ec o n t e n t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a n gs h o u q i a n 、sr e n o v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 t h ea u t h o r t h i n k st h a tt a n gs h o u q i a na sa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l a r a d o p t e dt h em o d e mw e s t e r nt h o u g h t s ,w h i c hi s t h em a i nf o c u si no u r d i s c u s s i o n w ea l s of i n d st h a tt a n gs h o u q i a nw a sn o tt h et o p p e s tt h i n k e r 遗也em o d e m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w h o s ei n f l u e n c eo nt o d a y i s n 、ts oh u g ea s w ee x p e c t b u tt a n gs h o u q i a nh a ds t r o n gs i n c e r ef e e l i n gf o rh i sc o u n t r y h ew a sa l w a y sk e e n ,t od e v o t eh i sa l lt ot h ec o u n t r y t a n gs h o u q i a n w a s a l lo u t s t a n d i n gt h i n k e ru n d o u b t e d l yi nm o d e m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a 。 w h a t 、sm o r e ,w em a k es e v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i n t ot h ec a r e e ro f t a n gs h o u q i a na n ds o m e e r r o r e s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a b o u tt a n g s h o u q i a nh a v eb e e nc o r r e c t e d 。 k e yw o r d s :t a n gs h o u q i a n ,r e n o v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 ,m o d e m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a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瑚厶n 7 历力卯g 年r 月2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v 骨) 作者签名:韵苣叫疚 日期:2 船年j 月2 2 日 导师签名:鲈饥 魄砂盼厂月厂。日 汤寿满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绪论 1 选题意义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早期维新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早期维新派 思想家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汤寿潜、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等 人,他们崛起于洋务运动勃兴之际,但是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 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文化,倡议变法革新、求富求 强。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成为戊戌变法的先声,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向 前发展,同时,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成 为中华民族永久的财富。汤寿潜是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代表,又是 江浙立宪运动的领袖,是清代改良派中唯一一位与戊戌变法和立宪运 动相始终并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在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中产 生过重要影响。研究汤寿潜思想,使我们更深地了解这位淡泊名利、 为官正直清廉的历史人物,进而更深地了解那段历史。 。汤寿潜与张謇并称“张汤,两位在近代历史上同样的风云人物, 在近代史学术研究上的待遇却大不相同。张謇研究进行的充分、深入, 名家名作迭起,可以说蔚为大观,而汤寿潜研究却起步非常晚。目前 而言,有分量的单篇论文屈指可数,研究汤寿潜的专著更加没有,要 想完整了解和评价“张汤二人所共同参与和创造的近代史事,汤寿 潜的研究是亟需加强的。 如果把汤寿潜的人生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史料相当缺乏,汤 的思想形成和行动难以言说。