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重点传染病的行业诊断标准,1,一、病毒性肝炎1.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2.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3.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二、伤寒、副伤寒三、狂犬病四、痢疾五、梅毒,2,病毒性肝炎,一、甲肝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8-2008)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于2008年12月11日发布于2009年6月15日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7010-1997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3,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甲肝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合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A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4,3.缩略语HAV:甲型肝炎病毒A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HRP:辣根过氧化物酶TBIL:血清总胆红素TMB:四甲基联苯胺抗-HAV:甲型肝炎病毒总抗体,主要为IgG抗体抗-HAVIgM: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5,4.诊断依据4.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C的C.2)发病前2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4.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C的C.2)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4.3实验室检查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4.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4.3.3血清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6,5.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检查。,7,6.诊断标准,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6.1临床诊断病例6.1.1甲型肝炎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6.1.1.1流行病学史(4.1)和临床表现(4.2)和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4.3.2)6.1.1.2流行病学史(4.1)和血清谷丙氨基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4.3.1)和(或)尿胆红素阳性(4.3.2)6.1.1.3临床表现(4.2)和血清谷丙氨基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4.3.1)6.1.1.4临床表现(4.2)和血清谷丙氨基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4.3.1)和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4.3.2),8,6.1.2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6.1.2.1(4.1)流行病学史和(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6.1.2.2(4.1)流行病学史和(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6.1.2.3(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和(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9,6.1.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6.1.3.1(4.1)流行病学史和(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和(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和(4.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6.1.3.2(4.1)流行病学史和(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和(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和(4.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6.1.3.34.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和(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和(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明显升高和(4.3.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0,6.2确诊病例6.2.1甲型肝炎临床诊断病例和(4.3.3)血清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6.2.2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4.3.3)血清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6.2.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4.3.3)血清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7.鉴别诊断发现早期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关节炎等区别,同时需与其他型别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区别。,11,二、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9-2008)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于2008年12月11日发布于2009年6月15日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5990-1995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12,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合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乙肝病毒毒hepatitisBvirus,HBV属嗜肝脱氧核糖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成,3200各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2.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13,2.3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sAg是HBV前C区和C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HBVDNA复制的标志之一。2.4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toheoatitisBcoreantigen(HBcAg),抗-HBc是HBV感染后核心抗体(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HBV的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其中抗-HBcIgM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HBV感染,抗-HBcIgG阳性,但抗-HBcIgM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2.5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virus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是HBV的基因组,含有HBV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2.6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包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干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14,3.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DNA检测结果。4.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15,5.诊断5.1急性乙肝5.1.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5.1.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5.1.3HBsAg阳性。5.1.4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5.1.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5.1.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5.1.7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16,5.1.8疑似急性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1.8.1同时符合(5.1.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和(5.1.3)HBsAg阳性。5.1.8.2同时符合(5.1.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和(5.1.3)HBsAg阳性。,17,5.1.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1.9.1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4)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5.1.9.2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5.1.9.3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5.1.9.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7)恢复气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18,5.2慢性乙肝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5.2.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5.2.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5.2.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它导致ALT升高的原因。,19,5.2.7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2.7.1符合(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和(5.2.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5.2.7.2符合(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和(5.2.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5.2.7.3符合(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和(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20,5.2.8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2.8.1同时符合(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和(5.2.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它导致ALT升高的原因。5.2.8.2同时符合(5.2.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5.2.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5.2.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它导致ALT升高的原因。5.2.8.3同时符合(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5.2.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和(5.2.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它导致ALT升高的原因。5.2.8.4同时符合(5.2.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5.2.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5.2.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它导致ALT升高的原因。,21,5.3乙肝肝硬化5.4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6.鉴别诊断6.1慢性HBV携带者6.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2,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0-2008)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于2008年2月28日发布于2008年9月1日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2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合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24,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病前30d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3.1.2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3.1.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3.2临床表现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3.2.2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3.3实验室检测3.3.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3.3.2肥达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3.3.3恢复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3.3.4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25,4.诊断原则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判断。5.