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奇壹,壹: 日期:墨塑! :生! 丝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裔奠鱼导师签名缒日期:坦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徐复先牛是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学术界、教育 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早在1 9 4 4 年至1 9 4 5 年,他的后读书杂志和语言文字 学论丛二书连续获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学术著作奖。从1 9 5 5 年秦会要订补 开始,学术专著相继问世。他还担任过辞海编委、分科主编,汉语大词典副 主编,传世藏书丰编。他参与创建了中国训诂学会并历任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 长,创建了江苏省语言学会并任首任会长,担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我们从徐 复先生那里不仅可以得到渊博的知识,更能受到他伟大人格的感染和熏陶。 先生的著作,从内容上看,可谓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均有涉猎; 从方法上看,他既继承了传统小学的扎实功力,同时又开创了俗语、少数民族语 等许多新领域。本文依据徐先生后读书杂志( 1 9 9 6 版) 、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 ( 1 9 9 0 版) 、( 说文) 五百四十部首正解( 2 0 0 3 版) 、( 馗书) 详注( 2 0 0 0 版) 、 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 2 0 0 7 版) 等主要著作,试图对其文字、音韵、训诂思想 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丰要介绍徐复先牛的人牛轨迹、学术经历及本文的写作 方法。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徐复先牛的文字学研究。包括四节:首先介绍徐先牛坚 信说文价值,同时利用出土文字补正其缺失;第二节介绍他对文字形体演变 诸种关系的探讨;第二节介绍他对“古文一字数用”现象的阐释;第四节介绍徐先牛 研究文字学的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徐复先牛的音韵学研究。包括四节内容:创立变音叠韵 词理论;将音韵学引向实用领域;对古文“一字多音”语言现象的研究。 第四部分即第二章:徐复先牛的训诂学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徐先牛训诂 学研究方法;界定本文涉及的训诂范围并介绍徐先牛所研究的训诂的丰要内容; 校勘学作为训诂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所以还将徐先牛的校勘学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文字学;音韵学; 训诂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m r x uf ui st h e 删e n to fz h a n gt a i y a l l 锄dh u 锄gk a n h ee n j o y sh i 曲 r 印u t a t i o ni n l ea c a d e m i cc o 咖u n i t ya 1 1 dt h ee d u c a t i o ns e c t o r h ll9 4 4 - 4 5 ,h i s 钯, 旭口击,咨历em a 营舷伽ea n dt h e “,l c d ,培矽三日巧口罟蟹w o nt w oc o n s e c u t i v en a t i o n a l ( 沁v e 加m e r i to ft h em i n j s t 搿o fe d u c a t i o n sa c a d 锄i cb o o ka w a r d s i n c e1 9 5 5 ,q 砌 局k f dd b 曙砌锄dt t l eo t h e ra c a d e m i cw o r k sh a v ec o m eo u ti ns u c c e s s i o n h ea l s o s e e d 嬲t 1 1 ec f 胁fe d i t o r s ,p o l y c l i i l i c ,a i l de d i t o 卜i n - c l l i e 国砌甜ed f c 疗d ,l 口砂d 印u t ) , e d i t o r - i n - c h i e ee d i t o r - i n c l l i e fo f h a i l d e dd o w nb o o k s h et o o kp a n 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 c l l i n ac o u n c i l 锄ds c h o l i u ma n ds e c d 勰s u c c e s s i v ev i c ep r e s i d e n t ,p r e s i d e n ta 1 1 d h o n o 聊yp r e s i d e n t h ef b u l l d e dm el a i l g u a g ei i l s t i t u t ei i lj i a l l g s up r o v i n c ea i l dw a st h e f i r s tp r e s i d e n to ft l l ec l l i n as t u d i e sp h o n o l o g i c a la d v i s o r w ec a i iv 嬲tl ( 1 l o w l e d g ea n d i