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2009 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 10269 学号 : 51060 105030 季束峰忿尺 李 课堂有效互动研 究 院系 : 专业 : 研 究 方 向: 指 导 教师 : 硕 士研 究生 : 2009 年5 月完 成 th e sis f o r master 5 d eg ree in 2 0 0 9 u n iv ersity c o de :10 2 69 s tud en t id :5 1 0 6 0 1 0 5 0 3 0 e a s t c h i n “八 协 r m a l u n i ver s御 t h e s tu d y o n e 们陌ctiv e c la ssro o m in ter a ctio n d ep ar t m en t:in stitu t e o f c ur r ieu fum an d in stm etio n sp eeialty : c omp arative e du eation r esearch ai e a :c o m p arative re se areh o n e du e at i o n al s y stems s u p erv iso r :p ro f.协/a n g b ln h u a ma ster c an d id ate :h o u 丫u an li may, 2 0 0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 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 期 :. 卫蜂全 工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 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 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佩 形角 导师签名 日期: _ 又 四 公 日期 侯元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 姓 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 注 苦 苦 士 比 比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 学主席 席夕夕, 魂 j l j 、i诀 人人 人 人 人 邓 邓 志伟 伟副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 学 学 彭 彭 正梅 梅副教授 授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要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 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 能进行 。因此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 的发展 ,课堂 有效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 目前 ,课堂互动 的有效性 日益 引起 了人们 的 关注 。本文 以当前课堂互动现状为出发点 ,依托相关 的理论基础 ,分 四部分对论题 进行 了研 究与探索 :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基础进行 了探讨。胡塞尔的交互主体理 论、亚斯 贝斯 的生存交往论 、马丁 布伯 的对话哲学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以 及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为课堂有效互动提供 了哲学基础 。群体动力理论 以及符 号互动理论使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对互动思想进行 了解 。在心理学领域 ,选取 了影响 课堂有 效互动 的三个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论 、 加德纳 的多元智力理论 以及动机理论 。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 了课堂有效互动 的相关概念及课堂有效互动 的特征 。通过对 互动 、课堂互动 、课堂有效 互动三个概念 的分析 ,指 出课堂有效互动其核心在 于促 进学生发展 ,进而推 导 出课堂有效互动 的三个特 征 : 公平性 、动态 生成性 以及互动 主体 间 的平等对话 。 第 三部分 是对我 国课堂有效互动现状 的探析 。通过 分析发现 ,当前我 国课堂 互 动中存 在形式化 、不平等等 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从教师 、学生 、教学 内容 、课堂环 境 四个 方面对 影响有效互动 的因素进行 了分析 。 教师 的教学观念 、 教师 的知识结构 、 教师对 学生 的期待 ,学 生 的现有 知识水平 、参与度 ,教 学 内容 是都具有 适应 性 、是 否具有情境性和 开放度 ,课堂 的物理环境 、心理环境 都在不 同程度地 影响着 课堂有 效互动 的实现 。 第 四部分 是在前三部分 的基础上 ,从三方面提 出了实现有效互动 的策略 。要建 立有效 互动氛 围,要从构建和谐课堂氛 围、增强学生 自我效能感 、相信 学生能力 、 几方面 入 手 ; 要有 效提 问,可 以搭建支架 、适 当追 问 ,运用 反 问、打破 思维 定势 , 多激 发 学 生提 问,避 免形式化走 向; 教师 有效 反 思则 以从行动前 的反 思 、行 动 中的 反思 以及行 动 后 的反 思入手考虑 。 