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的硅基光子器件若干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量的迅猛增长,单核处理器的性能已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因此, 现有的处理器大都采用多核结构,而且单片集成的多核处理器的含核数量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增加。因而,如何在多核处理器之间以及核处理器与外部的存储器之 间实现高效的互连成为了关键的技术。 硅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大的元素,已成为现代成熟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材料。硅 材料在红外波段有着良好的导波特性,同时其具有很强的载流子色散效应,弥补 了没有一阶电光效应的缺陷。以i n t e l 公司为代表的研究与研发单位已进行了卓 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硅基光子器件在硅基光互连和高速光通信中具有大带 宽、低功耗的特性,可为解决互连和通信的瓶颈提供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本论 文对基于载流子色散效应硅基光子器件的若干问题作了探索研究。本论文主要贡 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 ) 建立起电学结构仿真模型,从物理层面上直观反映硅基光子器件电学 结构对硅基光子器件光学性能的影响,改进了其分析计算方法,进而指导硅基光 子器件的设计。本文通过s i l v a c o 的器件仿真工具a t l a s ,对硅基光子器件的电学 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仿真分析,再建立a t l a s 与m a t l a b 之间的接口,结合有限差 分数值方法分析计算电流引起的器件光学性能的改变,并加以实验验证,为之后 的器件设计打下基础。 ( 2 ) 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采用0 8i t m x - 艺,设计并制作了基于p n 结 的硅基光开关及其阵列和模块,改善了传统m z 光开关由载流子色散效应引起, 随电流增加而减小的串扰。其中,无阻塞2 x 2 光开关阵列的串扰小于1 6 1d b , 支持3 5n m 的公共带宽( 1 5 2 5n m 1 5 6 0n m ) ,且单个2 2 m m i m z 光开关的最 小功耗仅为1 4 0m w 。而提出的4 端口双工光开关模块中任意连接两个端口的路 径都不会对连接另外两个端口的路径有影响作用。该器件的串扰小于1 1 8d b , 支持4 0a m 的公共带宽( 1 5 2 5n m 1 5 6 5n m ) ,总的功耗小于4 2 6m w 。 ( 3 ) 建立基于反向p n 结的硅基微环谐振腔结构的光功能器件模型,并利用 o p t i s y s t e m 搭建硅基高速有效传输系统的仿真平台,实现了1 0g b i 6 s 基于硅基微 环调制器不同调制格式传输系统的模拟,研究了电学结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 i i i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现高速较大规模集成打下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该仿真平台同样适用其他硅基光子集成器件。 关键词集成光学、硅基光子学、光互连、高速光通信、载流子色散效应、 光开关、光调制器 i v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d u et ot h ee f f e c t so fi n c r e a s i n gp o w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w i r ed e l a ya n dm e m o r y l a t e n c y , m u l t i p l ep r o c e s s o rc o r e so na d i ec o u p l e di nv a r i o u sw a y sa r eu s e di nm o d e m p r o c e s s o r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t om a k eu s eo fd a t a a n dt h r e a d l e v e lp a r a l l e l i s m p h o t o n i c n e t w o r k s o n c h i p ( n o c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a n dh i g h - s p e e d o p t i