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对比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 1044510445 学学 号号 20090206112009020611 分分 类类 号号 g633.4g633.4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 全日制全日制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对比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er- as- mediator in the elt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 申申请人姓名请人姓名 李晓菲李晓菲 指 导 教指 导 教 师师 杨敏杨敏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2 2012 年年 6 6 月月 6 6 日日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er- as- mediator in the elt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by li xiaofei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yang min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in candidac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jinan, shandong, p.r. china june, 2012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目 录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文中列表. vi 第一章 引言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3 2.1 教师中介作用研究现状 . 3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3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3 2.2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现状 . 6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9 3.1 与教师中介作用相关的理论依据 . 9 3.1.1 建构主义 . 9 3.1.2 人本主义 . 9 3.1.3 社会互动理论 . 10 3.2 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有关的理论依据 . 11 3.2.1 piaget 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 11 3.2.2 krashen 的“情感过滤”假说. 11 3.3 新英语课程标准 . 12 3.3.1 新英语课程标准 . 12 3.3.2 新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师中介作用 . 12 3.4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14 4.1 材料分析法 . 14 4.2 问卷调查法 . 14 4.3 访谈法 . 16 第五章 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结论 . 17 5.1 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发挥中介作用的外部因素分析与结论 . 17 5.1.1 对新课标的分析与结论 . 17 5.1.2 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结论 . 18 5.1.3 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分析与结论 . 20 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 21 5.2.1 教师中介作用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 21 5.2.2 中小学英语衔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 26 第六章 思考与建议 . 31 6.1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成为反思的从业者 . 31 6.1.1 深入学习新课标,树立全面的课程观 . 31 6.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 31 6.1.3 培养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 32 6.1.4 探索中介作用的实现方法,成为反思的从业者 . 33 6.2 加强教育管理,为教师发挥中介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3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6.2.1 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 . 34 6.2.2 统一中小学英语教材,发挥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中介作用 . 35 结 语 .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 41 问卷一 . 41 问卷二 . 44 问卷三 . 46 致谢 . 48 论文发表情况 . 5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摘要 本文试图对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 找出二者 异同及存在的问题, 为如何更好发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以促进中小学英 语教学衔接提出建议。自从 2001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英语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 )以来,小学英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起来,但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脱节问题,亟待解决。要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问题,实现新课标所设定的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另一方面,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中介作用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 本研究从教师中介作用入手,对如何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进行探讨。研究问 题为: (1)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发挥中介作用的外部因素是怎样的?(2)中小 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情况是怎样的?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中 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是怎么样的?中小学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对中小学英语 教学衔接有何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首次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进 行对比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从教师中介作用这个新视角去探究中小学英语教 学衔接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本论文共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调查结果的分析、讨 论与结论,思考与建议以及结语七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 的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国内外教师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及国内中小学 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理论基础部分涉及了与教师中介作用相关的建构主义 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互动理论,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相关的 piaget 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及 krashen 的 “情感过滤” 假说, 以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本论文以淄博市临淄 区中小学(该地区为五四制)为调查对象,采用三种研究方法。一、采用材料分 析法解读和分析新课标,研究淄博市临淄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一年级的英语教材, 以及分析五年级和初一年级英语期中期末试卷, 来找出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 作用发挥的外部因素。二、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8 名初中教师和 26 名小学教师进 行中介作用意识及发挥情况调查,并用 spss 17.0 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 93 名初一学生和 100 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调查结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采用百分比的方法人工统计。三、采用访谈法对两名初一英语教师、两名小学五 年级英语教师、 两名初一学生和两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就材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 的相关结果进行进一步调查。 在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结论部分,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新课标中规 定的中小学的教学目标连贯,并能促进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但当前的教材和评 价体系不连贯,而且会影响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二、中小学教师中介作用意识 较高,实践还需加强,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小 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的社会发展。三、小学五年级和初一学 生在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不大,因此从学生角度 看,中小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衔接的,但在上述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说明中小 学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中介作用实践应该加强,以更好促进教学衔接。 在思考与建议部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成 为反思的从业者。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标,建立全面的课程观;应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应培养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独 立的学习者;应探索中介作用的实现方法,成为反思的从业者。二、应加强教育 管理,为教师发挥中介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 应统一中小学英语教材,发挥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中介作用。 