其后期参与了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活 动,其史料散见于各种信函、文稿、报章当中,要研究好,必须花费 巨大精力收集史料,而且对相关史料背景要有充分了解,对于我们一 篇硕士论文来说,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学识以及能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来说都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的题目是“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 高教在职硕 学位论文 汤寿潜的早期维新思想主要见于危言理财百策及其前期活动, 后期汤寿潜“自悔横议 ,有意隐藏自己的言行,因而这“早期”一 词相对于汤寿潜的人生经历而言,也是不错的。 2 汤寿潜研究综述 汤寿潜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1 9 9 0 年,汤寿潜的家乡中共浙江省萧山市政协筹划编辑汤寿潜史料专辑 ( 下文简称专辑) ,1 9 9 3 年出版汇集了汤寿潜的主要著作危言 理财百策( 三通考辑要因篇幅大,未入辑) 、各种奏稿、信函、 及其他相关文献。此书为汤寿潜研究以及近代史的其他课题研究提供 了新的重要的原始材料。因此,1 9 9 4 年1 0 月,萧山市召开汤寿潜学 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提供了4 3 篇论文,这4 3 篇论文后来编辑 成汤寿潜研究一书,成为汤寿潜研究中的第一份成果。本次学术 讨论会有闵杰和余丽芬两份综述,其中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余丽芬的 综述较为详尽完备。本次会后,有关汤寿潜研究的论文开始见诸各种 学术刊物,据我们在中国期刊网的搜索,共得论文2 3 篇,这其中有 6 、7 篇与汤寿潜研究重出,是因为一些学者在论文收入集子后, 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去除这6 、7 篇,则从9 4 年至今研究汤寿潜的 相关论文大约在6 0 篇左右。 2 1 关于汤寿潜的总体评价 一般认为汤寿潜是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山东省社科院戚其章 教授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论兼论汤寿潜的早期维新思 想对此有详细论述。贵州师大历史系竺松柏教授推崇汤氏的历史著 作三通考辑要,认为汤寿潜首先是一位历史学家。中国轻纺城浙 江大学职训中心教师郑扬勇论绅士特色的改良主义者汤寿潜从汤 寿潜的身份、思想、行动三方面探讨了其绅士特色,该文从儒绅阶层 出发探讨汤寿潜一生言行,在众多评价汤寿潜的文章中颇令人瞩目。 南开大学来新夏、焦静宜论汤寿潜的历史功绩则对汤寿潜的一生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行事和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的贡献作了公允的评价。有一些论文对 汤寿潜评价甚高,如姚杏民近代历史隧道中的一盏路灯、郭士龙 张謇、汤寿潜也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等,似乎有拔高之嫌。 2 2 关于汤寿潜的历史活动 辞去官职的汤寿潜反而更多地参与了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活动, 例如汤寿潜参加了强学会,成为戊戌变法中的员;又在多所书院主 讲席,参与近代教育的改革实践:参与发起东南互保;领导浙江立宪 公会;领导浙江铁路建设;辛亥革命中出任浙江都督等。汤寿潜的这 些活动中,以领导浙江铁路建设最为闪亮、研究最为充分,他的这一 功绩在当时就已经广为传颂了。新出的文章有杭州大学历史系周章森 汤寿潜与沪杭甬铁路、郑云山汤寿潜和近代中国的“铁路兴国 论 、王逍汤寿潜“晚以铁路见贤评析、吴新宇汤寿潜与保 路运动、姚培锋略论汤寿潜与浙江收回路权运动、杨菁、杨树标 汤寿潜与中国第一条最长的商办铁路等,诸文从汤寿潜在总理浙 江铁路自办的表现,肯定了汤的功绩以及对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意 义。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的表现则是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如陶 水木汤寿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辛亥革命时期汤寿潜几个问 题的探讨、陈德禾汤寿潜与辛亥革命、章开沅论汤寿潜现象 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之一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 。章开沅先 生的两篇文章高屋建瓴,从辛亥革命整个大的学术背景着眼,认为汤 寿潜由于没有和旧文化完全决裂,没有形成真正的民主思想,因而只 能一度成为革命的同路人,而没有成为真正的革命者。章先生评价汤 寿潜说:“从其个人特点来说,有政治头脑而无政治手腕,有社会声 望而无实力基础,有革新纲领而无响亮口号,因此只能依违于强大实 力集团之间,始终未能进入政治主流的核心,而终于游离于政治主流 民国档案,2 0 0 5 年第1 期 浙江社会科学,2 0 0 1 年第2 期。 历史研究,2 0 0 2 年第1 期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之外”章先生这两篇文章虽然史料不出专辑范围,但是提出了崭 新而深刻的观点,可以说为汤寿潜研究树立了一个典范。 戴东阳“东南互保”与汤寿潜则正面评价了汤寿潜参与发起 东南互保的积极意义。 2 3 关于汤寿潜的思想和人格 汤氏思想和人格是研究得较多的领域,研究者们从维新、经济、 教育、西学探讨汤寿潜思想的各个方面。