c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c a p a b l eo fa c h i e v i n ge f f i c i e n t c o n n e c t i o na m o n gc o r e sa n dm e m o r i e si nc h i p m u l t i p r o c e s s o r s ( c m p ) a r ec u r r e n t l ys t u d y i n g a st h ep r e v a i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s i l i c o n p h o t o n i c sp r o v i d e s a na t t r a c t i v e o p t i o n f o r r e a l i z i n gl o w - l o s s ,c h i p 。s c a l e a n d c m o s c o m p a t i b l eo p t i c a li n t e r c o n n e c t sa n do p t i c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s o ,i nt h i st h e s i s ,s i l i c o no p t i c a lw a v e g u i d ed e v i c e sa n ds y s t e m sb a s e do nt h e f c de f f e c ti st h e o r e t i c l y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m a i n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 t h et h e s i sa r ea sf c l l l o w s : ( 1 ) i no r d e rt os t u d yh o wf c d e f f e c ta f f e c t s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i n t e r g r a t e d 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d e v i c e sa n ds y s t e m s ,ar e a s o n a b l ee l e c t r i c a lm o d e l i sn e e d e dt ob u i l d u p at w o - d e m e n s i o n a ls i m u l a t i o np a c k a g e ,a t l a sf r o m s i l v a c o ,w a se m p l o y e dt o a c h i e v et h ee l e c t r i c a lc a l c u l a t i o n s t h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 ,f d ( f i n i t e d i f f e r e n c e ) n u m e r i c a lm e t h o dw a sa d o p t e dt o c a l c u l a t e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 c h a n g e so ft h ee q u i v a l e n tr e f r a c t i v ei n d e x 、l o s sa n df i e l d f i n a l l y , p h o t o n i cd e v i c e s w i t ht h es a m es t r u c t u r ew e r eu s e dt o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r e v i s et h es i m u l a t i o np a r a m e t e r s ( 2 ) a sak e yc o m p o n e n tf o rr e a l i z i n gn o c s ,t h eo p t i c a ls w i t c h s h o u l dh a v ea b r o a db a n d w i d t h ,al o wc r o s s t a l kl e v e l ,af a s ts w i t c h i n gs p e e d i nt h i st h e s i s ,o nt h e b a s i so ft h ec a r r i e r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a n dt h ee l e c t r i c a lm o d e l ,w ed e s i g n e d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m a c h z e n d e r - b a s e do p t i c a ls w i t h e s 、o p t i c a ls w i