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鹤林玉露》词语考释.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r r h e s i s 摘要 鹤林玉露是宋代罗大经所撰写的历史琐闻类笔记,记载了南宋中期的社会 政治、历史掌故、文坛轶闻、诗话文评,议论颇多,而叙述较少。迄今为止,从语 言学角度对鹤林玉露进行探讨的还很少,更没有出现有关鹤林玉露语言研 究方面的专书。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对鹤林玉露的词汇进行初步的考察工 作。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鹤林玉露及作者、鹤林玉 露版本,以及此书的研究现状、语言研究价值等。第二章训释鹤林玉露中未 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并未被考释过的十九个词语。运用辨察上下文意、分析语素 意义、比照同义近义词语等方法进行训释。第三章主要通过汉语大词典以鹤 林玉露文例为首证的词语收录情况,体现鹤林玉露一书词汇方面的价值。第 四章从鹤林玉露词语入手,考察汉语大词典出现的诸如例证过晚、未探流、 书证跨度较大等方面的缺失,为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鹤林玉露;汉语大词典;词汇研究;辞书编纂 a b s t r a c t h e l i n y u l u ( 鹤林玉露) i san o t eb o o ko fb r o k e nn e w si nh i s t o r y ,w f i r e nb yl u o d a j i n gi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i n c l u d e ss o c i e t yp o l i t i c s ,h i s t o r i c a la n e c d o t e s ,b i t so f n e w s , n o t e so np o e t sa n dp o e t r y ,b o o kr e v i e w s ,e t c a n dt h e r ei sm u c hd i s c u s s e s ,l e s sr e c o r d s n a r r a t e sa b o u tt h e m u n t i ln o w ,p e o p l eh a v ea l r e a d yp a i dl e s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f r o mt h es t a n d p o i n to fl a n g u a g e ,n o tt om e n t i 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p e c i a ls t u d yo f l a n g u a g eo fh e l i n y u l u t h i s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m a k eap r e l i m i n a r yr e s e a r c hf r o m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o fl a n g u a g e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w eb r i e f l yp r o v i d es o m e 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o u tt h eb o o k ,t h ea u t h o ro ft h eb o o k ,e d i t i o n ,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 l a n g u a g ev a l u ei nt h ep a s t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i th a sc a r r i e do nt h ec o n c r e t e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a n de x p l i c a t i o na b o u tt h e19w o r d sw h i c hh a v en o tb e e ni n c l u d e di nc h i n e s e b i gd i c t i o n a r y ( 汉语大词典) a n dw h i c hh a v en o tb e e ne x p l a i n e db yo t h e rp e o p l e i nt h e t i l i r dc h a p t e r ,i tp r o v e st h ev a l u eo fh e l i n y u l ut h a t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o r d sw h i c ha t f i r s ta r eq u o t e db yc h i n e s eb i gd i c t i o n a r ya p p e a r si nh e l i n y u l u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p o c e e d sw i t ht h eh e l i n y u l u sp h r a s e s ,i n s p e c ts o m eo ft h ec h i n e s eb i gd i c t i o n a r y s 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l a t ep r o o f s ,n o t - e x p l o r i n gt h eh a n d i n gd o w np r o o f s ,p r o o f ss p a n n i n g t o ol a r g e ,t oc o n t r i b u t et oc h i n e s eb i gd i c t i o n a r y se d i t i n ga n dr e v i s i n g k e yw o r d s :h e l i ny u l u ;c h i n e s eb i gd i c t i o n a r y ;v o c a b u l a r ys t u d y ; d i c t i o n a r yc o m p i l a t i o n i i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都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乏惫孑豸 日期:年月日 舻 导师签各 渺 日期: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一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壶途塞堡窒蜃溢后! 