上海市社科院历史所熊月之 研究员汤寿潜与浙江人文传统探讨汤寿潜思想形成和浙江人文 传统的关系,很富有启发性。浙江省社会院历史所余丽芬专心研究汤 寿潜的尚俭思想,著有汤寿潜尚俭思想探析从( 危言) 和( 理 财百策) 看汤寿潜的裁冗思想,两篇文章选题小而钻研深,算是佳 作。山东省社科院戚其章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论兼论汤 寿潜的早期维新思想梳理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脉络,肯定了汤寿 潜在思想发展史上的接续地位。中共嘉兴市委党校陈伟桐试论汤寿 潜的人格特征从“仕与不仕新知识与旧道德”“进与退三个方 面讨论汤寿潜的性格特征和道德情操,角度新颖。另外叶世昌从( 危 言) 看汤寿潜的市场经济思想、俞政汤寿潜经济思想之比较研究、 陶士和汤寿潜近代经济思想评析等文章对汤寿潜经济思想有较好 的分析和评价。 3 汤寿潜研究之新出史料 汤寿潜史料专辑虽说搜罗详备,但随着汤寿潜研究的深入开 展,除了对现有史料进行细致分析解读之外,更需要挖掘和发现更多 史料。以往我们看到的研究论著,在新史料的发掘方面是有欠缺的。 因此我们常常发现很多论文的参考文献里只有专辑这一种,如果 文章不是有杰出的发现和精彩的结构,真是显得单调了些。 氍同济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五卷第2 期。 上文综述所举各种文献,除指明出处外,大多见于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 汤 寿潜研究,团结出版社,1 9 9 5 。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3 1 叶世昌发现三十九篇本危言 过去认为危言出版过四十篇本,或五十篇本,目前专辑 收录的是五十篇本,前有归安陆学源序,后有诸暨吴忠怀跋。复旦大 学叶世昌教授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发现一种仅三十九篇的铅印本,前有 汤寿潜作于光绪十六年的序,序不长,汤氏云: 书生孱弱,不克荷戈,义愤所激,裂眦痛心。盱衡世变,钩拒时事, 将攘其外必先安其内。弊者剔之,衰者救之,痼者破之,蒙者发之不屑剿 说,不敢谰言,不必高论,不庸易言略古祥今,蔓引公椟,膻述两事,律 以文体。诚整绳墨,嫠不恤纬,意良可矜。有道危言尼山之旨,刺取其谊, 以名吾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俯采什一,狂瞽幸甚。不自揣量,姑叙于 端。大清光绪十有六年六月山阴汤震。 这篇序文虽短,但非常重要,它大致表明汤寿潜撰作危言的缘起、 意图、撰作方法等,实在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3 2 闵杰发现汤寿潜佚文五篇 作者阅读旧报刊,发现有汤寿潜任浙路总理通告、汤寿潜所作漫 游诗等五篇佚文。其中一篇1 9 0 2 年6 月2 2 日中外日报所载汤寿 潜谢绝上浙江筹赈名册启事反映其在浙沪声望之隆。 3 3 汪康年苏杭甬路始末略记 这篇文章出自汪穰卿笔记( 中华书局,2 0 0 7 年,近代史笔记 丛刊) 。汪康年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鼓吹者、宣传家,曾经和汤寿潜 有密切的交往,观专辑中所收录汤寿潜致汪康年信札,二人似乎 有不错的交谊。但是汪氏这篇苏杭甬路始末略记专与汤寿潜唱反 调,对于汤氏本人甚至中国之自办铁路多有诋毁,其间纠葛与详细情 形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浙路风潮中有二人殉路一事,汪康年则认为是 汤寿潜制造的新闻: , 于是杭中谣讹杂起适有一工头邬某病疟,被业西医刘某药误死,方欲 控刘( 此事极确,以中外报得第一次新闻尚说是病也) 值路事起,蛰仙即 政协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研究第1 7 页。 5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遣人属其家人改说是殉路,则名美而有利,其家亦欣然从之。 蛰仙遂因此以激动风潮。后之汤工程师以他病死,亦置诸殉路之列。此 次风潮之广博宏大,殆不可思议。 汪氏谓汤寿潜“之识见、才能、经验,实不能办此事,且相去甚远 , 如果汪氏所说汤寿潜制造殉路的“假新闻 一事属实,倒显得汤寿潜 既有办事的热情和决心,而且还有谋略了。汤寿潜总理浙路是他的功 绩,汪氏此文虽对之持否定态度,但历史研究充分吸纳各方观点,无 疑会对史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3 4 陈潞一汤寿潜轶事( 三则) 此文载陈濑一睇向斋秘录( 中华书局,2 0 0 7 ,近代史料笔记 丛刊) ,因为字数不多,转录于下: 汤蛰仙先生( 寿潜) 朴实无华,出恒徒步,毫无官场习气。昔居武林, 草蔓布屦,衣衫朴素。诣拜抚军,甫入门,卫兵叱之日:“尔何人? 到此何 事? ”先生出名片示之,语以来意,卫兵乃导入招待室。巡捕见先生,揖请 上座俄顷中丞出见,谈笑甚欢及辞,中丞出送,顾从者日:“汤公轿子 何在耶? ”先生笑日:“予徒步至此耳! ” 先生于辛亥岁任浙江都督,卫队管带朱瑞,请兵三千会攻金陵。先生跃 然日:“壮志可嘉。 立饬师旅挑选劲卒,使其统军即日出发,遂有天保城之 克复,迨朱奏凯旋,先生已归田。 先生晚年大反厥行,有声色之好,家人以为不祥。杭垣有暗娼名九花娘 者,丰肌玉洁,妩媚动人,先生殊为倾倒。旋九花娘易名潘弟,迁沪卖笑。 先生每月一至,流连数日,以续旧欢云 其中第一则有不同的版本广为流传,引为美谈。第二则似乎也没问题。 第三则类似于现今明星八卦新闻的事是否值得相信呢? 因为汤寿潜 自我修养十分严格,而且他总是自谓“家贫 ,怎么会留连妓馆呢? 我觉得历史是复杂的,我们通过纸面能了解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一则 故事可以广为传播,第三则故事难道可信度都没有吗? 