n f t i o n 锄de d i 矽o f h i sg r e a t p e r s o n a l i t y 触e rs e c i n gl l i sb o o k 舶mn l ec o n t e n t s ,t h e ya r ec 0 v e r c dj i n gs h iz ij if r o mt l l e p r e - q i i lt 0t h er 印u b l i c s e e i n g 筋mam e m o d o l o 百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h en o t 砌y i i l l l 耐t e dt l l e 仃a i d i t i o n a lp r i m a 巧s o i i ds k i l l ,b u ta l s oc r c a t e dm 锄yn e wa r e 嬲s u c h 弱 s a 姐n g ,m i n o r i t yl a r i g u a g e s i nt 1 1 i sp a p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l l i s 舻盯m 历略肌铅倪f ,z p ( 19 9 6v e r s i o n ) ,勋而- ,口,2 谚妒化坶f 册( 19 9 0v e r s i o n ) ,册“d 耽,l5 4 dm 扰c 口,0 p 傩f f 眈s d 胁“d 疗( 2 0 0 3e d i t i o n ) q f “妫“比细f m 以d 舾( 2 0 0 0v e r s i o n ) ,勋一肠,z 影碍护 w 糟f d 胛矿历e 纠p ,z f ,曙( 2 0 0 7v e r s i o n ) , a n do t h e rm 旬o rp u b l i c a t i o n s ,w es t u d y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舶mi t st e x t ,p t l o n o l o g y ,e x e g e s i si nd 印t l l : t t l ef i r s tp 抓i si n t 砌u c t i o n t h i ss e c t i o ni n t r o d u c e sm r x uf ul i f e 喇e c t o r y , c r e a t i v ew r i t i n ge x p 谢铋c ea i l dp a p e rm e t l l o d t h es e c o n dp a ni st | l ef i r s tc h 印t e r t h i sp a ni n t r o d u c e s x uf ul a n g u a g e s t l j d i e s ,i n c l u d i n g4 :f i r s t l y ,m r x uf i m l yb e l i e v e st h ev a l u eo fi 妨“df 纥刀a tt h es 锄e t i m e h eu s e st l l eu n e a n l l e dt e x tt oc o n 优td e l e t i o n s e c t i o ni i ,h ep r e s e l l t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p h y s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s e c t i o ni i ih ee x p l a i n s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 e x i s t e n c e o fa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s e c t i o ni vh ed e s c r i b e sc u l t u r a lv a l u e so ft h et e x t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t h i r dp a i ti s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ni n 仃0 h d u c e sm r x uf u sp h o n o l o g i c a ls 伽i e s ni n c l u d e sf o u re l e m 髓t s :m ec r e a t i o no fv 耐a b l es o 吼dv o w e lr h y m e 、r d ,l e 础n g p h o n o l o g yt op r a c t i c a l 枨勰o fc i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m ep h e n o m e n o no f p 0 i y p h o n i c t h ef o u r l l lp 矾i sm em i r dc h a p t e r ni 廊o d u c e sm r x uf u t ss c h o l i u ms n l d y , 妣l u d i n gm ef o l l o w i i l gm r x us c h o l i u mr e s e a r c hm e m o d s :t h j sp 印e rd e f i n e st 1 1 es c o p e o fn l ei m 叩r e t a t i o 璐t 1 1 a tm r x us t u d i e da 1 1 di n 的d u c e dm em a i nc o n t 锄t so ft h e i i l t e 叩r e t a t i o n s e m e r l d a t i o ni s 锄i m p o r t 锄tp 抓o fs c h o l i u mt b j n l ( i n g , s o 吐l i sp a r t s u n u n a z e sm ec o l l a t i 伽m e t l l o ( bm a tm r x us t u d i e d i 沁yw o r d :p o l o g y ; s c h o l i u m ; p h o n o l o g )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徐复先生的生平及学术研究活动简介 徐复( 1 9 1 2 2 0 0 6 ) ,字士复,一字汉牛,自号鸣谦,中国语言文字学家、 文献学家、辞书学家。 