旦坐生;旦= 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乞主寻荔 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孑i 。 与、 碧 妒渺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 st h l :s l s 绪论 一、罗大经的生平及鹤林玉露的写作 罗大经,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庐陵( 今江西吉水县) 人,生平事 迹不详,大约生于宋宁宗庆元初年,卒于宋理宗淳祜末年以后。 罗大经出生于一个低级官僚之家,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 1 2 2 2 ) 乡试中举,宝庆二年( 1 2 2 6 ) 登进士第。端平元年( 1 2 3 4 ) 前后,任容州( 今广西 容县) 法曹掾,晚年曾官于抚州( 今江西抚州市) ,任军事推官,皆是相当于县令 的从八品小官。官于抚州时,由于受当时朝廷中一起矛盾纷争的牵累,被劾罢官, 从此以后直到去世,再没有得以重返仕途。其父号竹谷老人,名不详。吉水县志 卷三十六儒林传称其为“高尚士也 ,大约是个曾做过一般小官、节操很高尚 的士人。罗大经与同乡的杨万里、周必大、曾三异等名流有过交往。他与杨万里的 长子杨东山是同辈朋友,有过诗文酬唱,并曾一同入闽。 罗大经的著作除鹤林玉露三编十八卷之外,吉水县志艺文志还著录 有易解十卷,以及鹤林玉露丙编中提及的心学经传十卷。后两种皆佚 失不传。 鹤林玉露从每编罗大经自序可知,甲编成于淳祜八年( 1 2 4 8 ) ,乙编成于 淳祜十一年( 1 2 5 1 ) ,丙编成于淳祜十二年( 1 2 5 2 ) 甲编自序: 余闲居无营,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或欣然会心,或慨然兴怀,辄令童子 笔之。久而成编,因曰鹤林玉露。盖“清谈玉露蕃”,杜少陵之句云尔。时 宋淳祜戊申正月望日,庐陵罗大经景纶。 乙编自序: 或曰:“子记事述言,断以已意,惧贾僭妄之讥奈何? ”余曰:“樵夫谈王, 童子知国,余乌乎僭? 若以为妄,则疑以传疑,春秋许之。”时宋淳祜辛亥 四月,庐陵罗大经景纶。 丙编自序: 余为临川郡从事逾年,考举粗足,侍御史叶大有忽劾余罢官。临汝书院堂 长黄景亮日:“鹤林纵未通金闺之籍,殆将增玉露之编乎? ”余谢不敢当也。 还山数月,丙编遂成。时宋淳祜壬子,庐陵罗大经景纶。 依王瑞来先生考,是书的写作,并不是全像“山静日长”条所描述的那样,在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f l h e s l s 悠静、闲暇中写成的。起码写作甲乙两编时,罗大经还在做官。大概只有丙编的一 部分是罗大经在“还山”之后写成的。罗大经写作鹤林玉露,当时不少人都知 道。有人对他的书提出批评,如乙编自序记载:“或日:子记事述言,断以已意, 惧贾僭妄之讥奈何? 有人对他的写作予以鼓励,如丙编自序记载:“临汝书院堂 长黄贞亮日:鹤林纵未通金闺之籍,殆将增玉露之编乎? 根据丙编自序“还 山数月,丙编遂成之语,可知鹤林玉露一书成于罗大经罢官还山之后。 二、鹤林玉露的内容及版本 鹤林玉露是一部宋代笔记小说,记载了南宋中期的社会政治i 历史掌故、 文坛轶闻、诗话文评等。其中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 益的评论。对此书的特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这样评价的:“其体例在诗话、 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 鹤林玉露较之其它宋人笔记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以议论为主,而不是以记 述或考证为主。而就其史料方面的价值,清人曾钊在面城楼集钞中曾具体举例 作了说明。其云:“书中如韩平原为南尉,秦桧自金归诸条,亦足补史之未各也。 其实,罗大经身当南宋末叶,记事多系耳闻目睹,议论亦多关经国大事,因此,这 些记载与议论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就王瑞来先生考察,鹤林玉露现存版本较多,但从一些官私目录和现存各 种版本看,自明代以来,基本可分为两种流传系统:一是十八卷本系统,以日本庆 安为代表,分为甲乙丙三编;一是十六卷本系统,以明万历本为代表,不分编。据 今人考证,十八卷本系统包括以下版本:日本庆安元刊活字本、日本宽文二年刊活 字本、明钞本、明刊活字本等四种。十六卷本系统包括以下版本:明万历南京都察 院刊本、明刊十二卷本、明刊小字本、明刊王叔承校本、明刊谢天瑞校本、明稗 海丛书本、清进修书院刊本等共七种。一般认为十八卷本与十六卷本相比,前者 更接近罗书原貌。王瑞来先生于1 9 8 1 年开始对鹤林玉露展开校点工作,以十 八卷本系统中刊行较早的日本庆安本为底本,参考了众多的版本和相关资料,被收 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并于1 9 8 3 年由中华书局第一次出版。此书应该说是目前 最好的一个校点本。本文即以此本为研究底本。 1 9 8 3 年中华书局校点本鹤林玉露共十八卷,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六卷, 每编前有自序,每卷下是独立的小节。 宋 罗大经撰:鹤林乐露附录一,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3 6 0 页。 