t c h m a t r i xa n d o p t i c a ls w i t c h i n gm o d u l ef a b r i c a t e db ya0 8 - b ms t a n d a r dc o m m e r c i a lc m o s l i n e t h e2 x 2n o n b l o c k i n gs w i t c hm a t r i xh a sl o wc r o s s t a l kl e v e ll e s st h a n - 16 1d ba n da c o m m o ns p e c t r a lb a n d w i d t ho f3 5 n m t h ep o w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o ft h e2 x 2s w i t c h i n g e l e m e n t si sa sl o wa s1 4 0m w t h es w i t c h i n gm o d u l eh a sac r o s s t a l kl o w e rt h a n - 11 8 d bu n d e rac o m m o ns p e c t r a lb a n d w i d t ho f4 0 n m v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3 ) w eb u i l d e du pt h em o d e l so fo p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a ld e v i c e s ,w h i c hw e r eb a s e do n t h em i c r o 。r i n gr e s o n a t o r t h e n ,t h em o d e l sw e r ee m p l o y e di nf o r m i n gas i l i c o n b a s e d h i g h 。s p e e do p t i c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s i m u l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 o nt h i sp l a t f o r m ,10 g b i t ss i l i c o n b a s e do p t i c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 su s i n gd i f f e r e n tm o d u l a t i o nf o r m a t s w e r ea c h i e v e d ,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c di nt h e s es y s t e m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i sa l s oa p p l i c a b l et oo t h e rs i l i c o n - b a s e di n t e g r a t e d p h o t o n i c d e v i c e s k e y w o r d si n t e g r a t e do p t i c s ,s i l i c o np h o t o n i c s ,n e t w o r k s - o n - c h i p ,o p t i c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f r e ec a r r i e rd i s p e r s i o ne f f e c t ,s w i t c h ,m o d u l a t o r v i 致谢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昔日年华悄悄地流逝。当第一次踏入位于西子湖畔的求是园时, 内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希冀。而今,即将挥手告别,感慨万千。回首一路走来的路途,满 满的收获,千言万语难以用“感谢”二字来概括。谢谢曾经帮助过,关心过,责备过我的人, 正是这些力量一直支撑着我走到现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解释即教授知识,指点迷津。正 是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无私奉献才有学子的辉煌成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正是对教师伟大精神的歌颂。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的 是德高望重,博学多闻的王明华教授。在科研上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学术知识指导 着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的前行探索。