先牛出牛在江苏武进南夏墅石柱塘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寿斋公是太平天国 时期的秀才,业馆为业。父亲奂光,是末科秀才,毕生致力于办教育事业。徐复 先牛自小即跟随父亲求学,先在石柱墉读初小,后到武进县城读武阳小学,随即 在父亲办的潜化初级中学读完初中,后直接考入常州省中。 1 9 l 卜1 9 2 3 年,先生在常州读初中,1 9 2 7 年进入常州的最高学府省常中 ( 即今天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读书,1 9 2 9 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在这个“钟山 龙蟠,石头虎踞”的形胜之地,先牛师从蕲春黄季刚先牛攻读传统语言学。众所周 知,黄于经史文学无不精通,对古音学更是造诣颇深。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徐先 生悟得治学精髓,撰写了诸如( 说文心部) 诸形声会意字诠释、( 说文) 疑 义举例等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 1 9 3 3 年徐先牛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南京汇文女了中学和九江同文中学担仟语 文教员。两年后辞之中学的职务,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继续师从黄先生从 事高深国学研究。但因黄先牛不久辞世,他不得不在隔年2 月转至苏州章氏国学 讲习所,问学章太炎先牛。在章氏门下,他细心研读其著作文始、新方言、 小学答问,致力于语源学和方言学的研究,其间有 臆解、( 馏刘j 汉留 四字释) 补正、研许斋读书小识( 读 ,读 ) 、研许斋阅书札记( 阅 吴下方言考、阅吴音奇字、阅集韵证俗语) 等问世。然而,不幸的是,章太炎也 于1 9 3 6 年6 月在苏州离开人世。此后,徐先牛一方面参与章氏遗著的整理工作, 另一方面又于1 9 3 7 年协助太师母汤国梨继续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预备班,担任总 务之职。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烽火连绵,徐先牛在重庆避难期间,一边积极投入 救亡工作,做好抗日宣传工作,一边辗转于巴蜀西北等地,调查方言资料、风土 人情,学习蒙、藏语言。在此期间,他还曾到中央政治大学研究部从事著书立说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工作,于1 9 4 4 年创作完成了后读书杂志。1 9 4 5 年他从旧作中选出一组论文 编成语言文字学论丛。 抗战胜利后,徐先牛在金陵大学执教,讲授文字学、训诂学等课程。至1 9 5 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徐先牛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丰讲古代汉语。 1 9 5 4 年2 月到7 月,与赵振铎、李格非等在北京大学向魏建功、高名凯、袁家骅 等专家学习研究语言学理论。之后至1 9 6 6 年,先生一边上课,一边与洪诚、蒋礼 鸿等切磋修订辞海的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关注俗语词的研究。1 9 6 1 年在学校 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敦煌变文词语研究对汉语俗语词的研究理论和具体的考 释工作都有很重要的贡献。文革期间,徐先牛受到了冲击,但是他仍然笔耕不辍, 开始为注解其师章太炎的煊书广泛搜集资料。文革后期,他参加了“开门办学”, 再次参加修订辞海的工作,并担仟编委及分科丰编。从7 5 年8 月起,他又担 任了汉语大词典副丰编。 从1 9 7 8 年3 月开始,我国的高校开始恢复研究牛招牛制度,南京师范学院也 开始建设汉语史硕士学位授权点,徐先牛率先领衔招收研究乍。1 9 8 0 年,南京师 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先牛担任委员。1 9 8 3 年,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开始创建古文献专业,徐先牛担任专业丰任。1 9 8 4 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 范大学,开始建设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徐先牛兼任研究所名誉所长;同时在中文 系开始建设古文献硕士学位授权点,他领衔招收了第一届古文献硕士研究生。除 了教学工作外,徐先生还积极致力于将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发扬光大。1 9 7 9 年,中国语言学会在武汉成立,他当选为理事。1 9 8 1 年,江苏语言学会成立,他 被选为会长。同年,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他当选副会长,同时发起重印“高邮 王氏四种”,并协助建立高邮王氏纪念馆。1 9 8 5 年,在段玉裁诞生2 5 0 周年之际, 他倡议在金坛市召开全国性纪念大会,并建立了纪念馆,先牛为重修的段墓撰写 了碑文。另外,在他担任会长期间,由学会出面,他还组织了许慎、郑玄、黄侃、 章太炎等著名学者的多次纪念活动,大大繁荣了学术空气,其中,全国郑玄学术 研讨会暨由山东大学中文系丰办。荣幸的是,徐先牛是当时的丰事者。 1 9 8 9 年,徐复先牛办理了退休_ 丁续,f u 他仍然坚持整理章、黄两位先牛的遗 著,读书撰文。