关键 词 : 主体间性; 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 a b str a ct imp lem en t atio n o f cu 币 eu lu m 15 th e co re asp eet o f c u 币 cu lum reform , an d its b asic w ay 15 classroom i nstr u eti on,w hich 15 only through i nteraction ean be eatr ied out. c lassroo m in t er a etio n d ir e etly aff e ets the stud enis,d ev elop m en t . e ff e etiv e in str u etio n asks for eff e ctiv e elassro o m inieraetio n . a t p resen t ,p eop le grad u ally eo n eem the eff e etiv en ess o f elassroo m in str u ctio n . o n th e gro un d s o f cu rreni eo nd itio n o f elassro o m interaetio n an d the relev an t the o retie al b asis, w e d iscu ss the eff e etiv e elassroo m interaetio n fr o m fou r p ar t s. 1 . hi this par t , w e explore i ts theoretieal basis fr om the prospeetive of philosophy , so cio lo g y an d p syc he lo g y. in p hilo sop h y fi eld , th ere are e d m u n d h u sserl, s intersubjeetivey theory , k arl jaspers, 5 theory of existenee and eonununleation, m ar t in b uber, 5 philosop勿of dialogue,h ar b er mas, 5 theory of eonll nurueat ive acti on and marxism , 5 theo ry o f eo 们 以 们 以 u rueatio n an d p ractiee . in so eio lo gy fi eld ,there are group d yn am ies an d thco ry o f syl n b o lie in teraetio n . hi p syc ho lo g y fi eld ,eo n str u eti v ism ,mit an d m o tiv atio n theo ry also h av e eff e et o n eff e etiv e elassroo m inieraetio n . 11 .in this p art , w e p ri m ari ly d iseu sses its related eo n eep ts an d eh araeteristies. b y an alyz in g th e eo nc ep ts o f in teraetio n ,elassroo m in teraetio n an d eff e etiv e e lassroo m in teraetio n ,w e in d ieate th at th e essen ee o f eff e etiv e elassroo m inieractio n 15 to im p ro v e stud enis d ev elo p m eni.f u rt h er, w e su m m ari ze th ere eh araeteristies o f eff e etiv e elassroo m inter a etion:faim ess, dynam i es and gener a tion, equal一 footed dialogue betw een subjeets i n in teraetio n . ill. in th is p ar t , b ased on th e eon d ition o f eur r en t classroo m interaetion , w e an al邓 e w hieh faeto rs in fl u en ee th e eff e etiv e interaetio n . t h e p rob lem s in ou r elassroo m in ter a etio n ar e : form alization , u n faim ess an d 50 on . w 七an alyz e its in fl u ein g faeto rs fr o m four asp eets: teaeh ers, stud en t s, teaeh in g eo n tenis an d elassroo m env ironm en t. hi the en d , w e fi nd teach er 5 teaehin g eo n eep tio n ,kn o w led g e str u eture,exp ectatio n o n stud en ts, stud en t, 5 eu rr e n t 肋 o w led g e, p ar t ieip atin g d egree ,elassroo m env ir o nment, b o th p h ysieal an d p syc h o lo g ieal en v ironm en t, in fl u en ee the eff e etiv en ess o f elassroo min ter a etio n . w . hi th i s p ar t , w e e却 lo re the strateg ies o f the eff e ctiv e elassroo m in str u etio n b ased o n three ab o v e一 m eniio n ed p arts,three strateg ies h av in g b een pu t forw ard. in o uler to bu ild eff e etiv e atm o sp h ere o f eff e etiv e interaetio n ,w e n eed to eo n struet h an n o nio u s atm o sp h ere,enh anee studenis,eff icaey and b eliev e stud en ts,ability to leam w ell. f or asking qu estions eff e etively, w e ean build seaff o ldings to reaeh the objeet and ask m ore wh en stud en t s an sw er th e q u estio n s, u se eo nierqu estio n s to b reak the think in g set, in sp ire stud en ts to ask q u estio n s, an d av o id form alizatio n o f qu estio n s. a s to teaeh er, 5 eff e etiv e refl eetio n , w e ean eo n sid er it fro m re fl eetio n for actio n , refl eetio n in actio n an d refl eetio n 。 