同时,在生活方面学到则是王老师对生活的一种从容与 豁达态度。而这些所有的宝贵经验将会一直引导着我行走的更远。 再者,要感谢的是杨建义教授。人们向来喜欢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替花草施肥,灌溉, 修剪杨老师秉承的正是这种如园丁一般不辞辛劳的教育精神。感谢德才兼备的江晓清 教授、周强副教授、李锡华副教授、郝寅雷副教授、张国荣老师、朱月莲师傅多年来的悉心 栽培和关心照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好比冬日的阳光温暖你的心房,分享你的喜悦,分担 你的困难,几年间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在此我要感谢实验室的成员们:余辉、周海峰、王帆、 戚伟、肖司淼、祁彪、郑伟伟、毛晓丹、刘仕景、陈献、王嘉明、蒋峰、葛陆泉、魏玉欣、 王皖君、赵勇、贾文健、李陈刚、赵佳特、王翔、邱晨、陈瑞宜、涂国辉、向微、江舒杭、 姜国敏、白刃、谷金辉、王欢、李国熠、喻平、徐超、杨冰、郑斌、郭伟峰、张鹏、肖熠、 彭志鑫、董少杰、唐树明、胡挺、邱晖晔、邵海峰、沈奥、裴重阳、张滨、鲁虹伟、周建雄、 张文、王国强、洛康城、檀亚松、潘宏彬、李霞、赵昌云、魏兵、石伟丞、金亿昌、钟滕慧、 胡科可、刘云龙等。 同时也要感谢同寝室的室友们:李辉、廉玉平、许乐、孔韵娜 人的一生就像是漂泊在海上的一叶孤舟,时而处于风口浪尖,时而被狂风巨浪拍打的难 以翻身,家就像你永远的避风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给你最温暖的慰藉。因此,我要感谢 的是我的家人,是你们的信任,宽容,理解,和无微不至的爱才造就如今的我,有你们的一 如既往的支持相信未来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最后,感谢参加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专家,谢谢。 “致谢”并不是简单的两个汉字而已,其背后所包含的是对过去经历的感恩和未来的期 待,带着不舍和感恩再次整装出发。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 i 图目录 图目录 图1 12 0 0 9 年光子器件的市场份额与增长速度【3 1 1 图1 2 硅基无源器件【9 】1 4 1 :( a ) 波导阵列光栅a w g ( b ) 悬臂式耦合器( c ) 偏振分离 器3 图1 3 自2 0 0 4 开始,硅基光子学取得的一些成果【1 9 】【2 9 】,【3 6 1 3 图1 4 器件单元的阵列似3 0 】- 3 5 1 4 图1 55 0 g b i t s 数据传输速率的硅光子连接 3 6 1 5 图1 6i b m h o l e yo p t o c h i p 兀、4 心4 - 片原型图【37 1 6 图1 7 常见的三种不同载流子色散效应利用机制【4 2 1 7 图1 8 两种提升光开关的带宽方式【4 4 】 【4 5 1 8 图1 9 硅基光开关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剧4 3 】【2 0 】【5 2 】【5 3 1 9 图1 1 0 硅基光调制器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蒯1 9 】【2 3 】【删【7 1 1 1 0 图2 1p i n 结结构示意图2 2 图2 2m o s 结构示意图2 4 图2 3b m f e t 结构示意图2 4 图2 4 反向p n 结( 横向) 结构示意图2 5 图2 5 有限差分法示意图【2 6 1 2 7 图2 6 p i n 电学结构:脊波导截面为3 4 0n m x 4 0 0a m 2 8 图2 7 加载1v 电压下,p i n 结的伏安特性2 8 图2 8 p i n 结在1v 电压下,内部载流子分布图2 8 图2 9 p i n 结上加载的电压同引起等效折射率变化( 厶”。矿) 和吸收系数变化( 4 a ) 的关系2 9 图2 1 0 ( a ) c e 压为0 v 下的光场分布( b ) d e 压为1v 下的光场分布2 9 图2 1 1 加载的方波信号3 0 图2 1 2 p i n 结加载方波信号后,等效折射率变化( z l n e f f ) 一3 0 图2 1 3 ( a ) 基p i n 结m z i 的静态仿真结果( b ) 基p i n 结m z i 的静态实验结果 31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图2 1 4 ( a ) 基i f - p i n 结m z i 的速度仿真结果( b ) 基于- p i n 结m z i 的速度实验结果 :;1 图2 1 5 反向p n 电学结构:脊波导截面为3 4 0n m 4 0 0a m 一j 3 2 图2 1 6 反向p n 结上加载的电压与引起等效折射率变化( 4 玎) 3 2 图2 1 7 加载在反向p n 上周期为0 2a s 的方波信号3 3 图2 1 8 加载周期为0 2n s 方波作用下,反向p n 结的等效折射率变化( n e e ) 3 3 图3 1m z i 结构原理示意酬1 1 1 一4 0 图3 2 电压引起电光效应下,m z i 传递函数曲线【2 3 1 一4 1 图3 3 