这不是实事求 是的历史态度。汤寿潜晚年忽然改变其行为的背后或许更值得研究。 6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第一章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1 。1 传统经世实学的影响 “经世 一词的意思是“经国济世或“经世致用 ,读书、出 仕、“致君尧舜或者“修齐治平 是中国传统士子的主流价值取向。 由于经世需要各种实实在在的学问,具有实体性、实践性等特征,因 而经世之学又被称为“实学”“实体达用之学。中国知识分子的经世 精神由来已久。从孔子到朱熹、从屈原到杜甫,无论是身在庙堂还是 退处江湖,中国古代的士人们念念不忘的总是家国苍生、社会治乱。 降及晚清,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步入腐朽,正酝酿着前所未有的 危机。人口膨胀而经济发展无法跟上,官僚腐败而民生日益困苦,老 百姓的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基础越来越不稳固。而走上 资本主义的西方诸国却日渐强大,他们虎视眈眈,在经济、文化、军 事、政治等诸方面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内忧外患之中,中国的仁 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探讨救国的方策。 道成年间,陶澍、林则徐作为一代封疆大吏,龚自珍、魏源作为 开一代风气的思想家,他们或勤勤恳恳、不惮万难,以尽职于王家, 或苦心孤诣、大声疾呼,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他们是晚清最早一 批致力于经世救国的人士,但一般被认为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还没 有形成近代民主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则是肯定西方的 议会民主制度,追求变法图强。不过早期维新派虽说对西方社会的认 识更为全面,但是他们的学问和认识基础还是传统的。和后来的民主 革命思想相比,早期维新思想的实质无疑即是中国两千年来的经世精 神。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最重要的根源即是他对这一经世传统 的认同和自我追求。从汤寿潜早期的著作危言和理财百策看, 传统经世实学对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1 1 1 对清王朝寄予希望 孔子、孟子追求一生,无非是希望碰到能够信任自己的明主,从 而实现匡正天下的理想。忠君即爱国,学成济时策,货与帝王家,是 中国传统经世实学的重要特征。汤寿潜在危言中提出“尊相 “议 院”,看起来在削弱皇帝的权力,可是他又在“亲藩 中为公子王孙 的培养出谋划策。清王朝本来焦头烂额,汤寿潜却不得不在应试诗中 歌颂“九天敷湛露,一曲和阳春 ,以粉饰太平。早期维新思想家尽 管看到西方各种开明的政治制度,但是封建王权两千年的积威以及封 建士人根深蒂固的忠义思想,寄希望于清王朝的励精图治对早期维新 思想家而言是唯一的选择。 1 1 2 对传统学问的继承 早期维新思想家喜欢从古代出发而论及当世,他们对中国传统的 治理国家的方略有精深的研究。汤寿潜为了了解历史兴替、历朝历代 的典章制度,年轻时期就摘抄学习文献通考等大部头著作,长年 累月坚持不懈。在危言中,汤寿潜也往往喜欢征引周礼尚 书四书,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汤寿潜在熙朝政纪序言中说: “今日之掌故,即当日之时务。士生今日,喋喋言时务,而于掌故之 荦荦大者,且张口如堕云雾,岂非数典而忘祖哉! 这正是汤寿潜刻 苦学习往古治乱兴废之迹以及典章制度的原因。 1 1 3 对当世实务的研究 传统经世实学的又一个特点是不空泛议论,往往身体力行,投入 到具体的事务中,例如农政、水利、税收、理财等。这些事情以现在 来说本来各有专门之学,可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如此细密的学科分 类,所谓实学就必须对以上各类具体事务深入钻研。汤寿潜尤其对理 财一事下了极大的功夫,他的理财百策就清政府的一百个方面提 出了开源节流的方案。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研究项目,但 汤寿潜会试朱卷,专辑) ) 第4 3 2 页 汤寿潜熙朝政纪序言,专辑第4 6 9 页。 8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正是传统经世精神的集中表现。 1 2 西学的影响 从汤寿潜的经历看,他未涉足东西洋,未入新式学堂,不通外文, 也无经办洋务与外人交往的经验,可是其著作危言讨论政事引述 西洋、东洋历史掌故、政教技艺、国际大势十分详尽。他自己说是“蔓 引公椟,膻述西事,“蔓引公椟 指我国历朝典章制度名臣奏议之类, “膻 乃“袒露之意,“膻述西事 是指毫无顾忌地叙述西方文明 史实。吴忠怀评价危言说“西书新报,糅错左右图史间。实际 他们二位都说到了危言思想的来源构成问题,一者是我国的“左 右图史 “公椟 ,即我们在上文已经探讨了的传统经世之学,二者是 “西学新报”所传输的西方文明。 汤寿潜的西学知识来源于书籍和报纸,史料的暂缺,我们无法了 解汤寿潜接解西学的缘起、过程及其心理变化,熊月之汤寿潜与浙 江人文传统从汤氏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谈到了其西学渊源。熊月之 认为汤氏的西学渊源有两点,一者是浙江自晚明以来的学习西方科技 的传统,晚明引入西方科技的重要人物有李之藻、杨廷筠,稍后有乌 程人陈杰为清代钦天监博士,更后有戴煦、李善兰等,汤寿潜在危 言篇中表现出的对西方科技的掌握有很大一部分恐来源于此。