姚春花:( 鹤林玉露) 语言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 2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 1 h e s i s 三、鹤林玉露的研究现状及语言研究价值 鹤林玉露在文艺、文学方面的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语言学方面的 价值也已引起了不少关注。综合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文艺、文学方面的探讨:梁勇从李杜优劣论看罗大经的文学思想( 四川 师范大学学报( 社学科会版) 1 9 8 5 年第3 期) ;罗宗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湖 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8 月) ,此书中有专文讨论鹤林玉露;王彬中国文学观 念研究( 作家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 ,此书讨论了鹤林玉露的散文理论;李剑 亮宋代笔记小说的词学价值(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5 期) ;胡建次、徐爱华罗大经( 鹤林玉露) 诗“兴”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5 期) ; 2 语言学方面的探讨:子朗“不见经传 的出处及原义( 山东师范大学报( 社 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5 期) ;马良德一钱斩吏”之断想( 人民检察1 9 9 6 年第6 期) ;杨华栋“水滴石穿质疑( 思维与智慧,2 0 0 2 年第2 期) :黄炳麟 “方寸地 小考( 文史杂志,2 0 0 6 年第2 期) ;欧阳睿“走后门 考( 中学 生百科,2 0 0 6 年第1 5 期) ;李娟红宋代笔记中训诂学问题研究( 四川大学2 0 0 5 年硕士学位论文) ;姚春花鹤林玉露语言研究( 四川大学2 0 0 7 年硕士学位论文) 探讨了鹤林玉露的大量异文情况,分析了书中叠音词的类别、词性、作用等。 迄今为止,人们较多关注鹤林玉露文艺、文学方面的价值,从语言学角度 进行的探讨还很少。就以上的研究情况来看,语言学方面多是单篇论文形式,并且 多是对个别词语进行考释,就笔者所见,目前还很少有人从语言学角度对此书进行 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尽量搜罗在鹤林玉露中出现而未被汉语大词典( 后简称大词典) 收录且未被释过的词语,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其作出较为妥贴的训释,同时也以鹤 林玉露为出发点,对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补充,以期对 鹤林玉露的词汇研究和大型辞书的编纂完善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姚春花:( 鹤林玉露) 语言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第3 4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f h e s l s 第一部分鹤林玉露中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词汇 汉语大词典作为当今收集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词典,仍然无法做到真正意 义上的收词赅备,而这一工作的完善还有待专书、断代词汇研究科学而深入的开展。 本章即以汉语大词典所收词条为参照,以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而鹤林玉露 中出现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辨察上下文意、分析语素意义、比照同义近义 词语等方法进行训释,同时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宋语言词典等 语文辞书,以确保所释词语的准确可靠性。 以下词条先列释义,次列鹤林玉露中出现的书证,并标明书证所在书中的 页码,最后分析词义得来之由,并以其它文献例作为佐证。 一、偏择 偏择 一一选择 卫青少服役于平阳公主家,后为大将军,贵显震天下。公主仳离择配,左 右以为无如大将军。公主日:“此我家马前奴也,不可。”已而编择群臣,贵显 无逾大将军者,迄归大将军。( 甲编卷之二世事翻覆页3 2 ) 大词典未收。“偏 同“遍”。说文彳部:“编,币也。 朱骏声通训定 声:“编,字亦作遍。”玉篇彳部:“编,周币也。 广韵线韵:“编,周也。 有“普遍;全部”的意思。如诗邶风北f - j :“我入自外,室人交偏谪我。 陆德明释文:“偏,古遍字。庄子天下;“选则不编,教则不止。 成玄英疏: “若欲拣选,必不周遍。”汉书贾谊传:“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偏以疏举。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五:“浮云连阵没,秋草偏山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 织:“一切异状,偏试之,无出其右者。“择 有“挑选 的意思。说文手 部:“择,柬选也。 广韵陌韵:“择,选择。 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命, 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三国蜀诸葛亮兵要:“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 之,不自举。编择 即“遍择”也。遍,表范围,全部,所有,每一个。由此, 释“偏择 为“一一选择 。 从具体语言环境来看,“偏择”释为“一一选择”,也比较妥当。平阳公主认为 卫青曾是自己家的马奴,与自己配婚不当,然“偏择群臣 ,没有比卫青更显贵的 人选显而易见,是在群臣中一一选择,最后还是卫青最合适。 查四库全书,“偏择”也有不少其它文献用例,如宋周必大文忠集卷 4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s 一百四十二:“陛下有是言也:非贤守令则无以宣之于外;陛下有是政也:非贤守 令则无以达之于民。