1 9 9 0 年,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会换届,他被续聘为顾问。1 9 9 7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7 岁的徐老又应复旦大学古籍所的邀请,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牛讲课。1 9 9 8 年, 他又应邀参加在镇江举行的纪念马氏文通出版l o o 周年学术讨论会,倡议建 立马氏纪念馆。同年还应邀出席了由南京大学举办的方国焘教授、黄淬伯教授百 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2 0 0 0 年,徐老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顾 问”,并倡议编辑出版江苏藏敦煌遗书。2 0 0 1 年5 月出席“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2 0 周年暨第十四届学术年会”,9 月出席“章太炎、黄侃先牛纪念会暨国际学术研讨 会”,2 0 0 2 年1 1 月出席“赵元任诞辰1 1 0 周年学术讨论会暨江苏省语言学会第十五 届学术年会”,2 0 0 3 年9 月出席“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成立二十周年暨学术研 讨会”,2 0 0 4 年l o 月出席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古汉语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些大会上徐老均做了重要演讲。 二、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 一) 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学术界对“训诂”的界定争议颇多,所以要 对本文所涉及的徐先牛的训诂思想范围进行明确定义。其次,对先牛所著诸书中 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认真细致地分析和归纳。 ( 二) 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的各种方法。通过传统小学各种方法的综 合运用,力求将徐先牛的思想、学说阐释准确、到位,并且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内 容,新的证据。 ( 三) 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徐先生的思想与其师章太炎、黄季刚先生的思 想进行比较,明确其继承性、发展性。另外还对比“章黄学派”其他学者的思想,比 较其优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徐复先生的文字学研究 章太炎及弟子黄侃身处晚清和民国初年,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都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尤致力于说文解字研究,一生精力,后萃于斯”,将说 文视为一切字书之根柢。董作宾在甲骨学六十年中说:“章氏小学功深,奉 说文为金科玉律,不容以钟鼎甲骨,订正说文之误。”可见章、黄二人对 说文的重视程度。 说文自问世以来,历代研治说文者往往把它当作解经和正经的工具, 而章、黄两位先生则从说文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方面把握其性质,从而在理论 上确立了说文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的价值。徐复先生曾师事章黄,专治乾嘉 以来朴学著作。大学期间,他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几 十年来,曾将说文翻烂过数本,可见对说文下功夫之深。他发表过多篇 相关论文,深得章、黄思想之深邃。他数十年间不问断地对说文进行研究, 2 0 0 2 年出版的 五百四十部首正解( 以下简称正解) 是其六十多年来 研究说文的代表性专著。在该书中,徐先牛继承了章、黄传统语言文字学思 想,同时又不囿于门户之见,在继承章、黄两位大师的基础上,将章、黄两位大 师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层次。 第一节坚信 说文价值,同时利用出土文字补正其缺失 徐复先牛继承章、黄二师的思想,坚信说文为文字之渊海、学问之阶路 的国学正统思想,因其较为完整系统地保存了汉字的“本根”:同时改正了章、黄特 别是太炎先牛激烈反对甲骨的思想,大胆利用新出土甲骨文、金文来补正说文 的缺失。 “文字学研究的本体是字料。汉字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世代相传的以说 文为代表的文献文字( 又可分为字寸亏文字和语篇文字) ,一是以偶然发现( 丰要 是地下出土) 的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文物文字。”弩这两类文字材料在章、黄时 说文蔓识p q 利t l ;敝说明。l :海占篇j i i 版 十,1 9 8 3 印版,第1 舡。 幸太炎、黄仉先生的文字,z 研究,占汉语研究2 0 ( ) 4 年第2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都已大量存在,但是,二位先牛对这些材料不免存有偏见。章、黄二人曾先后 创作出小学略说、一字重音说、说文略说、说文笺识四种等著作,而 通过这些著作,我们不难发现,除新出三体石经外的其他文物文字还几乎没 有成为两人的研究对象。章太炎在理惑论里说:“仅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 又与彝器小异。