光开关的p i n 结构4 2 图3 4 p i n 电学结构下的电压( 场厅呼) 与等效折射率( n e o ) 4 2 图3 5p i n 电学结构下的时间( t i m e ) 与等效折射率( 聆万) 4 3 图3 6 设计的1 x 2m m i 及2 x 2m m i 4 4 图3 7 设计的l x 2m m i 仿真情况4 4 图3 8 设计的2 x 2m m i 仿真情况4 4 图3 9 基于m m i 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器结构图:( a ) 2 x 2m m i m z ;( b ) 1 x 2 m m i m z z i ! ; 图3 1 0 无阻塞2 x 2 光开关阵列4 5 图3 1 14 端口开关模块4 6 图3 1 2 基于士兰集成的工艺线的版图4 7 图3 1 3 工艺流程:( a ) 准备硅片;( b ) 刻蚀脊波导;( c ) 热氧;( d ) 形成重掺杂n + 区;( e ) 形成重掺杂p + 区;( f ) 淀积二氧化硅;( g ) 形成通孔;( 1 1 ) 金属化并形成电极4 8 图3 1 4 士兰集成的工艺线制作的结果:( a ) 制作完成后的晶片;( b ) s e m 结果一4 9 图3 1 5 磨片机5 0 图3 1 6 点焊机5 0 图3 1 7 基于端面耦合的测试系统5 1 图3 1 8 基于士兰集成的工艺线的p i n 结的v - i 特性5 1 图3 1 91 x 2 m m i m z 光开关的单波长扫描曲线测试结果5 2 图3 2 02 x 2 光开关的单波长扫描静态特性曲线测试结果5 2 x 图目录 图3 2 l 士兰集成的工艺线制作的光开关单元的速度测试结果5 2 图3 2 24 x 4 光开关阵列1 6 条路径扫谱图5 3 图3 2 32 x 2 非阻塞光开关阵列3 端1 2 输入l 、3 输出口输出5 4 图3 2 42 x 2 非阻塞光开关4 条路径扫谱图5 4 图3 2 52 x 2 非阻塞光开关速度测试图5 5 图3 2 64 端口光开关模块9 条路径扫谱图一5 6 图3 2 74 端口光开关模块速度测试图5 7 图4 1 单环单总线耦合的微环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 a ) 及原理图( b ) 6 4 图4 2 双总线耦合的微环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 a ) 及原理n ( b ) 6 5 图4 3 基于硅基单波导耦合单环的调幅实现,6 7 图4 4 基于硅基单波导耦合单环的调相实现,6 7 图4 5 在方波电压1v ( 0 1 0 1 1 0 1 1 1 ) 作用下,6 9 图4 6 在方波电压lv ( 0 1 0 1 1 0 1 1 1 ) 作用下,幅度调制的实现6 9 图4 7 在方波电压( 0 1 0 1 1 0 1 1 1 ) 作用下,相位调制的实现7 0 图4 8 双波导耦合单环谐振腔的传输曲线7 l 图4 9 双波导耦合双环谐振腔:( a ) 示意图( b ) 原理图7 1 图4 1 0 双波导耦合双环谐振腔d r o p 端传输曲线7 2 图4 1 1 各种调制格式频谱图【3 9 1 ( a ) n r z o o k ( b ) r z o o k ( c ) 6 7 c s r z o o k 。 ( d ) d b 7 3 图4 1 2 基于硅基微环高速传输系统框架图7 4 图4 1 31 0 g b i t s 基于硅基微环n r z 传输系统模型图7 4 图4 1 4 系统各模块的时域和频谱图,( a ) 、( b ) 为输入的伪随机码;( c ) 、( d ) 为光调 制器后的7 5 图4 1 51 0 g b i t s 硅基微环b p s k ( d p s k ) 传输系统模型图7 6 图4 1 6 系统各模块的时域和频谱图,( a ) 、( b ) 为输入的伪随机码;( c ) 、( d ) 为相关 编码后的7 7 图4 1 71 0 g b i t s 硅基微环d b 传输系统模型图7 8 图4 1 8 系统各模块的时域和频谱图,( a ) 、( b ) 为输入的伪随机码;( c ) 、( d ) 为相关 x i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编码后的7 9 图4 1 9 眼图的模型8 0 图4 2 0 基于硅基微环1 0 g b i t s n r z 传输系统眼图8 l 图4 2 l 基于硅基微环1 0 g b i t sd p s k 传输系统眼图8 1 图4 2 2 基于硅基微环1 0 g b i t sd b ( 单环滤波) 传输系统眼图8 2 图4 2 3 基于硅基微环1 0 g b i t sd b ( r w 隔滤波) 传输系统眼图8 2 图4 2 4 基于硅基微环1 0 g b i t sd b ( 高斯滤波) 传输系统眼图8 3 x i i 表目录 表目录 表1 1 硅材料在通信波长处的调制物理效应 15 1 2 表1 2 近年来不同光开关结构的结果比较。