县令众矣,势力难偏择,盖办注意于郡守乎! ”宋范纯仁范 忠宣集卷十七:“其人遂命中书偏择侍臣,率畏避免辞执政有忌公者,以事方危 难。 二、蔽遮、赏酬 【蔽遮】即“遮蔽”。 景公千驷,不及夷齐。颜子一瓢,乃同禹稷。孔孟垂教,深切著明,而 后世利欲之私,至于包括天地,蔽遮日月。太史公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嘻嘻,皆为利来”吁! 可哀也哉。( 甲编卷之五景公颜子页8 5 ) 大词典未收。大词典未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词典未收“蔽遮 ,但收录了“遮蔽 词条。“蔽遮”与“遮蔽 为同素 异序词。所谓同素异序词,就是语素相同而结构顺序相反的词叫。同素异序词分为 三类冒:一是词义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词;二是意义、结构完全相同,几乎 可以视为异体词;三是词义无关联,造词时语素偶然巧合。“蔽遮”与“遮蔽 属 于第二类,意义、结构完全相同的同素异序词。首先我们应该明了的是,尽管这类 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由此而把它们看成一个词 是欠妥当的。 因为构词语素的顺序发生了变化,有了不同的语音形式,就应看作不同的词。“隔 限”和“限隔”,“蔽塞 和“塞蔽”这两组词,同素异序而意义无别,大词典 均独立条目。 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来看,异序词是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 主要是双音的合成词) 为主。 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中都有异序词存在。异序词一开始是词汇发展中的一种不稳 固现象。尤其是古代汉语同素异序中同义的词,同一个年代或同一本书中,两个词 被同时使用的情况大有存在。比如在吕氏春秋中“人民”、“民人”就被同时使 用。吕氏春秋有始览第十三:“阴阳财物之精,人民禽兽之所安平 。吕氏春 秋仲春纪第二:“群臣离散,民人流亡 。在唐代,李益的置酒行中有“百 龄非长久,五十将半百 。同一时代的孟郊在春夜忆萧子真中写到:“争得明镜 中,久长无白发”。“长久 、“久长 在唐代同时出现。这都说明了当时还是由单音 黄建宁:( 太平经) 中的同素异序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0 1 期。 张瑞明: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语言研究,2 0 0 2 年s l 。 程湘清:论衡复音词研究,见于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9 0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同义复用词向联合式复合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阶段,两个语素结合比较松散自 由。经过选择,一种形式凝固下来,一种形式被淘汰掉w 。 “蔽遮”与“遮蔽 这一组同素异序词,经过选择,最终“遮蔽”凝固下来, 成为较常用的词。查阅北大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库”,“遮蔽”搜索出5 3 2 条, “蔽遮”仅2 条;“古代汉语语料库 ,“遮蔽”搜索出1 5 6 条,“蔽遮”5 条。 “蔽遮”这个词语虽被淘汰,但它的存在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至少我们可 以通过这类词的的情况和它的最终被淘汰,管中窥豹,了解词汇发展的些许规律。 大词典收录“遮蔽 ,释为遮挡;阻拦。朱子语类卷一三一:“然豫 挟虏人以为重,今且得豫遮蔽虏人,我之被祸犹小;若取刘豫,则我独当虏人,难 矣。 指用来遮挡的东西。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盖龟山之首,走江中 数百步,而大江横过其下,左右无遮蔽,与市廛稍远,纵目所之,山水之情与精神 融洽。”犹庇护。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伯桃日:阴雨之中,得蒙遮 蔽,更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 m 掩盖;掩饰。明唐顺之答俞教谕书:“一 毫不自遮蔽,一毫不使潜伏。 遮盖;遮住。巴金砂丁:“希望永远在我们的 前面,就在阴云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我也不会悲观。 遮藏:隐蔽。何其芳 老百姓和军队第四封信:“我们行军都是靠黑夜来遮蔽。”鹤林玉露中“蔽 遮 例,当取第五义项“遮盖;遮住。 搜索四库全书“蔽遮”所在例句,多为 “遮盖;挡住 、“庇护”、“遮挡;阻拦”三义。如元宋史全文卷三十六:三月 壬戌朔,日有食之。太史言:“阴云蔽遮,初不见亏。乞照国朝故事班贺。 ( 遮盖; 挡住)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五:资政北道大总管,乃将大兵自卫, 迂回曲折走南京驻剞,蔽遮江淮之人,俾不能进前固护王室,则朝廷何赖于屏翰? ( 庇护)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以奇会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 君德,独操赏罚,自报恩怨,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斥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 直谏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掩滔天之罪,谓之奸可也。( 遮挡;阻拦) “蔽 与“遮”同义连文。蔽,“遮盖;挡住”。如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 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汉王粲登楼赋:“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宋王 安石和王微之( 登高斋) 三首之三:“楼船蔽川莫敢动,扶伏但有谋臣来。”