结语部分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如中介作用在中小学特别是衔接阶段的 具体实现方式还有待探索,而且本文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大,样本还不够多,并提 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中介作用;新课标;中小学;教学衔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cher-as-mediator in the elt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problems they have, in order to find ways to improve teachers roles of mediator and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since the issue of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experiment draft) of our country by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primary schools have begun to offer english lessons. however, there exits the problem of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goal set by the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teachers play a vital role. furthermore,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 proposed by the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is in line with the theory of teacher-as-mediator.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as-mediator,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ways to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ing: (1) what are the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english teachers role of mediator in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2) how well are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playing the role of mediator?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ole of mediator played by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3) 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how is the role of mediator played by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this thesis initiate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er-as-mediator in elt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t explores ways to improve the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role of mediator.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7 part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theoretical basis, research method, analysi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suggestion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summary.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f teacher-as-mediator both from home and aboard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reviews the theories of constuctivism, humanism and social interaction relevant to teacher-as-mediator, 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krashen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relevant to the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 of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this part also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transi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s”. the fourth part deal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linzi district of zibo city. as for the method of material analysi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the textbooks and exam papers used in the fifth grade of the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fist grade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s. as for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18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nd 26 primary school teacher are conveyed for how they are playing the role of mediator and 93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100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conveyed for how they are studying english. the questionnaire of teachers is analyzed by spss 17.0 and the questionnaires of students are analyzed manually using percentage. as for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two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two primary school teachers,two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grade and tw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fth grade are interview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researches. findings are that:(1)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facilitates teachers role of mediator and the goals it set for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are connected;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and their textbooks can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eachers role of mediator; (2)teachers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mainly think highly of their role of mediator but their acts are insufficient, especially in inspiring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helping them to become autonomous learners; (3)continuous are the interests and confidence and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 however, these can be enhanced and need teacher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mediation. suggestions: (1)teachers should obt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and view the english course as a whole; teachers should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english, help the learners become independent learners and becom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through exploring ways of mediating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2)local administrations should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and offer connected english textbooks for them. the last part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thesis. for example, practical methods for teachers to play the role of mediator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if the research uses a larger sample, the results will be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teachers role of mediator; the english course standard;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the transition of teachin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文中列表文中列表 表 5.1 新课标二级目标与三级目标对比 表 5.2 教师中介作用调查结果 表 5.3 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态度对比 表 5.4 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对比 表 5.5 中小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对比 表 5.6 中小学生对教材的态度对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2001 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 , 小学英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可以更好地利 用儿童习得语言的天赋,为中学的外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经过了近十年 的实施,但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仍不是十分成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刘建梅, 2009) ,与中学英语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材选取方面存在 着脱节问题。