8 表1 3 近年来不同调制器结构的结果比较1 0 表2 1 仿真的模型定义2 6 表3 1 无阻塞2 2 光开关阵列的物理路径4 6 表3 24 端口光开关模块的物理路径4 7 表3 32 2 非阻塞光开关静态性能统计5 5 表3 44 端口光开关模块静态性能统计5 7 表4 1 基于各传输格式的1 0 g b i t s 系统性能q 值8 3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x i v l 绪论 1 绪论 1 1 引言 通信的本质在于信息的传输与交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量的 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互连和通信带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光作为目前最 理想的信息载体,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光纤通信正逐步取代电缆和微波通信 【1 】 o 自从1 8 8 0 年贝尔发明“光电话”的光通信系统【2 1 ,证实光波可作为信号载波 以来,至今光通信还处于“电处理电光转换光传输光电转换电处理”这一阶 段。为了要实现高效、高速的全光网络,作为光传输层的核心,决定着光通信和 光网络的性能的光子器件需要跟进发展。图1 1 为2 0 0 9 年光子器件的市场份额 以及增长速度【3 1 。现在的光子器件不仅仅应用于长距离的光通信,还涉及了数据 存储、光互连、生物传感等领域,并往集成化方向发展。 【m 1 ( - w * 。b v t :| ,”i 图1 12 0 0 9 年光子器件的市场份额- 9 增长速度3 1 集成光学的概念最早于1 9 6 6 年由贝尔实验室的t a m i r 和m i l l e r 提出【4 】。即 把以光波导为基础的无源和有源器件在同一片衬底上集成,使其变成具有整体功 能的光学通路。半导体光电子集成以半导体为基片,以集成为手段,以光信息为 载体,以光速为传输速度,具有集成度高、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独特的性能和作 用5 1 。若从材料结构方向来划分的话,可以分成三个类别:单片集成、混合集成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准混合集成。一般从制作工艺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考虑的话, 会优先选择单片集成,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优势功能,所以混合集成也是未来 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光电子器件所采用的光学材料有铌酸锂( l i n b 0 3 ) 、二氧 化硅( s i 0 2 ) 、i i i v 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g a a s 等) 、有机聚合物( p m m a 等) 、 硅以及锗等。与其他材料相比,硅材料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是地壳 中含量第二大的化学元素【6 】,其次,基于硅基的光电子集成工艺可与已经商业化 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c m o s ) 工艺实现兼容。因此硅材料被公认为 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集成光学材料,而对基于硅基的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的研究探索 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1 2 硅基光子学的研究现状 硅作为光学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 0 世纪7 0 年代【7 】。到了8 0 年代,r a s o r e f 等人从实验和理论上证实了硅单晶在光纤通讯波段( 1 3 m 1 6p m ) 是 透明的【8 】,可以通过载流子的注入或抽取的方式来实现折射率调制。同时硅是一 种高折射率材料,适合制作紧凑的无源器件【9 】【1 4 1 。但是与其他光学材料相比, 譬如i v 族化合物材料、铌酸锂材料以及石英材料,硅材料研究发展进程十分 缓慢,其干扰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与i i i v 族化合物材料直接带隙材料 不同,单晶硅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难以发光。第二,硅是对称结构晶体, 没有线性的电光效应,难以进行高速的电光调制。 表1 1 硅材料在通信波长处的调制物理效应【1 5 1 l 绪论 j g ; l t = ,= - ,i r e f k - c t o r |i r q x tw i w g u 帆 7 是:= 遗7 铲一 一1 ,:b 。= 。