诊断5.1携带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5.2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2.1同时符合(3.1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和(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5.2.2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和(3.2.2中任何一项体征者)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5.2.3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和(3.3.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26,5.3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3.1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3.2.2中任何一项体征者)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和(3.3.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4.3.2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3.2.2中任何一项体征者)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和肥达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27,5.4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4.1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和恢复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5.4.2同时符合(3.2.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和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28,6.鉴别诊断6.1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病程常在一周以内。无相对缓脉,无肝脾肿大,无玫瑰疹,伤寒的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6.2斑疹伤寒有虱咬史,多见于冬春季,起病较急,脉快。多结膜充血。第4日第5日出现皮疹,可遍及全身。外斐反应阳性。6.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可有结核史或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可有盗汗及呼吸道症状,脉搏增快。胸片可见大片一致、对称、均匀分布的粟粒性病变。抗结核治疗有效。6.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有胆道、泌尿道或腹腔内感染等原发病灶。起病急,发热常呈弛张热型,常伴有寒战,多汗,病程中易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白细胞总数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6.5恶性组织细胞病病情进展快而凶险,高热,不规则热型,出血与贫血显著。血常规见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恶性组织细胞,淋巴结活检有助于确诊。,29,狂犬病诊断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1-2008)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于2008年2月28日发布于2008年9月1日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7014-1997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3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狂犬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合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狂犬病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狂犬病街毒streetvirus自然状态下从感染动物或患者中发现的狂犬病病毒。2.2狂犬病实验室固定毒fixedvirus狂犬病街毒株经过动物或细胞系列传代适应特定宿主后,其致病性减弱。,31,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3.2临床表现3.2.1狂躁型狂躁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32,3.2.2麻痹型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有: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声,故称“哑狂犬病”。3.3实验室检查3.3.1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3.3.2细胞培养法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毒。3.3.3脑组织检测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SA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33,4.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5.诊断5.1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可诊断5.1.1符合(3.2.1)狂躁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34,5.1.2符合(3.1)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加(3.2.2)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有: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声,故称“哑狂犬病”。5.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3.3.1)检测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3.3.2)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毒和(3.3.3)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SA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中的任何一项者。6.鉴别诊断本病尚需与狂犬病恐怖症、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35,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7-2008)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于2008年2月28日发布于2008年9月1日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6002-1995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3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合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报告。第一部分细菌性痢疾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2.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toxicbacillarydysentery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37,3.临床依据3.1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3.2临床表现3.2.1潜伏期数小时至7d,一般1d3d。3.2.2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发热、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次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毒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38,3.2.3临床分型3.2.3.1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部压痛。3.2.3.2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3.2.3.3急性中毒型3.2.3.3.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容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3.2.3.3.2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3.2.3.3.3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3.2.4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39,3.3实验室检测3.3.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3.3.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4.诊断原则4.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做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4.2确定诊断需依靠病原学检查。5.诊断5.1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5.2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3.1)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3.2)临床表现和(3.3.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40,5.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3.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6.鉴别诊断6.1急性细菌性痢疾需与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其他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急性阑尾炎、肠套叠及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相鉴别。6.2慢性细菌性痢疾需与慢性阿米巴痢疾、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6.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6.3.1休克型需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相鉴别。6.3.2脑型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小儿高热惊厥相鉴别。,41,第二部分阿米巴性痢疾7.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7.1阿米巴痢疾amoebicdysentery又称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7.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entamoebahistolyticatrophozoite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大小10m60m之间,它通常借助伪足对营养体作定向运动,当其从现症患者组织中分离观察时,滋养体细胞质内常可见吞噬的红细胞。滋养体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活动、吞噬和增值的阶段,也是诊断依据的标志之一。,42,7.3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cystofentamoebahistolytica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大小10m20m,它是滋养体在环境条件改变下分泌囊壁所形成,通常可见1核4核,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的标志之一。7.4夏科-雷登结晶Charcot-Leydencrystals是嗜酸性粒细胞崩解的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形成菱形或多面形折光强的蛋白质结晶,即Charcot-Leyden结晶。8.诊断依据8.1流行病学史进食不洁食物史。8.2临床表现8.2.1潜伏期1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年以上,多数为1周2周。,43,8.2.2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黏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发作。8.2.3临床分型8.2.3.1急性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起病缓慢,间歇性腹痛,右下腹不可有压痛,腹泻,黏液便,典型呈果酱样。8.2.3.2急性阿米巴性痢疾(重型)起病急,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剧烈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大便为水样便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8.2.3.3慢性阿米巴痢疾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8.2.3.4轻型间歇性腹痛腹泻,症状轻微,大便可检出阿米巴包囊。,44,五、梅毒诊断标准,卫生部梅毒诊断行业标准(WS273-2007)一期梅毒疑似病例:1.流行病学史2.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检查:血清筛查试验(RPR/TRUST)阳性,未做确证试验,未做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阴性;一期梅毒确诊病例:1.流行病学史2.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控切割工考试题及答案
- 古建筑方案设计投标
- 兽医专业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K2教育STEM课程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效果评估与启示报告
- DB65T 4454-2021 新疆褐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 课时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同步练习分类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5年制造业数据治理策略与智慧工厂建设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碳足迹评估与碳减排产业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高升专数学试题及答案
- 城乡交流遴选考试题及答案英语
- 语言哲学概况课件
- GB 16807-2025防火膨胀密封件
- 麻醉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2025年国企审计笔试题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0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听评课记录)
- 医院医疗收费培训课件
- 抢救药品的使用规范及观察要点
- 大一农业基础化学课件
- 2025年中国地震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