另一 项来源则是鸦片战争后西学的大量涌入,熊文指出: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源源而来,上海逐渐成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心 浙江毗邻上海,是受西学影响很深的省份宁波、杭州都设有西学书刊售点, 宁波一度还是与上海齐名的传播西学的基地。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杭州的 西学气氛已相当浓厚,1 8 8 8 年、1 8 8 9 年科举考试在这里举行,传教士已能 公开地到这里将格物探原西学徂东万国公报等西学书刊分给应试 士子。 汤寿潜1 8 岁游学省城,作为一个受传统教育的青年,在国家危亡、 熊月之( 汤寿潜与浙江人文传统,同济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五卷第2 期。 9 高教在职硕t 学位论文 西方学术涌入时而初次见到外部世界的东西,想必是兴奋的,他对西 学知识的吸取一定有一个发烧期。从危言篇中,我们看到他引用 的西学相关书籍有列国岁计政要、美国茅尔赉地志、张自牧瀛 海论、艾儒略西学凡等。观汤寿潜和汪康年往来书札,其中汤 请汪购书若干种,绝大多数是西学书。计有地图、中国工商业考 日本学校章程中西权度合数考日本工业考西史揽要、张 自牧蠡测卮言等。另有中西学门径书七种,汤要购五十册,那么 汤不仅要自用,而是要课读学生了。此时汤己去官,以名公巨绅居杭 州,而仍对西学书籍渴求殊甚,说明他对西学保持着长久的热情。 1 3 汤寿潜的人生经历和学风转变 1 3 。1 汤寿潜的人生经历 汤寿潜生平事迹言之较详者有陈志放汤寿潜年谱和郑云山立 名于当时,可式于后人汤寿潜的生平与事迹二篇论著,陈、郑 二人收集研究汤寿潜史料多年,又得汤氏后入提供口碑资料,所论应 该是最充分和权威的了。我们综合各种史料,将汤寿潜一生经历分作 五期简述如下。 早年居家及游学时期( 1 8 5 6 年7 月3 日至1 8 8 5 年,从出生到 3 0 岁) 汤寿潜于1 8 5 6 年7 月3 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 今 杭州萧山进化镇) ,本名震,字蛰仙,1 8 9 0 年汤会试未中而更名寿潜。 汤寿潜的家庭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汤寿潜的父亲 汤沛恩做过师爷,后以塾师为业,汤家子弟还是要干农活的,但是汤 寿潜从小非常聪明,学业很好,所以父亲要他专心读书,不用下地。 汤寿潜也以功名期许自己,但是汤寿潜的父亲极有见识,认为他应该 学习经世济民的实学,所以这一时期汤寿潜的主要经历是学习经济之 术和科举时文,他顺利取得了县试、院试的成功,成为秀才。他1 8 7 3 年2 0 岁时游学省城杭州,一直到3 0 岁。这应该是汤寿潜人生观、世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界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可惜史料阙如,这一时期的学习和交游都无 可考,对此问题下文有专门讨论。 游幕及仕宦时期( 1 8 8 6 年至1 8 9 5 年春,从3 1 岁到4 0 岁) 汤寿潜1 8 8 6 年农历七岁因为“家贫求力养”,到山东巡抚张曜幕 中供职,辅佐张治理黄河,显示了一定的治世才能,两年后离去,3 3 岁考中举人,又两年即1 8 9 0 年出版了汤氏最重要的著作危言。这 显然是汤氏从青年时期就留心世事的研究成果。又两年3 7 岁时,汤 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期满后出知安徽青阳县令,但只作了三个月, 以亲老辞归。 从事教育和民间政治活动时期( 1 8 9 5 年至1 9 0 4 年,从4 0 岁 到4 9 岁) 汤寿潜虽然辞官,但并没有置身世外,而是更广泛地参与了中国 近代史上的重大活动。汤先后主教金华丽正书院、湖州南浔书院、上 海龙门书院,加入强学会,参与发起东南互保等。 任浙路总理及民国首任浙江都督时期( 1 9 0 5 年至1 9 1 4 年,从 5 0 岁到5 9 岁) 这是汤寿潜最为辉煌的十年,他领四品京卿衔担任民选的浙江铁 路公司总理,领导了近代史上的浙江铁路风潮,声望达到了顶点。在 接下来的辛亥革命中,顺理成章地担任了浙江都督,为革命在浙江的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时期史料丰富,陈志放年谱记载极详细。 晚年( 1 9 1 5 年至1 9 1 7 年,从6 0 岁到6 2 岁) 汤寿潜6 0 岁退隐家乡,基本不问政事,1 9 1 7 岁卒于家,享年6 2 岁。郑云山文说为6 1 岁,则是计算上的小失误。 以上我们将汤寿潜生平分为五个阶段,颇能概括他一生的起伏。 但是汤寿潜的心路历程和社会政治主张的发展并不完全和他的人生 经历同步,以下我们将着重探讨汤寿潜的思想轨迹。 1 ,3 2 汤寿潜的学风转变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1 3 2 1 从肆力举业到兼修经世之术 汤寿潜的启蒙塾师为族曾祖汤聘尹,聘尹为人“内无城府,外无 涯岸,与人一以易,遇所不可,辄义形于色,不惮以身命殉之,不以 易其所见也 。聘尹训教蒙童,不专主背诵,时与讲论。故讲至论 语“吾十有五 章,汤寿潜有“某今年甫六岁,亦已读大学竞矣, 视孔子何如 之语,聘尹因此以为汤寿潜不是普通儿童。 汤聘尹科举之途十分不顺利,先是困于童试,后又“九试于乡不 售”。汤寿潜幼时读书颖悟,对科举十分自信,看不起家乡务农的人。 汤父则谆谆告诫汤寿潜要注重经济之学,汤撰利往公家传日: 震不佞幼,肆态于枝叶之学。自负轶气,谓青紫可芥拾,求田问舍, 非吾事也动辄以农丈人为无足重轻,哈视之。家君恒力诫之,曰:经济者, 以经术济世务也;子学不务乎根底,而以老农老圃为迂且琐,亦知耕读中果 大有人在乎。口 正是因为汤父的影响,汤寿潜很早就留意经济之学。这个时候,科举 和经济之学并不矛盾,相反,是相互促进的,因为只有科举入仕才能 一抒经济怀抱,而经济之学的讲求,对科举之学也不无裨益。绍庭老 守婺州,在金华丽正书院引入实学,结果“数年之间,其捷春秋试者, 聊翩鹊起,视历科几倍 。故汤寿潜感慨云“谁谓实学之无益于时文 耶 。 