: 忠t j 童二” d - - i i - 一一 - _ u - r - - ,1 ,7 。” ( t ) 饔蠢霾麓 l 藤:_ t f ) 图1 2 硅基无源器件阱:( a ) 波导阵列光栅a w g ( b ) 悬臂式耦合器( c ) 偏振分离器 疆 ( d ) 功分器( e ) 微环滤波器( f ) 耦合光栅 l i i s 1 :i m 、 o q ( o n l p a f ! h 、b r i d , i i l i c o nm i c r o r i n 0 8 3 4 0 ( ;,:c ,“a l a n c h cp h o t o d i o d e i h li t r a l o - c n e r g 、;c i :、m ( x h n l a t o r 0 7 4 0 ( ;b p ss i l i c o nm o d u l a t o r i ( ;_ i h a s s i l i c o nc 、a o t s c e n li a s e r 一皇“ _ _ 12 1 1 6 o p u c a ls i l i c o nb u f f e r s i f 。o p t i c a ls i l i c o na n l p l i f i e ru s i n l :r 、t 5 、l i c r o m e l e ! s c a l es i l i c o nn l o d u l u l o r 0 5 r a m a n 、i l i c m li h r r a l lo p t i c a ls i l i c q m i t c h “f i r l ( :,i l i o nn 1 i u l a l o r 图1 3 自2 0 0 4 开始,硅基光子学取得的一些成果1 9 1 2 9 m 6 1 口一丢;i一最_:0 暑三口!。口,-t t t _ 、 “ l d 中舭 en - 4 , 2 刊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随着人们对硅材料物理特性认识的提高,硅基光子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 2 0 0 4 年开始,硅基光子学的研究不断地取得了重要突破性研究成果,包括光调 制器、光开关、光源、光放大器、光探测器以及光缓存等。首先是i n t e l 发布了 调制带宽超过1g h z 的硅调制器【1 9 1 ,其次,同年康奈尔大学在( ( n a t u r e 上发表 了基于硅基微环的全光开关【2 0 1 。2 0 0 5 年1 月和2 月,i n t e l 依次公布了基于r a m a n 效应的硅基脉冲激光器和基于r a m a n 效应的硅基连续激光器】,【2 2 1 。2 0 0 5 年5 月, l i p s o n 教授的研究小组公布了基于p 加的硅基微环光调制器【2 3 1 2 0 0 6 年6 月, 康奈尔大学利用硅基四波混频效应实现了光放大【2 4 1 。9 月,i b m 推出了基于硅基 微环的光缓存2 5 1 ,以及i n t e l 报道了一种电泵浦的硅基混合激光器2 6 1 。2 0 0 7 年, i n t e l 叉将基于硅基m a t h z e n d e r 光调制器的数据传输速度提升至4 0g b i t s t 2 7 1 。 2 0 0 8 年,m i t 报道了一种g h z 的锗硅电吸收调制器2 引2 0 0 9 年,i n t e l 推出了 增益带宽为3 4 0 g h z 的g e s i 雪崩光电二极管( a p d ) 探测器2 9 1 。 d 、u 弛 _ _ = = 卜 王 = :卜 ; = :卜一: := = 二l 一! 兰。 : 一 = :卜一 工 _ ,_ 专 h 1h 2 图2 5 有限差分法示意图【2 6 】 石= 卅扛) = 们) 一五1 扩( o ) + 五1 彬2 ( o ) 一虿1 彬3 ( o ) + o ( h 。4 ) ( 2 1 】) 以= 厂( 也) = 们) + l 11 h :( o ) + 五1 | j 1 2 2 广( o ) + 夏1 彬( o ) + o ( h :4 ) ( 2 1 2 ) ) ( 0 ) 2 糕+ 圭( 吃圳广) ( o ) + o ) ( 2 - 1 3 ) 经近似后,一阶微分表达式为: 广) ( 0 ) 2 糕 同理可得,二阶微分近似表达式为 ,r :( o ) :2 丝二亟丝2 五刍五( 2 - 15 ) 。、7 啊( 啊+ 吃) 2 2 2 2 基于p i n 结静态和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基于p i n 结的集成光子器件具有调制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以及易于制作的 优点,因此本章首先研究的是这种结构,如图2 5 所示。利用s i l v a c o t 2 5 】的器件 仿真工具a t l a s 对该p i n 结构进行静态和动态仿真,并通过基于该结构的m z i 实 验验证该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图2 6 所示的结构是根据工艺特征尺寸而设计的各个参数,而这些参数选择 均满足单模条件7 卜 引。其中,s o i 材料的顶层硅厚度为0 3 4i t m ,二氧化硅的厚 度为2g m 。单模波导典型的参数如下:波导宽度为0 4g m ,刻蚀深度约0 2 6l a m 。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重掺杂的p + 、n + 区的浓度均为1 1 0 1 9 c m 3 ,目的在于为了可以形成良好的欧姆 接触。由于中芯国际的工艺可以做到d 却最小为0 21 l t m ,实验时p 砌结构的d a o p 为0 5g m ,所以仿真中将对d 却取值与实验一致,以便对比。 