再加上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政,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 沟通, 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因为环境、 生理、 心理等的变化自然产生不适应的问题, 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现象更为突出。2001 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英语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 ) ,为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育提 供了总体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建议。其中目标分为九级,第二级为 6 年级结 束即小学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即初中毕业时应该达到 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围绕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特点出发,根据现有的 教学条件,提高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 衔接问题,是目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顺利过渡这个问题中,教 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 学习策略的培养者。 如何才能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呢?新 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型学习, 因此对教学模式和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中介作用理论,若教师能在学 生与学习材料之间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学生则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有效的 管理自己的学习、有合作精神,对学习有胜任感,有独特的人格,对解决问题抱 有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假设,如果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能有效的 发挥学生学习的中介作用,培养出独立自觉的学习者,那么学生在升入初中时面 临英语学习的衔接问题时能尽快调整自己,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中介 作用理论面向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能独立思考、能独立解决问题、知道如何学习 的人格完善的学习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挥中介作用的目的的是为了促进学 生的发展。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英语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假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如果小学和初中教师都能很好的发挥中介作用, 两者中介作用的发挥良好衔接的 话,学生在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能更快适应新环境,从而达到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发挥中介作用的外部因素是怎样的? (2)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情况是怎样的?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 同点? (3)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是怎么样的?中小学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对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有何影响?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发挥中介作用的外部因素, 中小学英语教 师中介作用的发挥现状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 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如 何更好的发挥中介作用来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提供建议, 从而提高中小学英 语教学质量,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过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二章第二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教师中介作用研究现状教师中介作用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许多学者对中介作用进行了研究。hoai(2003)发现,在课堂互动 中的意义协商中,教师以语言为中介工具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并内化新知识。 warren(1995,引自 williams and burden, 2000)为教师评估自己在语言课堂上 的中介作用设计了一套问卷。 问卷由一个观察者观察完整堂课之后与教师共同完 成。williams & burden (2000) 根据 feuerstein 提出的中介作用的十二个特征也 设计了一套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第二部 分是教师中介作用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出现,无疑为研究者研究教师中介作 用提供了方便可行的工具,特别是 willams&burden 的问卷,在我国研究者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此外,willams&burden 还对中介作用的十二个特征及其在语言 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2.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许多研究者对教师中介作用进行了应用研究, 其中又分为实证研究和应 用探讨。 在实证研究方面,早在 1990 年,陈(1990,引自 williams&burden)用普通 话版本的由 williams&burden 设计的教师中介作用调查问卷对台湾 50 名小学教 师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认为明确意图、胜任感、自我行为控制、共享、个性和归 属感特别重要,而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不太重要。但是陈没有对学 生进行调查。目前我国对教师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 williams & burden (2000)根据中介作用的 12 个特征编写的调查问卷,此外还会辅以访谈和课堂 观察等方法来使调查更深入全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教师中介作用 的实证研究大致分为三类:1. 对教师中介作用本身的实证研究;2. 教师中介作 用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3. 教师中介作用对比研究。 (一)对教师中介作用本身的实证研究 对教师中介作用本身的实证研究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教师对中介作用 各个维度的看法和实践情况, 以及学生对中介作用各个维度的看法和从他们看来 教师中介作用的发挥情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王兆燕(2002)在国内对 30 名高中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实施情况进行 了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在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实践上存在差异,看法得分普遍比 做法的分高,作者建议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 赖定来(2004)对初高中教师和高中生的调查发现,在教师的看法中, “明 确意图” 、 “行为自控” 、 “个性”和“归属感”排在首位,在做法中, “让学生明 白意图”排在首位,而最少实施的是“认识变化” 、 “创造挑战”和“超越当前目 的” 。在学生看来, “明确意图” 、 “培养胜任感” 、 “行为自控”和“相信积极的结 果”比较重要,而“认识变化” 、 “个性”和“归属感”不那么重要。总体来看, 教师的看法和做法基本一致,但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的实施力度明显不够;教师 的做法和学生的期待还存在很大差异。 曲文婕(2004)对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在对 中介作用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差异,在涉及“学生自我学习控制”与“促进学生 社会发展”的问题中,大多数教师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都低于学生。 杨华堂(2006)对合作师专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认为“让学 生明白意图”最重要,这与赖定来(2004)的调查结果一致;教师在看法和实践 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但中介作用的实施力度还不够;学生的期待和教师的实践 上存在显著差异。 牛佳宁(2006) 、孙言(2007) 、迟志娟(2009)分别对大学教师和学生、初 中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中介作用实践程度有 所欠缺,学生的期待和教师做法之间有差距。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 教师认为重要的中介作用工具不尽相同, 但大都包括 “让 学生明白意图” ;教师普遍认为“超越当前目的” 、 “认识变化”不太重要。学生 大都认为“培养胜任感”和“行为自控”很重要,说明学生希望教师在传授知识 的同时能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培养对学习的 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申海霞(2008)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教师的中介作用进行 了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和话语分析,发现教师作为中介者,在 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理解性输入, 同时激发学习者的语言 输出;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为学习者自我构建知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碳化硅磨块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免疫诊断产品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发输变电专业案例)经典试题及答案(鸡西)
- 2025年正高级经济师考试(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消防应急疏散与安全保障方案
- 儿童发热应急预案
- 金华预制化粪池施工方案
- 涉险事故应急预案
- 6.2.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管理方案
- 2025年盘锦市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5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水发节水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夜间红外成像算法优化-洞察及研究
- 设备点巡检基础知识培训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课件模板课件
- 谢好网金字塔教学课件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复合磨机衬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48学时版)
- 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