1 3 2 2 兼修举业、小学、经济之学 汤寿潜1 8 岁后游学杭州,这期间汤寿潜曾问学何人,与何人交 游,学业如何进步,思想如何转变,史料均付阙如。陈志放年谱 仅谓“游学省城,博览并抄摘通典通志通考等文献,农时 居家耕读 。其所谓“博览并抄摘 语乃根据汤寿潜三通考自序 所言“既冠游学省门,始向坊肆赁读,爰取三通考赓读抄撮”,至于 汤寿潜县学生业师仰山先生传,专辑第4 6 9 页 汤寿潜利往公家传,专辑第4 5 5 页。 汤寿潜婺学治事文编自序,专辑第4 6 3 页。 汤寿潜甲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居家耕读 乃是想当然之辞。据汤寿潜之孙汤彦森的回忆,汤寿潜 从小并不下地劳作,其言日:“我曾祖父是塾师,因此培养我祖父从 小念书,不让他下地,所以我祖父从小念书不下地。 文献即不足征,只有求助于合理的推测。汤寿潜会试朱卷列 举汤之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数十人,其中多数是受知师。“受知 之义,乃谓汤寿潜蒙其称举提拔,有知遇之恩,故而多数人是汤寿潜 参加历次乡试、会试、殿试的主考官、同考官、阅卷大臣等。虽有提 拔擢举之恩义,但汤寿潜并未从之问学受业,学问思想不受其影响可 知。受知师中有一位鼎鼎大名,且与汤寿潜有长期师生关系的却不能 不提,此即德清俞樾。 俞樾( 1 8 2 l 一1 9 0 7 ) 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庚戌进士,先后 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后罢归。从三十八岁始专意著书治学。俞 樾喜好乾嘉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学,思有所继之,所著群经平议 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皆仿王氏父子之书,专言校勘、考据, 撮述义例,被誉为乾嘉朴学的殿军。俞樾从1 8 6 7 年起,掌教杭州诂 经精舍,至1 8 9 7 年辞聘而去,主讲席达3 1 年。杭州诂经精舍为阮元 所创,阮元尊崇汉学,故而诂经精舍的学风亦不专主科举时文,而以 经世致应为务。清代朴学大师列传阮元传云: 公论学之旨,在实事求是自经史之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 包,而尤以发明大义为主所著性命古训论语孟子论仁论曾子十篇 注,推阐古圣贤训世之意,务在于切于日用,使人可身体力行。 俞樾掌教诂经精舍,治学励行,对浙江的学风、仕风影响很大。 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俞樾传云: 浙江治朴学者本之金鹗、沈涛,其他羼杂汉宋;及先生施教于诂经, 学者乡方,始屯固不陵,节所造就,蔚为通材,益难偻数。 杨际开马一浮先生事迹摭遗一访民国浙江首任都督汤寿潜先生之孙汤彦森,杭州师 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崂,2 0 0 2 年第5 期。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第3 4 3 页 同上,第1 2 4 页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这是说浙江学人受俞樾所教,治朴学有风气,且得其方法,能有所造 就。又云: 性雅不好声色,既丧母妻,终身不肴食,衣不过大布。遏人岂弟,卧 起有节保真持满,故老而神志弗衰。读书著作守常程,每竞一岁,辄以写 定之书刊布于世。晚年足迹不逾江浙,而声名扬溢海内外,远道投赠,籍申 景慕。 这是说俞樾品行淳厚,四方仰慕之士前来拜谒、问学者甚多。青年汤 寿潜可能就是投赠者之一,据汤氏1 9 0 7 年慰俞陛云太史丧祖父曲 园公云: 及先师之门,可三十年。去冬,特诣苏晋谒,太邱风度,今有余慕。忽 拜大讣,惊悉梁木其颓,百年一面,长此永诀,中心怛悼,满拟奔诣吴中, 籍尽执拂之礼。牵绊路事,意不得遂。惟先师大名,大年以文学家列儒林传。 渥叨天语,笑归帝乡,亦复何恨。 观汤氏语,则汤寿潜与俞樾为师弟达三十年,汤对俞樾极尊仰,且与 俞家子弟颇有往还。据汤寿潜所言,那么汤寿潜拜在俞门在1 8 7 7 年 左右,时汤寿潜2 4 岁,已游学省门四年。诂经精舍肄业生徒遴选资 格极严,初定三十余人,后虽有增额,亦不过六十人,青年汤寿潜应 该并未入诂经精舍肄业,否则称俞樾就不应该是受知师,而是受业师 了。青年汤寿潜慕俞樾之道德学问,游学杭州,前去投赠,蒙俞樾誉 赏,于是为师弟。汤寿潜3 0 岁离开浙江前往张曜幕中,那么汤寿潜 从2 4 岁到3 0 岁游学杭州期间,汤寿潜应该能经常向俞樾请益。二人 交往的具体细节虽暂无考,从汤寿潜的学问著述或可窥见一般。从汤 的著述看,汤曾经究心于语言文字之学,即所谓小学。如他著有说 文贯二卷、尔雅小辨二十卷,说文尔雅皆乾嘉朴学之根 底书,俞樾督讲精舍,必大力提倡其学。汤寿潜自命其室为“辰臼夕 虱之室,“臼 “虱 皆说文中僻字,不用于典籍,非日夕讽诵 同上。 专辑第5 5 5 页。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说文,大有所得者,决不会拿出来用。俞樾的另一位受业弟子章 炳麟好用说文中怪字、僻字,读来令人莫名其妙,这是因为章氏 将说文读得滚瓜烂熟,他人目为怪异者,在章氏则极亲切而熟悉。 汤寿潜青年时代用力于说文尔雅等书功夫亦必不少,如钻研 此等学问,舍俞樾更无再好的问业之师。体现汤寿潜朴学修养的部分 还见于其会试朱卷中的八股文、策论,兹不举例。以上是汤寿潜 受教于俞樾而获得其影响的大概情况。 另有一位汤寿潜的受业师约略可考者叫施补华。施补华字均甫, 浙江乌程人,施只中乡试,由于个性沉默,不易与人交往,仕途不顺。 后来和汤一起进入了山东张曜的幕府。张曜赏识施补华的才能,让他 参与治理黄河,正当张曜准备推荐他升迁的时候,施补华竞突然病死。 施补华既是汤的受业师,一定是有较深的交往,受业的时间只能在汤 居家的少年时代或青年游学时代,如果到山东才受业于施氏,实在说 不过去,因为汤寿潜已经三十岁。