遮, “掩盖,掩蔽”。如玉篇是部:“遮,冒也;盖也。篇海类编人事类是 部:“遮,蔽也。 唐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三首之三:“明月生长好, 浮云薄渐遮。宋史刘镝传:“( 诸将) 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张瑞明:现代汉语中的间素异序词,语言研究,2 0 0 2 年s l 。 6 5 贞士学位论丈 m a s i e r sj l h = s l s 大抵“蔽与“遮”在组合成词之初,“蔽遮”与“遮蔽”是没有意义上的差别的,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选择了“遮蔽”而逐渐淘汰了“蔽遮”。尽管人们的这种 选择和淘汰一般是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中进行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言的。 就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意义不起强制性作用,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定形趋向于按声调 顺序排列语素次序,即合声调顺序的语素排列为人们选中的可能性大。“蔽遮”与 “遮蔽”正是如此。 如“蔽遮”与“遮蔽”这般情况的词语,在鹤林玉露中出现的还有“赏酬 与“酬赏”。 【赏酬】即“酬赏 然是时,韩健胄自谓有夹日之功,已居中用事。公因进对面谏,又约吏部 侍郎彭子寿请对,面发其奸。且以书白赵丞相,云当以厚赏酬其劳,勿使干预 朝政。( 甲编卷之三庆元侍讲页4 1 ) 大词典未收。 “酬”,“以财物相报 。如广韵尤韵:“酬,以财货日 酬。 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 郑玄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日酬, 所以申畅厚意也。 新唐书韩休传附韩混:“以金缯相饷酬。”清平山堂话本夔 关姚卞吊诸葛:“命童子取银一锭,以酬润笔之资。“赏”,“赐予;奖给”。说 文贝部:“赏,赐有功也。”苟子王制:“无功不赏。 礼记月令:“赏公 卿诸候大夫于朝。郑玄注:“赏,谓有功德者,有以显赐之也。”唐柳宗元断刑 论:“夫圣人之为赏罚也非他,所以惩劝者也。 二者同义连文,组合成词。 大词典收有“酬赏,释“酬赏 为“酬劳赏赐 。如后汉书刘瑜传: “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孥相见分裂。”宋书武 帝纪下:“其酬赏复除之科,以时论举。 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臣 观此法,止是官吏以聚敛为功,欲因增羡觊幸酬赏而已。 “赏酬”与“酬赏”是同素异序,意义相同。与“蔽遮 与“遮蔽 不同的是, “赏酬”与“酬赏 只有一个义项,情况也更简单明了。二者在文献中各有用例。 北大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赏酬 例句仅为1 条,“酬赏 例句2 1 条。四库 全书,初步搜索“赏酬匹配数6 9 ,“酬赏”匹配数3 7 7 。从这些数据,能看出,“酬 赏 使用更多,更普遍。 另见其它文献例:宋王溥五代会要:后唐同光三年闰十二月,吏部尚书李琪 上疏日:“思汉文帝时,欲人务农,及募人入粟,得拜爵及赎罪,景帝亦如之。千 石以上至万石者,不拘文武,显是赏酬,免令方春农人流散。此亦转仓赡军之一术也”。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 r h e s i s 三、过毁二、也取 【过毁】过分诽谤。 近时汪彦章投李伯纪启云:“孤忠贯日,正二仪倾侧之中;凛气横秋,挥万 骑笑谈之顷。”又云:“士讼公冤,成举幡而集阙下;帝从民望,令免胄以见国 人。”其赞美至矣。及居翰苑,草伯纪谪词,乃云:“朋奸罔上,有虞必去于欢 兜;欺世盗名,孔子先诛于正卯。”又云:“专杀尚威,伤列圣好生之德;信谗 喜佞,为一时群小之宗。”与前启又何反也! 伯纪真君子,而丑诋至此。嘻! 其甚矣。当时亦有此问彦章者,彦章云:“我前启自直一翰林学士,而彼不我用, 安得不丑诋之! ”是可笑也。退之之于李实,岂亦若是耶? 然李实真小人,与伯 纪不同。退之失于前之过誉,彦章失于后之过毁。誉犹可过也,毁不可过。( 乙 编卷之二前褒后贬页1 4 8 ) 大词典未收。首先,结合上文具体语境来看:汪彦章最先对伯纪“其赞 美至矣 ,至居翰苑,对象同为伯纪,而“与前启又何反也”前赞而后贬,前誉而 后毁,最后一句“退之失于前之过誉,彦章失于后之过毁。 显而易见,“过誉” 与“过毁形成对文,意义相反。 大词典有“过誉”条,意为:过分称赞。如韩非子难一:“故日:管 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三国魏支i j 劭人物志七缪:“是故同体之人,常患 于过誉。 刘呙注:“其相誉常失其实也。 宋王无咎题崔贺传后:“夫愈( 韩愈) 以文行贤后世,必不轻其言,过誉诸人,其事可信无疑矣。 誉,为“称颂;赞美 之意。说文言部:“誉,称也。 论语卫灵公:“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邢呙疏:“誉,谓称扬。韩非子难势:“人有鬻 矛与楣者,誉其楣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物无不陷 也。资治通鉴晋成帝成合三年:“诸君怯懦,乃誉贼! ”胡三省注:“誉,称扬 之也。 毁,有“诽谤 义。如论语卫灵公:“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朱 熹集注:“毁者,称人之恶而捐其真。”汉书邹阳传:“夫以孑l 、墨之辩,不能 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唐皮日休原谤:“故 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誉”与“毁意义相对相反。值得一提的是, 汉语大字典“誉 之“称赞 义与“毁”之“诽谤 义,皆举论语卫灵公: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为例证,“誉”与“毁 并举,而意义相反也。由 此,“过誉”与“过毁”亦相反。“过毁 释为:过分诽谤。 “过毁”办常常出现于其它文献之中,查四库全书,出现达百余次,可谓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 f h e s i s 多见,如唐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再兴释教武宗嗣位,宣宗居皇叔之行, 密游外方,或止江南名山,多识高道僧人。初听政,谓宰相日:“佛者虽异方之教, 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 乃遣下诏,会昌中灵山古迹招 提弃废之地,并令复之,委长吏择僧之高行者居之,唯出家者不得妄度也。孔北 海集附录: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日:“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融应声日:“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日:“高明必为伟器。 年十三,丧 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 四、刚愎自任、正襟端坐、势如拉朽、指挥未定 刚愎自任 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王荆公晚年喜诵之。然能之论非也。孔明之出,虽不能扫清中原,吹火德 之灰,然伸讨贼之义,尽托孤之责,以教万世之为人臣者,安得谓之成何事哉! 荆公诵此,盖以自喻。然孔明开诚心,布公道,集谋虑,广忠益,其存心无愧 伊、吕,“出师未捷身先死”,此天也。荆公刚愎自任,新法烦苛,毒流四海, 不忍君子之见排,甘引小人以求助,卒为其所挤陷,此岂天也哉! ( 丙编卷之二 诸葛成何事页2 7 2 ) 大词典未收。大词典收有“刚愎自用,释为: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用 取“任用”义。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 胡沙。任 有“委任;任用”之意。玉篇人部:“任,委任也。”韩非子外 储说左上:“举贤而任之。”宋王安石策问十道:“有安民之惠心,而无知人之 明,则不能任人。 “任”与“用”意义相通。“冈i j 愎自用同于“刚愎自任”。 其它文献例:宋熊克中兴小纪:赵鼎逸事日张浚独当国。引吕祉为援,除 兵部尚书,复用韩瓒为淮南漕。瓒尝停建康,刘光世待之不以礼,又尝为其属刘觌 所辱,积此二忿,故力建议罢光世军,遂以祉代为宣抚判官。祉为人刚愎自任,昧 于应变。既代光世,谓执政可跬步而得,瓒亦狠傲,志在复仇,故李着、王默光世 所厚也。 “刚愎自任”化固定成语“刚愎自用”而来。这种化用固定格式的词语常常出 现在四字格成语中,由于四字成语中的某些字没有决定整个词义的作用,因此更换 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字并不影响其原义。人们常常因为口语的习惯,替换固定词语中 的一个或两个词,而不改变该词的基本意义。鹤林玉露中化用固定成语的词语 9 7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还有几个,再如化用固定成语“正襟危坐”为“正襟端坐”;化用“势如劈竹 为 “势如拉朽”。另外,有些固定词语,改变其中一个或两个有决定词义作用的词语, 以相反相对的词替换,则意义相反,如“指挥未定”与“指挥可定 。 j 下襟端坐】同“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伊1 1 l 谪涪,渡江,风浪大作,舟中之人皆失色。伊川正襟端坐,神色泰然 既及岸,有樵夫问日:“公是达后如此,是舍后如此? ”伊川登岸,欲与之言, 已去不可追矣。余谓惟达故舍,惟舍故达,达是智,舍是勇。( 甲编卷之五涪 陵樵夫页8 2 ) 大词典未收。但有“正襟危坐 大词典释为: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 着。形容严肃或拘谨。如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语,猎缨正襟危 坐。 宋苏洵祭史彦辅文:“正襟危坐,终日无言。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老爷 只检出那册圣迹图来正襟危坐的看。 “危 ,“端正也”。广雅释诂 一:“危,正也。”庄子缮性:“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 郭象注:“危然,独正 之貌。” “端 ,“直;正”。说文立部:“端,直也。 广雅释诂一:“端, 正也。 礼记玉藻:“端行,颐溜如矢。”郑玄注:“端,直也。孔颖达疏:“端 行,谓直身而行也。”苟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倾。“端之“直,正 义与“危”的“端正义相通相近,“端 与“危 近义,“正襟端坐 即“正襟危 坐,意为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 其它文献例,如:明儒学案卷四:熟思平生历试,不堪回首。间阅旧稿, 深恨学不向前,身心荒怠,可忧可愧。今日所当为者,夙兴盥栉,家庙礼毕,正襟 端坐,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汩,夜倦而寝,此外非所当计。穷通寿天, 自有命焉,宜笃信之。 【势如拉朽 同“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嘉泰中,邓友龙使金,有赂驿吏夜半求见者,具言虏为鞑之所困,饥馑连 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友龙大喜,厚赂遣之。归告韩伲胄,且 上倡兵,北伐之议遂决。其后王师失利,健胄诛,友龙窜。或疑夜半求见之人, 诳诞误我。然观金虏南迁录,其言皆不诬。此必中原义士,不忘国家涵濡之 乱,潜告我使。惜乎将相非人,无谋浪战,竞孤其望,是可叹也。( 甲编卷之四 邓友龙使虏页6 2 ) 大词典未收。但收有“势如破竹”、“势如劈竹”:晋书杜预传:“今年 1 0 7 冷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i e r 。s f - h e s i s 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后因以“势如破竹 比喻作战或工 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帝未决,使人谕指 于弘肇,日:兵已及此,势如破竹,可进不可退。