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国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贤儒信以 为质,斯亦通人之蔽鼎彝铜器传者非一,犹疑其伪,况于速朽之质,易錾之 器,作伪有须臾之便,得者非贞信之人,而群相信以为法物,不其慎欤? ”这虽是 对他看不惯的人说的偏激之语,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甲骨文的基本态度。即使 到了后来,这种偏激的态度有所委婉,但仍认为,“龟甲勿论真伪,即是真物,所 著占繇,不过晴雨弋获诸琐事,何足以补商史。黄侃重视师承,对于出土甲、 金文字虽然不象其师态度强烈,甚至相信晚近所获得的甲骨、钟鼎是珍品,但依 然态度谨慎。他在说文略说中曾言:“自宋以来,彝器踊盛,近日甲骨诸文, 出自泉壤,虽其物未必皆赝,而说者纷纭,无师以正。钟鼎之文,师说旷绝,只 可略尔布伦。”他也早有研究甲骨、金文的打算,但他认为甲、金之学不象传统小 学那样有师承,渊源有自,所以,在材料尚未搜集齐全的情况下,不轻易发表文 章。并且从他的好多传著中可发现,他对古文物文字的研究,目的仍然在于赞说 文,维护以说文为丰的文献汉字学系统,他对以偶见的古文物文字研究取代 文献文字的研究的人很不以为然。 不过平心而论,章太炎、黄侃两位先生以说文为正统的思想虽然未免杂 含偏见,t u 对保存了传承两千多年的说文为代表的文献文字的权威性,保证 了文化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应该说还是具有恢弘远大的意义。其弟了徐复先 牛对两位的深厚朴学思想万分推崇,不忘其教诲。但是,“说文的语言材料, 取自周秦文献。所收的文字,不过是晚周、秦皇以来迄于汉世字体综汇。当时, 甲骨契文尚未出土,鼎彝铭识,世间希见。由于见闻所限,遗漏和谬误之处自不 能免”罾。随着现在出土资料的增多,现代辩伪技术的发展,文物文字已逐步形成 完整的文化体系,其价值也愈来愈不能不让人重视。徐先牛在正解中继承了 章、黄封闭的说文体系研究,同时,充分利用新出土古文字对其补充、改正, 与余讥i - d 论甲忖文i5 ,制。i 第5 0 剪j 。 说文解字通论,北京m 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2 0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该说是作了一件伟大的、“后出转精”和“与时俱进”的工作。下面依正解来看 徐先牛利用古文字材料对说文的补正情况。 一、指出古字形体 对于大多数列出甲、金文形体者,正解在对各部训释时往往是从其形体入 于,指出说文篆文、古文形体各自所本之出土古文字,所以书中大部分是“某, 甲骨文作钆金文作b ,皆象某某之形”等体例,如,第二百五十八部“畏”,“甲骨文 合集六零五七作占,后上一九六作考,象人长发之形,引申为凡长之称。金 文墙盘作挚 。 二、补正讹体变体 对于说文形体讹变或隶变者,正解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利用文物文 字加以补正,如第三十七部“行”,说文小篆记作:“鸯,人之步趋也。从彳、亍。” 后世皆以许书为宗,并对其进一步阐述,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步,行也, 趋,走也从彳,小步也;从亍,步止也。”虽也有不同意见者,如王筠说文释 例:“行,象两足之二属,彳亍二字,右行字分之而各会其意,非行字合彳 亍以会意也。”这也难为确诂。徐先生采用罗振玉之文物文字说解订正说文之 讹:“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云:扑象四达之衢,人所行也。石鼓文或增 人作皴,其意甚明。许书作巷,形义全不可见盖有字形传写失其初状使然。 其后诸家遂以罗说甚是。”算是下了一个历史性的结论。 三、解疑辩惑 对于说文中说解有疑义且后人亦对此争论不休的,正解会以出土文字 为证,给人以确切地解释,成功平息历代争论。象第七十二部“爪”,说文云:氓 也。覆手日爪。象形。凡爪之属皆从爪。”林义光在文源中认为,“爪就是抓字, 今多用为叉甲字。,而段玉裁却解释为:双,持也。仰于日掌,覆于日爪。今人以 此为叉甲字,非是。,t u 是,他又在对说文又部的“叉字注解时说:“叉、爪 古今字。古作叉,今用爪。”叉、甲到底是否古今字,如果是,那又何为古字,何 说文工阿p qf 。邢阿i i :解,江苏山籍版社,2 0 0 3 下版笫2 9 0 贝。 m i :,第3 0 贞。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今字,我们无从相信哪家更为确凿,不过正解列出:“甲骨文乙三四七一作 烈,金文师克盈荔作安”,简单明了,轻松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正解五百四十部首中,未列甲、金文形体者仅六十余部。之所以未列, 一般有三个原因: 一是经传未见有单用者或后出字,如第二百二十六部“口”,“甲骨文用于合体 字中,春秋时庚赢有雷字,后世遂以圉为口之引申义”( 黄侃先牛认为口亦为古 “圆”字、“圜”字、“员”字1 ;又如第二百四十四部“码”,“因经籍中均未见此字,而 各家说它象花苞形,其形当为气”;也有仅见于一两部书中的,如第三百一十九 部“屈,该字“仅见于北周卫元嵩元包经”中,资料有限,证据不足,所以未 列;第三百二十五部“百”亦为此类。 二是有些形、音、义皆阙者,如第二百八十部“衍,第四百部“卒,该字“唐 以前典籍无考”,由此导致其义无法说解,只得存疑。 三是甲字为乙字增旁字,或乙字为甲字的初文,乙字形体已列,甲字形体省 列,如第二百一十九部“莘”,它是譬部字的增旁字,均为草木花的通称”, 辱” 既已列,“荤”部则省列。又如第二百二十五部“橐”,正解根据对甲骨文、金文 的考证,得出“束为囊橐的初文”,所以在第二百零七部“束”已列,“橐”即省。 第二节对文字形体演变诸种关系的探讨 传统语文学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在演化过程 中以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这段时间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出现了 诸如章太炎、黄侃等诸位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研究古文字,不再是着重于共时平 面的单个字体的训解,而注重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运用形音义结合的方法,来探 求历时层面文字形体的诸种演变情况。 