2 8 a i 卜。掣。7 _ i l i p 1 ,:jj t t h 1 1 ) s i 图2 6 p i n 电学结构:脊波导截面为3 4 0n l t lx4 0 0n i l 3 二= c u r r e n t ( m a ) 5 0 孑加 e 芒 3 0 o 8 2 0 1 0 0 0 00 20 40 60 81 0 v o l t a g e ( v ) 图2 7 加载1v 电压下,p i n 结的伏安特性 图2 8 p i n 结在lv 电压下,内部载流子分布图 2 硅基载流子色散效应及光子集成器件电学结构的仿真 图2 7 所展示的是在p i n 上加载1v 电压下,该结构的伏安特性。同时p i n 结在1v 电压下的内部载流子浓度分布如图2 8 所示。利用仿真工具a t l a s 对该 p i n 结进行静态仿真后,根据不同的注入电流下,p i n 结结构内的载流子分布发生 不同的改变,将其导出后,再利用f d 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式( 2 5 ) 和( 2 6 ) 计算不同 电流下的等效折射率变化( 4 船。矿) 和产生的吸收系数变化( 4 仅) 。等效折射率 变化( z a n 。f f ) 和吸收系数变化( 么a ) 同注入电压的关系如图2 9 所示: 邕 o c c 图2 9 p i n 结上加载的电压同引起等效折射率变化( z a n e f f ) 和吸收系数变化( 4 傀) 的关系 42o123 蝴d 。f p m ) ( 叠) 3- 21023 w i d e ( p r o l ( b ) 泌 l 篡 鎏 一篡 图2 1 0 ( a ) 电压为0v 下的光场分布( b ) 电压为iv 下的光场分布 一 一 一 一 一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图2 1 0 所示的是p i n 结在电压作用下,光场分布的变化。从图可以看出,在 电压作用下,光场分布有向两边扩散的趋势。 巧l 图2 1 1 加载的方波信号 若加载图2 1 1 所示的方波信号,等效折射率变化( 厶,l ) 和吸收系数变化 ( 4 口) 随时r , - - j 变化如图2 1 2 所示。 型 0 0 1 o x l o 。 2 o x lo 3 - 一 7 3 0 x 1 0 3 q - 4 0 x l0 。 5 0 x l0 1 。 - 6 0 x 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 t i m e ( n s ) 图2 1 2 p i n 结加载方波信号后,等效折射率变化( 4 以咿) 和吸收系数变化( 4 口) 随时间( 1 i m e ) 变化 2 2 2 3 基i f - p i n 结实验验证 本部分将用同样参数下基于p i n 的m z i 实验验证仿真结果。通过利用a t l a s 2 硅基载流子色散效应及光子集成器件电学结构的仿真 仿真结果及f d 数值方法,再结合如式( 2 1 6 ) 所示的m z i 传递函数,可以得到基 于p i n 的m z i 功率随时间变化的仿真结果,具体如图2 1 3 ( a ) 所示,图2 。1 3 ( b ) 是同样结构下的实验结果。其中,式( 2 1 6 ) 中的a 为吸收系数,单位为c m 一, l 为m z i 的干涉臂的长度,a n e g 为有效折射率的变化,a 为工作波长。图2 1 4 ( a ) 为基于p i n 的m z i 速度的仿真结果,而图2 1 4 ( b ) 为同样结构下的速度测 试结果。由于实验中探针以及导线等因素引起r c 参数增大,使得测试时测得的 速度比仿真要慢些,但从图2 1 3 和图2 1 4 的理论与实验对比可以发现,仿真与 实验结果基本上是统一的,这也证实了本电学结构仿真系统的可行性,为将来设 计集成光子器件从物理层面上优化参数提供了平台。 k :委【1 + e 一吐+ 2 e 号c o s ( 孚竽) 】( 2 - 1 6 ) 5051 01 52 02 5- 5051 01 5 c u r r e n td e n s i t y ( m a p m ) c u r r e n td e n s i t y ( m a j p m ) ( a ) ( b ) 图2 1 3 ( a ) 基 j f i p i n 结m z i 的静态仿真结果( b ) 基于- p i n 结m z i 的静态实验结果 e 卫 r & 芎 量 3 o 篡 1 o 0 1 8 20 r t ,r ,r ,1 ,1 r 1 r 1 r t r - - ,1 t i m e ( n s j ( b ) 图2 1 4 ( a ) 基 于p i n 结m z i 的速度仿真结果( b ) 基于p i n 结m z i 的速度实验结果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2 2 4 基于反向p n 结的仿真分析 由于p i n 结构的速度受限于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当要设计高速集成光子器 件时,譬如高速数据传输时需要的高速电光调制器,p i n 结构将不能很好的满足 器件的要求,因此本节将反向p n 结作为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