n ae ti o n 。 k ey wo r d s : intersub j eetivity;e ff e eti ve interaction ; c lassroom instruction v i 了了了卜 衬 目录 绪论 1 一 、问题提 出 , , , , , 1 二 、研究思路 , 1 第一章 课堂有效互动 的理论基础 3 第一节 哲学基础 3 一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 3 二 、亚斯 贝斯 的生存交往 论 一4 三 、马丁 布伯 的对话哲学 6 四、哈贝马斯 的交往行为理论 6 五、马克思主义 的交往实践观 7 第二节 社会学基础 8 一 、群体动力理论 8 二 、符号互动理论 10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 n 一、建构主义学 习论 h 二 、加德纳 的多元智力理论 13 三 、动机理论 14 第二章 课堂有效互动相关概念及特征 17 第一节 相 关概念 17 一 、互 动 17 二 、课堂互 动 17 三 、课堂有效互动 19 第 二节 相 关特 征 20 一 、公平性 20 二 、动态 生成性 21 三 、主体 间 的平 等对话 22 第三章我 国课 堂有 效互动 中存 在 的 问题及 影 响 因素 分析 24 第一节 存在 的 问题 24 一 、互动 的形式化 24 二 、互动 的不平等 25 三 、互动 的单一性 26 第 二节影 响因素分析 27 一 、教师 28 二 、学生 33 三 、教学 内容 34 四、课堂环境 36 第 四章 课堂有效互动策略 ” ” 二 ” ” ” ” 39 第一节 建立有效氛 围策略 39 一 、构建和谐 的课堂氛 围 , 39 二 、构建支持 的课堂氛 围 40 三 、构建信任 的课堂氛 围 40 第 二节 有 效提 问策略 , 41 一 、搭建支架 、适 当追 问 41 二 、运用反 问、打破思维 定势 43 三 、多激 发学生提 问 43 四、避免形式化走 向 44 第三节 有效反思策略 44 一 、教学前 反思 45 二 、教学 中反思 47 三 、教学后反思 48 结语 50 参考文献 52 后 记 55 绪论 一 、 问题提 出 现 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和建构 以 及创造 的过程 。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 。 基础 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 (试行 ) 中明确指 出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 同发展 ” ,“ 逐 步实现教学 内 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 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 ”在实践 中,互动教学 已成为我 国中小学课堂教学 的主流价值取 向,甚至被认为是评价一堂 优秀课 的主要标准 。 目前 ,课 堂互动存在低效或无效甚至 负效 的互动 。负效 的互动 是那些不仅没有 起 到作 用 ,甚至起 反作用 的互动 。如 : 有 的教师在课堂上辱 骂学生 。在这种师生互 动 中,学生悲观 ,甚至 习得不 良作风 ,做 出越轨 的事情 。在各种新闻报纸 中,教师 体罚 、辱 骂学生 的事情也屡 见不鲜 ,其造 成 的严 重后果也是显而 易见 的。此 外 ,最 为典型 的无效互动是形式化 的互动 。如 : 最 常见 的是公开课 ,追求表面 的热 闹 ,多 媒体 、互动样样不少 ,但样样没起 到好 的效 果 ,费时低效 。因此 ,必须摒 弃这种不 良的或 无效 的 ,建立师 生 间 ,生生 间 良好 的互动 。 由于课程 改革 的核心环 节是课程 实施 ,而课程实施 的基本途径 是课 堂教学 。课 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 。在现 实课堂 中,又存在诸多问题 。所 以课堂教 学是个 很值得研 究 的点 。同时 ,本人经 由导师 引荐 ,有机会全程参与 了第三届有 效 教学会 议 ,聆 听 了众 多专家 的精辟 见解 ; 实地深入课堂 ,掌握 了一手 的资料 ,有 了 切身 的体会 。更加坚定 了研 究本论题 的决心 。 由于互动 是一个 很古老 的话题 ,国 内外对课 堂上 的相 关研 究也层 出不 穷 ,尤其 是近几年新课程 改革 以来 , 国内各学校也积极 开展 了一系列针对各学科 的互动技 术 、 方法方面 的研 究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 、理论 的梳理 ,结合 自己的课 堂观 察 ,对课 堂有效 互 动进 行 系统地 阐释 。 二 、研 究 思路 本 论 文 的论题 为 “ 课 堂有效互动研 究 ” ,研 究 内容 为 “ 课 堂 内有 效 的互动 ” ,或 者说是 “ 有效 的课堂互动 ” 。此处所谓有效 ,实为 “ 高效 ” 。如此一来 ,这一论题潜 护 在内涵为, 在课堂内存在着低效、 无效或者负效的互动。 从概念上来讲, “ 课堂互动 ” 是 “ 课堂有效互动 ”的上位概念 。“ 课堂有效互动 ”是基于 “ 课堂互动 ”提 出的。课 堂有效 互动概 念 的提 出是因为在课堂 中存 在低效 、无效或 负效 的互动 。在 当今 强调 课堂要实现有效互动 ,是因为如今课堂 的互动现状不令人满意 ,出现 了 “ 不动 ”或 “ 乱动 ”等各种 问题 。总的来说 ,对这个论题 的研究,是基于 “ 是什么 ”“ 怎 么样 ”进行 的。“ 是什么 ”是指课堂有效互动是什么 ,它 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概念是 什么 ,特 点是什 么 。“ 怎么样 ”是结合 已有 问题 怎么样去提 高课堂互动 的有 效性 。 首先 ,要对 “ 课堂有效互动 ”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因为任何理念 、策 略或方 法 的提 出都是基于一定 的理论假设 的,或者说 ,都有其产生 的理论基础 。只有有 了 理论 的高度 ,把握好理论 的方 向,才 能对所研 究 的理念 、策略或方法有精准 的把握 。 