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doc_第1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doc_第2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doc_第3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doc_第4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向世人昭示,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到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原则和制度。“支部建在连上”是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是党在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人民解放军加强基层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支部建在连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之上的科学结论高度重视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色。1847年6月,在马克思、恩格斯直接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诞生,并明确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8月,马克思、恩格斯直接领导和参加了布鲁塞尔支部和区部的组建工作,马克思亲自担任支部书记。1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把支部单列为一章,指出支部是同盟的基层组织,“支部的组成至少三人至多二十人。接收新盟员须经支部事先同意,由支部主席和充当接收人的盟员办理”,这就在组织上确立了党支部的地位。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基层支部的思想,指出只有建立共产党的支部并得以巩固,才是真正建立起了巩固的有组织的共产党,并旗帜鲜明地把党支部设置在工厂、矿山等基本生产单位,这就使无产阶级政党的大厦牢牢建立在基层党支部的基础上。我党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建立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因而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的紧急关头,未能抵挡住反革命的袭击,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这一惨痛教训,使我党认识到夺取政权必须独立掌握无产阶级军队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并逐步认识到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从1927年8月起,我党相继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100多次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新时期。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队伍成分复杂、人员思想混乱等原因,部队遭到严重挫折。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并在湖南酃县(现炎陵县)水口把这一思想进行了具体实施,在部队中第一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新制度,规定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从此,秋收起义部队以崭新的姿态向井冈山进军,很快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年轻红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有觉悟、守纪律、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的新型军队;党在部队中的组织,从前委到支部,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从组织上解决了党直接有效地掌握士兵群众的重大问题,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贯彻执行。后来的革命实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建党建军原则的正确性。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深刻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支部建在连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上的科学结论。“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我军成长壮大并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每一个科学原理的产生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同时也必然有特定的现实土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革命性很强,是党的阶级基础,但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有要求革命的一面,但也有狭隘自私和自由散漫的一面,特别是农民,地方主义、保守主义严重。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深刻指出:“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的包围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和组织性,是我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早在北伐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着手在革命军队中探索并建立了党的组织。1924年秋,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建立了秘密的“中共特别支部”,这是我党在军队中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实行“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并很快推广到全军。1928年7月党的六大军事工作决议案决定:“在各军队中成立党的支部和革命士兵的任何形式的团结,以便在一切部队中实行军事政治工作。”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和建军的方针原则,对健全党在军队中的组织,特别是基层支部的组织,作了详尽的规定。1930年,中共中央第一次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党的支部及团委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规定了军队连队党支部的性质和任务。1932年9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支部工作的训令,规定“支部在连队中起最高的领导作用”。1935年5月,总政治部在支部工作的训令中,对连队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领导作用作了说明。1944年,谭政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政治工作纳入党的组织领导体系,由政治指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1948年2月,总政治部决定连队党支部由秘密状态转为公开状态,使得支部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也便于支部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同年10月,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支部工作的条例草案,规定支部委员会是连队的统一领导机关,连队重大问题都须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1954年以后历次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对连队党支部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领导方法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把“支部建在连上”作为制度固定了下来。正是因为党历来高度重视“支部建在连上”,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保卫国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坚强的柱石作用。历史证明,“支部建在连上”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解放军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斗争实践中孕育并经过斗争实践检验的伟大创举,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鲜血凝成的伟大真理,是我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自觉遵循的行动指南。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新时期落实“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迫切需要和根本要求历史启示我们,“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我军的看家本钱和传家法宝,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好、发展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武装力量构成和基层建设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支部建在连上”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才能确保“支部建在连上”这一根本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日益加剧,必须重视从思想上建强支部,确保部队基层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思想建党是“支部建在连上”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建军,即使在环境十分险恶的战争年代,仍然坚持通过办政治培训班、抓思想政治教育、过党的组织生活,造就了一支铁心闹革命、永远跟党走的党员干部队伍,使不少过去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成长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高级指挥员,确保了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的人手里。今天,时代条件虽然变了,但坚持思想建党建军的原则不能变,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官兵精神高地,以理论的清醒确保政治的坚定,以思想的先进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高度自觉。当前,敌对势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部队基层官兵和预备役民兵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打好反渗透、反腐蚀的主动仗。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提高基层理论武装水平,引导官兵扎好“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子。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运用好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等理论书籍,及时廓清官兵思想迷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整合运用好驻地红色资源,使其成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阵地。要深入开展学党史军史活动,深刻领会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对党的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促使官兵坚定地不移地跟党走。部分基层组织功能发挥有所弱化,必须重视从制度上建强支部,确保党支部政治领导的有力实施。历史经验表明,制度保证是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政治优势的根本举措。“水口连队建党”的实践,开启了探索军队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先河,由此才有了我们党对军队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一系列原则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确保了党指挥枪真正落到实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好党指挥枪一系列原则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当前,部分党支部组织功能弱化主要弱在制度落实不够,影响了党支部政治领导的实施。必须着眼不同类型基层的特点,在坚持制度、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要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党支部要站在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的高度,认真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要站在听党话、守纪律的高度,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经受党性考验。要增强党内教育的针对性,针对支部内党员思想实际,扎实开展党支部整顿,严肃进行党性分析,使党员每参加一次组织生活,思想觉悟就得到一次提高。要增强组织生活的时效性,针对基层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倡导开短会、讲短话、上短课。同时大胆创新,用社会资源进行教育,用特色文化进行熏陶,用现代传媒进行引导,确保组织生活落到实处。新时期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必须重视从能力上建强支部,确保主题和主线在基层有力推进、有效落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是“支部建在连上”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从历史实践看,在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每个阶段,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都注重围绕当时所担负的任务来展开,有效提高了履行使命的能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依靠党支部团结官兵,较好地完成了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等艰巨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党支部带领连队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达到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要求。解放战争中,各党支部领导连队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发扬三大民主,进行新式整军,有力地推动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历史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连队党支部紧紧围绕提升军事能力开展活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当前,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的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战略思想,给基层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党支部作为最直接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部队的战斗堡垒,必须担负起唱好主角、抓好落实的重要职责,为围绕主题主线抓建基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强化准备打仗意识,不断抓好使命任务教育,不断打牢聚焦主题和主线的思想基础。要推进人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组织好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技能的学习培训,为推进主题和主线落实提供人才支撑。要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训练场演习场,为推进主题和主线落实提供有力抓手。要把支部班子岗位练兵向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聚焦,坚持把练兵重点转到信息化学习、钻研和运用上,着力提高党支部推进主题和主线落实的能力。当前部分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健全,必须重视预备役民兵党支部建设,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支部建在连上”是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贯彻到基层、“达于士兵”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执政力量的组织根基。预备役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把他们凝聚和团结起来,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这本身就是在做巩固基层政权的工作。当前,预备役民兵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预备役连队党支部编配结构不合理,支部书记由预任军官担任,大部分时间在编不在岗,职能履行不够好;民兵营、连普遍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均零散编靠在原行政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每年的民兵整组只进行行政编组,党组织整编一直是个盲区。因此,健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