章太炎先牛在文始中以“初文、准初文”为根,按照“变易”和“孳乳”两大规 1 0 阿l 卜解,江苏山籍 j ;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7 页。 i、1、,、 6 d u u口d i 2 9 9 3 7 川8 9 5 2 7 8 ,2 3 “第第第第第第 f 丈:=jjf=说可可可可q可 删m m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律,将音义相关的字词关系连成字族,建立了汉字形义学的一整套完整概念。同 时,他于1 9 0 8 年在日本通讲说文解字时,又提出了多组相应的汉字学术语, 如:正字、俗字、误字、讹字,本字、借字,古字、今字、后起字,正体字、或 体字,通用字、混用字等等。黄季刚先生对同功能字也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他曾 写有专文说文略说论字体之分类,将异形字分为“正、同、通、借、讹、变、 后、别”八类,并分别作了界定与说明。由此看来,两位先牛都注意到了文字形体 的系统性与相互关联性,从它们的系统中考察文字的形义统一,这种将关系论引 入语言研究的思想是语言学界的一大贡献,但是由于处于初创时期,他们依据这 一理论建立的系统也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徐先牛继承了两位恩师的衣钵,并将 其融会贯通,科学发展。 一、指出了讹文用例 如他在正解第一百八十六部“矢,的部属字“射,的讲解中指出:“篆文作:款。 甲骨、金文皆象张弓发矢形,此从身,为弓形之讹。又从于持弓,与射义尤合。 二、指出了古今宇用例 如在讲解正解第六十二部“共”时,他又指出:“共、拱古今字。后共用作 共同字,因又制拱为竦于专字,共字遂废而不用矣。”这是点明古今字的用例。 三、指出了本字与俗字用例 如在讲解正解第一百一十二部“下”时,徐先生赞成章太炎的说解云:“新 方言释言:今人渭街巷曲折之处为十角、圭角、乖角,亦一语也。俗书作拐角。 杖头如角,故日下杖。广韵作楞,云:老人拄杖也。此为后出俗字。核之形音 义皆近,故知下为楞之本字。” 四、繁体概念的运用 另外,他还创造了初文的“繁体”这个概念,繁体自然也是异体的一种情况。在 注释正解第七十二部“跚中,前人皆承认它与“鬲,本一字,仙对于静,认为 说文血一p uf 部阿i 卜解,江苏占籍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4 9 贝。 1 日i :。筇4 9 颤。 j 删 :,第9 0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气上出,不过从出土古文看,左右应作c 1 : ,这样上述解释就难以说通了。胡小 石先牛从出土文物为齐器判断:“齐书当写为如此”。徐先牛赞成胡氏说法,并进一 步界定“此谓鬲属初文,矾为繁体”。 又在讲解正解第二百零一部“章”时指出:“甲骨文前五四七一作洲, 口为城邑,止表足迹,会巡逻护卫于城邑四周之意。聿实为衙之初文。”圆由此可 看它当为“衔”的本字,后借为“皮聿义,本义遂废。“护卫”义又在原字基础上“变 易”为“衔”,从这个角度上说,“章”又为“衙”的初文。由上例可以看出徐先生已不 把“初文”仅仅局限在独体象形、独体指事的范围内,他更看中的是“初”的含义。 第三节对古文字一宇数用现象的阐释 黄侃先牛曾说:t - 古文有一字两用者。如拿,城郭;拿,城墉。里,读汪; 尘,对之古文诸字是。盖古文异字同体者多,同形异义者众也”。太炎先牛 也赞成此说,并进一步指出:“盖初期象形、象事诸文,只为事物之象征,非语言 之符识,故一文可表数义”。徐复先牛在正解中,继承师说多次运用这一理 论对部首字进行说解。 一、揭示了一宇造字之初同时兼有两义的现象 如第五百三十四部“午”,正解有如下阐释:“午有交午、舂杵二义。甲骨文 甲三二五八作8 ,后上三一一作g ,8 象束丝交午之形,黄季刚先牛讲解说 文,亦以午为杵之古文,同徐灏、林义光二人之说。”诸如此类的正解还 列有第五百二十五部“未”,“未有滋味、幽昧二义。律书未训滋味,白虎通五 行:未,味也。皆为声训。金文利簋作棠,象木重枝叶,义训幽昧”。 二、指出了两宇初本同形后世分化的现象 造字之初两字同形,仙后世随字形演变分为两个字或多个字,不过仍时有通 说文血白p ql 潍首i j i 解,江苏山籍j l 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6 页。 mi :,第1 6 2 灭。 文字声韵训沽笔址,i :海j j 籍版社,1 9 8 3 印版,第5 0 贝。 f 叫i :,第2 0 4 贞。 说文且“p ui 部首“:解,江苏山轹版社2 0 0 3 年版第4 3 4 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如正解第一百二十六部“玄”,它与“幺”部,金文形体都作“8 ”,“初本同 形,后虽分为二,然亦时有瓦作者,当分别观之。又有第一百九十一部“富”,甲 骨文形体作“台,“本象穴居之形,居室既为止息之处,又为烹制食物飨宴之 所,引伸之而有飨献之义。东汉华山庙碑作了,字形演变,遂分为亨、享、 烹三字,各有专属。” 三、对同一字符的不同功用进行了阐述 有一些字符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在甲骨文中只是作为表意符号,它的用法会 因其所构成的具体的字的不同而不同,如正解第二十三部“u ”,从“唐”的甲骨 文的形体看,“u 即口之省”;“阱”字“从廪在u 中,象陷兽于穿之形”:“台,字“从 入( 人) 从u ,象人陷入坎中之形”;c t 甲骨文乙四八五有窒,乙七八一四则作色 口、l j 同”;同时“l j 又与饭器厶庐的厶相同,亦作篡,庄子秋水中有云: 公孙龙口嗉而不合,玉篇将t 口去训为张口貌。”由此看,u 虽然只是作为表 意符号但它可以表示五个不同的义,也是属于“一字数用”的情况。 四、对不同字符的混淆进行了鉴别 本不是同一字符,但许慎在 说文中对其形体未加甄别,而致使后人误解, 如说文第四十二部:“品,众庶也。从三口”,第三百五十七部;曙,珊也。 