张曜令施治河工,证明施亦必有经 世之才,汤寿潜实现经世抱负的初次尝试就是致书张曜言治河事,施 与汤师弟二人可谓风云际会于一时。 文字声音训诂之学导源于清初顾炎武,极盛于乾嘉。对于反动晚 明空疏学风而言,是清代最为重要的学术转变,为清代学术史不可忽 略的一笔。但是道咸以降,朴学衰落,逐渐不适应于社会文化的演进。 然而流风余韵,以及乾嘉的辉煌成就,仍然吸引青年汤寿潜。 青年汤寿潜另一项经世实学是抄摘编篡三通考辑要。清代史 学的兴趣是乾嘉经学的延伸和发展,钱大听、赵翼、王鸣盛将在经学 研究中运用纯熟的考据法运用到史学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另外, 史学的研究比空谈义理或琐碎名物训诂的研究更有实用的价值。嘉道 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士大夫于商羊石燕之警,惧有梁倾压侨之 祸。于是陇亩以致庙堂,相与讨论朝章国故,古今利病,边陲离合, 高教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绝域政教。而史学兴焉,而经世之音振焉。”汤寿潜从既冠游学省门 到光绪二十四年撰成三通考辑要,历时二十多年,其间艰苦备尝。 谈到他的编撰目的,汤氏云: 彼东西国法科尚知斟求我国掌故,曾中国学子徒震眩于彼之艺学,绝不 思有学始有政,有政始有艺,政之不存,艺将焉附。前车屡折,来轸方道。 夫使上之所求,下之所习,宪古证今,咸务实用,人人能春秋决狱,尚书治 河,谁为时事竞不可为? 然则辑三通考以便读者,亦拯时之苦心乎? 。 要之,青年汤寿潜除习举业外,兼习小学和历史掌故之学,欲一旦进 入仕途,能具备治世之才。 1 3 2 3 抛弃举业而专意实学 汤寿潜经过两次乡试的失败,三十岁时悟到了科举的无补于社 会、人生,放弃了乙酉科乡试,汤在县学生鉴甫族祖传中云: 寿潜年三十,大悟五百年时文之毒,天下遂成虚病,尝为鉴甫论治生, 谓欲矫虚病求人足自食,非急兴实业不可。非唯治生然,治国亦由之。 汤寿潜鄙视科举,原因有多方面,远者可溯至江浙的学术传统, 钱穆国史大纲云: 当时江浙学者间,有不应科举以家传经训为名高者,亦有一涉科举, 稍经仕宦,既脱身而去,不再留恋者,要之,在清代这一辈学者间,实远有 其极浓厚的反朝廷、反功令的传统风气,导源于明遗风,而彼辈或不自知。 所以他们反朝廷、反功令的思考不露痕迹者,一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 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事。 浙江汤氏之乡先达惠栋、章士诚等人,皆未成于科举,一而学问闻于海 内,汤氏师俞樾亦宦数年即辞去,这些名公巨儒不能不对汤氏有所影 响。当然汤寿潜鄙视科举时文的最重要原因还是科举本身的腐败和对 陆宝千嘉道史学一一从考据到经世,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四 期,转引自冯天瑜、黄长义著晚清经世实学第7 4 页 嵌专辑第5 1 页 专辑第4 7 1 页。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第8 5 7 页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天下读书人的残害打击。 汤寿潜在“大悟五百年时文之毒“的次年,即进入张曜幕府,与 乃师施补华同佐张曜治河。后来汤寿潜中了戌子科的乡试,又回到了 科举的路上,但其不乐仕进的种子此时已埋下了。 1 3 2 4 抛弃小学而究心时务、寻求救国之策 1 8 8 5 年中法战争失败,国家形势更趋恶化,汤寿潜有感于时局 的日非,对自己的学问志向又作了一番调整。先前有兴趣的说文 尔雅不再感兴趣,。1 8 9 0 年庚寅科会试不中,汤不以为意,反而 更加忧心于国家民族的存亡。诸暨吴忠怀危言跋日: 蛰仙锐于学而善变,说文尔雅均有所篡述,忽斥不复道。乌程施 岘佣先生见所作诗文,诧为后来作者,蛰仙又弃去,曰:“豺虎满地,待食 弱肉,吾辈尚雅步以为度,雕虫以为技乎? ”。 汤寿潜所谓的雕虫技,即文字训诂之学,其书不存而可窥其端绪。至 于其所谓“雅步 者,恐系指其辰臼夕虱室诗古文辞刚日札。 记柔日札记等诗文而言,内中因为不切于救亡图存也被汤寿潜 不复理拾。这对于汤寿潜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空白,汤的诗文集 子不传世使汤的早年学行缺失了第一手的资料。 汤寿潜的救国热忱化作了他研究时政的动力。即在会试不中之同 年,汤氏出版了其拯时的方略危言。危言书名来自论语宪 问,子日:“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危 有正直、 高尚之义,全句意谓:“国家政治清平,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 腐败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谦逊。 汤寿潜以国家太平的“危言 向统治者进,冀望“言者无罪,闻 者足诫,俯采什一,狂瞽幸甚。危言是汤寿潜作为一介书生奉献 的救国之策,此书为汤寿潜赢得巨大声誉,但是危言行世后的时 局演变并未让汤寿潜看到希望,汤寿潜的学问志向再次酝酿转变。 专辑第3 1 5 页 高教在职硕七学位论文 1 3 2 5 由热心救世转向外世待时 “有道危言 是汤寿潜的理想,可是“无道言孙”的现实很快使 他冷静下来,危言出版后不久汤即“自悔横议 。后来汤考中进士, 选为庶常,又顺利出为青阳县令,但是很快辞去,以后终汤寿潜一生, 出仕时少而离世时多,屡次辞去各种职务。他出仕的时候,可以竭尽 全力,忘身以赴,离世的时候也非常决绝,一无留恋。汤寿潜晚年慕 东汉时庞德公隐居岘山却又能留心世务,做一位隐君子是汤寿潜中年 以后的学问志向,汤氏利往公家传云: 巢父忘世以自乐,沮溺避世以为高,皆不免于山林枯槁之所为;若季 汉庞德公,放其于白云深处而仍能留心时事,不遣子孙以安,乃无愧为隐君 子矣。 汤寿潜少负经世之志,苦学不辍,在终于能够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时 候,为什么又轻易地挂冠而去呢? 