水浒传第九九回:“关胜 等众,乘胜长驱,势如破竹,又克了大谷县。”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上 万农民武器,势如破竹,不管潘一豹有多大力量,也抵挡不住了。 亦作“势如劈 竹”。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最初,以“破竹 为喻,意指其作战 如破竹一般容易,而无阻碍。朽,腐烂。如腐朽;朽烂。书五子之歌:“予临 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孔传:“朽,腐也。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 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拉扯腐烂之物,应是相当容易的事,毫不费力。由此可 见“拉朽 与“破竹 在喻义上是相通相吻合的,都可用来比喻很容易,不太费力, 无阻碍。可见,“势如拉朽”同于“势如破竹 ,都可用来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 毫无阻碍。 其它文献例如: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1 太子中允王硅、洗马 魏徵说太子日:“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 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 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 太子乃请行于上,上许之。 2 上日:“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唯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可汗独在 水西,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 靖伏兵于幽州待之,虏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窃其后,覆之如反掌耳。 【指挥未定 经调度安排,局势未平定。 杜少陵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可谓识孔明心事矣。 或谓既比之以伊吕矣,又比之以萧、曹,何也? 余日,不然,下句盖惜其指挥 未定而死耳,使其指挥若定,则虽萧、曹且不能当,况司马仲达乎! 指挥盖措 置经画也,如兵民杂耕,留屯久驻之类。失犹无也,故末句有志决身歼之叹。 ( 乙编卷之二吾心如秤页1 5 1 ) 大词典未收。但收有“指麾可定”,释为: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 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 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后汉书公孙瓒传:“我昔 驱畔胡于塞表,扫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陈书蔡景历传: “是时高宗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 亦作“指挥可定”。宋周烽清波别志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i h e s l s 卷上:“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今若举事,指挥可定。”由此也可知,“指 麾”即“指挥”。“可”,有“能够 的意思,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 良人,如何赎兮,人百其身。”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未,可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如:未敢敬同;未知可否。玉篇未部:“未, 犹不也。”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日未就予忌。“可”与“未”,一个表肯 定,一个表否定,相对相反,“指挥可定”与“指挥未定 表达的意义也应是相对 相反的。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例中,前句惜其“指挥未定”而死,后句假设其相反 的情况“使其指挥若定,则虽萧,曹且不能当,况司马仲达乎? ,很明显,“指挥 未定 与“指挥可定”形成对文,意义相反。“指挥若定,大词典释为:形容 指挥调度时胸有韬略,稳操胜算。参见“指麾可定”。“指挥若定 近义于“指挥可 定”,由此可证,“指挥未定 与“指挥若定 、“指挥可定 意义相对相反。可释为: 经调度安排,局势未平定。 其它文献例: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十六:闻昭义军中畏惧石雄稍甚, 如军乱未定,且要石雄提挈精卒,自至泽州移牒索乱,军头首如送出首恶,其余不 问计,必当无事,如指挥未定,且要分五百人兼拣好将镇守端氏城。 五、坏却 坏却 即“坏 。 1 朱文公与庆国卓夫人书云:“五哥岳庙,闻尊意欲为五哥经营干官 差遣,某切以为不可。人家子弟多因此坏却心性,盖其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 一旦仕宦,便为此官,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又多宽厚长者,不欲以法 度见绳。”( 甲编卷之二子弟为干官页2 4 ) 大词典未收。“坏却”,即坏也。“却 为词缀,只表语法功能而无实际意 义。首先从语境看,“人家子弟多因此坏却心性 ,亦可说“人家子弟多因此坏( 了) 心性”,“却 ,无实义。“坏 有“使坏、变坏”的意思,如坏肚子;成事不足, ,坏事有余。坏却心性,即:使性情、性格变坏的意思。 增加词缀是汉语词汇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构词方式中,不改变词的主 要形式,而仅仅在词根的前面或者后面增加一个附加成分,构成新词,这也是现代 汉语附加词的构成方式,在鹤林玉露中,以“却”做为词缀的情况还有一些, 如“罚却”、“出却”、“典却”、“卖却”、“划却、“退却”、“斫却 、“吹却 。