从石、品”,第三百五十部:“虽,山岩也。从山、品”。如果我们按照许书的说解, 当也属于“一体多用”的现象。但徐先生认为:“品庶,犹众庶。贾谊鹏鸟赋:夸 者死权兮,品庶每牛。此指人言。又品亦象众物形。”同时,徐复先牛又指出:蛹、 曲二字皆为山上岩石,品象三小石,非众庶义。叔重混同言之,未加别白,所宜 辨明。亦有平列三口,如需下云零雨也,象雨泡形”。 徐先牛还讲到了另一种文字现象同字异形。一种是撕正解在讲解第 二百七十五部一,第二百七十六部甘,第二百七十七部h 时指出,“一同h ,谓覆冒, 说文血一p qf 部汀i | i 解,江苏山籍j 版社。2 0 0 3 年版。第l o l 页。 ml :,第1 5 3 贝。 列i :,第2 0 贝。 l 川i :第3 4 贝。 徐复i i i 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j i j 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8 l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上掩盖”,“重覆亦覆冒之义。甘与h 同”,由此看出三部本同,但是具体到所 从之字上他们会有不同。另一种是象第二七四色部,三七五兔部,正解引用并 认同了章太炎先生文始中的说法:“色、兔虽分大小,造文者必不委细分别, 其一字异形可知也。”也就是说,此类的差别,在考虑到造字初期的实际情况后仍 可归类为同字异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异体字了,如正解在讲 解第四百五十四“j ”部时提出,“j 即鱼钩、秤钩字,无单用者。与部属l 一字异 体。”二字的不同即由正写、反写造成。 第四节文字学研究的文化价值 “文字学在章黄眼里并不是独立的,他们把文字当作语言单位的代号,目的是 通过文字研究语言。”章黄把文字看作语言单位的代号,目的是通过文字来研究 语言。不管是求本字本义,还是沟通同功能字,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词语意义系统, 帮助文献阅读中的语义理解。他们还没有单纯形义关系的研究,以“字形”为中心或 以构形系统的建立为目标的研究还不明显。徐复先生非常注意字的形体结构研究, 并且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来研究语言,而是注意把文字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研究 相结合。 一、利用字形来研究名物的形制变化 如在对正解第七十一部“鬲”说解时,他认为“鬲字的金文召仲鬲作儡,季 真鬲则作妒,表明已有以青铜为鬲者。说文或体写作瓿,汉令写作履,足证 汉代有称釜鬲为屋者。半坡村出土文物已有彩陶,又因为其曾发现于河南渑池县 仰韶村,故亦名仰韶文化,实为同系统文化的代表。仰韶村遗址中,陶器有作鼎 形的,而商周的鼎都是青铜器,故许君云鬲为鼎属”。 说文血白p qf 部尚i i i 解,江苏山籍 i 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2 3 贝。 i qi j ,第2 2 4 贝。 i 叫i :,第4 5 4 贝。 章太炎黄d l 【先生的文字。研究,占汉i 占研究2 0 0 4 印第2 别。 i 兑文工白p ui 。邮阿l i i 解,江苏l i i 符版社,2 0 0 3 钉:版,第5 6 贝。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说了古代历史文化现象 如正解第五十六部“言”,先生将其与“告”作了比较,指出“告字从牛,谓 用牲,用于告祭,旨在求福,用特牲,期待神灵歆享。言字从口从中,牛,罪过之 意。言字用于告祭,旨在责过消灾。古人对日蚀、月蚀、流星等自然现象及洪水、 地震等自然灾害,认为是上天示警,当修过方能消灾,凡此在左传一书中均 有记载。”对于这种近义词,正解从字形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制度进行说 解,是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社会文化学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解析亦更加透彻易 懂。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第八十二部“童”,第八十四部“取”等。 三、研究了少数民族语言 最后,徐先生治文字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说文这个封闭的系统,他还研究 了许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探索了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歹”字的考证就 是一个例子: 字汇:歹,多改切,戴上声,好之反也。此为歹字首次见于明人字 书之记载。宋代以前未见用之,惟元典章中有管匠所作,或好或歹 以及送纳鹰鹞,如歹,徒教耗费支应等。此为歹字,始自元人所造也。元人 造字,何以源出藏文? 盖蒙古族初未有文字,至1 2 6 0 年由国师始制蒙古新字, 形体本于藏文字母;则歹字为出自番僧所造,亦不难推测而知。今按藏文三 十字母,其第九字为斤,音如得矮切。其音与歹音多改切相近;又其形体, 元刊本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云蒙古七十二种,有札剌儿歹、忽神忙兀 歹字皆作歹,与藏文形体亦合。因知今体作歹者,又笔势之变也。 余撰此说,欲使世人知歹字源出藏文,但借其形体,以作音标之用。 徐先生此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字的一条新思路,即研究文字学要开阔视野, 与其他语言相结合,真正站立在世界语言学研究的高度:再者,他实际上提出了 一个新观点:汉字除源出于六书外,还有些源自藏文。 正解中还有以外国语作为例证的训释实践,第三百四十八部“厶,许君引 韩非语苍颉造字,自营为私作解。段玉裁注:公私字本如此,今字私行而厶废 说文且“p qi 揶汁l l i 解江苏i 。i 篇版社2 0 0 3 印版,第4 5 贞。 