我们认为汤寿潜实乃识时务者中的 俊杰,他大概知世事终不可为,于是借以“养亲 为名离开了。儒家 读书人内修己身而外平治天下,若不得其时,则求内心修养的完善, 但又不能完全如老庄辈隐居不出。孟子万章下云:“孔子之去齐, 接浙而行;去鲁,日: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 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又云:“伯夷,圣 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 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汤寿潜要学集大成的孔子,做一个圣之时 者。 汤寿潜利往公家传,专辑第4 5 5 页。 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研究以危言理财百策为中心 第二章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的内容 关于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的内容前人已经从爱国思想、变革思 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西学思想各个角度进行了解读,我们这里 并不想来一个大而全的综合。我们的理解,汤寿潜早期维新思想发源 于传统经世实学,又受近代西学冲击,我们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论述。 另外,汤寿潜的科举经历和对科举制度的论述颇具特色,我们也将详 尽讨论汤寿潜变革晚清科举制度的思想。 2 1 汤寿潜论河工、漕政、盐政 冯天瑜、黄长义把晚清经世实学分为四个阶段,嘉、道以降,国 势日衰,经世之学复兴,陶澍、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相继而起,指 天划地,规天下大计。此为第一阶段。为晚清经世之学的高潮期,代 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他们的经世之业是 采西学、设工厂、兴起洋务运动。第三阶段为晚清经世之学的蜕变期, 汤寿潜适当此期,冯、黄二氏云: 1 9 世纪下8 0 年代,以冯桂芬、郭嵩焘、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 应等为代表的一些接受西学影响日益深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认识到西方社 会的“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 法”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技艺,还要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 度,实行深刻的社会变革,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无论是在治体上还是在治 法上,都大大选出中国古学的轨迹,已非传统的经世实学所能涵盖。o 汤寿潜一向被划归入早期维新派思想家,但是汤和以上所列诸人又颇 有不同。郭嵩焘、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四人都曾游历欧洲,熟悉西 方风土人情、政教法令,对西学有较亲切和深刻的感受,冯桂芬、郑 观应二人虽未有欧西经历,但和洋务派走得很近,有丰富的政治、经 冯天瑜、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第5 8 3 页。 高教在职硕十学静论文 济实践经验。汤寿潜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陕煤集团韩城煤矿招聘250人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美容术后护理
- 老年护理发展动态
- 2024年湖南湘潭韶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5年期货AI交易模型评估考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25昆明市五华区某政府单位行政辅助岗位人员招聘(3人)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4融通科研院社会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电子图像处理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硅冶炼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
- 2024年物业经理(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炼焦厂推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 新商品房购买合同示范文本1合集
-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过程研究
- JT-T-332-1997船用塑钢门窗-PDF解密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全册
- 北京丰台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 入学安全第一课幼儿园
- 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及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