见例: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i h e s i s 2 百宫殿门侍班幕次,台谏皆设倚,余官则各以交床自随。周益公自殿院 除起居郎,徐淳立戏曰:“罚却倚子矣。”( 丙编卷之二罚却倚子页2 7 0 ) 3 诚斋诗云:“出却金宫入梵宫,翠微绿雾染衣浓。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 初闻南涧钟。”( 乙编卷之一高宗配享页1 1 9 ) 4 南金题诗曰云:“落魄江湖十二年,布衫阔袖裹风烟。如今各样新装束, 典却清狂卖却颠。”虽一时戏语,然知绅裳之束缚,非韦布比,而加意检束,亦 自有味。( 乙编卷之二赠头陀诗页15 4 ) 5 李太白云:“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 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 乙编卷之三诗人胸次页1 7 1 ) 6 杨东山言:“某初筮为永州零陵主簿,太守赵谧字安卿,丞相元镇子也。 初参之时,客将传言,待众官退却请主簿。”( 乙编卷之五初筮谒郡页2 0 5 ) 7 徐渊子九日诗云:“衰容不似秋容好,坐上谁怜老孟嘉? 牢裹乌纱莫 吹却,免教白发见黄花。”( 甲编卷之二九日诗页3 6 ) 从上下文意看,例2 ,“罚却倚子”即罚( 掉) 倚子;例3 “出却金宫入梵宫”, 很明显,“入 与“出却”意义相对,“却”在此未有实义,“出却”即“出”也: 例4 “典却清狂 、“卖却颠 ,也可以说成是“典( 掉) 清狂、“卖( 掉) 颠”基本 意义不变;例证5 ,6 ,7 ,亦皆可去掉“却”,分别换成“划( 掉) 君山好,平铺湘 水流 、“斫( 掉) 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待众官退( 了) 请主簿”、“牢裹乌纱莫 吹( 掉) ,免教白发见黄花。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些词中“却不表实际意义。 “却 ,助词,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 。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 箴:“( 王) 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日:举却阿堵物! 唐聂夷中田家: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我脱却巾帽,解却 衣袍。”或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了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却,语助 词,用于动词之后。”清施闰章蠖斋诗话杜注:“注杜( 甫) 诗者,谓杜语必 有出处,然添却故事,减却诗好处。 从以上诸例来看,“却作为词缀多放于动词 之后,组合成词,“罚却 、“出却 、“典却”、“卖却 、“划却 、“退却 、“斫却”、 “吹却”,兼是如此,也可有用于形容词后,组合成词,如“坏却”。 查四库全书“坏却”初步搜索出7 6 处匹配。清黄宗义明儒学案卷五 十九:黾记:圣门教人求仁,无甚高远,只是要人不坏却心术,狂狷是不坏心术者, 乡愿是全坏心术者。值得一提的是,此例前者“不坏却心术 ,后者“不坏心术”,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句法结构与意义皆相同,“坏却”对应“坏”,所以两者意义也相同。 六、困屈 【困屈 困顿困窘。 文政多智,年已六十,不从曰:“天子无失德,天下无他衅,将以何为? ” 群凶不听,以刃胁之,黾勉而从。文政知事必不集,阴求貌类已者一人,曰刘 四,以煎油糍为业,使执役左右。辛幼安为江西宪,亲提死士与之角。困屈请 降,文政先与渠魁数人来见,约e l 束兵。( 甲编卷之一盗贼脱身页3 7 ) 大词典未收。困,“使处于艰难窘迫或无法摆脱的境地;围困 。如左传襄 公二十二年:“子三困我于朝,吾惧,不敢不见。 新五代史张全义传:“少以 田家子役于县,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 屈,有“穷困;困窘。”的意 思。如法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胶囊包埋技术对热敏性药物颗粒稳定性的协同增强机制
- 微波辅助合成法对2,4-二甲氧基苯甲醛晶型纯度的影响研究
- 循环经济视角下溶剂回收网络与净洗剂生命周期成本重构
- 循环经济视角下剪刀配件金属边角料回收再制造技术瓶颈突破
- 循环经济背景下瓦楞边角料资源化利用的工艺瓶颈
- 美容仪器市场品牌推广策略创新研究2025报告
- 第四单元《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废弃聚酯材料中丁二醇回收率提升与化学解聚临界条件研究
- 工业设计维度中机械折叠结构与光效均匀性的动态平衡难题
- 工业级与医药级产品同线生产的质量隔离技术瓶颈
- 全国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稿
- 糖尿病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表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全册】
- 《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 拔尖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 精选工法桩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 (7.2.2)-7.2啦啦操音乐创编的流程与方法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GB/T 18884.2-2015家用厨房设备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 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护理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