要追溯 课 堂有效 互动 的理论渊 源 ,从哲学 、社会 学 、心 理学 等方面 多角度 地 对 “ 课 堂有效互动 ”的理论进行 了梳 理 ,为 以后 论述提供 了理论依据 。 其 次 ,要对 相 关概念有清 晰 的理解 。要研 究 “ 课堂有 效互动 ”就 要 明确 何 谓 “ 课 堂有效 互动 ” 。这里 面包涵三个层 次 的概 念 :“ 互动 ” 、 “ 课堂互 动 ” 、 “ 课 堂有 效 互动 ” 。 第一个层次相对较为简单 , 但也是其他两层次概念 的基石 ;在第二个层 次 中, “ 课堂 ” 是个关键词 ,要解 决课堂 内的互动有何 区别于其他领域 的特 点 ; 在第 三个层 次 中, 要先解 决好其核心词 “ 有效 ” ,“ 有 效 ”是从哪些维度讲 的。概念 的理解 与界 定是与 先前 的理论论述及有关文献相联系 的,先进行梳理 ,后形成 自己的定义 。有 了定义 , 我们还 需要挖掘 、表征 出 “ 课 堂有 效互动 ”的特征 。也就是 “ 它之所 以为它 ”的特 点 。我们 围绕这些特 征去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 再次 ,要 了解 当前课堂有效互动 中存 在 的 问题及影 响互动有效性 的因素 。问题 是研 究 的出发 点 。没有 问题也就无所谓研 究 。正是 由于课堂互动 中存 在 的 问题才构 成 了此研 究的必要性 。“ 知 己知彼 ,百战百胜 ” 。要概括 当前课堂互动 中各种 低效 、 无效或 负效的互动 以及是哪些 因素对课堂有效互动的实施产生影响 。只有 明 白了这 些 ,才 能有 的放 矢 。 最 后 ,要根据 问题提 出对 策 。这是本 文 的落脚 点 。从 问题 出发 ,结合 理 论 ,提 出对提 高课 堂互动有 效性途 径 的几 点思考 。“ 教无 定法 ” 。没有 一成 不 变 的模 式 。课 堂 互动 的生成 性 决定 了我们 不 能去套用模 式 ,只 能根据 具体 的情 境 去选 择 教 学 。 第一章 课堂有效互动 的理论基础 课 堂有 效互动是个 内涵丰 富的思想 。教 学 中互动 的思想 古 已有之 。在我 国 ,早 千 多年前 的 礼记 学记就提 出了 “ 教学相长 ”的思想 ,即教师 的 “ 教 ”与学生 的 “ 学 ”是相 互促进 的,这从侧面指 出了教 学过程是一种教师 与学生 的教与学互动 的过程 ,也指 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互动 中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 , 良好 的 互动可 以促进 师生 的共 同发展 。在 国外 ,苏格拉底 的 “ 产 婆术 ”实 际上 也指 出了教 学就是一种互动 的过程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问答 ,启发学生,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 发展 。加涅也 曾在 教学设计原理中阐述 : “ 教学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 ” 其他 的教育家 如杜威 、夸美纽斯等 的著述 中 ,也都论及 了教学 中的互动 思想 。可见 , 无论古今 中外我们都意识到 了课堂互动 的重要性 ,认识到如果弱化甚至缺 失了实质 的沟通 、互动环节 ,课堂教学也就无疑 失去 了教学 的应 有价值 ,达不 到课堂 的应 有 目标 。我 们 从 哲学 、社会学 、心理学等方面探 讨它 的理 论基础 。 第一节 哲学基础 一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 “ 交 互 主 体 性 ”( intersub jec tiv ity ) 又 称 主 体 r 司性 ,是 德 国哲 学 家 胡 塞 尔 (edmund husserl,1859一 1938 ) 在现 象 学 中提 出的一个 重要概 念 ,也 是 胡塞 尔后 期 探讨最 多 的一个 问题 。在对 交互主体性 问题 的分析 中,意识所具 有 的一种特 殊 构造 功 能成 为成 为 中心课题 ,这个特殊 的构造功 能是指 : 一个单个 主体 的意识如何 能够 从 自身 出发 并且超越 出 自身而构造 出另一个主体 。 “ 被构造 的对象 不再 是单纯 的 一个 客 体 ,一个他物 ; 而且它 同时还 是一个 主体 ,一个他 人 。 ”【 】 胡塞 尔这 样 阐释 作 为意识对象 的 “ 他 人 ”的特殊性 : “ 我经验 到他人 ,他们现 实地存 在着 ,具有可变 的、 一致 的经验 多变性 ; 并且 ,他 们一方面 是作 为世 界客体被 我经验 到 ,而不 仅 仅 是 自 然 事物 。他 们 作 为他们各 自具有 的 自然 身体 中的心理管 理者被 经验 到 。他 们 与 身体 奇特 地 交织 在 一起 ,作 为心 理一 物理 的客体存在 于这个 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2025年技术难题与跨境支付技术融合创新与合规性挑战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标准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读研究
- 生殖健康管理师岗位技能知识精练180题(答案版)
- 2025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公务员考试《常识》全真模拟模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广东湛江市水务局招聘雇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浦发银行绍兴市嵊州市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华夏银行杭州市富阳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中信银行潍坊市安丘市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华夏银行唐山市丰南区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完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TCCPEF 086-2024 生态环境数智化监测与预警技术规范
- 产品开发生产合同8篇
- 篮球场围网施工方案
- 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 中医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