徐复语i 文字学从铀,江苏山籍版社,1 9 9 0 印版。筢1 3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王筠释例:案营者环也,其文曲如环也。然环而不交,何也? 厶者只欲自 利,其曲如钩,不能通达无阻碍也”。对于此种争解,正解首先列举出土古字, 道明此字可能是“公私”的“私”的本字,同时举出一例证,根据“日文代词我的汉字 作私,此为古义自营之引申”。 此处所举日语不仅仅只是一个例证,还使我们认 识到,古代中国与外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影响。 总之,徐先生通过汉字字形的研究,来论说古代名物的形制的演变、历史制 度的面貌、少数民族语言的演变等文化学方面的问题,所以,他的文字学研究具 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 说文血一p ui 邢首l i i 解,江苏jj 符版1 :。2 0 0 3 印版,第2 8 4 撕。 i 叫i :,第2 8 4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徐复先生的音韵学研究 黄季刚先生曾以“音韵在三者( 文字、音韵、训诂) 为纲领,为先知”的话来 定位音韵学的地位,并且他还进一步指出,“若将其归于形义,则可为传统语言文 字学之锁钥”。圆徐复先生作为他的嫡系弟子,得以倾听其教诲,得其思想精髓, 并多所创建。 第一节创立变音叠韵词理论 自程瑶田创作果赢转语记以来,传统小学家对于连绵词由于语音关系引 起的变化己做了很多研究。这个语言特点的基本规律是相关位置上的音节总是发 牛同步的变化,如:“叮玲当琅”,“叮”变为“听”,声母由不送气变为送气,那么相 应的“当”变为“镗”,亦为送气;“玲”变为“东”,韵母由姐g 变为吼g ,那么“琅”也 要变为韵母为l u l g 的“珑”。其余的用例依次类推。 后来,沈兼士著连绵词音变略例,对这一语言特点有所研究,但是,由于举 例甚少,难以观其系统。直到1 9 8 6 年5 月,徐复先牛在语言研究集第一辑上 发表了变音叠韵词纂例,详细地论述了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把这种现象所 涉及的词命名为变音叠韵词,“把原来不是叠韵的双音节词,通过上字或下字的改 读,变成唇吻调利、语音和谐的另一个双音节词。这种变音叠韵的特点,就是变 过音的上字或下字,必须与原来未变音的上字或下字是双声( 或古声母相近) ,它 的韵部还必须和不须变音的上字或下字同化,要求同在一个韵部或韵近的部里( 也 包括一部分上古韵部) 。 文中举例如: 诗大雅皇矣:“与尔临冲,以伐崇墉。”陆德明释文引韩诗作: “隆冲”,临、隆双声,故音临侵部,转冬变音为隆,与东部冲为合韵。隆冲为 音近叠韵词。 就是说:“临”,古音侵部,“冲”为东韵,不能构成叠韵词。而“隆”古东韵,且 文字一彳韵训诂笔址,l :海占籍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4 9 页。 i 川f :,第1 4 9 贞。 朴学之光讲。i 文字学家徐复,i 订京人学版社,2 0 0 0 午版,第2 5 9 贝。 l :,第2 6 0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隆”、“临”古音同属来母,二字双声,所以,“隆冲”为音近叠韵词,这是上字变 音例。 再举一下字变音例进一步说明: ( ( 史记儒林列传:“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王念孙读 史记杂志中解释为:“案从容者,从谀也。言以承意从谀,故得久居其 位也。谀、容一声之转”。按谀变读容,从容二字叠韵,同在广韵上 平生三锺。o 这里把“谀”读作“容”,因“从容”二字叠韵,同为东部字。而“谀”为余母侯部, “容”为余母东部,双声且韵部阴阳对转,故改读之。 变音叠韵词纂例收集此类材料7 5 例,后又在2 0 0 0 年发表变音叠韵词 补例,补充2 5 例,为连绵词形成与演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徐先牛的这一理论,受到季刚先生“二物相挟而变”理论及“叠韵词往往互音” 理论的肩发。“二物相挟而变”理论认为“古声既变为今声,则古韵不得不变为今韵, 以此二物相挟而变”,即古声和古韵是在相互作用、相瓦促使下向今声和今韵发 牛变化的。黄先生说的是同一音节声母与韵母之间“相挟”发生的变化,徐先牛则是 指明具有密切关系的两个音节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药机械智能生产智能能效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填充玩具智能语音助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玉树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苗栗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省直辖行政单位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精练)
- 2025年濮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年萍乡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阿拉善盟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潼南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b卷
- 孤儿生活费申请表
- 低压配电柜检验报告
- 水产品安全性评价
- 气弹簧力学计算器
- 专利产品体验报告
- 毕业论文机械手夹持器设计
- 医疗护理服务管理之优质护理服务培训PPT
- 系统熟悉级航机务培训中心
-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乳房下垂的整形治疗课件
- 《黄金分割》 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