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 答案.doc_第1页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 答案.doc_第2页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 答案.doc_第3页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 答案.doc_第4页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 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3)相同,都接近正圆。(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第二节 活动 (P9) (1) 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 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 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 和(5)略活动P11(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活动P12 (1) 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2) 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子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变幅相差不大,第三,太阳黑子相对数有大约11年的变化周期。 (3) 把两条曲线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不同纬度和地点,它们分别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第三节活动P15 2、归纳和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可以采用类似本节内容点析中列表的方法,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信息、验证假设,并与同学交流体会。例如,列表的方法: 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1个恒星日(23h 56min 4s) 除南北两极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大约为15/h 因各地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处最快,达1670km/h,南北极点无线速度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个恒星年(365d6h9min10s 平均角速度1/d。但由于太阳略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在近日点时速度较大,大约61/d;在远日点时速度较慢,大约57/d3平均线速度30km/s。在近日点时较快,约为30.3km/s;在远日点时较慢,约为29.3km/s (1)恒星被看作时固定不动的。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这实际上时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地球运动,其结果时恒星看似运动起来了。(2)地球公转运动时,远日点速度慢,所以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北半球夏半年)日数要多一些。同样道理,近日点速度快,所以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北半球冬半年)日数要少一些。活动(P18)1、(1)略(2)东12区的时间最早,西12区的时间最迟,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12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而日界线以东的西12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也最迟。(3)自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应减少一天。自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要增加一天。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秋分9月23日活动(P20第四节:(P24)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地幔物质状态是固态,地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活动(P31)1.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2.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传,使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留在大气中,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很少。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活动(P31-32)(1) 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2)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 略。(4)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第二节活动(P36)(1) 略。(2)赤道与极地之间单一经向环流不可能存在。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经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活动(P39)) 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活动(P41)1.(1)和(2)共同回答: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2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活动(P43)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第三节活动(P45)这段话使描写冷锋天气的。“连日大风铁甲如冰”,描述的使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使冷分到来前,天气转坏,先是云后为雪,“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国彻骨那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雪”为证。(P47)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气流上升形成降水;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出现雾天。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第四节活动(P50)(1) 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认为因素。(2) 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活动(P60页)(1)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饮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济南近几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第二节活动(P64)(1)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该海区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2)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使秘鲁渔业遭到严重损失。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受此影响,世界有些地方连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连续干旱,形成旱灾,并引发森林大火。(3) 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4) 例如,1998年夏秋季节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第三节活动(P68)(1) 以色列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2) 以色列通过“开源”和“节流”,使水资源由“少”变“多”。“开源”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等;“节流”的方法是发展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 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活动(P75)1、(1)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时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2)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时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有垂直方向的运动。2、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它们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活动(P80)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由于岩层差异侵蚀的结果,形成山岭的是向斜,所谓“向斜成山”。2.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活动(P82)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岳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2.(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址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第三节活动(P86)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的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且水位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地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侵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眼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活动P88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以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活动(P93)(1) 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